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高考家长帮小编精心为朋友们整理了小学四年级优秀数学教案【7篇】,希望能够对朋友们的写作有一些帮助。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巩固如何判断直线的互相平行与互相垂直。
2、通过练习巩固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画指定度数的角。
教学重难点:会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画指定度数的角,会判断直线的互相平行与互相垂直。
课前准备:实物投影,量角器,三角板,圆形纸,长方形纸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本单元的知识重点
1、直线、线段与射线的特点与读法
2、平行、垂直的定义及平行线、垂线的画法
3、角的度量及画法
二、练一练
1、第一题下图是北京城区地图的一部分,请你找出两组互相平行、两组互相垂直的道路(让学生说说判断的方法)
2、第二题说一说,在你的学校附近,哪两条道路是互相平行的?哪两条道路是互相垂直的?可以让学生画个草图
3、第三题先估计,再量出下面各角的度数思考,角的边不够长,不能指到量角器上的准确度数,该怎么办?(把角的一边延长)
4、第四题
(1)将一张圆形纸对折三次,得到的角是多少度?
A、学生试做,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
B、引导学生发现,每对折一次,所得到的角是原来的一半。
C、摊开折过后的纸,在这张纸上你能找到哪些度数的角。
小组合作,可画一画。
(2)用长方形纸分别折出45°,135°的角可先让学生独立操作,再全班交流。
三、复习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练习二第3、4题:先让学生估一估角的大小,再用量角器测。
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练习二第5题:
这是一道操作题,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规律,解决问题。这道题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讨论、发现规律、解决问题。
2、练习二第6题:
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观察找出图中的直角、锐角、钝角,然后与同学交流。
小学四年级优秀数学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认识电子计算器,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四则运算
2、会根据题目特点,有选择性地使用计算器;
3、让学生经历用计算器探究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从中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推理的能力;
4、能初步体会:计算器只是一种计算工具,人脑与之相比,有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5。进行数学文化的教育
重点难点:
会根据题目特点,有选择性地使用计算器;
能用计算器探究简单的数学规律,并初步体会计算器只是一种计算工具,人脑与之相比,有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教学准备:
课件、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请看一段录象(计算工具的发展)
师:刚才这段录象提到了哪几种计算工具?(示算筹图算盘图)
师:1945年第一台计算机在美国诞生了,1977年第一台微型计算机在日问世以后计算机就成为了人们计算经常用到的工具。
(课件出示各种常见的计算机)
师: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有人使用计算器?你会用吗?
二、使用计算器
1、 计算器介绍
你知道计算器上各中按键的名称和功能吗?请同座相互说说介绍。(然后叫一人上台用展示仪演示数字键、符号键、功能键。ON、OF、AC、CE、C的功能是什么?如果要进行计算怎样按?数字——符号——等号——清除)
我们都知道了计算机的使用方法,那这节课咱们就用计算器来计算。(板书课题)
2、尝试练习,规范操作
(电脑)银盆岭小学在校学生775人,如果每人每天节约用水1千克,一天可节约用水775千克,一年(365天)共可节约用水多少千克?
(1)指名口头列式
(2)学生试算
(3)汇报结果,纠错
(电脑)一年节约 282875千克,如果缺水地区一家三口每天用水25千克,这些水够他们用多少天?
学生试算
(电脑)每年按365天计算, 115131天是多少年?
学生试算
师:通过我们做的题目的数字这么大,但是你感觉难不难?你认为使用计算器计算有什么好处?
3、灵活运用
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学生计算,教师巡视、辅导
219×35= 41600÷128= 24÷6= 125×8= 138976-138970= 1379+34089=
(2)学生汇报,集体订正
师:这些题都是用计算器算的吗?哪些没有用?为什么?
(3)归纳总结
师:你认为什么样的题适合用计算器计算?
三、能力提升
师:想不想算一个又大又难算的题目?下面我们就做一个挑战极限的游戏。
我们就用9作为乘数吧。你准备几个九相乘?小了,8个九吧
999999999×999999999=
试算
报得数
你认为计算结果正确吗?
在计算器上你看到了什么不一样的?E对了,他是英文单词错误的缩写,你知道这个单词是什么意思吗?错误!
师:那老师不看这个E也可以知道这个结果上错误的,你知道我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吗?
师:是的,因为工具都有他的局限性,现在用我们的手中的计算器因为为数少了,看来这个题目没有办法做了。
老子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不着急,这个数字大了,那如果小一些我们能不能算?那我们就从简单的做起看能不能发现一些什么?
计算:9__9=81
99__99=9801
999×999=998001,
9999×9999=99980001
有很多同学举起了手,你想说什么?
发现规律,得出结论
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8000000001
做了这道题目,你有什么想法吗?
师、是呀!计算器不能解决的问题我们用自己聪明的头脑解决,为自己骄傲吧!但是在刚才的计算过程中我们计算器就没有一点作用吗?
师:是的,他 可以帮助我们探索规律的工具。其实,我们手中的计算器因为位数少不能计算,但是还是有工具可以计算出的,比如我们教室现在就有的——电脑师演示
师、现在64位计算器已经在许多行业使用。尽管这样,是不是计算器就能够解决所以的问题呢?
师:工具都有他的局限性,需要不断发展。看来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工具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人的智慧才是天敌下最伟大的力量。(出示培根的名言)
希望同学们做个充满智慧的人
小学四年级数学优秀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3、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
通过观察,让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指导
1、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通过第一阶段的学习,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本单元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较为抽象的几何图形,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使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或两个及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2、只有在活动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以发展。
课时安排
略。
小学四年级优秀数学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和十亿等计数单位及相应的数位。
2、初步会读一般的多位数,并说出数的组成。(中间不含0的多位数)
3、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读出大数,说出数的组成
能将大数正确的分级
教学工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情景引入
1、你知道吗?上海的一些区县的人口数(2003年)
南汇 699119 闸北区 707869 浦东新区 1766946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大数。
二、新课探究:
探究一:认识十进制计数法。
1、2000年我国进行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有谁知道,我国目前的总人口呢?
请你读一读:1295330000
1) 我们曾经认识了哪些数位?它们相对应计数单位是什么?
生:我们认识了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它们相对应的计数单位是个、十、百、千、万、……
小结:正如我们所说的个、十、百、千、万、还有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都是计数单位。
2)一万一万的数,10个一万是多少?计数单位又是什么呢?
生:10个一万是十万,计数单位是十万。
3)10个十万呢?10个一百万呢?……
生1:10个十万是百万,计数单位是百万。
生2: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计数单位是千万。
生3:10个一千万是亿,计数单位是亿。
4)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几?
生: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师:因为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所以叫十进制计数法。
探究二:介绍四位分级法。
1)为了读数方便,按照我国习惯,把数位进行了分级。
很久以前,我国的劳动人民就创造出了用四位一级的方法计数,即从右起每四位为一级。个、十、百、千是个级,个级表示多少“一”;万、十万、百万、千万是万级,万级表示多少个“万”;亿、十亿、百亿、千亿是亿级,亿级表示多少个“亿”。
2)我们来看上海的人口:16737700,这个数分为几级呢?万级上表示多少?个级呢?
16737700是由( )个万和( )个一组成的。
生:16737700,这个数分为二级
万级上表示1673个万,个级上表示7700个一。
三、课内练习:
练习一填空
(1)10个一万是( ),10个一百万是( )。
(2)10个一亿是( ),10个十亿是( )。
(3)一百万里有10个( ), 有100个( )。
练习二
(1)2100350里有( )个一。
(2)1023003405里有( )个亿( )个万和( )个一。
课后小结
四、本课小结
在读大数时,利用数位分级的方法可以使我们更准更快的读数。
课后习题
五、课后作业
读读第10页中北京市、河南省、台湾省、浙江省、西藏自治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等地的人口数。
小学四年级数学优秀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探究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的过程,并能运用这个规律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2、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验证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渗透转化思想。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探究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教学准备:
PPT。
课时安排: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单位转换:填一填
0.5米=()分米3平方分米=()平方米
0.08平方米=()平方分米
2、口算:
20×40= 4×6= 7×6= 8×9=
2×4= 0. 4×6= 7×0.06= 0.8×9=
[设计意图]在接下来的新知探究环节,我要让孩子自主探究出0.3×0.2的计算方法,其中就用到通过单位转化将小数转化为整数来计算;小数乘整数是学生第一课时学的内容,复习这一知识,为研究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奠定了基础。
二、探究新知
1、(出示广场图)同学们看,这是一张会宁县城的街心广场图,从图中你得到哪些数学信息了?
(板书)广场花坛瓷砖
长:30米3米0.3米
宽:20米2米0.2米
2、他们的面积你会算吗?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
3、交流:谁来说说你算到的结果是多少?(完成板书)
要算广场和花坛的面积,很简单,算得都不错。瓷砖的面积你算到多少呢?是怎样算的?
4、这样,同学们在小组内先交流一下,听听同伴的方法是不是有道理。
5、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计算0.3×0.2的方法?你听明白了吗?
6、学生交流:0.3米=3分米,0.2米=2分米,2×3=6(平方分米),6平方分米=0.06平方米,0.2×0.3=0.06(平方米)
是啊,根据这样的方法,我们发现0.2×0.3=0.06,真了不起!
7、从老师摘录的数据中,你有没有发现这组数据比较特殊,他们的长之间有什么关系?宽呢?
8、引导学生观察广场和花坛的数据:30变成3,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20变成2,也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结果600变成6,就缩小到原来的一百分之一。联系这个规律,你能说说还可以怎样得出瓷砖的面积吗?
9、施工人员觉得用长0.3米宽0.2米的瓷砖太小了,想改成长0.5米宽0.3米的瓷砖,这样每块瓷砖的面积又是多少呢?(学生独立计算)
10、交流:你是怎样计算的?(板书算式、结果)
11、回过头再来看看我们课开始时口算的几道小数乘法题,
观察0.2×0.3=0.06,0.5×0.3=0.15等一些算式,老师发现一个问题,都是小数乘法,为什么有的结果是一位小数,有的结果却是两位小数呢?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和同桌交流一下。
12、全班交流:原来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中小数位数有关,到底有怎样的关系?
完成这张表格:
算式
第一个乘数的小数位数
第二个乘数的小数位数
积的小数位数
0.2×0.3=0.06
0.5×0.3=0.15
7×0.06=0.42
0、 4×6=2.4
现在看起来更加清楚了,说说你发现什么了?
13、到底同学们得出的这个结论是不是适用于所有的小数乘法呢?请大家举个像这样的例子验证一下,看看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之间是不是存在着这样的关系。(交流)
(学生举不出0.5×0.2这样的例子,就由教师引出,讨论。)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运用转化的策略算出0.3×0.2的结果,在学生初步会计算0.3×0.2的基础上,及时巩固计算0.5×0.3的结果,然后引导学生观察一组算式并质疑“同样都是小数乘法,为什么有的结果是一位小数,有的结果却是两位小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学生根据表格体会到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后,创设了验证的环节,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这个结论的认识。运用猜想——验证——概括的模式,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到了发展。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初步感受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2、数学思考:通过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概括、分析、推理的能力,并渗透“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
3、解决问题: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4、情感与态度:使学生欣赏到数学运算简洁美,体验“乘法分配律”的价值所在,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教学重点:充分感知并归纳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教具准备:课件
激问导学:
一、激问导学
创设情境,激趣引思。
提出问题,筛选重心。
活动一:买衣服。
1、阅读理解:你发现那些数学信息?
2、思考问题:请选择数学信息解答。
3、汇报、交流。
体验学习。
二、自主体验
发表、反思:学生激活经验,尝试体验,引发观点
活动二:计算周长。
1、请你介绍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有哪些部分组成?
2、请根据所给的数据计算它的周长。
3、汇报计算情况。
体验学习。
三、合作体验
方法探究、学法指导、领悟提炼、培养学习能力。
活动三:观察、对比。
1、思考:你有什么发现?
2、结合活动说一说列式的含义。
3、试一试:你能用字母把列式转化为公式吗?
4、汇报、交流。
5、归纳、总结。
综合体验。
四、实践体验
综合实践体验,拓展延伸,感悟内化,对知识进行多元化运用体验。
1、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数。
(1)(24+8)×125=____×____+____×_____。
(2)25×(20-4)=25×____—25×____。
(3)45×9+55×9=(____+____)×_____。
(4)8×27+73×8=8×(_____+_____)。
2、下面各题可以用乘法分配律计算吗?为什么?把能用的写出来。
(1)(12+31)+82。
(2)17×17+15×16。
(3)14×9+9×36。
(4)(24+37)×8。
3、思考题。
(1)9×47+53×9。
(2)25×(100—4)。
五、课堂学习体验小结
学生课堂学习评价,教师课堂教学反思,多元体验,共同发展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在计算中,你有哪些好的建议?(a-b)×c=?请你结合“买衣服活动”课后思考。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结合实际情况,探究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初步沟通整数计算和小数计算方法,
体会“转化”的思想。
教学重点:明确积的小数位数和乘数小数位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推导过程。
教法:引导、探究法
学法:小组合作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基础准备复习
1、下面的数与0.659比较,扩大到原来的几倍或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几?0.6596.59659065.90.0659
组内交流订正。
二、情景导入呈现目标
观察P38街心广场图:这是美丽的街心广场,街心广场的中间是花坛,花坛周围铺满了地砖。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
你从图中还能得到哪些信息?产生质疑,引入新课。
三、探究新知
(一)街心广场、花坛、地砖都是长方形的。它们的长和宽。街心广场长30米,宽20米;花坛长3米、宽2米;地砖长
0.3米、宽0.2米。
1、街心广场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2、花坛的面积?
3、地砖的面积?
4、三个长方形的长之间有什么关系?宽之间有什么关系?它们的面积之间可能有什么关系?
(二)小组交流讨论。
以后我们计算小数乘法时,先按照()乘法计算,然后再看两个乘数一共有()位小数,就在积中从()向
()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就可以了。
如“0.3×0.2”可以用竖式计算。(教师板书乘法竖式)
0.3
×0.2
0.06
计算时可以先算3×2=6,再看两个乘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在积中从右向左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就可以了,0.3×
0.2=0.06。组内交流、解疑、个别汇报、老师点拨。
四、点拨升华
计算小数乘法时,为了防止在积的小数位数上出错,可以在计算之前,就正确确定出积的小数位数,等计算结果得出后,再与已确定出的小数位数相对照,看是否一致辞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先小组内说一说,最后班上交流。
六、当堂训练
1、先判断积是几位小数,再计算。
0.78×0.3 1.53×2.25 16.7×18.2
0.001×0.01 15×0.723 0.05×0.05
2、完成教材第43页“试一试”并交流。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3、完成教材第43页“练一练”
七、拓展提高不用计算,直接填空。
(1)0.7×0.9积是()位小数。
(2)0.38×0.26积是()位小数。
(3)23.8×0.6积是()位小数。
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八、作业布置:教材第39页“练一练”2、4、5题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