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范文大全 >

贞观之治(优秀9篇)

贞观之治为后来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下面是高考家长帮为朋友们整理的贞观之治(优秀9篇),希望能够对小伙伴们的写作有一些帮助。

贞观之治 篇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唐朝的历史奠定基础。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二帝的开明思想及其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一定推动作用。

[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贞观之治”。

难点: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作出恰当的评价。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地图册、唐朝相关多媒体、唐太宗、武则天人物图

[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隋朝大运河开凿的目的、起始位置。

2、导入新课:

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理解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导致农民起义的爆发。在农民起义过程中,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隋朝太原留守李渊在太原起兵,618年攻占长安,建立唐朝。

3、讲授新课:

一、唐朝建立和贞观之治

1、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

2、继唐高祖之后,李世民做了皇帝,年号贞观。李世民就是唐高祖。

3、他吸取隋亡的教训,认识到皇帝要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洁奉公,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统治才能巩固。

4、唐太宗以善于用人和重视纳谏著称。他任命富有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他们是“房谋杜断”。

5、唐朝时沿用并发展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以进士科最为主要),唐太宗重视文化教育,大力兴办学校。

6、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有所发展,国力逐步强盛,历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一目是本课的重点,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思想。二是唐太宗治国的政策和措施。三是治世局面的形成。可以先由教师讲清“贞观之治”这一概念。然后展示唐太宗画像,简介唐太宗其人,指出他亲眼目睹隋朝的覆灭,亲身参加反隋斗争,认识到君民关系如同舟水。和学生一起讨论这段话的含义后,教师小结:由于唐太宗对君民关系认识较为深刻,贞观年间,他的治国政策和措施就是依据这一思想而制定的。

二、女皇武则天:

唐太宗的儿子高宗多病,皇后武则天掌权,高宗死后,武则天做了皇帝,继续推行唐太宗发展生产的政策,她还破格提拔许多有才能的人,后来的姚崇、宋 就是史称她的统治有贞观遗风,武则天是我国历的女皇帝。【郭沫若这样评价她“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

三、开元盛世:

武则天之后玄宗即位后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史称“开元盛世”

四、全课学完后请学生就本课内容,谈谈对唐太宗和武则天统治的看法。

五、教师小结:

唐太宗、武则天都推行了比较开明的政治经济措施,促进唐朝的繁荣强盛,对他们的统治应给予肯定。

六、问题探究:

想想上学期所学的历史知识,比较一下唐太宗和汉文帝有什么共同之处?

七、作业:

制表:设计表格,列出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历史功绩。

附:板书设计

一、唐朝建立唐朝,立和贞观之治

1、618年李渊称帝,建都:长安。

2、继唐高祖之后,李世民做了皇帝,年号贞观。李世民就是唐高祖。

3、唐朝时沿用并发展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以进士科最为主要),唐太宗重视文化教育,大力兴办学校。

4、 “贞观之治”。

二、女皇武则天:武则天是我国历的女皇帝。

贞观之治 篇二

第1课  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

知识要点1.  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年号“开皇”。589年,隋朝灭掉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朝统一南北。618年春,隋炀帝(杨广)在江都(今扬州)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2.  隋朝官员李渊和儿子李世民在晋阳(今太原)起兵反隋,率部众攻入长安,618年建立唐朝。唐朝沿用并发展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以进士科最为主要)。3.  唐太宗遵从“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古训,基本上做到了广开言路。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为著名的谏臣(以人为镜)。4.  唐太宗推行开明务实的政策,在他统治时期,出现了经济发展、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国力强盛的局面,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贞观之治”为唐朝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5.  唐朝时发明的重要农业工具是筒车和曲辕犁。 6.  唐太宗实施的实现贞观之治的措施(治国之策)

类别

内容

备注

政治上

选用良吏,提高行政效能

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魏征;改革三省六部

经济上

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允许农民交纳一定的丝绢或麻布代替徭役

法律上

简法轻刑,修订法律

《贞观律》

教育上

重视教育,大力培养人才

国子学、太学

民族关系上

实行恩威并施的政策,改善民族关系

天可汗

随堂练习1.  唐太宗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帝王,“贞观之治”至今还为人们津津乐道。(1)你认为评价封建盛世的“指标”应该包含哪些要素?(2)唐太宗特别善于用人,他在位时期出现了哪些名臣(列举两位即可)?唐太宗2.  “唐太宗引用古人的话告诫太子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1)写出与“黎庶”含义相同的词语(一例)。这段告诫的话与什么朝代的兴亡教训有直接的关系? (2)为处理好“舟水”关系,唐太宗采取了哪些措施(不少于两项)? 3.  默写:唐太宗实施的实现贞观之治的措施(治国之策)

类别

内容

备注

4.  读图回答问题:①给右图加一个合适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②三省指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负责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省下设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部,分管具体政务。5.  阅读:隋朝与秦朝的相似之处有哪些?(1)建立背景:都是结束了长期分裂局面,实现了国家的统一;(2)政权特点:都采取新的措施来加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3)存在时间:都很短暂,二世而亡;(4)灭亡原因:都因为统治者的暴政,被农民起义推翻;(5)大型工程:都修筑了大型工程,秦长城和隋大运河;(6)历史地位:都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灭亡教训为后来的统治者借鉴,出现封建社会的盛世。

贞观之治 篇三

第2课 贞观之治 学案

学习目标

1.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唐朝的历史奠定基础。

2.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唐太宗和武则天进行简单的评价,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

难点: 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作出恰当的评价。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点拨、当堂巩固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一、唐朝的建立

_____年,隋朝灭亡。李渊进入_________建立唐朝,他就是唐高祖。后传位________,即唐太宗,年号_________。

二、“贞观之治”

1、唐太宗的统治政策措施

①经济上:重视发展__________,减轻___________,同时__________。

②政治上:合并_________,革除_________;注意任用_________和虚心____________。

2、“房谋杜断”:房谋是___________,杜断是_____  ______,他还重用敢于直言的_________。

3、“贞观之治”:政治比较_________,经济__________________,国力_________________,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三、女皇武则天

1、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______的女皇帝,晚年称帝,改国号______。

2、武则天统治政策:

①重视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破格选拔_____________,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它的统治“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15分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完成下列问题)

活动一:想想上学期所学的历史知识,比较一下唐太宗和汉文帝有什么共同之处?

唐太宗和汉文帝的共同之处:注意吸取历史经验教训,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

活动二:制表:设计表格,列出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历史功绩。

项目 汉武帝 唐太宗

政治 削减侯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破格录用有真才实学的人 吸取隋亡教训,勤于政事,任用贤才,虚心纳谏;发展科举。

经济 将铸币权收归中央,亲临治黄第一线,重视兴修水利。 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

军事 派兵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使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 在西域设置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

思想文化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长安兴办太学。 重视人才培养,扩充国学规模,增加学员。

民族关系 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 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促进唐蕃友好。

【当堂检测】

1、下列人物中,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的是(  )

a、房玄龄 b、杜如晦 c、魏征d、姚崇

2、今天的西安(长安)曾被许多统治者选择作为都城,她因此被称为“六朝古都”。下列朝代属于这六朝的有①西汉 ②东汉 ③隋朝 ④唐朝(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4、唐太宗时期,下列人物得到重用的是①房玄龄 ②姚崇 ③魏征 ④宋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5、“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指的是哪位皇帝的统治?(     )

a.唐高祖  b.唐太宗   c.唐高宗   d.武则天

6、在唐太宗时期,以敢于犯颜直谏而流芳青史的是( )。

a.房玄龄   b.杜如晦   c.魏征   d.姚崇

7、“贞观之治”与武则天统治时期的不同表现是(   )。

a.重视农业生产        b.选拔任用有才能的人

c.重用酷吏            d.国力不断强盛

贞观之治 篇四

第2课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唐朝的历史奠定基础。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唐太宗和武则天进行简单的评价,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二帝的开明思想及其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一定推动作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贞观之治与女皇武则天。

【难点】如何评价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给他们一个恰当的评价。

三、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结合学案进行预习,了解重难点等基本问题。

2.指导学生读懂课本展示的历史材料,帮助学生从中获取有效信息。

3.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四、知识链接

1. 隋朝灭亡的原因: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导致农民起义爆发,推翻隋朝。

2. 制表:设计表格,列出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历史功绩。

项目  汉武帝  唐太宗

政治  削减侯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破格录用有真才实学的人  吸取隋亡教训,勤于政事,任用贤才,虚心纳谏;发展科举

经济  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亲临治黄第一线,重视兴修水利  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

军事  派兵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使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  在西域设置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

思想

文化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长安举办太学  重视人才培养,扩充国学规模,增加学员民族

关系  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  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促进唐蕃友好

3.唐朝盛世:

兴起于贞观之治,继承于武则天统治,顶峰于开元盛世。

4.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a.史论结合,有理有据; b.一分为二看待历史人物;  c.将历史人物置于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进行评价;  d.应抓住历史人物历史活动的主要方面进行评价;e.应把评价的重点放在历史人物对历史进程的影响上。

五、自主预习

(一)基础知识导读。浏览课本,注意基础知识的记忆及书写,完成下列内容。

1.618年,            在江都被部将杀死,       朝灭亡。同年,在太原

起兵反隋的贵族          ,进入长安,建立          。

2.唐朝的开国皇帝是          ,唐太宗名叫            ,年号         。

3.唐太宗在位期间的出色治绩在历史上被称位                。

4.唐太宗任命富于谋略的            和善断大事的           做宰相,人称               ,唐太宗时最著名的谏臣是            。

5.         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建国号为      ,人称她的统治                                 。

(二)问题探究:结合课本深入学习,边看书边思考,完成以下问题。

1.列举唐太宗治国的政策和措施。

2.为什么说武则天的统治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3.比较唐太宗和武则天统治的共同之处。

六、目标检测

1.猜一个历史谜语:持久和平(打一古地名)。下列王朝中,定都此地的有:(  )

①秦朝  ②西汉  ③西晋  ④东汉  ⑤隋朝  ⑥唐朝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⑤⑥

2.以下关于唐太宗与隋文帝的共同之处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开国皇帝            b、重视发展生产

c、提倡节俭            d、在位时社会经济繁荣

3.经常提醒皇帝居安思危,慎始慎终,被皇帝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直言大臣是:                                                       (    )

a、房玄龄     b、杜如晦      c、魏征        d、骆宾王

4.如果你是唐太宗时期中央的一名官员,那么你可能遇到的情况有:(    )

①有幸与魏征、杜如晦等名臣同朝为官

②唐太宗常常告诫大臣“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③唐太宗善于纳谏,因此你提出一些有利于朝政的提议,得到唐太宗的赏识

④见证了唐太宗死后,武则天登上皇位的一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武则天的统治风范被称为“贞观遗风”,是因为:              (  )

a、她的年号叫贞观

b、她继承了唐太宗的遗志

c、她继承了唐太宗的皇位

d、她的统治使封建社会继续发展和繁荣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贞观初期,洛阳以东直至沿海)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材料二:(经过唐太宗一段治理后)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千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请回答:

(1)造成材料一中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2)为什么后来会出现材料二中描述的情况?

7.某校的历史小组正在进行有关“武则天”的研究,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以下几项工作:

(1)你可以建议他们从哪些途径获取资料?

(2)对武则天这个人物历史上有很多争议,如果你参加他们的讨论,你会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呢?

七、知识网络

八、作业布置

1.记忆和理解第2课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

2.预习第3课《开元盛世》,将第2课导学案内容补充完整。

贞观之治 篇五

第2课   贞观之治—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唐朝的历史奠定基础。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唐太宗和武则天进行简单的评价,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二帝的开明思想及其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一定推动作用。【教材分析】本课的主题是唐朝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本课的重点是“贞观之治”。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开明思想和政治远见,在中国封建帝王中是罕见的。唐太宗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贞观之治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本课的难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做出恰当的评价。对于初中学,他们评价一个人物,往往会带有感情色彩,从“好”或“坏”出发,而不能客观地分析,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使学生能够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即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看他对历史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教学过程】导入:引导学生回忆隋朝的繁盛,然后思考“为什么如此繁盛的隋朝很快就灭亡了”,使学生理解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导致农民起义的爆发。在农民起义过程中,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一、唐朝的建立(略讲)隋朝太原留守李渊在太原起兵,618年攻占长安,建立唐朝。时间:618年     开国皇帝:唐高祖     李渊都城:长安出示《唐朝疆域图》,强调唐朝长安城的位置。二、贞观之治出示材料:[贞观十八年(644年),太宗]又谓曰:“汝(指太子李治)知舟乎?”对曰:“不知。”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贞观政要·教戒太子诸王》学生讨论这段话的含义及从中可以得到的结论:由于唐太宗对君民关系认识较为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贞观年间,他的治国政策和措施就是依据这一思想而制定的。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归纳唐太宗采取的主要措施(突出房玄龄、杜如晦、魏征三个人物,也可以让学生讲述有关魏征的小故事,加深印象,增强趣味性。)1、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2、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3、崇尚节俭;4、任用贤才、虚心纳谏。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三、女皇帝武则天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强调)展示武则天画像,边引导学生看图,边简介武则天经历。重点介绍武则天的统治,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二是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最后,引用郭沫若对其统治评价的话:“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讨论:谈谈对唐太宗和武则天统治的看法。小结:唐太宗、武则天都推行了比较开明的政治经济措施,促进唐朝的繁荣强盛,对他们的统治应给予肯定。作业:课后作业

贞观之治 篇六

【学习目标】

1、掌握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事实;

2、通过对唐太宗和武则天的简单评价,培养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唐太宗和武则天的开明思想及其开放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

【重点】唐朝的建立    “贞观之治”

【自学指导】

一、 唐朝的建立

1、 说出隋朝灭亡的原因。

2、 唐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

二、“贞观之治”

1、“贞观之治”期间在位的皇帝是谁?

2、唐太宗在位期间出现的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的局面被称为什么?唐太宗采取了什么措施促使了上述局面的形成?

二、 女皇武则天

1、武则天当政期间实行了哪些措施?人们怎样评价她的统治?

精讲透析:

根据所学

的历史

知识,

比较一

下唐太

宗和汉

文帝有

什么共

之处?

【当堂检测】

1、唐朝建立的时间:        年;建立者:                  ;都城:        。

2、唐高祖退位后,继承皇位的是         ,他就是          ,年号        。

3、“房谋杜断”是人们对唐太宗时富于谋略的         和善断大事的

两位宰相的称呼。

4、前后向唐太宗进谏(jian )二百多次的著名谏臣是          。

5、唐太宗时出现的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的景象被称为                   。

6、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         ,她本是        的皇后,逐渐掌握实权,晚年称帝,改国号为       。

人称她的统治为“                                ”。

7、你能总结一下“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原因有那些吗?

【自我评价】掌握的    很好       好       一般

【学习心得】

贞观之治 篇七

第二课  “贞观之治”教学设计

一、 课程目标

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知道武则天

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唐朝的历史奠定基础。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唐太宗和武则天进行简单的评价,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二帝的开明思想及其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一定推动作用。

三、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

教学难点:如何客观地评价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

四、 相关图片:李世民、唐朝三省六部制、武则天

五、教学过程

导入:

方案一:回忆导致秦朝灭亡的史实等,引申出隋朝的灭亡

方案二:回忆历史上的盛世时期,如文景之治、光武中兴等

唐朝的建立:

学生编演小品:“玄武门之变”

“贞观之治”

学生小组讨论概括:“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方案一:讨论:唐太宗和隋文帝的相同之处

方案二: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讲述唐太宗的故事

女皇武则天:

撰写:武则天无字碑的碑文(评价武则天)

讨论:谈谈你对女皇武则天的评价

贞观之治 篇八

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课程标准]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和评价唐太宗,

教学目标:

知识识记

①记住唐太宗李世民的主要政绩;

②记住“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

能力培养

①通过对唐太宗的分析评价,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②通过分析“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原因,帮助学生树立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本节课的讲述,联系以前的历史,说明杰出人物对加速或延缓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②唐太宗的知人善任、虚心纳谏即使在今天仍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教材重点、难点:

1、重点是唐太宗和贞观之治;

2、难点是分析“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原因;如何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人物;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用投影仪出示以下材料:

贞观初年,唐太宗在洛阳修建一座宫殿。大臣张玄素上书极力反对,说天下刚定,就大修宫殿,劳民伤财,恐怕您比亡国之君隋炀帝都不如。唐太宗一时接受不了,生气地问:“你说我不如隋炀帝,那么比历史上的暴君桀、纣如何?”张玄素从容地说:“若是这座殿修成,您和桀纣也差不多了。”唐太宗听后十分震动,终于接受了张玄素的意见,还奖励了他。事后唐太宗对人说:“唯唯诺诺的人再多也不如一个能说出逆耳之言的忠臣。”上述材料表现了唐太宗一种什么品质?他统治的时候唐朝出现了一种怎样的局面?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简单点评后总结:正是由于唐太宗能虚心听取臣下的意见,所以在他统治下出现了我国历史上又一个盛世局面—贞观之治,板书课题,并解释“治”的意思是政治清明、治理有序。这样的盛世局面我们还学过哪些?下面,我们先了解李世民的有关材料(板书)

(二)唐太宗李世民

1、李世民即位前的事迹。

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渊的次子,智勇兼备,文武双全,在唐王朝的建立和统一战争中功勋卓著。为夺取皇位继承权,他发动政变,杀死太子李建成和三弟李元吉。不久,他又迫使李渊退位,于626年即皇位。通过这段材料,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当今社会应该树立公平竞争、共同进步意识,然而从“骨肉相残”我们又认识唐太宗的缺点,但比起他后来的政绩是微不足道的。(板书)

2、唐太宗的政绩。

提问隋朝灭亡的原因引入唐太宗是如何吸取隋亡教训的?让学生通过看课本p9小字部分后讨论并回答。

唐太宗从隋末农民战争的千军万马中,看到人民群众在推动历史前进中摧枯拉朽的作用,君主应该心存天下百姓,居安思危,重视农业,轻徭薄赋,注意节俭。

举例“唐太宗患有气喘病,在长安居住的宫殿潮湿,容易犯病,臣下奏请在宫中建个暖阁让他居住。唐太宗说:‘破土兴工,花费很多,当年汉文帝将起露台,因惜十家之产而作罢。我功德不及汉文帝,更不可浪费民力。’”

精简机构(可援引p5右下小字部分);

加强国防,改善民族关系(可引导学生阅读p18第二段小字部分);

开放对外交流(可援引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加以说明)。

通过这些众多的史料,证实唐太宗在位期间为唐代的盛世奠定了基础。这个基础就是(板书):

(三)唐太宗奠定“贞观之治”的两大基石——知人善任和虚心纳谏

1、知人善任。展示以下材料:

材料一:唐太宗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端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

材料二:隋末农民战争起义爆发后,魏征曾在李密属下任职。后随李密降唐。一度又为窦建德所俘,窦氏败亡后,再次归唐。为太子李建成所赏识,引荐任太子洗马,曾劝太子早图计谋除李世民。玄门之变后被擒,太宗见他临危不惧,又深知他的才干和为人,便任他为谏议大夫。

材料三:唐太宗曾命令百官上书议论朝政得失。武将常何文化程度不高,但他所写的二十多条意见都能切中时弊,一问,才知道是他家的 食客马周代写的。太宗立即召马周进宫,发现他确实人才难得。虽然马周出身贫贱,也没有立过功,但太宗破格提拔,马上委任官职。马周果然不负所望,很快就做了宰相,并多次劝诫唐太宗减少劳役,体恤百姓。

讨论回答:唐太宗为什么能不拘一格任用人才?又是怎样任用的呢?

根据学生回答点明:任用人才是因为他深知“为政之要,惟在得人”,所以他用人不计资历地望,不计亲属恩怨,尽量做到唯才是举,兼收并用。同时他也认识到了君臣关系如同“元首”和“股肱”的关系,阅读p10第二段小字部分。看看说明了什么道理?唐太宗又是怎么做的呢?

让学生讨论,然后引导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懂得一个人的见识和经历是有限的,所以国君只有和臣下一起合作才能处理好国事。基于以上认识,唐太宗做到虚心纳谏。(板书)

2、虚心纳谏。(纳谏是指古代帝王采纳臣下的意见)

组织学生阅读课本p10第三四段小字和p11第二段小字,想想看皇帝的权力至高无上,为什么唐太宗能做到虚心纳谏?对敢于纳谏的魏征是如何器重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特别指出:“皇帝虚心纳谏,臣下积极进谏”是“贞观之治”的一大特色,也是“贞观之治”形成的主要原因。对于我们当今中学生来说,应如何借鉴唐太宗身上的品质?(敢于接受批评,认真改正错误)

提问:同汉文帝、光武帝比较起来,我们应该怎样评价唐太宗?

(四)评价“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引导学生掌握教材p11页第一段内容,找出杰出帝王的共同点:重视农业生产,轻徭薄赋,注重节俭。而唐太宗比他们还有注重纳谏这一点。同时结合p11小字部分,帮助学生看到唐太宗的另一面,作为一个帝王,能做到如此已非常难能可贵,我们不能苛求古人,唐太宗的功绩是主要的。

(五)课堂小结。以课后“思考与讨论”做小节。把全班学生分成两组,分别以创业难和守业难为观点,分别从课文中的材料和以前学过的历史知识找论据,经过讨论以后双方各找一名代表进行阐述,对方进行反驳。在论证和反驳的过程中发挥学生的见解,但教师要应该指出隋炀帝的骄奢淫逸、滥用民力导致隋朝灭亡,唐太宗的知人善任、虚心纳谏出现唐朝盛世我们可以看出统治者的思想行为对社会发展是有重要作用和影响的。“兴与亡”关键是得民心、惜民力,因为人民群众才是推动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

板书设计:

君民关系:

君臣关系:

用人方面

对待谏言

教学后记:

贞观之治 篇九

[课标内容]

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唐太宗与 玄武门之变,轻徭薄赋、知人善任,重视纳谏;加强中央权力,完善科举制度;贞观之治。

①通过分析唐太宗的执政措施和政绩,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 史人物的能力。

②引导学生分析概括贞观之治的内容,初步了解归纳、分析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盛世”现象,初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和历史观点。

③结合课文的引文、课中思考题及课后练习题,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分析比较能力和以史论证、史论结合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贞观之治内容的教学和 观看图片、录像资料,让学生感知唐太宗的治国思想,认识盛世局面的出现是统治者为稳定社会、巩固统治而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合理调整统治政策的结果。

②搜集有关唐太宗的史料,运用“自学——问题——讨论”法,对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有关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探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 唐太宗是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他接受隋亡的教训,进一步调整统治政策,因而出现了“贞观之治”。通过对其统治措施和政绩的教学,加深学生对杰出人物和人民群 众推动历史前进所起作用的理解。

②轻徭薄赋是历代统治者恢复经济、稳定社会、巩固统治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对唐太宗轻徭薄赋的原因、措施及作用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减轻民众负担、以民为本的重要性。

③通过唐太宗重视和善于纳谏的故事,培养学生勇于接受批评的品德。

[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1、“贞观之治”的含义

2、“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3、“贞观之治”的内容

二、难点

1、如何 评价唐太宗

2、如何看待历史上出现的“盛世”现象

[教学方法]

采用“自 学——问题——讨论”教学法

[导入新课]

提问:隋朝为什么会像秦王朝一样建立不久就爆发了农民起义?结果如何?

教师指出:在隋朝统治土崩 之际,群雄并起,一些隋朝官员乘机起兵反隋,其中就有后来建立唐朝的李渊、李世民父子。

一、玄武门 之变

1、唐朝的建立

2、玄武门之变

二、轻徭薄赋

1、原因

2、表现

3、作用

三、知人善任

1、原因

2、表现

3、作用

四、加强中央集权

五、完善科举制度

六、“贞观之治”的含义

[小结]

要求学生谈谈对唐太宗的评价,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以突破难点。

[课后活动与探究]

课后收 集隋炀帝的有关资料,结合本课所学的有关知识,写一篇评价隋炀帝的短文。

[课后作业]

完成课 后习题。

第2课  贞观之治

1、(     )年,(        )建立唐朝,定都(       )。

2、唐太宗的名字叫(         ),他要位期间的年号为(           ),他是发动(           )做了皇帝。

3、认为“致安之本,惟在得人”的是(         )。他重用富于谋略的(         )和善断大事的(          )为相,人称“房谋杜断”。前后向唐太宗上谏200多次的大臣是(         )。

4、唐太宗贞观年间,为了防止宰相专权,集思广益,减少政策失误,采取的措施是(       )。

5、唐初沿用(      )朝的三省六部制。三省是指(         )、(         )和(        );六部是指(       )(       )(       )(         )(       )(       )。六部隶属于三省中(         )省。

6、唐太宗为解决“民少吏多”的弊端,采取的措施是(                                  )。

7、唐朝科举的常设科目是(           )和(            )。在当时通过科举考试做官,应该考(             )科。

8、唐太宗在位期间,政治较为清明,经济得到发展,国力逐渐强盛,史称(               )。

9、“贞观之治”的局面是怎样出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