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范文大全 >

鸿门宴观后感【5篇】1-7-61

电影鸿门宴传奇影片的开始和结尾衔接自然,真乃画龙点睛之笔,让人回味无穷!这恰恰是最能打动人的地方,也最能看出导演的功力!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以下是勤劳的编辑帮家人们整理的鸿门宴观后感【5篇】,欢迎借鉴,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鸿门宴电影观后感 篇一

“得到这个位置就意味着你要失去相信别人的能力……”这是刘邦临死前的一句话。

这是鲁中晨刊小记者的一场专场电影,影片一开场我们被项羽的大将风范所震撼,为刘邦的王者气息所惊叹……

影片中我最佩服的人就是樊哙。我为他落泪了,也被他震惊了。他的豪爽,他的坦诚,深深打动了我。在鸿门宴上他咬断手指的那一瞬间,我真的震惊了。一个人为了兄弟竟然能做到这般,这才是真的英雄!他永远是单纯的,樊哙还是樊哙,刘邦却已不是刘邦,他要的其实很简单,只是和兄弟回家喝酒,但这对于刘邦来说太难了。他自刎的一瞬间,我哭了,那是一颗充满信任和忠诚的心呀!

做人就要做樊哙这样的人,信任别人。

诚信是清澈幽雅的湖水,它总是以自己朴素而洁净的面容向人间展示自己的美丽,我相信,只要有诚信,生活就会更美丽。

电影《鸿门宴》观后感 篇二

“一念决生死,一宴定天下。”11月29日,在所有影迷的期待下,电影巨制《鸿门宴》隆重上映。我怀揣着无不激动的心情走进影院,享受这场恢宏的视听盛宴。

刘项之争这一历史时期中,鸿门宴当是最令人称道的史实。大量的文学艺术作品都选取鸿门宴为素材进行创作。然而,由李仁港导演指导的这部大作却有别于以往的作品。

独特新颖的电影开场。影片开场并未直击历史,而是采用以后人讲述的方式引入,小小的一个“缓冲”,好像餐前的甜品,使观众不会因为突然的进入那段遥远的历史而感到措手不及。

“开饭前,”绝妙清晰的人物及关系介绍。刘项之争的过程中,涉及到的历史人物是非常多的,要想把他们的身份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理顺也就十分不易了。然而,影片仅仅用了几分钟,采用蒙太奇式的场景转换就将刘邦?项羽及其各自的部下介绍的清清楚楚,关系脉络清晰明了。

一气呵成的故事情节,精心的结构安排,完美结合的背景音乐和蕴义丰富的结尾,都是整部电影的亮点。而该电影的最大突破则在于创新。一改传统的“饭局”,取而代之的是扣人心弦的“对弈”黑白棋子是水火不容的两股势力,步步暗藏杀机,局局布满陷阱。没有铁刃寒光,却处处凶险。

在我看来,《鸿门宴》是近年来,古代历史题材电影中的巅峰之作。如此优秀的。电影作品,获得好评,取得佳绩,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好的电影要有好的人物来丰富,好的人物要有好的扮演者来诠释和演绎。“十年风雨艰辛路,今朝一觉电影梦”,冯绍峰,以其细腻入微的表演,至真至诚的情感表达,深刻?完美的呈现出西楚霸王项羽这一角色,无疑为电影增添了许多光彩。正是冯绍峰出色的表现,让我对项羽有了新的审视和感悟。

或许是因为他的失败,又或许是因为他的悲惨结局,过去的我一直认为项羽是胸无城府、自矜功伐的一代草莽英雄。观看《鸿门宴》之后,我却笃言道:“我不是虞姬,却也深深爱上了项羽。”纵观历史,试问有哪一个人物既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豪情,又有“叁千弱水,只饮一瓢”的柔情。吾曰:“独羽一人耳。”

吾非虞姬,亦爱项羽,独爱他豪情比天。“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鸿鹄之志,豪情可见,垓下被围,并肩挥刃破敌出,乌江绝境,本有出路可寻,唯恐愧对江东父老,高喊:“天之亡我,我何渡为?”知耻重义之心,豪情尽现。

吾非虞姬,亦爱项羽,独爱他柔情胜水。忍痛惜别范增,“亚夫啊!”那一声撕心裂肺的呐喊,眼泪如细流汩汩而出,柔情如泪,真挚动容。四面楚歌,散尽八百楚兵,乌江河畔,漫拭衣襟,温语别姬,柔情如水,激起层层涟漪。

此刻,我才真正读懂了李清照“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敬佩;读懂了“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思念;读懂了王安石“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的无奈;读懂了郑板桥“何以英雄骏马与美人,乌江过者皆流涕。”的哀伤。

一念之间,我们作出了抉择。情与谋之间,我们下定了赌。失或得、进或退、对或错。这是一盘没有谁胜谁负的棋局。一念铸成的千古情愁,恍然一宴,恍然如梦,转眼人散、曲终、幕落。

“鸿门宴,一时千古恨,分划沟鸿,”宴毕余香,回味悠长。意犹未尽,没世难忘。

鸿门宴观后感 篇三

鸿门宴,只要是稍微懂点历史的人应该对它都不胜了解了,太出名的段子了。听说要看鸿门宴传奇这片子时我就来了兴趣,不知这视觉效果跟我心里显得那个效果有几分相似,能给我多大的冲击呢。事实证明,给我的印象还挺深。甚至让我觉得我简直是低估了中国人的想象力。怎么会是倒数第一呢,就凭这个也得往前再排点吧。

开始两分钟,很多人推着门进了个屋子,视觉效果挺震撼,在电影院看肯定还不错。之后就越来越不错了,越来越有范儿了,根本就是一魔幻大片!大约刘邦项羽都现了身又过了会儿,不知是不是我这个人理解有问题,我真没把他们分清楚。按照历史,两人性格应该是相差甚远,属于一看见就可以分出谁是谁的那种款式,可是这里面他两都文绉绉的,要说霸气,我觉得刘邦比项羽还霸气,项羽那是还没长大的孩子,刘邦更成熟冷静。情节越来越离谱,感情原来刘邦还暗恋虞姬,他们缘分还比项羽早。虽说我不知道虞姬和项羽到底是怎么个情况,可是这言情剧里最喜欢用来骗眼泪的俗套三角恋还是看得多了,更说这项羽在听说虞姬被绑了之后的那气势那眼神,是本片他最霸气的时候,大有要美人不要江山的意味。 不得不发出感慨,原来项羽刘邦也就两痴情种。到了鸿门宴这个最关键时刻,那个棋局只让我想起了《天龙八部》,堪称一模一样。然后就是太血腥了,原来鸿门宴最主要的。居然是救人,受刑也不要让观众看啊,小孩看了会有阴影。结尾我是笑着看完的,因为我找不到其它的表情了。项羽刘邦双双殉情,这真是符合观众口味啊,可是太符合了就必然有极端不符的一面,历史中的英雄项羽已经英雄不再,已然该行成为了痴情王子。可悲的人物啊。

原本在心里给这片子的定位是历史片,这下看来只是一个错误的定位,这只能当是商业娱乐片来看。虽说心里这么想,可是还是越看越气愤,也不知哪里来的火气,一直都不能平息。剧情基本已经和历史不符,人物设定也怪里怪气,人物关系更是剪不断,理还乱。我瞬间觉得我败了,完败。不跟谁比,我只是真没想到鸿门宴可以拍成这样!要是历史也有版权的话,绝对不会允许它这样胡编乱造!这完全是在考察我的耐心和忍耐力,我只能说,我认真,我输了。《鸿门宴传奇》,我看只是鸿门宴传得奇怪。

我想,去电影院看的免不了都是中产阶级一家人,这样一批人去看的目的,除了娱乐,肯定还是想看看历史,想让一家人都了解了解历史,若是像这片子的电影一多,去看只能是害了想了解历史的人,不知这段历史的孩子就会把错误的当作真实的。而它历史的噱头打得重,去看无非都是这么些人。本想是想来庆幸它的票房应该比较低,那还不错,却一查,票房很高,还准备在国外上映,照理说在国外上映中国片,好啊,我现在心里却不是什么个滋味。

推而广之,看到现在什么改编剧,清宫剧,穿越剧盛行,忧虑了几分。改编剧把经典一改再改,卖个名字的出名,实在是伤财。其实就是没有好的编剧了,没有好的故事了,可是市场空闲,想去占个位置。我并没有看到社会主义文化多好,什么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各种补助奖励,但是中央你也得看清楚啊,什么是真正的好文化,而不是只图数量没有质量,那样不就图个钱吗?并没有好的文化出现。实在没看出教科书上灌输给我们的,社会主义文化好好好!!!若真是没有文化还可以理解,只是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怎么会没有好的文化,那么好的文化又去了哪里,引人深思。

鸿门宴电影观后感 篇四

今人读《鸿门宴》,往往抑项扬刘,说项羽有勇无谋,女人心肠,不该放走刘邦,以致后来败走垓下,皇帝没做上,连命也丢了,真是大傻一个!其鄙夷不屑之情,溢于言表,鸿门宴 观后感。而对刘邦则赞美有加,说他有头脑,会办事,能屈能伸,皇帝本该他做。 英雄被视为傻瓜,小人倒成了崇拜的对象,美丑错位,善恶颠倒,实令人匪夷所思,不胜感慨。暴秦末年,天下大乱。西楚项羽自立霸王,赤旗刘邦斩蛇起义。乱世英雄,结拜兄弟,为“先入咸阳,册封秦王”的游戏生死相搏。妙计张良,奇谋范增,谁棋高一着?水火之仇化为一局剑拔弩张的“鸿门宴”,当所有受邀者前程剧变之时,才发现这场“鸿门宴”远未结束。

想必,鸿门宴的故事已经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而精彩绝伦的故事情节,也一直被后人所传扬。对于不是很了解历史的我,在看完这部电影后,突然有了想去马上了解历史的冲动,我想,这就是电影的魅力所在吧。 本部电影由曾经执导过电影《见龙卸甲》《锦衣卫》并凭借《锦衣卫》荣升亿元票房俱乐部成员的香港著名导演李仁港执导。电影中的场景设置,人物性格,打斗动作,剧情设计都很喜欢,有点小意见就是电影太长了,足足有两个多小时,中间找了个剧情空档期,忍不住去了趟厕所。 人物介绍:在《宫》中饰演八阿哥的冯绍峰,这次扮演项羽,让我刮目相看,在剧中的装束,武打动作,眼神表情无不透着西楚霸王的霸气,但因为比较年轻,又演绎了项羽妇人之仁的个性特点,最后与虞姬自刎时也相当浪漫。.。 黎明饰刘邦,感觉演得太仁义了,没有原著的圆滑味道。不过还是很喜欢哈。.。 张涵予饰张良,印象中的硬汉子,这里也足智多谋了一回,演绎的十分到位,大爱! 黄秋生饰范增,实力派影星,“老谋深算”,与张良的斗智斗勇看得我是激情澎湃! 陈小春饰樊哙,直率勇猛,也相当到位,特别是“饭局”上猜手指,看到当年古惑仔的狠劲! 安志杰饰韩信,有勇有谋,醉酒战神,不过结局有点惨不忍睹。.。 刘亦菲饰虞姬,众绿丛中一点红,青涩柔情,楚楚动人,最后也烈了一把! 剧情:虽然与原著上有差别,但却改得很合理。剧中的台词文化韵味足,剧情伏笔多,环环相扣,让观众必须专心看才明白一些隐藏的细节内容。

项羽本是一个英雄,这是古之定论。但项羽又不是一般的英雄。 且不说巨鹿之战破釜沉舟的勇敢,垓下之围以一当百的豪气,自刎乌江笑迎死神的从容,单说他在鸿门宴上的表现,就令人心曳神摇,感佩万分。 项羽闻听刘邦欲王关中,勃然大怒,着即发兵击之,这是他的率直而非霸道。二人虽有怀王之约,但刘邦侥幸入关破秦,未建大功而欲私自称王,毫无愧疚之心,实非正人君子所为。 刘邦前来道歉,项羽不仅予以原谅,而且当即说出了告密者,这是他的磊落而非卤莽。过能改之,善莫大焉,焉能斤斤计较之?只有以诚相见,才能尽弃前嫌,和好如初。大敌当前,岂容内讧? 樊哙私闯军帐,恶言相向,项羽不仅不计较,反而酒肉款待,这是他的大度而非愚钝。樊哙为救其主,敢做敢当,可见其忠;生吃彘肩,可见其勇。忠勇皆备,堪称好汉。项羽壮之,可谓好汉惜好汉。 刘邦不辞而别,实属无礼,项羽不仅不在意,还网开一面,助其逃脱,这是他的仁义而非不智。刘邦毕竟是义军主将,劳苦而功高,如若杀之,实属不仁不义,与秦始皇的暴虐又有什么两样?勇敢,豪放,从容,率直,磊落,大度,仁义,这就是历史上项羽,一个集世间伟大人格于一身的人杰。这些伟大人格如日月经天,光华四射,令人眩目,使人心仪。这是他为人的大人格,作为一个英雄的大人格。也正因如此,他才成了一个出类拔萃的英雄,一个具有帝王气质、君子风范的英雄。

项羽的人性美还在于它的本真和纯朴。 项羽是一个大人格的英雄,但仍然是一凡夫俗子,具有人之常情。 兵败垓下,退守乌江,走投无路之际,一句“无颜见江东父老”,让我们窥见了他心底最真实的一面,这里有他的自责,有他的反省,更有他对江东父老的深深歉疚。他宁死不肯回江东,源于他的自尊,也是他心地善良的诠释。他爱江山更爱美人,而且爱的轰轰烈烈,荡气回肠。他是一个硬汉子,但也有软弱无助孤寂难奈的时候,也需要女人纤纤细手的抚慰,也需要爱情的滋润。一幕“霸王别姬”,把一个男人爱的情怀爱的无奈展露无遗,让人心碎。 他一把火烧了阿房宫,大火三月而不灭,虽然有些过分,但我们可以理解。秦的暴政,已经天怒人怨,彻底埋葬这个罪恶的政权,是人心所向。熊熊燃烧的大火,无宁是他心中的怒火,他在宣泄对暴秦的愤怒。 分封诸侯,他不做王侯,不做皇帝,做了个徒有虚名的“西楚霸王”。别人都忙着抢地盘,而他却衣锦还乡,陶醉在乡亲们赞美的旋涡里。他在乎的不是实惠,而是名声,如同小孩做游戏,要的就是名分。 他敢爱敢恨,心地透亮,活的本真而洒脱。 这是项羽的小人格,一个平凡人所具有的善良纯朴的本性。 项羽,一个洋溢着人性美的英雄形象!

项羽本来应该创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泽被后世,名垂青史。 但他生不逢时! 他的优秀品质,没有帮助他成就大业,反而成了他的致命弱点,被他的对手利用,以致功败垂成,遗恨千古。鸿门宴上,除掉刘邦还不容易?一个手势,一个眼神而已,但项羽愣是没这样做,他相信了刘邦的花言巧语。 在卑鄙奸诈的小人面前,高尚者鲜有不失败的。 这并不值得奇怪,因为这是一场不对称的战斗,如同一个职业拳击手面对一个不守规则的市井无赖,二者的道德水准差距太大,根本无法对决。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历代的皇帝老儿,无不心狠手辣,奸诈多端,刘邦原本不就是一个乡里无赖么? 我们往往把项羽的悲剧看成其性格的悲剧,这是对英雄的蔑视和侮辱。项羽的失败不是他个人的过错,而是源于社会的黑暗无序、百姓的愚昧无知、道德的粗糙低劣。他的大人格过于美好了,以致不能被那个时代所接受。 他的诞生,实是时代的错误! 我们不能以成败论英雄。成者为王败者为寇,是统治者的欺世盗名,是庸俗小人的势利偏见。项羽虽然失败了,但他仍然是一个英雄,一个光彩夺目的英雄。刘邦虽然胜利了,但他仍然是一个小人,一个十足的小人!

黄钟被毁,瓦釜雷鸣。好人受欺,小人得志。这是人性的异化,审美的错位。

今天,刘邦一类的奸诈虚伪之徒仍然大行其道,被顶礼膜拜,项羽这样没有城府心地善良的英雄,仍然被揶揄,被歧视。历史的脚步已踏入了二十一世纪的门槛,但人类的思想还停留在公元前的蒙昧时期! 这无疑是社会的悲哀,这说明社会的无序,道德的低下,较两千年前,并未得到根本的改观。 道德文明的重建,任重道远!

鸿门宴电影观后感 篇五

项刘之争,一代霸王却输给了刘邦,输给了一个曾在自己面前弯弓屈膝,车前马后,尊称自己为“项王”的臣子。

项王雄兵40万,战将无数,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可谓兵多将广,称一时之霸主!但偏偏却输了。他究竟输给了谁,为什么输?

刘邦尊项羽令,护送虞姬回楚,却因心系天下百姓,反将倒戈,入主咸阳,劝降秦王,软禁虞姬,又在咸阳城内得谋士张良,战将韩信。

项羽为此勃然大怒,举兵讨伐,又进谋士亚夫之言,退兵回城。特设鸿门宴以宴请刘邦,寻机杀之,并在此之时派人刺杀楚怀王,但却因刘邦派韩信暗中护驾而“刺王未遂”。

鸿门宴之时刘邦进张良言“忍辱负重”虽说是依然惹怒了项羽险些丢了性命,但却因韩信的特赦令及时到达,而侥幸逃生。

鸿门宴后张良称臣项羽,与亚夫共为项羽谋士,项羽得此2人,又拥雄兵40万,天下本应随即可定,登基称帝。却不知此不过是张良的“诈降计”张良“诈降”成功又用“反间计”将项羽与亚夫挑拨,使亚夫失去了项羽的信任。是的,在战场上,在政治上,亚夫与张良是不共戴天的宿敌。

项羽失去亚夫,张良也随即离去回刘邦大营。

项羽再次大怒,弑杀了楚怀王。惹怒了八路诸侯,致使刘邦联合八路诸侯齐讨项家军,项家军大败,项羽自刎。将刘邦顺理成章的推像了帝王宝座。

项羽输了,事实以如此,无法改变。但不知他是否想过,他为何会输。

早期的项羽自信,意气风发,随时随地都透漏着一种王者的霸气,那是一种绝世男儿特有的品质,难能可贵,值得赞扬,但却太过残暴,不得民心,致使张良诈降,不愿为他所用,他输给了残暴。

韩信,武艺盖世,用兵如神,神勇过人,却不得他重用,致使韩信倒戈。他输给了自己的眼光。

鸿门宴后,他轻信张良之言,不进亚夫直言,并最终气走了亚夫,气走了那个曾辅佐他项家3代,助他成为霸主,即将一统天下之人。亚夫走后他随即成为了无牙之虎。他输给了自己的疑心。

亚夫走后,他虽成无牙之虎,但他“西楚霸王”的名衔依然在,他的40万雄兵依然在,俗话说“老虎虽死,余威犹在”况且“老虎还未死”,相信亚夫走后,他只要肯等,等待合适的时机,他依然有坐拥天下的机会,但他却没有等,他急于讨伐,弑杀了楚怀王。致使八路诸侯倒戈,联合刘邦讨伐项家军。他输了,输给了自己的自负。

是的,项羽输了,致使他输的地方有很多,可总的来说天下没人可与他匹敌,。唯一击败他的是他自己。他无法正视自己,摆不正自己的方位,克服不了自己的缺陷。最终只能以此下场结局。

而刘邦,忍辱负重,进逆耳忠言且心慈仁厚,心存天下。他得到了民心,战胜了自己,他赢了,赢的很漂亮。成者为王,败者为寇。

刘邦在拜张良为军师时,张良问“敢问将军大志”刘邦答“天下百姓尽存我心”张良建议刘邦放弃咸阳,以保全咸阳百姓,刘邦答应了,虽然反对之声此起彼伏,可刘邦权衡轻重后还是答应了,不为别的,只为保住咸阳城内的百姓,当时的他确实没有那个能力保护咸阳百姓,但若放弃咸阳,却有谈何容易,可刘邦做到了,他忍痛割爱了。虽然那只是张良试探他的一句“玩笑”之言。他却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做出那样的决定,他乃豪杰,这样的品质,你与我都没有。

亚夫走后,张良去看望亚夫,尽显友人情谊,并未有任何的宿敌之情,“英雄惺惺相惜”!亚夫说“在我第一次见到你的时候就有一种特别的感觉,让我看到了我年轻的时候!或许最懂亚夫的人莫过张良,但最了解张良的人,也莫过亚夫了吧。那是一种无言的交流。

年轻的你我,如果跟刘邦的“大志”相比,你我简直是微不足道,胸无大志。或许我们也不需要像刘邦那样的大志,但若能像刘邦学习,像他那样的去一步一步的战胜自己,相信辉煌就在不远处。大事都是从小节开始的。

刘邦是一个值得学习的人。

项羽是一个值得借鉴的人。

《鸿门宴》拍的很好,像一个镜子,可明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