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高考家长帮为大家带来了生物说课稿优秀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朋友们。
生物说课稿 篇一
一,教材简介:
本微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生物》的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的第四节《鱼》的内容,此微课选取的是在学生学习“鱼的外形与运动”之后进行的环节。微课着重呈现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学习“鱼的呼吸”,学生如何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
二,设计理念:
我在设计这一堂课时,主要从八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新事物容易产生兴趣的特点出发,通过图片、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理解鱼的呼吸”重点问题,通过学生观察鱼的呼吸图片、视频、动画,让学生理解鱼的呼吸过程,完善构建的知识框架。
设计特色是力求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同时让学生学会用所学生物学知识解释生活实际问题。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特点,启发引导学生在多思考、多观察、多参与的过程中主动地去获取知识,体验过程、感悟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同时表现欲望也很强烈,但是学生的各种能力正在形成之中,需要教师的指导。因此,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导学的方法,帮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收获多种能力。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鱼的呼吸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认识鱼的呼吸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及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鱼的呼吸特点
教学难点:鱼的呼吸特点。
六,教学用具
投影仪幻灯片有关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资料。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独立思考,自主探究
一,鱼的呼吸
1,鱼的呼吸过程?
2,鳃是鱼的呼吸器官
提出问题:
水流入鱼口后,从什么地方流出?流入的水和流出的水,溶解的气体成分有哪些变化?
鱼鳃的哪些特点对它在水中呼吸至关重要?鱼离开水后,很快死亡,原因是什么?
通过投影显示以上内容。
教师从中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攻破难点。
播放视频:观察鱼鳃及鱼的呼吸。组织学生活动:观察鱼的呼吸使学生明确:流出鱼体的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增多。进而明确鱼的口和鳃盖后缘交替张合主要是在进行呼吸。
提出问题:想一想,鳃为什么是鲜红色的鳃丝为什么既多又细?
展示鱼鳃的图片,鱼的呼吸动画
指导学生观察并归纳总结鱼鳃适于水中呼吸的两个重要特点:
第一,鳃鲜红色,毛细血管丰富,利于气体交换。
第二,鳃丝既多又细,在水中完全展开,扩大与水的接触面积。
看书22页自学有关鱼的知识,思考。
观看鱼的呼吸视频,思考,回答。
明确鱼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是鳃。
观看鱼鳃的图片,鱼的呼吸动画,思考,回答。
问题导学,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建构新知识。
视频辅助学习,突破教学难点。
问题导学,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建构新知识。培养学生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动画演示,化难为易。理解鳃的呼吸功能。
效果检测,引领提升
二,练习
展示有梯度的课堂练习。
组织学生回答与评价。
完成练习
对所学知识加以运用和深化
归纳总结,深化认知
总结拓展
提出问题: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或体会是什么?
指导交流与评价。
交流,分享学习收获和体会
学会总结,表达与分享
板书
设计
鱼的呼吸
1,鱼的呼吸过程
2,鳃是鱼的呼吸器官
教学反思
该课例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性差异,采用问题导学、自主探究模式,呈现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学生如何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的过程,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针对八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心强的特点,充分发挥多媒体在学科中的运用,通过图片、视频、动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图片、视频、动画多媒体手段,学生更加容易理解鱼的呼吸过程,发展了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符合新课标倡导的探究性实验的理念;事实证明,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生物说课稿 篇二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目前人类关注的热点,大家都知道:全球变暖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关注环境,造福于人类自身,是我们的美好愿望。这节课就是让学生认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从而树立环保观念。
本节课的最大特点是让学生进行探究实验。使学生明确学会探究实验是生物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教学中不仅让学生亲身体验探究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理解对照实验的作用、条件。从而让学生能够联系生活,学会探究的方法,培养生物科研能力。教师应通过灵活设计,使这节课充分体现了我国教育改革的思想,圆满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基于这节课的设计目的,本节课的重点是(1)理解影响生物生活的生态因素。(2)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虽然这是初中生物的第一个实验,但它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对照实验的作用,总结实验的条件,并尝试设计实验。所以实验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经深入研究教材后,我把本节课的知识目标点列为三个:(1)举例说明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2)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3)举例说明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情感目标培养合作探究精神和科学求实的态度。在能力上
锻炼动手操作能力;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研究教材后我又分析了学情:初学生物,学生在学习方法和要求上需要及时指导。他们好奇心强,形象思维活跃,乐于动手和表现自我。
因此本节课实施以实验探究法、直观教学法为主,运用启发式教学、讨论、多媒体教学为辅助的多种教学方法。在学法指导上 :1、使学生初步掌握自学的方式;2、让学生初步学会探究生物科学的一般学法。教学过程为五步:课前准备、导入新课、
学习新课、学生小结、反馈练习;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如下:
为了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我做了充分的课前准备是:让学生 (一)预习本节课内容并查阅资料;(二)根据书上内容分组做实验;我(一)课下做两个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对照实验的条件;(二)制作多媒体课件,使授课直观、形象。
在导入新课这个环节,我首先打出四副图片,在轻松的气氛中引导复习:请同学们看屏幕,这四种生物分别是……?学生说:“羊、毛毛虫、螳螂、蛙。”我指着螳螂和蛙说:“这两种生物和我们这儿的就不一样,可以看出生物是多种多样的,生物的多样性包括哪些内容?生物的特征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我请学生再看图片,问:这些生物生活的环境一样吗?对!不同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本节课的第一个知识点是:理解概念;认识“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课文一开始就给出“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这些生物术语,学生不易理解,我从直观图片入手,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抽象概念。这部分内容我是这样讲的:请大家看这个图片,这是个什么生态系统?学生刚复习过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立刻答出:草原生态系统。“咱们来找找其中的影响羊的生活的因素有哪些?学生纷纷回答:“有阳光、空气、土壤、湿度、狼、羊、草、水分、温度等。”这些因素哪些具有生物的特征?哪些没有?学生把它们分列出来。我总结:这些因素没有生物的特征,叫非生物特征,这些因素具有生物的特征,叫生物因素,它们都属于生态因素。然后请学生们在书上找出生态因素的概念,并读读。(定义)板书列出,加深记忆。对于“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的学习,因为书上列举的例子比较常见,让学生阅读书上16页第一段,自学通过。为了加深理解程度,我又让学生自己说说对“非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的认识,学生根据以上学习说出:“没有空气、水等非生物因素,羊不能生存,大部分生物也是如此。生物的生活依赖于非生物因素。”这样使知识贴近生活,得到“消化”和迁移。同时让学生形成这种观点,为下一节的“生物要适应环境”的学习做好铺垫。
本节课的第二个知识点是探究实验。在以往的教学中,有许多学生对对照实验的作用、什么是变量和对照实验的条件都很迷惑。我想通过三个实验、两个对比,促进学生理解。这三个实验中一个是让学生按书上的实验步骤分小组提前三天做的,这个实验容易操作。另两个是我提前做的。两个对比是(1)把变量不同的两个对照实验作对比,让学生认识对照实验的条件;(2)把以上两个对照实验和有两个变量的实验作对比,让学生认识变量和对照实验的作用。这部分是这样讲的:“刚才我们学习了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现在我们用实验来证明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实验是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请把你们小组的实验展示出来,我来看看”。首先表扬各小组都积极做了。然后对学生做的实验做了简单的评价。再选择实验现象很明显的小组,请他们的代表说说实验分工、过程和结论。一个小组代表介绍:“把松软的馍片分两组,使它们温度不同,其它因素一样,三天后,30℃的馍片长满了霉菌。我们得出结论:30℃的条件适合霉菌的生长”。我置疑:你们做的实验是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那么湿度对霉菌的生活有影响吗?这正是我的探究实验。我来介绍介绍:松软的馍片分两组,使它们湿度不同,一组馍片在塑料袋中,一组馍片露在外面,温度都在30℃,其它因素也一样,三天后湿度大的馍片长满了霉菌。得出什么结论呢?学生回答:湿度大的条件适合霉菌的生长。我引导提问:你们的实验和我的实验有什么相同点呢?”学生讨论后说:“都只有一个不同的因素,其它因素相同,现象明显”。我又提出新的问题:“如果让两组馍片的温度和湿度都不同,馍片会有什么现象呢?”请大家看我三天前做的另一组实验;把相同的馍片分成两个实验组,使它们分别在30℃干燥条件和0℃潮湿条件中放三天,发现这两组馍片都没有长出很多霉菌。这个实验中一组馍片有30度的条件,一组有潮湿的条件,却没有出现前面实验的现象,这是怎么回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后让学生对比讨论,我引导分析,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的,最后总结归纳出: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都适合霉菌的生长,但要研究温度和湿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时,必须象前两个实验一样,分开来研究。要么只研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要么只研究湿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如果在实验中设置两个不同的因素,将得不到科学结论。在研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时,应设置两个实验组,让其它因素一样,温度不同,观察哪种温度更适合霉菌的生长。就会得出“30℃适合霉菌生长”的科学结论。我立即强调:这样的实验就是对照实验,其中的温度是变量,0℃是30℃的对照条件。通过三个实验的分析对比,学生理解了对照实验。并总结出对照实验的条件。
因为第二章第二节中的。实验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本节就应让学生尝试设计实验方案。因此我提出要求:反思你们做过的实验,总结一下一个实验方案应包括哪些内容?学生预习过本节内容,又经自己做实验,很高考家长帮出设计实验方案的内容。为了继续锻炼学生能力,预计课堂时间紧张,因此我布置课下练习: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下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探究湿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可以用不同的材料和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并记录下来,下节课说说。这样通过学生做一个难度不大的实验,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由老师引导对比分析,总结出对照实验的条件;再让学生尝试设计实验方案。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得以突破。
本节的第三个知识点是生物因素。为了让学生对书上的“种内互助、种间互惠互利”等术语有直观印象,理解记忆,先让学生看四段录像,要求学生讨论其中的生物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在播放蝗虫啃食庄稼的录像时,提醒学生要注意后果是什么。四段录像让学生看到了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并及时回答了问题:录像中有蚂蚁的互助关系和大象、棕熊的争斗关系,还有蝗虫和植物、狮子和角马的捕食关系;大批蝗虫过后,绿色植物所剩无几,庄稼颗粒无收,直接了破坏环境。蝗虫的录像为下一节的“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的学习埋好伏笔。第二步:让学生观察书上16页的四个彩图,说说其中的生物关系分别是什么?学生争先恐后的说:“有海葵和蟹的互惠互利关系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学书上内容,总结生物之间的关系有哪些?学生总结出(板书内容)。通过活生生动态的录像和形象的图片,书上的概念不用老师解释学生就理解了。本节全部内容讲完后,我让学生自己小结。这是一组学生的小结:全面、直观而形象。说明他们经过做实验、对比分析、看录像,自学印证,把直观感性的知识提炼成抽象概念,充分理解了本节内容。通过教师和学生互动,至此已圆满地完成了本节的教学任务。布置作业: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湿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实验方案;预习下节课内容: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影响和改变作用;2、课下分组做书上17页的实验,要求认真记录数据。
为了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我设计了反馈练习题。这是本节课的板书设计,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详细清晰,便于记忆。
本节课的时间安排是:复习旧知用4分钟;第一个知识点约用8分钟;第二个知识点约用16分钟;第三个知识点约用8分钟,小结5分钟;反馈练习4分。
本节
课的教学特点是气氛活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认识规律,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并用,使知识由直观到抽象,深入浅出。
上完课后,我反思本节课的得失:这节课根据以往学生的掌握情况,没有局限于书上的一个实验,通过大家做的三个实验的对比,使学生的认识步步深入,解决了以往学生对对照实验的迷惑。从反馈信息中了解到效果较好。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上,使学生懂得学习理论是求知的途径,通过探究也能获得知识。最后我鼓励学生:只要你执着探究,也许将来你会有意外发现,解决人类的重大问题,永载史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生物说课稿 篇三
一、教材分析
《 》选自于北师版初中生物教材第 单元第 章第 节,本节内容我安排由 课时完成, 本节课主要学习第一课时的内容,(具体内容自己写,以及这个内容的作用,简单的分析学情)。
二、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依据新课标要求。我确定了本次教学的三维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
3、情感目标
三、教学重难点
为了使学生能够顺利的达到教学目标,完成学习任务。我确定了本次课的重难点如下:
重点:
难点:
四、教学教法、学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
要被点燃的火把。因此,本次课的教法主要是多媒体直观教学法、讨论法、探究法为主,学法将以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为主,力求最大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创造性。
五、教学过程
课前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和教学所需的材料器具。学生预习 我把本次教学分为五个环节如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对上次课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接着利用多媒体播放关于 的视频。通过多媒体直观教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 》
(二)自主学习、明确目的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明确学习目的。同时也为后面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三)合作探究,探讨问题
在这个环节我安排了一个活动。
生物说课稿 篇四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是高中生物第二册第八章第一节中的内容。
首先,我们来分析这节课的教材。本节课是在学习了生命的基本特征、遗传和变异、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节课与绪论中生命的第六个基本特征————生物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又能影响环境相对应,是对其的具体阐述,是对初、高中生物教材中生物适应环境的事例和生物进化学说以及遗传和变异的总结和提高。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适应的普遍性,教学难点是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的区别,适应相对性的原因。
本节的教学目标,我从三个方面来分析。第一个方面是知识目标:本节要求学生知道生物适应环境的普遍性、相对性以及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理解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的区别。
第二个方面是能力目标:要求学生通过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培养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和运用自然科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的能力;另外本节的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的区别,这属于概念教学,培养学生提炼概念中重要词语,相似概念间对比分析的能力,在本课的教学中也显得很重要。
第三个方面是情感目标:要求通过学习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使学生真实感受到生物与环境间的和谐美、协调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下面我们来分析教学的对象————学生的认识水平,对学生的分析也从三个方面进行。在知识方面,学生已学习了生命的基本特征、遗传和变异、自然选择学说、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已具备本节课所需的预备知识。在能力方面:经过一年多的高中生物学习,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比较对比的能力,通过计算辅助教学,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能力目标不难达到。在情感方面: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配以典型的图片定会让学生体会到生物与环境的协调美、和谐美,情感目标能够实现。
本节课的教学方法:遵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主要采用观察、讨论与讲述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大量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等一系列思维活动,逐渐认识到生物适应环境既有普遍性又有相对性,生物不仅能适应一定环境还能影响环境。
本节课的教学我是这样安排的。首先通过复习旧知识来引入新课,在这里我设置了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与前面所学的生命的基本特征、自然选择学说、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相对应。这样可以使学生将本节内容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起来,构建知识网络。
随后,进行新知识的学习。讲解适应的普遍性时,先向学生展示四组画面,引导学生探寻这些生物的适应特征,再运用自然选择学说从理论上分析,从而推导出适应的普遍性。
因为保护色、警戒色和拟态是适应的普遍性的成功典范,所以接下来就进行保护色、警戒色和拟态教学。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我是这样安排的:首先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保护色、警戒色和拟态的典型图片,引导学生仔细分析,从表面现象入手抓到其本质内容,从而引出保护色、警戒色和拟态的定义。在学习概念时要抓住概念的核心内容。例如:保护色强调的体色与环境色彩一致;警戒色强调的是恶臭毒刺、色泽鲜艳;拟态强调的是形状、斑纹与生物非生物相似。这样做是为后面比较这三个概念做准备。
在以往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这三个概念区别感到困难,所以概念教学完成后,我们就趁热打铁,将这三个概念拿到一起比较。通过比较学生对概念掌握的更牢了,而且它们之间的区别也就显现出来了。这部分内容按教材的顺序是保护色→警戒色→拟态,考虑到保护色拟态的区别不明显,所以把拟态放到保护色后面讲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区分它们。
概念比较之后,我想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起来,学以致用。问题是这样设置的:请举例说明保护色、警戒色、拟态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学生很容易想到军人的迷彩服、交通的红白或黄黑相间的条纹。另外请同学思考:小王经常找钥匙,事情虽小却很麻烦该怎么办呢?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能够找到这样的办法:在钥匙上挂上一个小的漂亮的颜色鲜艳的饰品。
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从知识应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有意识应用所学知识指导生活的习惯。
当学生对适应的普遍性印象非常深刻后,突然话锋一转:生物对环境是不是绝对地适应。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蝗虫因为具有保护色而全都幸免被鸟捕食,那么鸟儿就失去了一条重要的食物来源,鸟儿面临饿死的危险,蝗虫就会泛滥成灾。让学生认识到:在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中,鸟类也形成了敏锐的视力,能够从绿草从中将绿色的蝗虫分别出来,只是捕捉蝗虫要比其他昆虫要困难得多,保护色只是增加了它的生存机率。从而,让学生认识到适应的普遍性。
然后展示雷鸟的图片,利用这个图片引导学生探求适应的相对性的原因所在。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图片包括三个小图片,其中两个图片是保护色的典型实例,中间的图片与左右两边的图片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在这个图片中,我想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个是雷鸟羽毛的颜色变化,另一个是苔原颜色变化,学生很容易答出羽毛颜色变化属于生物的性状,由遗传物质控制,遗传物质具有稳定性;苔原颜色变化取决于老天爷是否下雪,即环境条件变化,环境具有易变性。遗传物质的稳定性和环境的易变性之间的矛盾就决定了适应的相对性。
适应相对性学习结束后,进入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的学习。对于环境保护的内容其他学科都有所涉及,媒体也有所报道,学生具有这方面的知识,但日常生活有意识去做的少,所以我认为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能拘泥于课本,应该让学生自己反思日常生活中所做的对环境有害的事,例如一次性塑料袋可多次使用,丢弃时打结以免满天飞舞、少用纸巾用手帕。这与近年高考的动向————来源于课本,但不拘泥于课本的精神相一致。
最后,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将所学内容再回顾一遍。在课堂小结时我准备了3个小题来帮助学生小结,学生回答完后再用课件将本节内容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将自己的回答与课件相比较,找到不足。
另外,我们还安排了一个欣赏与练习,其中有四幅欣赏图片和四道练习题。精美图片中穿插练习,让学生在享受自然之美的同时巩固所学知识,消除学生紧张焦虑感,愉快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