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案应该怎么写呢?高考家长帮为您精心整理了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7篇】,希望能够给小伙伴们的写作带来一定的帮助。
《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一列举》 篇一
教学内容:五上第63~64页的例1、例2和练一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能通过不遗漏、不重复的列举找出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
2、使学生在对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和交流中,感受"一一列举"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3、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教学重点:能对信息进行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有条理的一一列举,并进行分析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表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体验列举
1、课前游戏:飞镖激趣
请几个精神饱满的同学上来玩飞镖游戏。投中内圈10环,中圈8环,外圈6环。比一比谁最厉害?
师:如果全班每人投一次,可能出现哪些不同的情况?你能一一列举出来吗?
种类1 2 3 4环数0 6 8 10
板书:一一列举
2、门票引入:
师: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珍珠泉公园。去欣赏一下秋天的美景。
珍珠泉公园儿童门票每张10元,小红口袋里有两张5元,五张2元,两张1元的纸币。小红怎样付10元门票钱?
师:图上有那些数学信息?你能列举出几种付钱方法?
生:2张5元,5张2元,一张5元两张2元1张1元,4张2元两张1元。
3、揭示课题:
师:一一列举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今天我们学习这种策略解决新的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自主探究,运用列举
(一)创设情景,引出问题
1、引发列举需要。
下面一起走进公园:
公园里工人师傅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花圃的景点。供游客们休闲和拍照。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
(1)创设情景:
师:图上有哪些数学信息?
生: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的长方形周长就是18米。
(2)动手操作:
师:以小组为单位用小棒摆一摆,说出你摆的长方形长和宽分别是多少?
①汇报交流:
生1:长8,宽1米。
生2:长5,宽4米。
……
②师:运用摆小棒寻求答案感觉怎样?如果是180根栅栏用小棒摆又会怎么样?
生1:用小棒摆有点烦。
生2:答案可能有重复和遗漏(板书:重复、遗漏)
2、运用填表列举
(1)出示表格:
长方形的长/米 长方形的宽/米 长方形的面积/平方米
师:用表格列举长和宽的和会怎样?
生:长和宽的和一定是9米。
(2)师:一共列举出多少种围法?
师:比较学生两种围法(有顺序和无顺序)哪种好?板书:有序
师:用表格列举与摆小棒相比有什么好处?
生:不重复,不遗漏。板书:不重复,不遗漏
小结:在列举的时候我们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列举,这样答案才能不重复、不遗漏。
3、反思列举方法
(1)观察这张表格,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小组里交流]
(2)师:如果你是工人师傅你会选择那种围法?
4、感知列举策略(出示各长方形)
教师说明:在周长不变的前提下,当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差越大,面积就越小;长方形的长和宽数据越接近,面积就越大。
小结:通过一一列举可以将答案不重复、不遗漏的列举出来。走进公园小红和小明、小强三人都想照相。
5、巩固列举:长方形花圃的景点旁边有一条小道,用24块边长为1平方分米的防滑地砖铺地,有多少种不同的铺法?
长方形的长/分米 长方形的宽/分米 长方形的面积/平方分米
师:用什么策略解决这个问题?
(二)循序渐进,深入问题
1、出示题目:
小红和小明、小强三人来到公园进行照相,有多少种不同的照法?[调换顺序算一种]
2、一一列举:
师:你们打算用什么策略解决这个问题?
生:一一列举。
师:列举时,打算分哪几种照相的情况?
生:分三类:单人照,双人照,三人照。
师:分步出示表头和三类情况。
(1)列举时可以用老师提供的表格,在表格里打钩。例如:小红"√"
姓 名 单人照 双人照 三人照 小红 小明 小强 (2)也可以用文字列举。例如:小红、小明……
师:用自己喜欢的列举方式进行吧!
3、反馈交流:
师:你是怎样列举的?
师: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情况?
三、拓展应用,发展列举
1、飞镖游戏:
师:"每人投中两次"是什么意思。
师:有多少种不同的情况?请在练习纸上自己列举出所有可能的答案。
课件演示:投中两次最多的多少环?最少的多少环?按照顺序列举,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环数?
2、观看表演:
师:玩过飞镖游戏,精彩的动物表演马上就要开始来!
师:已经表演了几场:8:00、8:50、9:40和10:30
师:现在是11:15,我们还能赶上下一场表演开始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下面哪个时刻正好是一场表演的开始时刻?
出示:13:0014:3015:3016:00
师:你能按照每间隔50分钟再一一列举出下面的表演时刻,然后再判断。
四、总结延伸,发展列举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又认识了一种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下面去泉中划船游览美景!
五(1)班有48人去划船,每条大船可坐6人,每条小船可坐4人;有多少种租船方案?
大船/条 小船/条 租 金 五(1)班有48人去划船,每条大船可坐6人,每条大船租金24元;每条小船可坐4人,每条小船租金20元;哪种租船方案最省钱?
2、列举使我们获得解决问题成功体验,也请课代表把全班同学上课的感受一一列举出来,然后告诉仇老师好吗?
《解决问题的策略》优秀教学反思 篇二
xx月xx日教研室成员来我校常规调研,汪主任听了我的一节《解决问题的策略》,课前我是这样思考的:学生在例题1中初步体验了替换的策略,教学例题2时要主动应用这些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教材鼓励学生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要注意把握。如:提出的假设可以是多样的。教材呈现了两种比较典型的假设,即假设10只都是大船和假设大船和小船各5只。另外开展替换活动的载体可以是多样的,图画枚举和列表枚举等,这些都是已经教学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有能力应用这些策略。结合使用画图、列表、枚举,也体现了解决问题的策略是综合而灵活的。
教学例题2时,一是组织猜想,引发假设,拓展思路。在创设情境后可以让学生猜一猜可能是10只怎样的船。通过猜想启发学生思路,引导学生指出自己的假设,激发解决问题的积极性,营造解法多样化的氛围。二是验证假设,引导替换,有序思考。每一个学生都要对自己的假设进行验证,看这些船是否正好能坐42人。如果学生的假设多样了,那么大多数假设都不是问题的答案,需要调整,即进行相应的替换。学生的替换活动逐步进行,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习惯。三是交流解法,寻找共性,体验策略。可以先交流各种假设与替换的方法,以及采用画图或列表的策略,发展思维的开放性与灵活性,再寻找这些方法的共同特点,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
例题2是综合运用多种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学生思考的空间大了,难度高了。对于教材上出现的画图假设,列表假设,等等,都可以肯定,在教学中不必要求学生掌握每种方法,可选择自己最合适的方法理解。并且要让学生体会到,例题2中介绍的画图假设、列表假设比较直观,利于学生的思考,但我们的思维不能一直停留在直观的画图列表等具体方法,要逐步抽象,并用计算的方法体现假设的思维过程。
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单元是新课程的一个创新,以前所没有涉及的,我在教学中也是努力在学习。往往是拿到教材,先翻阅教师用书,看看前人是怎样总结的,他的意图怎样,但往往会框住我们的思维,所以汪主任鼓励我们要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创新。这是我要努力的方向。让我以三个学来勉励自己:教学也;始于自学学也;终于教人,学也。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篇三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5-67页。
教学目标
1、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列表、摘录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学会用列表或摘录的方法整理简单的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
2、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呈现问题,感受整理信息的必要性
出示情景图,提问: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并说说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信息?
学生充分交流。
结合学生的“无序”交流,教师组织学生根据所获得的信息提出问题。
教师板书:
(1)小华用去多少元?
(2)小军能买多少元?
二、解决问题,自主探究整理信息的方法
1、提问:要解答“小华用去多少元”,需要的条件是什么?
指名用简洁的语言陈述。
学生回答后,让学生将发言的内容,即所要解决的问题和所需要的条件整理出来。
18元买3本,()元买5
学生的整理方案可能有:
3本要18元,小华买15本
小明买3本用去18元,
小华买5本用去()元
教师组织学生观察,比较,评说,在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列表整理。
教师在小黑板上绘出空表格,学生完成填空:
小明3本18元
小华5本()元
小明3本18元
小华
小明
小华
提问:下面我们来解决问题,你是看原先的购物图呢,还是看你整理的内容?为什么?
学生小组交流后在全班交流,然后独立解答。
指名汇报,教师板书:
18÷3=6(元)
6×5=30(元)
再让学生口述算式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2、谈话:再来看问题2,大家会整理信息吗?
学生自主整理,展示学生整理的内容。
师生评议学生的整理结果。
指名板演解答,其余自练。
评析板演的解法,口述算式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引导比较,强化整理信息的方法。
讨论、交流:
A把刚才解决的两个问题联系起来比较,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B把解决两个问题的数据合起来看,你发现了什么?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本数在变化,钱数也在变化;本数与钱数发生了相对应的变化,不变的是——每本的价钱。
3、引导学生反思:在解决这两个问题的过程中,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三、巩固应用,提高整理信息的自觉性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列表整理,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少数学生作个别指导。
展示学生的整理结果。
提问:通过整理,解题的感觉如何?
学生列式解答,教师指名板演,
师生评析板演。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整理、解答,指名板演。
提问:大家觉得在这里解决问题要注意什么?
四、揭示课题,提升对整理信息意义的认识
谈话:回顾一下,今天的数学课我们探讨了——列表整理,摘录整理。这些都是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课题)
今天所学习的。列表、摘录问题信息等策略,都能使信息得到简明的表达,方便我们理解,有助于顺利解题。下一节课我们还要继续探讨解决问题的其他策略。
五、课堂作业
完成“想想做做”第3、4题。
教后反思:
教材中的例题及练习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以往被称之为“归一”、“归总”的内容,但在苏教版教材中,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定位已发生了变化。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解决问题不是目的,而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来整理问题信息,体验解决问题中的思考策略。教学时采用了由扶到放的教学策略,通过引导,放手让学生用多种方式来摘录条件和问题,然后让学生来评论、比较、鉴别,从而认可最简洁的一种,形成共识;接着教师绘制表格,让学生填写。这里一方面相信和尊重学生,任由学生来摘录和整理信息;另一方面又不失指导点拨的教学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走向规范简洁的列表整理。
《解决问题的策略》优秀教学反思 篇四
“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课,可以说在整册教材中是最难的。它是在“找规律”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在学习“找规律”这一课时,学生已经初步接触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列举法便是其中之一。而这一单元,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列举法,会用这一方法解决一些问题。
教材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来认识“列举”这一方法。但一出示课题,学生便对“策略”二字产生了疑问,于是我便加以解释,在教学中也以“方法”代之,这样很快使学生消除了疑虑。而例1并不困难,学生在我的讲解下都能理解,并且在表格上显示则显得更为清晰。紧接着我将我的问题抛给了孩子:“同学们,王大叔非常感谢你们的帮忙,你们说的这四种方法都很好,王大叔都不知该如何取舍,你们谁愿意再一次帮助王大叔?”孩子们有的说选长8米宽1米的,有的说不好,应选长7米宽2米的,有的说选长5米宽4米的,当我问他们为何这样选时,有的孩子说不出来,只说他认为是这样,还有的孩子说算过这四种方法的面积了,觉得应该选面积最大的,这样在里面养的羊多。我将赞许的目光投给了这孩子。的确,在我看来,让他们自己去发现比我直接给他们答案要好的多。紧接着我又丢出一个问题:“如果这方法很多,老师无法一一去计算每种方法的面积,那该怎么办呢?”孩子们在我的引导中发现了长和宽的差与面积之间的关系。
磨课的过程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想上好一节课真不容易。
这次比赛时间很紧,再加我学校工作很忙,准备时间有限,从抽签定下教学内容的那一刻就一直在构思,教学设计也是反复修改变得了好几次。既然是比赛就要注重个方面的设计,比如导课的方法、情景的创设、练习的选择……总之新课改的要求和标准你都要体现出来,要不你凭什么拿名次?但是,当我站在讲台上的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不管你采用什么方法,最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看孩子有没有从这一节课中学到东西,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课堂实效,有了这个想法我反而不紧张了,我就一个目的,让孩子们学会用“一一列举”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呀!抱着一颗平常心上课比什么都重要,我更应该关注孩子而不是名次!
二、备自己的课,才能上出自己的特色。
教者不同,学生不同,相同的教案会上出不同的效果。在本节课的设计上,我尽量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入手,引导学生步步深入理解掌握一一列举这样一种新的解题策略。同时,根据自己的理解我认为,书上片面强调列表列举尤其偏颇之处,本课的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一一列举这样一种解题策略,而对于列表这样一种方法,在某些题目的列举过程中如果运用会显得较繁,而运用其他的方法则能更迅速,更明了。因此在课堂上,我在引导学生认识表格、理解表格的同时,允许多种表示方法的存在,甚至鼓励运用部分更简洁的方法。
诚然,不管你课前准备的和设计的如何好?课堂的主体毕竟是活动的人,想全面的掌控各种各样的情况显然也是不现实的,课后我反思甚深:
一、没有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因为此教学内容和前一单元《找规律》有内在的联系,学生上一单元还没完全结束的情况下讲授本课时,自然是优等生的课堂而不是每位学生的课堂,我觉得自己在给为数不多的几个优等生上课。
二、没有把“一一列举”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方法灵活的教给学生,在处理例二时过于粗糙,时间的把握不足。
三、联系效果没有很好的体现出来。一是时间关系,而是课前没有及时调试好设备。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篇五
目标预设:
1、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会用“倒推思维”的策略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中提高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得解决问题成功体验。
3、让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中不断反思,感受“倒推思维”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进行简单推理的能力。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善于倾听、质疑和验算的数学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体会策略是解决问题的计策,学会用“倒推思维”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能根据具体的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教学具准备:
果汁杯两个、一瓶400毫升的果汁、果汁图片、小黑板若干
课程实施:
课前游戏:
1、做相反动作
2、猜数字游戏
一个数加2得8,这个数是——
一个数减2得8,这个数是——
一个数乘2得8,这个数是——
一个数除以2得8,这个数是——
师:你们的表现真的很棒。
师生问好!
一、生活数学,激趣启智
师:从课前游戏中我发现,咱班同学特别喜欢数学,今天就让我们随同冬冬和明明,去寻找生活中的数学,一同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
出示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师:上周末,他俩去海门表妹家玩,乘坐的`公共汽车从余东出发,沿途经过了树勋、麒麟、汤家、三厂,到达了海门。
小黑板出示:余东树勋麒麟汤家三厂海门
师:想想如果他们想原路返回,会依次经过哪些乡镇呢?
生齐:海门、三厂、汤家、麒麟、树勋、余东。
师: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我们都是——倒过来,一个一个往前推。
板书:倒推。
二、引导探究,掌握方法
师:车子终于到了表妹方方家了,方方正准备了400毫升的果汁来招待好朋友呢?
出示图片、实物(两杯果汁不一样多)
师:都是好朋友,这样公平吗?
生:不公平。
师:怎样就公平了?
生:两杯一样多。
师:如果从甲杯倒入乙杯40毫升后一样多,那你知道原来两杯果汁各有多少毫升吗?
师:请先独立思考,然后说说你第一步是怎么想的?
生:共有400毫升,现在果汁同样多,那就说明都有200毫升。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400÷2=200ml
甲杯(____毫升)乙杯(____毫升)
现在
原来
教师出示小黑板
师:接下来呢?
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
甲:200+40=240ml
乙:200-40=160ml
师:同意他的观点吗?让我们一起通过操作来验证一下吧。
师:要想知道原来是多少?我们可以倒回去,观察果汁与刚才有何变化?教师演示
引导学生说出:甲杯在200毫升的基础上就多了——40毫升,这就说明了,甲杯原来比现在——多40毫升。那乙杯呢?
生:乙杯原来比现在少40毫升。
师:现在你能把表格补充完整吗?
师:如何确定自己的结果是不是正确呢?(口述验算过程)
师:喝完了果汁,方方给他俩讲起了她最近收集邮票的情况。
小黑板出示:方方原有一些邮票,最近又收集了24张,送给好友小军30张,还剩52张。方方原有多少张邮票?
师:请同学们默读一遍,想想从题中你读出了哪些信息?
生齐说:冬冬原有x张,又收集了24张,送给小军30张,还剩52张。
师:①想想用什么方式能清晰地把方方的邮票变化情况表示来?
独立思考,并在纸上写一写、画一画、连一连。
②在小组里交流,说说你是准备如何解决的?
③最后独立列出算式。
学生按要求逐步尝试。教师关注学生反应,把较好的作品画在小黑板上。
小黑板出示:冬冬原有?张又收集了24张送给小军30张还剩52张
师:这是某某的思考方式,让我们来听听他是怎么想的?
生:我是这样思考的:现在有52本。把送给小军的30张要回来,那就是52+30=82张了,如果没有收集到24张,就是82-24=58张。
学生回答时,教师边板书反向箭头。
师:你们听明白了?谁来说说刚才这位同学是怎么思考的?
生复述
师:你真会倾听别人的发言,能把刚才这位同学的思路清晰的表达了出来。老师也听懂了。就是现在有52本。把送给小军的30张要回来,那就是52+30=82张了,如果没有收集到24张,就是82-24=58张。
师:能根据这样的思路把算式列出来吗?
生齐说,教师板书52+30-24=58张
师:看着这样的算式你有什么疑问吗?
师:老师有个问题,送给小军30张后变少了,应用减法,为何计算时用了加上了30?
生:……
师:是呀,送给小军30张后变少了,是针对原来的邮票张数来说的,但现在我们知道了结果还剩52张,要求原来的,所以要反过来加30张。明白了吗?
师:还有其他的思考方式吗?
生:……
教师根据学生的解释,列出算式,52+(30-24)
师:你觉得这样列式有道理吗?谁来说说。
生:我是这样思考的:收集24张又送人30张,实则相当于送人6张,送人6张后是52张,那原来是52+6=58张。所以列式为52+(30-24)
师:这个6表示现在比原来……(如果学生不会说,可引导学生继续说下去)
师:怎么知道算出来的结果对不对呢?(再可以顺过去推算,看剩下的是不是52张。)
师:你能用算式表示验算的过程吗?
学生边说,边板书验算过程。58+24-30=52张
师:通过了验算,我们才可以放心的写出答了。
板书:答:冬冬原有邮票58张。
师:刚才的两题我们都运用倒过来思考的
方式,实际上这也是解决问题策略中的一种,这种方法就叫——倒推法。
板书:法
三、运用方法,巩固知识
师:接下来,让我们运用倒推法一起解决他们三人遇到的生活中的问题。
拿出练习纸。认真完成好后,请思考题。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练习纸
①冬冬和明明也示了他们的画片,他们原来共有60张画片,冬冬给了明明5张后,两人画片一样多。原来两人各有多少张画片?
②他们三人开始折千纸鹤了,如果裁纸要用5分钟,折纸鹤要25分钟,把纸鹤穿成一串要用10分钟。若要在上午十时全部完成,那么他们最迟从什么时间开始动手做?
③明明也给他们讲起了班级图书角的信息,他说昨天图书角原有一些图书,当天有人捐献了3本图书放入图书角,班级同学共借出10本,现在有8本,问原有图书多少本?
④玩了一天,冬冬和明明开始返回了,他们乘坐的公交车在文峰站点上来了9人,又下去了5人,这时车上正好有10人。问到站前车上原有多少人?
池中的睡莲所遮盖的面积每天增加一倍,10天恰好遮住整个水池,睡莲遮住水池的一半需要多少天?
(用阴影表示出每天的面积变化情况)
第10天第9天第8天
师:同桌交换,谁能确认自己的答案是正确的?
师:告诉我你是怎么做到这样自信的?
生:我检验的。
师:那你说吧。
同桌互批。
师:有错误的举手。教师询问原因,全班一同解决。
师:题结果是9天。
五、课堂小结
师:从大家的表现来看,你们掌握的很好。说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吧。
生:……
师:总结,解决问题的策略多种多样,今天学习的倒推法仅仅是众多方法中的一种,根据题目的要求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法是最为重要的。
教后反思:
本节课从路线问题导入,让学生体会从原路返回时会依次经过哪些乡镇着手,初步体会倒推法的策略在生活中的价值,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教学例题时,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通过两个学生的行程,把两个例题有机的串联起来。教学例1时,通过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通过演示操作,,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解题过程。这里当学生说到甲杯比乙杯多80毫升时,应恰当地处理。教学例2时,通过箭头的思路图,清晰的表示出邮票张数的变化情况,教学时,引导学生提出质疑,理解送出的为何要加。同时对于第二种解法教师应更好地进行解释。
练习设计了分层题,使学有余力的同学学得更多。基本练习题更关注了与例2类似的练习,使同学们掌握的更加的牢固。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实际问题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
2. 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
教学过程
一、 动画引入,感受策略
1. 谈话: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播放动画《曹冲称象》的故事,播放至曹操质疑大象有多重呢)大象有多重?称大象,没有那么大的秤!又不能杀掉大象。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曹冲究竟想出了一个什么样的策略?(板书:策略)
2. 小结:曹冲想到把大象转化成同样重量的石头,称出石头的重量,就知道大象的体重了。这是一个很好的策略!
其实,在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习中,为了解决实际问题,需要运用很多策略。(板书:解决问题)
[说明:教材安排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重在相对集中地介绍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需要经常使用的、基本的解题策略。学生第一次接触策略,对策略的含义并不清楚。教学一开始,以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动画片《曹冲称象》引入新课,让学生初步感受到选择合适的策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是有效的、必要的。]
二、 解决问题,初步体验策略
1. 学会列表。
谈话:我校同学在小书虫俱乐部成员的带领下积极参与了读书快乐,快乐读书的各项活动,为了及时记下读书心得,大家利用假期到文具店购买笔记本。(出示例题情境图)
引导:仔细观察情境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提问:题目中的信息比较多,怎样才能看得更清楚一些?
学生可能提出不同的想法:按不同人物将信息进行整理;从问题出发,找到有关联的信息。
引导:老师给大家介绍另一种整理信息的方法。出示表格:
可以先把题目中小明买笔记本的信息填在表格第一行,第二行填谁的信息?(小华)5本填在哪里?多少元填在哪里?完成下列表格:
小明
3本
18元
小华
5本
?元
回顾:为什么每人购买的本数和所用的钱数填在同一行?(买的'本数和钱数是对应的,3本用的钱数是18元)
你觉得列表整理信息有什么好处?(清楚、简洁)
[说明: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教学的重点之一是让学生学会收集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并按一定的结构填写在表格里。在教学中,教师注意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在学生初步设想整理信息方法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将题目中的信息对应地填写在表格里。]
2. 引导学生利用表格,分析数量关系。
引导:根据表格的第一行,小明买3本用去18元,可以先求出什么?(1本的价钱)再看表格的第二行,求小华买5本用去多少元,需要知道什么条件?(1本的价钱)
提问:你能列式解决这个问题吗?
引导学生列式:18 3 = 6(元)
6 5 = 30(元)
提问:解决这个问题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 尝试从问题想起,列式解答。
提问:刚才我们是根据表格从条件想起的。如果从问题出发,可以怎样想呢?(要求5本用去多少元,先要求出1本的价钱)
提问:这样想该怎样列式?
小结: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思路。
(1) 从条件想起:根据买3本用去18元,可先求出1本的价钱。
(2) 从问题想起:要求买5本用去多少元,先要求出1本的价钱。
[说明:为什么要列表?列表有什么好处?不能仅仅停留在简单地感觉清晰、简洁上,还要让学生学会利用表格,分析数量关系,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教学时,注意充分引导学生分别观察表格的每一行,体会既可以从条件出发想问题,也可以从问题出发想条件,初步明确地感受综合法和分析法这两种不同的思考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进一步体会表格是合理的、必要的,从而形成对这一解题策略的体验。]
三、 尝试解决问题,进一步体验策略
1. 列表解决问题。
出示:如果小军用42元买笔记本,他买了多少本?你能先列表整理再解答吗?(学生自己填表)
提问: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怎样想?先在小组里说一说。
引导学生分别从条件和问题想起。
全班交流,列式解答。
2. 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提问:通过两次用表格整理条件和问题,你体会到什么?(利用表格分析数量关系比较容易)
谈话:根据上面两题的解答结果和表格,如果把两次的表格合并起来,可以得到:
小明
3本
18元
小华
5本
?元
小军
( )本
42元
我们把这张表格再简化:
3 本 18 元
5 本 ( )元
( )本 42 元
学生在书上第66页填出括号里的数。
观察:从左往右看,你发现了什么?(本数与钱数对应,每本价钱不变)要求5本多少元和42元买几本,都要先算出什么?
观察:从上往下看,又发现什么?(本数增加,要付的总数增加)如果买10本,要付的钱跟42元比会怎样?
[说明:充分利用教材安排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列表整理题目中的信息,并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这对学生进一步体验策略是及时而有效的。让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再次经历对数量关系的完整认识,更清晰地体会分析实际问题数量关系的基本策略,积累丰富的解决问题的经验,发展数学思考能力。]
四、 解决问题,巩固策略
1. 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略)
2. 书法长卷。
介绍:我校的才女邱叶红同学是南京市十佳少先队员,小书法家。为迎接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专门书写了2008米书法长卷,已经被载入上海吉尼斯大全。
出示信息:邱叶红同学为迎接北京奥运会书写2008米书法长卷,一个星期写了210米,照这样的速度,她10天能写多少米?
学生独立列表整理信息,并列式解答。
3. 想想做做第3题。
引导重点理解照这样计算的意思。
4. 投篮比赛。
出示相关信息:姚明在两场比赛中投篮30次,投中21次,得分为42分。奥尼尔在三场比赛中投篮40次,投中30次,得分为60分。
解决下面的问题:
(1) 假设姚明保持这样的状态不变,下面的五场比赛中姚明一共能得多少分?
(2) 姚明平均每场比奥尼尔多得多少分?
[说明:练习以教材为基础,同时适当补充一些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问题,着力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列表的策略。通过练习,使学生体会:不管具体的问题情境怎样变化,列表的方法都是必要的,从而能够自觉地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运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
《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一列举》 篇七
教学内容:五上第63~64页的例1、例2和练一练。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用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能通过不遗漏、不重复的列举找出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2、使学生在对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和交流中,感受“一一列举”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3、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教学重点:能对信息进行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能有条理的一一列举,并进行分析教学准备:课件、小棒、表格、一。谈话导入课前谈话:有谁听说田忌赛马的故事,你能简单的给大家叙述一下?谈话:同学们,在四年级我们已经接触过解决问题的策略,还记得“策略”是什么意思吗?(指名答:方法、谋略)那么你们还记得我们曾经学过哪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吗?(画图,列表)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上课题)二、自主探究,运用列举(一)创设情景,引出问题(1)创设情景:看,这是哪里?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东山公园:现在公园里工人师傅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花圃的景点。供游客们休闲和拍照。那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师:从题目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生: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花圃。(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的长方形周长就是18米。)(2)动手操作:师:愿意帮助工人叔叔吗?下面就以小组为单位拿出你们手上的牙签,每根牙签代替一根1米长的栅栏,动手来围围看。(同桌合作摆牙签,教师巡视摆一摆),写出你摆的长方形长和宽分别是多少?谁先摆好谁就站起来给大家展示一下。①汇报交流:生1:长8,宽1米。生2:长5,宽4米。……一一展示学生得围法师: 刚才同学们利用小棒围一围列举出了各种围法,但运用摆小棒寻求答案感觉怎样?生1:用小棒摆有点烦。生2:很乱,答案可能有重复和遗漏师:有没有办法有序的、很快一个不落的将所有的围法都找出来?你们准备怎么做?生1:有顺序的一一列举出师:边板书边一起列举?这种方法我们把它叫做文字列举。板书文字列举除了以上几种情况,还有不同意见吗?你们是怎么想的?生1: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的长方形周长就是18米。所以长和宽的和只要是9米。师:真不错,那除了用文字列举的方法之外,还有不同的方法吗?生1:列表列举师:板书列表列举拿出课前准备的表(教材p63)长方形的长/分米 长方形的宽/分米 长方形的面积/平方分米 学生完成作业纸小结师:对于这类问题的解决我们可以用文字列举法,也可以用列表整理的方法,用这两种一一列举的方法能够有序、一个不落的把各种情况找出来。师板书:有序、不重复( 3)观察 发现师: 现在我们已经找到 4种不同的围法,因为现在围的是长方形花圃,供游客们休闲和拍照。如果你是工人师傅你会选择那种围法?生:第4种(长5宽4)师:为什么?生:因为第4种围法围成的长方形最大,可以供更多游客拍照。师:是吗?请同学们口算出各个长方形的面积,再检验一下是不是第4种(长5宽4)面积最大。师:仔细观察表格中的长、宽、面积,你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一下?教师小结:在周长不变的前提下,当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差越大,面积就越小;长方形的长和宽数据越接近,面积就越大。所以你们的选择是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