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范文大全 >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通用9篇】9-19-27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里是勤劳的小编帮大伙儿收集的生命生命教学设计【通用9篇】,仅供借鉴。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篇一

一、 设计素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设计素描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对形体的解构与重构,掌握形体的空间组合构造规律性,从中寻找设计构想,激发设计创意灵感。设计素描作为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它的重点是培养设计思维能力,而不是塑造形体,它通过解决不同形体之间的构造关系,来提高学生解决驾驭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学中应强调学生抽象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训练,使学生通过了解自然造型规律,进而从具象中去寻找抽象变化规律。而现有的设计素描教学过多沿袭传统教学的方法,教学中过分强调造型,弱化设计意识的培养,严重阻碍了学生创造力、表现力和感知力的培养,背离了设计素描的教学目标。这种教学模式下培养出的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必然适应不了社会的需求,难于与时俱进。

二、“启发――探究”设计素描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及内涵

1 、理论依据

“启发――探究”设计素描教学模式是在现代学习理论和现代课程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认为:认识是一个过程,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启发学生发现的过程,学生利用教材及教师提供的资料主动思考,对思考的信息进行必要的提取,删除不必要的信息,然后对信息进行加工重组,进而发现问题的结论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人本主义课程理论认为:我们在进行课程教学时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的人格获得全面的发展,在发展学生智力的同时,要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如态度、价值观、创新能力等的发展。教学重点不只是看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我们进行的教育改革所提倡的教学理念就是要构建以学生主动参与,师生互动、探究创新为主的教学模式。

2、 内涵

“启发――探究”设计素描教学模式是以教师给出的命题为中心,学生通过思维创意、实践创作、分组讨论、表达交流、评价指导等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活动,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主动的获取解决命题的方法,通过观察、理解命题,培养表现力和审美品格,从具象的思维中抽象出物象造型规律,从而培养学生思维创造的能力。

三、“启发――探究”教学模式的优点

1、 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实践探究密不可分,创造要在反复尝试,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反思中产生,而“启发――探究”教学模式为学生不断尝试、发现和解决问题提供了空间,为学生提供了动脑学习、主动学习的机会;尤其是教师通过给出命题,使学生感知、想象,为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创造力提供了空间。学生通过分组讨论提出完成命题的思路,探索完成命题的不同方式。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通过自己的尝试和验证最后归纳出不同方式完成命题的不同表现方法。整个过程都是师生之间不断尝试、探索的过程,特别是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的参与并实践验证出的方法能极大的激发学生对设计素描的喜爱。并使他们尝试到了成功的喜悦,为后继专业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学会合作

设计素描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创意造型,而且要让学生学会团结协作,这是新时代的要求,教学中,教师给与了学生充分相互合作交往的时间,使学生在同一个平台上发现各自的长处和存在的不足,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互纠互免,取长补短。在讨论合作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尊重、理解、宽容,学会与他人交流,学会适应群体和团队活动,培养了学生与他人友好相处的良好心理品质。在教学中,教师扮演的是帮助者、启发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学生是主角,是尝试和实践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3、 营造了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加强了师生互动

运用“启发――探究”教学模式使设计素描教学在宽松、民主、和谐的师 www.kaoyantv.com 生互动中进行,在分组讨论,教师点拨、评价的各个环节中都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主体的指导思想和学习方式都发生了质的变化。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气息弥漫整个课堂,不仅使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会了知识,而且使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使学生学会了主动学习和动脑学习。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民主,强化了学生的地位。

4、 运用“启发――探究”教学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篇二

【关键词】生命 健康 课程 实践

生命健康教育最早源于20 世纪初在西方兴起的死亡学和之后发展起来的死亡教育、生死教育。美国的杰・唐纳・华特士是第一位倡导生命教育的人。2002 年8 月, 生命教育被英国政府纳入国家和学校的正规教育,课程在国家正式课程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成为英国重要的教育改革政策。21 世纪后,西方的教育改革中,越来越多的学者感到教育应当尊重生命、关爱生命, 学者们纷纷进行了一系列生命教育的相关研究。我国近年许多学者和学校也已经开始关注这一问题, 逐步认识到生命教 育的重要性。2003 年4 月8 日, 我国湖北省召开了“防止高校学生自杀专题会议”;2004 年 4 月在杭州召开“教师、课程与人格建构研讨会”, 来自北京、上海、南京、杭州、香港、台湾等地的 40 多位专家、教授呼吁,必须重视校园“生命健康”教 育理念;2006 年 12 月28 日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主办, 教育部、司法部、和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联合支持的以“优化社会环境与青少年健康成长”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华青少年生命教育论坛”在北京举办,来自全国的代表和北大、清华、人大在内的67 所学校的专家及教育人士参与探讨了生命教育在中国的现状及必要性,以及如何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生命教育体系等问题。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江西省7所普通大学的大一学生,专业不限,班级随机抽样。其中有男生589人,女生725人。

1.2研究方法

(1)文献法:收集国内外有关生命健康教育及其课程研究的文献,以此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

(2)调查研究法:调查大学生生命健康意识和行为现状,进行大学生生命健康意识及行为实践的比较分析和研究。

(3)对照组研究:选择不同学校,专业不限,班级随机抽样,进行生命健康教育课堂教学、实训、生活实践的对照组班级,进行分析、研究。

(4)归纳整理法。对材料去伪存真,边实践、探索,边总结、调整,获得对生命健康教育规律性的认识。

2 结果

2.1在江西省大学一年级学生中开设生命健康教育课程构建研究,并把生命健康教育全面结合在学校的专业教育全过程中。在大学教学课程计划中,研究并建设性的开设生命健康教育,求生训练实践课程,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危险情景下的求生训练活动实践;研究学校生命健康教育与相关学科学习的有机结合的效果,并进行交流和提升。研究结果显示:(1)大学生开设生命健康教育课程,并通过校外活动、班级活动、社团活动等举办生命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及相关活动,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2)教师对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生命健康教育的咨询和辅导的策略或方法,有利于教师建立学校和家庭的生命健康教育沟通渠道和学生的生命健康档案,可达到优化家庭教育环境,随时关注学生生命健康意识的效果;(3)开展以学校社团、班级等为单位的生命健康教育为主题的游戏活动、求生训练活动,在大学校园开展“生命健康教育文化”,利用校园板报、广播、征文比赛、小品演出等进行大学生生命健康教育,各校的评估结果显示效果很好,大学生生命健康意识大大增强,“爱我,爱生命,爱学习,爱生活”成为研究基地大学生的新风尚。

2.2本研究成果:形成了大学特色的生命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在大学试点开设了大学生生命健康教育课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经验。本研究开设大学生生命健康教育课程,从一个比较显性的方面形成了我省大学生生命健康教育的主要特色。通过生命健康教育,初步实现了我省大学生生命健康意识的升华,大学生生命健康文化的认同和生命健康理念的内化。完成的适合大学生生命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能初步实现高校大学生生命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和实践训练课程的开设,促进大学生掌握必要的求生知识,建立正确的生命健康观,增强自我保健的能力和心理健康。

2.3研究效益:(1)本课题实现构建大学生生命健康教育课程,提升大学生生命健康教育理念。(2)本课题大学生开设生命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对开设大学生生命健康教育课程,指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人生的价值,生命的价值,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实现大学生整体生命健康意识的升华具有重要的作用。(3)本课题构建生命健康教育课程创新实践课平台,激活学生探索性学习和个性化发展的潜能,为高校生命健康教育注入新的教学模式。

3 讨论

大学生生命健康教育研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开发生命健康教育的社会物质资源和精神资源。在生命健康教育过程中的文化认同性问题上的解决和生命健康人格内化过程中的评价问题的解决。本研究就如何运用校外生命健康教育资源加强学校生命健康教育理念,引领大学生对生命健康教育学习的深层次探索有一定的意义。

本课题以构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结合的大学生生命健康教育课程为特点,探索了认知、体验与实践为一体的模式;以教师关注生命健康的实际行为来带动学生的生命健康教育实践活动,注重建立学校与家庭的生命健康教育沟通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把生命健康教育课程与大学生所学的相关学科教育进行有机结合;重视研究生命健康教育的课外训练实践等。本研究成果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将运用于生命健康教育教学活动中,会对高校开展生命健康教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江伟,张韵君。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综述[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6

[2]马金娟。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必要性[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03

[3]叶华松。大学生生命教育[J].教育,2011,23

[4]蒋强军,梁文慧,林莉,韦静,周建平,闫娟。高校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现状和途径研究[J].皖西学院学报;2011,03

[5]刘杰。高校开展生命教育的新视角[J].教育评论,2011,03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篇三

1.激发兴趣、唤醒生命式

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激发学生兴趣、唤醒生命的课堂提问,可以调动起学生兴奋昂扬的精神状态,使学生的学习达到最优效果。

当今世界,大众传媒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生动的认识世界的平台,将现代媒体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唤醒学生生命。在讲授鲁迅《药》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电影《药》,让学生比较文本与电影的不同,并提出这样两个问题:“小说中是老栓去刑场买药,电影中是黑衣人上门送药索钱;小说中夏瑜坟头是一圈“红白的花”,电影中是一圈白花。你认为哪个设计得好些?”教师组织学生观摩改编自名著的影视作品,让学生比较二者细节的异同。这样的形式往往可以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唤醒其生命与批判质疑的意识。

2.思维碰撞、激扬生命式

想要让学生投身课堂中,最常见的方式是让同学们进行辩论探究,从而使其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激扬生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在鲁迅先生的《祝福》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作这样一个提问设计:“沦为乞丐的祥林嫂在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了。一个人的死,大致有这么几种情况,一是自然死亡,二是意外死亡,三是自杀,四是他杀。那么祥林嫂的死亡属于哪一种呢?原因又是什么呢?”这样的一个提问可以引起学生们的热烈讨论,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回答予以引领、指导,随着讨论的进行,最后自然会找出真正的元凶―封建礼教。

思维碰撞、激扬生命式的课堂提问设计,可以是开放的。学生在思考与辩论中探究文本,在思维碰撞中尽情激扬生命。真理越辩越明,道理越争越清。值得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要确保学生围绕主题进行思考,而不能游离于话题之外。

3.联系生活、拥抱生命式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宁静的夏天拂晓,我跟孩子们来到池塘边,于是孩子们体味到朝霞、拂晓、闪烁这些词在感彩上的细微差别。”教师的课堂提问可以联系大自然、社会、学校家庭等,张开双臂,给生命一个大大的拥抱。

在舒婷《致橡树》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我们可以用一首诗将课文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妙/不妙/他递过一张纸条/还有一个/大胆而深情的微笑/匆匆地解开/匆匆地扔掉/世界上仿佛没有了别的声响/只觉得心在狂跳/烦闷、欣喜、苦恼/怎么办、不知道、我哪会知道。”教师的提问可以设计为:高中男女同学间往往会产生一种朦胧的情感,这是很正常的。那么当‘爱情’提前到来的时候,对照《致橡树》中提到的爱的条件,你该怎么办?”联系学生实际遇到的快乐亦或是成长的困惑,都能有效地调动他们已有的经验,和文本碰撞、遇和,这样可以化外为内,拥抱学生生命个体,促进他们的成长与发展。

4.咀嚼回味、反思生命式

进入到速度时代,一切都在加快脚步,课堂教学也是如此。每节课的步骤流程安排的满满当当,课堂讨论进行的也是如火如荼,甚是活跃热闹,但往往缺失了一个让教师和学生静下来、慢下来、咀嚼回味的反思环节。在每节课将要结束的时候,教师可以针对文本提出一个有价值、值得深思的问题,让学生停下来,想一想、思一思,咀嚼回味式地进行一种“慢阅读”。反思是对生命的强化和升华,是促进生命发展的重要方式,既是终点,也是起点。这样的反思性提问设计,可以使学生对文本中蕴含的思想、情感、形象进行重新咀嚼,强化学生原有的记忆,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反思自我、反思生命。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篇四

数学命题,顾名思义就是与数学有关联的命题。在数学领域内,一切符号、语言以及表达式都可以应用到语句的判断中去,这样的语句叫做数学命题。数学命题的形式是陈述句,其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数学课程的设计,对数学规律以及方法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进行导学案的应用时,应该把握住数学命题的符号性、抽象性以及逻辑性的特点,使导学案在高中数学命题教学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一、导学案的含义

导学案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有效方案,以自身教案为辅助而设计的对应学生的方案。导学案与数学命题教学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分,通过对其特点的把握,有利于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

二、导学案在高中数学命题教学中的应用

将导学案应用到高中数学命题教学中,有这样的环节与内容:课前预习:学习目标、预习探求、预习检测;课堂环节:命题获得(其中包括命题引入与命题证明)、命题应用(包括典例精析、巩固练习)、课堂小结(包括知识深化)、课堂自测;课后环节:同步测评(分层)以及阅读思考。通过这些环节建立有效的教学系统,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和进步,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1.课前环节的设计

导学案课堂环节的设计是教师应用导学案进行数学命题教学的必要环节,其可以有效地检验学生上节课学习的不足,并且引入预习要点让学生进行思考,从而达到导学案的目的。通过关于命题的导学案课前设计,有利于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初步了解,并且提高自学能力。

2.如何进行课堂环节设计

(1) 温故而知新。“温故而知新”是孔子所提出的学习方法,其应用于导学案中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对旧知识的引入引出新知识,可以让学生将两者快速联系起来,巩固知识的学习。

(2)由生活引入命题。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命题进行探究,运用生活中的各种仪器、工具进行导学案的命题引入。

(3)由数学方法引入命题。在数学教学中,有很多方法可以应用到命题中来,例如类比法、观察法以及归纳法,这些方法对于立体几何的学习以及代数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导学案在高中数学命题教学中发挥作用,还能够对已学知识进行综合复习。

3.证明阶段的设计

证明阶段的设计环节为:情境引入―原理形成―应用举例―归纳小结,或者是复习引入―定理获得―应用举例―归纳小结。通过这种模式进行问题的设计与检测,便能够更好地发挥导学案的作用,提高教学质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导学案应用于高中数学教学命题中的作用

1.促进教师观念的转变

导学案的应用有利于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思路,把教学的主导权交到学生手中。教师在授课之前,为了设计导学案,需要加强自身的理论水平,在这个过程中,便不断完善了教师的教学能力。

2.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导学案在高中数学命题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学生学习思想的转变,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与积极性,使其能够快速融入到课堂氛围中去。导学案的应用改变了学生学习的习惯以及态度,有利于其主动参与教学方案,主动进行问题的探究,为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3.有利于教师数学命题能力的提高

导学案应用于高中数学命题教学中具有显著的优势,其从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教师教学的便利性,顺应新课标改革的形式。导学案的引入有利于学生对命题的条件、理论以及推理过程、证明方法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使学生能更加系统地学习,从而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加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生解题的能力,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具有一定的推广性与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篇五

“让生命之根更深”是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框内容。“生命的滋味”是这一单元的第二课,旨在启发学生正确认识挫折,正确对待挫折,从而增强抵抗挫折的能力。而“让生命之根更深”是这一课的第二框,目的是引领学生正确认识挫折:挫折虽然给人带来痛苦,却含有促进人成长的“生命之钙”。

【设计理念】

1.力争一个“创”字: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力求使教学活动达到最佳效果。

2.突出一个“悟”字:引导学生在阅读与体验中获得感悟,并在体验与感悟中产生情感的共鸣。

3.突破一个“情”字:通过情境的创设,帮助学生在体验、感悟中将学会倾听内化为自己的情感需求,从而达到情感的升华与内化。

4.实现一个“导”字:通过阅读、情境、讲故事活动,在情感的体验与感悟中,生成学生的素养。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生命之钙”的成分;挫折是人生的学校。

2.能力目标:正确认识挫折,增强抵御挫折的信心、勇气和力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挫折的积极意义,以积极的心态迎接生活的挑战。

【教学重难点】

“生命之钙”的成分,面对挫折要有“生命之钙”。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材、与挫折有关的名言事例等。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收集战胜挫折的典型事例、名人名言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挫折在所难免

师讲述一个学生遇到家庭变故不会调节,学习极速下滑的故事:这个同学遇到了什么?请用上节课的知识分析其原因是什么?假如是你遇到了这样的挫折你会怎么做?为什么?

学生交流。师导入:挫折总是难免的。挫折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我们该如何正确面对挫折?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框。(多媒体出示课题:让生命之根更深)

二、阅读感悟――认识挫折的积极意义

1.多媒体出示短文《麦穗与挫折》,学生阅读后讨论:这篇短文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讨论,小结:生命中的风雨雷电是必需的,正是这些挫折锻炼了小麦。

2.引导学生阅读《耐磨的人生》,然后讨论:保罗经历的挫折让他收获了什么?

学生讨论后小结:挫折让朋友更加坚强坚韧、乐观

豁达。

3.“生命之钙”包含哪些成分?

学生讲述有关挫折的故事(动植物的进化故事,名人、伟人成长故事等),并将自己的感悟写在黑板上。

归纳小结:“生命之钙”之钙的成分包括①顽强的意志;②战胜挫折的勇气和信心;③积极进取的心态;④不言放弃的信念。

⑤人生智慧……

三、反思自我――情纳挫折

“想一想”:你所经历的挫折给你带来了什么?

生结合实际,展示自己面对待挫折的积极表现。并认识到:挫折是人生的学校,它能折磨人、考验人、更能锻炼人,使人受益终生。(板书)

四、活动体验――免疫挫折

朗读高尔基的《海燕》。比赛方式:①每小组推选2位选手,参加预赛;然后每组决出一名参加决赛。②小组推选一名评委打分,10分制,要有差距。活动结束,教师提问:落选的同学什么感受?如果还有复赛,你们会在哪些方面改进,让自己更优秀?

通过朗读竞赛,增强学生面对挫折的勇气和信心。

五、课堂总结――内化吸收

学生朗诵、积累名人名言,并以此作为本课的总结(体现课改的综合性要求):

1.吃一堑,长一智。――俗 语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 白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 游

4.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冯梦龙

5.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

6.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警世贤文》

7.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篇六

(一)知识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书写“欲望、坚硬、糟蹋、短暂、珍惜”等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好句。

(二)能力目标

学会运用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情感目标

领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关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学习重难点】

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具准备】

白板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感情,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生活中你的人生格言是什么?能不能告诉大家。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白板出示杏灵子的简介。

二、精读课文

学生自由读文,整体感知课文写了几个事例,作者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指导学生读好:“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读完之后,你想说什么呢?请同学们提几个问题。

三、研读课文

文章深刻的思想内涵,是由准确、生动的语言来描写的,下面让我们来研读课文,看以下三个事例分别抓住哪一个关键词,偏重哪一方面,给了我们关于生命什么样的思考。

(一)飞蛾求生

1.默读:读出言中之意。

默读第二自然段,找出飞蛾求生中令你有所感触的词句,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2.品读:悟出言中之理,学生交流反馈,重点是学生体会理解词语、句子的含义。

(1)“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手中跃动。”“跃动”改为“跳动”行不行?

(2)“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着双翅。”

(挣扎:在生命面临着严重威胁时的一种抗争。体现极其珍视自己的生命,有着强烈的求生欲望。)

(3)小飞蛾在我写作时一直骚扰着我,为何我还忍不住放了它?师生共同学习“骚扰”一词,指导书写。

3.诵读:诵出言中之情。

生选择读相关句子或整段,师加以指导,读出飞蛾强烈的求生欲。

(二)分小组合作学习

砖缝中长出的瓜苗,倾听心跳两件小事

1.师生总结学习方法:(白板出示)合理形成学习小组(4人一组)。

默读:读出言中之意

品读:悟出言中之理

诵读:诵出言中之情

小组任选其中之一事学习

2.选择其中之一交流反馈(要求反馈的小组人人发言)。

3.师生互助诤友式评价。

4.生品读后师引导重点反馈。

(1)“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一粒香瓜子,……竟然冒出一截小瓜苗。”

(扣住“掉”与“竟然”表达了一种意想不到体现了生命力。)

(2)“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为何不屈向上,又仅仅只活了几天?这不矛盾吗?

(靠瓜子本身的养分,确实能茁壮生长,而瓜子的养分仅仅能供养它活几天,在外部环境如此恶劣的情况下,瓜子还能这样,更体现了生命的顽强。)

(3)理解“震撼”。

(感受到那只属于自己的旺盛的生命力)

(4)“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糟蹋”指的是什么意思?它相反的意思呢?理解“可以……也可以……”对人生的两种态度。

(三)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作者最后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

(四)师引导生总结课文

(白板出示)练习:用课文内容创编一首小诗来总结课文:

生命/是一只小飞蛾/它体现强烈的求生欲

生命/是 /它拥有

生命/是 /它警醒

虽然生命短暂/但是

/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生命

/决不让它白白流失

/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四、剖析文中空白

课文题目为何连续用了两个“生命 生命”,这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想法?

如果要给他们之间加上标点符号,你认为添加什么标点比较合适,说说你的见解。(逗号,感叹号,省略号,破折号等,因为每个人对生命的理解不同,感悟不同。)

五、拓展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篇七

【关 键 词】中小学;生命教育;内容创新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4)01-0128-02

我国学生中轻率对待生命事件频频发生,说明学生的生命观出现了很大问题,现阶段则需加强学生的生命教育,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那么,生命教育该如何理解呢?生命教育包含健康教育、终生教育、生活教育、生死教育、信仰教育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是不断提升的五个层次,健康教育是基础,信仰教育是最高需要。

一、中小学生命教育课程设计的基础

生命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教育教学中需要坚实的理论基础作指导,并遵循德育的基本原则,从根本上就是要满足学生的主体需要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马克思明确指出,“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1]在当今社会,人作为社会的主体,就要充分发展人的主体性和现代性,不断挖掘和开发人的潜能。那么,基于教育的层面理解,教育必须以人的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生命教育就是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的教育。

思想政治品德一般按照心理――思想――行为和习惯的过程循环升华的形成与发展。[2]生命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遵循这一基本规律。中学生对生命和生命价值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这些基础主要源于学校教育,同时,还受到社会、家庭和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生命教育在国内的较少数学校被作为教育内容设置,大多数学校并没有意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没有将生命教育纳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范畴。

那么,在设计学生命教育课程的同时,需要坚持三个重要的理念。首先,生命教育应该符合一定的情境。生命教育需要为学生传授健康知识,帮助高中生进行体育锻炼和心理调试,评价应该考察学生的生活表现。同时,生命教育应充分培养高中生的人文素质,将学生置于一定的情境中,使其充分认识到自身、自己与他人、自己与社会、自己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价值判断中提升人文素质。其次,生命教育的顺序性和持续性,整体性和完整性。生命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而是一项终生的教育,具有持续性;从心理学的维度考量,生命教育需要依据人的身心发展而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同时还需要具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做支撑,全面地对受教育者实施教育活动,通过内化――外化――再内化的过程循环进行。最后,生命教育是一项综合学习的社会实践活动。生命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培养情感,锻炼意志,坚守信念,最重要的还是要落实在学生社会生活的实践中,使得生命教育能够实现其现实意义。

二、合理建构中小学的生命教育内容

生命教育的内容建构要依据科学理论的指导,要符合基础教育的新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发展需要,选择和确定科学合理的、有用的、专业的学校生命教育内容。我们认为,生命教育应该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并且不间断地经初中、高中进行,直至大学,最终脱离学校教育后,能发挥人的自觉能动性继续开展自我教育。义务教育阶段的生命教育是做好中小学生命教育的基础。义务教育阶段生命教育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三者内容间也具有整体性、持续性、一贯性特征。

1. 一至三年级生命教育课程设计。一至三年级生命教育的内容设计依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制定,内容既略高于大多数学生的能力,也不能低于学生的能力。可以确定为有趣的生命、自我保护、特别的生命三个主题。[3]小学一年级设计为有趣的生命,包含发现生命、坚韧的生命、有次序的家庭;有趣的发现、如果没有生命、我要保护生命六个章节的内容,这样为学生们从身边动植物的生命逐步牵引到人类生命,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二年级的内容设计为自我保护,包括神奇的护身术、我学护身小技能、身体的界限;谁是坏人、我不会上当、保护自己,爱护别人。这一部分内容的设计是在认识生命的基础上锻炼本领,学会判断情况,并且保护自己。小学三年级的内容设计为特别的生命,具体包括特别的生命、特别的自然界、特别的你我他;特别的美、特别的爱、特别的行动,这一部分的内容是让学生认识到生命是平等的,不仅要爱护和保护自己,还要保护他人、保护自然,理解特殊的生命现象。这三个主题的确立具有重要意义。这三个学年的课程设计在本质上就是让学生对生命的概念、保护和赞美有充分认识,最终都能热爱生活、珍惜生命。这样的内容虽然较少,但是每一部分都具体到教育内容的知、情、意、行四个方面,不仅让学生知道生命的珍贵,对生命的有正确的态度,还要在生活中有正确的行为和习惯。

2. 四至六年级生命教育课程设计。四至六年级,小学生命教育拓展阶段课程设计。这一阶段的内容设计是要让学生学会判断生命中的现象和行为,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有坚定的信念,并积淀生命意志,设计自己的人生。具体设计如表1。

通过拓展阶段的生命教育内容的设计,就让学生明确生命的价值标准、生命的逆境、人生的理想,进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树立远大的理想,真正让学生能够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并且把自己的价值实现与社会的价值要求能结合在一起。

3. 七至九年级生命教育课程设计。七至九年级,初中升华阶段生命教育课程设计。初中年级的生命教育内容设计应该是小学生命教育的升华,目标也应该高于小学生命教育,主要包括欣赏生命、赞美生命、信仰与人生三个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对学生的身体结构教育、疾病预防教育、性教育,从而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用科学的眼光、正常的心态看待自身的成长和变化;面对挫折和失败的教育,享受成功和生活的教育,正视挫折、生于忧患,增强本领,解决困难,正确对待成败,学会享受生活,学会生存;信仰科学,社会参与的教育,科学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敬业乐业,学习本领,有远大理想并有坚定信念的指导,为美丽人生而奋斗。

三、生命教育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生命教育作为特殊的教育内容,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遵循其原则,还应注意教育过程中的细节问题,尤其是面对一些问题学生或者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学生,特殊的教育方法则显得尤为重要,而对其他学生也应该创新教育方法和途径。

1. 专业教师的培养。学生的发展需要教师的专业指导。初中和小学生命教育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对健康标准有一定了解,初步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并在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实现教育的目标。高中生命教育课程作为学生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比较复杂、深奥;现在的科学技术媒体传播的各种信息也充斥着高中生,对于生命教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因此,教师专业化水平和教育水平亟待提高,教育方式和教育手段的改革与创新也势在必行。那么,培养专业教师显得尤为重要,不仅需要挖掘和培养学校内部的人才,还要积极引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4]而对于已经从事本专业教育的人,也要进行继续教育,不断地提升能力和水平。与此同时,在教学基础上还要鼓励专业教师进行科学研究,一方面研究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研究,另一方面,还要研究问题学生的发展状况。在学校内部要开设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坚持为学生服务的原则,把学生面临的问题尽快解决,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2. 教育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社会、家庭的影响也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追求和人生观念。不良的社会风气和家庭环境足以影响学生对社会、对人生的判断和选择。因此,教育过程中要结合当前事情的具体实际进行教育。这就要求专业教师能够对现阶段的具体实际有充分的认识和科学理解,并将其与理论相结合,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面传授,帮助学生讨论和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使得这门课程能够发挥其作用,实现其实效性。

3. 教育方法的创新,教育载体的拓展。教育内容的实现必须要用一定的教育方式表达出来。生命教育课程所包含的健康教育、终生教育、生活教育、生死教育、信仰教育五个方面的教育应该在知识传授的基础上,真正落实到学生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中,那么这就需要创新教育方法,拓展教育载体。要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革新教学方法,多启发、多沟通,建立相互沟通和理解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言论和参与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组织和开展各种有意义的社会公益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同时,学校要不断开发网络教育平台、素质拓展平台、校园文化平台,进而拓展教育载体,丰富校园文化和学生业余生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综上所述,生命教育是一种长期的、持续的、整体的教育活动,贯穿于人的终生,在不同的教育阶段具有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意义。全社会都应该高度关注这一问题,并且努力加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生命教育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王定功,路日亮。美国中小学生命教育探析及其启示[J].中国教育学刊。2011,01.

[4]林思林。发展生命教育事业的再思维[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3.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篇八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介绍了科学家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艰难历程,说明到目前为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未解的谜。课文从古代神话讲起,引出了“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个问题;接着概括地说明,从理论上猜测,地球绝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但是至今尚未找到另外一颗有生命的星球;然后具体地介绍了科学家探索的历程(先研究了生命存在必须具备的条件;再根据这些条件对太阳系除地球之外的其他行星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太阳系中唯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然后利用宇宙飞船对火星作近距离的观测,又让宇宙飞船在火星登陆,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测试);最后说明,人们至今尚未在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找到生命,但科学家仍然相信那里存在着生命,因此,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谜。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通过阅读理解,学习科学家追求真知、不断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受热后向外放出的大量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其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

臭氧层:是大气层的平流层中臭氧浓度高的层次。浓度最大的部分位于20—25公里的高度处。若把臭氧层的臭氧校订到标准情况,则其厚度平均仅为3毫米左右。臭氧含量随纬度、季节和天气等变化而不同。紫外辐射在高空被臭氧吸收,对大气有增温作用,同时保护了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远紫外辐射的伤害,透过的少量紫外辐射,有杀菌作用,对生物大有益处。

【教学目标】

1.会写13个生字,认读“嫦娥、磁场、陨石、干燥”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所讲的内容,激发学生对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习交流,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精神。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生命之谜的过程。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浩瀚无垠的宇宙,除了地球之外,其他星球上还有生命存在吗?多少年来这一直是一个谜。《宇宙生命之谜》要回答的也是这样一个问题。现在,让我们跟随着作者一同去解开这个谜团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正确认读下列词语。

嫦娥

磁场

陨石

土壤

辐射

沧海一粟

2.齐读、指名读重点生字词。

3.借助资料解释关键词语的意思。

(课件出示生字词)同桌互读,并试着解释关键词语的意思。(教师根据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强调易读错的字的读音。并对学生解释词语的意思进行补充。)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请同学们自主阅读《宇宙生命之谜》这篇文章,并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指名说)

2.师:判断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的依据是什么。(学生交流)

明确:生命存在的条件有:

a.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零下五十摄氏度至零上一百五十摄氏度之间。

b.必要的水分。c.适当成分的大气。d.足够的光和热。

3.天体具备哪些条件,才可以有生命存在?

4.说说在围绕太阳运动的八大行星中,哪些行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为什么?

四、再读课文,分析理解

1.快速地浏览课文。

思考: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讨论“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个问题的?

明确:第2~9自然段。

师:

课文第1自然段和最后两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点拨。)

归纳:第1自然段写的是从古至今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一直是一个吸引人的问题;最后两个自然段讲的是人们至今没有在地球之外找到生命,但是仍然相信有生命存在,一直在探索这个宇宙生命之谜。

2.分析理解课文。

快速浏览课文,思考: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的?

明确: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求结论(生合作交流后发言)

师:根据生命存在的条件,说说在围绕太阳运动的八大行星中,哪些行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哪些行星可能有生命存在,为什么?

学生交流:水星离太阳最近,向阳时表面温度达到三百至四百摄氏度,不可能存在生命。金星是一颗缺氧、缺水、有着浓厚云层的行星,阳光辐射和云层造成的“温室效应”,使得金星表面湿度极高,不可能有生命存在。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离太阳很远,它们的表面温度,一般都低于零下一百四十摄氏度,因此,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那么,太阳系中唯一还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火星与地球有不少相似之处。

五、课堂小结

关于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存在的问题,人类一直在思考,发展到近代,科学家们利用科学技术进一步进行了探索与分析,人类至今尚未找到另一颗具有生命的星球。但从落入地球上的陨石中包含着有机分子的情况看,我们仍然相信地球以外的太空中有生命存在的可能性,这还有待人类去进一步探索。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太阳系中唯一还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那么火星上到底是否存在生命呢?让我们继续学习。

二、合作探究

教师指导学生建立五人学习小组,分小组讨论问题并汇报。一、二小组探讨第(1)小题;三、四小组探讨第(2)小题;五、六小组探讨第(3)小题。从第一小题开始依次选取小组代表汇报。

(1)火星与地球有哪些相似之处?科学家对火星有哪些猜测?

(2)科学家采取了什么措施对两种猜测进行了揭秘,结果怎样?

(3)从哪些方面可以说明火星上没有生命?

(4)自由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谈谈自己的感想。(学生畅所欲言)

三、交流展示

(1)小组代表展示:火星与地球的相似点:1.自转一圈时间相似;2.昼夜长短相近,有四季更替。科学家的两种猜测:1.火星表面的黑色线条是运河;2.火星表面颜色随季节变化,认为那是植物随季节的变化而改变了颜色。

(2)小组代表展示:科学家就两种猜测进行了揭秘,并且过程很真实,一是拍照,二是近距离观测。这两种结果证实了火星上有运河和植物的说法是错误的。

(3)小组代表展示:作者为进一步证实火星上没有生命,阐述了宇宙飞船的发现。采用摆事实,列数字的方法,证明了火星上水分少,大气层稀薄,温度低,无磁场且大气层中没有臭氧层,无法抵御紫外线和各种宇宙线的照射,这说明火星上生命难以生存。

同时科学家通过对火星进行实地考察,得出了两个结果:1.土壤中无有机分子,没有有机分子植物就不可能生长;2.在对火星表面取样的培养中,未发现微生物的存在。这证明,在飞船着陆的地区,火星表面没有生命存在。

(4)教师总结。

四、问题研究与拓展

虽然火星上没有生命,但在太阳系之外,还有许多人类不知道的星系。人们确信:在不断的探索中,一定会解开这个“宇宙生命之谜”。大家课后可以阅读《少儿科普百科》《宇宙的奥秘》等书籍,了解更多的宇宙奥秘。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

按要求写句子。

1.

火星上是不会有生命存在的。(改为反问句)

2.

太阳系中唯一还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缩句)

3.

人们至今尚未在地球以外的太空中找到生命。人们仍然相信遥远的太空中存在着生命。(用上合适的关联词语把这两个句子连成一句话)

阅读能力大提升

二、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根据这些条件,科学家首先对太阳系除地球以外的其他行星进行了分析:水星离太阳最近,向阳时表面温度可以达到三百至四百摄氏度,不可能存在生命;金星是一颗缺氧、缺水、有着浓厚云层的行星,阳光辐射和云层造成的“温室效应”使得金星表面温度极高,不可能有生命存在;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离太阳很远,它们的表面温度低,一般低于零下一百四十摄氏度,因此,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1.

这段话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水星、金星和其他行星不可能存在生命的原因是什么?

思维创新大拓展

三、

要在空中建立一个大型空间站,我们在地球被破坏之后,都到空间站去生活。这个想法有实际意义吗?

参考答案

一、1.火星上难道会有生命存在吗?2.星球是火星。3.虽然人们至今尚未在地球以外的太空中找到生命,但是仍然相信遥远的太空中存在着生命。

二、1.说明太阳系除地球以外的其他行星都不可能存在生命。2.水星表面高温时可以达到三百至四百摄氏度;金星表面温度极高;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表面温度很低,一般低于零下一百四十摄氏度,因此,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三、提示:可以认为有实际意义,也可以认为不切实际。无论哪种观点能说明理由即可。

【教学板书】

10.宇宙生命之谜

生命存在的条件

人类对火星的探索和发现

①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

②必要的水分

③适当成分的大气

④足够的光热火星的探秘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篇九

1. 理解文章蕴含的深刻哲理,认识生命的本质和生命的意义,培养积极的人生观。

2. 反复朗读,提高诵读水平,感受文章的优美语言。

3. 欣赏散文,品味其中的情思和意蕴。

学习重点:

1. 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和理性的思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 在反复朗读中品味散文的特点。

学习时间:

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组织自学

一、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解释词义:一泻千里 啼血 清冷 清吟

二、分A、B组完成

A组以《生命像一江春水流动着》为题,B组以《生命像一棵小树生长着》为题,将课文改编成朗诵材料,进行诵读练习。

三、诵读表演

四、诵读评议

1. 评议朗诵效果。(语气、语调、语音、语速、情感、节奏等)

2. 评议改编的材料(有无肢解层次内容,有无突出重点等)

五、梳理结构

细心的同学已经发现,本文只有一段。现在我们就文章的内容划分层次,并用简洁的语言写出层次大意。(言之成理即可。)

六、课后拓展学习

1. 网络学习:阅读生命之光一类纪念冰心老人的文章。

2. 搜集关于生命的格言、警句。

第二课时

课内学习

一、格言导入 课文

1. 同学们展示搜集的格言、警句。

2. 老师出示一条格言,组织讨论。

以特写的角度看生命,它是一个悲剧,以长镜头的角度看生命,则是一场喜剧。

──查尔斯·加普林〈Charles Chaplin〉)

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对于生命的含义,同学们似乎明白了一点。但是,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要想真正明白它的真谛,不妨借助前辈们对生命的感受和思考来开阔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思想。

二、诵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1. 默读课文,质疑问难。

2. 组织讨论,理解生命的含义。

A.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这句话的含意是什么?在文中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

因为缺少了奋斗与成长,生命变成了死湖,变成了空壳,而现实中确实有缺少进取精神的人,所以作者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反复强调作用:强调今生今世要奋斗,要前进,要成长。

B.他消融了,归化了,他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这句话十分形象地表现了历经奋斗者的心境,用你的语言表达你的理解。

经过奋斗的人,在回顾生命历程时,虽然没有遗憾,心境平和宁静,但却有几分怅惘和虚无。

C.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作者为什么说在快乐和痛苦中我们都要感谢生命?

因为生命让我们承受了人生特有的愉悦和美丽。

D.虽然作者说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但是,纵观全文,事实上已经作了回答。那么,生命到底是什么?

生命诞生于自然,最终又归于自然;生命是战胜困难、享受欢乐、不断前进的过程。

三、诵读课文,体会议论散文的特点,了解作者的人生观

议论性散文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它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而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空间。它往往蕴含深邃的哲理,熔情感、哲理、形象于一炉。鉴赏议论性散文,要注重从情中悟理,在理中染情,仔细体会情理交融的艺术特点。

请大家细细品读,说说本文是如何让生命这个理性的事物形象起来的,它为我们提供了哪些思索和联想的空间?

通过两个比喻,让生命充满盎然的活力和勃勃的生机,形象地表达了生命历程里的欢乐(一江春水经过细细平沙,看见夹岸桃花;一小树种籽破壳出来;小树开出满树繁花,蜂蝶围绕,小鸟歌唱,小树荫庇花草;小树结出累累果实等。)和痛苦(遇到暴风雨,使他心魂惊骇;冬天的朔风,使他无力的在空中旋舞,在根下呻吟等。)最后,用富有哲理的语句(生命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痛苦又何尝不美丽?这些话道出了生命的真谛,表达了积极的人生观。这完全是作者自身生活态度的写照。

有人说,冰心的生命,像诗一样优美、清新,像玫瑰一样芬芳、艳丽。长长的一个世纪,从起始到终点,以笔和生命画了一道美丽的弧线。对此,不知同学们有什么感触?(结合课外阅读谈谈感想)

冰心一生,追求真善美,憎恶假恶丑,敢于揭露黑暗和腐朽,无私无畏。

冰心平易慈爱,在她眼里,没有平民百姓和达官贵人之分。

巴金说:冰心大姊的存在就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她是一盏明灯,照亮我前进的道路,她比我更乐观。灯亮着,我放心地大步向前。灯亮着,我不会感到孤独。

梁启超1924年赠送冰心一副对联世事沧桑心事定,胸中海岳梦中飞,这正映照着冰心的人格、境界。这就是冰清玉洁的一颗心。

四、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自己的人生色彩

五、课后拓展学习

1. 仿句练习

A.用不是也不是而是句式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