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勤劳的小编阿青帮大伙儿整理的12篇考前减压小组计划书,欢迎借鉴。
小组工作计划书 篇一
小组工作计划书
一、小组名称:增强自信心
二、小组性质:成长小组
四、小组目标:
1、帮助每个成员认识和了解自我的自信心现状从而全面准确的认识自我。
2、建立成员自信,促进成员接受自我、肯定自我,能够正面地确立自己及接受个人的不足之处,能够自我欣赏及较易找出个人的满足感;
3、协助成员增强自我,独立自主,帮助成员自我培养对未来充满信心,勇敢面对新生活的挑战。
4、帮助成员勇于自我表现,不再依靠别人的期望来生活,提高社会关键交往能力,增强发展人际关系的能力。
5、让组员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拥有积极的心态,增强自信,更好的融入大学生活
五、招募计划:小组成员大约为8-12人,他们的问题是缺乏自信心,渴望改变自己,提高自信心的大一新生。宣传方法包括同学老师介绍、班级宣传等。报名期限*****。甑别及确定小组成员的程序是自愿报名并经过挑选,额满即止。
六、活动场所:教师或会议室或操场
七、需要的资源;游戏道具、小组简介宣传单、相机等
八、小组活动时间:
九、小组领导者:
十、组督导:郝志成老师
十一、活动主要内容
1、见面会:
活动介绍:(1)、组织者/领导者介绍小组规则
(2)、组员介绍(打乱原来座位次序,前一人进行自我介绍,下一个同学重复前一同学名字,并且进行优点轰炸。)
(3)、互相鼓励(组员互相说出在见面会中发现对方的一些优点)
(5)、说出心目中的自己(每个组员都大声喊出自己想要改变的缺点,并说出自己想变成什么样子的人)。
目的:让成员了解参加这个小组所必须遵守的规则;并使成员能够尽快彼此认识;使组员能够更加清楚的认识自我;让小组领导者能够更加清楚的知道、了解每一个成员。
2、技能表/能力表(列出自己的优点):
活动介绍:(1) 在纸上列下你曾经比较成功完成的一件事情,并于其后想想完成这
项工作需要有哪些技能,并将之列下。
(2)回顾你所曾受过的教育、所修的课程,在这些过程中,你学会了哪些技能,将它
们列下来。
(3) 再想想你平时常常从事的活动,列下这些活动需要的技能,继续扩充你的技能
表。
(4)请回想一次你在工作(不是单指职业,指你曾做过的事)、学习上所曾经历的一次高峰经验 (意指很快乐、很感动的一刻),与你旁边的同学分享这次的经验,并分析在这经验中显现 出你的哪些能力, 把它列下来。将组员分为特定小组,分享彼此所列的能力
表
目的:让组员看到自己的优点,发现自己的优点;让组员肯定自我,提高自信心;让成员挖掘自身潜能,培养一种积极的自我肯定,增强自信。
3、放松自我
游戏介绍: (1)认识我,你很幸运( 所有人在小组内自由走动,遇到想与之交流的那个人停下,握手作自我介绍,然后说”认识我你很幸运,因为我具备许多优秀品质,比如说……” 至少说出四种优秀品质)
(2)互相鼓励(每个组员都大声说出其他组员的至少2个优点,并以“认识你我很高兴”来结尾)
目的: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与其他组员的游戏来加深组员的感情沟通,来放松自我,缓解各种压力,感受自信与人交往的快乐;进一步对自我进行了解,增强自信。
4、笑迎未来:
活动介绍:(1)互赠祝福(让每一位组员都写下对其他组员的祝福语)
(2)歌曲(所有组员同唱《相亲相爱一家人》)
(3)组员互相告别(组员各自都以自己特有的方式与组员成员告别)
目的:巩固本次小组活动,在融洽的气氛中结束小组活动。
小组分配工作计划书 篇二
目录
一、 理念: ................................................................................ 2
二、 理论架构: ............................................................................ 4
三、 目标及目的: ................................................................................ 4 四、 服务对象: ................................................................................... 5 六、 招募方法: ................................................................................ 5
七、 每节活动计划: .......................................................................... 5 八、 所需资源: .................................................................................. 16 九、 工作日程 ...................................................................................... 17 十、 应变计划 ...................................................................................... 17
十一、 评估方法: ............................................................................... 17 十二、 参考文献: ............................................................................... 18 十三、 附录: ................................................................ 18
小组名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给站在大二尾巴上的我们
督导:
组员:xx xxx xxx
一、 理念:
进入大学二年级下学期后,同学们的紧迫感明显增强了,学习抓紧了许多,开始思考自己的前途问题及未来努力的方向。现在的大学生一般有直接就业、考研、考公务员、出国等几种选择,一些人在这几种选择中犹豫不定,不知道该选择哪个,一些人做出了选择,但不知道具体该这么做,该采取怎样的行动,如部分大学生选择就业,但是他(她)还没有考虑过自己以后可能会从事哪个方向的职业,对从事这个职业的技能、品质等方面的要求都不清楚,对如何采取具体行动达到目标也不不清楚。因此许多同学在学习中都感到了迷茫,不知道该如何采取行动。而且,现在大学生的就业、考研和考公务员的竞争压力都很大,早一点做出选择,就多一份准备的时间,也就多一份成功的可能。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觉得很有必要为大二的大学生们提供一些生涯规划方面的服务,帮助他们更好的认识自我,明确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合理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现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迷茫的这种状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环境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成熟,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逐步实现,普通高校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俊,大学生不得不尽早规划自己的未来,尽早做准备。二、个人方面。大学生对自己的兴趣爱好、优缺点、人格特征的认识不足,在做选择时忽视个人自身的特点
与所作的选择是否相符。除了自我认识全面外,大学生对外部的认知不足。大学生对外部的整体状况不是非常了解,或者是了解程度不深。三、家庭方面。大学生对于未来的选择会受父母的影响。大学生自己的选择有时会与父母冲突,这时该如何选择有面临一个难题。 考虑到这些因素,我们采取小组工作的方法来介入。小组会通过一些自我探索、内心体验、心理测试的活动,帮助组员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在小组成员的交流、分享、互动中释放迷茫情绪,并增强对自己对他人及外部环境深入的了解。同时由于小组成员都面临着类似问题,有着共同需要,因而很容易获得认同和支持,加上工作员的引导和帮助,小组成员将对自己的方向更加明确,并制定自己的短期、中期、长期目标,并增强小组成员在实际情况发生改变时及时对自己制定的目标进行评估与调整的能力。二、 理论架构:
“人在情境”中的理论认为人受到生理、心理及社会各方面的影响,而这三者的互动作用决定人的现实情况。即把求助者放到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去认识,通过了解求助者的家庭,学校亲属朋友情况,帮助求助者解决问题。我们小组的目的也在于通过小组的活动,和组员的互动,工作人员的引导,帮助组员认清自己,了解社会现实和周围的环境,从而明确自己的目标,做出决定。
小组的工作对象是大二的学生,他们正面临着对自己的未来做出选择的问题,而在选择的过程中,他们既要考虑自己的兴趣,又要考虑现实的需要和父母的意愿,而这三者有时是矛盾的。精神分析学认为,人格有三个部分组成:本我、自我、超我。本我是人最原始、与生俱来的潜意识的结构部分,按照“快乐原则”行事。自我是人格的意识结构部分,能知觉自身的种种需要,是人与环境接触的过程中由本我发展而来的,按照“现实原则”行事。超我:道德化的我,是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将道德规范、社会要求内化为自身的良心、理性,对个体的动机、欲望和行为进行管理。按照“理想原则”行事。如果这三者没达到平衡就会产生心理问题。而大学生在选择过程中因考虑三方面的因素而无法做出选择的问题就是这三者无法达到平衡的结果。
库利的“镜中自我”理论,认为在与他人的互动过程中,我们通过感知他人对我们的反映和评价,从而建立起我们的自我意识,自我形象和自我评价。小组犹如一面镜子,组员可以从这面镜子里发现真实的自我,加深自我了解。
霍兰德的个人—环境相互作用理论强调职业选择以及将个人与环境相匹配。行为由人格和环境的相互作用所决定,每种人格类型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适合从事的工作,霍兰德把人分为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常规型这六种(如表一),当然也存在相对应的职业环境。这几种类型有些比较相近,有些则是对立的。而大多数人实际上并不是只有一种兴趣类型,一个人可能有好几种,如果这比较相近,就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如果这几种类型相对,个人选择职业的困难就越大。
表一 霍兰德职业兴趣类型
三、 目标及目的:
目标:帮助组员认清自己,了解社会现实和周围的环境,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提高其生涯规划能力。 目的:
1.协助组员对生涯发展有正确的认识。
2.协助组员有正确的自我认识,对自己有一个比较客观、全面的认识,如自己的兴趣点、优劣势、社会资源等。
3.协助组员对社会环境和职业环境有正确的认识。通过资料查询和小组分享,对当前的就业、考研、考公务员等形势,相关专业的考取难易程度、市场需求情况有更深入的了解,并提高获取外部信息的能力。
4.在小组中营造信任、关怀、尊重的氛围,让成员在小组互动中感到不再孤单和无助,获
得信任和支持,消除不安心理。走出焦虑、迷茫的状态,坚定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5.使组员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并制定相应的计划,同小组成员一起共同努力,在互相鼓励中付诸实践。
四、 服务对象:
我校处于大二下学期,对未来发展目标不明确,对自己前途感到迷茫的同学。
五、 小组特征:
1.性质:发展成长性小组
2.类型:结构型、封闭型、自愿型 3.节数:6节
4.日期:6月2日到7月7日 5.时间:每周三下午
6.地点:社工实验室(小组工作实验室) 7.人数:12人
六、 招募方法:
1.在校园内张贴海报。
2.在校园网论坛上发帖宣传。
3.在人流较多的地方如活动中心门口发放宣传单,提供咨询,为招募对象进行深入讲解。
4.通过校园广播,发送新闻稿件,播送招募信息。 5.在大二同学之间进行宣传。
6.若每组人数不足,会亲自致电招募对象宣传并邀请参加。
七、 每节活动计划:
第一节 欢乐开场
日期:6月2日下午3点半到5点 地点:6号楼6楼小组工作实验室
6
第二节:认识我自己
日期:6月9日下午3点半到5点
地点:小组工作实验室
7
第三节 展现自我价值
日期: 6月16日下午3点半到5点
8
9
附录一
大拍卖项目单
1学到一技之长(专业地位、成就)。
2当一个有名的人(名声)。
3指挥一百人的老板(领导)。
4与你喜欢的人朝夕相处(情感)。
5环游世界(休闲)
6书、录音带(知识)。
7帮助残障的人(社会服务)。
8身心健康(健康)。
9拥有早出晚归的工作(生活形态)。
10拥有相处和谐的伙伴(人际)。
10第四节 我的未来 我主宰
日期:6月23日下午3点半到5点 地点:小组工作实验室
第五节 我的征途
日期:6月30日下午3点半到5点半
地点:小组工作实验室
第六节 把握现在
日期:7月7日下午3点半到5点 地点:小组工作实验室
八、 所需资源:
1. 人手:1人为领导者,2人协助,1人做观察员 2. 财政预算 3. 物资
九、 工作日程
十、 应变计划
十一、 评估方法:
1.在小组活动前对小组成员做一次问卷调查,结束之后再做一份内容相同的问卷。通过前后对比,检测组员对于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是否有更深的认识。
2.活动中安排一名记录员,对小组成员的参与和活动情况进行记录。通过记录员的记录和对活动情况的观察来进行评估。
3.在结束的问卷调查中,让组员表达自己对活动的感受和评价。 4.通过与组员的沟通及各组的分享来了解他们对活动的感受和评价。
十二、 参考文献:
刘梦 主编,《小组工作》,高等教育出版社版 王瑞鸿 编著,《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华东理工出版社版 许莉娅 主编,《个案工作》,高等教育出版社版 吴武典 主编,《团体辅导手册》,教育部训育委员会阅审,心理出版社 林孟平著,《小组活动与心理治疗》,商务印书馆出版,1993年版 钱宁 主编,《企业社会工作》,高等教育出版社,版
十三、 附录:
小组规范:
一、志愿加入本小组。
二、自觉遵守本小组相关规则:
1.准时参加每次活动,如有特殊情况不能参加,提前请假并说明理由。 2.遵守活动纪律。
宣传单: 一 活动简介:
1.指导思想及活动目标2.主题3.人员安排(会有哪些比较专业的人员参加)4.活动时间 二:活动的重要性和意义所在。
课外小组活动报名表
备注:
加入活动小组后必须按要求参加活动。
小组活动记录表
记录员:
评估问卷
请用1-5分描述您参加小组活动的情况: 12345
从来没有————几乎总是
21
小组分配工作计划书 篇三
第一小组
小组名称:自我认知,自我概念成长
指导老师:马泽春,李宝龙
工作员:李晴,邱钰茜
计划时长:2小时
小组目标:
1、增强组员“自我”的意识,促进组员的健康发展。
2、帮助组员认识自己,理清思绪 ,增强组员的自决能力。
3、加强组员间交流,建立小组支持网络 。
组员招募:直接招募
理念:
进入大学后,很多的学生出现自我同一性混乱的现象,其表现在自我概念模糊,日益淡化最初的美好理想,彷徨迷失。进而影响到大学生们的学习,生活和人生观念,常常出现自律性差,自信心脆弱,疑虑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不敢肯定自己。如此的自我消极,对于其过渡到成人必会产生很深刻的影响。因此,若要终止自我堕落的恶性循环,作为大学生,应该让自己冷静的思考人生,思考职业,思考社会竞争!然后寻求妥善的方法去处理,走出堕落的漩涡,让自己重振旗鼓,朝着理想不断前进,不管前面是荆荠还是玫瑰。
同时,小组会先让组员对自身目前的自我认知进行认识一番,然后通过小组的引导,帮助他们建立科学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他
们掌握一些相应的技巧,使他们提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让他们在小组当中能够和其他组员进行交流共勉,最后重建自我!
最重要的是通过小组能够真正体现“助人自助”的蕴味和内涵! 理论架构:
1、 按照埃里克森的八阶段心理发展理论。
青年期主要面临的问题和困惑是自我同一性,这个阶段自身应当看作是一个寻找同一性的时期,正在生长和发展的青年人,他们正面临着一场内部生理发育的革命,面临着摆在他们前头的成年人的使命,他们现在主要关心的是把别人对他们的评价与他们自己的感觉相比较,主要关心的是如何把各种角色及早期培养的技能和当今职业的标准相联系这个问题?。如果年轻人不以同一性来离开这个阶段,那他们就会以角色混乱或者也许会以消极的同一性来离开这个阶段。角色混乱是以不能选择生活角色为特征的,这样就无限制地延长了心理的合法延续期,或者说仅仅应诺了一些很快就抛弃的口头许愿。如果青年人在这个阶段中获得了积极的同一性而不是角色混乱或消极的同一性时他们就会形成忠诚的美德。埃里克森把忠诚定义为,?使忠诚得到持久和保证的能力,尽管不可避免地存在价值体系的各种矛盾。
2、弗洛依德的自我人格理论。
他将人格分成三个部分,即本我,自我,超我。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
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本我的目标乃是求得个体的舒适,生存及繁殖,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觉察。 自我,其德文原意即是指?自己?,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所以它与本我一样是非现实的,超我大部分也是无意识的,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 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要想保持心理健康,三个部分必须始终是和谐的。
3、社会学习理论
相信人可以通过观察和模仿学习新行为。在小组中,工作人员会较多地使用正面增强和模仿。在小组活动时,工作人员要抓住每一个机会,对组员的积极行为和态度给予正面的称赞和评价,使该行为或态度得到满足,加强日后继续出现的可能性。此外,工作人员也要让组员有“换位思考”的意识,如提供沟通的黄金定律——想要怎样被对待,就要怎样对待别人。
4、认知行为理论
相信人是理智的和自主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信念。伊利斯指出,个人对外界事物的情绪及行为反应,不是直接的,而是受制于过程中的思想信念。信念合理积极,则反映也合理积极。信念
有偏差谬误,则反映也会有问题。通过找出谬误信念,重建合理思想,情绪及行为问题亦可获得解决。我们希望通过练习设计、游戏及小组讨论,让组员明白个人思想往往会影响情绪的反应及行为表现,从而协助组员开放思想,以及减少因一些非理性观念带来的情绪不安和困扰。
小组特征
时间 :7月4日下午13:30-15:30
地点 :教学楼A406
服务对象 :第三小组组员
人数: 9
小组活动内容:
小组工作计划书 篇四
小组工作计划书范例
一、指导思想
以***同志“三个面向”和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文件为依据,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结合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课程发展基本理念,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改革实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课改目标
县政府和县教育局提出的具体目标:“1236工程”。
三、课改实验要点
(一)认真培训,贯彻精神
初中数学课程改革是一场深刻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的变革,是一项系列工程。师资的培训工作是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成败的关键。要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了解初中数学课程改革背景,学习新一轮初中数学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教育理念、改革目标等,对初中数学课程标准,课程目标、具体内容和评估要求等,作到心中有数。
(二)立足教学,抓好常规
走进新课程,实践新课程。首先教师要认真学习和研究教材,特别是一年级新编教材,教师更要从编写思路、结构、内容和要求等方面去了解其新特点。只有把握了新特点,才能更好地领悟课改精神。其次课堂是课改的主阵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再次在练习的`设计上,要摈弃以往数学教学中的题海做法,应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出发,设计开放的、灵活多样的练习。
(三)改革评价,促进发展
新一轮课程改革总体上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针对初中数学课程改革要把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将实践、创新、成效综合起来,并重视教师个体差异、个性发展。
(四)注重积累,加强研究
初中数学课程改革实验的本身就是科研过程。全体数学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积极撰写教学随笔、教后反思,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在初中数学课程改革实验过程中积极组织开展以“新课程”为专题的研讨活动,如“学习新课程的体会”、“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案例与反思”等,使课改逐渐深入。
四、本实验小组主要工作计划:
八-九月份:
1.成立嘉善四中初中数学课程改革实验小组;
2.成立嘉善四中初中数学课程改革备课小组,优选教材的1/3的典型课例进行集体备课,重点探索教材教法,新课程教学设计;
3.全员初中数学教师参与新课程培训,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认真学习由县教育局组织的7月29日通识培训、8月12日片级教材研讨会及8月23日的新教材培训会重要思想;
4.各自撰写学习新课程心得体会。
十月份:
1. 开展七年级数学新教材研讨活动,以数学骨干教师为首,“上课——说课——评课”为流程,在实践、研讨中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更好地领悟新课程理念;
2.继续开展理论学习。
十一月份:
1.“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案例与反思”征文活动;
2.“嘉善四中骨干教师课堂教学展示周”活动;
3.继续开展理论学习。
十二月份 www.kaoyantv.com :
1.派实验教师外出借班上课,与兄弟学校进行课改研讨;
2.继续开展理论学习。
一月份:
1.召开部分学生和家长会,听取他们对新课程改革的反映与意见。逐步获得社会对课程改革的支持;
2.进行评价考核,分析研究下学期初中数学课程改革思路及工作计划。
小组工作计划书 篇五
小组工作计划书
小组名称:Dream High
指导老师:迟丕贤
一。小组活动名称:谁是我
二。活动背景:在当今激烈竞争的社会下,作为21世纪的新一代大学生,我们承担着较之父辈更大的压力。为更好地适应社会,认识社会,我们不得不组成各种各样的团队小组,以获得整体力量。然而我们发现,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难以正确的认识自己,认识他人,总是存在各种干扰因素,让我们在生活中难以更准确,清晰地认清自己,了解他人,从而阻碍我们的成长和学习,不利于我们更好的融入团队和社会。由此可见掌握正确的认识方法以及如何正确的认清自己、了解他人形成团队凝聚力是十分重要的。我们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应该更早的认清自己,做出合理的规划,准确地定位更好地培养自己,从而为祖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 小组活动的理论依据:
1自我概念:从心理学上讲,每个人都对自己有一个“自我概念”,这个自我概念影响到生活的每个部分。自我认识是留意及认识自己各方面的一个过程,包括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了解,还包括认识别人,并让别人认识自己。
2 镜中自我理论:镜中自我是库利理论的一个核心概念,这个概念的主要观点包括:在与他人的互动过程中,我们通过感知他人
对我们的反映和评价,从而建立起我们的自我意识、自我形象和自我评价。他人犹如一面镜子,我们正是从这面镜子里发现了我们的自我,通过他人这面镜子,也就是通过他人的反映和评价,我们看到自己的风度、性格等是否合适,是否需要修正。我们对他人眼中自己形象的想象,对他人关于这一形象评价的想象以及某种自我感觉,构成了我们的自我认识。
3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由五个等级构成,它们按照从高级到低级的排列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4 舒茨的人际需要理论:第一,每个人都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包容需要,支配需要,感情需要,第二,需要满足方式相对的继承性与连续性。第三,基本人际取向。第四,关于相容。第五,关于小组的形成与瓦解。
四小组活动的目标:通过活动的进行,让小组成员在沟通之后更好地理解认识自己和他人,正确的认识他人的评价和自己对自己相关方面的理解,是小组成员之间深入地了解对方,形成团队凝聚力。
五小组工作者:韩萍 孔凡琨
六小组成员:陈良霞,李蒙蒙,孙玉梅,王婷婷,耿阳阳,魏中彪,刘继康,刘永顺
七 小组活动地点:社工实验室
小组活动时间:10月17日
八具体活动内容:
第一:热身活动:(约十五分钟)
通过这一小游戏的讨论,活跃大家的现场气氛,为下一步正式开展活动做基础。
(一、)拍七令
用具:无
人数:无限制
方法:多人参加,从1-99报数,但有人数到含有“7”的数字或“7”的倍数时,不许报数,要拍下一个人的后脑勺,下一个人继续报数。如果有人报错数或拍错人则接受表演节目的处罚。
兴奋点:没有人会不出错,虽然是很简单的算术。
(二、)一反常态
规则:上场的队员听主持人的号令,作出与号令相反的动作!
动作要快,若果做错则抽取处罚,(处罚方法写在小纸条上,由出错成员抽取。)
第二:主题活动
由工作者向小组成员介绍活动的名称、目的和目标以及活动的具体安排流程,还有活动中的注意事项和规则。(约五分钟) 活动一:
目标:通过交流互动,引导组员探寻自我,彼此更深入的了解对方,形成团体凝聚力。
方法:首先由每一位成员用小卡片写上有关自我形象的描述,包括个人特征、嗜好、个性、过去、未来、优点、缺点等。
然后,由主持人收回所有成员的自我描述卡片,并由主持人当场念出每一位成员的自我描述,由成员们来猜各个纸片上描述和刻画的是谁,并说出理由。注意,被猜组员不能承认是自己,可以发表否定是自己的看法。不论猜对与否,答案先不公布。
最后,到所有描述都被猜过后,再公布答案。讨论被了解与不被了解的感受。
规则:1、自我形象的描述要尽量全面。
2、主持人在念卡片时各成员要保持安静,仔细倾听。
3、卡片所有人在活动进行中不能亲口承认或暗示所描述的就是自己,但可以想办法否定是自己。若违反此条规则则接受相应处罚(处罚写在小纸条上以供抽取)。
活动二:
讨论:1.成员谈自己的感受,与其他成员进行交流
2.工作者将自己的观察与大家进行交流
活动三
将自己对他人的认识与组员反映出的问题进行对比和反思,更好地了解队友,加强对小组成员的信任、理解,增强团队凝聚力。 活动四
总结与分享
高考考前考生如何减压 篇六
离高考不到一个月,很多师生甚至家长都处于紧张的备考状态,在这最后的冲刺阶段,他们如何去准备、有什么减压法宝呢?
张俊岳是华师附中南海实验高中的一名应届高考生,他讲,平时的减压方式很简单。张俊岳还说,他曾经有一段时间迷失了学习方向,成绩特别差,很焦虑,但他还是挺了过来。虽然目前他在学校的成绩处于中游水平,但他没有为高考而背上太多的心理包袱,相反很享受这个过程。
华师附中南海实验高中副校长张朝胜表示,在最后的冲刺阶段,高三的课程已经全面停上新课,取而代之的是让学生有更充足的温故、自修的时间。他强调,目前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树立应考的自信心。
在禅城区的一间高中,一位高三级的班主任谢老师还讲,目前除了帮助学生在学习上减压之外,还会对学生的生活进行减压。如果他们在学校生活上遇到什么问题,要马上解决,所以我们要细微的关心他们的在校生活。
有家长就表示,现在子女回家和他沟通都是以闲谈为主,很少问其成绩,而有时会发现一些问题,都只会反映给校方,或者对其更多的鼓励,避免给子女太大压力。
小组计划书 篇七
关于青少年沉迷网络的小组计划书
小组名称:一场游戏一场梦 ――青少年网络游戏迷幸福生活促进小组
小组的目标:
总目标:用专业知识介入,改善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的现状,帮助他们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具体目标:促进青少年真实世界的社会交往;澄清青少年现在的境况,帮助他们发展其他的`一些兴趣;帮助青少年学习正确规划人生,明确未来目标。
小组性质:行为治疗和成长小组
小组成员特征:沉迷网络游戏的青少年
招募办法:
1海报
2宣传单
3打电话邀请招募对象
小组分配工作计划书 篇八
“痛风性关节炎日常防护”自我管理小组计划书
一、活动名称:痛风性关节炎日常防护小组
二、活动背景:现代生活中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了,生活条件更优越了,人们的饮食习惯
开始变得不健康,许多老年人因为遗传的因素和不均衡的饮食诱导了痛风性关节炎的发作,长期受到病痛的折磨。从医学角度分析,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障碍和血尿酸持续升高而引起的疾病,痛风性关节炎是其中的一种。较之于其他老年人慢性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等),痛风的日常防护更简单一些,只要控制好饮食,让身体的嘌呤指数与血尿酸指数处在正常范围内,并加以适当的训练,痛风患者一般能和一般人一样正常生活。考虑到老年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对于痛风的认识、日常防护相关知识和痛风药物的正确使用没有系统的了解,为了使他们能了解更多有关痛风的知识,能通过自我管理预防痛风性关节炎的反复发作,我们选择开展这次为期六次的痛风性关节炎日常防护自我管理小组。
三、理念:
四、理论架构:
1、马斯洛需求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它们构成一个有相对优势关系的等级体系,一种需要满足之后,另一个更高的需要就立刻产生,成为引导人行为的动力。(社会心理学。人民大学出版社。沙莲香)人类只有满足了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才能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我们开展小组的目的就是尽量满足组员的生理需要,让组员能够保持基本的健康状态,并且满足组员的心理上的安全和心理上的安全,力求组员在满足最基本的两个需要之后能够追求更高的层次的需要,让他们仍然能发现和实现自我价值。 五、活动目标: 短期目标:
1. 帮助组员系统地掌握痛风性关节炎的病理常识
2. 掌握痛风性关节炎饮食注意事项,制定适合自身的饮食清单
3. 改善整体健康状况,舒缓痛风性关节炎及其他并发症症状,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长期目标:
1. 预防痛风反复发作
2. 维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与运动习惯
3. 建立社区支持网络 六、活动内容:
1.小组性质:支持性封闭式小组 2.工作对象:患有痛风性关节炎的老年人群 3.预计参加人数:7~9人 4.小组周期: 10月
5. 聚会次数及主题:6次聚会围绕如何运用自我管理理念以及相应的方法有效控制痛风的恶化。
7.人手编配:
8.资源:(1)硬件资源:多媒体设备
(2)经费资源: (3)督导资源:
七、招募及宣传手法: 八、工作时间表
九、草拟每次聚会计划
十、预计困难及应变计划: 十一、评估方法
十二、程序安排:(见附表) 十三、财政预算:
小组分配工作计划书 篇九
执行力提升 小组工作计划书
策划者:骆号
学号:22304012041
小组计划书
小组名称:且行且思小组——执行力提升
理念:
一、四要素及八要素论
心理学家霍曼斯( G.C.Homans)在 50年代提出了群体组成四要素理论。他认为,任何一个群体都是由活动、相互作用 --信息沟通和行为相应、思想情绪 --群体成员的态度、感受、意见、信念、思维过程和群体规范四种要素组成的系统。
在此基础上,有些行为科学家还提出八要素理论。认为有八种要素影响到群体,这八要素分别是:
1、成员的共同性。共同性 --特别是共同目标和共同利益越多,群体的凝聚力越大。 2、群体规模的大小。群体的大小与凝聚力成反比。
3、群体与外部的关系。群体与外界越隔离、外部对群体的压力越大,则群体的凝聚力就越大。 4、成员对群体的依赖性。群体越能满足个体需要,即个体处处得依赖群体,则群体凝聚力越大。
5、群体的地位。有光荣称号,或有较高技术水平,或有富于挑战性工作,或有较多经济报酬, 或有较多晋升机会,或有较多自由而不受太严厉监督的群体,其凝聚力一般较大。 6、目标的达成。凡能达成目标的群体,其凝聚力较大。
7、信息的沟通。信息越畅通的群体,凝聚力越大;而肃静沉闷的大办公室,分散在一条长装配线上工作的小组、噪音大的工厂,由于信息不易沟通会降低凝聚力。
8、领导的要求与压力,领导越强调成员应遵守组织规定,群体的凝聚力也就越大。
二、群体动力论
该理论认为,一个人的行为( B),是个体内在需要( P)和环境外力( E)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用函数式 B=f( P, E)来表示。
三、库利的镜中自我理论:
在与他人的互动过程中,我们通过感知他人对我们的反映和评价,从而建立起我们的自我意识、自我形象和自我评价。他人犹如一面镜子,我们正是从他人这面镜子里发出了我们的自我。
四、人际关系的理论
人际关系的卷入程度分为轻度卷入 ,中度卷入和深度卷入 .奥尔特曼和泰勒认为 ,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需要经过定向、情感探索、感情交流和稳定交往四个阶段。人际关系的改善的方法:沟通能力的提高;正确使用身体语言。
五、群体的合作
不同的个体为了共同的目的而协同合作,促使某种既有利于自己,也有利于他人的结果得以实现。
当今由于现行的教育体制,使得学生的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学习课本知识上,因此同学们的“动手办事”的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培养,所以采用小组互动的模式,以达到小组成员挖掘自身潜能、树立自身信心,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目的。
目标及目的:
目标:提升成员的执行力。 具体分为:
1.执行心态训练:自信心、责任心 、决心信念
2.增强成员的有效沟通、整合信息的能力
3.增强成员的时间管理能力
4.发掘成员的创造力
5.增强成员利用资源、协作能力 服务对象: 在校大学生 小组特征:
1.性质:发展小组 2.节数:四节
3.日期:5月14日至6月8日 4.时间:上午八点到九点半
5.地点:文化与发展学院社会工作实验室 6.人数:八人
招募方法:
1.在校内发放宣传资料 2. 在互联网上发布招募信息
每节活动计划
第一节 活动内容
时间及整节活动时间:5月14日15:00-16:30
第二节活动内容
日期及整节活动时间:5月20日15:00-16:30
小组工作计划书 篇十
小组工作计划书 一、小组理念
人际交往是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自我的发展、心理的调试、信息的沟通、各种不同层次需求的满足、人际关系的协调,都离不开人际交往。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善于交往、都希望通过交往建立良好的关系,这些良好的关系可以使个人在温馨怡人的环境中愉快地学习、生活和工作。而在当代大学生中,人际交往却成了有些人的困惑和难题,通过观察和总结二,这部分人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缺少知心朋友。他们通常多能正常交往,人际关系也不错,但感觉缺少能互吐衷肠、配合默契、同甘共苦的知心朋友,因此他们不免感到孤独和无奈。
(2)与个别人难以交往。他们与多数人交往良好,但和特定个人交往不良,可能是室友、同学或父母等,由于相处不好,常会影响其情绪,成为一块“心病”。
(3)与他人交往平淡。这类同学交往面比较宽,但都是浅层次的交往,没有影响力,彼此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了解,并没有产生友谊,这种人际关系难以满足要求,所以他们多会感到空虚、孤独和落寞。
(4)感到交往有困难。他们渴望交朋识友,但由于交往能力有限、方法欠妥以及本身个性缺陷和交往心理障碍等原因,致使交往不尽如人意,感到苦恼,希望改变。
(5)社交恐惧症。这类同学对人际交往过于敏感、害怕、极力回避与人接触,交往中有紧张、恐惧、面红耳赤、心跳加速等现象出现,常陷入焦虑、自卑的情绪,严重影响其正常生活和成长。
(6)抵制交往。前几类都有交往的意愿,而这类同学却缺乏交往的愿望和动机,他们故意自我封闭、孤芳自赏或存有怪癖。
大学生在具体交往中表现出以下特点:以人格平等为基础;交往对象、范围、内容、方式的开放性;较单纯的精神性;期望值与理想较高;交往中的主动性和合作意识较强。一部分同学由于很少融入一些实际活动中,导致不能形成合理的自我评价,也就对自己在所处环境中的地位与角色不能正确的认识。因此,在具体的交往活动中便出现了各种“交往不适症”或“交往综合症”。经历各种酸甜苦辣的心理感受,给他们留下一些阴霾;严重者心灵扭曲,精神紊乱,甚至自伤或他伤,给自己、他人、社会都造成不可估量的伤害。
我们设计的这个小组,就是让组员在小组活动中认识自我和他人,了解和学习人际交往的
原则、理念和方法,体验人际交往的感受,与他人友好互动,从而解决自身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增强自信心和对集体的认同感和归宿感。 二、理论基础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如果个人生理和安全的需要都得到满足了,那么就会出现感情、友谊和归宿的需要,如渴望父母、朋友、同学等对其表现爱护和关怀、温暖、信任、友谊以及爱情等。他们还渴望自己有所归属,被人认同和承认,成为集体中的一员。交往动机是个人交往行为的内部动力,是引起交往活动的直接原因,而交往需要又是交往活动的基本动力,是动机产生的基础。同时,斯普兰格(E.Spranger,1924)将青年期形容为“第二次诞生”。在这一时期,人的社会生活领域不断扩大,人际关系不断复杂起来,也开始学会深化体验人际关系的内涵,并希望能熟练掌握与人交往的艺术。美国心理学家舒茨在《人际关系三维理论》一书中,提出了人际交往的三种基本心理需求倾向是包容、情歌和控制,并在人格特质观点的基础上阐明了这种人际交往的三维倾向,呈现出主动型人格特质的行为表现和被动型人格特质的行为表现。人际交往的心理基础包括认知、情感和言行。认知是人际交往的前提,人与人的交往首先通过感知、认知、理解才能建立一定得关系。情感是人际交往的调控因素,如满意、厌恶等。言行是人际交往沟通的手段,即通过言、情、姿、行等达到交往的目的。在小组活动中,组员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注意理解和把握人际交往的相关理论,加深对自我的认识,改正自身人际交往中存在的缺点,学习并掌握一些人际交往的技巧,以提升认识,学会与人沟通,改善人际关系,表达、完善、超越自我。 三、小组设计
小组目标:提高组员的人际交往能力,建立和改善其人际关系。 小组目的:
1、引导组员认识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从而为寻求良好人际交往进行积极地自我探索和行为认知。
2、在活动过程中增强和改善组员间的沟通交流,积极运用各种交往技巧。 3、鼓励组员积极地进行良好的人际交往,在此过程中学习、反思、提高和成长。 服务对象:希望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改善人际关系的同学 小组性质:学习、发展性小组 活动次数:六次
小组人数:6-8人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沧波园校区社会工作系实验室 招募方法:
1、与之前参加过我系其他同学开展的小组活动的同学联系,邀请其中有意继续参加小组活动的同学参加我们此次的小组活动 2、在学校内张贴招募海报
3、到学生班级和宿舍进行介绍并发放宣传单页
若人数过多则先对报名者进行了解,然后筛选部分合适的报名者入组。
工作员分工情况:共三名工作员,一名为主持人,两名为助理工作员,其中一名助理工作员负责对活动进行记录、填写小组活动记录表,另外一名助理工作员负责对小组活动进行评估、填写小组活动评估表。 三、活动内容: 嗨,你好!
本节主题:小组的形成和组员之间的相互认识
认识我,走近你(1) 本节主题:自我探索与分享
认识我,走近你(二)
本节主题:自我行为的认知和人际交往过程中各种行为的认知
假如我是你
本节主题:同理心探讨——学习从他人的角度思考各种人际关系问题
心之桥
主题:学习各种交往技巧(信任、合作、沟通、理解等)
四、评估方法: 1、工作员自我评估
每次活动结束后,主持人填写小组主持人自我评估表;活动全部结束后所有工作员都要填写工组员对小组活动的评估表。 2、小组成员评估
每次活动结束前,都鼓励组员对本次活动谈谈自己的看法;活动全部结束后,所有组员填写对整个小组的评估表。 3、督导或助理工作员评估
每次活动结束后,由督导或助理工作员填写一份对本次活动的评估表。 五、应变计划
中考考前心理如何减压? 篇十一
1、父母要多鼓励
中考前成绩的波动,会导致孩子对学习有内心焦躁的感觉,逐渐对考试失去信心。在这时家长就是孩子的心灵导师,要多帮助孩子、鼓励孩子。
先让孩子认识到自身的优点,正确树立信心,告诉孩子只要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就一定没问题。其次可以适当陪孩子做些运动,运动的过程可以建立自信,放松心情。最后,多对孩子说一些鼓励的话,不要唠叨孩子。
2、家长应有积极的心态
要让孩子内心觉得家长是在支持他,不要用强迫的态度和孩子交流,和孩子交流不是逼迫,只需要默默在身边陪着他就好。同时,多给孩子一份信任和自由的空间。
要想孩子有积极的心态,家长以身作则才可能感染到孩子。性格开朗乐观的父母,对孩子的中考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虽然对孩子的学习没起到直接作用,但可以让孩子保持了乐观积极的心态。
3、考前如何减压
有部分家长见中考就要到来,把电视机关了,把一切发出声音的物品都藏好,就连走路也是轻手轻脚的,这样的方式只会让孩子更加紧张。
应当为孩子营造自然、愉快、宽松的家庭氛围,如果过度关注,只会适得其反。过分的小心翼翼,与平时的生活产生巨大反差,无疑会加重孩子的心理压力。
小组计划书 篇十二
第一次活动:第一次亲密接触
时间
目的
活动
物资
10分钟
以了解组员的基本情况,方便最后的评估工作。
填写量表
GPIUS量表
60分钟
帮助组员踏出第一步,使组员相互认识。
1自我介绍:拿着球的人说:我是(自己的名字),我玩得最好的是(一个网络游戏的名字)。然后将球抛给别人。该组员必须也这样做。(20分钟)
2互相认识:两人一组,个人从自己的随身物品中任取三件,互相根据物品猜测对方是什么样的人,然后互相印证。
所有人围圈而坐,请组合中的猜想者对大家介绍同伴,互相补充。每次介绍完大家要鼓掌鼓励!
(40分钟)
一只气球
10分钟
探索组员对小组的期望,协助组员制定个人目标
填写期望纸条
期望纸条
5分钟
制定小组规范
工作者和组员共同讨论
纸、笔
5分钟
布置家庭作业
让成员回家准备一本小册子,其中写上今天在活动上所认识的朋友以及有关他们的一些情况(如兴趣等),还可以在每个人下面画自己喜欢的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