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高考家长帮为您精心整理了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篇】,希望能够给您的写作带来一定的启发。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一
一、指导思想
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情况分析
二年级的小朋友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习习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不过还有一小部分同学由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
三、总体目标: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具体目标
(一)数与代数
1、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除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4、通过“时、分、秒”的学习,初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在实际情境中,认识时、分、秒,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时、分、秒之间的进率;能够准确地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并能说出经过的时间。
(二)空间与图形
1、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通过观察活动,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2、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从而发展空间观念。
(三)统计与概率
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四)实践活动
在从事“节日广场”“趣味运动会”以及“小调查”等活动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感受数学之间的联系;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五、具体措施
1、继续加强学习常规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学习数学。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如:组织学生进行“数一数”的活动,帮助学生体验乘法的含义;开展“分一分”的活动,在大量平均分的过程中,体验除法的含义,等等。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提供了很多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材中还安排了一些实践活动,如“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5、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
6、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根据本班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和重点,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同时,适时地记录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7、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采取生生互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习与其他学科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最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借助千数图认识千。正确读、写千以内的数,并在数位表中表示出来。
2、能力目标:将数进行分拆,培养学生对数的多种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喜欢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并能将数学运用于生活。
教学重难点:
1、用点图、简图等多种方式表达数。
2、千以内数的读与写。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练习。
2、复习前一教时。
师:上节课学习了什么?
生:汇报。
二、巩固练习
1、读读写写看简图再写数、读数(PPT)
2、拆一拆,合一合(PPT)
458=++700+7=901=+800+80+8=700+30+9=6+60+400=
3、看计数器在数位表上写数。
4、比较有零的三位数的读法。
560和307
5、填空。
⑴我国野生大熊猫的数量不超过一千只A一千只写作:只B它是由个千组成的我国野生金丝猴的数量在七百六十只左右A七百六十只只B它是由个百、个十组成的
⑵数的组成(PPT)404的里面有4个和4个;7个一和8个百是;2个百和5个十是;10个是1000;是由3个百组成的。一个数个位是6,百位上是8,这个数是。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上是3,第二位上是8,第三位上是5,这个数是。一个三位数的十位上的数是百位上数的3倍,个位上数是百位上数的2倍,这个数可能是。
6、判断(PPT)
⑴505百位上的5表示5个百。
⑵3个百和4个一组成341。
⑶个位上的8和十位上的8、百位上的8是一样的。
⑷一个数末尾的零是不读出来的。
⑸603读作六百零三。
三、拓展练习
卡片游戏(PPT)用3、7、0、1可以组成哪些三位数?你能试一试吗?至少5种。学生汇报。
四、小结
今天有什么收获?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三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实践性较强,因此,本节课的设计以实践活动为主,一来有益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来在实践操作活动重更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操作中感受物体的轻与重,真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来源于生活的。通过一系列的“看一看、掂一掂、吊一吊、猜一猜、称一称”等教学活动,让学生理解物体的轻与重和掌握及选择合适的判断物体轻重的方法,同时让学生在这个活动中感受体积大的物体不一定就重的道理。
新课伊始,开门见山,拿出孩子们常见的苹果、水杯和气球,顿时这几样简单有熟悉的物品成为全班同学的焦点:“老师请来他们干什么呢?”紧接着抛出问题:气球和苹果比,谁比谁重,谁比谁轻呢?简单的提问,孩子们参与度很高,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完全可以解答,用眼睛就可以看出两个物体的轻重,气氛非常活跃,顺水推舟,就出示了课题:轻与重。为了让跟多的孩子获得这种学习的成就感,于是接着出示了三组生活中常见的水果,轻同学们用“看”的方法判断物体的轻与重。承上启下,我请同学们用“看”的方法判断两个盒子的轻重,这就引出了用手掂的方法,同学们你掂我也掂,掂得满脸的开心,在巡视的过程中,有个学生疑惑的问我:“闫老师这两个我觉得差不多重!”多好的契机啊,顺势将这个生成的疑惑抛给了学生:当两个物体掂不出(质量差不多时)如何判断呢,有更合适的方法吗?通过了一系列的情境设置和讨论,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掌握了判断的新方法:借助工具测量,培养了学生估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研究新知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层层推进、由易到难:先用生活经验看出物体的轻重,在没有仪器的情况下用手掂;当重量比较接近无法凭借手感判断时,用身边的工具——橡皮筋吊一吊;当物体比较大且无法掂一掂和吊一吊时,用天平称。这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通过猜测、尝试等活动,用学生自己的语言将思考的过程表述出来,通过这样的实验操作及语言的表述和不断的问题生成及补充完善,整个教授的知识框架就逐步清晰化、具体化和完善化。
语言是思维的窗口,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更是低年级教学的重要任务,在操作活动中我便强调让学生互相说一说自己活动的结果,通过独立说、互相说、集体说等的形式,鼓励他们将自己的结果进行语言描述,使学生能用数学语言准确地描述出物体的轻与重。贯穿本节课的始终,在课堂中我尽量体现兴趣性、思维性、活动性和互助性的结合,为学生营造出一种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尊重学生,以此激励他们思维的火花并将其大胆说出来共享,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对这样或是那样的想法及时给予肯定,当遇到严谨科学的问题时,我就引导学生选择科学和便捷的方法来协助解决。
不足之处:
在“掂一掂”环节的引入过程中,我让学生们猜两个盒子的轻与重。做足准备的我以为他们的答案应该是“茶叶盒和钢笔盒比,茶叶盒比铅笔盒重”,但事实上他们的答案恰是相反的,理由是:铅笔盒的脚上有铁。一点点铁就决定了他更重?不甘心的我继续追问:你们认为呢?始终没人反对,但是理由也说不出,跟我的预期背道而驰,此时的我有点无措。现在想来,孩子的思维很多时候都不会按着我们大人的逻辑出牌,他们的答案总是让我吃惊!这让我深刻的体会到教具的选择一定要谨慎,对比物体之间尽量要找准变量和不变量。其二,在本课内容的教授过程中,没有清晰的阐释出“没有的方法,只有最合适的方法”。即,在引出比较物体轻与重的新方法及方法的比较时,不应该独立地说哪种方法好或不好,而应该重点强调要根据比较物体的不同选择最合适的方法。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在观察钟面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利用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进行简单换算。
2、能根据钟面,计算经过时间。
3、在回顾时、分、秒的过程中,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探索实践的能力以及积极的学习情感与态度。
教学重点:熟练读出钟面上的时刻
教学难点:能正确说出钟面上接近正时的时刻 经过时间的计算
一、引出课题
今天我们来上一节复习课,课前老师让大家准备了钟表模型,猜一猜,今天我们复习什么?板书:时分秒的复习请同学们回想一下,关于时分秒,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同桌交流一下,回忆不起来的可以翻一翻书。
二、梳理内化 提炼方法
全班交流,师随机引导,并适时板书
(1)钟面 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时针走一个大格是1时,分针走一个小格是1分,秒针走一个小格是1秒。
(2)时分秒的关系 1时=60分,1分=60秒。
(3)1时多长?1分有多长?1秒有多长? 老师还知道,发电厂1秒钟发的电,可供一户家庭用三个月。你有什么感想?
(4)会读钟面上的时刻 指一生结合钟面讲读法,再指一优生结合钟面讲时针不好确定时的读法。
三、分层练习提高能力
同学们学会了这么多时分秒的知识,下面老师要考验大家,能不能利用学过的知识灵活解决问题,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2时40分=( )分 1分30秒=( )秒 3分=( )秒
4时=( )分 120分=( )时 60秒=( )分
做在练习本上,指生读答案,选1题说说是怎么想出来的
(2)数学书94页第11题(手势现场反馈)
(3)数学书94页第12题,(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2、为了奖励大家,我们来玩一个游戏,请大家拿出钟表模型,同桌合作,一人拨一个时刻,另一人快速读出来,然后再交换角色。
3、小丽同学有坚持记日记的习惯,自从学习了时分秒的知识,她专门写了一篇数学日记,我们一起来看看。指生读。
数学日记
我的一天
我每天总是早早起床,把语文书读20小时才吃早餐。妈妈说吃饭不能太快,所以我会花15秒把早餐吃得干干净净才上学。
我家就在学校的对面,今天上学时刚巧碰到了玲玲,我们用了3小时边说边笑地走进了教室。
上午的体育课上,我跑50米只用了12分,全班第一名。
为了下午上课有精神,我总会睡30秒钟的午觉。
放学后,我回到家便抓紧时间写作业,一般20秒钟就能做完。
晚上,我经常会陪妈妈看30秒的新闻联播。有时,我知道爸爸每天工作8分钟很累,就说学校有趣的事让爸爸开心。
我看到有的同学露出了惊讶的表情,怎么,这篇日记有问题吗? 尽量让学生自己分析,师少量补充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