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范文大全 >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9篇

《红星照耀中国》又称《西行漫记》,讲述的是美国著名记者,不畏艰险在1936年来到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向全世界报道了真实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下面是高考家长帮为大家整理的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9篇,希望能够对朋友们的写作有一点启发。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篇一

在这个暑假,我读完了《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

整本书以第一人称视角来写的,向我展现了以前的红色中国是什么样子的。当时有很多关于中国的谣传,作者斯诺为了探寻关于红色中国的真相,穿过了国民党的封锁线,找到了一些大人物,或者是一些红军战士、老兵、农民、还有“小鬼”,向他们提问、谈话,说一些关于红军、共产党的话题。

书中的描写都会有鲜明的对比。比如说,那些外国人都在悠闲地喝着酒、打球、闲聊,而在中国却是人间疾苦。被悬赏几万元甚至几百万元的革命者,毛泽东、徐海东、朱德等,却仍然悠然自得地走在街上,像普通老百姓一样;而国民党的委员长蒋介石,乘坐着他的私人飞机大驾光临。穷苦的农民被地主官僚的压迫压得透不过气来,饥荒肆虐、苛捐杂税,致使卖儿卖女成了农民中常有的事,家里的家畜根本卖不了多少钱,或者被没收了,有的农民甚至都没有衣服穿;而那些地主们吃着丰盛的食物,他们享受着荣华富贵,不放粮给农民,过着奢侈的生活,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地主马鸿逵,当时我看他征收穷人的税务就写了整整几行,我不由得大吃一惊,我可以从斯诺写的一些对话中看出人们对马鸿逵的憎恨,也反映了穷苦人民对地主官僚的憎恨。红军是人们可以自愿参加的,而白军却是强制征兵。这些描写令我印象深刻,可以说斯诺与别人交谈的经历非常真实,描写也很细致。

里面还有关于红军的种种。听毛泽东的讲述,就占了几节的篇幅,讲了各种关于政治、军事方面,该怎么做啊,这个和那个有什么关系啊,目前的问题和现象之类的。还有红军每次来到新的地方,都会赶走民团,没收地主的土地,还会进行政治宣传,告诉人民什么是红军,斯诺曾多次问过一些农民和小孩为什么喜欢红军,他们都说:“红军帮助农民打地主,不压迫农民,我们怎么不喜欢?”有的父母就把他们的儿子送去当红军,红军中还有“红小鬼”,他们大多是从贫困的家庭里或是师傅那里逃出来参加红军的。红军还会设露天剧场来表演,每天都会有远处的农民不远千里赶来,只为了看表演,台下到处都坐满了人,就连毛泽东和毛夫人也融入了人群。他们表演舞台剧,表现一些地主官僚压迫人民的情景,或是日本主义的残忍霸道,台下观众连连称好;还有表演唱歌的,大家也跟着一起唱和。

小时候,只知道以前抗日时期有共产党、国民党、红军、八路之类的,都是在电视上的一些抗日剧里了解的。看了这本书后,我知道了更多,知道了白军、民团、苏维埃、南京方面,知道了民团是用保甲政策成立的,知道了红军长征的艰难,还有令人惨不忍睹的饥荒爆发……

通过这本书,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关于革命前辈的一些故事,还可以从红军身上,斯诺身上,或是其它方面学到一些优秀的品质和精神。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700字 篇二

在寒假期间我读了一本名为《红星照耀中国》的书,此书是著名的美国记者兼作家的埃德加·斯诺所写,介绍了他在中国苏区的经历。

当时是1936年,那一年正是中国国内局势大转变的关键一年。斯诺带着关于革命和战争的无数问题,在1936年6月从北平,途经西安,冒着危险来到了当时陕甘宁苏区。正是这位当时第一位在红色区域采访的西方记者成功打破了国民党对中国革命的新闻封锁,他采访了众多的革命骨干,经过长时间的对话收集了两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手资料,之后又冒着炮火回到北平,为英美报社写了很多关于革命的文章,然后汇编成了一本书,书名为《红星照耀中国》。

在书中我看到了红军苏区的生活,他们生活在半游牧的西北地区十分幸福,他们有红军剧社,不用受地主压迫,每个农民都有自己的田地,可以说是当时最幸福的人民了。其中也有介绍革命著名人物的事件,如《贺龙两三事》这一章中作文吧,讲述了斯诺从李长林口中了解的贺龙的故事,其中最精彩的就是贺龙在南昌起义失败后,在湖南和几名哥老会成员用一把菜刀建立了一个苏区,之后在和毛泽东的谈话中,毛主席表明了中国共产党要让百姓们过上幸福的生活的理想。在谈及日本入侵中国的时候,毛主席表示,中国共产党愿与国民党合作,共同抗击日本人的入侵。

如今,在七十多年后的今天,我阅读这这本书,好像回到了当年充满硝烟的地方,看到了红军战士们为了中华人民的解放所做的一切,他们为了后代更好的生活,献出了他们年轻的生命。

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但在这一张张书页中我好像看到了共产党员们为了解放中国做出的牺牲,看见了战士们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当我们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时,在灯光下学习时,在整齐的街道上散步时,我们不能忘记先辈们,因为有了他们才有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我们应该努力学习,把中国建设的更好。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篇三

《红星照耀中国》是震撼世界的成就。

这本书的意义首先在于它是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红军的真实情况。

1936年,埃德加?_冒生命危险深入西方媒体眼中的“土匪聚集的地方”在延安,他解开了心里的疑惑。

《红星照耀中国》中对人物的外貌刻画细致入微,如第二篇中,对周恩来的外貌描写,个子清瘦,中等身材,胡子又长又黑,外表却仍不脱孩子气,眼睛又大又深,富有吸引力。还有第三篇中对毛泽东主席的外貌描写,面容消瘦是一个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半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还描写了彭德怀,林伯渠等人,并配附大量照片,为后人留下许多珍贵影像。

第三篇中还写了许多关于毛泽东主席的事,表现了毛主席的性格特点,如毛主席在街上和两个年轻农民谈话,作者起先没认出他,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像中国农民一样质朴的人。他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生活简朴,甚至有些粗俗,而且不拘小节。

作者还写了,毛泽东主席对作者写的文章或者拍的照片,从来不加任何检查,使作者尽力弄到能说明苏区生活的各个方面的材料,这使作者非常感激。流露出作者对毛主席的敬佩、赞美之情。

这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作品值得我们仔细品读。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篇四

哈喽!大家好!好久不见,没错,是我——海洋。这周我给大家推荐的书是《红星照耀中国》。下面,跟我一起去走近它吧。

这一本书写了一个不为我所知的红色革命,它给我留下了深刻而不可磨灭的印象,是那些红军们用那坚强的意志和那必死的决心换来了我们今天的生活。

这本书主要记载了美国记者带着当时无法理解的关于革命与战争的无数问题,六月间由北平出发,经过西安,冒了生命危险进入陕甘宁边区。他达到了目的。他冲破了国民党以及资本主义世界对中国革命的严密的新闻封锁。他来到了当时苏区的临时首都——保安,和毛泽东同志进行了很长时间关于长征以及他个人故事的讨论,同时也从很多战士的长征经历。然后经过长途跋涉,他到达了宁夏南部的预旺县,这已经是和国民党中央部队犬牙交错的前沿阵地了,最后他冒着炮火重新折回保安,保安顺利到了西安。在这期间他对毛泽东同志以及其他战士的采访会编成了一本书,便是这本《红星照耀中国》。

这个美国记者就是埃德加。斯诺,也是这本书的作者。漫长的四个月旅行中,让一个资产阶级报纸的新闻记者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以及革命的战士们有了真挚的热烈的感情,而对于在革命与战争的激浪中的中国,有了一个全新而又深刻的了解。

其实这本书让我很有触动,让我感受到了清末政府统治的腐败,以及日本帝国主义者的残忍与霸道,还有那些伟大的革命先辈斗争的艰苦,让我知道了现在的和谐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以及宝贵。

我们一定要珍惜当下的生活,好好读书,长大后成为国家栋梁之才,同时为伟大而复兴的中国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读完这本书后,我暗下决心一定好好学习,并且要珍惜当下的生活,长大后我要建设祖国报效国家。

我一定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篇五

有个叫斯诺的美国人不远万里,怀揣对中国革命的无湖南省路桥集团数问题,为探索红军真实情况进入苏区并实事求是地进行了采访记录,这样的中国给他以强大震撼。而这本书给我的震撼同样也是巨大的。

在文章开始,斯诺提出了问题,同样也是我所疑惑的。

“那一些战士们战斗得那么长久,那么厉害,那么勇敢。他们到底是一些什么人呢?他们运动的革命根据是什么呢?究竟是怎样的希望,怎样的目标,怎样的梦想,让他们成为顽强到难以置信地步的战士的呢?”我从质疑到明白到感动。首先我跟随作者来到了延安,遇到了鼎鼎大名的周恩来,从他那说话的口气中,深切地感受到它是一个平易近人、温文尔雅、细心热情的人,他还那么博学多才,作战策划之时,他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我认识了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湖南省路桥集团国的主席毛泽东,他是具有丰富才华与具备多样性知识的博学人物,他那中国湖南省路桥集团农民质朴率真的性格,富有生动的幽默风趣让人更易接近,然而他却是一位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湖南省路桥集团正是他们这些红星拯救了中国。他们共产主义信念是无比的坚定,他们拯救被压迫的人民,他们大无畏的胸怀让敌人无比畏惧,他们永不言败,战无不胜。

我读这本书印象最深刻的却是称呼少年先锋队员时用的小鬼这个词,它充满着感情色彩,让同志的关系更为融洽,反而映衬着红军们的伟大。这些队员不仅是一群清纯的青少年,更是一群年轻的中国红星,他们来到了保安,坚持奋斗,继承红军精神,他们不就是我们吗?湖南省路桥湖南省路桥集团集团

我们要传承宝贵的红军精神,不怕苦不怕累、坚韧勇敢,知道自己来的初心,时时用立下的宏志鞭策驱动自己,更要知道自己要前进的方向,肩负的使命,为中华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篇六

跟官方史书比起来,《红星照耀中国》(以下简称《红星》)的语言更加生动,更加吸引读者的兴趣。幸好“探险家”斯诺来到中国的西部世界,探索了中国的一隅并记录了生动的故事。

《红星》里许多可歌可赞的故事不在本文记述,谨以此文记录本人一些肤浅的收获。

1

革命者

《红星》中记述了一些革命者,不知道斯诺会不会惊讶,但是我感叹红军中的一些大人物做的是“推翻”自身利益的事情。他们中有富农子弟,小资产阶级子弟,甚至大资产阶级家庭,竟然站在了革命的一侧。原因是什么呢?通过仔细阅读,我寻找到一个答案----他们是中国人,革命不单纯是为自己洗心革面,更是为了整个民族自立自强。这不就是那句老话“格局打开”

2

格局

格局打开了,信念坚定了,可以迈开步伐向前走了。走路是要有方法的,大步向前,跬步徐行,三步一回头,都是优美的步伐。红军没少走弯路,但终是走上了正确道路。白军没少走弯路,但纵然走上了不归路。谁的步伐好,历史给了答案。我们个人怎样才能走出这样的步伐和人生旅程呢?我认为要因时而异,乘事而行,造势而进,不要忸怩,不可故步自封。

3

明天的太阳照常升起

斯诺是戴着白区售卖的有色眼镜前往红区的,但是他能够、愿意、也确实是为了摘掉有色眼镜才来到这片地区的。如今,各种意见领袖漫天飞舞,丰富咨询扑面而来,反转剧情超脱剧本。人们该如何增强定力保持独立思考,能不能给自己点儿时间看子弹飞一会儿,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

4

选择

读书识字是有用的。如今我们不能满足于字面意义的读书识字。这个时代,难再有旧式文盲,谁还不会识字读书,认得几门外语的也大有人在。识了字,要读好书,要会读书,还要会用书。《红星》里面的人物,读哲学、政治、历史,取其精华。我们不跟伟人比,我们只跟自己较劲。争取每周拿出5%的时间,读一读好书,每年让出一周的时间到外面“读一读”世界,会是有好报的。不要抛弃读书,不要抛弃自己和世界。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篇七

毛泽东这位伟人的《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不正是长征精神的高度凝练吗?

看了《红星照耀中国》,我惭愧不已。红军在面对困难时,勇往直前,不惧困难。而我呢?就因为小小的困难就怨天尤人,总想放弃。有一次我遇到一道不会做的题目,就生气不做,还怪题目太难,如今想起来真是惭愧。红军遇到困难积极面对,而我遇到困难就退缩。读完这本书,我决定从现在开始,每次遇到困难都要像红军一样,勇敢面对,永不言弃,坚强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和挫折。我坚信,我一定会像红军一样,不会被困难打倒,不会轻易退缩,做个坚强的人!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是中国圆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我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像红军战士一样的人,具有长征的伟大精神,不忘初心,永不言弃。

红星照耀中国的读后感 篇八

红旗下的中国——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

曾瑜

“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吧!”

——陈乔年

夕阳落了,婴孩的哭声荡在暮色里,不,甚至连哭声也没有。一点星火“噌”地冒在野草丛生的荒原上,势要把这贫瘠黯淡的世界改天换地,宛若红星照耀中国。这,必将是赤旗的世界。

我从未想过有那么一大群人为了我们,为了中国而奋不顾身,抛下一切;我从未想过在那样惨淡的岁月里会有那么多炽热的心一颗一颗聚在一起;我从未想过他们在新中国成立后展现的笑容之下,付出了多少。

我从未想过许多,但当我翻开这本书,我知道了,都知道了。这是一段红色的记忆,是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刻在骨血里,深深不能忘的记忆,它带领中国走向另一种可能。

一九二七年四月初,白色恐怖笼罩着上海,接收到党中央指示的陈延年义无反顾来到上海任职,几个月后,被国民党抓捕并杀害。先后被杀的还有赵世炎,罗亦农以及许多同志,这是著名的反革命运动“上海大屠杀”。在这样一次屠杀过后,仍有许多共产党不顾生命危险,秘密工作,组织起义。就这样一段恐怖危险却又热血的时间过后,由毛泽东,朱德带领的第一师从一九二七年冬到一九二八年秋,在井冈山立住了基础,成立了六县苏区,击败了国民党多次“围剿”,最后,在国民党第五次围剿次年,红军开始了长征。

红军徒步为中国走出了一条新路,看似逼不得已的退却,实际却是新征途的开始。

从一九三四年到一九三六年,从瑞金再到延安,长征路上多少凶险艰难,“血战湘江”“四渡赤水”“爬雪山”“过草地”……,艰辛的路途上多少鲜活的生命在颠沛流离中悄然逝去,但革命队伍仍在壮大,革命热血仍然在中国人心中不断翻涌,同时,红军所到,所管理的红区苏区也在不断扩大面积,红区百姓也过上了与之前大不相同的生活。

“什么是红军?”“红军就是穷人的军队!”“百姓喜欢红军吗?”“当然!”如果你在当时问一些生活在红区的人这些问题,他们也定是这样回答。红军没收大地主的土地,分配给农民;成立合作社,换生活必需用品;让所有人都上学,都能认字;提倡男女平等,废除裹脚等一系列糟粕传统。百姓也越发爱戴红军。

跟随着作者的笔触不断前行,时间转到一九三六年,“西安事变”后,国共再次统一战线共同抗日,此时,已到了书的尾声。

朝阳升起了,鸟鸣与早班车的声音在街道一齐汇集,学生熙熙攘攘挤在路上。长空万里升起一颗红星,那是您,是您永恒的精神闪耀在世界的东方!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篇九

我推荐朋友读读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

书中记述的1936年是中国国内局势大转变的关键一年:日本依然用高压手段威胁中国接收广田三原则,大规模增兵天津和华北,德国和日本签订防共协定。战争一触即发,智慧之光何时照耀中国引导全民合力抗战?带了当时无法理解的关于革命与战争的无数问题,斯诺于六月间由北平出发,经过西安,冒了生命危险,冲破了国民党以及资本主义世界对中国革命的严密的新闻封锁,进入陕甘宁边区,成为在红色区域进行采访的第一个西方新闻记者。它不仅是一部采访录,还是一部详尽的历史资料。在诞生后的七十多年里,一直是许多国家的畅销书,是国外研究中国问题的首选读物。

斯诺首先在当时苏区临时首都保安和毛泽东同志进行长时间的对话,搜集了关于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手资料。然后,经过长途跋涉,他到达了宁夏南部的预旺县,这已经是和国民党中央犬牙交错的前沿阵地了。最后他冒着炮火,从新折回保安,由保安顺利地到了西安。当他回到北平时,正是西安事变爆发前夕。他在北平首先为英美报刊写了许多篇轰动一时的通讯报道,然后汇编成一本书,书名是《红星照耀中国》。这是一本真实描述红色中国的着作,使西方世界第一次了解了中国共产党。

作者以出色的纪实文学技巧记录了正在成长中的红色苏区一幅幅立体而丰富的影像,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忍不拔、英勇卓越的革命斗争,以及西安事变爆发前夕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林伯渠、徐海东等中共领导人对时局的看法以及他们各自的传奇经历。除了领导者,斯诺还描写了许许多多的黎民百姓,从火车上偶遇的老者,到飞夺泸定桥的敢死队员,还有穿得破破烂烂、头上拖着辫子的农民,这些普通人是组成陕北苏区最真实鲜活的画面。

“我以前从未见过任何中国青少年有这样一种人格尊严……随着我更深入苏区,我发现在这些红红脸蛋、欢乐愉快、精神饱满、忠诚不渝的“红小鬼”身上,洋溢着一种令人惊奇的青年运动的蓬勃精神。”斯诺看惯了羸弱无助的中国孩子,“红小鬼”表现出的蓬勃朝气让他着迷。随后接触的那群历经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红军战士震撼,“有时我几乎不能相信,只是由于这样一批坚决的青年,有了一种思想的武装之后,竟然能够对南京的千军万马进行了群众性斗争达十年之久。”斯诺笔下的苏区普通百姓活灵活现,真实生动,他们的精神状态,折射出当时蕴藏在民众思想里的智慧之光,这是正义的力量,也是中国的希望。

“读史使人明智”,在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之际,中华民族复兴之时,再读《红星照耀中国》,不仅让我们重温抗日战争那段非凡的历史,领略真实鲜活的红色中国,更能深刻地理解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夺取中国革命胜利并成功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