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范文大全 >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优秀范文800字(9篇)

《红星照耀中国》作品真实记录了作者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下面是漂亮的高考家长帮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优秀范文800字(9篇),希望能够给小伙伴们的写作带来一些的启发。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篇一

《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是一位外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中国内战时来中国的报道,他不惧危险,走访前线,与红军同吃,同住,深入体会红军精神。

书中讲到了毛泽东,他少年时就有很强的反抗精神,他不惧强权,他敢于和当时代表很大权利的先生对质,最后还说服了他严厉的父亲,同意他去比较“先进”的学校。这在当时就已经很了不起了。所以他也成了日后中国最伟大的领导人。

当时的少年毛泽东都有如此大的胆量去对质先生,因为他并没有随着大多数人,而是很有自己的主见。这不仅在当时,在现在也很重要,不能盲目跟随人们,我们应该学习他的这一点。

在书中,还记得一位伟大的人。他是一位大将军,国民党悬赏十万元要他的头,可是他还是丝毫不怕的走在大街上,他就是红军大将军—朱德。他的大鼻子是他的标志,在当时,人们却把敌人叫作“大鼻子”,于是一些小鬼子就说你的鼻子还不够大,不能叫作“大鼻子”。

朱德居住得地方很朴素,只有几件简单的家具,他总是和几个士兵在炕上吃瓜人们一见他总是乐呵呵的,一点也没架子。民间却又很多他的神话,他能“上天,入地,分身,还可以飞”,这当然是夸大化了,不过也突出他深懂兵法。他也很懂照顾将士,一次行军中,他为了7省下些食物,连续二十几天不吃东西,只吃些野果,于是,得了肠胃病。

朱德平易近人,他很爱士兵,对自己却很吝啬,也不自高自大。这里只是朱德一人,但红军中的大将们无一不这样。在如此艰难的时期,能做到这样,是我们这个和平年代的人榜样。

埃德加·斯诺,来的时候并没有感触,但他走的时候,就感觉像“离家”,而不是“回家”,这正是红军所带给他的,也是让我们值得反省的。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篇二

这是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强的报道作品,是一部不朽的名著。1936年6月至10月,美国作者埃德加·斯诺在中国西北_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并着笔写下了它——《红星照耀中国》

在书中,作者斯诺以记者的身份通过“白区”,历尽千难万险进入“红区”开始了他的采访。采访对象许许多多,而对、彭德怀、徐海东、周恩来和徐特立的采访记录尤为细致。对当地的农民、工人、红军战士,还有“红小鬼”一系列的采访中,通过他们的讲述、行动,以及当时的生活环境,斯诺以一名记者的名义向外界宣传真正的“红军状况”,传达红军的思想,使外界消除对红军的不实之词。并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_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它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红星照耀中国》的一大魅力,在于描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战士坚忍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斯诺面对面采访了、周恩来、彭德怀、贺龙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者和红军将领,结下了或浅或深的友谊。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了。在他眼里,便是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民众的精神纽带。

“在我看来,是一个令人极感兴趣而复杂的人。他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这是书中对伟大的描写——是一个喜欢憨笑的人。而恰恰是这样一位喜欢憨笑的人,解放了新中国,成为一代伟大领袖。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 篇三

作者埃德加。斯诺,怀着对中国革命战士的重重疑问,以一名记者的身份,冒生命危险奔赴当时被刻意曲解的革命根据地,与革命领导人进行谈话,然后他运用平实、质朴的文字把一段波澜壮阔激情燃烧的岁月鲜活的呈现在了这本书上。

在书中,斯诺还对国民党进行狠狠的驳斥,驳斥了他们一直对外宣称共产党为“狂热分子”、“无知土匪”的这种行为。他在书中对毛泽东大加赞赏:然而毛泽东还是一个精通中国旧学的有成就的学者,他博览群书,对哲学和历史有深入地研究,但是对于工作却事无巨细、一丝不苟,他精力过人、不知疲倦,是一个颇有天赋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除此之外,还有头脑冷静不屈不挠的周恩来,战无不胜的林彪,令地主乡绅闻风丧胆的贺龙,还有彭德怀、朱德、洛浦、徐特立、左权等一批优秀的革命领袖,以及他们那讲不完的英雄事迹。他们用那火一样的爱国情怀,燃起了中国人民的革命热情。他们用那铁一样的坚定意志,斩去了旧中国的病根肿瘤。

作者在书中写道:“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事业如一颗闪耀的红星照耀着中国的西北,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我们现在坐在明亮温暖的教室里,可以接受最好的教育,不妨好好想想,是谁让我们过上了这充满阳光与微笑的生活?是中国共产党。即使现在是和平年代,不要也不能忘记无数在革命斗争中流血流汗的革命先驱,是他们在那民哀国殇、狼烟四起、人人自危的年代挑起了民族的大梁,为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冲锋陷阵赴汤蹈火。

作文网专稿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这些革命先驱虽出身平凡,却有一股刻在骨子里的救国救民意识。身为领导人,却与老百姓同甘共苦,不摆架子,他们那颗爱国爱民之心,不为功名,不为利禄,只为当时中国四万万老百姓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一幅幅画卷展开,不带过重的色彩,却让革命先烈们有血有肉的站在了我们面前,让我们认识了这样一群有气魄有力量有风度有抱负的领导者,知道了一个真实的充满生活和活力的苏区,了解了一段令我们骄傲自豪的历史。

80年后的今天,如书上所说,共产党已如一颗红星,照耀了全中国,让中国走上了富强繁荣的道路。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篇四

《红星照耀中国》是震撼世界的成就。

这本书的意义首先在于它是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红军的真实情况。

1936年,埃德加?_冒生命危险深入西方媒体眼中的“土匪聚集的地方”在延安,他解开了心里的疑惑。

《红星照耀中国》中对人物的外貌刻画细致入微,如第二篇中,对周恩来的外貌描写,个子清瘦,中等身材,胡子又长又黑,外表却仍不脱孩子气,眼睛又大又深,富有吸引力。还有第三篇中对毛泽东主席的外貌描写,面容消瘦是一个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半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还描写了彭德怀,林伯渠等人,并配附大量照片,为后人留下许多珍贵影像。

第三篇中还写了许多关于毛泽东主席的事,表现了毛主席的性格特点,如毛主席在街上和两个年轻农民谈话,作者起先没认出他,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像中国农民一样质朴的人。他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生活简朴,甚至有些粗俗,而且不拘小节。

作者还写了,毛泽东主席对作者写的文章或者拍的照片,从来不加任何检查,使作者尽力弄到能说明苏区生活的各个方面的材料,这使作者非常感激。流露出作者对毛主席的敬佩、赞美之情。

这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作品值得我们仔细品读。

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 篇五

中国历代所传承的经典古诗文就像一颗璀璨的夜明珠一般,无比闪耀,深深地吸引着我。它像一个永远挖不完的宝藏,让我充满着无限好奇与期待,让我坚信终会有惊喜。它会偷偷地蕴含着多个道理,像沙滩上偷偷漏出一角的贝壳,当你认真寻找,定能满载而归。

臧克家说过这样一句话:“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

《论语》中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会了我学思结合。

当我学会这个方法,在考试时取得满意的成绩时,当我脸上洋溢着笑容的那个瞬间,我明自了臧克家的那句话。

《红星照耀中国》可谓是今年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书了。第一次接触它的时候是在语文课上,听语文老师讲述的时候,便吸引到我了,于是就有了我与她的一场奇遇。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是埃德加。斯诺,一位美国记者。白修德是这么评价的:“斯诺对中国共产党的发现和描述,与哥伦布对新大陆的发现一样,是震憾世界的成就”。

“这,就是长征精神——就是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定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每当我读到这时,心中不禁涌上一腔热血,我的眼眶湿润了,因为它让我了解到了一个如此伟大的组织,那就是“中国共产党”。

这部作品完美地诠释了光荣传统的升华和时代文明的结晶。让我感受到了红军不可征服的战斗精神和改变世界的热情与力量,仿佛昨日就是那段激情燃烧、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

它教给我的便是让我不要忘记无数革命烈士曾拿着刀,冒着枪林弹雨,奋力拼搏,为的只是让百姓们少一份生灵涂炭。这种精神是久久不会磨灭的。

此时的我,更加珍惜如今来之不易的生活,更让我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只有新一批的时代青年扛起祖国的一片天,中国才能长盛不衰。

如今,红色中国正奋力崛起,屹立在世界的东方,雄鸡矗立在世界的顶端,红色精神代相传,中国儿女代代强。

感谢你,《红星照耀中国》,我爱您,我来不易的中国!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上繁荣富强……”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800字 篇六

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布满层层迷雾,但没有一个人愿意冒险进入那里,去看清迷雾后的真相。一位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怀着对中国革命与战争的重重疑问,孤身一人前往被人刻意曲解、遭到铜墙铁壁般严密封锁的红色革命根据地——苏区。经过访问与调查,迷雾背后的真相终于向外界揭开,他将在此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写成了《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用平实、质朴的文字将这段历史记录了下来。

许许多多的革命人物共同构成了这个红色中国的颗颗红星,在革命的夜空中闪闪发光。

这些优秀的革命人物都有火一样的爱国热情,在他们的成长过程都曾或经历或目睹了劳动人民遭遇的各种不幸与艰难,为了不让更多的人遭遇不幸,他们共同选择了革命道路!他们都出身平凡,却都有救国救民的意识。身为领导人,却与苏区的劳动人民和红军战士同甘共苦,从不摆架子,不为名利,只为解放中国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的日子。

朱德相貌平平,长得不高,却十分结实,身子像铁打的一样。他天性温和,而且沉默谦虚,作为红军的总司令,而是和战士们打成一片,像亲兄弟一样,从不摆架子。他也常和兄弟们坐在一起,向兄弟们讲话都要脱下帽子,和他们讲故事,一起打球。他吃苦耐劳,和士兵们同甘共苦,闲下来时也帮助农民们种庄稼。他日常生活中像是没有脾气,但对待工作的时候却认真严苛,尽职尽责。他可以说是红军中非常优秀的一位领导人,正像文中所说的那样。朱德是一个深受爱戴的人,他为人民的解放而斗争,他的名字已被历史所铭记。

此外,作者也介绍了红军战士的生活,他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以上红军大学,可以学习读书写字,可以看红军剧社的演出,也可以踢球、比赛……对此,作者都曾亲身参与其中。关于长征,作者也写了整整一篇。我知道了红军战士们在长征途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他们有坚定的信念,不怕苦不怕累,坚持不懈,终于走完了漫漫长征路,成功会师。他们的精神让我深受感动,我也要向他们学习,不怕吃苦,延续长征精神。

如今,在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一步步走向富强,共产党就似一颗红星,永远照耀着中华大地!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篇七

中华民族精神源远流长,她们是中国悠久历史的积淀、光荣传统的升华和时代文明的结晶。——这是埃德加·斯诺在他的著作《红星照耀中国》中写的一番话。他曾经作为《太阳报》和《每日先驱报》的通讯员到中国采集新闻,他曾与彻夜长谈,也曾在炮火下艰难前进,他的新闻多次在国外轰动一时,他的故事是真实的、平实的。

一九三七年,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在上海秘密发行,很快便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西行漫记》(在上海使用的名字)使他声名大噪。后来,他回到了美国,在他弥留之际,对着中国派去的医疗小组的马海德医生说出了人生中的最后一句话:“我热爱中国。”

这本书以白区开头,白区结尾,通过白区的许多关于“赤匪”的大字报了解到红军,然后在巴士上听到了人们对红军的议论,作者侧重描写他与红军领导人、彭德怀、徐海东等人之间的对话。但他也成功描写出了一群天真、负责任的“红小鬼”,真是让人忍俊不禁。同时,作者通过对村民的谈话告诉我们红军与白军的不同,还通过一个年轻的红军战士为我们展示了红军思想的高尚。最后以他历经磨难逃出白区的事例说明白区的残暴,非常值得阅读。

如今,这本书已经畅销全球,经久不衰,斯诺先生虽然已经故去,但他为中国人民作出的贡献是不会被人们忘记的。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篇八

作者埃德加。斯诺,以一名外国人作为记者的身份写下此书。它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做出的不懈努力,表现了他们乐观向上,甘于奉献,奋力拼搏,勇往直前的红军精神。向世人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人的红色革命如一颗光华璀璨的“红星”,永远照耀着朝气蓬勃的新中国。

长城万里,古代劳动人民用血肉筑成。中国今日,何尝不是?战场上,红军战士,不畏不惧,冲锋陷阵,抛头颅,洒热血,无怨无悔。忠骨处处埋,战士悔怨无。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此乃红军气概。他们才走完,六千英里遥遥长征路,虽坎坷崎岖,但他们终望见了“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时滔滔。”那“正西风落下长安,飞鸣镐。”的战争年代,他们知道“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但是“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这是毛主席的誓言,亦是红军战士的誓言。

毛泽东,彭德怀,周恩来……一个又一个领导人,他们虽出身卑微,却凭着一份救国救民的执念,壮大了红军,造就了今天。作为领导人,他们却毫无领导的架子,与战士们同甘共苦。他们吃食普通,衣着简朴。受尽磨难。他们那璀璨的爱国之心。不为功名,只为百姓。不求利禄,只求和平。问百姓们为何如此“偏爱”红军,那朴实的话语动人心弦。那是百姓的军,那是救国的军队!作为他们的后代,我们应该像他们学习!

新中国建立在红军战士的忠骨上,今天的我们幸福安稳,不应庆幸,不应感恩么?向红军战士们致敬!向中国共产党致敬!愿你们的亡灵永存!

从这本书中我知道了红军战士们以他们的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曲胜利的凯歌,为中国人民事业立下了不朽战绩。我们一定要发扬红军精神,做祖国的栋梁之才!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篇九

彭德怀是共产党中著名的将军,是红军领袖人物。起初,我以为他就像电视上那些在军事演习中坐在装甲车里,不苟言笑的将领一样板着脸,让人不敢靠近。可看了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以后,我才知道,原来他是这样的平易近人。

彭德怀行五出身,在湖南、南昌都进过军校,毕业后,因才能出众,迅速提升,成为一名军官。后来,彭德怀以自己的第一团为核心,联合起它官兵和学生发起起义。两年后,彭德怀积聚一支约八千人的“铁军”——红军五军团,他们攻占长沙,将国民党六万赶跑。这种种经历,使得彭德怀作战经验丰富,有战略思想,为日后成为司令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