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高考家长帮小编精心为小伙伴们分享了打电话教学反思优秀6篇,希望能够对您的写作有一些启发。
《打电话》教学反思 篇一
一节课,四十分钟,三十三位学生,老师这个职业原来没有我想的简单,但是也没我想的复杂,那是一种充实的感觉,那是一种努力的结晶。一节课之前,我害怕课堂的状况百出,一节课之后,我爱上课堂的点点滴滴。
首先,我真的要非常感谢许则变老师对我的无私指导,每天我都看到许老师真的特别的忙,感谢老师能在那么忙的情况下还能够帮我修改教案,给我有用的指导意见。课后,针对我上课的问题又一点点地教会我应该怎样正确去处理,每一部分都非常详细地去点评,让我能在有效的时间内获得更大的进步。
这周上的课是《打电话》,相声题材,围绕着年轻人在用公共电话约朋友看戏,本来半个分钟能说清楚的事情说了两个小时,结果耽误了自己的时间,也耽误了别人的时间。通过《打电话》让学生体会到相声的幽默,并受到一定的启发。课文比较通俗易懂,导读提出的3个问题也是学生都能掌握和体会到的地方,为了让学生能更加体会语言的艺术,因此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后半部分说相声上,通过说相声,让学生加深体会。
上课前的备课磨课试课真的很重要,备课用了一周的时间,研读教材写教案备学生做课件。上课之前,一节课的整个流程我为自己设计了多种情况,我把整个教学流程试教一次又一次,虽然结果发现离理想还是有很多差距,但是无形之间我觉得这为我增加了信心,这样才能够更加自信地站在讲台。
跟前两次课相比,我觉得这一节课我放开了很多,之前就一直觉得挺纳闷的,为什么课下可以跟学生那么自在地相处,课上却似乎好陌生。这一次,那种可恨的陌生感终于没有那么强烈了。前两节课在课堂上放不开,在课堂上的我好像特别容易紧张,一心想着教学流程,忽视了跟学生的互动,鸦雀无声的课堂太过静寂,我害怕学生会心不在焉,又害怕不能完成教学任务。但是,我现在才知道这都不重要,所谓的教学任务并不在于老师完成多少,而在于学生学到多少。慢慢地试着放松,原来一切会更好。
在调控课堂上,我真的非常佩服许老师的那种“老师范”,什么时候讨论,什么时候安静,整个课堂收放自如。当我上课看到学生那么激烈地讨论的时候,有那么一瞬间我好像懵了,但是想到之前许老师说的可以通过表扬认真的同学来为其他同学提醒,我真的用了这种方法,结果真的课堂上真的安静了,在这一方面,以后在课堂上要更加注意老师是怎么调控课堂。
在课堂上,安排学生的表演的相声,真的让我对学生非常地佩服,我为他们的表演而喝彩,但是当我被学生的表演吸引住的同时,我忘记了当初本来设计好的教学环节。写教案的时候,我特意展示关于相声的评分标准,但是当请两组学生表演的时候,我竟然又脱离了自己设计的评分标准,没有让学生去进行针对性地评价。
在衔接问题上,也需要有许多地方需要去努力。一节好课就在于环环相扣,一步步引导,上一个问题为下一个问题做铺垫,对学生进行一步步引导。在导入设计的时候,我播放了一个关于相声的短视频,视频播放结束之后我就直接引入问题什么叫相声。这个问题的设计与视频的导入就有点脱节,当学生还活跃在相声的短视频中,我提出的问题应该是让学生自己去体会相声,在视频中体会比枯燥地介绍相声要更加生动。
还有一个就是朗读任务,我觉得许老师说的很对要给学生每一次的朗读安排任务,不是漫无目的地毫无感情地去读完课文,在课堂上我安排了两次朗读,第一次朗读我让他们以同桌为单位进行相声表演,当时应该让同学们读课文把不会读的字圈出来,为正音而朗读,第二次就进行思考问题阅读,让学生有目的地去读书。
在教师这条道路上,我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越战越勇,我坚信努力之后一定有所成长。
《打电话》教学反思 篇二
这节课我进行了四次试教,通过这四次磨刀,我对教材特别是对综合实践课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四次试教主要是围绕着两个大问题和三个小问题进行的。
一、 要不要严格教本模式进行
课本展示的是通知 15 人最少要几分钟的情境,经过磨课和试教,我发现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先进行分组打,体会不空闲,再进行同时打。如果把数据改成小一点的 7 人,那么分组打显然是出不来的,人数不够。 那么到底要不要进行分组打呢?分组打的用意又是什么呢?琢磨的一下之后,我觉得主要有二:一个是从实际出发,分组打符合学生平时学习生活经验,组员交给组长,组长交给老师;()另一个是分组打的时候课本有个问题,问学生是不是分的组越多就打的越快,其实不然,这样就让学生体会了,不是一起打的人越多就越省时间,分的组多了,空下来的组长也就多了,如果这堂课能让学生对这个进行思考,那么他所获得的肯定更多。
但最后我还是放弃了这一过程,分组打的确能让学生体验更多么,但对于我这个新教师来说有点太开放了,到最后会驾驭不了。所以我最后还是决定一步扎扎实实地走。这在我后附的教学设计中可以看到。
二、 最后规律是否作为重点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第几分钟就是几个 2 相乘这个规律是比较简单的,但是我又研读了教参的解说,发现其实最后这个 2 的 n 次并不是这节课的重点,也没有要求在课的最后提出来。然后我又翻看了课堂作业本,还参考了历年的试卷,发现练习中出现的让学生找规律并不需要 n 次这么大,但是会在数据上,变化规律上做一定的变化,由此我断定,这节课重点中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这个规律是怎么来的,而不是这个规律是什么。最后我把规律删掉了。
三、 应用时间比例不够
通过前辈们的听课,发现自己应用的时间还不够多,我反思了一下基本上是在找规律的时候出现反复的情况,于是我又对找规律这一块的语言进行了简化,又增加了师生现场“打电话”的情节。
四、 提问的明确性和语速控制
问题抛出去学生的回答不是自己想要的,所以我继续反思自己课堂上的提问,务必做到指向明确。同时控制好语速,让学生都有时间消化我的问题。
四次试教下来,总体感觉是前面一定要慢,因为前面说透了弄懂了,后面的应用就能非常顺畅。一定要再让学生亲身体验打电话方法,亲手画一画,才能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这种打法的优势。还有自己的课堂时间的把握还不是很明确,课堂语言的组织还不够体现“数学味”理智不足,感性有余。八年级英语教学反思高中物理教学反思小学教学反思
《打电话》教学反思 篇三
《打电话》一课是一年级下册第3次口语交际,这一次的口语交际要求是“给别人打电话时,要先说自己是谁。没听清时,可以请对方重复。”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打电话的一般步骤,初步学会独立打电话和接电话。
一年级的学生还不会打电话,在第一学期开学时我就要求学生把家长的电话号码背会,但也许是数字太多了,也许是学生懒惰,到这一学期知道家长电话号码的也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个人,更别说给家长打电话了,经常有学生生病了,我拨好电话号码让学生给家长说清是什么事情,学生拿着话筒却不知道应该怎么说,今天这节课我就先通过让学生听别人打电话,说说哪些地方做的不够好,从交谈的过程中使学生明白接打电话时应该怎么做,然后模仿了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场景让学生练习打电话,如生病了向老师请假,忘记作业了向同学询问,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初步掌握接打电话的方法。
在练习的过程中既教给了学生新知识,又使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
《打电话》教学反思 篇四
“打电话”是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资料,本节课研究的是一个很搞笑的数学问题,其情境是打电话尽快通知15名学生参加演出。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选取最优化的思想。
在教学前估计到学生探索“打电话尽快通知15人”的方案比较困难,因此采取分层递进的方法,先让学生探索“打电话尽快通知7人”的方案,进而探索“打电话尽快通知15人”的方案。这样处理教材,分散了难点,也贴合数学归纳的思想和方法。
本节课将探究“怎样打电话最省”的过程作了较大的铺陈,教学中有意让学生不断经历试误的过程,让每个学生基于自己的生活经验与认识设计不同的方案,于是,从方案一的“逐个通知”,到方案二的分组通知,最后逐步优化到“所有人不空闲”,让学生充分体会了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与优化的思想。
在发现规律的教学环节中,我透过图示引导学生有序思维。第一分钟时,有几人打电话?打完电话后共有多少人(那里包括教师)明白这个消息?第二分钟呢?第三分钟呢?透过“层层剥笋”,规律一步步明晰,道理不说自明。
另外,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图、式等方式来表达解决问题的方案与结果,彰显了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与解决策略,同时也有利于符号感的培养以及建模思想的渗透。因此,尽管此环节的教学时间大大增加,但是,这一学习材料的教育价值也得到了充分的挖掘与拓展。
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1、有一小部分学生没有很好地进行思考与自己动脑去找到最优的方法,而是比较被动地去听别人的分析与办法。
2、还是就应大胆地放手给学生,老师讲得少一些。让学生多进行归纳总结。
《打电话》教学反思总结 篇五
《打电话》这篇课文是一则相声,主要讽刺的是那些无话找话、办事效率低下的人。本来几秒钟能够讲完的事情——邀请朋友看戏,却东拉西扯,海阔天空,足足讲了两个多小时,说完再见的时候,那里的戏也就差不多演完了。文章是一篇略读课文,跟前一课剧本相比较,学生都比较感兴趣,而且文章浅显易懂,又有很强的课表演性,于是在简介了文章体裁等语文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没有做太多的讲解,而是直接由学生表演的方式,来完成对课文的理解。
觉得效果还是能够的:
放开让学生自读自悟,给了学生比较多的学习讨论时间。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阵地,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人,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就需要教师能创设富有情趣教学活动,他们喜欢新奇事物,喜欢展示自我,而且班主任老师真好有剧本在让学生们排演。所以我直接让学生们都参与到课文里。表演是孩子喜欢的节目,为了演好主角,学生就务必主动去读课文,揣摩人物的心理。这是一个需要多种才能的综合活动,需要学生的文本的理解潜力,需要学生发挥创造潜力,有利于学生很好的理解课文。
但学生总归是学生,即便有了对课文的理解,但如何表达还是受到学生本身知识和阅历的限制,表达起来往往难以到达理想的目标,于是做适当的示范性朗读,作为相声虽然是语言的艺术,但跟诗歌的朗诵、课文的朗读又是有点区别的,相声说话更接近于平时的聊天,却又十分更夸张,是表演,所以还需要有夸张的表情、体态语言来表达。虽然不可能有演员的水平,但至少对学生能有所启发。之后,学生举手要求表演的一组十分多。
不足之处是,限于课堂的时间,不可能每个同学都表演,但是相信从其他同学的表演中,他们能吸收借鉴到一点东西。从他们对表演组的评价中能感悟的什么是更好的,什么是需要改善的。
这一堂课,使我相信学生的学习潜能,平时上课教师自己要放开手脚,偶尔“跑跑题”不要太拘泥课堂目标、程序,开放活动的空间、放开学生的手脚,把活动的舞台交给学生,把活动的时间交给学生,把活动的自主权交给学生,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实践意识、竞争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潜力。
《打电话》教学反思 篇六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打电话》这节教学内容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材通过生活中学生熟悉的打电话这一生活素材,让学生帮助老师设计方案、并从中寻找最优方案。从而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隐含的数学规律,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通过这节课教学我深深的体会到: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给他们充足的思考交流时间,学生间思维的碰撞有可能创造课堂的亮点。
首先是情景导入。在上课钟声响起后,我拿着手机假装接电话,从教室门外走进来,学生一眼看着我的表情,既惊喜又无助,把学生搞得不知道老师到底怎么回事了。“通话结束”后,我说:同学们,我刚才接到原来学校的校长的一个任务,要我通知我在原学校辅导的腰鼓队的同学,我不知道该怎么通知所用的时间最短,请你们帮老师找一个最优的方案好吗?这样提出问题,我为学生留出了较为充裕的思考与实践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或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办法,鼓励学生多种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每次提出问题之后,都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交流,从而得出各种方案。
其次,充分交流,资源共享,有效互动,促进生成。
从教学过程看,打电话的方案从低层次的“逐个通知”到较为常规的“分组通知”,从“平均分组”到“分组可以有不同”,从“老师、组长同时打”到“每个接到通知的人都同时打”,方法从低层次到最优化,学生的理解与认识是一个逐步递进的过程,其“逐步优化”的线索是相当清晰的。从而达到“资源共享,有效互动,促进生成”之目的。
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应该认真组织学生思考,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讨论,让学生思维之间碰撞产生火花,从而得出优化的方案。只有学生经过个体的独立思考、个人的经历和体验以及学生群体之间的讨论和思维碰撞才能形成正确的认知。学生在交流和讨论的过程中,教师需关注捕捉信息、判断信息和处理信息,不断激发学生思考,形成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促进课堂有效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