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范文大全 >

小提琴教学计划(优秀4篇)

以学习小提琴为例,学琴的孩子越来越多,各个孩子的天赋、学琴目的也大不一样,这就要求小提琴教学方法也应做出相应的调整,那么小提琴教学方法应该怎么去做,高考家长帮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小提琴教学计划(优秀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朋友们。

小提琴 篇一

小提琴

小提琴

小提琴(violin)是一种弦乐器。总共有四根弦。靠弦和弓摩擦发出声音。它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国,是现代管弦乐队弦乐组中最主要的乐器。它在器乐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是现代交响乐队的支柱,也是具有高难度演奏技巧的独奏乐器。

现代小提琴的出现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是自17世纪以来西方音乐中最为重要的乐器之一,被誉为“乐器皇后”,其制作本身是一门极为精致的艺术。

小提琴音色优美,接近人声,音域宽广,表现力强,从它诞生那天起,就一直在乐器中占有显著的地位,为人们所宠爱。如果说钢琴是“乐器之王”,那么小提琴就是“乐器中的王后”了。

几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的著名作曲家写作了大量的小提琴经典作品,小提琴演奏家在这种乐器上注入了灵魂,发展了精湛的演奏艺术。小提琴既可以合奏,又可以进行独奏。小提琴是一种四条弦的弓弦乐器,是提琴家族中的主要成员。该族系中的其它成员是:(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现代小提琴起源于意大利的克瑞莫纳,在1600―1750年间成为最大的小提琴制作中心。著名的制琴大师有:Nicola Amati(尼古拉・阿马蒂),Antonio Stradivari(安东尼奥・斯特拉底瓦里),及Giuseppe Guarneri(吉塞浦・瓜奈里);他们制造的乐器至今都是无价之宝。小提琴的五度定弦为:g,d1,a1,e2,音域超过3个半组,是所有管弦乐团必不可少的乐器,也是“乐器之后”。

历史

初始设计

谈到小提琴的设计,就必然要涉及古提琴原始设计者的艺术观点和技术方法。现代的数学是技术学的工具,但在文艺复兴时期数学是艺术的启蒙,比例和序列是美学研究的要素,并且为所有的艺术家所采用。大师级的小提琴制作者,不仅仅是个方法学家,而且是个真正的艺术家,小提琴的整体协调和一致主宰着整个设计。

小提琴的外形可以认为是由许多弧形线条构成的,用圆弧可以近似地画出小提琴轮廓的草图,但也并非都是圆弧。原始设计者先用圆规画出各段相联的弧,再用艺术的眼光修正和弯曲成最终形状的弧线。用笔和刀在制作时修改图样,修光修滑一条由足够数量的圆弧所构成的曲线。小提琴顶部和底部的曲线,就是采用经典的设计桥拱的方法设计的,也有人认为像篮子提把的形状。琴板弧度的形状像垂链线,旋首则是仿照古希腊柱子上优美的螺旋形设计的。当然,除去使用圆弧之外,也可能采取一些其他的线条。

圆规和直尺既是古代几何学家又是中世纪建筑学家的工具,也是设计乐器的工具。一般的乐器设计者,试着在不同的位置处安放圆心和圆弧,经多次试验画出乐器的轮廓。但大师级的乐器设计者是经过缜密的构思后,才设计出既美观而又符合演奏要求的外形,同时还周密地考虑到内外的一致性,以及声学的谐和性,使制作的提琴不仅外形优美、演奏方便,更重要的是具有动听而又感人的音色、洪亮而又丰满的力度、极具穿透力的音量和抑扬顿挫控制如意的品质。

发展

对小提琴最早的明确记载是Jambe de Fer于1556年出版于里昂的《音乐摘要》(Epitome musical)。此时小提琴已经传遍欧洲。但关于小提琴的起源,史学家有许多不同说法,有一说是起源于“乌龟壳琴”,有个年轻人在沙滩上散步,忽然听到一种悦耳的声音,他仔细一找,原来是踢到空龟壳,龟壳震动发出的声音。他回家一琢磨,发明了一种类似空龟壳的乐器。小提琴的琴孔还是龟背壳演变的样子。有说是起源于北非,有说是起源于印度,也有说是起源于西欧等等。

有这么一个传说:5千年前斯里兰卡有一位君主名叫瑞凡那,他把圆柱形的木头掏空制成了与中国二胡极为相似的乐器称瑞凡那斯特隆(Ravanastron),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瑞凡那斯特隆随着贸易往来而流传四方,这便是小提琴的鼻祖了。不过从有史料记载起,最早的小提琴是由一位住在意大利北部城镇布里细亚(Brescia)名叫达萨洛制成的(Gaspa ro da salo 1542―1609)。但在同一个时期,格里蒙那(Cremona)城中的A.阿玛蒂(AndreaAmatil520―1580),也制作了与现代小提琴更为相近似的小提琴。

从16世纪到18世纪,意大利的小提琴制造业随着音乐艺术的空前繁荣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出现了G.P玛基尼、N.阿玛蒂、A.斯特拉第瓦利和C.爪内利四位杰出名匠。18世纪以后,世界各国的。小提琴制造业都是仿照意大利这些小提琴制作者的琴型和尺寸来制作小提琴的。

近百年来,小提琴的结构也没什么大的改变,从这个意义上讲,意大利是小提琴的故乡。而玛基尼、阿玛蒂、斯特拉第瓦利、瓜内利当年所制作的小提琴,现今已成了稀世珍宝、旷世杰作。最早的现代意义上的小提琴大约产生于十六世纪中叶,那时的许多珍品现保存在欧洲一些博物馆内。小提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多年前的埃及乐器“里拉”(Lyre),十五世纪,意大利人对其进行了改革,并用马尾制成弓子拉奏,定名为Violin,即小提琴。后又经过多年演变,小提琴的形成与制作才基本固定下来。

现存最早的小提琴是一把“查理九世”(Charles IX),由安德里亚・阿玛蒂在1560年制作于意大利北部城市克雷莫纳(Cremoa)。而至今为止最有名的小提琴,应该是安东尼奥・斯特拉底瓦里(Antonio Stradivari)17制作的“弥赛亚”(Le Messie),也作“Salabue”,这把琴现藏于英国牛津的Ashmolean博物馆。

近代小提琴约在1550年就已为人们所熟悉,系由当时流行的乐器雷贝克和臂提利拉琴演变而来。通常所说小提琴前身维奥尔,在构造、调弦、演奏技巧等方面,对现代小提琴的形成都无决定性影响。人们曾普遍认为意大利北部的米兰、威尼斯、布雷西亚和克雷莫纳一带是小提琴的诞生地。16世纪后期,意大利的小提琴制作业出现了两个著名的小提琴制作流派,一派是以阿马蒂父子为代表的克雷莫纳制琴派;另一派是以萨洛的加斯帕罗(1540~1609)和他的学生G。P。马吉尼为代表的布雷西亚制琴派。这两派制作的小提琴各有特长,经历了几百年,至今仍属上等珍品。

1650~1750年,是小提琴制作的黄金时代,出现了许多著名小提琴制作家,如N。阿马蒂、J。斯坦纳,以及被人们认为最杰出的制作家A。斯特拉迪瓦里和G。瓜尔内里等人。阿马蒂所制小提琴的面板和背板弧度较大,音质好,用来演奏室内乐,有如明亮的女高音。18世纪后期,G。B。维奥蒂赞扬了斯特拉迪瓦里琴,维奥蒂的老师G。普尼亚尼与N。帕格尼尼喜爱瓜尔内里琴之后,这两位制琴大师的作品才被人们所欣赏,并取得了巨大名望。斯特拉迪瓦里和瓜尔内里琴具有在大厅中演奏协奏曲时所需要的音响传送力。

18世纪后,小提琴制作业的领先地位从意大利转至法国。这个时期小提琴的造型不断改进,已取得更大音量和更好的音质。法国制琴家N。吕波(1758~1824)以斯特拉迪瓦里为典范,把法国的制琴技术和意大利的制琴技术结合在一起。与此同时,法国的F。图尔特(1747~1835)约在1785年对琴弓的长度、重量、形状、装置等方面又进行了重大改革。小提琴在这个时期的发展,反映了J。海顿、W。A。莫扎特和 L。van贝多芬作品中具有的歌唱性,以及运弓方面的更大变化等对小提琴性能上的要求。

1789~17,法国大革命之后,随着贵族与皇室的衰落,音乐也从宫廷走向民间,出现了为公众服务的交响乐队和音乐厅。为适应环境的变革,小提琴需要增大音量。18世纪末~19世纪初,小提琴琴颈加长变细,并向后倾斜:指板变长;琴马变高,并具更大的弧度;G弦早已包有银丝。这些变革的目的是为适应更大的张力。琴弦的增长使琴面上的压力增大,于是低音梁变长变厚,音柱也加粗,以此获得更大更有力的声音。18前后L。施波尔发明了腮托,使左手从完全承担持琴的作用中解放出来。腮托的设置,使左手在换把、揉弦、按弦更加自如。18世纪末,音乐学院在欧洲相继出现,它使小提琴的需求量大大增加,从而促进了机器制琴业的发展。法国的米尔库、德国的米滕瓦尔德都是大量生产小提琴的地方。法国的J。―B。维约姆是 19世纪制琴业的著名人物。

维约姆雇用一些工人,在他的指导下制造小提琴,并以其名为牌号出售。他从世界各地搜集到许多散失在私人手中的优质琴,把它们送到演奏家、收藏家的手中,或者是博物馆。 巴洛克时期的德国伟大作曲家巴哈曾于1720年为小提琴创作了六首无伴奏作品:三首奏鸣曲,三首古组曲,是小提琴独奏曲的精华。今天请朋友们欣赏的是:巴哈的《 E大调前奏曲》,选自其第三首无伴奏组曲,由20世纪杰出小提琴家Itzhak Perlman 于1988年录制。它使用的是Guarneri C Gesu 小提琴,制作于1740年。西洋小提琴传入中国是在民国初年(约1920年代)。民国初,学堂音乐教育兴起,人们对外国音乐发生兴趣。从1920年代起,世界著名小提琴大师先后到中国演出,鼓舞了许多热爱音乐的青年学习小提琴,并随之在北京,上海,广州,福建等地创立了音乐专科;许多高水平的小提琴家来华工作,同时也培养了众多中国自己的教师和演奏家,如:马思聪,刘天华,冼星海和黎国荃等。从这一时期开始,也陆续出版和翻译了不少《小提琴演奏法》,并有作曲家创作出许多经典的中国小提琴曲,像由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何占豪和陈刚合作的《梁祝》和陈刚所作的《苗岭的早晨》等。从1980年代起,一批中国自己培养的青年小提琴家分别在众多的国际大赛中获奖,胡坤既是其中第一位。他曾在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师从林耀基教授,并获得芬兰西贝柳斯国际小提琴比赛的第五名好成绩。请欣赏他演奏的《苗岭的早晨》,由陈刚根据苗族口笛独奏编曲。胡坤任教于英国梅纽因音乐学校和皇家音乐学院,他使用的是一把制作于1734年的小提琴。

中国在小提琴制造上,逐渐享有国际声誉。广州乐器厂陈锦农所制红棉牌小提琴,1980年获美国第4届国际提琴制作比赛“音质金奖”;北京提琴厂戴宏祥所制小提琴,获1983年于联邦德国卡塞尔市举行的斯波尔国际提琴制作比赛的“音质金奖”。

形状构造

小提琴由30多个零件组成。其主要构件有琴头、琴身、琴颈、弦轴、琴弦、琴马、腮托、琴弓、面板、侧板、音柱等。小提琴共有四根弦,分为:1弦(E弦)、2弦(A弦)、3弦(D弦)和4弦(G弦)。小提琴琴身(共鸣箱)长约35。5厘米,由具有弧度的面板、背板和侧板粘合而成。面板常用云杉制作,质地较软;背板和侧板用枫木,质地较硬。琴头、琴颈用整条枫木,指板用乌木。小提琴的音质基本上取决于它的木质和相应的结构,取决于木材的振动频率和它对弦振动的反应。优质琴能把发出的每个声音的基音和泛音都同样灵敏地传播出去。小提琴有琴弦4根,原均为羊肠制的裸弦,约从18世纪起,低音G弦常包以银丝,使其反应灵敏。现代则将G、D、A3根弦用缠金属丝的羊肠弦或钢丝缠弦,晚近也用尼龙弦。E弦改用钢丝弦,使其在高音区的音色更佳。

小提琴制作成现代这种样式,并非完全从形态美观出发,而是有其音响上和演奏上的需要。小提琴面板和背板有弧度,使其共鸣良好,发音洪亮;琴的腰身狭窄,便于演奏高把位和低音弦;面板和背板加嵌条,除防止木板开裂外,对琴的音质也起一定作用。面板与背板中间有音柱支撑,其位置变化对小提琴音色影响明显。面板左下方粘低音梁,既起加固作用,又具音响作用。小提琴表面的油漆如太硬、太软,或漆得不匀,都会有损于音质。当琴弓与琴弦摩擦使琴弦振动时,通过琴马引起面板振动,又通过音柱使背板振动,E弦振动较少,而G弦振动较大,从而使低音梁有更大的振动,并造成共鸣箱振动。能否使琴声得以充分发挥,取决于琴弦及其张力、琴马质量、运弓的压力和速度。要想把琴的各种音质都表达出来,还要加上演奏者的弓法、指法和揉弦、弹弦等演奏技巧。琴弓作为乐器的附加物,最早出现在拜占庭帝国时代,但其价值就如平民老百姓一般身份低下,究其原因是与弹拨方法所产生的声音相比,运弓生成的音质实在是太弱。到11世纪伊斯兰征服者入侵西班牙时,把琴弓带到了欧洲,不到1的时间即为西欧社会所熟悉,并被广泛使用。

尺寸适用对照表: 规格 尺寸 适合年龄 备注

1/16 基本上作为模型或者摆设的居多

1/8 255mm 4―5岁 幼儿园

1/4 280mm 6―8岁 一至二年级

1/2 310mm 9―10岁 三至五年级

3/4 335mm 11―12岁 五至六年级、身高稍小的成年人,或身高1.60米左右的人

7/8 340mm 13―14岁 又称为坤琴,市面上很少有这种琴了,多为女士使用

4/4 356mm 15岁以上 身高1.65以上,也就是成人琴

音频传输

小提琴的音频传输一般采用专用的小提琴无线麦克风传输音频。小提琴分电子小提琴和木琴两种,而其发射器也是分两种的。电子小提琴使用的是音频插嘴式的,只要将发射器的音频插嘴插在电子小提琴的音频输出插口即可传输声音。而木琴的发射器则是直接夹在小提琴侧边,将咪芯对准小提琴的出声口即可拾取和传输声音。

小提琴 篇二

小提琴的魅力不仅在于它高贵典雅的外形、优雅动听的声音、变幻多端的曲风,它更是我善解人意的伙伴,让我沉醉于它的魅力之中。

手起,琴响。

一曲悠扬的《夏夜》回响在耳畔。开头的震音平添了些许轻快,我漫步在月色如醉的夜晚,树叶被风吹的沙沙作响,隐在树叶里几只知了放声高歌,短促而嘹亮,除此以外,便是寂静。中间一连串的高音使节奏快了些,在看似平静的夏夜之中也暗含生机。我感受树木们酝酿一季的硕果,观看蜜蜂们跳圆舞曲,倾听蟋蟀们忘我地弹着琴,连蚂蚁们也已经在为过冬的粮食忙碌了。结尾处一个泛音将夏夜带入了无限静谧,所有生物都在期待崭新的一天,期待新的开始。

手起,琴鸣。

一场凄美的《梁祝》化作一声长长的叹息。简短的引子甜蜜而深沉,梁山伯与祝英台三年同窗、朝夕相伴的情景在我心中浮现:或是欢歌笑语,或是促膝长谈,或是含情脉脉,爱便在两人心底慢慢滋生。曲中的一段双音,悲壮却又凄婉,祝英台与梁山伯“执手相看泪眼”那依依不舍却又无可奈何的离别场景历历在目。临近曲末的几个震音,使我的心都轻轻颤动,就好像梁山伯与祝英台化蝶后双宿双飞,翩翩振翅。

手起,琴唱。

一首喜悦的《丰收渔歌》拉开了一张丰收的大网。开头的一段华彩由慢到快,漆黑的夜慢慢苏醒,第一缕曙光照向大地,我远远望见火红的。朝阳把海面映得破光粼粼,渔船也静静地停在码头。渔民们也从睡梦中醒来,准备出海打鱼。乐曲中间一段双音和跳弓强而有力,仿佛我也和渔民们一起辛勤地劳动,汗水一滴一滴滴在甲板上,脸上却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结尾处的人工泛音好似那黑夜袅袅而来,月光柔和地洒向宁静的海面,渔民们都静静入睡,期待着又一个丰收。

每当琴声响起,手指在琴弦上起舞翩翩,我的心也融入了这悠悠琴声。小提琴的魅力就在于它的善解人意,它能将人的心情淋漓尽致地诠释,令人沉醉。

小提琴 篇三

袁隆平的小提琴伴他走过了农村生活的艰苦。如果说现实世界中,袁隆平与科学研究为伴,那么小提琴无疑是他精神生活的伴侣,为他的精神世界带去完满和充实,是他“日常战斗的勇气”。

精神生活的充实能让我们忘却现实生活的喧嚣和苦闷,享受能够舒缓心灵的宁静。林语堂曾在《生活的艺术》中说道:“一颗机械化的心必然产生一个机械化的世界。”为此,他也提倡享受生活的艺术。生活中的“小提琴”正是这样一种生活的艺术,片刻抽身于现实的纷扰和嘈杂,一首首心灵之曲填满精神的空虚和苦闷,化为牵动人心的平和与冲淡。一颗机械化的心需要这样一把“小提琴”来软化。

精神生活的充实亦是困苦中温暖心田的情味和满足。林清玄曾说过:人生不在于永远有顺境,在于无论顺逆,都能用很好的情味去面对。亦如袁隆平在农村生活的艰苦,谁都要面临人生的起起落落。袁隆平用一把小提琴抚去生活的艰难,可见,精神的寄托是抚去逆境带来的伤痛的良药,唯有精神世界的充实才能炼成在大喜大悲中处变不惊的恬然。

精神生活的充实也是现实生活的动力。我想,袁隆平没有那把小提琴也不会再艰难困苦中坚持下来,研究出杂交水稻。索尔仁尼琴哪怕在被驱逐出祖国之时还是坚持写作,因为他相信写作能赋予他永不放弃的勇气和动力。茨威格因为战争而流落他方,仿写下了《一个欧洲人的回忆》之作。因为他坚持着内心那个维也纳会支撑他走过苦难。当人的精神世界中有某种寄托或力量在时刻鼓舞,充实着你的时候,便会感到内心有无穷的张力在推动着你迈下每一步沉重的步伐,直到战胜现实的困境。

诚然,生活不只需要精神的寄托和充实,仍需要结合现实的踏实和努力。袁隆平苦不是夜以继日地进行科学研究,无论如何也不能使他成为解决中国温饱问题的伟大科学家。?王尔德说:“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但仍由人仰望星空。”也许那个仰望星空的正是有一把“小提琴“的人。这把小提琴是精神的充实和心灵的渴望,将“苦苦生命”化作“淡如微风”;将现实的突破阻碍化作精神世界的修行;将真实的生活与精神世界相结合,凝练出一颗饱满而坚强的心。

生活需要精神的充实。

小提琴 篇四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就已经听到不和谐和不愉快的小提琴声,发现是住在一楼的八岁小女孩黎韵,她一出生就有着咖啡金色的头发,还有浓黑色大大的眼睛,她很美,整天穿着外婆给她缝的十件红色的连衣裙。她本来是学钢琴的,学到八级后爸爸妈妈就有点不想让黎韵学钢琴,想让黎韵学小提琴,黎韵坚决说:“不!”尽管黎韵说不,她的爸爸妈妈还是给她报了小提琴。

黎韵的家人和黎韵的家人要去买一个小提琴,黎韵调了一个浅蓝色的小提琴,她的妈妈说:

“这个小提琴买回去一定要一个星期连至少八次哦!”

“哦!为啥真么多?”

“因为这个小提琴很贵。”

“那为什么这么贵?”

黎韵总爱问为什么,是个好问的小女孩。

“因为是法国那边产的。

“哦!妈妈,我发誓一个星期至少连八次。”

“呵呵~这才是我的乖女儿。”

黎韵的爸爸妈妈找到了一个漂亮的教小提琴的姐姐,她叫做幸姐姐。

幸姐姐到了黎韵家,就开始教黎韵拉小提琴,非常细腻,本来不会拉小提琴的黎韵一下子就回了好多,第一堂课终于上完了,一堂有两个钟,黎韵早就腰酸背痛了,还好看到淑女般的幸姐姐,精神了好多。慢慢的,黎韵的小提琴声就变的楚楚动人,活泼可爱,和谐愉快。就这样,黎韵上了第三节课后,幸姐姐一下子教黎韵掌握了很多,黎韵已经可以考第一级了,幸姐姐的在黎韵考级的前一个月,送给黎韵了一个东西。黎韵打开盒子,看到一个漂亮的小女孩,她的头发、裙子、鞋子都和黎韵小提琴的颜色一模一样,她她那细细的小腰挺拔着,手腕翘着跳起舞来,啊!实在太漂亮了。

“幸姐姐,这可爱的小女孩是谁啊!”

“她是小提琴天使,可以将你错误的音纠正,和解释你不懂的问题,她从此以后就是你的天使!”

“啊!谢谢幸姐姐,你是我见过最好的姐姐,这天使会说人类的语言吗?”她叫什么名字?”

“她当然会说话,你问她名字吧!”

“小天使,你叫什么名字?”

“您好,我尊贵的公主殿下,我的名字是由您取得,希望您能给我取一个动听的名字。”

“好的,叫'蓝蝴蝶'吧!”

“谢谢敬爱的公主殿下!”

就这样,蓝蝴蝶一直陪着黎韵考到八级,黎韵的音乐天赋就在加了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