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范文大全 >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优秀4篇)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高考家长帮为您分享了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优秀4篇),希望能够对小伙伴们的写作有一点启发。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 篇一

本文的重点是品味描写老教授真诚的语言和神情的语句,展开合理想象,体会其心理及其对主人公一步步走向成功所起的巨大作用,进而体会老教授对主人公无私的关爱和主人公对老教授的感激、敬佩之情。

一、引导学生回忆写人文章的学习方法

学生默读,画批人物的言、行、神。

(主要人物:语言、神态、动作。次要人物:心理描写。)

二、重点交流

1、品味老妇人对“我”讲的话,想一想她是在什么情况下讲的?体会每句话的含义:

通过研读使学生明白:听到了“我“糟糕的琴技,老妇人的语言里充满了尊重和理解。她故意装聋,是为了让我练琴时无所顾忌,减轻负担,鼓足勇气。

这种善意的欺骗是一种真诚的鼓励。主动做听众,这是对我练习琴技的一种无言的督促。而我也从一开始的灰心,到现在有了信心,这是一个多么大的转变啊!这正是由于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我,再让学生把不同的人物的口吻读出来。

老人的语言是真诚的,作为一个自称耳聋的音乐教授,她鼓励、帮助我的另外一种形式就是平静、深沉、明澈的眼神。也就是神态描写。

2、找出老教授的眼神描写,重点交流。(三次“平静地望”):

⑴当我拉出像锯床腿的声音时,她的平静,给我勇气和力量,让我毫无顾忌的大胆练习。

⑵当我有了几分信心,每天去练琴。她的平静,鼓励我不断努力。

⑶当我渐感奏出了真正的音乐,她的平静,体现了对我更高的要求,告诉我不要满足,继续提高。

3、解决学生的问题:

⑴为什么不拆穿这个谎言?

联系《我看见了大海》,因为这体现了老教授教育方法的独特,她并没有给予我琴技上的指导,只是给予了我最宝贵的信心。其实老教授的“不教而教”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啊!

⑵为什么当我在成千上万的观众面前演出时,总是忘了那唯一的观众?

表达了我对老教授无限钦佩,敬仰之情。是她的循循善诱,积极鼓励,真诚无私地帮助,使我树立了信心,刻苦练习,最终获得成功。

当最后总结时,我们作为读者都为文中的“我”感到由衷地庆幸,他遇到了伯乐,这位老教授外表优雅,有艺术修养,有学者风范。她真诚无私的帮助给予了“我”无限的信心和勇气,让“我”最终爱上了小提琴,站在了万众瞩目的舞台中央。

老师也希望六⑴班的同学们拥有自己的最精彩的人生舞台!全班响起热烈掌声!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 篇二

1、在我校“同课异构”主题教研如火如荼地拉开序幕之际,我们六年段确立了《唯一的听众》作为研究课题,并展开集体备课,深入讨论。这种形式的教研,我们都有同感,既能取长补短发现问题又能发扬个性发现亮点。在对比中,我们的收获是累累的。现就自己在这篇课文的教学进行反思。

这篇课文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琴艺糟糕、丧失自信到成为一名成功的小提琴手的历程。是什么力量使他成才?我围绕这个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地学习。

首先,直奔首尾段,对照变化,探究原因,设置悬念。我先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这两个自然段,然后师生合作:

师:开始,作者连一支曲子都拉不好,

生:后来,作者能熟练地拉许多曲子。

师:开始,作者害怕拉小提琴,

生:后来,拉小提琴成了我无法割舍的爱好。

师:开始,作者因拉不好小提琴而沮丧,

生:后来,有机会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

师:开始,作者被家人称为音乐白痴,

生:后来,他成功的变成了出色的提琴手。

此时,学生心中都会产生一个疑问:“我”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呢?于是就带着强烈探究欲望进去课文中寻找答案。

接着,精读重点段落,潜心研读,品味语境,体验情感。为了让学生感受老教授循序渐进的鼓励,我让学生反复诵读老人的四处语言描写和三处神态描写的句子,讨论交流老人是怎样一步一步地鼓励“我”,由此“我”的心理和行为又发生了什么变化,激励学生体会每一句鼓励的话语和每一个眼神都饱含着老人的用心良苦。还设计了说话训练,激发学生大胆想象:

(1)当“我”拉出像在锯床腿的声音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

(2)当“我”有了几分信心,每天去练琴,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

(3)当“我”渐渐感到奏出了真正的音乐,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

同是“平静”,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状态下却包含了不同的含义:从她的眼神里“我”读出了老人对“我”的关切和鼓励,读出了老人对“我”琴技的点滴进步的高兴,读出了老人对“我”提出的更高的要求。这样,学生思路理清了,对老教授这个人物了解更加深刻了。

此外,课文的语言如诗一般美,为了培养语感,我除了让学生同桌合作读书、小组赛读、配乐朗读外,还指导学生进行课本剧的表演,学生兴趣大增,有的想当“唯一的听众”,有的想当“我”,让学生走进文本,再现文本,声情并茂地表演,入情入境,升华情感。

这堂课遗憾的地方也不少,如教师激励性语言不多,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不多,今后,我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艺术水平。

2、这篇课文写了“我”——一个琴艺糟糕、丧失自信的年轻人成长为一名成功的小提琴手的历程。而创造这奇迹的幕后高手是一位耳“聋”的老人,她的真实身份是音乐学院的教授,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她以一个美丽的谎言,在不知不觉中给予了作者真诚无私地帮助。课文情节很有戏剧性,极具感染力,很多孩子都很感兴趣。

本文的重点是品味描写老教授真诚的语言和神情的语句,展开合理想象,体会其心理及其对主人公一步步走向成功所起的巨大作用,进而体会老教授对主人公无私的。关爱和主人公对老教授的感激、敬佩之情。根据这一重点,在深入学习时,主要抓住这些句子来体会老教授对“我”的鼓励。教学过程中,学生能找到相应的句子,但对于随着“我”的表现不断变化以及老教授的言辞不同,学生体会不到,只是停留在句子意思上。还有,先从语言入手,再从神态这方面入手理解,缺少整体性把握。也许正是因为理解、体会不到位,使得学生想象老教授当时心里想的内容显得单调、空洞。而且纵观本课阅读教学,学生的发言面较窄,有一部分学生充当了听众的“角色”,导致课堂气氛不理想,略显沉闷;拖堂的问题一直是我的顽症,在35分钟内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可谓是“带着锁链跳舞”。我将深钻教材,提高设计水平,找准学生起点,提高教学艺术,使阅读教学不断进步。

《唯一的听众》优秀教学反思 篇三

这篇课文写了“我”——一个琴艺糟糕、丧失自信的年轻人成长为一名成功的小提琴手的历程。而创造这奇迹的幕后高手是一位耳“聋”的老人,她的真实身份是音乐学院的教授,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她以一个美丽的谎言,在不知不觉中给予了作者真诚无私地帮助。结合备课中教学设计的四个方面,即:学法自动化;朗读多样化;理解多元化;问题焦点化,反思如下:

一、努力使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学法: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写人的基本方法。因此,课堂上学生的确是在实实在在实践着,他们用笔批注着老教授的语言、神态、动作,“我”的心理描写,并或多或少地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巡视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学生精彩的批注,并及时表扬,对其他学生起到了引领的作用。当然,在巡视中过程的评价是否对学生思考有一些负面影响,比如造成学生的思维断路,这也是今后要研究的问题之一。

二、尽力使学生在朗读中提炼内涵:

范读、默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配乐读,这六种朗读形式交替使用,思考划批时用默读;自由读易于打开思路;齐读增强气势;配乐读渲染气氛;示范读指明方向等等。本课默读时学生能安静画批;最后的部分,全班齐读,把气氛推向了高潮;这种表达形式的多样性,既给了语文阅读宣泄情感的空间,又给了学生升华课文内涵的境地。

三、大力使学生在理解中感悟真情:

这篇课文两条主线,以老教授为主,我的变化为辅。截然分开不可取,但又不能混为一谈。于是,学生划批、汇报时应以老人为主,辅之以我的变化,一主一次,一明一暗。重点突出了,又无遗漏,学生在阅读时,除了汇报对老教授的特点品质以外,也谈到了我成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我总结到:“我们作为读者,都为文中的‘我’由衷地庆幸,他遇到了伯乐,这位老教授外表优雅,有艺术修有学者风范。让我最终爱上了小提琴,站在了万众瞩目的舞台中央。

四、着力使学生在质疑中明确主旨:

我备课一贯以学生的预习本上的问题作为调查学生学情的重要凭据,也就是要摸清学生的阅读起点、疑点。经过统计,本课书,学生共提了31个问题,在其中我筛选了4个有代表性的问题。2个直接融入备课,2个作为课堂相机处理。这两个问题便成为了本课的焦点问题:

①我为什么不揭穿这个谎言?

②我为什么总会想起这个唯一的听众?使学生的阅读逐渐深入,有了明确的方向,解决了他们真正不明白的问题。在课上对于第一个问题的研究还是较为满意的,但是,第二个问题由于教学时间的原因,挖掘不够深入,成为本课的遗憾。

纵观本课阅读教学,除了以上思考外,我认为学生的发言面较窄,导致课堂气氛不理想,拖堂的问题一直是我的教材,我将深钻教材,提高设计水平,找准学生起点,提高教学艺术,使阅读教学不断进步。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 篇四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

让学生在课文中感受爱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 龙智慧 今天我带着愉悦的心情和学生们一同品读《唯一的听众》,这篇课文我非常喜欢,昨晚坐在桌前反复地诵读着它,心里想着如何让学生走入这字里行间去感悟这份爱。在教学中我紧扣住描写老妇人神态平静的三个句子,让学生在品读这几个句子的同时将“我”的心理变化和行为的变化穿插其间。其实这是课文的难点,在今天的教学中我觉得学生还是比较积极的,他们能够联系上下文去体会这种平静的眼神中所包含的意思,第一次那平静的眼神是鼓励,第二次平静的眼神从鼓励到更多的是赞美,第三次平静的眼神仿佛是深深的潭水,这眼神中包含着更多的东西,在理解这层含义时需要有前两次的情感铺垫,我不断地启发学生去发现老人那细微的动作,“手指悄悄打着节奏”等,还有那省略号和我心理的变化,通过这些铺垫学生读到文字背后的东西,都有了自己对文本的独特解读,这眼神包含着对我的爱、对我的赞美、对我的鼓励、对我点滴进步的高兴、对我的期望……这一句句话从他们的嘴里迸出,让我看到思维的火花在碰撞。在此时我进行了一个小练笔让学生发挥想像,描写一段老人的心理活动,当我沮丧地想离开小树林的时候,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当我每天都在小树林拉琴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当我渐渐奏出真正的音乐时,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通过这一练习,学生感情得到一个升华,他们再一次深深地感受到老人对年轻人的关爱,也感受到“我”信心百增,取得成功。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写了“我”——一个琴艺糟糕、丧失自信的年轻人成长为一名成功的小提琴手的历程。而创造这奇迹的幕后高手是一位耳“聋”的老人,她的真实身份是音乐学院的教授,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她以一个美丽的谎言,在不知不觉中给予了作者真诚无私地帮助。课文情节很有戏剧性,极具感染力,很多孩子都很感兴趣。结合备课中教学设计的四个方面,即:学法自动化;朗读多样化;理解多元化;问题焦点化,反思如下:

一、努力使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学法:

临近毕业的学生已经有六年的阅读经验了,足以掌握写人文章的方法了。因此,课堂上学生的确是在实实在在实践着,他们用笔批注着老教授的语言、神态、动作, “我”的心理描写,并或多或少地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巡视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学生精彩的批注,并及时表扬,对其他学生起到了引领的作用。学生在发言的过程中抓住重点词、联系上下文、进行对比等等多种学习方法的综合运用,我及时进行了肯定与点拨,强化了学习行为,努力体现了六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当然,在巡视中过程的评价是否对学生思考有一些负面影响,比如造成学生的思维断路,这也是今后要研究的问题之一。

二、尽力使学生在朗读中提炼内涵:

范读、默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配乐读,这六种朗读形式交替使用,力求丰富多样,与教学需求密切联系。思考划批时用默读;自由读易于打开思路;齐读增强气势;配乐读渲染气氛;示范读指明方向等等。本课默读时学生能安静画批;指名读前学生带着体会可以自由自在地朗读;最后的部分,全班齐读,把气氛推向了高潮;张娜同学的配乐朗读,是本课的亮点,她那专业水准的朗读,伴着舒缓悠扬的小提琴曲,钻到了大家的心里,打动了每一个同学,每一个听课的老师,赢得了热烈的掌声;在梅雨薇同学朗读不够完美时,我及时范读,并让她再读,能让孩子们在本课的朗读中,明确了不同人物,有不同的口吻,应该用自己的声音去努力塑造人物形象,做到了一课一得。这种表达形式的多样性,既给了语文阅读宣泄情感的空间,又给了学生升华课文内涵的境地。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

《唯一的听众》是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章。根据本文的教材特点和学习重点,我在教学这一课时,主要是采用抓重点语句描写来感悟人物内心的方法。对于学生的学法指导上,主要采取自主学习、提出问题、讨论交流的方式。教学时,我努力抓住课文的两条线索,以学习老教授的描写为主,联系“我”的心理行动变化描写为辅,力求把这两条线恰当地揉和起来,以便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老教授的爱护和鼓励对年轻人产生了多么大的影响。在教学中,我尽可能地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机会,通过听一听、问一问、想一想、画一画、论一论等多渠道学习与训练,

这篇课文写了“我”——一个琴艺糟糕、丧失自信的年轻人成长为一名成功的小提琴手的历程。而创造这奇迹的幕后高手是一位耳“聋”的老人,她的真实身份是音乐学院的教授,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她以一个美丽的谎言,在不知不觉中给予了作者真诚无私的帮助。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我”的心理行动的变化;一条是老妇人的语言变化。全文围绕这两条线索展开,脉络清晰,层次分明。而课文的理解重点就是通过老妇人的语言神态描写和“我”的心理行动变化描写感受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材的美德。因此,在学习课文时,着重品味描写老教授真诚的语言和神情的语句,展开合理想象,体会其心理及其对主人公一步步走向成功所起的巨大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一、在教学过程中,我考虑到学生对小提琴了解不多,很多同学可能根本不会欣赏,因此用音乐导入学习,让学生对小提琴曲的优美有初步的感受,并使学生由此想到,学习任何一种乐器都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也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读画想问和讨论相结合,多给学生质疑的机会,努力使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得到提高。在揭题以后,就要求他们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如学生提出:文中的年轻人练琴中为何有如此巨大的变化?然后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在学习老教授的言行时,通过“读--画—想—问”,再次要求学生在深入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不懂的问题和同学讨论。他们愉快地在老教授的语言神态描写等句子上进行批注,或多或少的写上自己的感受。我想,学生的自主提问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应该在这些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得以培养和提高。

三、教学中我着力要求学生在理解中感悟真情。这篇课文两条主线,以老教授为主,我的变化为辅。截然分开不可取,但又不能混为一谈。于是,学生划批、汇报时应以老人为主,辅之以我的变化,一主一次,一明一暗。学生在学习老教授的语言和神态描写时,也能够自然而然地联系“我”的心理和行动描写,从而较为清楚地体会老教授的言行给“我”带来多么大的影响。

四、对于本课理解上的另一个难点,也就是老教授的神态描写“她平静地望着我”这句话在文中重复出现了三次。她为什么平静地望着“我”,她望着“我”的时候,在想些什么?而“我”从那平静的眼神里能看到些什么?这些,课文都没写。怎么办呢?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出示了寂静的树林、老教授“平静地望着我”、“我”在专心拉琴的图片,要求学生看着画面,展开想象的翅膀,设身处地去感受一下当时人物可能会说些什么,想些什么。结果,学生的回答基本上能切合本文的主题,都能体会到老教授为了维持那个美丽的谎言,一再用平静的眼神鼓励作者的良苦用心。

纵观本堂课的教学,还是有不少遗憾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朗读形式较少,指导不够深入。学生虽然能够理解老教授是一个懂得教育方法、关心爱护年轻人成才的慈祥的老人,但是对角色的情感把握还不够大胆和准确,所以朗读老教授的语言时放不开,朗读语气不够。

二、感悟不够。虽然能够抓住老教授的语言神态进行重点教学,但挖掘不深入,给学生的时间和空间都不够,所以对人物精神世界的感悟也是较为粗浅的。

三、课堂环节不够紧凑。如导入环节用时过长、学生在课上通读课文时间过长、老师的话过多等等,这些环节无形中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使得学生在深入理解课文方面受到了影响。

四、课堂上语文味的体现。虽然课堂上,我一直引领学生朗读品悟,但练习不够。虽说课堂上,我安排了省略号的补白,预设中有个练笔,但是由于课堂容量较大,没让学生动手写,匆匆说一说过场,这一工具性体现的就不够了。

如果再讲这篇课文我将以“文中的老妇人哪里让你感动?”这一问题让学生主要抓住老妇人的语言、神态来感受。汇报时让学生尽情的表达,抓住一点让多生分析,说透,这样一处一处的分析。最后教师总结时分别从语言和神态入手。体会欣赏和鼓励是小伙子刻苦练琴的巨大精神力量,希望同学们多欣赏别人,鼓励别人。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

《唯一的听众》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文章通过对老人的语言,神态的变化表现了一位知名的音乐教授对"我"的真诚无私的帮助,表达了"我"对老教授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课文两条主线,以老教授为主,"我"的变化为辅。本文的重点是品味描写老教授真诚的语言和神情的语句,体会其心理及其对主人公一步步走向成功所起的巨大作用,进而体会老教授对主人公无私的关爱和主人公对老教授的感激,敬佩之情。根据这一重点,在深入学习时,引导学生抓住老教授的语言,动作,神态,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课上,不仅注重引导学生体会老教授对"我"的关爱,鼓励和帮助,还引导学生学习体会老教授那诗一般的语言,使语文课重语言感悟的同时,又注意语言的表达,语文课上充满语文味。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找到相应的句子,但对于随着"我"的表现不断变化以及老教授的言辞不同,学生体会不到,只是停留在句子意思上。先从语言入手,再从神态这方面入手理解,缺少整体性把握。也许正是因为理解,体会不到位,使得学生想象老教授当时心里想的内容显得单调,空洞。解读文本是教学的第一步,教师先要对课文有感悟,才能引导学生感悟。老师在备课时,要问问自己"什么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

"'问程'越长,空间越大;'问程'越短,空间越小。"是呀,课堂上,一个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思考的价值教学问题,可以影响学生的思维走向,能引起学生思考和讨论的兴趣,能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学习的自主性,会使课堂思维集中,深入,从而达成学习目标,才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问题可以精简,如:1,"唯一的听众" 是一位怎样的听众 (理解型——表达是叙述性的)2,为什么要装成"耳聋" (思考型——表达是说明性的)3,课文写了他的语言和行为,哪一点让你最感动 说说你为什么感动 (发散型——表达是创造性的)也可以迁移。这样,问题一焦点,引导学生一步步走进文本,把学生推向一个更高的思考空间,被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材的美德所感动,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