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范文大全 >

初中七年级语文《华南虎》优选教案模板(优秀7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高考家长帮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初中七年级语文《华南虎》优选教案模板(优秀7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一点启发。

《华南虎》教案 篇一

《华南虎》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1.掌握问中的生字词;理解诗中重点语句的含义。

2.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在诗中蕴含的感情。

能力目标

1.感受这首诗中浓厚的象征色彩,分析“华南虎”的象征意义。

2.学习鉴别关键语句,理清思路,整体感知。

情感目标

关爱动物,善待生命。感受华南虎执着的灵魂和自由的精神,激发自己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情感,初步思考和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感悟动物身上所折射出来的可贵精神。

【重点难点】

1.理解诗中形象的象征意义。

2.朗读品味,鉴赏诗歌形象。

【教学设想】

1.注重诗歌的朗读指导和训练,以诵读带动学生对诗歌的深入理解。

2.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1.咏虎诗,成语。

老虎历来被人们称为“兽中之王”,虎的形象成为古今中外人们描绘、书写的素材。虎,以它的威猛,高贵的气质震撼了人们的心灵。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只华南虎的内心世界,感受这种震撼。

2.牛汉,原名史成汉,1923年生,山西定襄县人。4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是“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1955年由于受胡风事件的牵连,遭到两年的拘捕囚禁。“文革”期间,又被关入“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70年代初,创作了不少诗歌作品,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华南虎》《悼念一棵枫树》《半棵树》等。已出版诗集《彩色的生活》《祖国》《爱与歌》《温泉》《海上蝴蝶[www.kaoyantv.com]》及自选集《蚯蚓和羽毛》等。

3.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1973年6月,那时正处在十年动乱中。诗人牛汉当时在湖北咸宁文化部干校劳动改造(“文革”中,被关入“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一次,他去桂林,在动物园里见到了一只趾爪破碎、鲜血淋漓、被囚禁着的华南虎。这只老虎的形象,强烈触动了他的诗情。回到干校的当天,他就写下了这首情绪愤激的诗。

二、整体感知

1.配放背景音乐,教师范读营造气氛;学生听读、欣赏。

2.主要内容。

华南虎是这首诗表现的主要形象。它有着“斑斓的面孔/和火焰似的眼睛”,美丽的容貌和强健的形体,但它被囚于人类的牢笼中,远离了广袤的山林──它的精神家园。

(1-2)交待了地点,从“我”的观察角度写了眼中的老虎。

(3-5)用悲壮的笔调生动描绘了华南虎的形象,塑造出极其宝贵的性格:虽遭囚禁,受到种种欺凌,仍十分顽强。

(6-6)回到“我”的观察角度,照应开头。

3.华南虎处境:这只美丽而强健的华南虎,被囚禁于人类的牢笼之中,远离广袤的山林。

4.诗人笔下的老虎具有什么样的个性?试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诗句加以说明。

华南虎维护尊严、向往自由、蔑视世俗、威武不屈、勇于抗争。

诗句如:

背对胆怯而绝望的观众,/安详地卧在一个角落──高傲不羁。

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向往自由、追求独立。

灰灰的水泥墙壁上/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沟壑──不屈服于压迫,勇于抗争。

5.华南虎有什么象征意义?

所谓象征,就是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间接地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华南虎象征不屈的生命、执著的灵魂。

“铁笼”是人类制造出来的囚具,它禁锢自由,代表邪恶。

“观众”是一个没有独立人格和自我意识的冷漠市侩,有时还会是助纣为虐的群体的写照。

“我”是一个有良知有思想的人。

诗人以华南虎作为象征,表现的是自己在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对自由的渴望。诗人通过华南虎,赞美一种不屈斗争的精神,鞭挞了周围看客的可怜、可笑的麻木不仁,也间接解剖了自己困厄中的思想境界。在那个文化专制的时代,广大知识分子为争取生存和公民的自由权利而进行了不屈的抗争,他们的形象和性格与华南虎相似。在华南虎的遭遇中不难看出作者痛苦的生活经历,它是作者悲愤心灵的写照。

6.“我终于明白……”中“我”明白了什么?

“我”明白了被人类囚禁在笼中的不只是一只老虎,而且是一个不屈服、不苟活的高尚的生命;“我”明白了在这个“不羁的灵魂”面前人类的庸俗、猥琐和无知;“我”明白了在悲怆和困厄中,人应该超越苦难,拒绝庸俗,抵抗堕落,奋然前行。

7.“我羞愧地离开了动物园”如何理解“羞愧”二字?

“我”作为庸俗大众的一员,来观赏老虎,在老虎的“不羁的灵魂”面前,感到了自己人格的卑微、心灵的堕落。

8.“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如何理解“火焰似的”?

“火焰似的”不是一般的写实,它表现了华南虎对自由火一般的渴望,歌颂了华南虎在逆境中爆发的炽热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斗志。

9.华南虎的心灵为什么会感觉“屈辱”?

感到“屈辱”有两层含义:浅层意思是为自己的尊严被践踏、自由被剥夺而感到“屈辱”;深层意思是为生活在这个自由被剥夺、人格被侮辱的世界而感到“屈辱”。

三、拓展延伸

1.朗读布莱克的《老虎》,概括诗人塑造的老虎形象。

⑴同是老虎,它们的区别在哪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华南虎身陷铁笼但高傲不屈,向往着自由的山林,诗人主要是借老虎表达对自由的渴望和对不羁灵魂的颂扬;《老虎》写黑夜森林中老虎的神威和力量,表达作者由衷的赞叹。

两首诗歌让我们感到人在不同的生存状态下会表现出完全不同的精神境界,华南虎在困笼中表现出来的独立个性和追求,森林中老虎的威猛和力量,都深深地感染和启迪着我们。这种独立精神、个性追求也正是我们的追求。

⑵谈谈你从中得到怎样的人生启示和写作体会。

两只老虎的形象还启示我们,同一写作对象,因为作者写作目的不同,会赋予这一形象不同的特征,表现出不同的情感。

2.联想和想象练习:

如果你就是那只被囚禁在铁笼里的华南虎,你想说些什么?请你以《华南虎的自白》为题,根据诗意展开联想和想象,写一首小诗或者一段话。

小组交流并且派代表发言。(机动)

四、课堂小结

这首诗作于一个特殊的年代——“十年动乱”期间,表现了在特有的政治环境下,中国有良知、正直的知识分子不屈服于压制,追求光明、自由的思想感情。诗人把这种感情融注在具体的物象——华南虎身上,使华南虎的形象有了象征意义。而华南虎在困笼中表现出来的独立个性和追求,深深地感染着启迪着我们,事实上,这样一种独立精神和个性追求也正是我们青少年的追求。

【课后反思】

《华南虎》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 、通过诗歌学习 , 鼓励学生培养追求自由的精神 , 鄙弃庸俗 , 保持高尚独立人格 。

2 、培养学生通过鉴别关键词句 , 理清思路 , 整体把握的能力 。

3 、诵读品味诗歌 , 了解诗歌形象的象征意义 , 了解诗中的众多形象所表现的深层意义 , 体会诗歌意境 , 把握诗歌主旨 。

教学重点:

1 、学习鉴别关键语句 , 理清思路 , 整体感知 , 理解诗中形象的象征意义 。

2 、朗读品味 , 鉴赏诗歌形象 。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诗歌内容进行分析 , 评析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意义 , 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深厚感情及哲理 。

课前准备:熟读课文 , 解决字词 。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 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画面,学生根据提示说一句完整的话:虎啸 、鱼游 、雁翔 、万事万物 ,世界 。

二、初步朗读全诗 , 熟悉课文内容

1 、听录音(或听教师范读)营造气氛 , 学生听读、欣赏、品味 , 自行正音 。

2 、学生自由朗读全诗 。 要求朗读流畅、节奏合理、停顿恰当 , 语气、语调符合文意 。

三、学生再次朗读课文 , 整体感知课文

出示思考题

1 、课文中的华南虎处境如何?这是一只具有什么样的个性的华南虎?它的个性有哪些诗句可以表现?

2 、对华南虎 , “观众”和“我”持什么态度?你对“我”与众人行为有怎样的评价?

学生思考讨论 , 明确:

1 、它有着美丽的容貌和强健的形体 , 但它被囚于人类的牢笼中 , 远离了广袤的山林——它的精神家园 。 它本属于大山与森林 , 属于大自然的自由的儿子 , 现在却被囚禁在铁笼里 , 供人观看 , 呵斥、捉弄 , 这是一个扭曲生命的环境 。

华南虎有维护尊严、向往自由、蔑视世俗、威武不屈、勇于抗争的个性 。

有关诗句如:背对胆怯而绝望的观众 ,/ 安详地卧在一个角落——高傲不羁 。

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向往自由、追求独立 。

灰灰的水泥墙壁上 / 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沟壑——不屈服于压迫、勇于抗争 。

2 、“观众”对华南虎“砸”、“呵斥”、“诱惑” , 冷漠粗暴灵魂麻痹 , 这是一群没有独立人格自我意识的群体 , 有时还会助纣为虐;“我”良知未泯 , 从华南虎身上感到一种沉寂在内心深处的精神力量 , 灵魂被震撼而觉醒 。

四、深层研讨 , 评论诗歌内容

1 、朗读诗歌 , 找出诗中最能震撼人心、表现主旨的诗节 。

2 、探讨诗歌的主旨 。

3 、学习这首诗有什么现实意义 。

4 、展开联想 , 拓展思路 。 作者说:“我终于明白……”请补充省略号的内容 , 谈谈这里蕴涵着作者怎样的人生思索?

5 、联系背景 , 你是如何理解华南虎形象及“观众”“铁笼”“我”等的象征意义的 。

教师点拨:

2 、诗人以被囚禁在铁笼中 , 失去自由还饱受摧残嘲弄的华南虎形象为象征 , 表现了自己及同类人在艰难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对自由的强烈渴望 。

3 、这首诗作于 1973 年 6 月 , 正是“十年”时期 , 那是个最没有诗意的年代 。 诗人在干校劳动改造 。 一次 , 他去桂林 , 在动物园里见到一只趾爪破碎、鲜血淋漓的被囚禁的老虎 , 四只破碎的虎爪愤怒绝望地把水泥墙壁刨出了一道道深深浅浅的血迹 , 那不驯的气魄引起诗人灵魂强烈的震撼 。 回到干校 , 写下这首诗 , 表现自己独立的人格和对自由的追求。在 20 世纪 70 年代初 , 这首诗表现中国正直、有良知的知识分子不屈服于黑暗 , 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 在今天 , 要想在充满诱惑的社会中不屈服 , 不迷失 , 追求精神自由和人格独立的人们 , 应该都能从这首诗中得到启迪和鼓励 。

4 、省略号隐去了“我”的内心活动 , “像闪电那般耀眼刺目”的“血淋淋的沟壑”唤醒了“我”的内心 , 迫使“我”作一场灵魂的追问 。 “我”明白了被人类囚禁在笼中的不只是一只老虎 , 而是一个不屈服、不苟活的高尚的生命;“羞愧”一词说明“我”在“不羁的灵魂”面前感到人类的庸俗、猥琐和无知;那滴血的趾爪 , 那腾空而去的具有动感的形象 , 既是“我”对华南虎不屈灵魂的膜拜 , 也是“我”屈辱灵魂的觉醒 , 它让 “我”看见了人类的希望 。 写这首诗的时候 , 作者处境同样艰难 , 华南虎不羁的个性引起了诗人灵魂强烈的震撼 , 它唤起了诗人追求自由和光明的激情 。 使诗人明白了在悲怆和困厄中 , 人应该超越苦难 , 拒绝庸俗 , 抵抗堕落 , 保持独立、健全的人格奋然前行 。

5 、这首诗具有浓厚的象征色彩 。 象征 , 就是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间接地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 被囚在牢笼中的华南虎 , 代表着不屈的生命 , 执著的灵魂;与之相对的是禁锢自由 , 代表邪恶的铁笼 。 通过两者之间的激烈冲突 , 表现了诗人对精神自由、人格独立的极度渴望 。

“观众”“叽叽喳喳”“胆怯而绝望”“可怜而可笑”——这是一群没有独立的人格和自我意识的群体 。 在诗中他们只是一群苍白 , 概念化的符号 。 他们无耻、卑微、无聊、自以为是 , 他们是冷漠、市侩 , 有时还会助纣为虐的群体的真实写照 。

“铁栅栏”“铁笼”“灰灰的水泥墙壁”作为对华南虎“专政”的工具 , 是人类制造出来的色彩阴暗、冰冷无情的囚具 。 愚昧的大众蔑视老虎向往的“苍苍莽莽的山林” , 他们不但对自己囚牢一样的生活境况不自知 , 而且还想用同样的牢笼囚住 , 一切生灵 。 精神的独立 , 往往被众生当成洪水猛兽 , “两道铁栅栏”形象地表现了他们懦弱的心理 。

“我”也和其他人一样 , 隔着铁栅栏来“观赏”华南虎 。 但“我”毕竟良知未泯 , 从老虎“像闪电那般耀眼刺目”的“血淋淋”的“悲愤” 中 , “我”感到了沉寂在内心深处的精神力量 , 感到了现世众生的人格堕落 。 “我终于明白” , “我羞愧” , “我离开” , “我恍惚之中听见一声 / 石破天惊的咆哮” , 这声音来自“我”的灵魂 , 它代表了有良知、有思想的人灵魂的觉醒 。

六、诵读品味 , 深入体会感情

1 、朗读指导:

第一、二小节以叙述语气为主 , 第三、四小节要读出华南虎对人类的轻蔑 , 读出它内心的孤独和忧愤 , 更要读出它的抗争 , 最后一节是作者感情的高潮 , 要读出作者的羞愧和觉醒后的激愤 。

2 、学生自由朗读 , 深入品味情感 。

八、巩固拓展

根据提示自己写一节小诗。

初中七年级语文《华南虎》优选教案模板 篇三

《土地的誓言》

教学目的和要求: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位本文富有激情的语言

3、培养、强化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1、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位本文富有激情的语言

教学过程 :

一、 导入

1、 歌曲欣赏《松花江上》

2、 东北特产

二、 作者介绍

三、 写作背景:“九·一八”事变

四、 整体介绍

五、 读准字音,掌握词语的意思

六、 文章结构

七、 问题讨论:

1、 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段把自己的故土的这种感情表达出来?

2、 怎样理解:“我常常……热情。”中“泛滥”与“埋葬”两个词的确切含义?

3、 本段中列举了哪些东北特有的景物、特产?你认为有必要列举这么多吗?

4、 作者在第二自然段里,为了表达“我不能离开她”的感情,描述了哪些故乡特有的景物?

5、 文章结尾一句的含义是什么?

6、 “当我记起……血液一样。”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7、 如何理解标题“土地的誓言”?

8、 为什么作者对关东大地的称呼会改变?

八、 文章主旨

九、 拓展:《我爱这块土地》

《孙权劝学》

教学目的和要求:1、在感知语句大意的基础上,揣摩重点词语的含义、复述课文

2、把握人物特点

3、领悟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品位鲁肃、吕蒙对话后并说出其中表现人物形象特点

教学过程 :

一、《资治通鉴》

二、司马光

三、文章人物介绍

四、朗读全文

五、生字、词

六、课文小短剧

七、文段分析、翻译

“初……乃始就学。”

1、 这部分主要采用什么描写?

2、 孙权对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 孙权给吕蒙提的读书的目标是?

4、 表现孙权对下属吕蒙爱护、器重和希望的一句话是?

“及鲁肃……结友而别。”

1、“卿今者……阿蒙!”表现出鲁肃怎样的心情?说明了什么?

2、“大兄……晚呼!”表现了吕蒙怎样的心情?

3、“刮目相待”后,鲁肃的举动说明了什么?

全文翻译

八、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九、思路结构

十、 说话练习

《竹影》

教学目的和要求:1、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2、体会本文所表现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3、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

教学过程 :

一、 导入

1、 请同学们欣赏几幅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画和西洋画,说说二者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2、 丰子恺作品欣赏

3、 丰子恺简介

二、 课文学习

1、 生字词

2、 分角色朗读课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 课文可以分为几层

② 深入探究

A、“西洋画像……符号”怎样理解?

B、课文充满了童趣,你觉得哪些描写最生动?为什么?

C、当爸爸走出来的时候,华明为什么会难为情?

D、爸爸是怎样解围的?华明又怎样?

E、爸爸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F、竹子难画在哪里?

G、为什么说“用墨来画竹是最正当的。”

H、怎样才叫佳作?

I、 画竹除了用墨,还会用什么颜色?

三、 小结

四、 拓展

五、 作业

《登上地球之巅》

教学目的和要求:1、锻炼概括课文的能力

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生动描写的景物

3、学习探险队员表现的强烈的团队精神与崇高的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1、有详有略地复述课文

2、探险队员的崇高精神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1、美图欣赏,相关介绍

2、作者介绍

二、课文相关学习

㈠字音学习、词语积累

㈡文章结构

㈢速读课文,概述几名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的经过,并思考:

1、 说说登山英雄遇到了哪些困难?他们又是靠什么来战胜的?

2、 本文选材详略得当,试简述文中详写了哪两个典型的事件?有什么好处?

3、 课文中有不少自然景物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㈣本文中心

三、作业

《华南虎》

教学目的和要求:1、通过学习诗歌,鼓励学生培养追求自由的精神,高尚的人格

2、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

3、了解诗歌形象的象征意义,欣赏诗歌形象

4、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

教学重点与难点:1、学习鉴别关键语句,理清思路,整体感知,理解诗中形象的象征意义

2、朗读品味,鉴赏诗歌形象

教学过程 :

一、 导入

1、 图片欣赏(老虎)

2、 有关老虎的成语

3、 图片欣赏(桂林山水)

4、 写作背景

5、 作者介绍

二、 预习检测

三、 整体把握

1、“你是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吗?是屈辱的心灵在抽搐吗?”华南虎的心灵为什么会“屈辱”?

2、“我羞愧地离开了动物园。”为什么“我”会“羞愧”?

3、“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是在描写华南虎的斑纹和颜色吗?

4、怎样理解本诗的最后一段的意思?“我”终于明白了什么?在诗中蕴涵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四、 角色分析

1、 观众

2、 “我”

3、 华南虎

五、 小结

六、 拓展

教学目标: 篇四

1、过诗歌的学习,鼓励学生培养追求自由的精神,鄙弃庸俗,保持高尚独立的人格。

2、培养学生通过鉴别关键词句,理清思路,整体把握的能力。

3、诵读品味诗歌,了解诗歌形象的象征意义,欣赏诗歌形象。

4、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性的学习

《华南虎》教案 篇五

欣赏课本剧:

剧情大致内容为:几个中学生去动物园看动物表演,一只看似威武的老虎在训兽员的指挥下乖乖地进行

各种表演。要求表演者突出老虎和观众(中学生、游客)的心理。(教师表扬表演者)

情境导入:

• 课本剧中的老虎禁不住人类的诱惑,失去了虎威。但是,并不是所有被囚的老虎都这样。老虎历来被人们称为“兽中”。虎,以它威猛高贵的气质震撼了人们的心灵。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只华南虎的内心世界,感受这种震撼。

• 播放课文配乐朗诵录音。

背景介绍:

这首诗写于“十年动乱”期间,当时诗人被迫在一个“干校”接受“劳动改造”。那时,人们的精神受到了严重束缚。一次,他去桂林,在动物园看到了一只趾爪破碎、鲜血淋漓的被囚禁的老虎。这只老虎的形象强烈地触动了诗人的情思,回到干校后,他就写下了这首诗。

诗文赏析:

1、先分角色朗读诗文,注意节奏和感情,并为生字词注音。

栅栏(zhà lan) 斑斓(bān lán) 呵斥(hē chì) 抽搐(chù) 趾( zhǐ )爪 铰(jiǎo)掉 沟壑(hè ) 不羁(jī)

2、自由朗读这首诗,(2分钟)思考:

问题一:文中的华南虎处境如何?“我”看到的这只在笼中的华南虎是个什么形象?请用诗文中的原话概括。 华南虎处境:被囚禁于人类的牢笼之中,远离了广袤的山林

斑斓的面孔、火焰似的眼睛、又长又粗的尾巴、健壮的腿、破碎的滴血的趾爪

3、齐读第三节,教师点拨节奏和重音。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

问题二:观众在老虎面前和诗人眼中是一群什么样的人?为什么?

是一群“胆怯而绝望”“可怜而可笑”的人。

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的无耻,反而用“砸”“呵斥”“劝诱”的方式来对待高贵的华南虎;

他们卑微,即使面对华南虎威严的背影也会感到“胆怯”;

他们无聊,竟会因为从生活中找不到“谈资”和“好戏”而“绝望”;

他们自以为是,蔑视老虎向往的“苍苍莽莽的山林”,他们不但对自己囚牢一样的生活境况不自知,而且还向想用同样的牢笼囚住一切生灵。

问题三:请看这一节的最后两句:“你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吗?是屈辱的心灵在抽搐吗?”华南虎的心灵为什么会感觉“屈辱”?

感觉“屈辱”有两层含义:

浅层的意思是为自己的尊严被践踏、自由被剥夺而感觉“屈辱”;

深层的意思是为生活在这个自由被剥夺、人格被侮辱的世界而感觉“屈辱”。

4、快速阅读1-4节,思考:

问题四:和观众相比,笼中的华南虎在诗人眼中具有什么样的个性?课文中的哪些诗句能表现它的个性?

华南虎的个性:高傲不羁、蔑视世俗、威武不屈、勇于抗争、向往自由

课文中的诗句:

背对胆怯而绝望的观众/安详地卧在一个角落——高傲不羁

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向往自由、追求独立

灰灰的水泥墙壁上/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沟壑——威武不屈、勇于抗争

问题五:面对这只华南虎,诗人的心情怎么样?诗人为什么会感到“羞愧”?诗人明白了一些什么?

“我”感到“羞愧”是因为“我”也作为庸俗大众中的一员,来“观赏”老虎。在这个“不羁的灵魂”面前,“我”感到了自己人格的卑微、心灵的堕落。

“我”明白了被人类囚禁在笼中的不只是一只老虎,而且是一个不屈服、不苟活的高尚的生命; “我”明白了在这个“不羁的灵魂”面前人类的庸俗、猥琐和无知;

“我”明白了在悲怆和困厄中,人应该超越苦难,拒绝庸俗,抵抗堕落,奋然前行。

问题六:通过以上分析,怎样理解诗中的“观众”、“铁笼”“我”的含义?

“观众”——无耻、无聊、冷漠、市侩、卑微、自以为是、有时助纣为虐

“铁笼”——是人类制造出来的色彩阴暗、冰冷无情的囚具。它禁锢自由, 代表邪恶。

“我”——良知未泯,代表了有良知、有思想的人的灵魂的觉醒

5、诗人写诗讲就意象,并借助意象来表达一种情感。(回忆《未选择的路》)那么,本文的意象是什么?这是一种什么表现手法?(学生总结这首诗的象征意义)

本文的意象是华南虎。

象征。

本诗的象征意义:不屈的生命、执著的灵魂、渴望精神自由、渴望人格独立

6、齐读全诗,结《华南虎》教案合课本剧和写作背景思考:

七:《华南虎》写于一个特殊的年代,我们应如何理解它的现实意义?

这首诗写于最没有诗意的时期——70年代,表现了在当时特有的政治环境下,中国正直、有良知的知识分子不屈服于黑暗、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超越那个特定的时代,即使在今天,这首诗也有其积极的现实意义。想要在充满诱惑的社会中不屈服,不迷失,追求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独立的人们,应该能从这首诗中得到启迪和鼓励。

《华南虎》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的:

1、通过诗歌学习,鼓励学生培养追求独立自主的精神,鄙弃庸俗,保持高尚独立人格。

2、培养学生通过鉴别关键词句,理清思路,整体把握的能力。

3、了解诗歌形象的象征意义,欣赏诗歌形象。

教学重点:

1、学习鉴别关键语句,理清思路,整体感知,理解诗中形象的象征意义。

2、朗读品味,鉴赏诗歌形象。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导入  :

老虎历来被人们称为“兽中之王”,虎的形象成为古今中外人们描绘、书写的素材,虎,以它的威猛,高贵的气质震撼了人们的心灵。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只华南虎的内心世界,感受这种震撼。

二、配放背景音乐,教师范读诗歌。

三、整体感知课文:

牛汉,原名史成汉,1923年生,山西定襄县人。4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是“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1955年由于受胡风事件的牵连,遭到两年的拘捕囚禁。“文革”期间,又被关入“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70年代初,创作了不少诗歌作品,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华南虎》《悼念一棵枫树》《半棵树》等。已出版诗集《彩色的生活》《祖国》《爱与歌》《温泉》《海上蝴蝶》及自选集《蚯蚓和羽毛》等。

这首诗作于1973年6月,正是“十年动乱”期间。当时诗人在湖北咸宁文化部干校劳动改造。一次,他去桂林,在动物园里见到了一只趾爪破碎、鲜血淋漓的被囚禁的老虎。这只老虎的形象强烈地触动了诗人的情思,回到干校后,他就写下了这首《华南虎》。诗人以华南虎作为象征,表现的是自己在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对自由的渴望。

(选自《梦游人说诗》)

1973年6月,我(牛汉)第一次去桂林时,写了一首《华南虎》,连我自己事先也没有料到竟然写了一首大煞桂林风景的老虎诗。老虎,按它的气质与形象,很难与桂林山水联系起来。但是,我却以愤激的情绪写了一只体态并不出众的虎。有生以来,我多次见到虎。那些虎,比桂林的这只华南虎,要威武得多。1951年,在齐齐哈尔见过一只囚放铁笼不久、狂吼不已的东北虎,在北京动物园见过不下三五只老虎。但都没有动过写虎的念头。前面说过,我的气质不是喜欢写壮美的事物吗?为什么没有写狂吼如雷的东北虎?一般说,我这个人对生活的感应还不算迟钝,但让我冷静地剖析我当时的感应,使之理论化,确没有这个本领。我只能尽量真实地写下当时形成诗的经过。

冷静地想想,1973年的当时,我如在另一个地方,遇到老虎,不见得能写出这首《华南虎》。桂林动物园的这只虎,给我的灵魂以震惊的是它的那几只血淋淋的破碎的爪子,还有墙上带血的抓痕,一下子把我点爆了起来。当时,我在湖北咸宁文化部干校,绝大部分学员都已回京或分配到别的城市,我是属于少数不能入京的“分子”之一。不待说,情绪是异常沉重的。那天,桂林的天气燠热难当。我和两位同伴坐在几棵夹竹桃树阴下一条石凳上休息。桂林的夹竹桃不是盆栽,它是高大的树,有三四丈高,满树粉红的花朵,发出了我熟悉的甜甜的气味,否则真难相信它就是夹竹桃。对面是桂林动物园,由于无聊,我们走进园内。炎炎如火的阳光,蒸烤着一个个铁笼,里面大半是蟒、蛇,还有几只猴。在最后一排铁笼里,我们看到了这只华南虎。正如我在诗里写到的那样,它四肢伸开,沉沉地睡着(?)。我看到血淋淋的爪子,破碎的,没有爪尖,最初我还没有悟过来,我记得有人告诉过我,动物园的老虎,牙齿、趾爪都要剪掉或锯掉。这只虎,就用四只破碎的趾爪,愤怒地绝望地把水泥墙壁刨出了一道道深深浅浅的血痕,远远望去像一幅绝命诗似的版画。我立在铁笼外好久好久,我想看看虎的眼睛。人的眼睛是灵魂的窗子;虎的眼睛也应当是灵魂的窗子。但它始终没有转过脸来。这四只虎爪已经足够使我的灵魂感到惭愧。我想,从遥远的长江南岸来桂林,原只是想在大自然无邪的怀抱中解脱一下,现在我居然还作为一个观众,有兴趣来欣赏被囚禁的老虎。我没有老虎那不驯的气魄,不但自惭形秽,而且觉得心灵卑劣,于是,匆匆离开。我并没有听到虎啸,但期待着1951年在嫩江岸上听到过的东北虎那样的怒吼。我从来没有听过比虎啸更凄厉的更洪亮的声音,我即使再悲愤,拼出全生命的血气,也吼不出如此强劲的声音。

四、初探课文:

1、课文中的华南虎处境如何?

这只美丽而强健的华南虎,被囚禁于人类的牢笼之中,远离了山林。

2、这时一只具有什么样的个性的华南虎?它的个性有哪些诗句可以表现?勾画出来。

华南虎高傲不羁,虽身陷囹圄,骨子里却涌动着威严,反抗压迫、威逼、囚禁它的人们,追求自由独立。

3、对华南虎,“观众”和“我”各持什么态度?你对“我”和众人的行为有怎样的评价?

“观众”这是一个没有独立的人格和自我意识的群体。在诗中他们只是一群苍白、概念化的符号。是冷漠、愚昧、市侩,有时还会助纣为虐的群体的真实写照。

“我”也和其他人一样,隔着铁栅栏来“观赏”华南虎。但是,“我”毕竟良知未泯,从老虎“像闪电那般耀眼刺目”的“血淋淋”的“悲愤”中,“我”感到了沉寂在内心深处的精神力量,感到了现世众生的人格堕落。“我终于明白”,“我羞愧”,“我”“离开”,“我”“恍惚之中听见一声/石破天惊的咆哮”,这声音来自“我”的灵魂,它代表了有良知、有思想的人灵魂的觉醒。

“我”良知未泯,从华南虎身上我感到一种沉寂在内心深处的精神力量,灵魂被震撼而觉醒。

4、作为对华南虎“专政”的工具,“铁栅栏”“铁笼”“灰灰的水泥墙壁”,有何象征意义?

是人类制造出来的色彩阴暗、冰冷无情的囚具。它禁锢自由、代表邪恶。

5、为什么“我”认为“观众”是一群“胆怯而绝望”、“可怜而可笑”的人?

他们不知道自己的无耻,反而用“砸”“呵斥”“劝诱”的方式来对待高贵的华南虎;他们卑微,即便是面对华南虎威严的背影也会感到“胆怯”;他们无聊,竟会因为从生活中找不到“谈资”和“好戏”而“绝望”。在他们看来,老虎“悲愤”的抗争,显得那么可笑、愚蠢。有吃有喝,不比风餐露宿要强得多?他们自以为是,蔑视老虎向往的“苍苍莽莽的山林”,他们不但对自己囚牢一样的生活境况不自知,而且还想用同样的牢笼囚住一切生灵。精神的独立,往往被众生当成洪水猛兽,“两道铁栅栏”形象地表现了他们懦弱的心理。

小结:这首诗具有浓厚的象征色彩。象征,就是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间接地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被囚在牢笼中的华南虎,代表着不屈的生命,执著的灵魂;与之相对的是禁锢自由、代表邪恶的铁笼。通过两者之间的激烈冲突,表现了诗人对精神自由、人格独立的极度渴望。

五、深层研讨:

1.《华南虎》作于一个特殊的年代,我们应如何理解它的现实意义?

这首诗写于一个最没有诗意的时期70年代初,表现了在当时特有的政治环境下,中国正直、有良知的知识分子不屈服于黑暗、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超越那个特定的时代,即使在今天,这首诗也有其积极的现实意义。想要在充满诱惑的社会中不屈服,不迷失,追求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独立的人们,应该能从这首诗中得到启迪和鼓励

2.“我终于明白……”中“我”这时明白了一些什么?

是“像闪电那般耀眼刺目”的“血淋淋的沟壑”唤醒了“我”的内心,迫使“我”作一场灵魂的追问。“我”明白了被人类囚禁在笼中的不只是一只老虎,而且是一个不屈服、不苟活的高尚的生命;“我”明白了在这个“不羁的灵魂”面前人类的庸俗、猥琐和无知;“我”明白了在悲怆和困厄中,人应该超越苦难,拒绝庸俗,保持独立健全的人格。

《华南虎》教学设计 篇七

华南虎

牛汉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理解作者在诗中蕴含的感情。

2、感受这首诗中浓厚的象征色彩,理解其象征意义。

3、培养学生通过鉴别关键词句,理清思路,整体把握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学习鉴别关键语句,理清思路,整体感知,理解诗中形象的象征意义。

2、朗读品味,鉴赏诗歌形象。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导入  :

老虎历来被人们称为“兽中之王”,虎的形象成为古今中外人们描绘、书写的素材。虎,以它的威猛,高贵的气质震撼了人们的心灵。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只华南虎的内心世界,感受这种震撼。

二)、教师范读诗歌。

三)、整体感知课文:

1、生自己揣摩诗歌情感,大声朗读诗歌。

2、说说对整首诗的理解。

四)、合作分析 :

1、《华南虎》作者简介及创作背景:

牛汉,原名史成汉,1923年生,山西定襄县人。4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是“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1955年由于受胡风事件的牵连,遭到两年的拘捕囚禁。“文革”期间,又被关入“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70年代初,创作了不少诗歌作品,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华南虎》《悼念一棵枫树》《半棵树》等。已出版诗集《彩色的生活》《祖国》《爱与歌》《温泉》《海上蝴蝶》及自选集《蚯蚓和羽毛》等。

这首诗作于1973年6月,正是“十年动乱”期间。诗人牛汉正在湖北咸宁文化部干校劳动改造(“文革”中,被关入“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一次,他去桂林,在动物园里见到了一只趾爪破碎、鲜血淋漓的被囚禁的老虎。这只老虎的形象强烈地触动了诗人的情思,回到干校后,他就写下了这首《华南虎》。诗人以华南虎作为象征,表现的是自己在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对自由的渴望。

2、诗人笔下的这只老虎具有怎样的个性? 请从课文中找出诗句说明。

具有维护尊严、向往自由、蔑视世俗、威武不屈、勇于抗争的个性。诗句如:

背对胆怯而绝望的观众,/安详地卧在一个角落——高傲不羁。

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向往自由、追求独立。

灰灰的水泥墙壁上/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沟壑——不屈服于压迫,勇于抗争。

3、华南虎的心灵为什么会感觉“屈辱”?

感到“屈辱”有两层含义:浅层意思是为自己的尊严被践踏、自由被剥夺而感到“屈辱”;深层意思是为生活在这个自由被剥夺、人格被侮辱的世界而感到“屈辱”。

4、这首诗具有浓厚的象征意义?华南虎及“铁笼”分别象征什么?“观众”代表什么?

所谓象征,就是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间接地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华南虎象征不屈的生命、执著的灵魂。

“铁笼”禁锢自由,代表邪恶。

“观众”是冷漠、市侩,有时还会助纣为虐的群体的写照。

诗人以华南虎作为象征,表现的是自己在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对自由的渴望。

5、在华南虎面前,“我”为什么会感到“羞愧”?

“我”作为庸俗大众中的一员,来“观赏”老虎。在“不羁的灵魂”面前,感到了自己人格的卑微、心灵的堕落。

6、为什么“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

这是在表现华南虎对自由的火一般的渴望,歌颂华南虎在逆境中爆发的充满野性的炽热生命力。

五)、深层探究

7、“我终于明白……”中“我”这时明白了一些什么?

“我”明白了被人类囚禁在笼中的不只是一只老虎,而且是一个不屈服、不苟活的高尚的生命;“我”明白了在这个“不羁的灵魂”面前人类的庸俗、猥琐和无知;“我”明白了在悲怆和困厄中,人应该超越苦难,拒绝庸俗,抵抗堕落,奋然前行。

8、学习这首诗,有什么现实意义?

在20世纪70年代初,这首诗表现中国知识分子不屈服于黑暗、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在今天,要想在充满诱惑的社会中不屈服,不迷失,追求精神自由和人格独立的人们,都能从这首诗中得到启迪。

华南虎

牛汉

教学目标 

1.通过诗歌学习,鼓励学生培养追求自由的精神,鄙弃庸俗,保持高尚独立人格。

2.培养学生通过鉴别关键词句,理清思路,整体把握的能力。

3.诵读品味诗歌,了解诗歌形象的象征意义,欣赏诗歌形象。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

教学重点

1.学习鉴别关键语句,理清思路,整体感知,理解诗中形象的象征意义。

2.朗读诗歌,品味、鉴赏诗中形象。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1.熟读课文,解决字词。

2.收集下载最能显示老虎特征的图片资料。

3.搜集关于虎的成语和咏虎的诗歌。

教师:选择适合本诗的背景音乐。

教学设计

导入  

老虎历来被人们称为“兽中之王”,它的形象成为古今中外人们描绘、抒写的素材,请向同学展示你收集的猛虎图、咏虎诗、成语。

同学们展示的猛虎图、咏虎诗和成语使我们具体感受了老虎的风采。虎,以它的威猛、高贵的气质震撼人们的心灵。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只华南虎的内心世界,感受这种震撼。

(板书课题)

配放背景音乐,教师范读营造气氛

学生听读、欣赏,自行正音,品味语气、语调,把握节奏、重音。

整体感悟

1.小组自学,学生自由朗读,初探课文。

a.自学要求(幻灯片)

◆课文中的华南虎处境如何?这是一只具有什么样的个性的华南虎?它的个性是通过哪些诗句表现出来的?勾画出来。

◆对华南虎,“观众”和“我”各持什么态度?你对“我”与众人的行为有怎样的评价?

◆小组推荐一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提出你们的疑问,和全班讨论。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b.小结自学内容,师生共同解决自学疑问。

明确:这是一只美丽而强健的华南虎,但被囚禁于人类的牢笼之中,远离了山林。它高傲不羁,虽身陷囹圄,骨子里却蕴藏着涌动的威严,反而压迫、威逼着囚困它的人们。它不屈服于压迫,勇于反抗,破碎的趾爪在“灰灰的水泥墙壁上”抓出了“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沟壑”,它向往苍苍莽莽的山林,追求自由独立。

“观众”对华南虎“砸”“呵斥”“劝诱”,冷漠粗暴;“我”良知未泯,从华南虎身上,我感到一种沉寂在内心深处的精神力量,灵魂被震撼而觉醒。(对学生合理的评价给以肯定)

2.组织班级讨论,深层研讨。

a.教师简介背景,提供深层理解的材料。

这首诗作于1973年6月,正是“十年动乱”时期,那是个最没有诗意的年代。诗人在干校劳动改造。一次,他去桂林,在动物园里见到一只趾爪破碎、鲜血淋漓的被囚禁的老虎,四只破碎的虎爪愤怒绝望地把水泥墙壁刨出了一道道深深浅浅的血迹,那不驯的气魄引起诗人灵魂强烈的震撼。回到干校,写下这首诗,表现自己独立的人格和对自由的追求。

学生再次诵读诗歌,找出诗中最能震慑人心、表现主旨的小节。

b.朗读诗歌最后一小节,班级讨论,探讨诗歌主旨。

探讨话题(幻灯显示):

◆诗中的“观众”是个怎样的群体?代表专政工具的“铁笼”禁锢的仅仅是一只华南虎吗?

◆联系背景,你是如何理解华南虎形象的象征意义的?

◆作者说:“我终于明白……”,“我”明白了一些什么?这里蕴涵着作者怎样的人生思索?

c.小结讨论内容

说明:这是诗歌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对“十年动乱”的历史较为陌生,教师应该在学生探讨的基础上,谈自己的理解,引导学生欣赏华南虎身上体现出来的人格美,做一个人格独立的人。

明确:欣赏诗歌,首先必须把握溶入了诗人思想情感的具体物象,它往往具有某种象征意义。

诗中的“观众”冷漠无聊,灵魂麻痹,是一个没有独立人格和自我意识的群体,有时还会助纣为虐。被冰冷无情的“铁笼”囚禁的华南虎是一个不屈灵魂的象征,它的追求是高尚的。“石破天惊的咆哮”拼出了生命的血气,发自“我”的灵魂深处。在这个不羁的灵魂面前,“我”为人类的庸俗、猥琐和无知而羞愧。那滴血的趾爪,那腾空而去的具有动感的形象,既是“我”对华南虎不屈灵魂的膜拜,也是“我”屈辱灵魂的觉醒,它让“我”看见了人类的希望。

写这首诗的时候,作者处境同样艰难,华南虎不羁的个性引起了诗人灵魂强烈的震撼,它唤起了诗人追求自由和光明的激情,使他明白:在困境和厄运中,人应该超越苦难,拒绝庸俗,保持独立健全的人格。

3.诵读品味,深入体会感情。

a.朗读指导:

第一、二小节以叙述语气为主,第三、四小节要读出华南虎对人类的轻蔑,读出它内心的孤独和忧愤,更要读出它的抗争,最后一节是作者感情的高潮,要读出作者的羞愧和觉醒后的激愤。

b.学生自由朗读,深入品味情感。

巩固与拓展

[方案一]:联想和想像练习

1.以《华南虎的自白》为题,根据诗意展开想像,写一段话,表现被困笼中的华南虎的心路历程。

2.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评出你们认为最好的,向全班展示。

3.老师简要点评。

4.全班齐声朗诵课文,配上背景音乐。

[方案二]:比较阅读:课文《华南虎》和英国诗人布莱克的《老虎》

1.朗读布莱克的《老虎》,概括诗人塑造的老虎形象。

2.讨论比较:

a.同是老虎,它们的区别在哪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b.谈谈你从中得到怎样的人生启示和写作体会。

明确:华南虎身陷铁笼但高傲不屈,向往着自由的山林,诗人主要是借老虎表达对自由的渴望和对不羁灵魂的颂扬;《老虎》写黑夜森林中老虎的神威和力量,表达作者由衷的赞叹。

两首诗歌让我们感到人在不同的生存状态下会表现出完全不同的精神境界,华南虎在困笼中表现出来的独立个性和追求,森林中老虎的威猛和力量,都深深地感染和启迪着我们。这种独立精神、个性追求也正是我们的追求。

两只老虎的形象还启示我们,同一写作对象,因为作者写作目的不同,会赋予这一形象不同的特征,表现出不同的情感。

c.集体诵读两首诗歌。

课堂小结

本课我们从关键语句入手,分析诗歌塑造的华南虎形象,学习欣赏诗歌的意象,理解诗歌主题意境,进行想像拓展(或比较阅读),得到了美好人格的熏陶。以后我们可以继续用这种思维方法去欣赏诗歌。

作业 

1.现代著名诗人徐志摩也曾翻译过布莱克的《老虎》诗,译名为《猛虎》,找出来读一读,与郭沫若译的《老虎》作一点比较,体会作者翻译语言的不同风格。

2.课外尝试写一首小诗,写出你喜爱的一种动物的形象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