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范文大全 >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教案【精选6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高考家长帮为大家分享了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教案【精选6篇】,希望能够为小伙伴们的写作带来一些参考。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教案 篇一

一、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生字新词:茁壮、葱翠、形态各异

教学时注意字型的写法,可采用换部首的方法记字

2。能以“一片叶子”的口吻联系说话。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在以往教学中以渐渐渗透,在本课中结合教师讲解。

3。 通过朗读和看图欣赏叶子的外形之美,感悟叶子的内在之美,学习做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西湖的自然美,感悟文章的语言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生字新词,体会叶子的外在之美

难点:理解“做一片美的叶子”的含义,感悟叶子的内在之美,透过语言文字,联系生活实际,学习做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生字新词:茁壮、葱翠、形态各异

2。 能正确、流畅的朗读课文

一。导入,引入课题

1。 师:在生活中,我们会见到很多树,我们的注意力很可能被树上的花吸引了,我们不是经常赞美梨花、桃花吗?我们还可能关注树上的果实,津津有味地品尝过梨子、桃子、苹果。可我们忽略了树叶。的确,树叶太多了,太平凡了,可它们很美,作用很大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题目是:做一片美的叶子。

2。大家看到这个题目,有没有什么疑问呢?

学生自由讨论(1)叶子美在哪里?(2)怎样做一片美的叶子?

让我们学习课文来弄懂这两个问题

二、精讲精练

板块一:明确目标

1。 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生字新词:茁壮、葱翠、形态各异

2。 能正确、流畅的朗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磁带,揭示要求

(1)仔细听录音,标出自然段序号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尝试理解

(3)按照“远望—近观—联想”把课文分三部分

板块二:自主学习

(1)任务一

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按照“远望—近观—联想”怎么分?

交流讨论一:讨论交流

(2)任务二

出示生字词教学

形态各异 奉献 乳汁 整体 位置 输送 茁壮 之间 葱翠

师生互动:正音、辨析字形

J交流讨论、

联系上下文,文中插图理解词语

(3)指导书写

茁:注意“出”的笔顺是:竖折、竖、长竖、竖折、竖

输:“车”旁的笔顺是:横、撇折、竖、提

奉:半包围结构。

异:上“巳”

置:上两竖,下三横

三、训练反馈:

一。给下面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乳 rǔ lǔ 整 zheng zeng 葱 cong chong 奉 feng fen

二。比较下面各组字,并组词。

异( ) 计( ) 问( ) 各( )

导( ) 汁( ) 间( ) 备( )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教案 篇二

本单元的课文包括四篇精读课文、一个习作和一个语文园地。除了《古诗三首》介绍了天门山、西湖、洞庭湖三处景色之外,其他三篇课文都是介绍了一处景色,分别是西沙群岛、小兴安岭、海滨小城。这些都是我国有名的景点,其山水、阴晴无不令人着迷;其丰富的物产,迷人的景色无不令我们叹为观止。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我国的地大物博,河山壮美。我们更加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四个版块的内容。

课题内容简说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写的是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饮湖上初晴后雨》通过描写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的喜爱之情。《望洞庭》以轻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洞庭湖秋月图,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富饶的西沙群岛本文通过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它优美的风景、丰富的物产,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海滨小城作者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描述了海滨小城的美景,突出了这座海滨小城的整洁与美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与赞美。

美丽的小兴安岭课文描述了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表达了作者热爱和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1、认识43个字,会写51个生字;正确读写新词“潋滟、空蒙、西子、相宜、成群结队、各种各样”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三首》,默写《望天门山》。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我国地大物博的特点。

4、初步学会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湖光山色的美。了解西沙群岛、小兴安岭、海滨小城的物产和景色,激发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1、掌握本单元的字词,积累词语。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技巧。

3、进一步了解祖国的壮美河山。

17、《古诗三首》…………………………………………………………………3~4课时

18、《富饶的西沙群岛》…………………………………………………………2~3课时

19、《海滨小城》…………………………………………………………………2~3课时

20、《美丽的小兴安岭》…………………………………………………………2~3课时

习作·语文园地……………………………………………………………………4~5课时

学习古诗,要引导学生读懂词句,理解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内容。如《望天门山》要看到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景色。读《饮湖上初晴后雨》,则知道西湖在阴、晴天气中的不同风姿。品《望洞庭湖》则要看到洞庭湖的湖面风光,学习其他三篇文章,必须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在充分的阅读中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认识各个地方的物产。引导学生搜索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感受我国山河风光的壮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17、古诗三首

课题古诗三首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古诗教学应是教师携学生之手共进的一次审美旅行。在教学设计中,我通过对文字、音乐、绘画的赏析,锤炼学生的艺术思维。在声情并茂的描述中创设情境,在情境中反复诵读,在诵读中引导孩子想象,在想象中感受古诗的神韵,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学前准备1.搜集有关诗人的资料,预习古诗,制作生字卡。(学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3、朗读伴奏音乐。(教师)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会写5个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学习重点有感情地朗读,感悟诗境。

学前准备1.积累李白的诗歌,预习古诗。(学生)

2、制作《望天门山》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激趣导入(用时:5分钟)1.师画简笔画,高高的山,并叙述天门山的来历。

2、板书课题和作者。 1.学生观赏老师画画,并倾听故事。

2、齐读课题。 1.请默写一首你学过的李白的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了解作者,初识古诗(用时:10分钟)1.老师介绍李白。

2、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节奏)

3、指导学生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古诗。

2、指导书写:断、楚、至、孤、帆。

3、学生听范读,画出节奏,比赛朗读。

4、初步感受诗中描写的美景。 2.辨字组词。

至()断()

到()继()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用时:10分钟)1.借助书本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意,用笔写下自己的收获和疑问。

2、想一想每句诗里的哪个字用的好,好在哪里?1.学生自主学习,并在书上批注。

2、学生交流收获和疑问,并说说诗句里用的好的词语。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中断:_________________

回:___________________

相对出:________________

孤帆:__________________

四、交流分析,理解悟情(用时:15分钟)1.课件出示第一句思考:

(1)这句写了什么山,哪里的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从画面中你感受到天门山怎样?又感受到水怎么样?

(2)哪些字给你感受最深?

2、课件出示第二句,思考:

这一句主要写了什么?水流到这里发生了什么?通过“回”字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3、指导学生朗读。

4、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三、四句。

5、指导朗读体会情感。 1.学生读诗句,结合注释和教师展示的课件体会每句诗的意思。

2、学生自主交流,体会和感受。 4.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会认双横线中的7个生字。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感受生活的幸福,引导学生懂得要好好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重点难点:

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会认双横线中的7个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田字格小黑板、歌曲磁带和录音机。

教学目标:

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会认双横线中7个字。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田字格小黑板、挂图、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1、看图听音乐,说说你从歌词和图画中都知道或感受到了什么?

2、大体介绍歌曲创作背景,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让我们荡起双桨

歌曲创作背景

每当唱起这首《让我们荡起双桨》,就会不知不觉地走进歌词中描绘的这种如诗如画的意境,让我们想起刚刚过去,或者早已逝去的童年。童年的歌,总是令人难忘;这一首歌,更令几代人都难以忘怀,因为,它不但有优美的旋律,更有着诗一般的歌词。它的词作者,就是人称“词坛泰斗”的著名词作家乔羽。1955年,乔羽为电影《祖国的花朵》中的插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创作了不足200字的歌词,从此,这首歌广为流传,打动了几代儿童的心。50多年来,乔羽共创作了1000多首歌词,每首都不过数百甚至数十字,似乎并不起眼,但是品味着抒情的歌词,心头却会涌起纯真、振奋、美好的感觉。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认识生字,读准字音。

(2)可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小组合作交流认识的字。

(方法提示:小组长负责抽卡点名认读;或全组轮读;同座互相抽查。)

(3)全班集体交流反馈。

2、再读课文,读准字音。

师:认了字,又读了词,把他们放到课文中,你们还读的准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好后还可以把课文读给身边的小伙伴听。

3、指名读,检查生字和课文的认读情况。

4、整体感知

(1)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看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些什么?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2)指名反馈。学生说,老师总结。

三、精读课文。

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质疑问难。

2、同座互相读课文,把文章读通顺,并说说诗歌写了什么。

四、书写生字。

1、自由认记“浪、周、轻、凉”,想想怎样记住这些字。

2、重点指导“轻”,右边的书写要重点提示。

3、学生自由练写,老师巡视。

五、课后作业。

1、认读生词。

双桨、推开、倒映、白塔、凉爽、幸福、波浪、四周、轻轻、安排、做功课

2、写出下列多音字的两个不同读音,并组词。

倒()()()()中()()()()

3、熟练地朗读课文。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认识“融、燕”等7个生字;会写“鸳、鸯”等12个生字。

2、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芦芽、河豚、阴”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并默写《绝句》。感受诗中蕴藏的春天的情趣。

教学重点:

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默写《绝句》。

教学难点:

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找有关春天的诗句。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课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明确任务

1、导语导入:我们唐代有两位诗人,一位享有“诗仙”美称的李白;另一位则被称为“诗圣”的杜甫。杜甫的诗在唐代诗作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杜甫写的一首绝句。板书课题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学习《绝句》这首古诗。

3、补充绝句知识。

绝句是诗歌的一种体裁,按照每句字数,可分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设计意图:导语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绝句是诗歌体裁。

二、初读古诗,感受节奏

1、出示初读要求:

(1)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同桌互相正音。

2、逐句朗读检查。课件出示“迟日”“泥融”“鸳鸯”等词语,并正音。

3.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4、齐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

三、了解诗意,想象春景

1、杜甫的诗中有画,结合课本插图自读古诗,看看诗中画了什么?并展开想象。诗中有日、江山、春风、花草、泥、燕子、沙、鸳鸯。

用自己的话描述出诗中的画。师相机总结古诗的意思。

2、诗中不仅有美好的春色,还有气味呢?诗中写到:迟日江山(),春风花草()。

3.美丽的春色吸引了许多小动物们。自学三、四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4、诗句中小燕子在做什么?为什么飞来飞去?诗句中一对鸳鸯在做什么?为什么睡得这么香甜?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读诗想象、看课本插图并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诗的大意,感受诗中所写的春天的美景。从而产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四、当堂小结,鼓励背诵

引导学生根据诗意背诵并能当堂默写。

第二课时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l.惠崇是北宋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简介诗人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自学自读,熟读诗句。

出示自学要求: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三、深入探究,了解诗意

1.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味。提醒学生注意停顿。(板书古诗并画出停顿)

2、春江晚景这幅画描写的是哪个季节?你能从这首诗中找到春天的足迹吗?(桃花,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来。)

3.这幅画一定很美,边读边想象诗中的画面。

(1)你们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吗?师解释。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芦芽:芦苇的嫩芽。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学生描述诗中的画面内容。师提问:诗中哪几句是描写画中的内容(前三句),那最后一句是什么呢?(诗人的想象)。

(3)师生共同总结古诗意思,当堂背诵。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结合注释了解诗意。

四、当堂小结,生谈感受

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根据诗人抓住春天的景物,让学生感受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第三课时

一、导语引入,揭示课题

1、继续学习宋朝诗人曾几写的一首古诗,一起感受曾几笔下的春天。

2、强调曾是多音字

3、板书课题。解释课题(三衢的道上)

二、初读古诗,补充学法

1、师生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

2、学生根据古诗学习的方法自学古诗

3、齐读1、2句。经过自学,你学懂了哪个词或哪句诗?

强调“泛”“尽”的意思?

设计意图:回忆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很必要,“善教者授其法也”,鼓励学生提出新的学习古文的方法。

4、“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很好,游兴愈浓。指导学生读出1、2句的,体会诗人的心情。

5、诗人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有些失望的时候,却听到树上的黄鹂,于是情不自禁地吟出了下面两句诗。齐读3、4句。

6、此时诗人的心情一定是一惊喜的,指导学生读出诗人的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让学生充分感受诗人那种由失望到惊喜的心情变化。

7、齐读整首诗,读出诗人心情的变化。(配乐朗读)

8、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全诗的意思。

三、总结全诗,拓展延伸

1、欣赏美丽的春色。(播放视频)

2、用学过诗文描绘春色。

板书设计:

绝句

唐杜甫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衢道中

宋曾几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教案 篇五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生字新词:茁壮、葱翠、形态各异

教学时注意字型的写法,可采用换部首的方法记字

2、能以“一片叶子”的口吻联系说话。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在以往教学中以渐渐渗透,在本课中结合教师讲解。

3、通过朗读和看图欣赏叶子的外形之美,感悟叶子的内在之美,学习做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西湖的自然美,感悟文章的语言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生字新词,体会叶子的外在之美

难点:理解“做一片美的叶子”的含义,感悟叶子的内在之美,透过语言文字,联系生活实际,学习做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生字新词:茁壮、葱翠、形态各异

2、能正确、流畅的朗读课文

一、导入,引入课题

1、师:在生活中,我们会见到很多树,我们的注意力很可能被树上的花吸引了,我们不是经常赞美梨花、桃花吗?我们还可能关注树上的果实,津津有味地品尝过梨子、桃子、苹果。可我们忽略了树叶。的确,树叶太多了,太平凡了,可它们很美,作用很大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题目是:做一片美的叶子。

2、大家看到这个题目,有没有什么疑问呢?

学生自由讨论(1)叶子美在哪里?(2)怎样做一片美的叶子?

让我们学习课文来弄懂这两个问题

二、精讲精练

板块一:明确目标

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生字新词:茁壮、葱翠、形态各异

2、能正确、流畅的朗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磁带,揭示要求

(1)仔细听录音,标出自然段序号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尝试理解

(3)按照“远望—近观—联想”把课文分三部分

板块二:自主学习

(1)任务一

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按照“远望—近观—联想”怎么分?

交流讨论一:讨论交流

(2)任务二

出示生字词教学

形态各异奉献乳汁整体位置输送茁壮之间葱翠

师生互动:正音、辨析字形

J交流讨论、

联系上下文,文中插图理解词语

(3)指导书写

茁:注意“出”的笔顺是:竖折、竖、长竖、竖折、竖

输:“车”旁的笔顺是:横、撇折、竖、提

奉:半包围结构。

异:上“巳”

置:上两竖,下三横

三、训练反馈:

一。给下面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乳rǔ lǔ整zheng zeng葱cong chong奉feng fen

二。比较下面各组字,并组词。

异()计()问()各()

导()汁()间()备()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教案 篇六

一、复习,回顾前文

灰雀是那样的惹人喜爱,我们再来读读灰雀惹人喜爱的句子吧“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

二、抓住重点,深悟导练

多么惹人喜爱的灰雀。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那只胸脯的灰雀不见了,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学习第(3-10)段

1、自由读课文(3-10)段,找找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句话是男孩说的,用“~~~~~”画出列宁说的话,男孩说的话用“____”画出来,列宁说的话读一读,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

2、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爱)

3、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哪里去了?你是从课文什么地方看出来的?(男孩说的话),自由读读这些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呢?

4、男孩的话有三次,先说没看见,后来说灰雀会回来,还说一定会飞回来,为什么前后会有如此大的变化(受到了列宁的感染)

5、男孩为什么要捉这只灰雀呢?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

三、感情升华,评价导思(学习11-13)

1、指导看图,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学习第(11-13)段,读读想想,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

2、列宁为什么不问男孩却问灰雀呢?

(列宁见男孩已经知道错了,他尊重孩子,爱护孩子,理解孩子,不想伤害孩子,所以没有问孩子。

3、学习了课文,你喜欢文中的谁?为什么?

(孩子,知错就改。列宁,爱护动物,尊重、爱护小朋友)

四、总结全文:

列宁对待孩子的教育没有一味的批评、指责,而是尊重、爱护孩子的自尊心,循循善诱,让孩子主动认识自己的错误并改正。本文就是通过这样一件小事表达了列宁作为名人的不平凡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