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范文大全 >

教育的读后感(优秀7篇)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那么要如何写呢?下面是高考家长帮为朋友们整编的教育的读后感(优秀7篇),希望能够对小伙伴们的写作有一些帮助。

教育读后感 篇一

面对书柜中的众多教育读物,我选择了《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这本书。想要做好教育工作,就要对教育有着正确的认识,探寻教育的真谛,其次,是教师本身的专业发展与自我完善,作为教师,不能固守着一滩死水,这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两点。同时吸引我的,还有这本书的教育事例和叙述口吻,是口语化下的一幕幕活泼生动有趣的场景,活灵活现,源于实际生活,却从中折射出不一样的深刻体会。

这本书的作者是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冯恩洪,他致力于中国基础教育改革,注重研究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教育的不同要求,主张人的社会化和人的个性化和谐发展,主张优质教育资源社会效益最大化,在实践中探索了建平模式。

在《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这本书中,冯恩洪先生强调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关键是要研究学生,使我们的老师从心中有书走到胸中有书,目中有人的境界。这就要求我们老师首先要探寻教育的真谛,重新认识教育的目的。在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差异,以及尊重学生的情感,释放学生的潜能。

其次是积极建设教育环境,改善课堂效率。课堂是将自然人打造成社会人的主要手段,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以讲授为主,讲述教学有好处,他的知识有系统性,它的逻辑性组织的很严密,但是讲授教教学有它的缺点。书中有一个令人深刻的例子,就是首都师范大学文哲教授带着他的学生在北京做的一份十万初中生的取样调查,其中一道题目是“初中语文老师不讲,你自己能看懂多少?”最后取出的平均值是:初中语文老师不讲学生能看懂95%。通过这个实际例子,很明显的是想告诉大家,初中语文需要老师讲的仅仅只有5%。所以在今后的教育过程当中,要注重由讲授走进合作。这也很好的解释了在丰华学校,课堂上为什么老师们讲的少,学生们做的多了,初中的学生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只要老师善于引导,学生们就可以通过自己或合作来完成学习任务,并且得到深刻理解。

再者,德育也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德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德育更是积极人生的需要,预适合的方法可以给我们带来幸福人生。面对孩子们的德育工作,要寻求适合他们的才是最好的,重视谈话的可接受性,同时也要意识到方法比结论更重要。这让我想到,在丰华学校总会给学生们布置德育作业,要求帮父母做一件事,是通过一次次的实践,从中让学生体会到父母的艰辛,从而孝顺父母,体谅父母。

想要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教师不仅仅是要对教育有着正确的认识,对课程的研究和对学生的研究,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要学会享受讲台,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不断自我完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需要智慧,需要激情,更需要责任。

第一,要热爱讲台,享受讲台。每一个老师都想上出自己最满意的好课,上出这样的课,其首要条件是热爱讲台,享受讲台,关键是端正我们的位置。如何热爱讲台,享受讲台,那就要珍惜讲台。珍惜讲台就要做最好的自我,不断的发展自我,改变自我,才能为学生呈现不一样的精彩课堂。第二,要学会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大方向考虑,老师三尺讲台上的事情频繁,具体,琐碎,但是具体频繁琐碎的日常事务却关系着国家的强弱兴衰。往下再看,站在三尺讲台,面对的是几十个家庭的希望,是几十个孩子的未来。作为老师,要对自己的学生学习和生活而负责。第三,要学会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说到底就是知识的补充,经验的积累。知识的补充需要读书,经验的积累需要反思。教师应该养成读书习惯,享受读书乐趣,在每一节课后,能够积累经验,学会反思,同时,不忘合作教学,实现共赢。

这本书给了我很多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和经验分享,虽说是有了基本的理解认识和经验累积,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着诸多不足。要使这些经验积累能灵活运用到自己的教学方法中,我还需要不断潜心研究和学习。最后,借用冯恩洪先生的话来和大家共勉:做最好的自己,让生命因三尺讲台而精彩!

教育读后感 篇二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个道理我们都明白,但对于这个快节奏的现在社会而言,真正读书的人少之又少,最近喜欢上了读电子书,不用翻阅,从电脑网页上就可以找自己想看的书,读名人的书,感觉很多真的学不来,只能从中感悟生活的人生哲理,面对生活、工作的态度。《美丽的教育》(孙蒲远),还记得刚当班主任时,既要抓教学,又要搞好班级管理,真是一团糟。有时常常对班上出现的问题束手无策。一个班能否形成坚强而和谐的集体,是班主任工作成败的试金石。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集体自身就会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了。

那么,如何能建设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总结孙老师的经验,主要有两点:

第一,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努力形成明辨是非、知错就改的班风。学生犯错是难免的,犯了错能够自省,这成长进步的关键所在。学生一旦养成了这个习惯,就是在别人做了自我批评时,也会想一想自已在这面做得如何。内因是一个孩子进步的真正动力,学生优良品德形成的心理过程的认知阶段是非常重要的,这个过程完成了,就为优良品德的形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一个班集体,养成了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很容易解决学生之间发生的矛盾,同学之间的关系也容易相处。这样一个班集体的凝固力就强了。

第二,引导学生及家长特别注意欣赏和学习同学身上的优点。老师在班上常说什么,常做什么,对集体舆论起着导向作用。你常常看到同学们的长处,常常强化这些地方,同学们的情绪就会是愉快和稳定的。孩子和孩子的家长很需要老师对孩子的肯定,老师的赞扬的话语,老师赞扬的文字会成为孩子有效的“强化物”,强化了孩子的进步和优点,无疑会使孩子更加有意地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读孙老师的书,就好像面对面地与孙老师在交流,她的教育思想已渗透了我的心灵,孙老师高尚的人格在医治着我的灵魂,这本书就好像是一个心理咨询师在为我排忧解难。

书中写到:“树立教师的威信最重要的是以下几个方面:人品正,学生尊敬,家长敬重;业务精,学生佩服,家长认可;爱学生,学生爱你,家长放心。”读到这,我明白了我们该如何来当老师。

“作为教师,必须理解孩子,尊重孩子,舍身处地地想想孩子的需求是什么,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保护他们的心灵不受伤害。如果孩子跟你在情感上是亲近的,他就会信赖你,依靠你,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教育,因为孩子认为你是理解他的朋友,你和他心心相印。”聆听着孙老师的点拨,我心里涌动着一种崇高的敬意。她使我明白了“尊重,是爱的起点”。

特别是孙老师针对各种各样的孩子应该怎样去教育的经验,使我收益颇丰。孙老师讲到“你注意学生的心理健康了吗?学生情绪是不是愉快,情感是不是丰富,性格是不是开朗,与人交往是不是正常,意志是不是坚强,有没有耐挫折的能力,有没有应变的能力……这是和学习知识同样重要的事情,这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内容。”看来当老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生活,而且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为人师者,不仅传道授惑,还要是一名心理咨询师。只有快乐的教师,才会带出快乐的学生。

比起孙蒲远老师,我很惭愧。对学生的爱太少,学生出了问题也缺乏深入的了解,对于不交作业的学生总是一味的批评,关心太少,现在想一想,这些学生更需要老师的帮助。到了高年级班上已经有几个孩子的学习跟不上了,他们也听不懂老师的讲课,每天都在痛苦的煎熬着。如果老师发短信给家长说作业不交,回家又是一顿吵。学生老师都看不起他们,家长也对他们不抱什么希望,他们甚至想到了死。直到一个孩子写信告诉了我这些,我才注意到这一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孩子内心的痛苦。现在我每天都在关心着他们,成了他们无话不说的朋友。让我欣慰的是他们开始要求补习以前不会的知识。

读完这本书,我一直在想,小学教育是一个多么丰富的世界啊,有了孙蒲远老师,多少孩子会绽放开梦想的花朵,而让童年色彩缤纷;有了孙蒲远老师,多少校园和家庭会变成彩虹两端,而让心灵在蓝天白云间舒展。

看完这本书,还有一句话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中“班主任是世界上级别最低的主任,但班主任又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主任。”为了这个最重要的主任,我会把孙老师当作航标,奋斗一生。

关于教育读后感 篇三

上学期来,借过一本书,书名几乎忘了,但我还记得是关于幼儿教育的。从小我就很喜欢小孩子。人们都说三岁看老,可见幼儿教育是多么重要。本书的作者是一个留学美国的中国人,她所提倡的正是美国的传统教育理念——自然发展。就是说一切的幼儿教育活动都应该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符合心理发展规律,让孩子在不同的阶段做不同的事,从而使孩子能够真正地健康茁壮地发展。在这本书中,作者总是会提到一所幼儿园,这就是北京的蒙特梭利幼儿园。在这所幼儿园中,学生与老师永远是平等的,老师永远都是蹲着和孩子讲话的,家长和老师完全可以共同探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

在这所学校里,孩子们还可以享受到卢梭的从做中学的教育方法,很多孩子在这所幼儿园中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对自己感到很自信。这所幼儿园的教育模式与我们的传统教育模式是大相径庭的。本书的作者也一直对中国的传统教育持否定态度。认为中国的传统教育过早地让孩子承担了一些其不应该承担的`东西。无论是从技能还是理论知识上来说我们的教育模式还是灌输,不停地灌输从而让孩子达到成人的目标,这显然施加给孩子一种无形的压力,忽视了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忽视了其自身的发展,使得孩子在失去父母之后全线崩溃。然而今天我们却又发现,西方的教育家们在向东方寻求答案。西方的教育学者开始认识到我们传统教育的优点,认为我们的教育能更好得促进孩子的发展。作为我个人来说,我不仅从书中学到了很多教育方面的知识,比如要给孩子适当的鼓励,告诉他“你能行,你一定可以的!!”幼儿(0-6岁)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父母对孩子的言教与身教,外界环境对孩子早期教育的影响等等。同时我开始清醒得认识到,并不是西方的教育不好就是东方的教育好,或者是东方的教育不好西方的教育好。教育有很大的包容性。西方的和东方都有很多优点,可以令人借鉴。同样,西方和东方的教育也还有很多不足,需要我们共同讨论研究,或许某一天,我们可以总结出一套中西结合的良好教育模式,让我们的下一代能更好地成长。我希望在未来的幼儿教育中,教育者可以在充分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的基础上,用更好的方法教育我们的下一代,让他们变得更强!!

教育读后感 篇四

受疫情影响,这个假期我有幸拜读了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的专著——《玫瑰与教育》。这本书记录了她作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家长、作为一名专家对教育现象的种种反思,记录了她对教育教学的积极的态度,以及对教育的无奈与困惑。读窦桂梅老师的《玫瑰与教育》,感觉就如同与一位亲近的朋友谈心,亲切,自然,娓娓道来,引人入胜。

通过《玫瑰与教育》这本书,通过窦桂梅老师的成长经历,我感受到了名师光环背后执着的追求和心血的付出!令我触动最大的是以下两点:

一、读书积淀促成长。小时侯的窦桂梅老师没有读过多少书。当上教师以后觉得“腹中空空”,于是她把书籍作为自己成长的土壤。《玫瑰与教育》第一辑《清谈与忧患》之《执子之手,与子偕行》中,我们看到了窦桂梅老师从一名普通教师到一代名师的经历。“现在,读书成了我的习惯。我深深感到,这是一个可以独自培植幸福的习惯——土壤、阳光、水分都来自于美好的书籍。”(窦桂梅语)就是现在,她依然每天流连于图书馆,玫瑰园,不知疲倦。读书已经真正成了她生活、工作、学习的一部分了。当然,读书也给她的教学,给她的不断成长提供了深沉的底色。“立足当下,着眼一生,无论如何也要‘挤’时间阅读,并用笔促进自己的思考——这是促使自己成长的科学途径。”我们身边的很多实例,也的确证明了读书学习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

二、创新实践常思考。窦桂梅老师之所以能如此快速地成长起来,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敢于创新创新实践,并且善于积累总结。她始终保持着自己的个性,不被周围环境所左右。窦桂梅老师在不断的探索中始终保持着自己敏锐的触角,她努力突破在教育中谈教育的弊端,勇于用自己的言语发声,勇于上探索性的课。有实践就有反思。不断地积累已成为窦桂梅老师的自觉行为。“坚持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教育生活,让忙碌的自己不断与宁静的自我进行对话,让冲动的自己不断接受理智的自我批判,让时间的自己不断接受理论的自我省察。”这是窦桂梅老师告诫年轻朋友的话,同时也是对自己教学反思之路的总结。《为生命奠基》、《教育的对话》、《窦桂梅阅读教学实录》等个人专著的出版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信息——“我在成长,我在写。”(窦桂梅语)写作,记录着窦桂梅老师教育生命一次次花开的轨迹。很多名师都是这样成长起来的。在基础教育界享有声誉的叶澜教授曾提出这样的观点:一个教师写30年教案不一定有效果,但坚持写三年教学反思一定能成为优秀教师;同时新教育实验的领军人物朱永新教授也开办了“教育保险公司”,公开承诺,一个教师坚持写十年教学反思,如果不能成为一位名师的话,教师可以向他索赔巨额保金。由此可见,实践反思再实践,也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科学有效的途径。

读完名师之作,我们不妨扪心自问:我们自己离窦桂梅老师有多远?我们离理想中名师有多远?名师之所以成名,在于学识胆略,在于砺志勤恳,在于审视笃行。他们敢想敢干,敢拼!他们都有一种忘我的独立、奉献精神!我们所需要的就是在平凡的工作中不断的去实践,努力的去奋斗,去获得一种稳定、持久、成熟的情感!我们与名师的差距,在于精神世界的距离和实践的勇气、耐力!人只有有了想法才会有行动,有了行动才会有不同的结果。

我们要想改变自己,首要的是要打碎旧的思想意识,让精神站立!反思自己,也常常会热血沸腾,可这热度维持不了几分钟,就会慢慢冷却。还会以种种借口为自己开脱。忙,是我们惯用的理由。很多情况下,名师给了我们压力的同时,也给了我们动力。一个要进步的人,对自己应该自找一个压力,这样才能迫使自己去努力。我们不一定能成为名师,但是,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做名师曾经做过的事情。想要退缩的时候,不妨给自己打打气:成功贵在坚持!

教育读后感 篇五

今年暑假,我拜读了《王国平学校管理文集——解码学校教育》,其中《“角色转变”与“还权”》一文中写道:课改中,最怕的是知道以学生为主体的口号,但不知道如何让口号变为行动。此话让我想起了前几年上过的一堂课……

那是我执教的一节成语接龙校课,教材分三部分:一、10个成语“游山玩水、水涨船高、高义薄云、云兴霞蔚、蔚然成风、风花雪月、月黑风高、高朋满座、座无虚席、席卷天下”;二、“拨开云雾解词意”;三、“画龙点睛故事会”。老师上课的可圈可点之处在此就不说了,但是有两方面急需改进——在实际行动上“角色转变”“还权”。

首先,在认读10个成语环节中,学生开火车读成语时,每一轮都有孩子把“水涨船高、云兴霞蔚”这两个成语中“涨”和“兴”的字音读成四声,其他学生纠错后,又一轮开火车仍有孩子出错。为了赶时间进行下一个环节,我就直接纠错并领读,可是效果并不好,还是有人读错,以至在此环节耽误了不少时间,导致“妙语连珠”(让学生挑出一些耳熟能详的成语造句)这一重要环节没有时间落实。其实,稍有教学机智的老师在第一个孩子读错时,就应该追问一下出错的原因:“这两个字都是多音字,读‘涨zhǎng’,还是‘涨(zhàng)’,老师也不知道,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这时,会学习的孩子就会查字典,读出每一种字音的意思,然后,老师再引导学生结合“拨开云雾解词意”中该词的意思让学生选择,并用手势比划出“涨zhǎng”的意思是“(水位)升高;(物价)提高”,而“涨(zhàng)”的意思是“固体吸收液体后体积增大”。这样一来,学生定会茅塞顿开,且记忆深刻,再也不会读错这个字了,这一学习过程更为下一环节“理解词意”做了充分的过渡和铺垫。

其次,进行“画龙点睛故事会”时,“风花雪月”和“高朋满座”这两个成语故事难以理解,再加上认读环节耽误的时间较多,本来是让学生自读时自划重点句,可是,为了赶时间,再加上怕孩子们自己读不懂,我就越俎代庖领着学生一边读一边讲。其实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边读边划出“大理四绝”是什么,出示对联后,再总结一句:这个故事是成语“风花雪月”最先的由来,但现在比喻堆砌辞藻、内容贫乏空洞的诗文,也指爱情之事、花天酒地的荒淫生活。

静下心来想想,在认读环节中,老师之所以不能“授之以渔”,一点都不奇怪。备课时读不准的字音,我自己都没有动手查字典,只是百度了一下,立马在书上标出四声调就万事OK了。对于“成语接龙(一)”中出现较多的多音字,只是凭感觉认为那样读是正确的,根本就没有查字典确定一下它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再根据意思确定读音。还有,四年级上册校课课本中“成语接龙(一)”中几乎都是不常见的成语,书上解释的词意更是艰深,读了两三遍我都没有记住。我自己都没有在备课时把这些成语的意思变成自己的理解,使其更直白、更口语化,又怎能做到课堂上让这些艰涩难读的解释快速刺激孩子们的大脑皮层而过目不忘呢?我只是简单想了一下,没有合适的,就放弃了,不再进行深入思考。课堂上学生也只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读词意,思维没有兴奋、活跃。大家都知道,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备预设,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当初备课时,如果我能以一颗学生的谦卑之心去认读、去理解,那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又怎不会游刃有余、收放自如呢?

当然,经过之后几年的学习、实践和沉淀,我已经懂得并做到了课堂上要把初学权、发问权、解答权、展示权、评价权归还给学生。备课时,我会做到时时刻刻关注学生是活生生的人,而决非容器、机器,我会为学生制定自学计划,非常精要地让其明白读书自学的要点在哪里,并启发学生思考问题隐藏在何处;课堂教学中,我会激发学生发现和提出有质量的问题,调动学生参与解答问题的积极性;学生展示和评价中,我会适当调控课堂、把握方向、及时点拨、恰当设下伏笔、助力学生提升新高度,真正做到主动转变角色,放权给学生。

让“以学生为主体的口号”转变为行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教育读后感 篇六

著名教育专家、特级教师孙蒲远老师写的《美丽的教育》一书,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师生现实生活。比如孙老师发现学校给三好学生颁奖状时,校长双手把奖状递给学生,可有的学生却用一只手把奖状随意抽过去,晃晃悠悠地下了领奖台。孙老师感到难受,她认为,这不是孩子的错,是班主任没有尽到自己的职责。从此,她开始培养学生尊重别人双手接物的行为习惯,并且每天训练。每天发作业本时,孙老师总是双手递给学生,如果学生忘了,单手来接,她不会递出去,直到学生伸出双手。久而久之,她的学生们形成了习惯,递给来势的哪怕是一快小小的橡皮,也一定用双手来递。孙老师相信,这种良好的习惯会使孩子很有教养的对待长辈。

孙老师在讲到有关批评学生的话题时说:“当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不批评吗?不是!没有批评就等于放纵孩子的不良行为,但是批评的时候,一定要讲清其要害,是在告诉孩子这样做为什么不可以,这样做对别人、对自己、对集体有什么不好。”孩子是在犯错误中长大的,但这并不等于错误无所谓。能否认清是非对错,是能否成长进步的关键。

老师爱学生,学生感到幸福,老师也会感到幸福;同样,老师也得到了学生最真挚的爱,这样的教育也是最为美丽的教育。

教育读后感 篇七

拜读了周弘老师的《赏识教育》,让做班主任的我受益匪浅,赏识教育就是一种以尊重学生人格为前提,通过表扬、肯定学生的某些闪光点,实现对学生有效激励作用的教育;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看到学生的每一点进步,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学生的可贵之处,使学生看到自己的闪光点,每天都能进步和成长。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渴望获得尊重、肯定、信任和关怀。老师希望学生具有哪些品质,那么,你就说他已经具备哪些品质,不断地被赏识和肯定,学生就会越来越优秀。

从这本书中我学到了教育学生的方法----赏识我的每一个学生。

赏识教育的最重要原则是信任。我们要从每个孩子的身上找到他们的闪光点,从心底深处去欣赏他们,孩子们会有很大的改变。这使我想起了我们班的王耀恒同学,记得在一次数学课上,我面对全班学生表扬过他上课回答问题很积极,不怕说错。从那以后,我经常看到王耀恒在课上踊跃举手,其他老师也向我反映他最近有进步,我也及时的对他进行表扬,从那以后他的作业完成质量高了,成绩自然也有所提高。

我们对学生获得的成功和进步应给予真诚的肯定与赞扬。鼓励是流淌的小溪,是教师手中的太阳。喜欢鼓励学生的教师,像是清晨的一缕曙光。往往我们一句体谅的话能使学生情绪稳定下来,恢复信心,几句表扬鼓励的言语能改变学生的行为习惯。

所以,让我们用赏识的眼光对待每一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