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范文大全 >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人教版【最新10篇】2

做任何工作都应有高度的计划性,教学工作也不例外。只有按照计划进行,才能克服教学工作中的盲目性,才能提高工作效率,不断改进教学工作和提高教学质量。如果不认真书写教案,教学过程中必然目标模糊、心中无数,不可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是勤劳的编辑为家人们分享的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人教版【最新10篇】,欢迎参考。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篇一

《搭石》

教学目标

1、认识“间、谴”等7个生字,会写“汛、挽”等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间”,理解“无名、汛期”等词语。

2、快速阅读课文,不回读。从具体事件中,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受到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点:快速阅读课文,不回读。从具体事件中,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受到熏陶。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间、谴”等7个生字,会写“汛、挽”等10个生字,理解“无名、汛期”等词语。

2、快速阅读课文,不回读。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受到熏陶。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题目,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读一下课题,并说出你们的问题。(出示课件1)同学们想知道什么是搭石吗?它有什么用呢?搭石承载了哪些美德?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板书:搭石)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师: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速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且在自己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出示课件2)

1、各小组自学生字词,对易错字词互相提醒。

2、互读。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读,互相纠正读音。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出示课件3)

谴责 俗语 协调有序 人影绰绰 理所当然 汛期

三、精读课文,解决问题

1、学习第一自然段。

生自由读。(出示课件4)

师:(1)读了这一自然段,你明白什么是搭石了吗?人们是怎样挑选、摆放搭石的?从文中找出重点词语理解体会。

平整方正 二尺左右的间隔摆放

(2)从这些搭石的挑选和摆放,你感受到了什么?

感受到乡亲们的善良、质朴。

师小结:家乡的人们根据水的深浅,找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距离摆放搭石,让人们从上面平稳地过去。从中,我们感受到的是乡亲们的善良与质朴。

2、学习2-4自然段。(出示课件5)

(1)指名读这三个自然段,同学们边听边想,说说你都看到了哪些美丽的画面。

(2)“风景”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搭石构成家乡一道风景呢?

生读,师总结:

风景是指美丽的地方。文中哪些地方描写了家乡搭石的“美”?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好好体会家乡的搭石到底美在哪里。我们下节课来解决这个问题。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带着上面的问题朗读课文。

3、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重点句子,感受家乡的景色美以及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心灵美,并受到熏陶。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

一、复习、质疑。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搭石》这篇文章,同学们从中读懂了哪些内容?(出示课件7)

二、新授课。

1、师:这就是人们过小溪时的搭石。就是这块普普通通的石头,却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请大家速读课文,看看哪些词语或句子最能让你体会到搭石的美,体会到乡亲们的美好情感。

交流反馈,出示重点句。

①(出示课件9)“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

指名读这句话,思考:这句话说了什么事?体现了家乡人的什么特点?

生思考,讨论

师总结:秋凉人们摆搭石,体现出人们的勤劳。

(板书:秋凉 勤劳 摆搭石)

“上了年岁的人……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师:读段落,想象:上了岁数的人为什么会这么做?老人踩到不稳的搭石会怎样想,表情、动作会怎样?挑选合适的石头时,会怎样想、怎样做?满意离去时,会是怎样的心理、表情、动作?你有什么感受?(指名说感受,抓住重点词语“无论、只要、一定、踏几个来回、直到”)

你能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来。)

(板书:无私奉献换搭石)

②(出示课件11)欣赏第二幅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每当上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真是给人画一般的美感。谈谈你从什么地方感受到美?你能把这美感读出来吗?读出叠词给人的韵律感。

理解俗语“紧走搭石慢过桥。”

进一步感受乡亲们相亲相爱,生活默契,所以动作协调。

(板书:协调有序走搭石)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人们摆搭石、换搭石、走搭石的情景,文中还有哪些句子也写出了搭石的美?

③(出示课件12)“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__________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生交流,师总结:理所当然的事,就是不讲任何条件都应该做的事,是做了以后不求回报的事。那么文中指什么事是理所当然的?说说你的感受,再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

(指名学生说出答案和感想,并有感情地读课文。师相机指点。)

师:是啊,这两句话读来让人感到融融乡情,读起来让人感到那么亲切。谁能把亲切感读出来?(再指名读)

(板书:谦让敬老过搭石)

三、用朗读来理解最后一段。

生速读第五自然段。(出示课件13)

师:“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这赞美了搭石的什么?

(板书:热爱家乡 赞搭石)

师:还赞美了谁?

师:对,还赞美了像搭石一样的乡亲们。乡亲们有哪些美好的感情?请你们用自己的话归纳一下吧。(生小组讨论,师指名回答)

那为什么不直接写乡亲们,而写搭石呢?

再读第五自然段。

(在反复朗读练习中,指导学生悟出无私的搭石正是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写照,也是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的情感纽带,体现了乡亲们的心灵美。)

(板书:搭石是联结家乡人们美好感情的纽带。)

四、课文中,你最喜欢哪些句子?请自己再读一读。

五、总结写作方法:(出示课件15)

1、仔细观察,生动描写。

2、用心感受,以小见大,平凡事物中见真情。

六、课外延伸,布置作业。(出示课件16)

1、读课文,感受文中描写的景物美和人们的心灵美。

2、小练笔。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了美,对我很有启发,我也想写写平凡事物中的美。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二

学习目标

1、识记本课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2、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3、感受诗人隐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课前准备

1、了解王安石的生平、

2、了解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纳兰性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游介绍,激趣导入

(出示地图,标明“瓜洲”“京口”的大略位置、)

1、谈话:今天老师给你们当导游,好不好?

a.“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镇头、”这首传唱了千年的歌谣向俺们介绍的是瓜洲、瓜洲位于江苏省扬州南面,长江北岸、络绎不绝的长江水见证了瓜洲的兴衰,瓜洲曾经是“江北重镇、千年古渡”、

b.而“京口”不只是东汉吴国第一古都,更是文气洋溢的灵秀之地、许多诗人在此留下了千古绝唱的诗句: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苏东坡的“但愿人持久,千里共婵娟”,(if—件展示诗句、)还有一首广为传诵的就是——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2、板书诗题,读题、

3、过渡:为什么人们喜欢这首诗呢?先去读一读吧、

整体感知、直奔重点

1、同学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读古诗、

2、指名读,正字音、尤其注意“一水间、数重山、照俺还”、

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4、指名交流、(俺觉得诗写得很关,写出了诗人想念家乡的感情、)

5、你最欣赏诗中的哪一句呢?

赏析诗句、感悟诗境

1、刚刚同学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诗,(课件出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俺还”、)俺们一起来读一读吧、(生齐读、)

2、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诗吗?(指名答、)

3、有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美丽的景色、那就和你的同桌再互相读一读,说一说:在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一派景色呢?想到什么说什么、

4、同桌之间互读、练说、

5、指数名同学说、

6、小结:你们的回答很精彩!原来短短一句诗可以在人的头脑中出现这么多不同的画面,文字的魅力真是无法想象、

7、那就用朗读把感受表达出来吧、小组内练读,指名读、

8、听了同学们的描述,俺仿佛看见了一派色彩斑斓的绮丽风光、种“绿”色呢?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对你会有所协助的

9、指名答、(在江岸两边大面积出现的是草地、树木、青山……)

10、是呀,作者放眼望去,看见了——

练习题:你能填入表示不同绿色的词吗?

近处()的小草()的柳树,远处()的树林()高山、(同学口述)

11、诗人此时正遇早春时节,站在小船上举目四眺,满眼皆是绿色,让作者明显地感受到春天到了、

12、可别小看了这个“绿”字,它仅仅是告诉你春天来了吗?它还能让你感受到什么呢?

13、指名答、(感受到春天里的“绿”有着层次关,远近各不相同;“绿”还写出了春天景物的变化……)

14、同学们理解得多丰富呀!把你感受到的“绿”读出来吧、男女生赛读、

15、小小的“绿”字却有大大的文章!引导阅读“资料袋”,介绍王安石推敲用“绿”字的故事、

16、听完“绿”字的故事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指名答)

17、小结:是呀,一位如此优秀的诗人能为了一个字修改十多次,难道俺们在平时的习作中不能做到吗?“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18、这首诗正是因为这个故事,让人们更加赞赏、那就让俺们一起读出你的赞叹吧、

品评诗句、升华情感

1、过渡:这么美的绿,这么迷人的风光,谁不想多看两眼?谁不想留恋其中?诗人和俺们一样陶醉在景色中忘乎所以了吗?(指名答)

2、诗人想回哪里去?诗中的家乡是指哪儿?引导从课题“泊船瓜洲”和诗句“钟山只隔数重山”等处置解、

3、你能在地图上找到它大概的位置吗?先好好读读古诗、

4、同学上台指明、(老师点击课件,显示“钟山”的位置)简介:王安石的父亲曾在江苏南京为官,王安石是在那里长大的,对钟山即现在的南京有着深厚的感情,可以说那里是他的第二故乡、

5、你从哪里能读出诗人急切地想回到家乡呢?

6、引导同学从“一水间”“只隔数重山”“又”“何时照俺还”这些词句理解、(指名答)

7、练习读出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和急切盼望回家的感情。

回归整体、深化体验

1、这真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是多么的牵肠挂肚呀!让俺们一起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练习背诵、

3、王安石,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诗人、政治家,立志于国家改革、这首诗是他第二次出任宰相途经瓜洲时所写、短短28个字,展现了早春江南的一片嫩绿,抒发了久思故乡的一寸衷肠,更暗示了他对自身前途的担忧、此去京城,真能大展宏图吗?千头万绪涌上心头……更让俺们惊叹的还是他对文字的讲究,一个“绿”字令人不得不佩服他的风范!

第二课时

1、播放歌曲《故乡的云》、

2、听!来自远离家乡游子们的声声呐喊、故乡的云总是那样的白,故乡的人总是无比的亲!王安石借春风问明月,何时才干荣归故里?那么,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的纳兰性德又是如何表达胸中满溢的情怀呢?

3、读一读《秋思》和《长相思》,要求读准、读通,看看注释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词

4、指数名同学读,正音、(注意读准“意万重”“聒”)

5、看看诗词的题目,你能发现什么?(指名答)

6、这相同的两个“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和你的伙伴一起反复读上三遍之后,再好好想想、

7、读了这么多遍,让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任选一首说、(指数名答)

品悟情

1、诗人那浓厚的化不开的思乡之情,都藏在哪个句子中呢?默读,画出来。

2、指名答。

3、“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4、同学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

5、指导朗读,读出诗人满腹难过、心事重重的感觉。

6、这句诗中诗人是借什么景物来抒发情感的呢?(指名答)

7、你能用自身的话说说下面那句诗的意思吗?小组内交流。

8、引读“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9、这一次又一次的封信、拆信、封信的过程,让俺们深深感受到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挂念。

10、就让俺们一起走入作者的情感中,去感同身受一番吧。

11、王安石见明月而难过,张籍见秋风而感慨、那么,清朝的纳兰性德又是如何将情巧妙的藏与诗中的呢?你能感受到吗?

12、小组内讨论交流,各抒己见。

13、全班交流,师引导注重体会“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议深情

1、同学任选一首配乐背诵。

2、在你背诵时,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

3、总结:读诗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画面就不同、俺们不可能到诗人生活当中去,不可能看到那个朝代诗人面前真实的景色,但是,诗人们那份浓浓的思乡情,俺想无论是谁都能感悟得到!因为诗中的字字句句无不包括着对故乡的想念、对家乡的思念、让俺们一起再来背一背这首感人的诗词吧。

记生字

1、找到本课四个生字,读读相关句子。

2、说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

3、指导书写:都是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写得左窄右宽。

4、同学练写。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三

一、听写词语,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新词。

2、复习内容: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品读感悟,深入情境

1、出示课件,学生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2、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父亲了不起表现在哪儿?儿子了不起表现在哪儿?

3、感悟:父亲的了不起。读课文2—23自然段,用“~~~”线画出描写父亲的语句,并说说父亲为什么了不起?

4、全班交流,体会父亲救助儿子过程中心理变化。

(1)“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七岁儿子的学校。”(这个句子说明父亲关爱孩子,担心孩子会有危险了。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的?“冲”字,这个动作体现了这位父亲急切的心情,他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够平安。)

(2)当看到教学楼已成为一片废墟时,“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①从这里可以看出父亲见到废墟以为儿子已经死了,他感到极度痛心,体现了他失去儿子的悲痛心情。心爱的儿子不在了,父亲那嘶心裂肺的喊叫声。②该怎样读呢?指名读,评议,齐读。)

(3)“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①从这儿可以看出父亲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儿子会记住他的话,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支持着他,所以他──坚定地站起身。当父亲坚信儿子在等他时,就疾步走到那里,可见父亲救儿子的急切心情,他想快些救出儿子。父亲坚信儿子仍然活着,是因为他记得儿子说的那句话。②那我们该怎样读这段话呢?请大家分小组讨论后练读,个人读,评议,齐读)

(4)“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①课文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呢?父亲坚信儿子没有死,奋力拯救儿子,顾不得休息,可见父亲对儿子爱的伟大。②是什么使父亲没完没了地挖呢?是一个信念,──“儿子在等我”。这是多么伟大的父爱!这是多么坚定的信念。③与其他失去孩子的父母相比,你还能体会到什么?有些父母看到废墟后绝望地走了。而这位父亲不理他人的劝阻,只有一个信念──儿子在等他。④而且这位父亲见人就问你是不是来帮我的?可见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他坚信儿子仍然活着。⑤引读:是呀,这深深的爱,坚定的信念──儿子在等我。而且这位父亲见人就问你是不是来帮我的?可见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他坚信儿子仍然活着。⑥引读:是呀,这深深的爱,坚定的信念使这位年轻的父亲不停地挖,挖了8小时。.。.。.。这伟大的力量正是源于那句最真挚朴实的话──“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5、感悟:儿子的了不起。

快速默读课文12—23自然段,用“——”线画出描写儿子了不起的语句,并说说儿子为什么了不起?

(1)儿子看到爸爸来救他,自信地告诉爸爸,他曾经对同不说的'话:“只要我爸爸活着。.。.。.,他总会和我们在一起。”(①从这儿可以看出儿子对父亲的信任,他坚信父亲会来救他。即使在最危险,最艰险的时刻,儿子的信念都没有动摇。②儿子深深地信任父亲也正是由于那句话──生说③指导读:这句朴实的话终于让父子团圆,此时心中有千言万语,又激动人心的场面往往通过言语来表现,读一读父子间的对话,看看你感受到了什么?惊喜,自信,激动。)

(2)儿子还是个无私的人,在父亲救他的时候,他让同学们先出去,要父亲先救他人,而这又是那朴实但又强有力的话语。──(生说)。(①是呀!父亲与儿子都是了不起的,父亲对儿子的爱让我们感动,儿子对父亲的信任,更让我们感动。一句平实而强有力的话连接着两颗心,因此,阿曼达被救后,这对--引读“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投影:图片、音乐。)

三、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篇四

《口语交际:制定班级公约》

教学目标

1、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制定班级公约,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建设团结友爱的班集体。

2、引导学生清楚明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认真听取别人的观点。

3、引导学生发挥主动性制定班级公约,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并培养学生的班集体意识。

教学重点:清楚明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认真听取别人的观点。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挥主动性制定班级公约,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并培养学生的班集体意识。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是班级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都是班级的小主人。为了把我们班建设成一个学习环境良好、大家团结友爱的温馨的大家庭,今天,我们就一起制定一个班级公约,让大家一起遵守,让我们班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板书:制定班级公约)

二、合作探究。

同学们,我们分小组活动制定班级公约。(板书设计:针对学习、纪律、卫生)等方面,全班讨论班级想要达到的目标。

1、班级公约要根据我们班的实际情况来制定。

2、制定的公约要切实可行,不能好高骛远。

3、每个同学先在纸条上写出两三条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公约内容,然后再小组讨论。每个小组制定一份,进行全班交流。

4、选择最合适的班级公约,大家共同遵守。

三、小组汇报,形成公约。

现在,每个小组把自己制定的公约向大家展示,注意发言要控制时间,要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读出来。大家做好笔记,把自己认为好的内容记下来。最后大家讨论,既总结大家的共同意见,也说明不同意见。

四、大家总结,形成公约。

现在,我们班的公约已经形成,希望大家共同遵守,让我们班成为一个学习环境良好、大家团结友爱的大家庭。现在老师把班级公约公布如下:

(板书设计:学习方面)

1、按时上学,不迟到。

2、上课专心听讲,大胆发言。回答问题声音响亮。

3、课间休息做有益的游戏,不追逐,不打闹。

4、课后认真复习,按时完成作业。

(板书设计:纪律方面)

5、放学按时回家,少看电视,不玩无益的电脑游戏。

6、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保持教室和包干区的整洁。

7、爱护公物,损坏公物要照价赔偿。

8、保持教室安静。自习课或老师不在的时候,要保持教室安静,讨论问题要小点声,不能打扰到别人。

(板书设计:卫生方面)

9、值日生每天早晨和中午打扫卫生,保持教室清洁干净。

10、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

五、总结

师:我们齐心协力制定了班级公约,希望同学们认真遵守,把我们班变成一个文明、干净、学习氛围浓厚的班级。

小学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五

学习目标

1、识记本课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2、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3、感受诗人隐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课前准备

1、了解王安石的生平。

2、了解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纳兰性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游介绍,激趣导入

(出示地图,标明“瓜洲”“京口”的大略位置。)

1、谈话:今天老师给你们当导游,好不好?

a.“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镇头。”这首传唱了千年的歌谣向俺们介绍的是瓜洲。瓜洲位于江苏省扬州南面,长江北岸。络绎不绝的长江水见证了瓜洲的兴衰,瓜洲曾经是“江北重镇、千年古渡”。

b.而“京口”不只是东汉吴国第一古都,更是文气洋溢的灵秀之地。许多诗人在此留下了千古绝唱的诗句: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苏东坡的“但愿人持久,千里共婵娟”,(if-件展示诗句。)还有一首广为传诵的就是——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2、板书诗题,读题。

3、过渡:为什么人们喜欢这首诗呢?先去读一读吧。

整体感知。直奔重点

1、同学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读古诗。

2、指名读,正字音。尤其注意“一水间、数重山、照俺还”。

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4、指名交流。(俺觉得诗写得很关,写出了诗人想念家乡的感情。)

5、你最欣赏诗中的哪一句呢?

赏析诗句。感悟诗境

1、刚刚同学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诗,(课件出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俺还”。)俺们一起来读一读吧。(生齐读。)

2、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诗吗?(指名答。)

3、有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美丽的景色。那就和你的同桌再互相读一读,说一说:在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一派景色呢?想到什么说什么。

4、同桌之间互读、练说。

5、指数名同学说。

6、小结:你们的回答很精彩!原来短短一句诗可以在人的头脑中出现这么多不同的'画面,文字的魅力真是无法想象。

7、那就用朗读把感受表达出来吧。小组内练读,指名读。

8、听了同学们的描述,俺仿佛看见了一派色彩斑斓的绮丽风光。

种“绿”色呢?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对你会有所协助的。

9、指名答。(在江岸两边大面积出现的是草地、树木、青山……)

10、是呀,作者放眼望去,看见了——

练习题:你能填入表示不同绿色的词吗?

近处( )的小草( )的柳树,远处( )的树林( )高山。(同学口述)

11、诗人此时正遇早春时节,站在小船上举目四眺,满眼皆是绿色,让作者明显地感受到春天到了。

12、可别小看了这个“绿”字,它仅仅是告诉你春天来了吗?它还能让你感受到什么呢?

13、指名答。(感受到春天里的“绿”有着层次关,远近各不相同;“绿”还写出了春天景物的变化……)

14同学们理解得多丰富呀!把你感受到的“绿”读出来吧。男女生赛读。

15、小小的“绿”字却有大大的文章!引导阅读“资料袋”,介绍王安石推敲用“绿”字的故事。

16、听完“绿”字的故事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指名答。)

17、小结:是呀,一位如此优秀的诗人能为了一个字修改十多次,难道俺们在平时的习作中不能做到吗?“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18、这首诗正是因为这个故事,让人们更加赞赏。那就让俺们一起读出你的赞叹吧。

品评诗句。升华情感

1、过渡:这么美的绿,这么迷人的风光,谁不想多看两眼?谁不想留恋其中?诗人和俺们一样陶醉在景色中忘乎所以了吗?(指名答。)

2、诗人想回哪里去?诗中的家乡是指哪儿?引导从课题“泊船瓜洲”和诗句“钟山只隔数重山”等处置解。

3、你能在地图上找到它大概的位置吗?先好好读读古诗。

4、同学上台指明。(老师点击课件,显示“钟山”的位置。)

简介:王安石的父亲曾在江苏南京为官,王安石是在那里长大的,对钟山即现在的南京有着深厚的感情,可以说那里是他的第二故乡。

5、你从哪里能读出诗人急切地想回到家乡呢?

6、引导同学从“一水间”“只隔数重山”“又”“何时照俺还”这些词句理解。(指名答。)

7、练习读出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和急切盼望回家的感情。

回归整体。深化体验

1、这真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是多么的牵肠挂肚呀!让俺们一起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练习背诵。

3、王安石,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诗人、政治家,立志于国家改革。这首诗是他第二次出任宰相途经瓜洲时所写。短短28个字,展现了早春江南的一片嫩绿,抒发了久思故乡的一寸衷肠,更暗示了他对自身前途的担忧。此去京城,真能大展宏图吗?千头万绪涌上心头……更让俺们惊叹的还是他对文字的讲究,一个“绿”字令人不得不佩服他的风范!

第二课时

1、播放歌曲《故乡的云》。

2、听!来自远离家乡游子们的声声呐喊。故乡的云总是那样的白,故乡的人总是无比的亲!王安石借春风问明月,何时才干荣归故里?那么,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的纳兰性德又是如何表达胸中满溢的情怀呢?

读入情

1、读一读《秋思》和《长相思》,要求读准、读通,看看注释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词。

2、指数名同学读,正音。(注意读准“意万重”“聒”。)

3、看看诗词的题目,你能发现什么?(指名答。)

4、这相同的两个“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和你的伙伴一起反复读上三遍之后,再好好想想。

5、读了这么多遍,让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任选一首说。(指数名答。)

品悟情

1、诗人那浓厚的化不开的思乡之情,都藏在哪个句子中呢?默读,画出来。

2、指名答。

3、“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4、同学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

5、指导朗读,读出诗人满腹难过、心事重重的感觉。

6、这句诗中诗人是借什么景物来抒发情感的呢?(指名答。)

7、你能用自身的话说说下面那句诗的意思吗?小组内交流。

8、引读“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9、这一次又一次的封信、拆信、封信的过程,让俺们深深感受到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挂念。

10、就让俺们一起走入作者的情感中,去感同身受一番吧。(齐读。)

11、王安石见明月而难过,张籍见秋风而感慨。那么,清朝的纳兰性德又是如何将情巧妙的藏与诗中的呢?你能感受到吗?

12、小组内讨论交流,各抒己见。

13、全班交流,师引导注重体会“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议深情

1、同学任选一首配乐背诵。

2、在你背诵时,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指名答。)

3、总结:读诗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画面就不同。俺们不可能到诗人生活当中去,不可能看到那个朝代诗人面前真实的景色,但是,诗人们那份浓浓的思乡情,俺想无论是谁都能感悟得到!因为诗中的字字句句无不包括着对故乡的想念、对家乡的思念。让俺们一起再来背一背这首感人的诗词吧。

记生字

1、找到本课四个生字,读读相关句子。

2、说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指名答。)

3、指导书写:都是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写得左窄右宽。

4、同学练写。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2、从故事中受到教育,明白考虑问题要全面的道理。

教学重点:

使学生明确看待问题,处理事情不仅要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还要换个角度从别人的立场审视问题,从长远打算,经过深思熟虑后再作出决定。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了解故事内容,明确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引导学生学会全面、长远地看待问题。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两个农夫”。

二、自由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1、教师指导:将课文读通、读顺,明确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及时了解学生读得情况。

3、小组内汇报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全班交流。

5、评价总结:这篇课文写了两个农夫在秋收后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一个认为趁天冷之前卖牛可以从中获利,另一个认为天冷前买牛节省金钱。买卖成交后,两个农夫却分别得到了不同的后果。

三、再读课文,练习讲故事。

1、再读课文,把握文章的故事情节。

2、小组内讲故事。

3、指名讲故事。

4、师生评价。

四、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教师谈话:这两个农夫最后都受到了很大的损失,为什么?他们还应该想到什么?

2、默读课文独立思考。

3、小组内讨论。

(教师引导:可以提示从文中的中心出发来提出建议,提出的建议应该是双方都能得到利益,而不是文中结果。)

4、全班交流。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思考结果,可以作适当引导。)

五、写出你的建议。

1、根据讨论中大家提出的意见,分别给两个老农提建议,然后写下来。

2、学生练习。

3、教师巡视指导。

六、学习“阅读小提示”

1、指名读“阅读小提示”内容。

2、师生共同交流自己的理解、看法。

板书设计:

两个农夫

一个老农卖牛和饲料(物价上涨)遭窃送命要全面考虑

另一个老农卖牛和饲料(牛半价)遭瘟疫杀牛长远打算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

3、学习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实际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1、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我爱读书”,在前几篇课文中,我们一直在和书进行着有趣地对话。《窃读记》生动、细致地刻画了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对读书的热爱与渴望;《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通过小女孩和北大著名学者对阅读的交流,使我们得到读书的有益见解;《走遍天下书为侣》则在假定和选择中,告诉我们要与书为伴,以书为侣,其乐无穷;提出善于读书,要常读常新,百读不厌,必有所获;今天,我们再来学一篇关于读书的文章,看看它又告诉了我们什么。(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我的“长生果”是什么?为什么把书叫做我的“长生果”?)

2、作者写了少年时代读书和写作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看香烟人小画片;看连环画;

重点回忆了两次作文的构思与写作的经历。得出了一些道理:

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

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道出了我们的心声,尝试背诵)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师: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但它是第一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它的写作特点可以说是对整个单元的回顾和总结。

它的写作特色1、大量的四字词语、好词佳句的运用,。文辞优美,善用比喻,用词准确。(板书)

1、出示本课的四字词语

2、按课文内容填空

3、师:好的词语组合成一个个优美的语句,老师从课文中选取了两处,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例一:课文第2自然段:象蜂蝶飞过花丛,象泉水流经山谷,我每忆及少年时代,就禁不住涌起愉悦之情。这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形象地表达了作者读书的那种愉悦之情。

例2:象一轮玉盘嵌在蓝色的天幕中。这个比喻用的妙,“嵌”字用的好!一个嵌字,将月亮与天空融为一体,给人一种宁静恬美的感觉 。

(指导方法:划一划,写一写,读一读。)

3、那么你们觉得课文中还有哪些词句优美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你认为优美的语句圈画出来,并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4、生默读课文,师巡视。

5、生汇报交流

生:我喜欢第9自然段。朗诵:(我把秋天比作一个穿着金色衣裙的仙女,她那轻飘的衣袖拂去了太阳的焦热,将明亮和清爽撒给大地;她用宽大的衣衫挡着风寒,却捧起沉甸甸的果实奉献人间。你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秋天,使农民的笑容格外灿烂。)这段采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秋天写的非常美。

师:仅仅如此吗?

生:作者还非常善于遣词用句。如:这一系列动词用的十分生动:拂 撒 挡 捧 等等 。作者还善于运用排比短句,使人读起来朗朗上口。如:“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这些细致入微的描写个我们展示了一个十分美丽的秋天。

师:你真会读书。还有没有 别的同学谈谈自己的阅读感悟?

生:我喜欢第5自然段。朗读 (后来,我看到几本真正的连环画。一位爱好美术的小学教师,他有几套连环画,我看得如醉如痴:《七色花》引得我浮想联翩,《血泪仇》又叫我泪落如珠。后来,哥哥的朋友们送了我几册小书:《刘得兰小传》《卓娅和舒拉的故事》《古丽雅的道路》……只要手中一有书,我就忘了吃忘了睡。)

师:请你谈谈理由。

生:这段作者用了很多四个字的词语,使得句子非常生动。如:如醉如痴 浮想联翩 泪落如珠…。.此外,本段采用了列举法,使得句子变得翔实而生动。

师:说的真好。请同学们齐读这段。

生:我还喜欢第7自然段。朗读:(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像我这样对阅读如饥似渴的少年,它的功用更是不言而喻。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报偿。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我的作文便常常居全班之冠。阅读也大大扩展了我的想象力。在家对着一面花纹驳杂的石墙,我会呆上半天,构种种神话传说;跃上遇到一个残疾人,我会黯然神伤,编织他的悲惨身世。)我喜欢这段是因为我觉得作者善于引用名言使自己的文章生辉。还善于举例子让文章增色不少。

师:真好。你真会读书。课文中还有很多精彩的段落,只要你留心细细揣摩,一定会品出更醇香的滋味。

师:醉心阅读使作者悟出了什么?(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2、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师:本文除了在遣词用句上 颇具特色外,在布局谋篇上也是我们学习的典范。譬如本文多次使用过渡段和具有过渡意义的词语,使得文章行文流畅,浑然一体。同学们找找,看看哪里是过渡段?板书(写作特色2:善于使用过渡词,过渡段)

生:第7自然段。朗读(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像我这样对阅读如饥似渴的少年,它的功用更是不言而喻。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报偿。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我的作文便常常居全班之冠。阅读也大大扩展了我的想象力。在家对着一面花纹驳杂的石墙,我会呆上半天,构种种神话传说;跃上遇到一个残疾人,我会黯然神伤,编织他的悲惨身世。)

生:还有第4,第12自然段。

师:第4自然段(开始我看得津津有味,天长日久,就感到不过瘾了。)严格意义上来说,只是一个总结段,而不是一个过渡段。此外作者还用了一些明显具有提示的词:如最早 后来 渐渐地 这些词语它和过渡段一样也起着转承的作用。

师:那么从这些提示词上看,你可以看出文章是按什么顺序组织材料的?

生:按时间先后顺序组织材料

师:说的很好。那么哪些事情写的详细,哪些事情写的简单?

生:看“香烟人” ,看连环画写的简略,到图书馆看书写的详细。

师:详略得当也是我们要掌握的写作技巧之一。(板书:写作特色3:时间先后顺序组材,详略得当)除本课的写作特色之外,我们在第一、三两课还相应的学了人物的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这些我们都应该巧妙的用到我们今后的作文中。

四、布置作业

1、抄写文中优美的词句,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把自己在读书中的收获写成一个小片段。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篇八

《口语交际:制定班级公约》

教学目标:

1、知道集体处处有规则,懂得规则可以使世界变得文明有序的道理,领会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2、了解作为小学生、小公民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必须遵守规章制度。

3、制定班级公约,能自觉遵守规章制度,提高自我约束能力,做个讲文明、有教养的人。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请一位同学扮演行人在路上行走。他出现了以下这些情况:

1、闯红灯

2、不靠右行走

3、在路上随意跳来跳去等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他这样做的危害。

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总结:规则很重要,我们要遵守规则。

(板书设计:规则)

二、寻找生活中的规则。

师:其实,规则就在我们身边,下面请大家看一看,每个地方都有规则。

生讨论,并发言。

三、制定班级公约

师:我们明白了规则的重要性,那么下面就为我们班制定一下班级规则——制定班级公约。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公约:

1、从班级的学习、卫生、纪律方面制定。

2、从你发现的我们班里不文明的现象方面进行制定。

3、制定的公约要合理、科学、全面,要考虑到大多数人的情况。

四、分组制定班级公约。

要求:四人小组合作讨论,选择其中一个方面,针对班级情况,制定2条你认为最重要的班级公约,并写在纸上。

1、小组讨论、制定。

2、反馈。(交流时,针对一条公约让学生提意见、修改,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小结:看来制定规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必须合理、科学,能够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老师建议下节品德课继续来讨论、修改这份班级公约,最后打印成文,使它成为我们班人人都必须遵守的规则。相信有了这份公约的约束,我们班的同学会越来越有教养,而我们的集体也会更加文明、更加团结!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九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背诵第10自然段,理解“居然”并造句。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课前准备:搜集“落花生、作者”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谜语吗?老师给同学们猜个谜语乐意吗?

1、谜面: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着个白胖子。对了,同学们真聪明,谜底就是特别熟悉的花生。老师课前查找了一份资料,请看课件。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以落花生为题的文章。板书课题,学生齐读两遍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过渡:昨天,我们熟悉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那下面老师就检查一下,看还认不认识这些生字词。示课件(指名读、开火车读)

2、自由读课文,请看自读要求:

①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事?

种花生——收花生

板书: 准备过收获节

过收获节

(真了不起,能用一句简练的话概括出来)

三、理清脉络。

默读课文,请看默读要求:

1、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按什么顺序写三件事的,这三件事分别是哪些自然段,可分为几个部分,每部分讲了什么

3、课文重点写了什么?

(可以分为三段。第一自然段是第一段,讲播种花生、收获花生,第二自然段是第二段,讲母亲提议过收获节。其余收获节时吃花生、议花生)。

四、学习课文的第一、二部分。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一、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汇报交流

(1)说一说你都读懂了什么?

(2)质疑解疑

①“开辟”是什么意思?(开拓发展)

②“居然”一词是什么意思?你能找一个和它意思相近的词吗?(居然:表示出乎意料)

3、指导感情朗读

五、深入探究课文的第三部分。

过渡:花生到底有什么好处?我们小组合作学习第三部分。

1、小组合作学习要求(课件出示)

①读课文3-15自然段,想一想这部分课文讲了几层意思?

②自读课文,画出父亲说的话,谈谈你的理解。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引导

①这部分课文讲了几层意思?(2层)

第一层:3-11;

第二层:12-15;

②交流父亲的话。(真会理解)

③指名读父亲说的话。(第10自然段)

④出示课件完成如下填空:

父亲的话中提到了四种事物,父亲认为虽然让人一见就__________________。

⑤分析父亲的话,学生议答。

a、这段话中提到了爱慕之心,是“爱慕之心”?(因喜欢、敬重而愿意接近)

b、父亲有没有产生爱慕之心?父亲对什么产生了爱慕之心?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c、什么是“最可贵”?父亲为什么认为花生最可贵?(引导学生理解苹果、桃子、石榴高挂枝头、炫耀自己,而花生踏踏实实、默默无闻地奉献自己,具有藏而不露的美德。)

d、学生再次读父亲的话,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判断以下句子是否正确,并说出理由。

(a)花生好,桃子、石榴、苹果不好。( )

(b)凡是埋在地里的东西都是好的,高高挂在枝头上的东西都是不好的。( )

(c)我们不需要外表美。( )

⑥教师:本课中父亲用花生用桃子、石榴、苹果相比,是仅就果实是否露在外面这一点来比较,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的品格,并不是说那三种水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际用处。(课件图片)

⑦父亲想借用两类事物的生长特点告诉我们花生有什么可贵的品质?(不求虚名、默默奉献、朴实元华)

过渡:我们接着再来交流父亲说的话。

①学生交流。

②示父亲说的话。(12自然段),学生齐读。

(父亲引导孩子谈花生的目的是为了论人生,他毛病花生的品格也是为了说明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父亲教育孩子们要学习花生的优秀品格,注重实际,不炫耀自己,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别人有用的人。)

③在激烈的现代社会中,你是想做桃子、苹果、石榴那样的人呢,还是想做花生那样的人?请同学们实话实说。这只是写花生吗?这种写法叫借物喻人。(课件出示)

④父亲的话孩子们明白了吗?从哪儿看出来?

⑤理解“我”说的话。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十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4个会认生字,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自主学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理解作者眼中“表里的生物”究竟指的是什么体会在作者眼中童年的记忆是人生的珍宝,值得回忆。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从小就要渴求知识,养成勤于思索的良好习惯。

教学难点:

抓住课文中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表达的意思。

教学用具:

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课

每个人都有一个多姿多彩的童年,在这个多彩的童年里,一定会有许多事情是值得我们回忆的,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童年趣事的课文——《表里的生物》。板书:表里的生物。

二、新授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习生字,认读词语(课件出示)

2、默读全文,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在里面。)

3、文中出现了两个人物,“我”和爸爸。课文在刻画人物时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我”和父亲的对话描写;“我”的心理描写。)

(二)深入学习课文,在感悟刻画人物方法的同时,体会人物的个性。

1、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这些语言和心理描写的句子,并体会当时人物的内心情感,然后带着自己的理解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这个环节就是解决了课后习题第二问: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2、学生独自画句子、思考、朗读。

3、指名朗读,要把人物当时的内心情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学生听后进行点评。出示“我爱听这表的声音。”我一边说一边向着表伸出手去。越不许我动,我的手指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我很痛苦。(强烈的好奇感,渴望打开那块表探个究竟。)

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弄清缘由之后的满足感。)

我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听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在他的心中充满美妙的东西和奇特的想法,富有童真童趣。)

4、同学们在一边朗读一边点评的过程中,体会人物情感,逐渐读得到位。

5、指名分角色朗读。

6、从刚才的朗读中,你觉得“我”是个怎样的孩子(“我”好奇心很强,渴求知识,善于观察和思考,富有探究精神)这个问题也是课后习题。

三、练习

1、请同学们回忆自己的童年,讲一讲自己童年中的美好经历。

2、结合课文理解文中分号的使用方法以及分号的作用。

四、课堂小结

《表里的生物》是上个世纪20年代我国作家冯至写的一篇散文。还有哪些描写让你很欣赏找到之后好好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