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以下是可爱的小编征途帮助大家找到的5篇高分子通报,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分子通报 篇一
其实,“电子税务”并非全新的话题。我国的《“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中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完善纳税申报制度,加快应用计算机进行税收征管的步伐”。2001年5月1日实行的新《税收征管法》在总则中指出:“国家有计划地用现代信息技术装备各级税务机关,加强税收征收管理信息系统的现代化建设”。这使电子税务的思想在法律上得以确立。
二、实施电子税务的意义
(一)显著提高税收征管效率,降低税收征纳成本
实施电子税务最重要的意义在于电子税务能显著地提高税收征管的效率,降低税收征纳的成本。主要表现在:(1)电子税务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可以让纳税人随时随地通过电脑直接向税务机关申报、纳税,并可通过网站获得税务机关的相应服务,既节省了报税纳税的成本,又可方便、快捷地办理涉税事务。(2)电子税务使得税款征收和税款划解从传统的手工化、纸面化操作向电子化、无纸化转变,由新颖的电子化票据代替传统的纸面实物票据,这必然会降低税务机关的征税成本。(3)实施电子税务必然带来税务档案的电子化。电子化税务档案既能保证纳税档案的完整、系统,又能让税务人员按其不同的需要极其方便地调阅。如可以按纳税人的经济性质、不同税种、纳税人的业务特点等分别生成不同的税务档案,供调查、研究使用。(4)电子税务的实施和各种税收征管软件的运行,必然会提高税收征管数据的质量,提高税收征管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从而对提高税收征管效率、降低征纳成本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电子税务有利于税务公开,更好地实现法治税”
实施电子税务对于促进税务公开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在实施电子税务的过程中,各级税务机关必然会利用互联网这一重要的信息工具,向社会公众公开各种税收政策法规以及税务部门的职能、组织机构、办事规程等,公众既可通过网络了解各种涉税事宜,也可通过网站公布的电话、电子邮件等形式监督、举报税务人员的作风和行为,使得传统的税收征管由原来的神秘、封闭走向透明、公开,成为阳光下的公正的行为。
电子税务对“依法治税”能起到应有的作用。一方面,纳税人通过互联网对自身的纳税义务可以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同时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活动也可以通过网络接受税务机关的监管。如纳税人在开户银行的资金流转情况就可通过网络直接反映到税务部门,这样将有利于约束、规范纳税人的行为。另一方面,税务执法人员在电子税务条件下既要受到同一层面的执法人员从不同的执法环节进行的制约,又要受到来自上级机关的监管,同时还要接受纳税人的监督,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规范税务执法人员的行为,使得“依法治税”落到实处。
(三)电子税务有利于税务部门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税务机关是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职能部门,承担着大量的经济分析与决策任务。电子税务对提高税务部门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电子税务借助互联网的应用使税务部门获取信息资源的能力得到空前提高,使得决策信息更加全面、丰富;第二,在决策方法方面,电子税务既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与数据库技术获得大量定量、系统的分析,又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与外部专家展开广泛的联系,使得头脑风暴法、特尔菲等常用的决策方法可通过互联网远程实现;第三,互联网为税务部门加强与公众的交流提供了极为顺畅、便捷的通道,既有利于税务部门在决策时集思广益,听取公众的呼声,采纳来自社会各阶层的意见和建议,又有利于公众通过互联网监督税务部门的决策,减少决策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使各项决策更加符合实际工作的需要,更好地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四)电子税务有利于纳税知识的普及和税收环境的改善
税务机关负有普及纳税知识的义务,改善税收环境也一直是各级税务部门长期努力的目标。在传统的税收征管条件下,税务机关往往采用散发税务资料、办培训斑、面对面宜传咨询等方式,但由于传播面小、成本较高等原因,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实施电子税务后,利用互联网进行纳…高考家长帮 kaoyantv.com…税知识的宜传普及具有信息量大、成本低、传播面广、时效性强等特点,更容易为纳税人所接受。在不少税务网站可以看到“政策法规”、“纳税人信箱”、“举报与投诉”、“税务论坛”、“案例分析”等栏目,这些栏目对普及纳税知识、提高纳税人的纳税意识具有重要的帮助。纳税知识的普及、纳税意识的提高,必然使税收环境得到改善。
三、电子税务的主要形式
发展电子税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实施电子税务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课题。根据网络技术的优势,结合税收征管工作的特点,笔者以为,电子税务主要应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一)电子报税
电子税务的核心内容当属电子报税。电子报税包括电子申报和电子纳税两个部分。电子申报指纳税人利用电脑、电话机等相应的报税工具,通过因特网、电话网、分组交换网和DDN网等通信网络直接将申报资料传送至税务机关,以完成纳税申报的全过程。电子申报借助于先进的网络技术的应用,实现纳税人与税务机关间的电子信息交换。电子纳税是指纳税人、税务机关、银行和国库间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税款结算、划解的过程。在这一环节,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电子申报所提交的纳税信息,直接从纳税人的开户银行账户或专门的税务账户划拨税款,以完成纳税人税款缴纳的工作。
具体来说,电子报税可以采取以下多种方式。
1.互联网远程报税
互联网远程申报是指纳税人使用计算机通过互联网登录税务机关的网站,依托远程电子申报软件进行纳税申报,并实现税款自动划转入库,完成电子申报和电子纳税的整个过程。互联网远程报税以互联网为载体,使得纳税人可以将填报的相关的纳税数据资料通过计算机网络快速地传递给税务机关,无需纳税人去税务部门窗口完成纳税申报,同时大量的纳税申报数据可以与税务机关的电子管理档案系统无缝联接,实现对数据的存储与管理。这种报税方式对企业或个人来说所需的投入很小,因为它只需一台能上网的电脑和一根普通电话线就可以了,而且,愿意采用这种方式报税的单位与个人基本都有相应的设备,并能进行相应的操作。
互联网远程申报对那些规模较大、实力较强、报表数据较多而且又具有良好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的企业来说,具有很大的方便性和经济性;对一些收入较高、工作繁忙、又常身处外地的个人所得税纳税人来说,是一种理想的报税方式。
2.电话报税
电话报税是指纳税人利用电话,通过电信、银行和税务系统的网络进行纳税申报和缴纳税款的方式。电话报税综合应用了现代通信、计算机网络和呼叫中心等技术,使得纳税人可直接通过拨打电话自助地完成报税事宜。与互联网远程报税相比,电话报税具有设备投资少、操作简单、技术要求低等特点,所以这种方式特别适合于纳税数额相对较少的“双定”纳税户。他们可以足不出户地完成申报缴税义务,同时也可减轻税务机关的前台工作压力,节省征纳双方的纳税成本。电话报税的缺点是交互性差,直观性不足,信息量也很小,缺乏税务人员与纳税人的直接交流等,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它的使用面。
3.银行网络报税
银行网络报税是指税务机关与指定的代收税银行进行联网,实现数据共享,纳税人(主要指个体双定户)与指定银行签订委托扣款协议,充分利用银行计算机网络提供的通存通兑功能,在规定的纳税申报期前到该银行的任何一个营业网点存储不低于应纳税款的资金,由银行在每个法定申报纳税期的最后一日,按照税务机关核定的应纳税额直接划转入库,完成纳税申报和缴纳税款事项。纳税人可在每个纳税期满10日后,凭税务登记证副本到银行网点领取完税凭证,完成申报纳税全过程。
银行网络报税可以充分发挥银行网络的资源优势,对各方都具有实际意义。对银行来说,可以通过这种形式增加存贷业务的数量,提高自身的经营效益;对税务机关来说,通过银行网络征收税款,可以大大减少自身的工作量,提高税收征管的效率;对纳税人而言,通过银行报税,可以节省到税务机关报税的时间和费用,还可以减少在银行反复存取现金的差错。对“双定户”而言,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电子报税使纳税人真正实现了新《税收征管法》所要求的“自行申报”。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我国目前与电子税务相关的法律、法规还很不完善,所以无论采用上述哪一种报税方式,纳税人与税务机关、开户银行都必须签订协议,以明确各方的责任、权利与义务。
(二)电子稽查
传统的税务稽查是指税务机关根据国家税法和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对照纳税人的纳税申报表,发票领、用、存情况,各种财务账簿和报表等信息,来确认稽查对象并进行检查,以监督企业的经济行为,防止税款流失,保证国家税款及时足额收缴。实施电子税务后,税务机关可直接通过互联网获取纳税人所属行业情况、货物和服务的交易情况、银行资金流转情况、发票稽核情况及其关联企业情况等信息,以提高稽查的效率和准确性。税务机关还可以与网络银行资金结算中心、电子商务认证中心、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以及公安等部门联网,共同构筑电子化的稽查监控网络,以加强和改善稽查工作。另外,税务机关接受群众提交的电子邮件形式的税务举报也将很寻常。电子稽查的主要方式可以有以下几种:
1.电子邮件举报
稽查选案是税务稽查活动的起点,群众举报是稽查选案的重要依据之一。传统的税务举报通常有口头举报、信函举报、电话举报和传真举报等方式。这些举报方式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口头举报因举报人的身份暴露通常会使举报人产生心理压力;信函举报随着近年来民用信函业务量的逐年下降也深受影响;电话举报由于语言沟通及书面记录等方面的原因,其信息量和准确性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传真举报需有专门的传真设备,应用范围受到制约。
与传统的举报方式相比,电子邮件举报具有成本低、速度快、信息量大等优点,既可传输文字资料,又可传输图像和声讯资料,使得举报内容更为翔实、可信。另外,电子邮件举报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举报人可以随时随地提供举报材料,税务机关也可全天候地接收举报信息。同时,电子邮件举报者的身份较为隐蔽,一般不必担心身份暴露受到打击报复。举报人有自己专门的电子邮箱,便于税务机关与其进行直接、专门的联系,双方的沟通更为顺畅、快捷。
对税务机关而言,接收电子邮件举报并不需要专门的软、硬件设备,也不需要建设独立的税务网站,只要配备能上网的电脑,并由专人管理就能进行举报受理了。
2.税务网站直接举报
税务网站直接举报是与电子邮件举报既相类似又有区别的另一种电子举报方式。它是指举报者通过税务机关网站提供的网上举报窗口,直接向税务部门提供举报线索。这种举报方式已在一些建立起专门税务网站的税务机关中实行。
对税务机关和举报人来说,通过网站进行举报无疑具有极大的方便性和有利性。一方面表现在网上举报有统一的格式,便于税务机关进行统一管理和处理;另一方面,网站举报通常具有举报结果查询功能,举报人有受重视和信任感。如南京市地税局的网上举报页面,举报人只要凭借税务机关提供的举报查询账号和密码,即可查询网上举报的处理结果。另外,举报人还可以直接得到税务机关提供的电子邮件回复。
3.电子化查前准备
税务人员在实施税务稽查前,通常要做必要的准备工作。除了准备必要的文书、熟悉相关政策规定外,还要搜集、了解稽查对象及相关行业的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做到有的放矢。
传统的税务稽查查前准备通常是调阅在税务机关存放的稽查对象的纳税档案,如税务登记、发票领购、纳税申报资料等。现在,随着税收征管软件的运用,通常是先运用征管软件查询稽查对象的电子信息,必要时再调阅其纸质档案。这些都是税务机关内部存有的书面或电子信息,信息量是有限的,并且往往是滞后的。
实施电子化查前准备,税务人员可以直接登录稽查对象的网站,动态地了解稽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生产经营情况、财务管理情况等大量即时的信息。税务人员还可以登录稽查对象的相关行业网站,了解该行业的基本情况、相关指标的平均值,通过稽查对象与本行业的对比分析,以发现蛛丝马迹,为税务稽查的顺利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
4.典型案件网上公示
税务机关利用互联网这个十分有效的信息工具进行典型案件网上公示,可以切切实实地为纳税人提供遵纪守法指导,帮助纳税人更好地把握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从而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
税务机关在运用典型案件网上公示时,一是要注意案件选取的典型性,尽量选择在当地发生的一些大案、要案,让纳税人尽可能从中吸取教训,避免类似行为的发生;二是要有专业人员对案例进行点评,分析典型案例存在的根本问题,找出症结所在,使其他纳税人从中得到启发、受到教益。如厦门市国税局网站提供的案例公示资料翔实、典型性强,教育警示作用较大,具有借鉴意义。
(三)税收电子化服务
为广大纳税人提供优质、高效的纳税服务,一直是各级税务机关努力追求的目标。但在传统的税收征管条件下,由于受到人力、财力、场地等方面的限制,税务机关向纳税人提供的服务,无论是在服务品种还是服务水平上都有很大的局限性,与纳税人的要求有很大的距离。利用互联网来改善税务机关的服务是一条重要的途径。目前,国内不少已经建立起专业网站的税务机构,都把电子化服务作为网站基本的应用。如把税收政策法规、纳税资料、办税指南等内容在网站上,供纳税人随时随地方便地查询。也有的税务机关在网上开设了专门的咨询中心,接受纳税人的各种问询,并向他们提供专业、系统、有针对性的服务。功能全面一些的网站还提供搜索引擎、资料下载、常见问题解答(FAQ)、网上发票查询、企业资信情况查询等服务。
四、电子税务在我国的发展
电子税务在我国的发展时间并不长,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初创到今天不过短短数年时间。在这数年时间里,全国各地许多税务部门结合自身征管的需要、地区的特点,进行了不少有益的探索,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如:在电子报税方面,上海的纳税人通过Internet接入上海财税网电子申报网页,用合法用户名和口令登录电子申报服务器后,选择、填写、提交相关申报表即可完成本次申报。在电子稽查方面,无锡市地税局设立了电子邮件地址为"ltax@"的举报信箱,专门受理电子邮件举报案件。在电子化服务方面,北京市地税局推出了“网上地税局”,它为广大纳税人和普通网民提供了大量有关税收政策、办税程序和办税手续、复议听证程序、纳税人权利义务等信息。在其他方面,南京市国税局于2002年12月开通了远程网上发票认证,纳税人可以在任何时间同时进行即时或批量认证。企业自行完成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联扫描、识别后,通过Internet网络将扫描识别数据传输到税务机关。就全国范围而言,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规划建设的“金税工程”三期,不仅涵盖国地税所有的税种和执法环节,还将与企业联网,从而为我国电子税务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发展电子税务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实施电子税务并不能一蹴而就。我国在实施电子税务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不容乐观的情况,如: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税务部门之间沟通不足,存在信息孤岛,信息资源浪费严重;技术方面标准不统一,扩展性差;等等。这些方面必须很好地加以解决,否则将阻碍电子税务的健康发展。
要克服上述存在的情况,首先要解决观念问题。因为无形的互联网部分地代替传统的税务机构完成相关的涉税事务,对人们的观念无疑是一个极大的冲击。这当中既有不少税务工作人员对电子税务的发展意义缺乏认识,也有人担心电子税务的发展对自身利益构成威胁,所以,要成功实施电子税务,就应首先扫清观念障碍。其次是人才问题。电子税务属于高科技的范畴,不仅需要组织大量的高精尖的信息技术人才攻关,而且需要全体税务人员具有良好的信息技术素质。而我国目前的税务人员队伍现状与这个要求尚有不少距离。大量引进人才毕竟不很现实,只有在适当引进部分高尖端人才的基础上,全体税务人员不断学习提高才是真正出路。另外,企业人员素质以及全社会人员的素质也需相应提高。再次就是投入问题。实施电子税务需要大量的投入,充足的资金来源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对欠发达地区而言,这个问题较为突出。据不完全统计,南京市国税局近年来在税务信息化方面的投入已超过5000万元,而正在建设的国家“金税工程”三期计划5年内投资逾60亿元。巨大的资金投入需要各级税务部门想方设法、多管齐下地来筹集。最后还有个安全问题。税务部门的职能进入互联网,如果安全没有保证,电子税务就不能健康发展。税务部门在实施电子税务的进程中务必对安全问题给予高度的重视,既要通过防止黑客攻击、限制用户的访问权限等方式保证网络系统的安全,又要保证数据免受病毒破坏,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在实施电子税务的过程中,不断地解决上述问题以及新出现的问题,电子税务将迎来长足发展的未来。
【参考文献】
[1]赵俊峰,陆海燕。电子税务初探[J].扬州大学税务学院学报,2001,(2).
[2]蔡荣华。税务信息化简明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高分子通报 篇二
关键词:智能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自动化;智能型
中图分类号: TD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前言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高速发展,楼宇的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智能建筑成为建筑群体的主流,符合传统建筑与现代电子等高新技术有机结合的发展趋势,是建筑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但受制于目前的技术水平,智能建筑要实现高度自控仍需解决众多技术难题。“智能”意味着建筑物可实现优越的自控功能,其内部必然安装有大量技术先进、价格高昂的电子仪器和机电设备,而且测控点多而分散,遍布建筑物的各个角落。同时,建筑规模大,装饰材料种类繁多,人员密集,必然存在不同程度的火灾隐患。一旦发生火灾事故,智能建筑所遭受的生命和财产损失远比一般建筑严重。系统高度智能化的同时,这些特点也伴随共存,对火灾防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保护智能建筑的一项重要措施。
2 智能建筑自动化系统概述
智能建筑是建筑技术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其核心技术方法是系统集成。智能建筑自动化系统是以智能型计算机作为控制核心,由各种功能子系统组成的综合性系统,其工作机制是终端传感器通过信息网络把现场采集的数据传输到管理中心,中央控制器对数据进行运算和趋势分析,再向现场设备发出调度指令,实现对子系统的监控和集中科学管理。
2.1 智能系统的子系统分类
目前,人们一般把现代智能建筑称作“3AS”,即由建筑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三大系统组成。而把火灾自动报警系统(FAS)仅作为智能建筑中的建筑自动化系统(BAS)的子系统进行归类。依笔者看,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技术综合性很强,加上其在智能建筑中具有重要的防灾功能,鉴于其特殊性,应当把它视为智能建筑中的一个子系统进行研究。笔者较认同智能建筑的“5AS”构成,分别是:
⑴ BAS 建筑自动化系统(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
⑵ CAS 通信自动化系统(Communication Automation System)
⑶ FAS 消防自动化系统(Fire Automation System)
⑷ OAS 办公自动化系统(Office Automation System)
⑸ SAS 安全自动化系统(Security Automation System)
以上各子系统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具有互操作性。通过建筑、微电子、现代通信、自动化和计算机等技术的有机结合进行智能系统设计,对暖通空调、给排水、供配电与照明、安全保卫、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等系统实行综合管理、统一调度、全天监视、灵活操作,使各子系统有机的构成建筑物的智能化网络。其关键是采用高精度的传感技术,配合兼容性强的接口控制,达到信息资源的有效采集与可靠流通。要保证智能系统的高可靠性运行,除解决各子系统自身固有的稳定问题外,还要求各子系统之间进行合理的综合布线,采用统一的通信协议通过网络硬件进行连接,实现充分的协调互联。
2.2 智能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概念
在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的消防报警技术开始逐步发展起来,从多线制开关量式,到总线制可寻址开关量式,再到模拟量传输式,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产品及其开发技术得到迅速的发展及提高。目前,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有智能型、全总线型以及综合型等。随着智能建筑的发展,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通过现代通讯、信息集成、软件操作、自动控制等技术与智能建筑的各项子系统实现网络集成。消防报警系统主要由传感器、控制器、联动设备及独立的网络结构和布线系统组成,其运行机制是当报警区域内发生情况时,系统依靠高效可靠的探测方法,通过火灾探测器收集报警区域内发生的火情信息,经消防控制中心的报警控制器准确判断灾区面积及险情级别后,根据预先编好的逻辑程序,发出相应的警报信号并联动相关的消防控制设备。譬如,通过消防联动系统启动声光报警、火灾应急广播、消防水泵、排烟风机等设备工作,控制电动防火门、防火卷帘动作分隔火灾区域,防止火灾蔓延等。除此之外,结合现代网络技术,进行互联网通讯连接,还可以向当地消防部门发出救灾请求,实现城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远程监控功能。
3 智能型火灾探测器的信息采集及分类
3.1 探测器的工作原理
火灾探测器作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看作系统的“感觉器官”。探测器对报警区域内的现场环境进行监视。出现火情时,空间内必然会产生烟雾、火焰和热量,探测器对这些火灾的特征物理量十分敏感,内部感应元件与它们接触后,引起电流、电压值变化或金属器件发生形变,将火灾参数转换成电信号后,把这些微弱电信号进行放大,并迅速向火灾报警控制器发送报警信号。对火灾早期产生的烟、温、光、火焰辐射、气体浓度等参数进行报警的探测器,其分类大致如下:
⑴ 按结构造型分为:点型探测器、线型探测器;
⑵ 按响应参数分为:感烟探测器、感温探测器、火焰探测器、可燃气体探测器和复合探测器;
⑶ 按工作原理分为:离子型探测器、光电型探测器、线性探测器;
⑷ 按编码形式分为:编码式、非编码式;编码式分为电子编码和拨码开关编码。
这里就涉及到一个问题,类似火灾参数的干扰出现会使探测器误响应吗?答案是肯定的,非智能型探测器必然会发出误报,而智能型则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智能型探测器内部采用单片机作为信息处理芯片,内部有固化的逻辑程序,具备强大的分析判断能力,能存储环境参数变化的特征曲线,对采集收据进行比较,自动完成火警、故障的判断,并可根据不同场合修改探测器的报警灵敏阈值,使误报率大大降低。
3.2 探测器的正确选择及应用场所
由于探测器在整个消防报警系统中起到“先知先觉”的作用,因而能否以最快的速度,准确发现智能建筑内的早期火灾,合理选择探测器是关键。在选择火灾探测器种类时,确定探测区域内物体燃烧特性是第一步。然后,火灾的初期形态和发展趋势,室内高度、环境条件以及可能引起误报的原因都是重要考虑因素。在智能建筑内,要有针对性的根据不同场所选择合适的火灾探测器。
⑴ 在阴燃阶段,会生成大量的烟和少量的热的场所,如饭店、旅馆、教学楼、办公室、电子计算机房、电梯机房、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前室、消防电梯与防烟楼梯间合用前室、走道、坡道等,宜选择感烟探测器;
⑵ 在迅速燃烧阶段,会产生大量热、烟的场所,如大型室内停车库、厨房、发电机房、吸烟室等,宜选择感温探测器;
⑶ 在迅速燃烧阶段,有强烈的火焰辐射和少量的烟、热的场所,应选择火焰探测器;
⑷ 使用管道煤气或天然气的建筑,要求探测器在浓度达到爆炸下限以前报警,这时宜选择可燃气体探测器;
⑸ 用作防火分隔的防火卷帘,其两侧应分别设置感烟探测器和感温探测器;
⑹ 无遮挡大空间的场所,如大型库房、博物馆等,宜选择红外光束感烟探测器;
高分子通报 篇三
自我国加入WTO后,我国农业的发展面临越来越复杂的国际环境,反倾销措施的实施、技术壁垒不断提高,都成为我国农产品的出口障碍。除此之外,关税壁垒、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以及不公平的国际农业竞争环境,都对我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农业的利益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在这样的环境下,对主要农产品贸易国在政策法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就显得十分重要。农业的发展需要农业科学技术的支撑,而农业科学的发展和扩散,强烈需要竞争情报的支持。因而收集有关农业新产品、新技术、新理念等信息,对发展前沿技术等竞争情报进行研究分析,创新开发出适合国内发展状况的农业技术,积极地为涉农企业开展市场导向、产品开发等竞争情报服务的运用对于农业发展十分重要。
2农业竞争情报系统的构建
竞争情报从最初杂乱无章的数据转化为清晰有用的信息,再成为对组织有利用价值的情报,这一活动经历了从采集、整理、分析到应用的过程。因此,竞争情报系统可以归纳为收集、分析、服务3个子系统。农业竞争情报系统总体模型如图1所示。
2.1农业竞争情报收集子系统
竞争情报的收集工作做得如何直接关系到整个竞争情报系统的工作效率和效果。资源,既包括国内外农业部、科技部、商务部、信息产业部等政府的公共信息,也包括能在网络上搜索到的关于农业企业、农业技术、国外农业发展状况等所有有关农业的情报资源。这些信息包含农业的市场动向、供求状况、消费趋势、产品技术水平、农业方面的最新政策、法律法规、农业技术发展等,是农业竞争情报的主要来源。在收集工作中,还应注意将公共信息与其他来源的各种信息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这样情报收集工作才能够完善。第2种渠道。是通过农业图书馆、档案馆查阅信息。图书馆可以提供大量的农业专业书籍、杂志等,如今的电子图书馆还为信息的查阅提供了更便捷的服务。档案馆里存放着有关农业的各种文字、图表、数据、声像等历史记录,农业机构和企业可以借鉴这些历史记录,为预测及决策提供帮助。第3种渠道。是通过人际网络收集信息。首先,建立一个良好的内部人际网络,可以发掘农业组织内部的从业人员脑子里蕴含的丰富知识和情报。其次,建立外部的人际网络,可以更广泛收集有关竞争情报。例如,可从与竞争对手有密切关系的组织,如银行、合作公司等处得到情报,也可从竞争对手的员工处获得,或是直接通过参加竞争对手举办的农业博览会、学术交流会等处获得情报。但是无论采取什么方式,都应注意获取情报的技巧。
2.2农业竞争情报分析子系统
竞争情报分析子系统首先要做的是对收集子系统所汇集的信息进行筛选,剔除不真实、不准确、不完整的信息,确保输入系统的信息准确有效。由于错误的情报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必要时应追溯信息的来源,对信息的真实性进行反复验证。一般来说来自农业图书馆、档案馆、各部门政府网站的信息可信度很高,而来自互联网、人际网络的信息需要认真审查。通过对孤立、无序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纳、排序等一系列整理工作,农业竞争情报子系统里的信息已变得系统化,这有助于竞争情报的核心工作(分析工作)的进行。竞争情报分析工作实现了信息向有用情报的转化,是信息增值的过程。目前常用的竞争情报分析方法有30多种,SWOT分析、市场信号分析、核心竞争力分析等都适合农业竞争情报分析,农业机构可根据自己的需要挑选适用的分析方法。
2.3农业竞争情报服务子系统
农业竞争情报服务子系统是整个系统的情报输出部分,其输出的竞争情报产品和服务为决策层作出决策提供了依据和支持,在建设时应注意保证其效率、方便、快捷的特点。农业竞争情报服务子系统提供的竞争情报服务一般包括可供用户使用的分类浏览平台、简单的检索方式和高级检索的链接、数据库和网络的管理和维护、建立知识库与专家库、建立人际网络、农业竞争情报论坛等。竞争情报产品是农业竞争情报服务子系统提供给用户的另一个重要部分,其提供的产品多以分析报告为主,其中包括数据库的资料信息、各类信息简报及分析报表等。这些产品面对不同层次的用户需求,为这些用户提供资料查阅、决策支持等服务。综上,农业竞争情报系统由农业竞争情报收集、分析、服务3个子系统组成,3个子系统紧密联系、环环相扣,最后一步服务的完成是新一轮服务的开始,一直处于循环的过程中。
3构建农业竞争情报系统的建议
3.1培养高素质的农业竞争情报人才
专业高素质的农业竞争情报人才对于农业竞争情报体系来说是基础和关键因素。这些人才是系统的操作者、使用者,情报通过他们的处理才能真正变成有用的知识、变成在激烈竞争中的一把利刃。农业竞争情报人才不仅要求是竞争情报方面的人才,拥有能为组织搜集、分析、管理、提炼有用的竞争情报的能力,还要对农业各方面知识有一定了解,是一种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目前,我国对专门的农业竞争情报人员培训还是空白。一些高素质的人才更倾向于去大型企业及信息化程度高的行业,不愿从事农业方面的服务,因此,农业竞争情报人员相当缺乏。要使农业竞争情报系统能充分发挥作用,对这方面人才的培训非常重要,不仅要培养专门人才,还应对现有的农业信息工作者和管理人员进行竞争情报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竞争情报工作能力和竞争情报意识。
3.2构建农业竞争情报服务体系
由于我国目前农业竞争情报工作水平不高,从事农业竞争情报工作的人才缺乏,因此要顺利开展农业竞争情报活动,需要得到外部竞争情报服务机构及从事这方面的专家的帮助和支持。目前,虽然提供竞争情报服务的咨询机构虽然很多,但专门从事农业竞争情报服务的却寥寥无几。另外,还应重视公共图书馆、行业协会、农业情报机构等对农业竞争情报发展的重要作用。
3.3完善情报共享平台
这里的竞争情报共享平台是指政府公共信息的平台,通过此平台将这些信息与农业部门、商业部门、农业科研机构、农业企业、农民共享。目前,我国政府公共信息的平台虽然已存在,但信息资源共享的程度很低,大量的信息资源得不到有效处理、存储和利用。而欧美发达国家在这方面非常重视,他们的一些经验值得我国借鉴。
3.4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高分子通报 篇四
关键词:考研人数;回归分析;因子分析
一、引言
自1999年中国高校大规模扩招以来,大学毕业生总量急剧增加,就业形势日趋严峻,造就我国考研现状:
1.人抵鹉暝黾印=28.5%的大学生毕业生会直接就业,43.8%的人希望继续攻读硕士或博士,10.2%的学生希望出国留学。
2.在职人员报考数量增加,这是导致考研人数增加的一个主要原因。
3.报考地区偏向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或环境相对优越的城市。
二、考研人数增长的研究
通过利用1994-2014年历年考研报名人数与报名增长率的数据分析考研报名人数的趋势。发现数据年间考研报名人数逐年增长,虽报名增长率有所下降,但报名人数仍在递增,考研形势依旧严峻。
三、模型建立
1数据来源
本文所采用样本资料源于中国统计网中中国历年考研报考人数统计数据。
2回归分析模型
回归分析用于分析事物之间的统计关系,其数学表达式为
Y=β0+β1X1+β2X2+…βpXp+ε
其中Y为被解释变量,是随机变量;X为解释变量,是确定性变量;β0、β1…βp为未知参数,β0为回归常数,β1、β2…βp为回归系数,ε为随机误差项,是一个随机变量。
3数据的选取及说明
本文共选取“报名人数”为被解释变量(用表示);选取“GDP”的数量为解释变量(用X1表示);选取“普通高校数量”为解释变量(用X2表示);选取“失业率”为解释变量(用X3表示);选取“录取人数”为解释变量(用X4表示)。
4模型估计
本文建立模型
Y=β0+β1X1+β2X2+β3X3+β4X4+ε
5用因子分析模型分析考研人数及其影响因素
分析可知对考研报名人数的影响因素中各变量问存在多重共线性即变量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关系,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处理样本数据,发现大部分的相关系数都较高,各变量呈较强的线性关系,适合因子分析。进行KMO和Bartlett的检验可知,巴特利特求度检验统计量的观测值为144.193,相应的概率P值接近于0.KMO值为0.708,原有变量可以进行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中的变量共同度分析,发现所有变量的共同度均较高,本次因子提取的总体效果较理想。给出因子载荷矩阵,因子载荷矩阵,是因子分析的核心内容。根据该表可以写出该研究的因子分析模型:
录取人数=0.995:普通高校数量=0.992F1:GDP=0.939F1:失业率=0.874F1。
由因子载荷矩阵可知这四个变量在该因子上的载荷很高,采用回归法估计因子得分系数,并输出因子得分系数,可写出以下因子得分函数:
F=0.259X1+0.674X2+0.241X3+0.775X4
由此可见,计算该因子得分变量的变量值时,普通高校数量和录取人数的权重较其他两项较高,即对考研报名人数影响最大。另外,因子得分的均值为0,标准差为1,正值表示高于平均水平,负值表示低于平均水平。
6普通高校数量和录取人数的分析
由已知数据可以看出,数据年问的普通高校数量与录取人数不断增加,且增长较快,通过运行数学统计软件SPSS可以得到图3、图4.
由图1和图2可清晰地看到:普通高校数量和录取人数与考研报名人数呈现较强的线性相关关系,且为正相关,即随着普通高校数量的增加,考研报名人数逐渐增加;随着录取人数的增加,考研报名人数同样逐渐增加。普通高校数量和录取人数对考研报名人数具有较强的影响,在影响考研报名人数的各个因素中的权重较大。
7总结与建议
(1)总结
合理的人才结构是一个社会健康发展所必不可少的条件,考研人数变化的背后是各种因素影响的结果。我们发现,考研人数很大程度上受普通高校数量和录取人数的影响,日趋增加的高校数量和录取人数是使考研者选择考研的主要原因,社会各方面应采取措施,努力减弱这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考研人数真正成为我国人才结构合理化发展的晴雨表。
(2)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考研人数的迅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被动盲目的行为,而要改变这一点,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为了引导考研者做出理性的选择,引导人才市场向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特提出以下建议。
①政府要进一步完善毕业生就业政策,改善毕业生就业环境,用法律法规来维护求职者的合法权益。要从宏观上把握人才培养的总原则,为社会培养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人才。
②企业要树立正确的用人观念。用人单位应树立正确的用人观,在择才取向,用人成本方面采取理性务实的良性标准,走出“重学历轻能力”的思维误区。
高分子通报 篇五
为方便广大考生做好2019年高考报名材料的准备,现将报名有关用表予以公布,考生可根据《海南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9年海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报名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本人实际,自行下载使用(各表如是两页,下载时须按双面打印)。
一、报名用表
1.2019年海南省普通高考往届生思想政治品德考核表
2.2019年海南省普通高考引进优秀人才子女不限报资格申请表
3.2019年海南省普通高考省外借读生在本省小学、初中毕业情况登记表
4.2019年海南省普通高考驻琼部队现役军人子女不限报资格申请表
5.2019年海南省普通高考异地考生报考申请表
二、申请高考照顾加分用表
6.2019年海南省普通高考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照顾加分申请表
7.2019年海南省普通高考在非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学校就读并毕业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照顾加分申请表
8.2019年海南省普通高考少数民族聚居乡镇汉族考生照顾加分申请表
9.2019年海南省普通高考“三侨生”照顾加分申请表
10.2019年海南省普通高考“台湾籍”考生照顾加分申请表
11.2019年海南省普通高考农村人口独生子女照顾加分申请表
12.2019年海南省普通高考驻三沙部队官兵子女照顾加分资格申请表
13.2019年海南省普通高考烈士子女照顾加分申请表
14.2019年海南省普通高考自谋职业的退役士兵照顾加分申请表
15.2019年海南省普通高考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含)以上或被大军区(含)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照顾加分申请表
16.往届生已确认具有政策照顾加分资格的情况登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