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范文大全 >

生本教育心得体会优秀6篇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马上将其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但是心得体会有什么要求呢?高考家长帮为您分享了生本教育心得体会优秀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生本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篇一

“生本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2012年8月14日---16日,我有幸在神头中心小学参加了我乡小学教师业务能力培训研讨会,在这3天的时间里,学习了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教学理念,观摩了几位数学教师的精彩讲课,并听了我乡名师的相关报告,及有关县教研室教研员的精彩点评,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大家对教材的钻研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通过这次培训学习,让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就结合实际来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注重与学生沟通,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感

课前教师同学生交流,让学生的身心愉悦,以饱满的热情,亢奋的斗志投入新授学习这一点值得学习。每位教师上课前都与学生交流教材以外的话题,比如:你知道老师叫什么,你了解老师多少等话题,以示缓解学生的紧张感,为学生在课堂上正常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搭好桥、铺好路。

二、结合教材,创设平台,提出学习目标,并让学生自主学习相关内容,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以教材为本,创设有效的情境,真正为教学服务

每一位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

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四、学习方式生活化、艺术化,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着许多数学知识,在教学时融入生活中的数学,使他们感到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的道理,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愿望。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把数学课题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于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来取代,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对学习不再陌生,不再枯燥,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学的实效性。

五、学习方式活动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学习形式。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其在自由、放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究、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教师在讲课时,多数把学生分成几组,以便于学生交流讨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几天的活动安排中,让我明白了老师与学生真实的交流,不再是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而是一个统一体。老师放手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去学习,去解决问题,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处理问题的空间,并且老师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见解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对于学生一时想不出来的问题,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

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五、坚定了自己的几个认识。

(1)合理使用教材,大胆选取学生身边的素材充实课堂,能更好的体现数学的生活化。如用从出发地到目的地所经的路线,感知“倒推”策略。

(2)积极采用问题提出的操作策略。以前我就提倡教师引导学生收集信息,提出问题。除了科学引导,适时激励外教师要重视板书的作用。

(3)题组训练不过时。数学技能的形成要有一定量的训练,通过训练学生才能像背乘法口诀一样达到自动化的效果。本着低起点、密台阶、小坡度、大容量的原则编制系列练习卡,对学生的当堂训练很有帮助。

(4)探究与渗透的关系怎样更合理?数学课需要探究,但绝不是最原始的经历,这种探究需要教师适时的铺垫引导。如果坎过大,沟过深,教师就要帮学生找一梯子,放一小船,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从而达到成功的彼岸。

总之,通过这次为期三天的培训学习,令我大开眼界,使我领略了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理念和名师的精彩报告及教研员的精彩点评,为我今后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大量的宝贵经验。在今后的课堂中,我将以这次所学的教学模式为前提,不断学习,积极尝试,潜心理出属于自己、符合我们学生的更加有效的教学模式,以取得更好的成绩,打造更优异的学生。

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篇二

自2006年开始,我校开始接触和实行生本教育理念,这期间,从探索理论,到痛下决心踏上教育改革的征程。我们走了很艰辛的一段历程,2009年的8月,我有幸的成为了吴家小学的一份子,在这一年里,我很荣幸接触到了“生本教育”这一理念,随后,通过一系列的专家报告和学校优秀教师的优秀生本示范课,初步感受了生本课,后来通过看观摩课、集体学习、个人阅读生本教育的书籍、上网查找资料,和其他老师一起开始学着上“生本课”,我对生本课堂有了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也在课堂上不断地践行着这一先进的教育理论,这一年来,收获很多,也成长了不少。现将我的一些的感想做如下总结。

生本课堂强调以学生为主,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锻炼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力,使学生能够得到真正的全身心的发展,而不是靠死记硬背,机械记忆来学习。

生本教育的理想就是: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以前在我们的课堂上,往往是老师们在口若悬河、喋喋不休的讲个不停,学生们干巴巴的坐在那里听,只是在听老师讲,而他本身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即便是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小组合作”环节,但也只是“蜻蜓点水”,几分钟而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想而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孩子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的知识,他们特别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强,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孩子们很放松,他们得到了释放,在课堂上很放的开,对学习更加有兴趣了。就我的英语课堂来讲,生本课堂使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以前一堂课下来,我总是讲得口干舌燥,效果还不是很理想,后来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由学生当小老师,调动其积极性,也使孩子们找到了自信心,他们敢大胆开口说英语了,通过看他们的变化使我更加坚信“生本教育”能拯救每个孩子解放每个老师。

生本课堂强调教育要从师本走向生本,要求老师有一个课堂的主讲者,变成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适时的引导者。

关于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以前的时候在课堂上总是像一个老大妈一样,唠唠叨叨,生怕孩子们听不懂,总是反反复复的讲个不停,自从接触了“生本教育”理念后,我才意识到,我这样的老师太强势,而且我发现在教学中我们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时候我们一厢情愿承担了许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们设计的方向去发展,但到最后却往往是自己失败。

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质--是(在教师帮助下的)儿童发展”。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郭教授对于教师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帮助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郭教授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师有超出专业要求多么高的知识水平,而是有指导学生、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学会学习的方法的能力,教师的这种对学生学情的驾驭能力,是与老师在平时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进行反思离不开的。上了一段时间的“生本课”,我最大的困惑就是不知道在课堂上该说些什么不该说些什么了,一开始总感觉本节课的知识点应该由学生来生成,自己尽量不敢多说话,但是后来才知道,老师应该学会恰当的去引导孩子、做小结,并不是什么都不说,要把握好一个度,这一点还需要在今后的课堂上继续努力学习。

虽然经过一年的打磨,我在课堂上实行生本也已渐入正轨,但是一路上,仍然有一些让我很困惑的地方,在课堂上,总有一些孩子不知道怎样合作学习,参与小组活动的效率不是很好。一些孩子学习的自觉性较差,小组合作的时候,总是趁老师不注意,讲小话,搞小动作的情况仍然存在,我想这些问题,都需要我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地探索学习,并积极地向其他老师学习好的经验,以期在课堂上获得更好的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继续学习生本教育理念,将生本教育深入开展下去。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在反复验证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快乐的成长。使他们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自己也要学着做一个魅力老师,从而让自己的课堂更加有魅力!

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篇三

遵义独特的历史背景和启人缅怀的革命胜迹成为令我们敬仰的红色革命圣地,我们重温了革命历史,瞻仰了革命先烈伟绩,全身心地融入到了红色文化中,学到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充分领悟学习了遵义会议的精神和真谛。我汇报一下心得体会。

第一、要学习革命先辈坚决理想信念、勇于担当的革命精神。

社会主义江山来之不易,靠的是无数革命先烈坚决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靠的是无数革命先烈对党的事业勇于担当的革命精神。我要向革命先辈那样,坚决理想信念,对党的事业勇于担当,在实践中把这一坚决的理想和信念落实到我的行动中,落实到我的岗位上,脚踏实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确保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打下的社会主义江山千秋万代永不变色。

第二、要学习革命先辈实事求是、自己革新的革命精神。

实事求是、自己革新是兴业之本。革命先辈们在遵义会议期间不搞本本主义,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开拓进取,自己革新,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开辟了正确的革命道路。中国开展到今天,开展环境和条件变了,开展理念就要随之而变,如果刻舟求剑、守株待兔,就会落后于时代,处于被动局面。只有坚持实事求是、自己革新的革命精神,才能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奋力闯出开展新路。

第三、要学习革命先辈独立自主、攻坚克难的革命精神。

在遵义会议期间,革命先辈们在失去共产国际的指导的情况下,通过屡次探索,自主决策,不畏艰难,团结一致,攻坚克难,以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战胜了难以想象的困难,终于探索出了一条正确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充分证明了世上没有救世主,今天的中国,走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走的是改革开放,走的是前人没有走过的全新道路,可见,坚持革命先辈的独立自主、攻坚克难的革命精神尤其重要,要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不断在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探索出一条独立自主的改革开展的新道路。

第四、要学习革命先辈民主团结、顾全大局的革命精神。

在遵义会议期间,革命先辈们通过屡次召开会议,民主协商,不计较个人的利益得失,民主团结,顾全大局的革命精神值得我们的学习,首先,我们要善于沟通和团结同志,它是一种工作能力、工作方法和工作境界,在改革的攻坚阶段,要解决社会和群众的关切和期待,工作的`统筹协调显得更加重要,只有部门和同志之间相互理解、支持和配合,强化团结协作的意识和能力,才能真正有效推进改革工作的融合共进。其次,我们要有坚持真理的勇气。在经济开展的新常态下,面对改革的大潮,我们特别需要有敢于直言的精神,态度上要坚决,方法上要灵活,认准有把握的事情,遇到再大阻力也要勇于坚持正确的做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顾全大局落到实处。再次,我们要有虚怀假设谷的心胸。如何处理工作的不同意见,老一辈革命家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示范。我们要具备善于沟通、勇于纠正的工作态度和优良作风,才能正确处理工作分歧与个人恩怨,也是民主团结、顾全大局的良好根底。

生本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篇四

郭教授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师有超出专业要求多么高的知识水平,而是有指导学生、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学会学习的方法的能力,教师的这种对学生学情的……从2009年9月,我们有幸接触到了“生本教育”这一理念,随后,我们一起听了一场专家报告和一节生本数学示范课,初步感受了生本课,后来通过看观摩课、集体学习、个人阅读生本教育的书籍、上网查找资料,和其他老师一起开始学着上“生本课”,结合自己的实践,简单谈一下自己的学习体会。

一、学生们得到了释放

生本教育的理想就是: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以前在我们的课堂上,往往是老师们在口若悬河、喋喋不休的讲个不停,学生们干巴巴的坐在那里听,只是在听老师讲,而他本身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即便是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小组合作”环节,但也只是“蜻蜓点水”,几分钟而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想而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孩子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的知识,他们特别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强,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孩子们很放松,他们得到了释放,在课堂上很放的开,对学习更加有兴趣了。其中,我们班的韩子健、韩世纪同学的变化就很明显,原来的时候他们俩在课堂上属于不主动积极回答问题的那类学生,对学习的参与积极性不高,但自从我们开始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探究并走向讲台当小老师为大家讲题之后,他们俩像换了一个人似的,积极性特别高,课下还动不动就问我问题,看到他们的变化,我特别高兴、特别激动,甚至都不敢相信。通过看他们两个的变化使我更加坚信“生本教育”能拯救每个孩子解放每个老师。

二、老师的角色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

关于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以前的时候在课堂上总是像一个老大妈一样,唠唠叨叨,生怕孩子们听不懂,总是反反复复的讲个不停,自从接触了“生本教育”理念后,我才意识到,我这样的老师太强势,而且我发现在教学中我们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时候我们一厢情愿承担了许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们设计的方向去发展,但到最后却往往是自己失败。

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质——是(在教师帮助下的)儿童发展”。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郭教授对于教师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帮助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郭教授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师有超出专业要求多么高的知识水平,而是有指导学生、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学会学习的方法的能力,教师的这种对学生学情的驾驭能力,是与老师在平时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进行反思离不开的。上了一段时间的“生本课”,我最大的困惑就是不知道在课堂上该说些什么不该说些什么了,一开始总感觉本节课的知识点应该由学生来生成,自己尽量不敢多说话,但是后来才知道,老师应该学会恰当的去引导孩子、做小结,并不是什么都不说,要把握好一个度,这一点还需要在今后的课堂上继续努力学习。

三、生本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我们通过看教学视频,发现生本课上的孩子们都是自信的、快乐的,现在我有时候体会到这一点,当学生从自己研究和探索中发现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时候,我感到非常的意外和喜悦。但是,更多的时候是憋着一股气,每次都在想:孩子们怎么这么不会合作?语言表达能力怎么这么欠缺?每次做总结时怎么总是说不在点子上,还那么啰嗦?实际上,他们的现状其实很正常,因为在前期,我们并没有在课堂上有意识的去培养孩子的这些方面的好习惯,现在,我们刚刚开始接触生本教育,作为老师都是新手,很多地方做的都不够,又何况是孩子们呢?但是,通过看他们的变化,发现他们在学习上冲劲十足,自主意识很强,慢慢的有了合作意识,更多的是学习上的创新意识,我深切的意识到,孩子们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

通过了解生本教育,我知道了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你教的学生取得了让你满意的成绩,这不是完全的成功,成功的另一方面还要看你有没有让你的学生体验过你的教育给他带来的无穷快乐,你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做了什么,你为学生今后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哪些帮助。

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所说:“快乐的感受是人更好学习的情感基础。快乐的日子使人聪明,使人产生心理的兴奋和生理的活跃。在兴奋中,他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继续学习生本教育理念,将生本教育深入开展下去。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在反复验证的过程中

学习知识,快乐的成长。使他们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自己也要学着做一个魅力老师,从而让自己的课堂更加有魅力!

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篇五

这周,我主要读了郭思乐先生的《教育走向生本》的第三章生本教育体系中的哲学思考中的“红杏枝头春意闹”。在这一节中,郭思乐先生向我们展示了使用他组织编写教材的小学生的15篇文章。在这15篇文章中,有5篇一年级学生写的,8篇二年级学生写的,2篇六年级学生的。看到这些文章,我感到诧异和怀疑。一年级学生汤天所作的《三国演义》新篇洋洋洒洒近千字,把现代武器用到三国的战争中,我不得不佩服他的才华。这篇文章初中生也未必能做出来。

六年级学生所作的二十万投资保值计划书更是许多同龄孩子所不能比的。那为什么这些孩子能写出来呢?先生归结为生本教育带来的结果。在生本教育中,学生的学,是原发的,自出生就有之,不管你有没有教学存在,它都存在,而不是像某些朋友所说,有了教学才有学生的学。而且学生的学无处不在,问题是你如何给他因势利导。教(或教学)对人的学是有帮助的,但教不是学产生的根本原因,只是学生的助力,更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学生的学,是发挥学习者的生命力量的根本的形式,是完成教学任务的终端,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应该说生本教育对新课程的核心理念阐述更清晰明确,具体可操作性的实践模式更为具体化。

在读到第四章生病教育的课程观中的小立课程大作功夫中说到师本教育来源于科学化的异化。郭先生给我们举了一个例子。大意是说:一天,哲学家青蛙遇到蜈蚣,青蛙说‘你看我只有四条腿,我要是走的话,两条前腿一撑,两条后腿一使劲,就往前蹦了,我这四条腿都有分工。蜈蚣啊,你是百足之虫,你往前走的时候最先迈的是哪条腿呢?’蜈蚣一听,“咔嚓”就停在那儿了,然后蜈蚣很沮丧地跟青蛙说‘我劝你以后永远不要问任何一只蜈蚣这个问题,你只要一问,它一定会被卡住不动了。’想想在我们的教学中,我们做过多少次青蛙。它不仅给我们自己带来困惑,也给别人造成负担。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 篇六

20xx年9月,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提出:“要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外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开展教学,合理设计学生作业内容与时间,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而从20xx年1月开始,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教育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连续发文,提出严控书面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

10月,全国人大表示:双减拟明确入法,避免加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负担。

因此,在双减政策下,如何提质增效,变得尤其重要。

为此,20xx年11月18日和19日,德州市教科院组织了全市中小学教研员培训。来自上海市的王月芬博士给我们作了报告《双减背景下单元作业设计与实施》,王鼎博士作报告《大规模测评与命题策略应用》。

王月芬博士是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副主任,教育部第x届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王鼎博士是上海教育考试院副研究员、命题专家,PISA测试项目负责人、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

上海市作为展现中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窗口,20xx年,上海市教委印发了《上海市中小学教师专业(专项)能力提升计划》中,作业设计和命题能力作为教师的专业能力之一,被正式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文件中得以确认。

王月芬博士和王鼎博士用了两个下午的时间,给我们详细解读了单元作业设计和命题策略。王月芬博士的报告层次清楚,思路清晰,解释透彻。王鼎博士的报告专业性特别强,理论研究水平非常高。

如果说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进行学习的过程,那么作业从本质上说是学生自主学习、内化的过程。长期以来,相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的作业设计能力、命题能力是相对被忽视的。作业是老师们平时做得最多却探讨得最少的教学环节,也是未被重视的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教师作业设计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整体提升教师的命题能力。

作业设计和命题具有相似性,但也有一定差异。作业与命题在任务设计的目的、内容、方式和完成要求等方面不完全相同。比如,作业主要指向每天进行的课外学习,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可以查阅各种工具和书本;而命题主要指向具有诊断或选拔功能的考试评价,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或许还具有一定的竞争性质。

这两场报告,使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作业设计和命题的重要性,对于我们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落实双减政策,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信我们一定能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做好作业设计和命题工作。

那么你今天的心情指数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