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其在写作上有一定的技巧。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高考家长帮为大家分享的薪酬调查报告优秀6篇,希望能够对朋友们的写作有一点帮助。
薪酬调查报告 篇一
求职指导:中国薪酬调查报告出炉
IT业有句俗话:“当兵在上海,当官在北京”。这句话在今天发布的《20xx年中国薪酬报告》中得到体现,这份由太和顾问发布的调查报告称,北京地区高科技公司平均年度现金总收入为60万元,比上海、深圳同等职位高管高出近10万元。
北京高科技高管年薪60万
中国薪酬报告显示,北京高科技行业平均薪酬增长率为9.3%,其中软件领域的薪酬增长出现新亮点,远超于高科技行业整体薪酬增长,达到12%。
这是基于北京软件业日益重要的地位,20xx年北京软件出口呈现高速复合增长,占全国软件出口业务的33%。
调查结果还显示,北京地区高科技行业,一般员工层年度现金总收入略低于上海、广州。但是管理层以上完全处于领先地位,并且层级越高,竞争力越强,薪酬差异越明显。如同为公司相同部门的高级决策层,北京地区年度现金总收入为60万,上海、深圳基本一致,为50万左右,和北京相差近10万。
受国家宏观经济和产业布局影响,高科技行业整体发展势头良好,20xx年度高科技行业薪酬实际增长率约为7.5%。对IT业最发达的北京、上海、深圳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凭借清华、北大等知名院校及中关村高科技园区内优秀高科技人才及技术优势,北京地区高科技发展迅猛,其从业人员薪酬也较其他两地要高。
通讯业核心员工年薪50万
通讯产品行业从20xx年末和20xx年初始,开始呈现减缓增速情况,在20xx年全年也继续着这种势头。从薪酬角度来看,该领域整体薪酬水平较20xx年变化不大,核心员工平均水平50万元左右,较之往年略有提高。与之对比的是互联网行业整体薪酬水平有明显提高,薪酬水平随职位等级变化的幅度更为明显,核心员工平均薪酬水平在54万左右。
房地产业薪酬涨幅最猛
去年北京的房地产业薪酬涨幅位居首位。在国家调控政策连续的冲击下,20xx年北京地产行业薪酬总体涨幅11.9%,较上年的12.5%虽略有下降,但依然保持着坚挺的增长势头。特别是在太和顾问进行薪酬调研的四个一类城市(北京、上海、深圳、广州)中,北京房地产行业涨幅居于首位。相反,上海成为全国极少数几个房价持续下降的城市,虽然受前两年地产行业爆炸式发展的影响,行业薪资水平仍居于高位,但上海地产寒冬的气息已经大大影响了开发商的信心,以至于其薪酬增长速度也开始放缓。在房地产业中,基本销售、设计、市场、项目等部门的岗位占据了地产高收入人群的主体,如设计类经理层平均年薪已经超过20万。
垄断行业高薪靠补贴
“一个电力行业的抄表工年薪可以达到10万元”;“某银行平均工资8.8万元,是城市社会平均收入的近5倍。”近年这些关于垄断行业薪酬内幕的声音不绝于耳,到底垄断行业薪酬状况如何?能源行业在太和顾问目前数据库中的样本是以火力发电、矿产开发及贸易和石化等领域为主要数据来源,其整体水平较之全行业水平高出2至3倍左右。
从薪酬结构方面分析,这些行业的基本月薪只处于市场的中等偏下水平,但是其高额的各类补贴收入和一些固定奖金项目是造成垄断行业与一般行业差距的最主要原因。
此外,如金融行业等一些垄断行业整体收益水平会随政策有明显变化。从20xx年的市场整体状态来看,受证券市场从“熊市”转向“牛市”的影响,各类金融企业都是收益较好的状态。以证券行业为例,大多数营业部的业绩达成率超出指标5至10倍,按此计算,其绩效奖金也将随之至少比20xx年翻番,甚至两番。
证券业薪水整体上扬
太和顾问调研发现证券业市场对于一般员工岗位的薪酬定位介于3.1至11.6万元之间,对于业绩表现良好的员工,年度现金收入总额可以达到14万元以上。对于企业基层、中层管理岗位,市场薪酬水平介于13.6至34.5万元,而对于行业中一些核心稀缺岗位,员工现金收入水平仍然可以冲击到40万元。对于决定企业发展的高层管理、战略决策岗位,市场整体对此类岗位的薪酬定位在54至130万元之间,而对于能够为企业创造巨大利润价值的岗位,市场定位在130至160万元之间。
医药行业薪水增长趋缓
20xx年是医药行业最振荡的一年,该行业结束了20多年来的效益高增长态势,行业整体开始步入平稳期。转变中的行业使这个行业的薪酬情况走到了“台前”,成了关注的焦点。20xx年医药行业薪酬增长率为9.2%,去除物价影响,实际增长约为8%左右,较20xx年的整体增长率8.8%有小幅上涨,但薪酬增长率上涨的速度明显趋缓。
今年整个医药行业受包括“反商业贿赂风暴”、取消“一药多名”等多种政策组合影响下正在发生着变化,医药业整体利润下滑也是薪水出现拐点的一个原因。同时,医药行业的不同企业间的薪酬差距也正在随着这些企业业绩和效益的差距不断扩大而增大。这些变化可以从不同医药企业各层级间的薪酬差异范围进行分析,两年间不同企业的高管层的薪酬差异增加了近14%,而经营管理层增加了7%,执行层增加了9%,医药企业间的薪酬差距明显增大了。
北京本科生起薪2500元
20xx年太和顾问调研结果显示,由于劳动量供给高峰造成北京地区毕业生起薪与去年相比有小幅下降。本科毕业生起薪平均在2500元,硕士毕业生起薪在4500元。据某知名IT公司人力资源经理介绍,北京地区的高科技企业校园招聘已不局限于北京的高等院校,而是将目光转移到其他城市的重点院校,外地一类院校毕业生比清华北大的要价低,不仅可以降低人力成本,更可以广纳贤才。而北京的毕业生为了避开京城过于激烈的竞争,把目光放在经济发展快,有良好就业环境的武汉、成都等地。这都预示着各地的IT人才将更多打破地域限制。
求职指导:面试官招聘时要小心的问题
有人说,中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做得好的是招聘和培训,出现问题最多的也是招聘和培训,到现在为止,应聘者的面试仍然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招聘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因为不可能完全通过一个人的应聘材料和笔试纪录就能够做出清晰准确的判断。而且,面试中对面试者的直观印象和可以根据情况调整对面试者的考核方向和内容都会有助于对一个人进行更加完整和公正的评价,以充分保证企业招聘的效果。
对于招聘面试,无论是有过应聘经历的员工还是经常作为面试官的经理人,都会有太多的感慨。员工感慨的是,参加很多的企业面试经常会有一些很“奇怪”的事情发生,明明比另一个人更强些,但最终录取的是别人。而经理们感慨的是:为什么每次千辛万苦地从一大堆应聘者中选拔出的合格者中总有几个连试用期都无法通过就必须被淘汰掉,同时,又恍惚觉得那些没有通过面试的应聘者中还有更合适的人选没有被发掘出来。
这说明,企业的招聘面试工作存在出了问题。小编根据自己多年从事HR实践工作和为企业提供HR管理咨询和培训的经历进行了一些归纳,把这些问题总结如下。
一、不专业面试官的提问毫无章法
企业招聘面试中对被面试者提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多,这是企业中从事招聘面试工作人员的专业度不够的明显体现。
(一)重复提问
重复提问常见于初次面试和复试的衔接过程中,复试的考官可能不太了解初试情况,就很容易提出与初试相同的问题。当然,这些问题肯定也是考官都很关心的问题,比如说个人的学习、工作情况,以前的工作业绩,以前工作的离职原因,对应聘公司的认识等等,但这样显然有悖于复试的真实意义,即进一步深层次地评价应聘者。浪费了面试双方宝贵的时间,使考官考查应聘者更重要情况的时间变得紧张,应聘者在回答最能展示自身特长的问题时也由于时间关系只好匆匆为之,从而影响复试效果。
(二)遗漏重要信息
很多企业面试的题目并没有进行严谨的和精心的前期准备,而是表现出很大的随意性。所以,提问时遗漏重要信息的事就常有发生。面试官会经常不断追问应聘者一些实际上不太重要的问题,应聘者也反复解释,浪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反而忽略了更加重要的内容和信息,影响了对应聘者的全面了解。
(三)提出无关问题
面试提问的随意性还表现在面试官会提出一些与面试毫无关系的问题,有些问题甚至涉及应聘者的个人隐私,搞得双方都很尴尬。由于面试官的专业范围、学历层次、综合素质不同,诸如:“你为什么离婚?”“你为什么还不结婚?”等这样的提问都偶有发生,而面试官还振振有词、自鸣得意。
(四)问题的不确定性
再有就是面试官提出的问题是不确定的,这样的毛病在笔者的工作中也时有发生。面试官常常会只顺着应聘者过去的工作经历去提出问题,而不同的应聘者都会有不同的工作经历。用不同的问题考查不同的人,这样就像是用不同制式的尺子去测量不同人的身高,最后面试的结果也就不可以再按照企业的同一标准去做取舍,这样很容易对应聘者造成不公平。
二、面试官无法避免的晕轮效应
招聘面试基本不可标准化和量化,很多时候面试结果基本上与面试官的综合素养有很大关系,但是恰恰很多面试官首先无法克服自己的很多人性的弱点。
(一)面试官自己偏好
对于面试官按照自己偏好评价人,在[www.kaoyantv.com]很多企业的招聘面试中时有发生,也最难避免。比如面试考官很看重学历、他对高学历者一定是青睐有加,在面试开始之前,学历稍低者就铁定已失一分。或者另一位面试官是做市场、搞出身,对能言善辩者就常有几分好感,而忽略了目前企业所招聘岗位的特点和要求。
(二)先入为主
所谓先入为主,就是面试官在面试刚一开始就对应聘者有了一个比较固定的印象。这种印象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比如说:面试官对应聘者的第一印象是诚实和友善的,那么当发现应聘者的第一个谎言时,会认为是无心之过或是过份紧张,是可原谅的;而如果面试官对应聘者的第一印象是油滑和伪善的,那么当发现应聘者的第一个谎言时,会认为是习惯使然或是有意为之,是不可原谅的。
(三)以点盖面
面试官常常会由于应聘者的某一项突出的优点,而草率做出整体的判断。比如在招聘项目开发负责人时,某位应聘者显示出高超的软件开发能力,面试官就有可能误认为他是项目开发负责人的合适人选。但实际上,担任项目开发负责人一职,更为重要的是要具备团队协调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而不仅仅是有软件开发能力。
三、面试官对面试情况没有及时记录或记录不全
在面试的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及时的记录是非常必要的。但很多面试过程中,面试官只是在应聘者的面试考核表上做了一个很概括的综述总评性质的记录,通常还只是寥寥数笔,甚至干脆是先什么也不写,在脑子里记着,等全部面试完后再一气呵成。这样做法在应聘者少的时候问题不是很大,但同时对几个同一岗位应聘者进行面试时,面试官往往就只能对第一个人和最后一个人印象比较深刻,而对其它应聘者的印象就比较模糊。在面试结束后,仅凭面试官头脑中的模糊印象和几句简单的总评,对应聘者进行分类,决定取舍,显然有失公充且准确性差。同时,也不利于进行事后监督和总结面试结果。
四、忽略应聘者的工作动机
对于工作动机的考察是在没有经过精确设计的企业招聘面试中常常被忽略的重要内容。很多面试官会把大量精力集中在考察应聘者的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和工作业绩方面,而不大关心员工的工作动机。
如果应聘者仅是为了一份生活保障而来应聘工作的话,他会试图顺应面试官的嗜好,而隐藏自己的喜好和价值取向。同时更为严重的是员工如果没有良好的工作动机会缺乏对工作的主动性而常常处于一种消极的工作状态,这种消极的工作状态会成为管理、考核、激励的障碍。良好的工作动机是将自身发展需要(包括不断地学习、实践,提高自身知识水平)与应聘企业需要融为一体共同发展的意愿(包括对企业文化、价值观和发展方向的认同和赞赏以及和企业员工和睦相处、共同进步的思想准备)。首先员工应该喜欢这份工作,其次是喜欢这个企业,那么我们可以认为他的工作动机是良好的。当然,鼓励良好的工作动机并不是要抹煞员工对获得生活保障的物质需要,而是强调哪个更重要的问题。仅仅追求物质利益的员工一定不是好员工,特别是在如今日益发达的知识经济时代。
五、面试官行为导致应聘者不满情绪
面试官提的问题没水平,不遵守约定的面试时间,面试官的要求不统一等等。面试不仅是企业选择应聘者的一个过程,同时也是应聘者选择企业的过程。即使是企业看中了应聘者,应聘者却不见得一定能看重企业。应聘者参加企业组织的面试过程中会对企业进行了较为深入的了解。面试安排的程序、面试的环境、面试官的素养等等都会给应聘者一个企业整体印象,这些印象直接影响着应聘者对企业的认识。
六、面试官的经验主义
由于企业对用人标准,对面试流程、面试官的不确定性,录用员工对面试结果的重视程度等等,很多时候很多的面试官往往凭借过去的经验对应聘者进行判断和评价,很多面试几分钟就结束了,好多面试官还沾沾自喜,以为自己很了不起,实际上这是对应聘者和企业极其不负责任的行为。
正是由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招聘面试方法的这些致命弱点和错误,使面试工作成为企业招聘考核中的一块鸡肋。不面试肯定是不行的了。但每次面试的结果只能是对应聘者的一个大概了解,只好在试用期内进一步考查,从而导致公司的新员工试用成本加大,还使公司陷入了工作效率下降、重要客户遗失、机密泄露的危险境地。同时,低效率的招聘工作会进一步影响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建设和工作运作,降低公司人力资源开发的水平。
因此,衷心的希望所有的企业,所有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谨记:企业一切工作从招聘开始,先做好企业的招聘工作吧,为企业找到真正适合的人,是企业一切工作的基础!。
求职指导:事业单位薪酬体系激励作用的发挥
事业单位实施岗位绩效工资制度至今已经八年,从20xx年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的铺开,到目前全国各省市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政策的相继出台和实施,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体系在其发展中所发挥的激励作用在实践中逐渐体现出来。笔者所供职的事业单位是一个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单位的从业人员主要由管理类人员、专业技术类人员和工勤类人员组成,从20xx年实施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以来,逐步形成了较为合理的绩效工资水平决定机制、完善的分配激励机制,对调动单位工作人员积极性、促进事业发展、提高公益服务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事业单位薪酬结构与薪酬的激励作用
20xx年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后,事业单位的薪酬主要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和规范后的津贴补贴构成。岗位工资是事业单位“以岗定薪”原则的重要标志,各岗位级别和相应的工资标准均由国家统一制定。岗位工资主要分为管理型、技术型和工勤型岗位工资,各事业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岗位分析和岗位说明书,参照同类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及岗位职务聘任情况确定不同的岗位等级,从而确定职工的岗位工资。薪级工资主要是根据职工的工作年限和职务任职年限两个因素确定,每年根据职工的年度考核结果滚动增长,纳入事业单位的考核增长机制。绩效工资是事业单位工资改革后工资构成中较为活的部分,目前国家对此项目的管理原则为“总量控制,自定标准发放”。绩效工资的推出为事业单位,尤其是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分配创立了前所未有的自主权。各事业单位可根据自身的工作导向、激励因素制定分配方案,克服了事业单位收入分配的不足之处,有效地完善了事业单位收入分配的科学合理性。规范后的津贴补贴主要项目为特殊岗位津贴及保留的生活补贴,项目和标准由国家统一制定,各事业单位不得自行另设项目和标准。
目前,事业单位薪酬体系四个构成项目所占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大致为:岗位工资16%、薪级工资18%、绩效工资60%、规范后津贴补贴6%。岗位工资项目根据事业单位岗位设置要求,专业技术型岗位每一层按岗位设置要求分为高中低三级,三级的比例控制为3:4:3,因此在岗位设置要求和考核办法的制定上可以建立有效的激励方法。但是由于其在工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较低,因此激励的效果不明显。薪级工资项目的增长是根据职工的年度考核结果作为晋升依据,按年度增长,但是增长的幅度低,只是作为晋升机制,激励作用不明显。绩效工资项目是各事业单位可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分配办法的活的部分,对充分发挥事业单位薪酬激励作用起着主导作用。
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的合理分配对激励作用的影响
根据中发[20xx]5号《关于深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意见》的总体要求和部署,就加强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分配指导的意见中提出,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分为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两部分。基础性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水平、岗位职责等因素,在绩效工资中所占比重原则上可相对大一些;奖励性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工作量和实际贡献等因素,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发放,采取灵活多样的分配方式和方法。
绩效工资分配要向关键岗位、高层次人才、业务骨干和做出突出成绩的工作人员倾斜,来发挥它的最大效用,以达到既节约人力成本,又达到调动员工积极性,实现组织目标的目的。因此,我单位根据所在地绩效工资基准线和控制线标准,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对绩效工资的合理分配和实施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我单位绩效工资分为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基础性绩效工资占绩效工资的60%,参照所在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础性绩效工资的岗位系数,经测算后实行按月发放(基础性绩效工资基数(1.0系数所对应的标准额)=绩效工资总量×基础性绩效工资占绩效工资的比例(60%)/12个月/在编职工岗位系数总计)。
奖励性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工作量和实际贡献等因素,发放对象为在岗正式职工,为考核发放部分。在参照基础性绩效工资岗位系数的基础上,结合我单位目前部分岗位系数现状,本着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作出突出贡献的工作人员倾斜的原则,拉开档次,打破平均主义,使在岗职工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相联系,增强工资分配的激励导向功能。采取月度考核季度发放,真正发挥出奖励性绩效工资的激励作用[奖励性绩效工资基数(1.0系数所对应的标准额)=绩效工资总量×奖励性绩效工资占绩效工资的比例(40%)/12个月/在编职工岗位系数总计]。
随着奖励性绩效工资比例的增大,副科级以上的管理人员、中级职称十级以上的技术人员、高级工以上的工勤人员工资收入的增幅加大,三类人员各层级的工资收入水平由低到高呈现比较均衡的递增趋势,为各类人员提供了较好的晋升空间,有利于不同类别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同一职级、相似岗位的职工不会因所在单位(部门)的不同,而产生收入上的差距,较好地解决了我单位目前工资总额包干制薪酬体系所产生的人员内部流动困难的问题;专业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对应层级间的工资收入水平大体相当,解决了目前薪酬体系中管理人员与专业技术人员收入水平悬殊大的矛盾,有利于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发展壮大;实施绩效工资后,统一了在编职工工资的构成项目、发放标准、调整机制等,有利于薪酬体系的统一管理,更好地发挥薪酬体系的激励作用。
三、增强事业单位薪酬激励作用的举措
1、要把公平、公正、公开作为薪酬激励的基石。每一位员工在做出成绩取得相应报酬后,不仅关心其所得报酬的绝对量,同时也会关心其报酬的相对量。而比较后的结果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其今后工作的积极性。对薪酬体系公平与否的判断,通常考虑的是员工的投入和产出的对比,投入是指员工为完成岗位工作所投入的知识、技能、能力、经验和努力等,产出是指员工因为对单位发展的贡献和具体的业绩状况所获得的报酬。但员工的比较很大程度上会受其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作为单位可以通过公正的薪酬制度、公开的薪酬方式来积极引导员工正确判断薪酬的公平性。薪酬只有建立在公正、公平的基础上才能真正起到激励作用。
2、要注重薪酬的长期激励作用。一套完善的薪酬体系必须具备长期的激励作用,它应与单位员工的任职年限、工作能力、工作经验、业绩水平成正比例关系,长期性质的报酬才能激励员工工作行为的长期化,而员工尤其是高层管理人员和骨干员工的工作行为的长期化才能为单位留住关键人才和技术,稳定员工队伍,从而保证单位长期发展战略和远景目标的实现。
3、要注重薪酬发放技巧的研究。一个单位薪酬发放的方式应随单位的发展适时做出相应的调整,比如:适当缩短常规奖励的时间间隔、保持激励的及时性,有助于取得最佳激励效果;根据单位阶段性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及时制定相应的奖励措施,突出重点的进行奖励,有助于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频繁的小规模的奖励和增加不定期的奖励,会让员工有更多意外的惊喜,也能增强激励效果。
求职指导:如何帮助员工面对IPO的意外之财
今年很多中国互联网企业都在美国上市,开启了新一轮的造富神话。无论是京东、聚美优品,还是据称是最大的IpO,阿里巴巴,IpO以后除了让企业的创始人多年的艰苦获得回报意外,就很多员工的财富梦兑现了。
其实意外之财对一般人来说,有的时候是好事,但有的时候也许就成为灾难。从对中奖者跟踪调查来看,多数中奖者的结局都很悲惨。因为很多人对于突然降临的财富并没有承载的能力。据说阿里巴巴已经在几年前就开始教导员工如何管理财富?钱可以给人带来很多方面的选择,而且不一定就是在物质层面的。
在阿里巴巴附件的宝马店,已经有一些阿里巴巴的员工寻求车型了,而且要求是阿里巴巴的标志颜色——橙色。马云呼吁他的员工可以购买海外房产和投资创业企业。
无论企业如何教导员工管理财富,这些财富不仅会对员工的生活产生颠覆式的影响,也会对上市的企业带来巨大的影响。比如企业会更加困难来留住和激励这些得到大笔财富的员工,财富也许会让这些员工决定是否还留在这个企业。
其实员工的意外之财不仅会来源企业的IpO,还有出售等。随着企业的活动越来越多,这些问题一定会让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遇到挑战,最近HR的专家Suzanne Lucas给出了一些建议,来帮助企业如何经历这些事件,却没有损失员工。
股票锁定和其他限制股票锁定期,这被公司和投资人规定来防止会带来股票下跌的立即变卖,一般是在上市以后的90天到180天。因为锁定期取决于你的企业和投资人,不是证券交易委员会,企业要增加一个合同,迫使你最重要的员工在他们兑现,购买小岛和开始畅饮高级饮料之前工作许多月。
用假期奖励他们通往IpO的路对于每个涉及的人来说,是凶险的,兴奋的,也是费力的。在你的企业上市之后,给你的员工额外的假期,鼓励他们使用。因为如果他们有了钱,他们也会好好休个假。这种变化可以帮助员工减压,感觉被奖励,也会爱企业多一点。
使他们充满激情如果员工对他们为你做的没有激情,他们会离开。那些不是对收入有迫切需要的人来工作是因为他们对工作有激情。确保你的员工有足够的激情,如果没有,找到什么变化会重燃他们的热情。
保持文化上市意味着你的企业会变得更大,也更加正式。你不能让你的有趣,积极,富有成效的创业文化让位给一种沉闷的企业感觉。在企业的员工中要保持这些标签,且确保他们保持快乐。
上市对于管理水平不够的很多中国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尤其是在海外上市,他们要面对各种严格的考核和管理限制。如何让互联网的创业企业不是在欢呼声中渐渐死去,而是永远保有互联网公司的活力是一个课题。
求职指导:判断一家公司怎么样,从以下8方面
1、福利
从薪酬去评论一个公司是最大的误区,究竟现在大多数是民营企业,而非国营企业。看本质:这家公司的主干拿的多不多,公司效益好的时候是不是遍及拿 的多,是不是作业努力负责的人拿得多,是不是能力上升了拿的多,是不是有明确的奖惩制度而且切实执行,是不是核心主干对于收入牢骚较少,是不是有接连晋升 的普通员 工,年终的重奖是不是有、给了公认作业超卓的人了吗?假如这些答案大致是肯定,说明这个公司在按照商场经济规律在办事。
2、固定薪酬
薪酬是不是合同中就规则明白(或试用合同中就规则)?薪酬是不是历来都按时发放?薪酬是不是按规则明明白白发放而不这样那样的莫名扣款(当然违规扣款除外)?假如这样,这个公司根本是可信的。
3、社保
是不是明明白白有说法(尤其在试用期)?在公司正式上任的职工,是不是都有社保?社保刚开始可能少,作业1年以上是不是社保基数是不是会上升?假如这样,根本上这个公司大的原则上是规范的。
4、加班
我们都不喜爱加班,但不得不加班。加班主要看是不是自个没有完成任务而要加班,是不是公司需求加班但加班是不是计入业绩考核?作业对比超卓的人加班是 否多(一般超卓的人加班少)?寄希望于加班了立刻要拿加班薪酬,这不现实。加班短期有收入不现实,长期一般都有报答。其实加班对公司、自个都是个情绪问 题,假如在公司加班能够与自个的生长和晋升是挂钩的,则是根本可取的。
5、公司的发展
看看公司是不是在成长?事务、商场在拓展吗?产品在拓展吗?职工人数在增长吗?客户的基础在加厚吗?客户在丢掉吗?假如大致是肯定的,则这个公司具备生长性,在此作业辛苦是必然的,但报答是能够期待的。
6、看看公司的职工
老职工多吗?呆上2、3年以上的职工多吗?老职工是主干核心吗?他们的水平大多数高吗?主干核心老职工的收入高吗?他们作业状态积极吗?是不是有 迅速上升的新职工(1年内的)?假如根本是肯定,则这个公司的价值观是根本契合商场经济规律,是根本长期坚持这个合理的价值取向原则的。这点是很能从侧面 反映一个公司的整体根本状况的,啥都能够假,这点假不了,啥都能够包装,这点包装不了,是在其他状况无法断定的时候,能够作为重要的评估公司的一个依 据。新到一个公司,能够从这点先着手分析评估。
7、看会议是不是简练高效
开会最能看出一个企业的办理作风和办事效率,那种整天会议不断,却流于清谈,只能说明公司没有时刻观念和紧迫感,在无所事事中会被竞争对手的战车碾得破坏。
8、看作业氛围是不是融洽
职工之间相互协作,团结一心,积极向上,这样的公司是一个繁荣上进的公司,要力争使自个融入进去。相反办公室里派系林立,勾心斗角,互相拆台,或职工人人自危,死气沉沉,这样的公司呆不得,也呆不久,走为上策。
求职指导:IT业男女薪酬差距在扩大
据IT行业机构Intellect发表的一篇研究报告称,在IT行业工作的女性认为她们的薪酬要比男同事少。
这项对技术行业350名女性进行的年度“工资平等理解”调查发现,一半以上的受访者认为,在做同样的工作的情况下,男性的工资要比女性高。 35%的受访者认为,她们得到的报酬比较少,但是她们没有证据。五分之一的受访者肯定地认为,在做同样的工作的情况下,男性的工资更多。
IBM的一位经理和Intellect的IT界妇女论坛的主席Gillian Arnold说,甚至更多的女性认为工资不平等是一种现实。
Intellect称,女性在IT行业的比例已经下降到了16%,尽管人们普遍接受的观点是占英国经济10%的IT行业缺少技术人才。因此,保留和吸引妇女在IT行业工作是IT行业的一项关键任务。如果女性认为她们没有得到平等的报酬,她们会需求其它工作或者职业。
IT薪酬差异还会给企业带来其它的问题。据雇佣仲裁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20xx年各个行业有关工资不平等的投诉从20xx年的12,393起增加到了27,497起。
Arnold说,处理工资平等的问题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除非你理解这些障碍,否则你不可能解决这个问题。许多歧视是非故意的。
薪酬调查报告 篇二
因而也是人力资源再生和开发的催化剂,是决定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有效性的关键变量。目前,传统单一的薪酬制度已远落后于实践领域出现的诸多变化,因此有必要积极创新,设计一套更符合新时代特征的薪酬制度。
一现有薪酬制度及其特点
1、绩效型薪酬制度
主要是根据员工的动态业绩来决定报酬的多少。在适宜的情况下,绩效付酬可以激发出符合需要的行为,也有助于吸引和留住成就导向型员工,实现了某种程度的公平、客观。
但在现代工作复杂性程度越来越高、知识性员工的产出不宜直接量化的趋势下,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它不利于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与开发员工的潜能,容易造成员工的短期行为。实行这种薪酬制度必须保证公司有精确的绩效评价体系,同时,公司必须保证有必要的资金来实现对员工的报酬承诺。
据调查,美国有70%的大型企业采用绩效型薪酬制度,它已牢固扎根于美国企业,源于它适合美国文化中奖励个人成就的思想。
2、技能型薪酬制度
这是我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参照前苏联的工资制度实行的八级工资制为主的薪酬制度形式,一般由企业定出技术等级及考核标准,要求职工具有达到一定等级的技能,确定其薪资等级,支付相应的报酬。如果员工具备了更高的能力,可以向企业提出升级的请求。
技能型薪酬体系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人才成长与员工进步,能鼓励员工自觉掌握工作技能和知识,适应企业内外形势的变化。在某些技术要求高的行业可以体现其合理性。
但有些工作比较艰苦,与绩效也不直接挂钩,且工作责任偏大,以技能为依据考核比较困难,后果造成人才外流;实行这一薪酬制度要求企业进行严格的技能鉴定,设定合理工资标准,实施必要的管理程序,客观上复杂了评价体系;以某种专长为依据的评价基础易导致员工之间分工过细而无法完成一专多能的要求。
3、资历型薪酬制度
以职工个人的年龄、工龄、本专业工作年限、学历等因素为依据的薪资制。资历薪酬制度的优点是根据资历这一客观标准加薪,雇员容易认为他们得到了公平的待遇,增强员工的安全感,使其更容易忠于企业;资历与主管的主观判断无关,其固有的客观性可以增进同事之间的合作,不偏心的做法可以更有效的激励员工。
此种制度的缺点是不适合竞争战略的要求,依赖性强,强调论资排辈,不直接与绩效挂钩,不利于发挥薪酬的激励作用;激励上的弱化,只要雇员表现一般就可以同样得到加薪,他们只要消极等待工龄年限的增长就自然会有加薪。
二薪酬制度亟待创新
1、与薪酬相关信息的获得越来越收到重视
随着薪酬设计与企业的外部竞争力和内部激励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企业的薪酬设计越来越需要在获取大量信息的基础上进行。这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的信息:对企业外部来说是企业薪酬的相对竞争力的资料,对企业内部来说是雇员的绩效水平的资料。
在发达国家,大型企业定期薪酬调查已经相当普遍,了解竞争对手的薪酬水平已经成为企业制定发展战略的基础资料来源。一些咨询机构开始提供工资调查服务,此时一些行业和专业协会、政府机关和研究性刊物也越来越多地披露相关的薪酬信息。在这样的基础上确定的企业的薪酬水平才能在劳动力市场上具有竞争力,才能吸引到最有价值的雇员。此时一些外企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初往往花费3个月以上的时间做市场调查,了解行业内的待遇情况,最终制定出合理的薪酬制度。
2、公开的薪酬管理越来越成为时尚
薪酬保密制度曾经是西方比较流行的管理手段,实施薪酬保密政策的前提假设一般包括:人通常容易高估自己而低估别人;员工之间谈论薪酬易导致矛盾和摩擦,易对员工队伍士气产生负面影响。但在公开、公正和民主的新管理理念下,保密工资会导致破坏组织氛围的弊端,员工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可以加薪,有什么样的绩效表现才能导致加薪等,此时而这些与企业完善员工激励机制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所以一些研究者认为,如果将激励作为薪酬管理的目的,雇主就应该明智的实施一种相对公开的薪酬分配制度,即使由于主客观因素需要执行一定的保密措施,但薪酬政策一定要相对公开。一种相对公开、透明的薪资制度能传递出一种积极信息,此时表明这个制度是公平的、自信的,这个组织对人是信任的。
3、长期的员工激励计划日益受到关注
长期激励计划旨在通过一些政策和措施引导员工自觉地采取有利于企业发展的长期行为。在发达国家,目前比较盛行的有员工股票选择计划、资本积累项目、虚拟股票计划和股票转让价格等方式。长期计划的实施对象主要有两类: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高科技企业的关键技术人员。据统计,发达国家的高层管理人员的激励主要是通过长期激励计划实现的,此时固定的年薪收入只占其总体收入的10%以下。由于经济体制和证券市场发育程度的差异,我们不太可能也采取这些类似股票期权等形式的激励方式,但这个发展方向值得我们借鉴,应该采取那些立足长期激励作用的薪酬体系。
三设计开发型薪酬制度的基本思路
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实质上一种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组成的“不完全合约”,人力资本产权在企业所有权安排中具有一种特殊决定性的地位和作用,非人力资本产权的权能和权益必须通过人力资本的直接参与和使用而间接发挥作用和实现。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本运营层面,要通过制度安排和激励机制促进企业人力资本使用效率和绩效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本在运营中的使用效率如何,是有许多复杂因素耦和作用的结果,但其中通过制度设计和管理操作来实现“激励相容”,无疑是最具决定性的重要因素。笔者的思路是薪酬制定部门应改革现有薪酬制度,结合企业战略,遵循薪酬设计的公平、竞争、激励和经济原则,设计能达到起战略性激励的开发型方案,使之达到三个重要目标的有效薪酬体制??内部协调性、市场竞争性和承认个人贡献,使之有利于培育和增强企业的核心能力。
传统的薪酬制度多以职务或工作价值来确定报酬量,工作的“产出”是其关注点,而开发型薪酬制度以“投入”为关注点,以员工为完成岗位工作所投入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作为测量报酬的依据,其基本的设计理念是要形成以人为本的人性化、以对雇员的参与和潜在开发为目标的开发型方案,将薪酬计划建立在全面薪酬、信任、减缩工资分类以及基于多维评估的基础上。它相对于传统的薪酬体系而言有以下优点:在绩效评估上,改变以工作量测定为基础的单一付酬制度,而是采取以技能和业绩为主,辅之以其他指标的多维评价体系。这样有利于鼓励和牵引员工提升自己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帮助企业提升人力资源素质,打造学习型的组织氛围,培养员工的核心专长和技能。
在薪酬等级结构上,采取宽带工资结构,然后使每一等级的工资范围变大,工资等级线延长,工资类别减少,每种类别包含更多的工资等级和标准,各类别之间工资标准交叉,加大工资中知识技能的含量。这样打破了传统的职位等级的官本位特点,为员工提供更为多样化、更为宽广的职业生涯通道,即员工不再需要通过职位的晋升来获得报酬的增加,而只需要提升自己的知识、技能就能够获得报酬的大幅度增加。
在薪酬管理体制上,以各职能部门为主体,鼓励员工的积极参与设计,加强薪酬沟通,然后在薪酬结构设计、薪酬信息获取、薪酬方案形成、结果确定等各个阶段都要重视不同形式的薪酬沟通,从而帮助企业和员工之间在薪酬问题上达成共识,为薪酬体系的有效运行奠定重要的前提和基础。
当然,具体的开发型薪酬方案设计是一项较为复杂的技术,此时不同行业、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也各有各的做法,没有统一和通用的程序,笔者只是就其基本思路作一探讨,还有待于在标准评定、操作手法等方面进一步成熟和完善,更需要实践的丰富与验证。总之,企业薪酬制度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制度,通过变革创新,建立开发型制度的精髓在于加大员工的责任感、自由度,强调其能力和技能的发挥,加强他们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团队意识,为企业发展战略的实现和激励机制的生成提供可靠保证。
薪酬调查报告 篇三
一、调查过程
(一)、调查目的与意义
1.调查目的
1、能吸引条件符合需求的人才
2、能留住条件符合需求的员工
3、能激励员工工作绩效
4、能良性发展与利益最大化
2.调查意义
1、如果想实现不同阶段的策略目标,就需要不同技能与知识的人才,怎样在劳动市场吸引这些拥有特定技能与知识的人才,其薪酬所扮演的角色以及重要性没有人会怀疑;特别是在劳动市场人力供给不足的今天,更需要以竞争性薪酬去吸引员工。
2、取得需要的人力后,也投入了资源在员工的教育培训上,同时员工也贡献其技能与知识,使阶段性的目标达成,但这种状况是否可以持续?员工是否会带着学到的技能与知识,投敌到竞争对手?只有透过策略性薪酬制度,才可以留住员工继续贡献所长。
3、薪酬策略需与员工的工作绩效与部门整体绩效结合,否则很容易让企业背负庞大的人事成本,反而降低了企业获利的能力及竞争的优势。取得了需要的人才,若无法达到目标,建立竞争优势,最后员工个个口袋饱满,投向竞争对手。所以薪酬策略若不能激励员工,让员工朝向部门设定的目标去投入其所长,最后的冤大头,可能是谁?呵呵。
4、薪酬制度的最后目的。无论取得了多好的人才、留住了多好的员工或是员工多么努力地投入工作,若是最后不能生存、成长及获利,都不是恰当的薪酬策略。薪酬策略不但要能配合整体的人力资源策略,更要能融入经营策略,以达成其阶段性的目标,如此才是最好的薪酬策略。
(二)调查对象概况
1.调查对象全称
xx(xx)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物资部
2.调查对象地址
xx市xx区xx镇xx路xx号
3.调查证明人
姓名:xxx;职务:主任;联系电话:xxxxxxxxxxx;与调查主题关系:xx(xx)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物资部主任
(三)调查时间
20xx年xx月xx日至20xx年xx月xx日。
(四)调查方式
■访谈,访谈对象:姓名:xxx职务:员工;姓名:xxx职务:主任;姓名:xxx职务:员工。
■访谈对象原则:
1、职务不同,反应薪酬管理的问题不同;
2、这些人都是各个岗位的元老、骨干,对薪酬有一定的认知;
3、这几位员工性格直率,能敢于讲真话,讲实话,可以反应出真实的东西。
■资料收集:
(1)《xx控股司(20xx)xxx关于20xx年度工资调控管理的指导意见》资料来源:xx控股公司;
(2)《关于高温费发放的通知》资料来源:xx(xx)机械;
(3)《薪资管理实施细则》资料来源:xx(xx)机械;
二、调查对象现状
(一)员工对薪酬的满意度:
从调查的情况看,员工对目前的薪酬表示满意。回答“基本满意”、“很满意”或“非常满意”。从不同性质工种看,库工的满意度最高,回答“基本满意”、“很满意”或“非常满意”的比例为100%。而对仓管员的调查是绝大数员工回答“基本满意”和“很满意”。对主任等基层管理人员的调查回答是“很满意”或“非常满意”,比例为100%。根据全员调查结果显示,员工对目前的薪酬表示非常认可;主要是员工工资在同行业对比,很有竞争优势。
(二)薪酬管理模式:
实行分类管理,从调查的情况看,即对不同类别员工采取不同的薪酬结构形式。从不同性质看,员工对目前的薪酬模式非常满意,员工薪酬分类管理比例较高;属于高稳定性模式:薪酬与个人的绩效关联挂钩,员工收入相对稳定。薪酬的主要部分是基本(固定)薪资,奖金的比重小,福利、保险比例适中;或平均基本薪酬,较高比例的绩效、津贴,中等的福利水平。优点:员工流动性小,较稳定。员工有较高的安全感,但激励性一般,人员成本负担偏重。
(三)薪酬结构:
(1)主要形式:岗位(基本)工资、加班工资、绩效工资、奖金、各种津贴、职务工资、工龄工资;佣金;
(2)工资收入构成:从调查的`总体情况看,薪酬形式是:库工:“基本工资”、(40%)、绩效工资(30%)、“奖金”(15%)、“各种津贴”(10%)、和“工龄工资”(5%);采取“长期激励”、“佣金”的比例较低,为7.5%。
仓管:“基本工资”、(40%)、“加班工资”(20%)、“奖金”(15%)、“各种津贴”(10%)、“技能工资”(10%)和“工龄工资”(5%);采取“长期激励”、“佣金”的比例较低,为7.5%。
主任:“基本工资”、(40%)、“加班工资”(20%)、“奖金”(15%)、“各种津贴”(10%)、“职务工资”(10%)和“工龄工资”(5%);采取“长期激励”、“佣金”的比例较低,为7.5%。(四)长期激励的主要形式:1.采取“长期激励”、“佣金”的比例较低,为7.5%。 2.但虚拟股票从调查的总体情况看,“股票”、“股票期权”和“虚拟股票”以外的“其他”形式是目前长期激励的主要形式。除“其他”以外,主要形式是“虚拟股票”,其次是“股票期权”,再次是“股票”。
3.职级评定: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在职业能力资格为评价标准的总原则下,根据其学历、专业、工作经验、工作技能、能力表现、行为表现等任职资格条件加以分析比较后,确定其职级评定的过程;由于相应的管理行政晋升职位有限;同时也为了达到能让全员都能有激励平台,所以就成立了此激励方案;也就是达到相应职级,享受相应待遇。
三、调查结论
薪酬分配的过程及其结果所传递的信息有可能会导致员工有更高的工作热情、更强烈的学习与创新愿望,也有可能导致员工工作懒散、缺乏学习与进取的动力。因此,在薪酬制度进行调整时必须以维护稳定为前提,要注意维护大多数员工的利益和积极性。损害了大多数员工的利益,挫伤了大多数员工的积极性的薪酬改革是不可取的。
总之,进入21世纪,进入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世界经济全球化,谁能制定行业可行竞争性薪酬,那么谁就占据主动优势,也就是获得了先机。通过上述调查,员工能如此满意现有的薪酬模式,主要是薪酬管理做得比较好。但是,薪酬永远是最变化莫测又令人神经过敏的东西。正因如此,在变化加速的时代,薪酬管理也不例外,只有不断创新和完善,才能迎接面临的不断挑战!
薪酬调查报告 篇四
步入20xx年,国内面临着产业经济转型,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房价、物价的不断增长,企业的用工成本也逐年增加。到底花多少钱才能招到合适的人,到底应该如何定薪酬,年度调薪该如何做,这是每到调薪季节HR最苦恼的事情。
《20xx年HR薪酬调查问卷》收集15580名HR的问卷回应,涵盖了中国20多个行业、34个省市地区,包括部分港澳台及海外HR的参与,得到HR了有关HR薪酬比较精准的信息。
本报告主要为全国数据,仅作为全国性的参考,分地区分行业等维度的HR薪酬报告将会陆续发布,敬请关注。
一、全国薪酬状况对比
1、各省市HR薪酬状况对比
调查表明,沿海地区薪资明显高于内地省市,上海领跑全国薪资,沿海地区中北京、广东、浙江、江苏为经济强省,福建、天津、山东、辽宁薪资在沿海地区为第二梯队;西部地区四川、重庆、新疆薪资状况较佳,其他西部省市样本太少未列入统计;中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整体落后于沿海地区,山西、河南、江西在中部地区薪资较低。
2、全国HR薪酬分布情况
调查表明,有25.42%的专员薪资在3001-3500元范围,有36.75%的专员薪资在20xx-3000范围,还有11.33%的专员在4001-4500范围,共有超过62.17%的专员薪资在20xx-3500范围;有18.31%的主管在3001-3500范围,有28.26%的主管薪资在3501-4500,有16.71%的主管在5001-6000范围,共有46.57%的主管在3001-4500范围;有19.54%的经理在5001-6000范围,有12.51%的经理在7001-8000范围,还有11.77%的经理在4001-4500范围,共有46.85%的经理在5001-9000范围;有13.47%的总监在12001-15000范围,有12.15%的总监在9001-10000范围,有11.27%的总监在15001-20000范围,共有39.68%的总监在10001-25000范围。
二、城市薪酬状况对比
全国二十大城市薪酬状况对比
调查表明,上海的薪资领跑全国,广州较北上广深薪资最低,沿海城市薪资明显高于内地城市。
HR薪酬的城市排行,基本反映了当前中国经济的地域发展情况,东部沿海薪资较高,成都、重庆、乌鲁木齐在西部城市中一马当先,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状况明显落后与沿海城市,北上广深无疑为国内一线城市。
三、各行业HR薪酬状况对比
1、全行业
调查表明,金融业(保险/银行/投资)是起薪最高的行业,酒店/餐饮/旅游等行业薪资较低,计算机/通信/互联网/电子行业薪资表现抢眼,房地产/建筑行业薪资并不如预期中高。
可以说明金融业(保险/银行/投资)和能源/冶炼/材料/化工行业是高收益的行业,计算机/通信/互联网/电子行业异军突起,具有巨大的潜力,酒店/餐饮/旅游和教育/培训/院校行业收益较低。
2、计算机/通信/互联网/电子行业城市薪酬状况对比
调查表明,上海在计算机/通信/互联网/电子行业领跑北上广深,深圳北京紧跟,广州与杭州水平相当。
3、房地产/建筑行业城市薪酬状况对比
调查表明,深圳在房地产/建筑行业专员主管职位起薪最高,上海、北京的总监薪资较高。
四、调查总结
中国企业人力资源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人力资源从业者们也要不断的提高专业技能,积累管理经验,未来人力资源部门在企业管理和发展中必将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与此同时,人力资源从业者要适当的向公司经营者要权,承担更多的责任和职责。众达朴信人力资源顾问雷永表示,人力资源从业者要提高在企业内部的话语权,提高制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专业能力,帮助企业战略落地,用人力资源数据说话,提高人力资源的决策效率。
薪酬调查报告 篇五
一 快速消费品的定义和产品特点
快速消费品在中国是市场化程度最高的一个行业,以“娃哈哈”为代表的渠道控制模式和以“可口可乐”为代表的“通路精耕”模式可以说是中国这个特殊市场两种极端的渠道运作方式。
快速消费品是指那些使用时效较短、流转速度较快、价值不高、易于消耗;消费者分布广、购买频率高、购买持续时间长,多是消费者的生活必需品。其包括香皂、牙膏等日化类产品;烟、酒、饮料、小吃等副食类产品。由于购买频率高,消费者对这类产品的认识较多,购买时不需购前比较和反复挑选,属于习惯性购买。归结起来,快速消费品有以下特点:
1. 周转周期短。由于快速消费品属于易耗品,流转速度快,消费者购买频率高,因此产品的周转周期短,特别是日化类用品属于消费者的生活必需品消耗量大。所以引导消费者购买有助于加快产品的周转周期,实现企业产品销售量的快速提升。
2. 保鲜期限短、购买便利。快速消费品多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产品,由于其流转速度快,产品在制作时对产品的保鲜要求也较高,一般从生产到消费掉只有一个较短的保质期,因此对分销速度要求很高。消费者购买商品时以方便、快捷为准,同时购买呈现多次、小批量的特点。
二 快速消费品消费者的购买习惯
1. 消费者分布分散、习惯就近购买。快速消费品消费者没有特定的群体,几乎人人都可以成为快速消费品的目标或潜在消费者,因此其分布较为分散。消费者购买频率较高,不会像购买耐用品一样货比三家、反复挑选,一般会选择随手就近购买。
2. 消费者知识程度低,易从众购买。消费者对快速消费品产品认识和理解程度不高,产品力和品牌力的大小对消费者购买量的影响并不大,为了买得放心,消费者一般会选择购买者比较多的产品,易从众购买。
3. 感性因素强、品牌忠诚度不高、易形成冲动购买。快速消费品消费者易受到促销、生动化陈列、堆头等卖场气氛的影响进而形成冲动购买。消费者对快速消费品的购买决策都是凭感觉做出来的,跟消费者一时的情趣和兴致关系很大,因此很容易在同类产品中转换不同的品牌。
由以上分析可知,消费者购买习惯是简单+迅速+冲动+感性。
三 快速消费品的基本渠道特征
产品的渠道特征是与产品特点和消费者的购买特征密切相关的,由上述分析可对快速消费品的基本渠道特征总结如下:
1. 快速消费品多采用中间商的分销模式。由于快速消费品消费者数量多,分布范围广,故企业不可能像工业品那样采用一对一的渠道建设模式,一般都会用中间商的分销模式。层级较多的渠道对产品的分销能力也较强,但产生渠道冲突的可能性也较大。因此,如何设计渠道层级并制定合理的利差分割体系往往成为快速消费品企业的营销难点。
2. 快速消费品渠道终端生动化陈列很重要。快速消费品的购买者往往是凭感觉和冲动购买,因此企业在建设渠道时往往伴随着大量形象广告和卖场内的现场演示、促销、折价销售等活动,并通过终端的生动化陈列和堆头给消费者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以促成销售。快速消费品主要是便利性购买,因此分布在居民区以方便居民购买的零售商(小卖部、便民店等)成为分销快速消费品的主要渠道。
3. 快速消费品一般是多种渠道并存。在快速消费品的营销渠道中呈现出多种模式并存的现象,它既有长渠道又有短而宽的渠道,颇具实力的企业还可以设立直销渠道。
薪酬调查报告 篇六
有关数据表明,近几年来,燕郊地区乡村农民收入持续不断增加,年胜一年,对数据深入分析发现,村民们推陈出新,一改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传统农业模式,发展多项经营的商品农业,另外乡村农民思想也发生转变,不再固守土地,离乡务工也推动了乡村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自从镇政府提出“乡村农民增加收入一个主要途径是调整 农业 产业结构”以来,乡党委、 政府 带领燕郊村民紧紧围绕 粮食 增产、农业增效、乡村农民增收抓调整,突出本地优势、因地制宜发展订单农业、大棚农业。在种植小麦,玉米的基础上,建设大棚生产基地,种植绿色生态食品,凭借燕郊是北京郊区的良好区位,大棚种植渐渐成为乡村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相比前几年来看,20xx年农业的比较收益大幅提高提高,乡村农民的人均收入由2500上升到3200。
乡村农民增加收入的另一个主要途径是外出务工收入据20xx年 统计 ,()全乡总劳力8206人,其中长年外出务工 劳动 力2966人,约占总人口20.4%。从调查情况来看,外出务工劳动力按每年最低纯收入2400元来算,全乡仅外出务工一项可带回资金712万元,人均498元。
在燕郊人民取得骄人的成绩同时,也存在着中国底层劳动人民的普遍弱势。
当前乡村农民的消费开支负但仍然过重,据调查,乡村农民的收入主要支出于农业生产、 医疗 费、学费等。由于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有较大程度的增长,农业生产的费用仍然要占乡村农民收入相当大的比例;另外是医疗费用支出,乡村农民一旦生病住院,医疗费用支出比重就大幅度上升,尤其是主要劳动力生病后,致使该家庭劳动力缺乏,常常很快就会返贫。另外,乡村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不高,虽然乡党委,政府加大了对乡村农民的培训力度,在一定程度上乡村农民的素质有所提高,但是乡村农民的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主要体现在生产 经营 管 理 技能、 文化 科学素质和观念意识等方面,既影响了农业的生产,也影响了劳动力的移,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只能做苦力和劳动密度高的行业,未能以劳动力产生劳动价值,造成了人力资源的优势不能显现。
乡村农民经营生产方式粗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生产规模过于狭小,规模经营还只是少数;二是 科技 含量低,农户缺少农作物新品种的应用、种植、病虫害有效预防等技术,新种一种家作物要花上三年五年的时间去培育;三是管理粗放,缺少精细耕种的田间管理以及精确的经济核算,造成了生产资料的极大浪费和生产成本的增加。
乡村农民的信息来源渠道单一。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农户从真正意义上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单位成为相对独立的经营者和决策者,改革把乡村农民推向市场经济的前台,农产品以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在这种情况下,乡村农民正确地掌握信息,指导生产经营成为在市场中取胜的必要条件,但从目前来看乡村农民的信息来源渠道单一,乡村农民信息不灵是农村的一大普遍现象,这就造成了农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困难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