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说,生态就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该页是漂亮的编辑帮大家整编的生态文明美丽中国作文精选5篇,欢迎参考阅读。
生态文明美丽中国作文 篇一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美丽中国;生态文明
2012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位置。美丽中国是我们党创造性地回答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问题所取得的最新发展。怎样正确对待和改造自然界,如何建设美丽中国,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无疑为我们提供了重要启示。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及“美丽中国”思想概述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是自然观的核心内容,不仅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是导致资本主义社会环境恶化的根源,还提出了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思想,为我们今天“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可行的、科学的方法和途径。
首先,人是自然的一部分。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由自然界进化而来的,是先有的自然界而后才有人和社会。人与自然界是相互联系、彼此制约的,人类生存发展离不开自然界,自然就是人存在的物质基础。
其次,劳动是连接人与自然关系的中介。马克思主义认为,连接人与自然关系的主要环节是“劳动”。劳动不仅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也是人与自然实现物质交换的中介。我们必须承认人的劳动只是整个自然界自然循环的一环,决不能超越自然生态的限制,而应该顺应自然的客观规律,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最后,资本主义制度是生态危机的最终根源。马克思在赞叹资本主义制度创造出的巨大生产力的同时,也注意到了经济发展背后所付出的惨痛的环境代价。因此,马克思旗帜鲜明地指出了资本主义制度导致的生态危机,而且必须从制度入手――资本主义制度才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二)美丽中国的内涵
(1)生态环境的自然之美
大自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条件,也是美丽中国建设不可或缺的物质条件。美丽中国是一种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及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宗旨的生态伦理形态,它体现着科学发展之美。因此,“北京乃至全中国都能够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让孩子们都生活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之中,这也是中国梦中很重要的内容”[1],更是美丽中国的美中要义。
(2)生态文化的人文之美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自古崇尚“和谐”文化。和合文化是中华民族思想的精髓,如今建立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美丽中国的建设离不开中国传统的和合生态文化。
(3)社会生活的和谐之美
美的生活会让人趋于至真至善。和谐的社会环境不仅有利于维护和创造美好的环境,有利于全民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更有利于美丽中国的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促使广大人民的生活变得更加和谐美好的过程。
二、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美丽中国”思想的关系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理论和方法论指导。
首先,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主题及核心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他从哲学层面上指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前提,即重新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努力促进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这与建设美丽中国的最终目标是一脉相承的。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在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这一问题上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其次,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优质的方法论。在马克思主义看来,所有不尊重自然,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的行为都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因此,为了人类全面发展,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促进人与自然的持续和谐。从方法论的角度看,建设美丽中国就是将自然看成人类的亲密伙伴,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持续和谐发展。
(二)美丽中国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理论
从生态哲学的角度来看,美丽中国建设注重的是生态文明建设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的相互联系及融合,体现了生态哲学有机整体的思想;美丽中国所强调的尊重自然规律、保护自然环境的生态文明理念,以及“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在实践中充分体现了辩证的生态哲学思想;美丽中国注重将环境资源的自然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相结合,使经济社会能够健康、良性发展,为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和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资源基础,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生态价值观。因此,我们可以说美丽中国所蕴含的生态哲学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理论。
三、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域下美丽中国建设的措施
1、确立生态文文明理念。生态文明意识既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美丽中国建设的思想基础。转变传统的生态价值观,树立科学的环境价值观,培育正确的生态意识,是以经济健康发展、人民生活富足、生态运行良好为显著特征的美丽中国对其公民的基本要求。所以在美丽中国建设进程中,应确立正确的、科学的生态文明价值观,加强公民的生态素质教育,培养民众的生态思维,提升公民的生态素养。
2、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体制。现阶段,虽然我国环境法体系已基本建立,但是为了更好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应大力推进政府管理机制改革,主动将环境质量纳入公共服务领域、并加强各级政府的环境质量综合考核,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要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重构环境立法体系及完善基本制度建设,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美丽中国必须转变传统的不符合客观自然规律的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广循环经济和生态产业,积极促进可再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走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为全面建设美丽中国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4、改变生活生产方式。建设美丽中国,要改变以往的不合理的、不符合自然和社会客观发展规律的生活方式,积极倡导绿色消费、提倡低碳生活,建设节约型社会,形成符合美丽中国要求的绿色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 2014年11月10日,在APEC欢迎宴会上的致辞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4].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5]李世书。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
[6]李学林,郑亚娅。生态文明建设与循环经济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9)
[7]张洪生,金巍。创新的力量――美丽中国建设路径探析[M].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4.
[8]陈晓辉。“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培育探析[J].生态经济,2013(8)
[9]曾建平。中国梦与美丽中国[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
生态文明美丽中国作文 篇二
2013年全国两会召开期间,“美丽中国”又一次被代表委员所关注,代表委员就建设“美丽中国”纷纷建言献策,从娃娃抓起、从日常生活做起、生态文明建设、呵护美丽乡村、重视旅游发展、加快科技创新……在代表委员的讨论中,建设“美丽中国”的路径越来越清晰,建设“美丽中国”的困难也越来越凸显。
“美丽中国”不是梦
“美丽中国”,美在山川,美在文化,美在历史,更美在人文。
在两会中讲述美丽中国梦的代表有很多。生态环境的保护,已成为人人关心的话题;“美丽中国”的建设,更是人皆有之的梦想。
如何建设一个“美丽中国”?要做好顶层设计,不让人口过于集中在特大城市;要联防联控,区域综合治理;要集约发展,减少污染……人人都有一个美丽中国梦,这个梦需要每个人的努力才能变成现实。
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大理州州长何华认为,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云南,应该尽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自国家实施长江中上游天然林禁伐以来,、云南等地的生态保护成效显著。目前,云南省森林覆盖率已上升到国土面积的52%。但由于多种原因,云南等地许多地方生态环境仍较脆弱,产业结构单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当地的重要生态功能区、世界自然遗产地、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因强化生态保护而被限制或禁止开发。
《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提出,“要完善生态补偿政策,尽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中央和地方财政转移支付应考虑生态补偿因素,国家和地方可分别开展生态补偿试点。”何华建议,当前,应采取有效行动,尽快落实相关精神。可由中央制定碳排放标准,通过市场交易方式,超标的地方向节约的地方买指标,使发展工业的地方与生态保护的地方都有保障。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丽水市委书记王永康认为,实现经济跨越发展、民生显著改善,应走出一条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绿色生金”之路。丽水紧水滩电站建成发电后,周边乡镇一度依托工程遗留下的闲置用房发展工业。几年前,紧水滩镇把工业企业迁出去,专心发展生态旅游,库区周边办起几十家渔家乐,渔民生活富裕起来,环境也得到保护。
丽水市遂昌县高坪乡的3个村联合将“好山好水好空气”打包整合,举办“生态拍卖会”,3个村一年的休闲养生服务权拍出174万元,乡村休闲游的“遂昌模式”已被评为全国山区旅游发展的典范。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湖州市市长金长征表示,美丽中国建设,必须把打造美丽乡村作为主战场,着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夯实美丽中国建设的基础。金长征建议,国家应从战略层面上强化建设美丽乡村、美丽中国的理念,明确把建设美丽乡村作为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中国的重中之重,进行专项部署、专门推进。
四川峨眉山乐山大佛景区管委会党委书记秦福荣代表认为,风景名胜区承载着中国的历史文化,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窗口和载体,无论在文化传承方面还是在生态建设方面都有重要的影响。“如果每个风景名胜区都将环境建设、生态质量提升作为重要目标,不破坏生态,不污染环境,以人为本,不断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率先垂范,建设优美生态环境,弘扬传统文化,那么通过风景名胜区的示范和影响效应,就会教育游客和公众尊重自然和历史,珍惜生态和环境,全社会自然更加重视生态环境建设。”
“党的十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作为生态屏障地区,在生态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目前急需政策予以更多的支持。”湖南怀化市市长李晖代表说。
她以怀化市为例向记者介绍:怀化现有林业用地面积3038万亩,其中有581万亩国家重点公益林和173万亩国防林,活立木蓄积量为669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68.7%,属全国九大生态良好区之一。“但是,由于生态补偿机制不健全,生态保护、生态建设面临一定的困难。”
全国人大代表、兰州大学校长周绪红认为,应尽快制定“建设美丽中国”行动方案。周绪红说,我国过去多年的高速发展,业已导致严重的生态欠账,各类生态环境灾害事件频繁发生,频频为我们敲响警钟。
周绪红表示,首先要做好顶层设计,科学布局,使生态文明建设切实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其次要完善和优化与美丽中国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特别加强法制保障的衔接性、时效性、可操作性和执法力度。
“建设美丽中国是全中国所有人共同的事情。”周绪红说。
“我建议党中央国务院能够将江西省作为‘美丽中国’的试验省,我们秀美江西具备这样的条件”,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委书记苏荣在参加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江西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说。
“总理的报告是将十报告规划的宏伟蓝图在今年具体化的报告。在十报告的九个部分当中用一部分专讲生态文明,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这是一个伟大的目标,这是一个艰巨的目标,这是一个需要经过几代甚至几十代人努力奋斗的目标”,苏荣说。
苏荣强调,几十年来,江西历届省委省政府在生态治理上花了大本钱,包括投入重金植树造林、建设污水处理厂等。目前江西已初步具备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全省人民保护环境,建设环境,保护生态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工商联副主席、河南天伦集团董事长张瀛岑认为,不是说大家生活得好、环境好才是美丽中国,而是应该给人们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包括质量良好的空气,低的发病率等等,这些都涉及到国人的意识问题,还有就是力度的问题。
“旅游业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产业。”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环境保护厅副厅长潘碧灵表示,“旅游业的发展应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通过发展乡村旅游、生态旅游,努力缩小城乡差距和改善地区发展不平衡的格局,突出旅游业在节能环保、减少资源消耗等方面的优势。”
“游客进入一个景区,不可能不对那里产生任何影响,但不能因此就忽略旅游对于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的巨大作用,如果能够协调经济效益、生态环境和当地人民生活的关系,大力发展绿色旅游,旅游业的发展就一定会为美丽中国建设添砖加瓦。”全国政协委员、四川鼎立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施杰说。
“建设美丽中国重在发展,因为贫穷不是美丽。”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陈冀平说,要通过经济发展、科学发展,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让百姓富裕起来。在这一过程中,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法制建设,让人们做到心灵美。在这方面,旅游业大有可为。
“我国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众多很美的地方还没有开发。”陈冀平希望,在建设美丽中国过程中,有关部门应加大旅游开发力度,做好交通、住宿等配套设施建设,在做好硬件建设的同时,也要重视旅游文化等软件建设,因为这能够让游客的心灵得到净化,真正地感悟美丽。
“我眼中的美丽中国是人人享有富裕的生活,不再为教育、医疗、环境、社会保障等领域存在的问题感到焦虑。在美丽的中国这块土地上,人人都很幸福。”全国政协委员何春说。
“最理想的环境应该是可持续发展的,美丽中国应该有青山绿水,生态植被不被破坏,经济和生态协调发展。”全国政协委员毛新宇少将以此描绘自己心中的“美丽中国”。
“愿全社会同心协力,为我们自己,为子孙留下一片可以成为美丽中国标识的蔚蓝天空!”全国政协委员何维的一席话道出了人们的心声。
改变发展模式
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关键
1月份笼罩140万平方公里的雾霾天气、地下水大面积污染……高污染、高消耗的传统发展方式再受拷问。动辄灰蒙蒙的天空告诉我们,现在的环境自净能力已经岌岌可危,要建设美丽中国,转型发展刻不容缓。在探讨实现“美丽中国”的路径时,代表委员将焦点不约而同地放在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
邱丽霞委员认为,建设美丽中国,首先要建设绿色中国,最重要的是空气、水、食物,这是全国人民都在关注的事情。
“我们国家经济发展太快,导致环境污染、能源紧缺。”邱丽霞说,人民的幸福,要靠绿色低碳的环境来保护,建设美丽中国目标的提出,说明我们国家领导人已经关注到资源过度开发的现象,我们应该放缓脚步,注重发展的质量。
崔永元委员认为,太追求GDP的发展速度,太重视具体经济指标和数额,都是科学发展观没有落实好的“症状”。“当前的经济模式太过粗放,过度依赖于资源开发,这些后果,老百姓都能感受到,不用看数据,连喘气都能感受到。眼睛不能都盯在GDP上,宁愿GDP少一点,经济发展速度低一点,我们不愿意吸这样的空气,更不愿意让我们的后代去吸这样的空气。”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工商联副主席、河南天伦集团董事长张瀛岑谈到如何实现美丽中国时表示,现在环境保护应该是重中之重的重视点,现在就应该出台政策,拿出大量的资金来进行引导。因为火力发电燃煤污染大气比较严重,应该使用天然气或者别的清洁能源来发电,这就需要政府补贴,还包括电怎样调整,怎么规划等,其中涉及的问题比较广。
“基层老百姓既想富裕有发展,又希望环境优美,这并不矛盾。我所在的山联村生态旅游做得好,不仅有优美的生态环境,还有富裕的生活。”无锡市山联村的大学生村官朱虹代表说出了自己的心愿,“希望像山联这样的农村越来越多,让一个个美丽乡村串起更美丽的中国。”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代表说:“GDP第一,还是健康第一。现在到了认真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了。空气污染问题非常值得重视,再这样发展下去,若干年后肿瘤患者可能成几何级数增加,到那时算账就晚了。”
黄小晶代表说:“钱在银行,人在天堂,这有什么用呢?保护生态环境,最重要的是提高认识,如果认识不到位、不深刻,就无法决定我们采取什么样的行动。”
全国人大代表、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毅表示,宁夏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发展受资源环境制约的矛盾较为突出,“绝不能以牺牲环境、破坏生态为代价发展经济。”
安徽因黄山闻名海内外,安徽省委书记张宝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经济再发展,GDP、财政(收入)再高,黄山美丽中国的核心区域搞坏,我们就要贻害子孙!”
全国人大代表、青岛啤酒公司董事长孙明波认为,过去30年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有目共睹,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显著提升。然而在这张经济快速发展的“账单”背后,却是环境的不断恶化。究其原因,是企业过度追求总量指标盲目求“大”,对风险指标、社会效益、可持续发展等关注度不够,导致企业在发展中出现了“偏科”现象。
孙明波表示,真正要做到业绩与环保的“双轮驱动”,需要企业耐得住在成本控制上的诱惑,用做实业的精神做环保;将运营模式、管理机制、科技研发、企业环保文化等保障环保的理念落地,不要让环保承诺成为空头支票。
实现美丽中国任重道远
每次走出人民大会堂,来自云南的杨艳代表总会下意识地抬头看天。蓝天白云就心旷神怡,漫天扬尘则秀眉微蹙。
“在家乡,我的梦想是德昂族的百姓能有更便利的交通、更便捷的医疗,能在附近工厂工作。”杨艳说,“来到北京后,每天首先盼望的是有一片蓝天。”
“一片蓝天”是杨艳代表的心愿,也是所有代表委员的心愿。一方面是“美丽中国”梦想,一方面是“雾霾”、“水污染”、“荒漠化”的严峻现实。代表委员们清晰认识到建设美丽中国时不我待。
“如果连呼吸的空气都不干净,喝的水都不放心,我们发展经济就失去了意义。要保持山清水秀,还要实现经济发展,我们必须闯出一条新路。”全国人大代表、贵州三都县县长张加春说。
“不能为了GDP不顾一切,但也不能从此就不要GDP了,GDP增长和环境保护可以同时实现,就看你愿不愿意、舍不舍得、会不会去做。”全国人大代表、天柱钢铁集团董事长孟兰芝认为。
全国政协委员赵本山提出了加快建设“美丽乡村”的提案,针对提案中的山水美,污染少,他表示:“有的农村,被工业污染严重,从最近报道的所谓‘癌症村’,就能说明问题。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
全国人大代表李建明说,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高速运行,社会财富成几何倍数增长,但同时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也付出沉重代价。随着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良好环境、美好生活的愿望日益强烈。乡村需要绿色GDP!
“我国的水环境持续恶化,特别是工业发达的区域,很多地方河道里没有了水清鱼欢的景象。”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奉化市滕头村党委书记傅企平说,全社会要树立生态保护的整体性观念,建立合理的规范调整机制以保护生态环境,否则,建设美丽中国就是一句空话。
“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不矛盾。滕头村走的就是一条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道路。”傅企平说,因为生态环境保护出色,当中国大多数农民把目光瞄向城市的时候,滕头已开始搞起了乡村旅游,把城市居民吸引到了农村。
2012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万元GDP能耗比发达国家高出4倍,工业排污更是发达国家的10倍以上。这一事实促使中国开始认真审视过度追求GDP的缺陷,审视只重经济增长、忽视环境资源损失以及人的福利的传统路径。
人大会议发言人傅莹表示:“改革开放之后30多年来,我国经济是在快速发展,成就非常可观,但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也可以说是高昂的代价。”
“传统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带来大量能源消耗,生态环境持续恶化,”何崇元代表说,经济短板式发展进一步扩大城乡发展差距,造成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失衡,资源环境与社会发展不协调。
3月5日,国务院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要下决心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大气、水、土壤等突出环境污染问题……用实际行动让人民看到希望。”
说:“生态环境关系人民福祉,关乎子孙后代和民族未来”,“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期待,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
生态文明美丽中国作文 篇三
最美的其实是人
“美丽中国”一词虽然出现在报告的第八部分即生态文明部分,但是如果把对“美丽中国”的理解仅限于自然环境,那就太局限了。历史地看,这是中国经济从“快”到“好”、从“好”到“美”发展的重大转折,是从非均衡增长向均衡发展转变的重要宣示。
可以说,“美丽中国”体现了科学发展的和谐之美。科学发展观是建设美丽中国的理论指导和保障,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归根结底是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发展。提倡“美丽中国”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种方式,可以说,“美丽中国”的提法既指出了科学发展的具体方式,又指明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美好愿景。
十六大以来,“绿色发展”的理念逐渐进入党的执政视野,绿色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把社会公平、社会发展、社会分配、利益均衡等作为基本内容,把“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取得合理的平衡”作为绿色发展的重要指标和基本手段。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分配制度”、“共同富裕”程度及其对于贫富差异和城乡差异的克服程度,是构成该国家或地区绿色发展的公平表征,过去10年间,从巴厘岛到哥本哈根、德班,历届气候大会上,中国带头许下并切实履行绿色发展的庄严承诺;从“十一五”首次设立约束性指标,到清理整顿钢铁等高耗能行业,从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等系列生态工程到出台节能减排计划,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2.9%到生态补偿机制稳步推进,中国正逐渐告别“黑色发展”,走上“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绿色发展之路。
同时,“美丽中国”展现了温暖感人的人文之美。“美丽中国”让党代会报告一改以往工作报告用词严谨、中性,缺乏感彩的传统风格,运用如此富有诗意的词汇,使胡总书记的工作报告充满亲切感,更加贴近基层、贴近普通群众,迅速拉近了党代会与民众关切之间的距离,透露出民生温度和民意期许。
实际上,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上届党中央执政理国最有富创新和特色的地方。近几年,“民生”成为各级党组织和政府的“高频词”。从胡总书记关心灾民的吃饭、穿衣、喝水、住宿、医疗问题,温总理“帮农民工讨薪”、“逛市场看肉价”,我们切身感受到了党中央对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关心和对改善民生问题的密切关注。“美丽中国”,美在山川,美在文化,美在历史,更美在人文——最美的是人。“美丽中国”,没有了最美中国人,如无根之萍、无源之水,徒具美丽外表,不具美丽生命。
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美丽中国”概念是新的,其理念却并不完全陌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思想的顺延。
中共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共十六大以来,中央相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等新的发展理念和战略举措;中共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并将到2020年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十报告再次论及“生态文明”,全国党代会报告第一次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等等,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认识深化了,也彰显了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
从概念变迁中,明显感觉到,发展的理念一以贯之,但具体目标更加明确,战略地位越来越高。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就清晰地表明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单纯的生态保护、环境改善这么简单,而是一种发展理念的革新,会影响着发展思路的转变。
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思想,说到底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良好生态环境、对优质生态产品的需求。十代表、清华大学教授胡鞍钢认为:“生态文明其实就是把可持续发展提升到绿色发展高度,为后人‘乘凉’而‘种树’。”
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这是总揽国内外大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新部署。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美丽中国”的实现途径
从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情况看,一方面经济社会有巨大进步,另一方面也付出了相当的代价。这代价是什么?就是一些人在追求个人财富的过程中,特别在追求暴富的过程中,抛弃了真善美,使尽了假恶丑,造成了假冒伪劣泛滥、环境质量变差,付出了沉重的经济、环境、社会与人文代价。
这种片面追求个人或局部利益最大化,漠视社会代价的做法,导致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心灵发展的严重不协调。而所谓环境问题、道德问题、腐败问题、公平与正义问题、价值观问题等等,虽然表现千差万别,但追根寻源都与假恶丑有关,都是真善美的沦丧所致。因此,未来经济发展从求快求好,向求美转变,是对质的要求,是一次历史性飞跃。
经济建设上就要努力追求协调发展。力求内外部协调,改变对外需的过度依赖,实现资源与要素在内外部两个市场的最优配置;统筹中东西部及城乡之间的供求,调整投资、消费与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推动各经济环节的良性循环……这些都是“美”的协调增长。
同时,生态建设上就要妥善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的关系。一方面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另一方面更需要采用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评估体系,对资源与环境进行价值重估,明确不同经济活动的环境与社会代价,进而寻找与本地区资源与环境禀赋相适宜的新路径与新的经济增长点。
社会建设就要解决社会建设的短板问题,力争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步调协同。要加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形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要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形成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与机制。特别对老百姓关心的民生领域要有切实投入,为经济可持续增长提供切实保障。而社会建设带来的巨大商机应向整个社会释放。
文化建设就要立意高远将中华文化与世界对接,并注入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政治建设、生态建设的各个环节。这是民族复兴的灵魂所在。一方面要传承创新,发掘中华文化的当代价值;另一方面要涵养公德,处理好文化建设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关系,让美丽的中国元素成为经济生活与创造力的触发点。
最后,政治建设就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立健全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的体制机制。一方面要明晰政商关系、政学关系,从源头上杜绝经济腐败、学术腐败、公权力腐败;另一方面要强化人民的主体地位,切实保障公民的各项基本权利。这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法制前提。
由此来看,“美丽中国”不只与生态文明有关,它是一个语言形象、内涵丰富的发展新目标。其中,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并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与整个过程。这种五位一体的做法是建成“美丽中国”的关键,其中蕴藏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机会将是难以估量的。
生态文明美丽中国作文 篇四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科学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体现了人类尊重自然,利用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理念。建设生态文明,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它有助于唤醒全民族的生态忧患意识,认清生态环境问题的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持之以恒地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尽最大可能地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利用自然资源,改造自然环境,但我们不能无节制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不能忽视自然规律去改变自然环境,更不能牺牲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地球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它的资源也是有限的,它对人类活动的承载力更是有一定限度的。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人类的活动必须保持在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中,才能得以长久地生存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伟大成就。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但是,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粗放问题十分突出,资源环境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资源能源消耗约占世界能源消耗的15%左右,钢材消耗量约占世界钢材消耗的30%,水泥消耗约占世界水泥消耗量的54%。与此同时,我国的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严重不足。这说明,我国的资源已难以支撑我们由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的持续发展,现实的国情要求我们在经济增长中必须加快缓解能源消耗太大的问题。
我国的生态状况也十分严峻。人均森林面积和蓄积分别为世界的1/5和1/8,森林覆盖率居世界第130位。荒漠化土地面积已占国土总面积的27.9%,而且每年仍在不断增加。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七大江河水系,劣五类水质占27%。668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缺水,其中10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因缺水影响城市工业产值2000亿元;尚有3.6亿农村人口喝不上符合卫生标准的水等等。生态恶化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因素之一。
可怕的数字告诉我们,物质财富的增长不能与环境污染同步增长,更不应在能源使用上竭泽而渔,消费模式的改变也不应以破坏生态文明为结果。从高能耗、低产出、污染严重的工业文明,走向高效率、高科技、低消耗、低污染、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健康持续的生态文明,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我们唯一的出路。事实已经证明,人类的发展应该是人与社会、人与环境、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协调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讲究代内公平,而且要讲究代际之间的公平,亦即不能以当代人的利益为中心,为了当代人的利益而不惜牺牲后代人的利益。而必须讲究生态文明,牢固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观。
现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又提出了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正是我党在探索建设“和谐中国”道路上通过长期地深入思考,不断追求进步与创新的优秀成果。
要实现“中国梦”,建设“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是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因素。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体现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自觉性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新源县素有“草原明珠、新疆酒乡”之美誉,这里位置优越独特,土地肥沃,河流纵横,气候温和湿润,山川秀丽,物产丰富。在构建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美丽中国”的路途中,如何利用这些优势,抓住当前大力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机遇是新源建设“美丽中国”的探寻思路。
县委书记贾伊生说,美丽中国,并不是一个简单意义上的美丽中国,其中具有比较深的内涵在里面,既要有自然原生态的美丽,同时还需要诸多内涵去支撑。近年来新源县正在推进的新农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这些问题都是支撑“美丽中国”的重要因素。
二、内外美共修,实现“美丽中国”
每个人都是建设“美丽中国”的一份子,每一个人,每一个城市,每一个行业,都和美丽中国不可分割。生态文明建设,更是各大城市打造“美丽中国”的重要基础,也是保护生态环境最基本的要求。同时,经济社会发展和“美丽中国”有着密切的关联,实现“美丽中国”需要经济基础的支撑。新源选择无序的发展,还是选择保护生态环境下的发展?今天的新农村建设,不在只是描述村庄外在的美丽,还需要精神文明,这是构建“美丽中国”时向各个城镇传达的一个重要的信息。
一个人,如果没有精神上的支点,或许这个人会感到无助,包括现在出现的某些信仰恐慌等问题,都是阻碍发展的绊脚石。新源县要发扬传统文化,发展文化产业。如果在这三方面,均存在一个有序的发展,顺应社会、顺应自然去做,推动社会的发展,那么“美丽中国”才能真正的实现。“美丽中国”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即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建设美丽中国需要科技、制度、文化等来保障,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的和谐。”
“美丽中国”由环环相扣的三个层次的美构成,体现了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美丽中国不是一个简单的“美丽中国”,如果实现了“美丽中国”,就实现了百姓的“中国梦”。现在,尤其是站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十八大又提出“五位一体”,即:以生态文明建设牵头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更加明确了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将精神、物质、生态有机的结合起来,全面的促进中国的发展,才能真正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中国梦,实现美丽中国。
不能单一解读生态文明字面上的生态,一定要深入思考其内涵,生态文明和精神文明是密不可分的。如果生态文明要持续下去,没有人的文明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就没有生态文明的存在。面对一片美丽的草原,一条河流,如何去保护、呵护它。只有不断的思考并付诸行动,才能不断地促进生态文明和人类文明。只有提高了国民的综合素质,提高了人的文明程度,才能更好的实现生态文明。
三、构建生态文明建设打造世界级的旅游精品
新源县,作为新疆86个县中生态环境是最好的县市,中国十分之一的哈萨克人居住在这里,所以,保护生态环境至关重要。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深入伊犁,在新源调研时强调,新疆要在伊犁河谷打造世界级的旅游精品。
新源必须走生态文明之路,提高各民族的综合素质,让人们真正的理解到保护家园的重要性,因为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要素。如果人们没有付出行动去保护环境,保护家园,久而久之,人类就会失去生存的最基本要素,特别是新源。要从更深的层面去理解生态文明,从更深的层面去理解张春贤书记提出来的打造世界级的旅游精品,新源要毫不动摇的做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
四、坚定干部队伍工作着力打造“绿色家园”
作为地方的政府官员、各级领导,要从思想根源上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2011年,新源县委、县政府投入1.1个亿的资金实施构建生态环境项目;2012年,为了保护呵护好生态环境,新源县委、县政府关闭了那拉提十余家淀粉厂。新源历年累计关闭淀粉厂143家。
那拉提是新源县5A级景区的核心,春秋时节风沙天气过多,而土豆的种植需要连根拔起,久而久之,土壤由于风的作用会逐渐流失,巩乃斯河流是国际河的上游,属于国家水利部重点监测河流,新源坚定不移地,不惜一切代价保护好环境。
新源县以生态环境为前提,在产业、城市和旅游等各个方面给予了科学的规划。在招商引资方面,新源县从原来的招商引资转变为招商选资。新源坚持两个可持续,即生态环境可持续以及资源可持续。新源充分做好宣传工作,已经全面的启动课前教育,要求每一所学校第一节课的前五分钟专门讲述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包括城市环境卫生的整治,通过这种渠道,让人们逐步转变观念。
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以来,中国公民的环保意识已经有了很大提升。例如某座城市市民开始集会,反对炼油项目。先抛开对此事件的评判,不难看到,人们的环保意识从中得以体现。近年来,新源县也有部分百姓给州党委书记写信,提出周边的一些企业,包括国营农牧场、兵团总团场处在的位置,对巩乃斯河造成了一些影响。
老百姓开始意识到环境的重要性,是值得欣慰的事情,但和现在社会发展所产生的自身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领导干部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宣传教育,特别是要把其当作一个重要的任务来执行。
五、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建设生态宜居城市
建设美丽城市,首先应该按照生态保护的要求,在做好规划上面下功夫。不能把规划留在干部的脑子里面,一个地方一定要按照当地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要求,来做好城市总体的、详细的规划和设计,这样才能更好的将“美丽中国”、“美丽城市”一步步推进。
在规划建设的过程中,新源始终坚定不移的遵循“十二个字”为发展方向,即:生态、宜居、民俗、文化、旅游、智能。新源县将不断深化、提升,着力推行转型发展之举。
新源县有着优越的环境,翻开历史,曾经的新源也走过弯路。但是现在,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期,在环境保护方面做足了工作。在过去,由于新源周边和南疆的交界处有一些钢铁矿产资源,因此新源有两个前苏联帮助建设的钢铁厂。在要求企业建设项目时,新源考虑因素第一条则是环境保护,检查是否存在除尘的问题,污水处理的问题,这是新源县治理环境的重中之重。
近年来,新源县关了15家砖厂、百余家淀粉厂、几家小的水泥厂以及停建了五座水电站。同时,在县委、县政府的政策支持下,调整土豆种植的面积四万亩,每年禁牧一二十万亩,确保植被不断地更新。另外,新源县恢复了百万亩生态林的建设,去年,在政府的带领下种植四万亩,今年种植工作仍在继续。
与此同时,新源实行了最严格的林木采伐标准。针对于林木采伐标准的实施,政府将那拉提归纳为重点对象,每逢采伐季节,不轻易去砍一棵树,新源县坚决采取措施保护好生态环境,并且要不断的恢复好生态环境。新源县城南这个曾经过于“落寞”、“枯竭”的地方,在政策的扶持下,如今已华丽转身,百亩的街头绿地让人啧啧赞叹。
六、旅游活动竞相“出世”美丽新源绽放光彩
在不久的将来,新源撤县建市,很大可能性改名为那拉提市,新源一定是一座宜居、宜人、养老的美丽城市,尤其是在这片土地上能打造出世界级的旅游精品,世界各国的人都因为这里的美景而前来旅游观光,亲身感受这片美丽的地方。”
新源县在野果林改良上投入大量精力,打造世界上最大的干旱地区植物园。目前该项目已经启动,这项计划得到了中科院、世界植物研究协会等多方关注支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源的生态文明建设将会促进和谐新源的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能够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必需的物质基础;生态文明观念,作为一种基础的价值导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希望喝上干净的水、吸上清新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品、住上舒适的房子等。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使自然生态保持动态平衡和良性循环并与人们和谐相处,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迫切。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便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更无法为人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建设生态文明任重而道远。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题中应有之义。
美丽中国,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除了物质的丰富之外,还应包括拥有绿色家园、健康生活。党的十八大强调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有利于解决既要生产发展、又要生态良好的现实难题,而且将推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实现绿色崛起。美丽中国,天蓝、地绿、水净,未来一定可期。
参考资料:
[1]《生态伦理学》,雷毅,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2]《生态论理学探究》,傅华,华夏出版社。
[3]《生态文明论》,刘湘溶,湖南教育出版社。
[4]胡锦涛,十八大报告。
[5]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科学发展呼唤“生态文明”。
[6]新源党建网:贾伊生:建设生态宜居城市。
生态文明美丽中国作文 篇五
生态文明与“美丽乡村”
人类社会经历了漫长的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后,从18世纪60年代进入了以蒸汽机为动力、化石能源大规模利用的工业文明发展阶段。经过近300年特别是近100年的快速发展,人类创造了比过去一切时代总和还要多的物质财富,但掠夺式发展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枯竭、气候变暖,首次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全球性问题。这种模式如果继续下去,工业文明将难以为继。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已有5个年头,但世界经济至今仍低迷不振、复苏艰难,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但根本原因在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破题,调整经济结构、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任重道远。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明确指出,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新时代。
生态文明也叫后工业文明或绿色文明,它是对工业文明的扬弃和超越。生态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在价值观念上,生态文明要求树立符合自然生态规律的价值要求、价值规范、价值目标,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而不是人类中心主义,让高山低头、让河水让路。二是在生产方式上,生态文明追求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而不是单纯追求经济增长,传统的GDP不再是衡量社会进步的唯一标志,必须转变和摒弃过去的高增长、高能耗、高污染生产方式,把低碳技术作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和引领能源利用方式变革的根本战略。三是在生活方式上,生态文明倡导提高生活质量,反对过度消费和浪费,使绿色消费成为人类消费的新目标、新时尚。人们既要满足自身需要,又不损害自然生态的生存,不简单追求物质享受。四是在社会结构上,生态文明要求实现更为科学的民主,强调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多样性,满足不同社会阶层的发展需求,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重大发展战略决策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考核范围。
生态文明是有别于以往任何一种文明的崭新形态,是应对全球生态危机的战略措施,也是各国破解经济发展难题的关键所在。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党的十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实施全国“美丽乡村”创建工程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提出和启动的。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一方面要遵循生态文明建设的一般规律,树立以和谐为宗旨的发展理念,建立以低碳为基础的制度框架,推进以循环为特征的生态发展,营造以适度为准则的消费氛围,构建以优先为前提的生态安全体系。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农村生态文明的基础性、关键性、特殊性作用,把“美丽乡村”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和主要支撑,加强领导、完善政策、创新机制、加大投入、加强考核、扎实推进。
一些地区“美丽乡村”
创建实践
党的十以来,各地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开展了“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积累了许多好经验、形成了一些有效模式。
一是规划引领,政府扶持。浙江省安吉县报福镇实行“一村一规划,一家一美景”,着力打造特色乡村。贵州省贵阳市加大财政投入引导“美丽乡村”创建,市财政每年投入1亿元专项资金,区(市、县)按照1:1配套,市直各部委办局、人民团体、新闻单位和市管企业定点结对帮扶创建村。
二是立足优势,发展产业。浙江省安吉县相关创建示范村大力发展花卉苗木、蚕桑、白茶、高山蔬菜、笋竹、有机绿色农产品、特色畜禽和现代家庭工业等特色产业,全县呈现出“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一村一景”的格局。
三是项目带动,建立奖惩。福建长汀县统筹安排新农村建设项目,整合相关涉农项目资金1000万元,着力实施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现代农林业发展、农村管理创新等工程,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此外,该县还建立奖惩制度,每年拿出500万元,专项用于奖励先进乡村创建。
四是清洁生产,提升环境。广西以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为主要任务,大力推广农业清洁生产适用技术,通过“清洁乡村”来打造“美丽广西”。辽宁省政府年初印发了《关于全面开展农村环境治理的实施意见》,建立有制度、有队伍、有设施、有经费的农村环境治理工作体系,对环境整治实现常态化管理。
五是农村可再生能源扮倩“美丽乡村”。新疆各地总结出了农村沼气生态建设十大模式,通过利用沼气、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推动了农村生活用能向清洁、绿色方式转变,促进美丽乡村建设。甘肃省泾川县党原乡高丰村按照“玉米-猪-沼-果”的发展模式美化村庄环境,实现了“种植玉米不花化肥钱、养猪养牛不垫圈、做饭照明不用柴和电、绿色产品无污染”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赢。
六是乡村旅游助推“美丽乡村”。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积极挖掘七仙岭周边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打造特色乡村旅游品牌,联片联动联创建设“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创建的几点建议
建设“美丽乡村”是新阶段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党和政府顺应民心民愿实施的一项重大德政工程。加大美丽乡村建设力度,既有利于拉动农村内需,也有着广阔的前景和广大的市场。建设好“美丽乡村”,一方面要借鉴我国新农村建设、韩国新村运动经验,同时也要总结、规范、提升以往的做法,建议抓好以下几个重点:
一是加快产业发展。这是“美丽乡村”创建的前提和基础。总理指出:绿水青山贫穷落后不行,殷实富裕环境退化也不行。要把发展产业、富裕农民作为“美丽乡村”创建的工作着力点和考核重点,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循环农业、低碳农业,大幅提高“三品”生产比重,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切实改变一些农村美丽必贫穷的现状。要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新型主体,增强产业发展活力和后劲。
二是突出创建重点。各地要结合实际制定“美丽乡村”创建规划,明确轻重缓急,始终把人居环境(天蓝、地绿、水净)食品安全、公共服务、文化设施作为重点。改善人居环境,要利用成熟的生物质利用、污水处理净化技术,重点解决治污、净水和用能三个重点。多年的实践证明,以行政村或自然村为单元,建立沼气集中供气工程、乡村清洁工程同时规划、同时立项、同时运营、同时考核的机制,是实现村内垃圾全部消纳、污水全部净化、农民用上管道沼气的成功选择,各地农村能源和资源保护单位要抓住中央建设农村沼气工程的有利时机,按照“四个同时”的原则,大力推进集中供气沼气工程和乡村清洁工程配套建设,确保环境清洁优美,进一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三是优化创建机制。一是充分发挥农户的主体作用,在农户中建立奖励先进和鞭策后进的机制,鼓励农户间比学赶帮超。二是在村与村之间形成激励机制,通过抓先进,带中间促落后。三是发挥村委会、村民大会和党员大会的作用,推进公开创建,形成大家的事大家议、大家的事大家办的良好氛围。四是处理好政府推动与农民主动参与的关系,不刮风,不强迫,实现可持续创建。五是整合相关涉农资金和项目,围绕创建内容,集中人财物力,提高创建效果。
四是注重梯次推进。按照因地制宜、循序渐进、逐级提高的原则,结合不同生态类型区域特点和当地经济发展实际,逐步形成美丽乡村、模范乡村、省市重点、全国典型等不同层级、相互促进的创建典型,不断创新形式、提高标准、提升档次,丰富创建内涵,形成各具特色、层级多样的创建格局。
五是加强评估考核。一是围绕“美丽乡村”创建指标体系开展创建培训宣传,让村民和村干部明白创建目标和要求,形成良好创建基础。二是定期创建评估进展和结果,对创建质量好、速度快的村进行集中宣传并给予资金奖励,对创建中弄虚作假、搞形式主义的,要进行批评或撤消创建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