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范文大全 >

认 识 图 形【优秀10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高考家长帮为您整理的认 识 图 形【优秀10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一些启发。

小班数学教案:图形 篇一

活动目标:

1、尝试对图形进行组合拼搭。

2、结合自己的图形认知经验,帮助朋友解决问题。

3、认清图形的名称。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活动准备:

图形片若干、正方形底板幼儿人手一份、固体胶。

活动过程:

一、图形捉迷藏

1、点击课件,出现三个图形

------你认识它们吗?它们是什么形状?

小结:它们是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

2、找图形

------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玩捉迷藏的游戏,它们躲到哪里去了?你在图片的什么地方发现了它们?

小结:原来在我们的身边藏着那么多的图形宝宝。

二、图形宝宝帮大忙

1、宝宝想玩滑滑梯

------滑滑梯是什么样子的?哪个图形像斜坡?三角形怎么放更像滑滑梯?(转一转)

小结:图形可以转一转,转一转说不定就能变成你想要的样子。

2、汽车轮胎坏了

-------谁能变成汽车的轮子呢?没有圆形怎么办?这三个图形(正方形、三角形、半圆形)谁能变出圆形?

小结:原来两个半圆形拼起来就是一个圆形。

三、拼出正方形

------电视柜是什么?哪个图形可以做电视柜?(正方形)正方形躲起来了,可以用什么图形帮帮忙,拼出正方形呢?你们自己去试试看。请幼儿将不同的图形片贴在正方形的轮廓上,尝试拼搭出正方形。教师与幼儿分享经验。

小结:原来正方形可以用其它图形拼出来。两个长方形可以拼出正方形,四个小正方形也可以拼出长方形,还可以用两个三角形拼出一个大正方形。儿童早期对图形的认识是与其生活周围客观环境相联系的,他们所感知到的形状大多来源于现实中具体的客观实体。教师根据幼儿认识图形的特点,组织小班幼儿开展了《有趣的图形》的活动,那么这节课,带给我们的思考是什么?

抛问:

1、 说说小班幼儿对几何图形的认识特点?

2、 教师如何将认识几何图形与幼儿生活周围的客观环境相联系?

认 识 图 形 篇二

教学目标 :

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3、培养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在操作活动中,体会“面在体上”;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创新意识。

教具、学具:课件、小圆印章,三棱柱、圆柱、正方体、长方体模型

教学过程 :

一、联系实践、复习引入。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谁能在我们教室里找出什么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2、从桌面上拿出自己喜欢的物体,并说说它们的的形状。

3、摸一摸手中的物体,有什么感受?与同学交流想法。

4、引导学生说出有些物体的一面或几面是平平的,揭示课题。

二、动手操作,。

1、认识长方形。

A:让学生动手找出长方形的面(生可以用摸、描、印),认识长方形并出示图形。(电脑出示:从长方体中取下长方形。)

B:其余学生也找找手中物体中的长方形的面,看一看,摸一摸。

2、能不能从其他物体上找到其他的图形呢?(学生独立找、小组内找、与教师一起找)。

3、汇报交流,认识正方形、三角形、圆。(电脑演示)

4、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今天我们认识的图形和过去认识的物体有什么不同?

5、用自己的办法把图形从物体中“印”下来。

三、联系实际、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1、出示教材中的交通标志图让学生辨认,渗透交通安全教育。

2、在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这些平面图形呢?请同组的同学相互说说。

四、探索与实践。

1、淘气和同学们一样也认识了这些图形,这是淘气利用今天认识的图形拼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电脑演示)你们能从这幅美丽的图画中找出今天学的这些图形吗?

2、下面请同学们小组互相合作,利用老师给你们的图形拼出自己喜欢的漂亮的图画,要尽量和淘气的不一样。

五、课内小结与课后延伸。

1、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想今天认识的图形。

2、在生活中我们到处都可以见到这些图形,同学们回到家后仔细观察家里的物体,看看能在哪些物体上找到这些图形,把你的发现告诉你的爸爸、妈妈,好吗?

板书: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小班数学教案:图形 篇三

主题名称:多变的图形

活动目标:

幼儿通过动手变换图形的组合,锻炼他们的操作思维能力。

了解一种图形在经过折或剪后,能变成另一种图形。

活动准备:

固体胶、剪刀、盘子、图形若干、操作图形若干、折纸若干、背景音乐。

活动流程:

导入:直接出示图形。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好多图形宝宝,你来找一个你最喜欢的贴在黑板上。

训练操作思维

师:图形宝宝碰一碰就会变成小动物、日常用品、植物等,谁想来试一试?幼儿操作。

老师点评

师:你们看这个像什么?(幼儿回答)

师:利用这些图形还可以变成什么?(幼儿说,教师操作)

教师小结:哪些事物还是这些形状的?只有找到比较相近的事物,我们的图形变变变才会又快又准确。

动手操作

请幼儿在操作桌前坐好,自由拼摆图形,老师巡回指导。

作品展评:请完成的幼儿把作品粘贴到黑板上,老师点评幼儿作品,让幼儿自己来说说每一幅作品的优点,学习同伴的可行之处。

思维多面发散

师:老师这里只有一个正方形,可是做圣诞树需要三角形怎么办?请小朋友想个办法。(幼儿回答)

你还发现哪些图形可以变身?(请幼儿尝试)

小组合作完成图形拼贴画

师:孩子们你们又发现了图形宝宝的一种变化,现在请你们找到好朋友,4人一组共同完成一幅作品。

作品展示、老师点评

把作品粘贴到黑板上,每组推选一名幼儿来说一说自己作品的内容,老师给与鼓励。活动反思:

活动紧紧围绕着目标开展,在整个活动中,老师都以孩子为主体,引导孩子的思维发散,并通过孩子自己的操作得出经验,老师给与适当的提升。

深层次的挖掘教材,不仅仅局限于图形本身的拼摆,而是通过一种图形变化成另一种图形,让思维发散更明显。

小组合作效果好,老师在活动之前的指导,让孩子们很好地完成了小组合作。

课后小结通过本次活动,幼儿都能用不同的图形拼摆成不同的物体形象,同时,培养了幼儿初步的创新意识,发展了他们的发散思维和想象力,体验到小组合作的乐趣。

认 识 图 形 篇四

第三单元   (一)

课题一: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内容:

P72的内容,练习十五的第1-4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能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能够辨别这些图形。

教具、学具准备:

一些长方体、正方体的实物,同样大小的正方体8个。

教学过程 :

一、新课

1.初步认识长方体。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到的物体有不同的形状,(拿出一个纸盒)。大家看,这是一个纸盒,谁知道它是什么形状的?板书:长方形。

让学生数一数纸盒有几个面?教学生有顺序的数法:上下,左右,前后各两个面,一共是六个面。

再出示一个长方体实物,其中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要求学生看一看长方体的各个面和相对面有什么特点。

这样使学生明白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的两个面的形状相同。

2.初步认识正方体。

出示一些正方体的实物。问:谁知道它们是什么形状的?板书:正方体。让学生数一数正方体有几个面?并且指出正方体的六个面有什么特点?

3.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

4.辨认长方体和正方体。

出示一些实物,让学生辨认。

课间活动。

5.做P72的“做一做”

二、巩固练习

做练习十五的第1-4题。

三、小结

回忆长方体有几个面,相对面一样吗?

正方体呢?

小班数学教案:图形 篇五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幼儿对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认识,能按图形特征分类。

2、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思维的灵活性。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相互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能按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正确区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图形妈妈各一,魔术箱一个。

学具: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图形娃娃各一。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组织教学,师幼问好。

2、引题:今天老师请来了几位图形妈妈,想请小朋友认识一下。现在,我们欢迎图形妈妈的到来。

二、基本部分

1、播放课件,引导观察。

这是什么图形?

2、摸图形

老师和个别幼儿从摸箱里摸图形,其他幼儿说出图形的名称,从桌子上找出相应的图形。

3、游戏:“送图形宝宝回家”

图形妈妈怎么啦?为什么哭啊?原来它们想它们的宝宝了,我们把图形宝宝们送回图形妈妈身边去。

(1)我们先去找一找图形宝宝的妈妈在哪。让我们一起学袋鼠跳到圆形妈妈身边去吧!再让我们一起学小乌龟爬爬到三角形妈妈身边去吧!最后我们一起跑到正方形妈妈身边去,看一看是谁先到正方形妈妈身边。

(2)个别幼儿示范送图形宝宝到妈妈身边。

(3)幼儿集体游戏,送图形宝宝回妈妈身边。

三、结束部分

1、小结本节内容,讲评幼儿活动情况,提出希望。

2、听音乐出教室。

认 识 图 形 篇六

自主探索    实践创新

【背景介绍】:

根据新课程标准,为了让学生学得快乐,学得主动,学得有个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力求体现新课改革的理念,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给学生宽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学得更主动更轻松;力求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精神,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较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

《认识图形》是继“认识立体图形”之后的一个教学内容。学生在上节课已经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认识了这些几何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同时,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比较关注自己周围的事物。根据这些特点,在教学时我主要采取观察讨论法和实验操作法,帮助学生初步感知各种平面图形的特征。并且融观察、实验、操作、交流、合作等多种学习方法为一体,引导学生以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

【案例描述】:

片断一:动手操作,感受新知。

师:你能不能把这些图形请在白纸上呢?

生:能!

师:老师请你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积木,用它的一面在纸上画一个图形。

学生挑选一个自己喜欢的积木,用它的一面在纸上画一个图形。

师:小朋友们动作真快啊!现在请你悄悄地告诉你的同桌,你画了个什么图形,好吗?

生互说。

(出示图形屋)

师:看,这里有什么?

生:屋子。

师:是谁的屋子呢?

生1:长方形。

生2:正方形。

生3:圆形。

生4:三角形。

师:嗯,真好!这些屋子真漂亮啊,你想不想让你画的图形住到这么漂亮的家里去呢?

生:想!

师:那就请你自己上来帮它们找到自己漂亮的家。

生分小组上来,为画好的图形在黑板上找到自己的家。

师:是不是所有的图形都找对了家?我们来看看这间漂亮房子里是不是住的全是长方形呢?

生:是的!

师:这个呢?都是什么图形啊?

生:正方形。

师:这间屋子呢?

生:全是圆形。

师:我们再来看看最后一间漂亮房间,它们找对了吗?

生:对了。

片断二:自主探索,发现特征。

师:看,老师手里有个信封,你们知道里面住着谁吗?

生:不知道。

师:那你想不想知道啊?

生:想。

师:请小组长拿出打开信封,看看里面住着谁?

师:你认识它们吗?

生:认识。

师:拿起图形,大声地叫它们一声。

生:长方形。

生:正方形。

生:三角形。

生:圆形。

师:你们的眼睛真亮啊!

师:现在请你拿出长方形,我们来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你发现了长方形的什么秘密?说给你边上的小朋友听听。

学生动手操作,小组里自己交流。

师:你们发现了长方形的秘密了吗?谁能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呢?

生1:我发现长方形是长长的,方方的。

生2:我发现了长方形有4条边。

生3:我发现长方形有4个角。

生4:我发现了长方形有2条边是长长的,2条边是短短的。

生5:我发现长方形的4个角都是直直的。

师:我们小朋友真能干,发现了那么多的秘密。那你想不想听听长方形它自己是怎么说的吗?

生:想。

(课件演示)

师:刚才我们发现了长方形的秘密,那你能不能找到另外三个图形有秘密呢?现在请你从另外三个平面图形中挑一个自己喜欢的找一找它有什么秘密。把你发现的秘密悄悄地告诉小组里的其它同学。好吗?

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然后小组内交流。

师举卡片问:哪些小朋友研究了正方形,谁来说说你发现了它的什么秘密?

生1:我发现了正方形是方方正正的。

生2:我发现正方形有4条一样长的边。

生3:我还发现了正方形也有4个直直的角。

师:我们的小侦探真厉害啊,那么哪些小侦探是研究三角形的啊?

生1:我发现三角形有3条边。

生2:我发现三角形只有三个角。

师:真棒!老师发现我们研究圆形的小侦探们有点耐不住了,要来一展身手了。那好,你们谁来跟大家说说你们发现了圆形的什么秘密啊?

生1:我发现圆形是圆圆的。

生2:我还发现圆形是没有角的。

……

师小结:我们小朋友真能干,找到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秘密。

师:现在老师请你找一找我们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面是这些平面图形。

学生离开座位找。

师:好,谁来说说自己的发现啊?

生1:我发现黑板的面是长方形的。

生2:我发现书本的面是长方形的。

生3:我发现电灯开关的面是正方形的。

生4:我发现流动红旗的面是三角形的。

生5:我发现粉笔的两个面是圆形的。

……

片断三:实际应用,探索创新。

师:你别小看这些小小的图形哦,它们的用处可大了。看这些图案你认识吗?(出示小人,自行车,树,鱼)

生:认识。

师:那你有没有发现什么?

生:我发现这些好像都是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拼成的。

师:你的眼睛真亮啊!我们这些图形还可以拼出很多漂亮的图案呢!

师:你们会拼这些图案吗?试试看。

学生拼图案。

师:老师发现我们班小朋友的双手都非常能干。那么,除了这些,你还会拼其它的图案吗?

生发挥想象自主拼图案。

师:你拼好了可以离开座位去参观一下其它同学的作品。

学生活动。

师:欣赏了这么多,老师真惊讶我们有这么多的小巧手!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啊!

【教学反思】:

本课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在教学中,我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的机会,在活动中让学生亲自感知、亲身体验。在感知体验中进行思考和探索,通过思考和探索发现新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合作意识。使学生尝到了由于自主学习而获得新知的喜悦。

1、提供 www.shubao www.kaoyantv.com c.com观察操作的机会,鼓励积极探索。

本课利用实际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创设大量的观察、操作的机会。通过丰富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各种物体形状的体验,从而鼓励学生积极进行探索。在“片断一”中,由于摆在学生面前的几何形体是多种多样的,学生描图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学生要描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必须懂得从各种各样的几何形体(多种信息)中寻找自己喜欢的几何形体( 有效的信息),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描,这样,学生学会了探索性的学习方式,感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样化的,每个人都从众多解决问题的策略中选择了适合个人的学习方法。

2、提供数学交流的环境,培养合作意识。

合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方式,我认为同龄人之间的启发和帮助会使大家得到共同的提高。因而在教学中我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学,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数学交流情境,如“片断二”中,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和交流中,认识了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通过“在教室里找这些平面图形”这一活动,创设了问题情境,让学生把所学的新知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有用,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的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开展自评和互评,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欣赏他人的良好心态,以及自我监控,自我调节的能力。

3、提供再创造的空间,锻炼创新能力。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索性学习,从事“再创造”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如在“片断三”中,我先呈现出一幅幅图案,创设出一个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欲望。然后放手让学生用图形进行拼组。有的学生拼出了一辆坦克;有的拼出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有房子、有花草、有小鸡,烟囱还冒着烟;有的拼出了挺奇怪的汽车,好长好长的车厢,他说,我要在这儿安我的家,我住这儿,小猫住这儿,等等,我们想到哪儿,马上就可以出发……在学生的作品中,我们能充分感受到学生那极其丰富的想像和不受拘束的创造。而这,无不得益于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教学开放式的组织。拼好后,学生们离开座位互相参观学习。有的学生看见了别人的作品,很快就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修改自己的作品。可见学生的互相学习是多么的有效。再在学生广泛参观的基础上,对作品进行评价。让学生学会自我欣赏和互相欣赏,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认 识 图 形 篇七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试用)第一册。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形状和名称。

2.通过数一数、比一比、量一量、折一折等实际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上述图形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几种图形。

3.通过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主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区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各种图形的纸片若干。

学具:小棒、各种图形的纸片若干、练习纸一张。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今天,老师请来了四位小客人。(多媒体出示,毛巾、手帕、三角板、光盘伴着轻快的音乐手拉手走出来。)小朋友,你们认识它们吗?你们知道它们的形状吗?学生回答后,多媒体从上述实物中抽象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然后导入  新课。

(意图:新颖有趣的新课导入  ,旨在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课堂,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二、操作探究,主动参与发现。

(一)找图形。

小朋友,你知道老师在你的信封里都装了些什么?找出来一一告诉你的同桌。

(二)给图形分类。

小朋友,你能给这些图形(如图1)分一分类吗?想一想可以怎样分?为什么这样分?(同桌同学讨论后再分。)

(意图:让学生对图形进行分类,这实际上是以图形为载体,对儿童进行一次逻辑训练,达到启迪思维的目的。同时,教师也可以从中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领域。)

学生汇报交流分类情况。(分类情况如图2。发现按第三类分法的学生人数最多,接着顺着学生的思路进行教学。)

(三)自主探究。

1.为什么把长方形和正方形分在一起?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学生回答后,让他们通过数一数、折一折、量一量等方法,同桌同学一起验证和发现它们的特点,然后反馈交流。

(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边、四个角;长方形对折还是一个长方形,正方形对折再对折变成四个小正方形,斜对折变成两个三角形等。)

小朋友,你能把刚才研究的图形用小棒摆出来吗?请试一试。

2.小朋友,接下去你想研究什么图形。(如三角形。)

(1)拿出三角形,观察它有什么特点(运用前面的方法同桌同学进行合作探究),然后反馈交流。

(2)请小朋友用小棒把三角形的形状摆出来。

(3)老师也摆了一个三角形,你们有意见吗?(多媒体出示:)谁能帮助老师把它摆好。

3.接下去你还想研究什么图形。(如圆形。)

(1)拿出圆形,观察思考它有什么特点,同桌同学一起合作探究,然后反馈交流。

(圆形没有角、任意对折都变成两个一样大的半圆、任意一条对折线都一样长等。)

(2)如果学生把圆形和球混淆的话,则拿出圆和乒乓球进行比较。

4.举例。

让小朋友各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意图:顺着学生的思路进行教学,力求创设宽松的环境,始终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来学习。这样学生对图形的理解就更透彻了。举例则是为了让学生找出这些图形在生活中的原型,让它再现于课堂,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

三、利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1.找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出示图3,请学生手举相应的图形来表示。)

2.数图形(出示图4)。

3.拼图形。

(1)(出示图5)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不但可以拼出美丽的鱼,还可以拼出其他美丽的图案。你想试一试吗?

(2)拿出各种图形的学具若干个,进行自由拼图。然后反馈交流,说一说你拼的是什么图案,它是由哪些基本图形拼成的,各有几个。

(3)结合拼图进行课堂小结。

(意图:巩固练习,立足基础,力求变化,适当发展。按辨图形、数图形、拼图形三个层次安排,使学生在创造性练习中内化新知,培养空间观念、想像能力及创新意识,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都能体会成功的喜悦。)

专家评析

叶建娥老师编写的的教学设计,目标明确,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视基础,注重创造。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1.教学目标 全面、合理、恰当。

教育部颁布的《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中,把数学教学的目标分为四个领域。叶老师在教学设计中所阐述的教学目标 ,基本上体现了《标准》的精神,既有知识与技能的要求,又有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与态度的要求;既重视了结论性的目标,又注重了过程性的目标。

2.注重创设情境。

叶老师在导入  新课时,充分运用多媒体,用拟人化的手法创设了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情境,这样的情境创设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征。在教学过程 中,通过多媒体电脑演示,从实物中抽象出相应的几何图形,能使学生感受到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标准》中十分强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创设学生学习数学的情境。叶老师的这个设计体现了《标准》的理念。

3.重视动手操作。

本设计在导入  新课后,就让学生“操作探究,主动参与发现”,这个环节包括下述两步:(1)教师在学生初步感知的基础上,进行操作、分类。这有利于学生正确识别图形。(2)让学生通过数、折、量等具体操作活动,研究长方形、正方形这两种图形的特征。这样的教学过程 是一个学生经历和体验的过程,它有利于学生初步形成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重视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的动手操作正是《标准》中十分强调的数学教学观念。

4.关注学生差异。

叶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当学生研究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后,就让学生自己选择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照顾到学生的差异。在课的最后一部分“利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这个环节中,不仅练习的形式多样,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和空间观念的培养,而且教师设计的问题具有层次性,这样的教学突出了因材施教,关注了学生的差异,较好的体现了《标准》中“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大众数学的思想。

认 识 图 形 篇八

的教学设计和评析

设计/嘉兴市实验小学 叶建娥    评析/浙江省特级教师 朱乐平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试用)第一册。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形状和名称。

2.通过数一数、比一比、量一量、折一折等实际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上述图形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几种图形。

3.通过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主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区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各种图形的纸片若干。

学具:小棒、各种图形的纸片若干、练习纸一张。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今天,老师请来了四位小客人。(多媒体出示,毛巾、手帕、三角板、光盘伴着轻快的音乐手拉手走出来。)小朋友,你们认识它们吗?你们知道它们的形状吗?学生回答后,多媒体从上述实物中抽象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然后导入  新课。

(意图:新颖有趣的新课导入  ,旨在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课堂,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二、操作探究,主动参与发现。

(一)找图形。

小朋友,你知道老师在你的信封里都装了些什么?找出来一一告诉你的同桌。

(二)给图形分类。

小朋友,你能给这些图形(如图1)分一分类吗?想一想可以怎样分?为什么这样分?(同桌同学讨论后再分。)

(意图:让学生对图形进行分类,这实际上是以图形为载体,对儿童进行一次逻辑训练,达到启迪思维的目的。同时,教师也可以从中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领域。)

学生汇报交流分类情况。(分类情况如图2。发现按第三类分法的学生人数最多,接着顺着学生的思路进行教学。)

(三)自主探究。

1.为什么把长方形和正方形分在一起?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学生回答后,让他们通过数一数、折一折、量一量等方法,同桌同学一起验证和发现它们的特点,然后反馈交流。

(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边、四个角;长方形对折还是一个长方形,正方形对折再对折变成四个小正方形,斜对折变成两个三角形等。)

小朋友,你能把刚才研究的图形用小棒摆出来吗?请试一试。

2.小朋友,接下去你想研究什么图形。(如三角形。)

(1)拿出三角形,观察它有什么特点(运用前面的方法同桌同学进行合作探究),然后反馈交流。

(2)请小朋友用小棒把三角形的形状摆出来。

(3)老师也摆了一个三角形,你们有意见吗?(多媒体出示:)谁能帮助老师把它摆好。

3.接下去你还想研究什么图形。(如圆形。)

(1)拿出圆形,观察思考它有什么特点,同桌同学一起合作探究,然后反馈交流。

(圆形没有角、任意对折都变成两个一样大的半圆、任意一条对折线都一样长等。)

(2)如果学生把圆形和球混淆的话,则拿出圆和乒乓球进行比较。

4.举例。

让小朋友各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意图:顺着学生的思路进行教学,力求创设宽松的环境,始终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来学习。这样学生对图形的理解就更透彻了。举例则是为了让学生找出这些图形在生活中的原型,让它再现于课堂,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

三、利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1.找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出示图3,请学生手举相应的图形来表示。)

2.数图形(出示图4)。

3.拼图形。

(1)(出示图5)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不但可以拼出美丽的鱼,还可以拼出其他美丽的图案。你想试一试吗?

(2)拿出各种图形的学具若干个,进行自由拼图。然后反馈交流,说一说你拼的是什么图案,它是由哪些基本图形拼成的,各有几个。

(3)结合拼图进行课堂小结。

(意图:巩固练习,立足基础,力求变化,适当发展。按辨图形、数图形、拼图形三个层次安排,使学生在创造性练习中内化新知,培养空间观念、想像能力及创新意识,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都能体会成功的喜悦。)

专家评析

叶建娥老师编写的的教学设计,目标明确,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视基础,注重创造。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1.教学目标 全面、合理、恰当。

教育部颁布的《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中,把数学教学的目标分为四个领域。叶老师在教学设计中所阐述的教学目标 ,基本上体现了《标准》的精神,既有知识与技能的要求,又有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与态度的要求;既重视了结论性的目标,又注重了过程性的目标。

2.注重创设情境。

叶老师在导入  新课时,充分运用多媒体,用拟人化的手法创设了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情境,这样的情境创设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征。在教学过程 中,通过多媒体电脑演示,从实物中抽象出相应的几何图形,能使学生感受到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标准》中十分强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创设学生学习数学的情境。叶老师的这个设计体现了《标准》的理念。

3.重视动手操作。

本设计在导入  新课后,就让学生“操作探究,主动参与发现”,这个环节包括下述两步:(1)教师在学生初步感知的基础上,进行操作、分类。这有利于学生正确识别图形。(2)让学生通过数、折、量等具体操作活动,研究长方形、正方形这两种图形的特征。这样的教学过程 是一个学生经历和体验的过程,它有利于学生初步形成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重视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的动手操作正是《标准》中十分强调的数学教学观念。

4.关注学生差异。

叶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当学生研究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后,就让学生自己选择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照顾到学生的差异。在课的最后一部分“利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这个环节中,不仅练习的形式多样,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和空间观念的培养,而且教师设计的问题具有层次性,这样的教学突出了因材施教,关注了学生的差异,较好的体现了《标准》中“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大众数学的思想。

小班数学教案:图形 篇九

设计理念:

《纲要》中提到“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一般来说,孩子所热衷的行为,往往是符合该年龄孩子发展水平的需要。小班的幼儿对图形和色彩非常感兴趣,他们能从生活和游戏中学习物品的形状,因此我根据我班孩子的年龄特点,设计了本次活动。

本次活动我提供了幼儿喜欢的机器人形象,让幼儿帮图形宝宝穿衣服的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了解图形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心,并探索同一图形的多种组合方式,进而促进幼儿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发展。

活动目标:

1、巩固认识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2、能将两到三个图形组合成一个新的图形。

3、乐意参与操作活动,体验图形组合的变化。

活动准备:

1、三角形、正方形、圆形机器人人手一个。

2、三角形、圆形等图形若干。

活动过程:

一、乘汽车,进行图形分类。

“今天机器人宝宝们准备举办一个化妆舞会,我们来看看有哪些机器人宝宝要去参加舞会呢?”(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机器人)

“来接机器人宝宝的汽车来了,它们会坐到哪辆车上去呢?请每个小朋友选一个机器人宝宝送它们上车。”

“你送的是哪个机器人宝宝?它做的是哪辆车?”

小结:“机器人宝宝都坐上了和自己形状一样的汽车。”

二、选服装,感知图形组合的变化。

1、初次探索

“机器人宝宝们来到了舞会的化妆间,它们想给自己选一套漂亮的衣服,哇!这里的衣服可真多,可哪一件最适合自己呢?它们想请小朋友帮自己选一件适合它们的衣服穿上,好吗?”

2、幼儿操作

3、相互交流

“你是给哪个机器人宝宝穿的衣服,它们是由什么图形组合成的?”(幼儿讲述)

4、再次探索

“其实给一种机器人宝宝穿衣服的方法有两种,你们可以再去试一试用另一种方法给机器人穿一穿。”

小结:“在小朋友们的帮助下,机器人宝宝都穿上了合适的衣服。”

三、参加舞会,体验成功都快乐。

“机器人宝宝们非常开心,想请小朋友们一起去参加舞会,你们愿意吗?”

“那我们就一起和它们跳个舞吧!” “小朋友,待会我们也来试验一下,听到警报声后,看看是不是能够按照我们刚刚总结出的方法快速而又安全地离开教室到外面集合,注意,先要找到我们的安全通道标志哦!”

认 识 图 形 篇十

认识图形

教学目的

1.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2.体会面与体的联系与区别。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协作精神。

4.渗透“事物之间有着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 :

体会面与体的联系与区别。

教具与学具

1.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模型各一个,展开的长方体、圆柱体各一套。

2.多媒体软件、实物投影仪等。

3.学生学具。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  新课

1.复习立体图形。

2.启发学生动手操作,用学具摞出“体”。

二、以旧引新、导入  新课

1. 放手让学生独立学习、观察书上第三、四幅例图,并仿照图用正方体、三棱柱体学具在纸上描出正方形、三角形。

问:a. 你刚才从书上第三、四幅图中学到了什么?你是怎么做的?

b. 摸一摸描在纸上的正方形、三角形,感觉怎样?

小组讨论:体与面的区别。

2.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哪几个新朋友?(根据学生回答,在图形下板书名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图形(板书课题),这四个图形都是平面图形。

三、 多层练习、巩固提高

1.想象印证

电脑演示:由体引出四个图形,让学生说出图形的名称。

2.说一说生活中在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这几种图形?请你们去找一找,摸一摸。(让学生分小组离开位置进行活动,再选代表汇报)

3.小组学习、引导探索

四人小组共同合作、讨论,用小棒摆出几个图形。讲一讲自己的发现、疑惑,再进行全班交流。

4.分类:新老朋友欢聚一堂,你们能根据他们的特点,为他们分一分小组吗? (小组交流讨论,找出多种多样的分类方法)

指明回答分类方法及理由

5.发明设计

(1)请小小设计师们利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组合,设计出一幅美丽的作品(电脑演示:情景激发)。

(2)评选比赛(四人小组互评,选出小组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四、游戏

摸奖大赛。

五、全课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