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出课题。同学们从前学过的课文中,有哪些是写周的? 我们敬爱的周,把一生献给了革命事业,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记叙的是作者亲眼所见,亲身所感的真实的故事,请大家齐读课题:《一夜的工作》。(板书课题) (二)本文的作者是何其芳。(简介,略)他整理了在第一次“文代”会上作的报告,并送审阅。(简介第一次“文代”会,略) (三)检查学生生字词预习情况。(四)指名读全文。要求大家思考: 这篇课文共有几个小节?用节意归并法分段,可以分成几个大段?各段主要写了什么?总结各段的段落大意。下面是书包
《一夜的工作》教案 篇一
一、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作者亲眼所见总理一夜工作的情景,学习总理辛勤工作的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
2、学习通过日常工作和生活事例写人的写作方法。能根据文章的中心句概括中心思想。
3、感受作者热爱周总理的思想感情。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总理辛勤工作的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
三、教学难点:领悟作者用朴实无华的语言,从字里行间感受人物品格。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出示资料导入:
1、“你最充实的一天是怎么过的?”你能给大家说说吗?和你比较一下:
看看这个人的一天?——出示:《周总理的一天》 (一生读)
2、出示:《周总理的简介》 (全体读)
3、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把一生都献给了革命事业。
何其芳同志亲眼所见并带我们一起走进总理的一夜。
板书:《一夜的工作》 读题:
(二)、带问题自由朗读: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作者亲眼目睹了周总理一夜的工作,有两点最深的感受,是哪两点?
板书:工作劳苦、生活俭朴
师:这是一篇阅读课文,请你们已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出示提示:)
讨论:一、二大组分析:生活俭朴部分,三、四大组分析:工作劳苦部分。
(三)、学生分组讲授:
1、一、二大组组长分析:生活俭朴部分
(1)、从总理办公室的摆设:
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生活俭朴:(你们采用什么方法告诉大家:学生用简笔画的形式板书)
a、这就是总理的办公室吗?此时此刻,当你读这句话时,你的心情怎样?
(出示课件:生齐读句子)
(2)、从总理工作后吃的夜宵:
这时候,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腾腾的绿茶,一小碟花生米,放在写字台上。总理让我跟他一起喝茶,吃花生米。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粒,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
a、你们认为总理的夜宵应是些什么?是你们说的那些吗?你们感到?
(学生用简笔画的形式板书)
b、你是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来读这句子的?(出示课件:组长带读句子)
c、讨论:意思是花生米跟平时一样多,没有增加分量。你同意吗?为什么?
2、三、四大组组长分析:工作劳苦部分。
(1)、工作量大:大总理见了我,指着写字台一尺来高的一叠文件说:“我今晚上要批这些文件。你们送来的稿子,我放在最后。你到隔壁值班室去睡一觉,到时候叫你。”
(2)、工作态度认真: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铅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普通的浏览,而是一边看一边在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还问我一两句。
(你们采用什么方法告诉大家:学生用表演的形式体现)
边看边想:作者运用了哪些动词表现周总理工作态度认真的
(审阅、看、画、思索、停、想、问)
(3)、工作时间长:喝了一会儿茶,就听见公鸡喔喔喔地叫明了。
看图导读:此时夜很静,我们敬爱的周总理还在认真地批阅文件,他看看画画,还不时停笔想一想,他的工作是那样的劳苦!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读这几句话呢?
师:a、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总理的这一个夜晚,一起走进他的内心世界,让我们一起用心地去倾听总理在想些什么。
他想着——
b、看到敬爱的总理辛劳地工作的情景,你想说些什么?
师归纳:课文从周总理办公室简单的摆设和他劳累了一夜所吃的夜宵,反映出他生活十分简朴;又从总理工作的量、工作的态度、工作的时间三方面,反映出总理工作十分劳苦。作者细致的描述,使读者对周总理不由产生敬仰之情,这就为下一段作者抒发情感,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四)、学习最后两自然段:
1、作者在回家的路上抒发出怎样的情感? 引读:
2、作者为什么想高声对全世界说?
(总理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他,使他感情激荡,不能自已。他想让全世界都听见他诉说的内心感受,他为我们有这样的好总理感到无限的幸福、骄傲、自豪)
3、“一夜的工作”,“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说明了什么?
(进一步强调了总理工作劳苦,由“一夜”写到“每夜”,可见总理为国家、为人民真是鞠躬尽瘁啊!)
4、课文最后用了什么句式结束?有什么作用?
(以反问句作结。表达了作者激动、自豪的心情,抒发了对总理无限敬仰的强烈感情。) 板书:敬仰、自豪
5、全体激情朗读最后两自然段。
6、总理的一夜是怎样的一夜?请你用一个词表达你的感受,
(五)、课后延伸:
文章虽结束,但作者起伏激荡的心潮,仍在读者心中回响!
1、欣赏周总理照片。
2、1998年3月5日,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诞辰100周年的日子。诗人宋小明,怀着对总理的无比敬仰写下《你是这样的人》。
(六)、课后作业:
1、写一篇读后感 。
2、阅读有关周总理的书 。
3、收集有关周总理的故事并讲给别人听 。
板书设计:
时间 长
工作劳苦 态度 认真
量 大
一夜的工作 生活俭朴 摆设简单 敬仰与自豪
夜宵简单
附:《你是这样的人》
当祖国度过了沸腾的白天,
当人们从梦里发出甜蜜的微笑,
朋友啊,你可知道,
在碧波荡漾的中南海,
周总理办公室的灯光啊,
闪耀着一个又一个通宵。
灯光下,批阅文件报告,
灯光下,接待四海宾朋,
眼——熬红了!
脸——消瘦了!
直到生命最后一息,
还在灯下为国事操劳,
夜呀,静悄悄……静悄悄……
就连天上的星星也怕自己将他惊扰。
《一夜的工作》教案 篇二
教材说明:《一夜的工作》是人教版第11册 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记叙了作家何其芳同志送稿给总理审阅,亲眼目睹总理一夜工作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总理的崇敬之情。阅读教学要求学生把心放进课文中,设身处地去读、去想,学习作者用朴实的语言,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方法。
教学目标:
1、在语境中理解“蒙胧、咨询、浏览”的意思,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学习作者用朴实的语言,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方法:把心放进课文中,设身处地去读、去想,有感情地读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3、借助资料,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4、学习作者叙述、描写、联想的抒情方法。
教学重点:把心放进课文中,设身处地去读、去想。
教学难点:最后两段的激qing、理解、背诵。
教学准备:
1、周恩来总理的一张大的照片,课文插图。
2、诗歌《你是这样的人》及有关介绍总理辛勤工作的资料。
3、学过的课文《十里长街送总理》。
课时:两节课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能字字入眼,认真读课文,读准词语,读通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课前谈话:
同学们,认识今天到我们教室听课的老师吗?请你们用自己的方式向老师表示欢迎。
问同学:你心里是怎么想的?
小结:同学情不自禁地鼓起掌,脸上露出微笑,这就是我们的真情实感。板书:真情实感
生活中,我们就要真诚地与人交往;作文时,就要表达真情实感;阅读中,我们就要把心放进课文中,设身处地去读、去想。
一、交流引入课文:
1、贴出总理照片:老师从网上下载了一张照片,你们认识他吗?
结合以前学过的课文和自己找的资料,概括介绍你对总理的了解。
2、在五年级我们学过一篇课文《十里长街送总理》,请我们班朗读得最好的同学读。板书:把心放进课文中,设身处地去读、去想
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小结:周总理是新中国第一位总理,无论是新中国成立前的战争年代,还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时期,无论在经济领域还在外交领域,他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要介绍这位伟人,似乎很困难。我们学过的《温暖》、《周总理的睡衣》、《难忘的泼水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都是通过一件生活中的小事来描写的,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揭题板书:一夜的工作)重点学习作者用朴实的语言,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方法。板书:学习作者用朴实的语言,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方法。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指名读课题,适时点拨,带着你对课题的理解,读课题。
2、关注文本前的预习:读“预习”部分,告诉了我们什么?对我们有什么要求?
何其芳简介:(1912—1977)著名的散文家、诗人、文学评论家,193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当过老师,38年来到革命圣地延安,写下了许多讴歌解放区人民新生活的诗歌,到初中我们会学到他的诗歌。
“预习”中对我们的要求就是这篇课文我们学习的重、难点。
3、集中注意力,初读课文,留意文后的生字,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检测,听写:咨询、浏览、一碟、宫殿、隔壁、蒙胧
学生自改并订正,比较睡眼蒙胧、月色朦胧、烟雨蒙蒙
小结:读书时,注意力集中,要做到口到、心到、眼到,字字入眼,日积月累,养成习惯,作文时才能不写错别字。
4、看课题,我们就知道课文写什么?
作为六年级学生,我们光了解课文的内容还不够,还要关注课文的篇章结构。要学习作者构篇的方法,给课文分段是最好的方法。围绕问题“课文哪些段落写总理一夜的工作?”快速浏览课文,可以怎样分段,为什么这样分?
适机引导,并板书:
(1) (2) (3)
送稿原因 亲身感受 敬仰总理
5、学习第一段:
默读第一段,谁能不看书将意思复述。
小结:第一段用简洁的语言交代了何其芳同志送稿审阅的原因。这种开门见山的方法是写作文常用的方法。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激qing,紧扣词句,扩展资料,多种方式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课前发给学生阅读资料:《你是这样的人》
预备铃响后,请学生给资料中的一处改错。提示:看看课题及课文第一自然段,是一个标点符号错了。
一、激qing引入教学
1、1998年3月5日是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诞辰100周年的日子。就在这一年,有一位叫宋小明的诗人,怀着对总理无限崇敬和热爱之情,写下了一首诗——《你是这样的人》,听老师朗读。
请大家有感情地读读这首诗。
你最感动的是什么?
2、补充总理去世,联合国下半旗致哀的故事,请学生读读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回答质疑的各国外交官的话。
3、走进总理一夜的工作,把心放进课文中,自读课文,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二、抓住重点部分教学,由点入面,循序渐进,教学到点。
学生交流,适机点拨,鼓励学生真实表达。
重点句1、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扣词1“极其简单”,试着给“极其”换个词——很、十分、特别、非常等,比较一下表达的效果。在读句子中比较。
扣词2“宫殿” 什么人能住宫殿?宫殿里会有些什么陈设?联系从电视中看到的、书中读到的,丰富语言。
可当这宫殿作为周总理的办公室时,室内的陈设——学生读句子。
透过这个对比,我们从“极其简单”的背后看到了极其不简单的东西,那是什么?
重点句2、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
质疑:花生米增加了吗?你是怎么读懂的?抓重点词、联系上下文。
你从作者的叙述中还读到了什么?
重点句3、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
总理怎样审阅?读文中句子,首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写具体的方法。扣词——看、画、想、问
接着引导学生从作者的叙述中体会总理工作的劳苦。借助课文插图,引导式引领学生朗读,从逐层深入的读中,积累、体悟。
延伸:总理极其认真地审阅的仅仅是一份文件吗? “一尺来高”到底是多高,演示一下,你有什么想法?
小结:这是作者亲见的总理的一夜工作,而敬爱的周总理每一天都是这样工作的,补充介绍总理的一天,总理最后的历程。
请你读读诗人何其芳的感受。
你是用什么感情来读的?——崇敬、敬佩、感激、自豪、心疼等
背诵指导:诗人在回家的路上,心潮澎湃,他纵向思维,将总理与历朝历代的对比,他不断地想,不断地对自己说——学生读,
诗人在回家的路上,心潮澎湃,他横向思维,放眼世界,他想高声对全世界说——学生读,你想说什么?
三、回归整体,总结方法。
作者通过描写、叙述、联想抒情方法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作业:课外阅读:总理传记;听听三宝谱曲,刘欢演唱的歌《你是这样的人》。
课后记:
这篇课文是六年级教师点上的课文,上课的班级随意定,再加上课堂的少实践,我接受的是一次挑战,沉下心来,我思索的第一个问题是:公开课的目的是什么?首先它是一种教学研究,展示给同年级的教师看的是一个例子,这个例子有启发、有借鉴、甚至有争议,就是教研。教师们嚷嚷着要我上一节课,是因为评课而起,说的好听,不如做的实在,任务接受了,我思索,呈现一堂怎样的课呢?想想,平时我们的老师教学的局限很多,教学辅助设备简单,既没有多媒体,又没有录音机;教学资料匮乏,有的班整个班没有一位同学家有电脑,教师需要的就是看在和他们一样的教学条件下的课例。于是我决定上一堂常态语文课,没有多媒体,不用现成板书,就用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体现“扎扎实实教语文”的理念,接受教师的检验。
一、课前备教材,备学生
备课是上好课的关键。学生是陌生的,课前我也不准备去接触学生,真正检验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但备课中,我以平时对六年级学生的了解为蓝本,经常从学生角度思考,发现学习的难点,设计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备教材,是重点。教材在学段、年段、单元教学中起一个什么作用,教师心中要明了,简言之就是首先明白教什么?《一夜的工作》是一篇通过叙述生活中的小事,表达真情实感的文章,初读,内容朴实,细究,情的共鸣就是难点。在单元导读部分有提示,要求学生想想第二单元读写例话提出的“把心放到文章中,认真读,认真体会,感受人物的内心活动。”这是教学的重点。怎样感受?就是教师备课中要思考的“怎样教”。
备课就是把握“教什么”,然后站在学生角度想方设法“怎样教”的过程。
这个过程,还需要教师的学科认识做基础,教育理念做保障,才能发挥出最佳效益。小学语文是工具性人文性的结合,顾此失彼的课堂在语文教学的历程中都曾经发生过。我对工具性人文性的结合的理解是,语文课更重要的是营建语文的场,在感悟、积累、运用中习得语文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达到举一反三的功效。
二、课中巧引导,层推进。
“巧引导、层推进”是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体现,也是驾驭课堂的方法。“巧”的关键要体现课堂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不是教师展现自我,而是教师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引导”就是教师树立大语文教育观,使课程资源变“窄”为“宽”,变“死”为“活”,引进相关资料,激发学习兴趣,渗透学习方法,使学生学得多、学得活。“层推进”就是课堂的每一个教学环节是螺旋上升,循环递进的,教学要抓住课堂生成,紧紧围绕课时教学目标,扎扎实实地教学到点。
《一夜的工作》故事时代背景距离学生有一段距离,在“情”的激发上是个难点。我设计了课前的谈话:
同学们,认识今天到我们教室听课的老师吗?请你们用自己的方式向老师表示欢迎。
问同学:你心里是怎么想的?
小结:同学情不自禁地鼓起掌,脸上露出微笑,这就是我们的真情实感。板书:真情实感
这个谈话,不仅使学生消除了上公开课的紧张,而且经历了一次表达真情实感的过程,学生的兴奋点激发了,盼望着下一步的学习过程。
在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情景中开课,我在黑板上贴出周总理的画像,由浅入深地设计问题:这是谁?结合学过的课文或查找的资料,概括介绍你对周总理的了解。然后让学生深情朗读学过的课文《十里长街送总理》,用此营建一个崇敬、感动的场,激起学生真挚的情感,入情入境学习《一夜的工作》。
“把心放到课文中,设身处地去读,去想”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是个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在学生交流对文本重点句段的体会时,顺学而导:如学生从“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请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一句中体会到总理的简朴时,我质疑:花生米增加了吗?为什么?在学生通过“好像”一词的删加,朗读句子并联系上文,读懂句子,体会句子深层含义。再如学生交流描写总理办公室陈设的一句话“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我扣住“宫殿”,让学生畅谈宫殿可能的摆设,再与总理办公室的陈设对比,给“极其”换词体会到“极其简单”背后极其不简单的东西——总理的品质、为人、精神。
文中有一段话描写总理审阅文件的细节: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如何递进教学?首先设问:总理怎样审阅?学生朗读文中句子,我要求学生扣关键词板书——看、画、想、问,理解句子;然后联系上下文,再次设问:总理极其认真地审阅的仅仅是一份文件吗?学生找到文本中有联系的细节交流,我贴出课文插图,设计了一个递进式对话朗读,插入了总理的一天的课外资料,在学生深深感动中诵读最后两段,体会敬佩、感激、自豪、心疼、崇敬,个性朗读。作者通过联想来抒发自己的真挚情感,你想说些什么?学生情动辞发,课堂体现了一个“理解、感悟、积累、运用”的过程,使教学到点,课外可以布置扩展阅读作业。
课文一夜的工作教案 篇三
一、自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习生字词
先让学生通读一遍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然后让学生再读课文(不止读一遍),一边读,一边思考下面的问题:“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叙述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找出有关语句,画下来。”还可以让学生读读生字词并结合课文理解。
二、抓住重点词句,探究课文重点内容和语言表达
1、讨论:课文中哪些句子写出了周总理工作的“劳苦”?哪些句子写出了生活的“简朴”?哪些词用得特别好,突出了周总理的“劳苦”“简朴”?要求学生先找出句子,再找出词语。学生找出的词语可能有:一尺来高、一句一句、相当长、极其简单、一张、两把、一盏、如此而已、一小碟、数得清颗数等。找出来之后,让学生说说,用上这些词语好在哪里。
2、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相机诱导。比如,学生如果讲到“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中的“极其简单”用得好,说明周总理办公室的陈设简单到不能再简单了时,教师可追问:能不能把“极其”换成“相当”“很”“十分”等词语呢?以便让学生体会到课文用词的准确、贴切。
三、朗读、背诵及说、写练习
1、全文朗读。
要注意对重点句子和关键词语朗读的指导。如,读“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和“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时,要充满自豪感。前一句,读国名时要慢而有力,后一句,要强调“这样”,读出反问的语气。
要安排充分的时间,采用自读、同桌互读、小组轮读、齐读、师生合作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恰当地处理朗读的重音、停顿、语调和速度。对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可让一名学生高声领读,全班学生轻声伴读;在读到作者内心独白时,可安排多名学生一遍一遍地接连不断地反复诵读,造成一种深沉的反复不断的赞叹气氛,好像全中国、全世界的人都在呼应作者似的,使学生受到情感的陶冶和思想的感染。
2、片段背诵。
先引导学生分清这两个自然段内容的侧重点,前一自然段重点写作者对自己说的话,后一自然段重点写作者想对全世界说的话;然后帮助学生理清这两段话的表达顺序,最后引导学生提取主导词:
对自己:新中国、一夜、劳苦、简朴
对全世界: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夜、每个夜晚、你们看见过吗
这样指导之后,让学生反复诵读,然后背诵。
3、说写练习。
结合“思考·练习”第三题,先让学生说一说,如果有时间可以写下来。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做选做题。
六年级语文上册《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 篇四
一、教学理念: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索式的学习方式。”本课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这一教学理念。
二、教材分析:
1、教学范围: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三组课文。
2、教学内容与地位:
《一夜的工作》节选自作家何其芳的《回忆周恩来同志》。作者在文章中先简要交代了自己得以目睹总理工作的缘由,然后着重叙述了他陪同周总理审阅稿子时的所见所闻,最后抒发了自己真切的感受。整篇文章具有以下特点:(1)文章简短,但内容具体充实。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抓住了总理一夜工作的片断,来反映周总理一生的工作作风和精神品质,选材方面具有以小见大、以点带面的特点。(2)文章质朴无华。所写的事全是作者亲眼所见之事,记叙过程没加任何华丽的修饰,字里行间却充满了对总理的热爱和敬仰,感情色彩十分浓郁。(3)文章笔墨集中,中心突出,凡与中心无关的枝节,作者都尽量压缩,做到了有详有略。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使学生受到周总理伟大人格的熏陶;二是引导学生领悟本课通过生活小事和运用平实的语言展现人物伟大精神的表达方法。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周总理一夜的工作情况,体会总理工作劳苦、生活简朴的崇高品质。
教学难点:如何理清作者感情发展的脉络,从而感受作者那种强烈的感情。
三、教学目标分析:知识技能目标:读读记记“审阅、陈设、极其、转椅、隔壁、记录、浏览、思索、热腾腾”等词语。
方法、过程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情景,体会周总理的工作劳苦、生活简朴。
3、领悟本课用朴实无华的文字、生活中的小事表现人物高尚人格的方法。
道德情感目标:从周总理辛勤工作的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中,感受周总理的伟大人格,抒发了崇敬、爱戴周总理的思想感情。
四、学习者分析:
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本课是六年级的语文课,由于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容易接受新鲜事物,课前让学生搜集周总理生平事迹的资料和图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对周总理这位伟人有初步的认识。但由于小学生自制能力差,好动,缺乏耐心,有一定的自主性但不够强,学习靠兴趣,因此,教学时,巧妙利用多媒体渲染气氛,激发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六年级学生自己已经能读通、读懂课文,有一定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作文能力、分析感悟能力,因此教学中,让学生用读读、划划、说说、议议的方法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主动读议探究,从而体会周总理生活的简朴和工作劳苦,感受周总理的伟大人格。
五、教学设想:
1、对于周总理那个年代离现在这批小学生比较久远,他们对当时的情景知之甚少,学生对于课文中作者的感情还难以理解。为此,教师摒弃一问一答的串讲,让学生用读读、划划、说说、议议的方法自主学习,并通过适当的点拨和媒体辅助,引导学生对文中的语言文字主动读议探究,反复阅读课文中的语言文字,进一步感受周总理伟大的人格魅力。
2、如何体会和感受作者对总理的崇敬和爱戴之情是本课教学中的一大难点。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周总理生平事迹的资料和图片,初步感知周总理这位伟人的形象;课中,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充分地与文本对话,体会总理工作的劳苦和生活的简朴,对周总理产生敬佩之情;课末引导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系统回顾小学阶段学过的有关周总理的文章,并适当地向学生提供总理逝世前的几桩动人的事例,进一步丰满周总理的形象,整体感知周总理的人格魅力,让学生对周总理的真情与作者的真情产生共鸣,对周总理的崇敬和爱戴之情便会油然而生。
3、课外推荐读书篇目《伟人之初——周恩来》、《共和国风云录》等。将课内探究引向课外实践,让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从书籍中积累文体知识,间接获得情感体验、生活体验等。
六、教法、学法分析:
1、教法分析
(1)情景教学法
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抽象思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形象。因此,在教学时,让学生看课件的画面,缩短了学生与课文的距离,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以“读”为主,让学生用读读、划划、说说、议议的方法自主学习。教学时,从课文的语言文字入手,抓住重点词语,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揣摩、体味,推动他们去思考,去想象,通过感情朗读,在学生头脑中唤起形象。
2、学法分析
(1)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即抓住重点词句边读边想的方法,让学生用读读、划划、说说、议议的方法自主学习,围绕重点词句,通过圈点批注,通过读思议练,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主动读议探究,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面,我准备运用cai课件,创设情境,通过学生自学、交流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展示思维。在学生交流讨论时,充分发挥学生能动性、创造性。
(3)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方面,诸如边读边想、边读边批注,注意听他人发言,提出不同意见,自学与讨论相结合,鼓励学生争论,发挥学生创造性思维,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4)以“读”为本,注重朗读、默读训练,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七、媒体选用情况:
1、上课伊始,我出示cai课件,展现周总理的大画像,旁边出示一首诗《你是这样的人》,此时课前搜集的有关周总理的资料和图片形象地再现在面前,让学生初步感知周总理的伟大形象,为课堂教学时的表达打下厚实的基础。
2、在引导学生体会周总理生活简朴这部分时,利用cai课件展示富丽堂皇的宫殿,与周总理的办公室作比较。形象的对比中,学生又一次感受到总理的生活简朴,对总理的崇敬和热爱之情便会油然而生。
3、在引导学生体会周总理工作劳苦时,我利用cai课件,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象周总理深夜批阅文件时的心理活动,进一步感受周总理的人格魅力。
4、利用cai课件向学生提供周总理当年一天工作的日志及逝世前几桩动人的事例,进一步丰满总理的人格魅力,使文本的人物形象在学生心目中立起来。
5、巧妙地让学生结合课外查阅的资料和图片,利用cai课件渲染气氛,激发情感,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自由抒写对总理的崇敬和热爱之情。
八、教学过程:
(一)、课始铺垫,用“情”搜集
1、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周总理生平事迹的资料和图片,初步感知周总理的形象。
2、出示cai课件(课件在周总理的大画像旁边出示这首诗——《你是这样的人》)
3、读完了这首诗,你想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看着画像,读着文字,那字里行间包涵的情谊,唤起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此时课前搜集的有关周总理的资料形象地再现在面前,学生有感而发,自由抒情。这样,让学生初步感知周总理的伟大之处,为课堂教学时的表达打下了厚实的基础。)
(二)、自读自悟,用“情”表达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你最受感动的句子,并想一想,为什么受感动?(要求:读的时候,可以大声读,可以默读,可以边读边把自己的感受批注下来,还可以和同学交流一下)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儿童的认知特征和认知水平,决定了读是小学生的语言积累和感悟的最好方法。通过多层面地读,让学生多次与语言面对面地接触,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是语文学科教学的灵魂。)
2、汇报交流后的感受
你找的哪些词语和句子?为什么这么受感动?
(1)、生活简朴
a、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1、“如此而已”“极其简单”是什么意思?“简单”前面为什么要加“极其”?这说明了什么?
2、同学们在电视中也看过宫殿式的房子,想想看,以前可能谁住的?里面会有哪些摆设?(出示cai展示富丽堂皇的宫殿及陈设)
而当高大的宫殿成为我们总理工作的地方时,我们看到的是什么?(出示cai展示总理家里简单的陈设)
再有感情地读出来。
(设计意图:形象地对比,让学生再一次感受到总理生活极其简朴,对总理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3、堂堂中国的总理,手中握有多大的权利,肩上扛有多大的担子,作为泱泱大国的总理,应该有什么?(有一栋别墅,有红木家具,金银珠宝,名贵的壁画,稀世珍宝……)
4、你们想的一点都不过分;但是你们讲的这一切都有吗?当这宫殿成了总理的住处,有的却只是……(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5、但是在这极其简单的背后,我们分明感受到不简单,那就是周总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为他人着想的精神,他真是我们的好总理。
6、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b、总理让我跟他一起喝茶,吃花生米。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象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
1、同学们把“好象”去掉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
(显然,如果去掉“好象”是肯定花生米没有增加)加上“好象”呢?(意思是实际上增加了,而但看起来象没有增加似的)既然增加了分量的花生米都可以数得清颗数,可见平时没有客人时就更少了,这又说明了什么?(总理夜餐极其简单)
2、贵为国家的总理,周总理每天应该吃什么?(大鱼大肉,山珍海味……)可他却吃什么?(一杯绿茶,一小碟花生米)想想看,现在社会上的一些领导每天吃什么?(鸡鸭鱼肉,山珍海味……)这又说明了什么?
3、我们知道,周总理常常夜以继日地工作,工作如此辛苦而吃的食物却是如此简单,真是不可思议。而周总理就是这样一个人,一心为工作,一心为国家,一心为人民,从来没有为自己着想,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了一生,他真是我们的好总理。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2)、工作劳苦
a、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句后面画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
1、“浏览”是什么意思?(大略地看)周总理不是“浏览”而一句一句地审阅,这说明了什么?(充分反映了总理批阅文件时严肃认真,一丝不苟)
2、联系课文前面可以想象,“那一尺来高的文件”总理都是这样认真的一句一句地审阅,而且整整工作了一夜,这又说明了什么?(说明总理一夜的工作多么劳苦)
3、课文叙述他一句一句地审阅文件,那不是普通的浏览,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他想着什么呢?
(①作为新中国的总理,他关心着国家的政治经济;
②他想着不知百姓吃得饱,穿得暖吗?
③他想着身为一个国家总理,应该为老百姓办实事……)
(设计意图:成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要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展开联想的翅膀,把自己融入课文中,自由地、忘情地想象。此环节,教师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课件,在抒情音乐中,通过充满深情的语言和一些特定的句式引导学生想象,让学生感受语言,感受深情,感受周总理人格的魅力,使文本的人物形象在学生的心中立起来!)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b、总理见了我,指着写字台上一尺来高的文件说:“今晚……到时候叫你。”
1、“一叠一尺一来高的文件”说明了什么?(文件多,工作量大)短短的一个夜晚,要批阅一尺来高的文件,这又说明了什么?(工作劳苦,工作量大)
2、周总理自己不停地工作,却让我先到值班室休息,这又说明了什么?(一心为工作,一心为他人的品质)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c、喝了一会茶,就听见公鸡喔喔喔地叫鸣了。
1、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工作时间长)工作到天亮才休息,下午又要参加活动,可见总理是夜以继日地工作,工作十分辛苦。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三)(过渡:雷锋雷锋同志有一句名言: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周总理这样辛苦工作只是何其芳看到的一个晚上吗?)
1、自由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你是怎样理解这两个自然段的?
3、在过去的五年多时间里,我们已经接触过很多歌颂周总理的文章,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呢?
4、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为了人民的事业奉献自己毕生的精力,让我们一起带着激动而自豪的感情赞颂我们的好总理。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四)拓展文本,用“情”展现
(过渡:同学们,周总理是人民的好总理,他为了人民的事业夜以继日地工作,鞠躬尽瘁,无私奉献了一生,让我们来看一看周总理当年一天工作的日志)
1、课件出示(周总理的一天)
2、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什么感受?
3、出示cai(周总理逝世前几桩动人的事例)
4、听了这段话,你们内心又有什么样的感受?
5、同学们,让我们怀着对周总理的崇敬和怀念之情再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再来赞颂我们的好总理。
(五)、迁移课外,自由抒“情”
周总理离开我们已经三十多年了,他一生为党为人民日夜操劳,他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无私奉献里没有一句空话。他是我们心中永远不灭的一盏明灯。(出示cai播放音乐)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表达你对周总理的爱戴之情。可以用你的语言来赞颂周总理,可以用你的朗读来表达你的心情,还可以写一首献给周总理的小诗,还可以讲一个关于周总理的故事。
(设计意图:巧妙地让学生结合课外查阅的资料和图片,让学生自由抒发对总理的崇敬和爱戴之情,使课堂教学得到升华,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小结全文
同学们,周总理是我国解放后的第一任总理,他日理万机,为人民操劳了一生,他以崇高的品格赢得了人民的崇敬和爱戴。
在怀念总理的同时,应该铭记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教诲,同学们,从现在起,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学习更多的本领,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九、教学感悟与反思: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总是先让学生读课文,认生字,给自然段标序号。再由老师提问,让学生围绕老师的问题读课文找答案,不能解决的问题,则由老师全盘托出。这样的阅读教学,一环套一环,看似有一定的目的性,也有一定的层次性,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对阅读过程中的体验一无所知。究其原因,就是教师教学方式繁琐,学生没有主动探究,这说明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和欲望,给他们一个自由学习的空间是多么重要。《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索式的学习方式。”回顾本节课,我摒弃了“教师讲、学生记”的繁琐的教学方式,上课伊始,巧妙地利用多媒体(播放周总理的大画像,旁边出示一首诗《你是这样的人》),此时课前搜集有关周总理的资料形象地再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初步感知周总理的伟大形象,为课堂教学作下铺垫,激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并让学生用读读、划划、说说、议议的方法自主学习,这样留给学生较大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在宽松民主的氛围里充分的读书,充分的感悟。然而对于周总理那个年代对于现在的小学生来讲比较久远,学生对课文中作者的情感还难以理解,因此,教学时始终以“情”为主,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主动读议探究,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探索状态,从而感受总理的人格魅力。同时,通过适当的点拨和多媒体辅助,让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周总理批阅文件时地心理活动,把自己融入课文中,去感受语言,感受深情,感受周总理人格的魅力,使文本的人物形象在学生心目中立起来。同时,巧妙地结合课外查阅的资料和图片,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抒发对总理的崇敬和爱戴之情。这样,一方面加强学生的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另一方面引领学生能够超越文本,使课堂教学得到升华,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使无声息的文字“活”过来,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者简介:
陈晓云,女,现年30岁,大学本科文化,汉语言文学专业。小学高级教师,从事语文教学。襄樊市骨干教师,枣阳市模范教师,先后在《小学语文教学》等杂志上发表教学论文若干篇,省e21第一范文网站群课题实验成员。通讯地址:湖北省枣阳市第二实验小学,联系电话:0710—6325979,邮政编码:441200;电子信箱:email:
《晚上》小班教案 篇五
设计意图:
毛线可以用来做什么呢?(妈妈用毛线给我们织毛衣、毛裤)毛线不仅可以用来织毛衣,还可以画画,小朋友你们想学用毛线画画吗?为此设计了《晚上》这个手工活动。本活动旨在让孩子在掌握一些毛线的基础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增强创新意识、环保意识。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开发智力,培养孩子兴趣。
活动目标:
1、尝试用线条和简单的图案表现不同外观的房子,并用贴线拓印的方法表现出画面黑白线描的效果。
2、通过欣赏图片、教师讲解、自主操作,了解贴线拓印,认识发现和体验实物纹理具有的浮雕感及美感。
3、感受贴线拓印带来的乐趣,能在活动中细致大胆的操作。
4、对方形、圆形,线条等涂鸦感兴趣,并尝试大胆添画,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5、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活动准备:
线
活动过程:
一、欣赏幼儿"美丽家园"的线描画设计作品,引发幼儿对贴线拓印的兴趣。
1、展示设计特别的房子作品,观察欣赏。
教师导语:"仔细看看,你能找出它和别的房子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
2、展示贴线拓印的房子作品,观察、对比,感受贴线拓印的不同之处。
二、介绍贴线拓印的方法。
教师导语:
"用胶水把棉线贴在画好的线上,盖上一张白纸,压好。用铅笔顺着一个方向将白纸涂上黑色。"(教师边介绍边在彩色线描画作品上制作)
三、幼儿自主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1、交代作画要求。
(1)将设计的房子变的更漂亮。
(2)沿着画好的线贴棉线。
(3)等画面上的胶水干了才能盖上白纸。
(4)用铅笔顺着一个方向涂色,注意画面的完整,没有破损。
2、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四、展示、评价作品,拓展拓印的经验。
1、展示、评价幼儿作品。
教师导语:
"你最喜欢哪一座房子?为什么?"2.鼓励幼儿尝试其他材料的拓印,拓展拓印的经验。
教师导语:
"今天我们拓印出了棉线贴成的图案。其实我们身边有许多带花纹的东西都可以进行拓印。"
活动反思
通过开展《晚上》手功课活动,能使每一个孩子尝试自己的禀赋和能力。所谓"实践出真知",特别是低年龄孩子,认知能力不够成熟,特别需要实践,并在实践中了解自己的爱好,找到自己的兴趣,然后去发展爱好,稳定兴趣,为以后的学习方向奠定基础。
《晚上》小班教案 篇六
活动目标:
1、通过阅读画面并联系生活实际,讲述晚上在家里的主要活动。
2、学习用"晚上是,……的时候"的句式描述画面内容。
3、激发幼儿对阅读的兴趣。
4、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晚上天空的图片(月亮和星星)2、晚上的图片六张。
活动过程:
一、出示月亮和星星的图片,遮住文字"晚上"。
1、引导与观察:这是什么时候?晚上是什么样的?今天老师带来的故事名字就是《晚上》。揭掉遮挡露出文字"晚上"。月亮和星星出来了,它们在干什么?引发幼儿发挥想象。
2、教师小结:晚上是,月亮和星星出来捉迷藏的时候。
二、出示图一,引导幼儿观察。
这是什么地方?晚上回到家里妈妈首先要做什么?启发幼儿用"晚上是,……的时候"的句式描述画面内容。教师小结:晚上是,开了灯才看得见东西的时候。
三、出示图二,引导幼儿观察讲述。
教师:爸爸下班回到家里,全家人在干什么?它们是什么表情、心情怎样才?你和爸爸妈妈一起吃晚饭是什么感觉?启发幼儿用"晚上是,……的时候"的句式描述画面内容。
教师小结:晚上是,爸爸下班,全家一起吃晚饭的时候。
四、出示图三,引导幼儿观察画面。
教师:你看到了什么?这是什么意思?
小结画面:晚上是,把电视机声音关小一点的时候。
五、出示图四,引导幼儿观察讲述画面。
教师:准备睡觉了,妈妈在对宝宝说什么?
小结画面:晚上是,妈妈说"快来洗澡"的时候。
六、教师:睡觉前你会对爸爸妈妈说什么?出示图五。
小结画面:晚上是,上床前跟爸爸妈妈说"晚安"的时候。
七、教师和幼儿一起完整阅读。
八、讨论:你喜欢晚上吗?晚上还有那些事情?
活动反思:
《太阳和月亮》是一首浅显、易懂的儿歌,比较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这次的教学活动中,我为幼儿营造了一个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以白天、黑夜两种不同意境的背景图同时出现来形成强烈的对比而导入活动,迅速引起幼儿的注意,并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在学习儿歌的过程中,我采取了集体、个别朗诵、自主选择角色和配乐朗诵等形式,让幼儿在欢快愉悦的气氛下,主动地学习儿歌、表演儿歌,使这次的语言活动成为了一个非常有生命力的活动。同时,在帮助幼儿学习用不同的音调朗诵儿歌时,我采取了朗诵和音乐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幼儿在欢快和缓慢地音乐声中自主地调节,控制朗诵的语调、语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儿歌所表达的两种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