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范文大全 >

记忆的作文(优秀10篇)

我恍恍惚惚的看着围在我周围的一些人,我不喜欢他们,一点也不喜欢。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特殊的味道,怪怪的,我想不起来用什么来形容。我讨厌这味道。四周都是白的,惨白惨白的,这是在哪儿?高考家长帮为小伙伴们精心整理了记忆的作文(优秀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小伙伴们。

关于记忆的作文 篇一

每当国歌响起的时候,我总会低头看看胸前的红领巾,难以忘怀的记忆_作文。因为,这鲜艳的一抹红,带给我的不仅仅是骄傲,更是一种让我战胜困难,不断前进的勇气和力量。

记得去年的六一儿童节到来前夕,那真是一段快乐的日子,每个同学都在积极地准备节目,欢度自己的节日。我也不例外,多希望能在舞台上翩翩起舞,展现自己的风采呀!

美好的愿望总是难以实现,在挑选舞蹈演员的时候,我却落选了。在老师公布名单的那一瞬间,我强忍着悲伤,不愿意让同学看到我含泪的眼睛,可是一回家我就扑到床上大哭了一场。我想:原来我根本就不是那块料,算了吧,以后我再也不会去报名参加什么活动了。

睡觉前,我摘下胸前的红领巾,向往常一样,把它展开、折好,泪水又不由自主地滴落下来,落到我珍爱的红领巾上,被泪水打湿的地方显得更加鲜艳了。静下心来,我不停地问自己,我真的就这样放弃了吗?难道我就这样容易地被打败吗?我想起冉冉升起的国旗,想起老师、妈妈对我的鼓励与帮助,也想起以前外公给我讲的那些革命故事……难道我遇到这么一点挫折就放弃,失去信心?真是太不应该了。

第二天放学后,当舞蹈队的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始排练的时候,我也兴致勃勃地站在旁边看,认真地记着动作,并不时地为同学加油鼓劲。两天后,所有的舞蹈动作我全都能记住了,我高兴地跳给妈妈看。更让我意想不到的是,第三天,老师竟然跟我说:“静茹,你学的这么认真,也来参加这个舞蹈吧!”那种幸福的感觉,真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好象有一朵花刹那间在心中绽放!

那一年的六一儿童节,我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最快乐的孩子,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一天,当然更不会忘记红领巾带给我的勇气和力量!

童年的记忆 篇二

端午放假,回老家请阿訇,给者麻体的人们开斋待客,尽一份责任。

我都记不清自己几个月没有回去了,那些熟悉的面孔都在变老,而有的再也见不到了。听着乡亲们诉说着谁家开饭馆挣了钱,牛羊的行情如何,一张羊皮连十元都不值。都在谈论一些琐碎的细枝末节,但琢磨起来这些就是生活本真的面目,我也曾是在这样的熏陶里长大的,童年的记忆一幕幕在脑海闪耀。

家族里曾经的娃娃们都变了模样,看着都感觉生疏,有些根本认不出是谁家的孩子。孩子们的有些举动,似乎看见了童年的自己,腼腆、害羞。见了熟人道一句问候,便低着头把大人们躲得远远的。或许他们的心思,和那个年岁里的我相差无几,心里默默地盘算着攥钱买个篮球,以弥补缺失的娱乐活动。

记得高中时,为了弄到不多的一点助学金,哥们几个写申请书都是比穷、比惨。现在回想,对自己倒有了几分谴责。我写申请书的套路是:我出身在广河南部最偏远的乡,我所在的村是该乡最穷的,我家在最偏僻的庄子。就是想着用这样的一大堆套话,博得老师的同意。即便我说的那些都是事实,并非煽情,但一直未打动老师。可惜到高二时,由于班主任已经了解到我的工薪家庭,剥夺了我申请助学金的举手权。甚至于我回趟家请个半天的假,老师们都以为我在作秀,这么……的娃娃一定是城里的。其实,他们不知道,我到广河县城还要转车到乡政府,也就是我读小学的地方,然后走一个小时回家。直到高中毕业,老师们才弄清真相,对我是满满的歉意,慨叹我的不容易。但到别人真以为我们读书不容易时,面对那些早已辍学的童年玩伴们,其实我感觉自己很幸运,一直是满满的乐趣。就如现在,自己面对生活的无助之时,有人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投出几丝对青年人的怜悯时,我内心的愤怒就会油然而生。

读小学时弟兄四个人每天到学校来回就是两个小时,早上要起得很早出发。学校对几个偏远庄子的学生实行免早操制度,由于我们是独庄,在一个半山腰也就几户人家,我们兄弟四个学生也就成不了气候,直到小学毕业都没有享受免早操。从那时我讨厌走路,若是遇到下雨或者下雪,就不想去学校了,待在家里看看书。每次望着离家近的孩子们中午回家吃午饭,我是无比的羡慕。然后拿出母亲装在书包里的大饼啃,喝一口凉水下咽在很长时间里都是奢求。

在这样的环境里每天来来去去走山路,唯一解决的方式就是学会骑摩托车。摩托车就是男人的战马,并不是技能,变成了生活的助手。我11岁就尝试着征服了,在山梁沟底的穿越,为所迫的生活奔波,在暮色匆忙里抵达那仰望星空后的终点站——家。

我们的童年几乎是在孤寂里度过的,都没有娱乐的玩具,尽多是用木头或者红泥自己做玩具消遣,其实那就是我们雏形的梦。若说最眷恋的,该是爷爷用22元给我们买的那个牛皮篮球,托起了我们闯荡天涯的少年梦。我们兄弟几个用家里的木头做简易的篮球架,回家了还能玩玩篮球。回想最后一次做篮球架时在高中,我们兄弟几个人筹资买的钢管,自己焊接做的。后来篮板不翼而飞,从此兄弟们都忙着为生计奔忙,再也没有搭理过。直到现在那钢管架子还矗立在我家的苜蓿地里,坚守着我们的阵地,无人问津,孤独的如一个男人的胸膛。

回家的那天晨礼洗小净,忘了院子里有一个和房子台阶一样平的土台台,去年已经挖掉了。我还径直大步的往前走,直接从台阶狠狠的摔倒在院子。摸着疼痛的伤疤,一丝悲凉掠过心间,院子冷落的久了,庭院里除了五间大红瓦房,便是杂草丛生,绿意盎然流露的却是荒凉。这样的陌生,新的许久没有开始,而旧的早已结束,我思付良久。生命的更替,角色的转换,很多时候我忙都是措手不及的去面对。

对于家,到现在不论心里有多么期盼的回望,其实再也根本回不去了。童年时的人群、村庄、活着的习惯都已变得陌生,甚至于家中的庭院都陌生了,家只留下儿时的记忆。

记忆作文 篇三

那座城,有古老的街道,悠久的历史;那座城,有美丽的风景,自然的风光;那座城,有现代化的商场,热闹的市中心;那座城,更有勤劳淳朴的人民。那座城,是我的家乡常熟。

春日的阳光零零落落地散落在护城河的河面上,河面波光粼粼,如同一颗颗闪耀着光芒的钻石散落其中。河岸,一棵棵茂盛的。樱花,在春风的抚摸下,如烟如雾,片片花瓣如雨般落下,落到人民的头顶,肩头,河面上。透过阳光,樱花的片片花瓣似乎有些透明,像一块块完美无瑕的碧玉。与樱花树交相辉映的,是河的另一边,一棵棵婀娜多姿,风情万种的柳树。春风似温柔的母亲轻轻抚过它的枝条,轻盈、柔和。这是我家乡的春天,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春。

顺着方塔街慢慢地散步,在转入一条小巷。走在古朴的青石板路上,两边全是白墙黑白的江南民居,上面还有岁月留下斑驳的痕迹。这时最有常熟特色、常熟文化的民居。在那古朴的石板街的尽头,还时不时传来阵阵吆喝。走近,就闻到一股甜腻的想起在空气中飘散开来。那是我家乡的美食海棠糕。那带着香甜气息的糕,正像春日里绽放的海棠花。这甜蜜的气息和漂亮的外形,全都是常熟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他们的淳朴、善良。

这个历史悠久的城市,还先后孕育了无数历史名人:孔子唯一的南方子弟言子,两代帝师翁同龢,《富春山居图》的作者仲雍这一位位历史名人,是常熟这片水土养育的结晶。

常熟,是一幅画,一幅典雅美丽的水墨画。也是我的家乡,是令我感到骄傲、自豪的家乡,愿我可爱的家乡永远美丽,繁荣!

关于记忆作文 篇四

每个人都知道季节就是一年里的某个有特点的时期。我有对我的生命季节的感悟与体会。

春天里的温暖笑容

还没到春天,暖暖的阳光,和煦的春风就会使人变得懒散起来,没有一些压力还真想天天睡上一场午觉。但我语文老师却显得格外精神,似乎想给我们做个榜样。他总是早早的来到教室为先到的同学们先上一堂早读课。而下午他总是一贯的清了清嗓子高声说到:“都醒醒,春天的你们应该充满朝气,努力向上。”

我最喜欢的就是来到语文老师的办公室,或许是和同学一起搬作业进来的,而老师总会微笑着说:“辛苦了!”我的脸上就洋溢着笑容“这趟作业没有白搬。”或许也只有春天才有这份心与老师交流吧。

夏天里的父子情深

现在想想,每到夏天,我就兴高采烈。因为这是我与父亲在一起最长久的时候。

平常,父亲总要出差,一个星期在家也不过一两天。但一到夏天,父亲在家的时间就长了,而我最喜欢和父亲比赛吃西瓜,一起散步,一起打水漂。父亲一个石头能打七八个水漂,我一个石头“扑通”一下就掉到水里了,此时父亲就耐心的教我技巧……

久而久之我长大了,这样的事也越来越少,但到现在我依然清楚的这段美好的时光。

秋天里的随风而去

一到秋天,我仿佛就能听到小伙伴们对我的叫喊:“一起骑自行车吧!”

在飒爽的秋风下,我与伙伴们悠闲得骑着自行车,潇洒的互相呼应着,骑到乡下,在一泓湖水边玩着打水漂,欣赏着风景,又继续向前骑,一直骑到快不认识的地方时才调转车头依依不舍的骑着回家的路。

夜晚则一起聚在小公园里打篮球,虽然我一直输的很惨,但现在我已经慢慢失去了对伙伴们的记忆。因为他们都渐渐远离开了我,走向高中了。

冬天里的心满意足

对于冬天,我一直都没有太深的印象,总觉得冬天在短短一瞬间就消失了,或许是下雪的时候太少了,而我总觉得只有下了雪才到了冬天。

每次一下雪我最先想到得就是小学门口要开始卖海棠糕了,我每次早早的赶到买下四个海棠糕,然后飞奔着往家赶。因为外婆爱吃,而海棠糕只有热的才好吃。吃完后,胃暖暖的,听外婆讲一些她小时候的故事,心满意足的过完了一下午。

这就是我的“季节”,我的童年和我心中最美好的留念与感悟,每次想起,都觉得暖暖的。

关于记忆的作文 篇五

南海学校是白色的,那是一种暖暖的白,用温情与爱一笔笔勾勒出来的。而南海的老师是一位位拿着白颜料的画家,温情作笔,绘出那一抹抹暖暖的白。

是的,暖暖的南海,是因为那可爱的老师们。

也许最先了解我们的并不是班主任,而是那些生指老师。但生指老师十分容易引起学生的愤怒——因为生指老师什么都管。我也曾偷偷埋怨过生指老师的不通情达理,也曾向这些老师的管理投去鄙视与不信任的目光,和不计其数的同学一般讨厌她们。而最后这一切的不理解都融化在了生指老师如慈母般的关怀中。

那是一个非常炎热的下午,太阳火辣辣,我们却又要进行午睡,那么燥热不安的我们哪有心思安稳地睡觉呢?天花板上的电风扇吱呀吱呀地叫着,更为我们烦闷的心添了一层浮躁,课午休铃照常打响了,无奈,只得睡入床内。我踢开身上仅有的一条小花被,将身子紧贴着冰冷的墙壁,不禁一股寒意传遍全身,我打了个寒颤,感到了微微的清冷,喷嚏伴着咳嗽的声响在我的耳边萦绕,声音不是很大,可是令我惊讶的是竟引来了生指老师——我明显地听到老师急促的脚步声,声响愈发得大。我一时不知道该如何了,便只傻傻地卧在床上。脚步声逼近,在我们的寝室前略停,几秒钟的时间,她走到我的身旁,替我将小花被重新盖上,并将棱角塞进我的背后。末了,还替我拍了拍小花被,我估计着上面可能有灰吧。做完了这一些,老师默默地走出我们的寝室,脚步声换成了以往的平静,再也听不出半点急促,一步一步走去别的地方,直到我听不见了。

我侧了个身,将脸轻轻地斜靠在小花被上,我甚至还可以感受到生指老师刚刚掌心的温暖。心中对生指老师所有的埋怨如坚冰遇到了温暖的阳光似地,一点一点全部化掉。这时,我的心中温暖吹遍,如千里春风轻轻飘过。闭上眼,不知为何一抹抹温暖的白映入脑海,让我永远也不会忘记那专属于南海的白。

我一辈子也无法从脑海抹去的记忆,那是我与南海学校的暖色记忆。

记忆作文 篇六

如果生命之旅是漫漫长路,那么信仰就是深藏于心中的一朵朵花,芬芳了记忆。

向日葵

向日葵,是太阳最忠诚的追随者,也是黎明的守望者。她不像有些花那样单薄、软弱,因为她总是仰望太阳。或许没人在意她如何挨过漆黑的深夜,但晨曦总会把她的笑容映衬得格外灿烂。

她的信仰就在天空上,虽远,但只要抬头就能看见。久而久之,她自己也变得像太阳一样,拥有温暖色彩的花瓣有序地排成一圈,散发着自己的那一份光与热。

腊梅花

她,是风雪中最明艳的一团火,是冬天里最执拗的一盏灯。冬天来临,白雪覆盖着河山,她倒显得明亮了———或是屹立在风雪中,或是吹响终结寒冬的号角,等待春天打马归来。身处严寒,信仰却激荡,热烈,不熄不灭,只要这样,便能融化覆盖万里山河的坚冰!也正是这冰与火的淬炼,不断洗礼出这傲雪凌霜、不卑不亢的品格!

山丹丹

他们是泥腿子,却有着松柏的顽强。从陕北到华北,从渺小到强大,一路生花,使命只有一个---吹响春天的号角,在季节的`风霜雪雨中,唤醒黎明。有了使命,也就有了前进的方向与动力,每一朵花都向前蔓延,不舍昼夜。在茫茫黑夜里,他们绽放出了灿烂的温暖与熊熊燃烧的火焰,用革命者的激情妆点出一个崭新的世界。

如果我们迷茫、无助,信仰就是我们的盔甲;如果我们本就被光明和温暖包围,那么信仰就会一路繁花,指引我们在通向美好未来的道路上一路前行。就像那些盛放在花朵记忆里的人,即使忍着时间也掩埋不掉痛苦,也决不放弃信仰,也要把有限的人生岁月,抒写成无限壮烈的诗章。

记忆作文 篇七

作家冯骥才在《日历》中写道:“记忆依靠载体。一个城市的记忆留在它历史的街上和建筑上,一个人的记忆留在他的照片上、物品里、老歌老曲中,也在日历上。”

日历是一个年代的划分线,奶奶家用的日历是老式的,小小的、厚厚的,纸张薄薄的,摸起来和磨砂纸一样,也如同奶奶粗糙的手拂过我面颊的感觉。日子一天一天过,日历一天一天撕。小时候,我天天呆在奶奶家,总是很喜欢撕日历,“呲”的一声,感觉时间就从指缝间逝去了。每天起床,睡眼朦胧地走到客厅里,喝点水,撕一张日历,奶奶总是哭笑不得地看着我,一双浑浊的眼睛里揉碎了星光,漾开温柔的清波。然后,用她的大手,拍拍我的脑袋,说:“你这么喜欢,这份差事就交给你了,也省得我每天担着一笔心事,你帮我分担分担。”我十分开心,却装作一脸严肃的样子,行个军礼,说:“保证完成任务!”

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年岁的增长,我最终离开了,离开了最爱的奶奶,离开了最爱的小屋,离开了最美好的童年,我没有兑现我的承诺。学业的日渐繁重,从每天在奶奶家,变成周末在奶奶家,再变成一个月去一次奶奶家,后来过年时去奶奶家吃一顿饭。今年的除夕,我坐在窗前,看着漆黑的夜幕,看着绚丽却短暂的烟火,用一点一点脆弱的光,晕染出一片热烈的霞。望着万家的灯火通明,我沉默地起身,走到厨房,吃掉妈妈在出门前给我烧好的饺子,年过了。看着电视机里的一张张笑脸,突然鼻子一酸,想起两个月前,千载难逢去奶奶家的场景。

那天下午,我推门进去,透过窗,看到奶奶弯着腰,在打理院子里的花花草草,阳光在那些银白色的头发上印下足迹,她驼背的身影,刻画在我眼中,没有办法忘记。更无法用言语来描述我那时的心情,大概,满满的要溢出的都是悲哀吧。

我走到客厅,看到电话机旁的日历,时过境迁,不变的,还是那样渺小的它。我随手一翻,哑然失笑,日期竟是一周前的。奶奶走进屋子,看到我时满满的惊喜,笑着问我:“要吃个苹果吗?”我点一点头,又说:“奶奶,你怎么不撕日历啊,时间都对不上了。”奶奶,拿着水果刀的手微微顿一顿,长长的苹果皮就断了,她背对着我,无奈地说道:“年纪大了,记性不好,也每人帮我记着啊。”我刚想脱口而出,说点什么。随即,便放弃了,那个念头。我没有办法一直陪在奶奶的身边,无谓的,承担不起的承诺,还是不要给予了。

人总是要变的,人总是要离开去闯荡的,我没有给奶奶留下什么,却带走了奶奶的牵挂。奶奶也变了,一天天的苍老,一点点的无力。我苦笑着撕去那多余的十二页,小心翼翼地折叠好,放进大衣的口袋里,好歹,留份回忆给我吧,带着闯荡。

记忆作文 篇八

冬至,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也是中国人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记忆作文。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在诗中写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比起白居易我可就幸福多了,每年冬至我们全家都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据说,在冬至只要吃了饺子,无论天气再冷,耳朵也不会冻下来。

记得去年的冬至,我是在姥姥家度过的。那天天气格外得冷,路上我感觉耳朵都要冻掉了。可一进姥姥家门,冰冷的身体便被暖流所包围,立即感到舒服多了。看着姥姥、姥爷、姨妈一家的笑脸,听着他们亲切的问候,特别是大我一岁小宇姐姐的一个拥抱,让我从心底感到温暖。在大人们边看电视边聊天时,我和姐姐则在一边尽情地做游戏,打闹嬉戏,就像两只快乐的小鸟。当看到家长们围坐在一起包饺子时,我俩就按捺不住新奇也嚷嚷着去凑热闹,在家长的示范下学着擀皮,捏饺子。因为是第一次学包饺子,刚开始不得要领,要么皮擀不圆,要么饺子胀破肚,总之状况百出,惹得大人们善意的哈哈大笑。但我们毕竟是心灵手巧的小姑娘,很快就得到了大家的赞许。后来,我和姐姐还进行了饺子创新,一起合作捏了十二生肖饺子。看着形态各异的十二生肖饺子,姥爷自豪地说:“我的外孙真聪明,简直可以申报世界吉尼斯纪录了!”屋外寒风刺骨,但和家人在一起过节的感觉却是温暖的!冬至,昭示着冬天最冷的天气已经来临,它就像我们遇到很大的困难一样。

既然冬至已经来到,那春天还远吗?

记忆作文 篇九

轮椅上,她浸在月色里,澄澈笑容,荡漾着记忆。

外婆的前半生,早就化为汗水,蒸发,溶进空气中了;后半生,则是那张轮椅。

原本倔强的她大病一场,昏迷了几月后,人虽然醒了,但躯体失了知觉,瘫痪了。

她变了一个人。她在秋风里,整日闭门,久久在那道疤痕投下的阴影里徘徊。我靠在墙外,窗里只有恐怖的寂静,只是偶尔传来几声叹息。我对于病产生了莫名的恐惧……

年末,暖的灯笼映着各家,她便常一个人望着,独自寂寞。

早春,她独自出去,四下环顾,暮然间,望见墙角的那枝微红,瘦小地扶着墙沿,但仍暗自生长,暗自芬芳。她黯然的'瞳孔扩张,蔓延,泛着那点微红,泛着点微光,不知在想些什么。再后来,她开始戴上假发,还让推她去转转。我望着那株花,感受着生命和磨难与痛苦的抗衡。

一袋花籽悄然而至,她会心微微一笑,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天气转暖,她带上那一袋花籽,叫上我出门了。阳光织染那瓣花,叶间,光影摇曳她的嘴角,她手握一把花籽,自然地伸手,迎着春风,沿着春光,任花籽由指缝间,滑落,洒下,生根,发芽。

自此,一朝,一夕,她的嘴角总是溢着和蔼、理解的阳光。期待着。不久,她的花开了。一路的花,开着,伴着淡淡馨香流动,汇成她心中的那片花海,滋润着她。她带着淡淡的微笑,看着那些从黑暗中挣扎而出,竞相开放的生命之花。我有些朦胧的感知着生命。

她在苦难中挣扎,挣开泥土,挣开黑暗。暗自发芽,暗自开放,暗自芬芳。她自己解脱了自己。

那样的记忆,萦绕着。那样的记忆,苦难的记忆,重生的记忆,痛苦的记忆,她的记忆,我的记忆,花的记忆。苦难没有泪痕,苦难只有面对。那样的记忆,永将成为我前进的动力。

童年的记忆 篇十

南市是当时天津吃、住、娱乐的一个中心,我隐隐约约还记得当时有名的“三不管”。当时的“三不管”距离我们的住处大约有10分钟的路,可在我很小的时候,感觉那是很远的路了,因为小,所以一般不到远处去,家里管得比较严,没有大人带着出去,我不敢离开胡同。

“三不管”其实就是一块大空地,隔不远就有一个用简易材料搭建的棚子,也有几处砖房,但并不规范。那里有卖小吃的,有卖针头线脑的,有杂耍的,有摔跤的,还有伸手要小钱或吃的乞丐。

记得有一次我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到“三不管”去玩儿,不管看什么,都要交钱。当然,那时的所谓门票,不过几分钱,当时家家都有好几个孩子,光吃饭就够紧的了,哪有钱去那个地方消遣呢?干脆我们就跟在大人们的身后,当作人家带来的孩子往里混,有时成功了,有时就被人给揪出来。就这样,也看了几场演出,如:杂技、小魔术、评书、摔跤等等。

记得有一次我们从人家搭的棚子外面,将遮挡用的帆布掀了起来,钻到里面看摔跤。看完后,我和邻居的孩子就模仿人家摔跤玩儿,每天滚得浑身是土,每当回到家里都会挨一通臭骂。母亲是典型的天津妇女,张嘴就是“挨千刀的、缺大德的、小王八蛋”等等,骂得我狗血喷头。

即使这样,我们这些“淘气包”,照样干“挨千刀”的事。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后来去《水上公园》打“刀螂子儿”的那件事,那次,真把父母惹急了,狠狠的拾掇了我一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