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范文大全 >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优秀7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高考家长帮为朋友们精心整理的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优秀7篇】,希望对朋友们有所帮助。

春节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 篇一

照家乡的老规矩,春节大概从腊月二十三日开始。

这天,是家乡过小年的日子,说是小年,不如说是过春节的彩排。晚上,天一擦黑,就听见一阵阵鞭炮声响起,这是要吃水饺了,每一年的这天吃睡觉之前都要放鞭炮,再烧些纸钱送灶王爷上天,干完这些才能吃水饺。每当这一天晚上,村子里就会传出一阵阵参差不齐的鞭炮声,那声音直冲云天。这天还要把屋子整理好,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

腊月三十也就是家乡人口中的大年了,这天中午12点,每家每户贴对联。晚上全家人坐在桌子上吃一顿团圆饭,吃晚饭,家里的男人们就去别人家拜早年,女人们在家里等待别人拜年。春节晚会开始的时候,每家每户也都开始包水饺了,但都在炕上包,边包水饺边等待。包完水饺,就一起围坐在电视前看春节联欢晚会了,睡觉要等到晚上十二点时才能吃,吃完水饺才能睡。

正月初一早晨,人们穿上新衣,这时是小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刻因为这时要向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要压岁钱了,收完了压岁钱,就一起出去拜年,到那家串串,到那家走走,拜完之后就在家里等待别人来拜年。

过完春节后的几天更不能闲着了,还要到别的亲戚家这样子来回走动,晚上还要请在村子里的长辈吃饭。初二晚上包好水饺,凌晨四五点钟去给死去的'亲人上坟。春节后的几天晚上村里开着路灯,小孩子们都出去放各种礼花。

这种日子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这天必须要吃元宵,晚上全村一起放礼花,各种各样的礼花在天空中呈现出来,给蔚蓝的天空添上了几笔彩色。

春节直到正月十五结束,春节过去之后,天气逐渐变暖,孩子们开始上学,大家又开始为新的一年忙碌起来。

掸新 篇二

“腊月二十四,掸新扫房子。”在每年的农历十二月二十四前后,我们温州人可就忙活啰!

过年啦!过年啦!这几天过年倒计时开始了,家家户户扫的扫,洗的洗,扔的扔,大人们乐呵呵地忙活着,灰尘四处飞扬,弄得全身黑乎乎;小孩子们笑嘻嘻地蹦跳着,在水管的空隙间跑来跑去,弄得全身湿漉漉却也不怕冷,“新年大扫除”——掸新,好不热闹!

掸新起源于我国古代,是去除病疫的一种仪式,后来这种仪式演变成了年底传统的习俗。旧时,长工回温过年,故有“长年不吃二十饭”之说,真是好一个不掸新不过年!

打我懂事起,我就知道我们家年年有掸新,第一件事就是分工:妈妈负责洗洗、爸爸负责拆拆、爷爷负责搬搬、奶奶负责擦擦、我负责理理、弟弟负责的是不捣乱。

妈妈似乎很有条理,瞧,她一直在各个房间来回穿梭,啪啪啪,哒哒哒,脚后跟走起来都要冒烟了,我们的眼睛只看得见她的下半身,上半身几乎没影儿,因为超级大的窗帘驮在她的肩上,我想可怜的妈妈现在只能露出两个鼻孔出出气了。弟弟紧跟在她身后,偶尔拉拉窗帘布耷拉下来的一角,偶尔冲上前抱抱妈妈的大腿,远远地看去,妈妈像穿了一条厚重的晚礼服,弟弟正拉着拖尾,好搞笑!接下来妈妈几乎一上午都呆在阳台上,只听水哗哗哗地冲,板刷唰唰唰地刷,我们的耳朵里时不时传来弟弟高兴的尖叫声,水花喷了他一身,他太幸运了,这可是最享受的时刻!为掸新献身的勇敢标记,妈妈一直马不停蹄地洗着那大大的窗帘,别看妈妈瘦,平日书桌都推不动的人,这一刻她好像还真有使不完的劲儿!想想吧,5个房间合起来窗帘的数目可不少呀!嗨,妈妈现在真是“曲不离口,窗帘不离手啊”。加油干!我亲爱的妈妈。

爸爸呢,当然没闲着,家里所有危险地带,他都包了!什么玻璃窗啊、天花板啊、灯啊、空调啊……各个角落都不放过,瞧,他正趴在两米多高的梯子上擦着玻璃呢,专用擦玻璃板要隔着玻璃里外吸好,然后从上到下拉下来一片,还可以转个弯,好神奇啊,玻璃瞬间明亮,像戴了副望远镜一样,我们完全可以看到很远的房子里的小伙伴们也在大扫除呢。这时,似乎大家同时来到了掸新的竞技场,上上下下,前前后后,爸爸挥挥手,对面的人也挥挥手,卷起袖子,嘿呦!一起干呀一起干!奶奶拿着扫把经过说了句:“嗯,要扶好哦”,爷爷拿着吸尘器走过:“不要爬的太高了,擦不到的地方不勉强,尽力就行啊”!爸爸呢正玩得尽兴,手上拉来拉去,嘴里哼着小曲,“没事儿没事儿”,时不时地还逗逗梯子底下的弟弟,突然,弟弟高兴地推了下梯子,爸爸一个不留神,脚滑了下,腰打了个圈,玻璃擦铛铛铛地滑到了地上,哎呀!一瞬间,梯子旁聚集了家里所有的人,爷爷奶奶妈妈我,当然还有弟弟,大家急切地望着:“怎么了?怎么了”?还好,有惊无险,平安过年!

接着,卫生间、厨房、大厅都有忙碌的身影,忽闪忽闪,咔咔咔、擦擦擦、唰唰唰、啪啪啪各种声音在整个房间此起彼伏,我们家像凑起了一场新年音乐会!大家有说有笑,偶尔大叫一声,偶尔沉默不语,偶尔哈哈大笑!掸新真是首快乐的交响乐曲!

我呢,自然得好好收拾收拾我的房间喽!重头戏就是收拾书柜,怎么弄好呢,我似乎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站在那儿发愣,我有点怕麻烦,这么多,这么乱,怎么办?这时,我忽然想起了掸新的一个宗旨:除旧迎新,好好过年!好,我有了思路,先把所有书搬下来,书架的灰尘先赶跑,然后把书按类别放在一起,按大小、类型一排一排放好,看着这么多书,有些书没怎么用到了,看来我得坚决“断舍离”!有些书送给弟弟,有些送给隔壁邻居妹妹,有些捐赠了吧,十分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一个小时也转眼间过去了……我的脖子有点酸了,眼睛有点冒星星,手有点痛了,但是心底涌起了一股莫名的幸福。瞧,我成功了,现在我的书架整整齐齐,清清爽爽,一排排的书像极了站哨的士兵,又勇敢又有精神!

掸新寓意人们洗去家里一年堆积下来所有的灰尘,干干净净迎接春节,春天的到来——除旧换新!东西是这样,我想人也当这样,在新的一年里我要有新的目标,向着目标,克服障碍,勇敢努力前进!

家乡习俗六年级作文(精选 篇三

家乡的习俗有很多,不过随着城市的发展,很多习俗都慢慢淡化了。被人们所遗忘了,但是,有些习俗保留了下来,在成长的路上扎下了根,开出了花。

小时候,常跟着爷爷去家旁边的公园,在那里,一排排的老奶奶、阿姨在舞动着红色的手绢,身上穿着红色的衣服,在夏日的炎阳下边走边舞,这就是扭秧歌。她们手中的一团红在飞旋着、在跳动着、在狂舞着。引得人们在旁边喝采。几个人在一旁吹起了唢呐。小时的我不太懂得他们具体是在干什么,也不懂何为艺术,但是能感受到那一个个火红的身影。时慢时快的步伐,那烈日下激昂的音乐声,都漫溢出青春向上的气息,心中也怏乐起来。爷爷看到我高兴的样子,脸上露出了发自内心的笑。现在爷爷的腿脚不再如以往那么利落,体力也大不如前,现在路过那个公园,听到唢呐的欢快的声音,便回忆起曾经和爷爷一起散步的情景,心里便淌过一阵暖流。记忆之河的某一处翻越了浪花。

过年时,年年都要放鞭炮,在鞭炮售卖处,买来红纸包着的能给我带来无限乐趣的窜天猴、滴滴筋等,一家人下楼去,在映照着月光的白雪上铺上红彤彤的鞭炮,点燃后都跑得很远,在远处看着那一大串红鞭炮伴着噼里啪啦的声音爆炸,耀眼的光像花一样在眼前绽放,眼里看到的不仅是火光,还有新年的希望。一会儿,放完了,全世界都安静下来,只有远处的绽开的声音。

现在,人们对环境更重视了,国家也禁止燃放鞭炮了,过年时心里总觉得缺少了点什么,只能回忆起以往的场景,那火光仿佛又绽放在眼前,心里又感到了踏实、温馨、热闹的节日气氛。看到了新年的希望。

家乡的习俗已经在我心里开出了美丽的花朵,不会因为不再重现而有一丝丝的忘却,反倒在我的心灵深处久久的刻画出更加美好的状美卷。我将永远珍藏它们,静待它们结出果实,滋润我的心灵!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四

我的故乡是鄂东地区的一个小县城,这里没有大城市的繁华,却有着丰富的地方特产,特别是我们当地的武穴酥糖。每到春节的时候,人们都会提着酥糖去亲戚家拜年。

提起武穴酥糖,还有一个美丽的民间传说呢!相传明朝万历年间,武穴有一位姓董的孝子与母亲相依为命。有一年秋天,母亲突发风寒,卧病在床。因为家里贫穷,无钱治病抓药,这位孝子很着急,一心想着缓解母亲的病情。情急之下,他把自家田里种的芝麻炒熟后,碾成粉末状,然后摇落院中新鲜的桂花,用甘蔗糖水浸渍,与芝麻末混拌,最后让母亲吃下去。没想到奇迹出现了,母亲吃了几天后,居然康复了。这位姓董的孝子将这一良方传给了身边的人,经历代糕点名师不断改进,后定名为“酥糖”。这个美丽的传说伴随着武穴酥糖流传下来,脍炙人口,家喻户晓。

最初也许是动人的故事打动了我,但后来对它产生深厚的感情是因为它的味道香甜。年关将近,亲戚之间相互串门,便会带上一盒“武穴酥糖”当作礼物,这是我的故乡特有的风俗。客人走之后,我们小孩便会迫不及待地拆开包装盒,从中小心翼翼地抽出一封酥糖,还未来得及轻轻地咬上一口,浓浓的香气便弥漫开来。合上牙齿,酥糖的甜味便在舌尖回荡。松脆却不粘牙齿,细碎的芝麻末散落在唇齿间,酥酥麻麻的感觉妙不可言。吃完一封后,喝上一杯菊花茶,别提多惬意、多舒适了。

今天,武穴酥糖名扬四方,我想不仅与它的味道有关,还与它背后的美好民间传说有关,与它寄托着行孝和感恩的美好愿望有关。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 篇五

我的家乡介休一直流传着寒食节的。习俗,清明节之所以能成为有纪念意义的节日,也缘于寒食节。

寒食节是为了纪念我们介休的三贤之一介之推的节日。介子推,春秋晋国大夫。因为“割股奉君”之举而名闻天下。晋文公重耳即位后,大举封赏功臣,却淡忘了介子推。介子推不言禄,耻与争功邀赏者为伍,携母一路跋涉来到介休绵山归隐。有人写出《龙蛇歌》为介子推鸣不平,晋文公幡然悔悟,亲自带人上绵山寻找介子推,介子推不肯相见。

晋文公情急之下,命属下放火烧山,逼迫素以孝子闻名的介子推出山。大火烧了三天三夜,火灭了,仍不见介子推的身影。就派人上山寻找,发现介子推身背老母,紧抱一棵大柳树,已经被烧死。重耳万分悲痛,为了悼念介子推,便下令介子推被烧死的这一天,全国上下不准生火做饭。

晒酱油肉 篇六

临近春节,家家户户的老人都要晒酱油肉了,家家户户的阳台窗边都是一片黄橙橙的,排成一片。远看,人们还以为是一群群的红灯笼呢!

当然,我们家也晒起了酱油肉。这个酱油肉始于北宋1139年,奶奶说这是著名的瓯莱和温州过年十大习俗之一。老家的习俗中,温州人习惯在农历十一月份开始筹备晒酱油肉。通过电话远在他乡的奶奶也告诉了我们如何制做酱油肉。首先买来生瘦猪肉,放在酱油里面浸泡放入木盒和陶瓷盒中,然后再加入白糖、味精和少许黄酒,最后再加入一点白酒,在晾晒时,可起到杀菌、避免蝇虫的作用。

我和妈妈买来肉,我做一半,妈妈做一半。用了奶奶的方式后,就迎来了最重要的一件事-钉酱油肉。奶奶说,肉一定要钉在房子上。在老家的平家水泥墙上,把那长长的木棍拟的长钉子,和十分美味的酱油肉“融为一体”,用那巨大的羊角郎头打进房子里。看着爸爸那吃力的眼神,我也想试一试。我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才打出了一个小小的洞,水泥十分坚硬,不是轻易就可打出洞的,真是太累了。

经过冬月寒风和冰冷的雨,经过风吹日晒,太阳下酱油肉晒好了。晒好的酱油肉就如同一块坚硬的石头,上面还结满了白花花的猪油,让人垂涎欲滳,口水飞流直下三千尺啊!

用大刀把酱油肉切成一片一片时,他真正的使命来了,那就是被我们吃掉、摆盘、放入锅中蒸十几分钟,肉就熟了,打开锅盖香气充满整个屋子。吃进一口首先感觉到了咸咸的酱油味,接着就感觉到了肉酥麻的口感,最后是咽进肚子里那种满足感。酱油肉不仅老少皆宜,而且人人都爱!

如果你身在远方,吃上一口酱油肉,那不仅仅是美味,还有家乡与亲情的味道……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 篇七

我的老家在农村,所以也有很多讲究。特别是春节,我们一定要放鞭炮,拜年,包饺子……这些习俗一个也不能少,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放鞭炮。

每次过年,爸爸总要去村里的小卖部买一点鞭炮。等鞭炮买回来,我们就开始盼着天黑。

有一年春节,爸爸还是和之前一样,去了小卖部。登巴巴回来,手里却多了个“金字塔”。“这是什么啊?”好奇的表弟冲向前,把“金字塔”捧在手里看了又看。“放了就知道了。”我点了根树枝,一手捂着耳朵,一手拿树枝点火,身子向后仰着,打算一点上火就跑。由于不知道这“金字塔”是什么东西。表弟表妹都躲远远的。爸爸在一旁微笑着,期待一会的精彩瞬间。

“点着了!点着了!”表弟见引火绳点燃了,大喊大叫。我听了连忙跑开了、只见无数火花从“金字塔”里窜了出来,构成了一个“火花喷泉”。这“火花喷泉”正如我们内心一样,十分灿烂,十分欢快。“火花喷泉”足足持续了两分钟,放完了弟弟赞叹不已:“太酷了!不仅放出来很漂亮,持续的时间还长。”我也想起了一句诗“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这时,妹妹说“为什么要在春节放鞭炮啊!”弟弟听了,也一脸疑问。我故意清了清嗓子,向老人给孩子们讲故事一样,给他们讲故事:“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噬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有一年,一个老人来到一个人家里,帮助人们吓跑“年”。他让老妇人在家里剁馅做饺子。到了晚上,“年”看到这家点了很亮的灯,又有剁馅的声音和门上的红纸,有些害怕。这时,那个老人走了出来,他穿着红衣服,并点了鞭炮,把“年”吓跑了。于是,贴对联、放鞭炮的习俗留了下来,包括给压岁钱又要装到红包里。”

表妹表弟听了恍然大悟,爸爸在一旁说:“春节每一个习俗都有传说和故事,一会我挨个给你们讲。”

春节有很多习俗,过春节不能光玩,也要了解每个习俗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