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范文大全 >

生活在树上浙江满分作文【优秀7篇】

生活在树上浙江作文800字有哪些?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吗,它也对你哭,生活就是你人生中的缩影,从中可以看出你对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影响。高考家长帮小编精心为小伙伴们整理了生活在树上浙江满分作文【优秀7篇】,希望能够对朋友们的写作有一些启发。

2023浙江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 篇一

浙江卷高考作文题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

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2020浙江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

2020浙江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

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原文 篇二

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原文

现代社会以海德格尔的一句“一切实践传统都已经瓦解完了”为嚆矢。滥觞于家庭与社会传统的期望正失去它们的借鉴意义。但面对看似无垠的未来天空,我想循卡尔维诺“树上的男爵”的生活好过过早地振翮。

我们怀揣热忱的灵魂天然被赋予对超越性的追求,不屑于古旧坐标的约束,钟情于在别处的芬芳。但当这种期望流于对过去观念不假思索的批判,乃至走向虚无与达达主义时,便值得警惕了。与秩序的落差、错位向来不能为越矩的行为张本。而纵然我们已有翔实的蓝图,仍不能自持已在浪潮之巅立下了自己的沉锚。

“我的生活故事始终内嵌在那些我由之获得自身身份共同体的故事之中。”麦金太尔之言可谓切中了肯綮。人的社会性是不可祓除的,而我们欲上青云也无时无刻不在因风借力。社会与家庭暂且被我们把握为一个薄脊的符号客体,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尚缺乏体验与阅历去支撑自己的认知。而这种偏见的傲慢更远在知性的傲慢之上。

在孜孜矻矻以求生活意义的道路上,对自己的期望本就是在与家庭与社会对接中塑型的动态过程。而我们的底料便是对不同生活方式、不同角色的觉感与体认。生活在树上的柯希莫为强盗送书,兴修水利,又维系自己的爱情。他的生活观念是厚实的,也是实践的。倘若我们在对过往借韦伯之言“祓魅”后,又对不断膨胀的自我进行“赋魅”,那么在丢失外界预期的同时,未尝也不是丢了自我。

毫无疑问,从家庭与社会角度一觇的自我有偏狭过时的成分。但我们所应摒弃的不是对此的批判,而是其批判的廉价,其对批判投诚中的反智倾向。在尼采的观念中,如果在成为狮子与孩子之前,略去了像骆驼一样背负前人遗产的过程,那其“永远重复”洵不能成立。何况当矿工诗人陈年喜顺从编辑的意愿,选择写迎合读者的都市小说,将他十六年的地底生涯降格为桥段素材时,我们没资格斥之以媚俗。

蓝图上的落差终归只是理念上的区分,在实践场域的分野也未必明晰。譬如当我们追寻心之所向时,在途中涉足权力的玉墀,这究竟是伴随着期望的泯灭还是期望的达成?在我们塑造生活的同时,生活也在浇铸我们。既不可否认原生的家庭性与社会性,又承认自己的图景有轻狂的失真,不妨让体验走在言语之前。用不被禁锢的头脑去体味切斯瓦夫·米沃什的大海与风帆,并效维特根斯坦之言,对无法言说之事保持沉默。

用在树上的生活方式体现个体的超越性,保持婞直却又不拘泥于所谓“遗世独立”的单向度形象。这便是卡尔维诺为我们提供的理想期望范式。生活在树上——始终热爱大地——升上天空。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

人生不惧落差,笑对错位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它们相辅相成但又存在矛盾,在每个人规划好未来美好蓝图后,会发现原来有这么多的无奈和不得已。有家庭带给我们的预期,有社会不同组织给我们的预设,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规划的角色、家庭的角色、社会所承担的角色都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产生出很多的心理矛盾与疑惑。那面对落差或错位,我们该用怎样的心态面对?面对落差或错位,我们又该做些什么呢?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个人成长就需要与时俱进,人生坐标也会在肯定-否定-肯定这样的模式下不断修正坐标的方位,最后才有可能在某个时刻达到较理想状态。个人的成长以及家庭的演变,同时都需要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最后承担起社会赋予我们的责任,在迎接各类挑战的同时让自己释放更大的价值。

面对人生的落差,接受现实,调整心态,不卑不亢,积极乐观。人生起起落落,没有一帆风顺。就像李白在行路难里说的,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人在自己、家庭以及社会这三者之间不管是人或事或时,都会因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不同时间最后导致不同的结果,最后造成的各种各样的落差。

但这难道不是很正常普遍的吗?难道因为这样让我们自怨自艾吗?难道因为这样让我们一蹶不振吗?难道因为这样我们放弃人生吗?人生很长,方法永远比困难多。面对落差,正面接受目前现状,不卑不亢,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总结经验教训。因为一路的风尘,只为那久违的朝阳。

面对人生的错位,调整方向盘,审时度势,寻找最适合的方向。国父孙中山弃医从政,在澳门、广州等地一面行医,一面结纳反清秘密会社,准备创立革命团体,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从哈佛大学辍学投入他构建的微软帝国创业,奥运会冠军田亮与英皇公司签约不久,田亮被开除出国家队,令他声誉受损,但并没有影响他以后在商业的成功。

他们对人生坐标的定位,有家庭的影响,更有社会对他们的影响。他们面对人生的错位,不管是主动或者被动都积极调整个人方向,找到那个最契合家庭和社会的那个方向,找到了最适合他们自己发展的道路,创造了社会财富同时发挥着家庭与自身的价值,助推了社会的发展。

2020浙江高考作文题目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

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原文与翻译 篇三

该篇作文,第一位阅卷老师只给了39分,但后面两位老师都给了55分的高分,最终作文审查组判为满分。这彰显了高考作文阅卷的严谨与科学。中国知网显示,浙江教学月刊社是由浙江外国语学院主管、主办的面向中小学师生,直接为基础教育服务的教育类报刊社。

浙江省高考作文阅卷大组组长陈建新教授点评称,“它的每一句话都围绕着个人的人生理想和家庭社会的期待之间的落差和错位论说,文章从头到尾逻辑严谨,说理到位,没有多余的废话,所有的引证也并非为了充门面或填充字数。”但点评专家同时也指出,写成这样需要考生阅读大量书籍,文字表达如此学术化,也不是一般高中学生能做到的。“当然,其中的晦涩也不希望同学们模仿。”

该篇作文引发热议。

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的资深传媒人朱学东在微博评论称,“高考作文考什么?我想无非就是主题,围绕主题的展开的逻辑演绎,遣词造句能力等等。这篇满分作文,在这三方面是够格的,无论是主题,逻辑和文字表达。” 朱学东称,“不是说每个人都要这样学,但是,出现了,罕见,更应该鼓励。这个意义上,给满分,我也不反对。”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原文与翻译 篇四

8月3日,作家马伯庸在微博上发表了自己对于高考浙江满分作文的评论:

那篇高考满分作文吧,我仔细看了,很有意思,很难用“满分好作文”或者“烂作文”来简单地评价。

里面最夺人眼球的部分,是使用了一大堆生僻词,诸如“嚆矢”(先声)、“孜孜矻矻”(后俩字念哭)、“洵”(确实),引用了一堆生僻典故,以及看似高端的学术口——祓魅与赋魅,实践场域的分野、理想期望范式之类。

让人觉得惊讶的是,这些生僻词、生僻典故和生僻表达都用对了地方,并不是背诵了一堆术语胡乱堆砌上去。这说明考生本人的知识面和阅读量,确实远超同侪,这是很值得佩服的一点。网评说“不说人话”是准确的,但说“不知所云”就过了。 问题在于,没这个必要。

作文里要表达的意思,完全可以用更平实、朴素的词句来组织,信息一点不会损失。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深度和论证过程,也完全用不着跩这些大词儿,四个字来总结就是:辞不配位。

如果这么说还不够形象的话,我举个例子:曦和凌于颠囟兮,琼蕊睹朕而粲齿” ,看着也挺高端对吧?其实就是“太阳当头照,花儿对我笑”。

这篇作文的文风,其实很像最近十年来学术界颇为流行的那种不说人话的行文方式,充斥着怪异、造作的翻译腔与不分场合的术语滥用。我怀疑作者是不是读了一大堆类似的论文,完全沉迷在这种不可名状的”高级感”中。

如果是一篇学术论文,估计是要被导师打回来的。如果是一篇普通作文,不免有堆砌炫技之嫌。也不该得到高分。 但这是在高考现场,一个极端的环境。 在这个环境下,所有的一切,都要围绕着“分数”展开。具体到高考作文,考生必须施展浑身解数,在极短的时间内给阅卷老师提供一个兴奋点,这个兴奋点要鲜明、清晰、高级并且与众不同。所以写高考作文,策略和平常写文章不一样。

也许这篇作文的风格是故意为之,就像当年的《赤兔之死》,成色如何且不论,至少夺人眼球是做到了。第一位阅卷老师给的分数不高,复阅时的两位都打了满分,说明战术运用得当。 真正的问题,出在阅卷老师身上。

这事在宋朝曾经发生过一次。当时国子监里有个太学生,叫刘几,文风晦涩古怪、词藻偏僻,人称诡秘之主(划掉)。《宋稗类抄》说他“好为怪险之语,学者翕然效之,遂成风俗”。提倡古文运动的欧阳修格外看不惯这小子,他对文章的要求是质朴流畅,不以辞害义,最讨厌这种轻薄子。他担任主考官时,批到一张卷子,上面有“天地轧,万物茁,圣人发”几个字,立刻识别出这是刘几的手笔,直接拿朱笔把整张卷子从头到尾抹了一条,号称红勒帛,还挂出来,上悬“大紕繆”三字。

刘几是大才子,但欧阳修担心的是,一旦给他高分,会引起无数人效仿博名,潮流大坏。刘几很知趣,沉淀了几年以后再去考,顺利过关。 欧阳修的担心是有道理的。《赤兔之死》之后,我记得高考古文层出不穷,大家都意识到可以靠出奇去博一博,但质量实在良莠不齐。这次满分之后,我赌接下来几年一定有人会去背诵学术大词和艰深典故,在高考作文里铺排而出。

你不能苛责一个高中生。这是他人生最重要的一次抉择,为什么不去使用这种合法技巧去争取分数。这位作者有阅读量,有知识面,也有表达能力,战术上选择也没问题。未来必有前途。只是在战略上,千万不要觉得这么写是一条好的出路。 至于阅卷标准,就这样吧。

生活在北极作文 篇五

生活在北极作文

上帝真不公平呢!

你长得那么漂亮,身旁总有一大堆男孩子围着你团团转,每天下课后总能在你课桌里翻到几封情书。。。……

你的成绩也是那么优异,真让我羡慕呢!总是家长老师眼里的乖孩子,每次看见你试卷上的满分,我都暗暗发誓,总有一天我要超过你,可是事情总是不如我愿……

你的性格那么随和,可爱,人人都愿意和你做朋友,也可以说是讨好你吧……我的朋友就没有几个,少的那么可怜……

其实你也没有那么优秀,只是我心里的阴影在作祟而已,羡慕吗?嫉妒吗?呵呵……曾经有过吧!孤独的滋味那么明显,眼泪总是在深夜从眼眶落下,可它不是因为你……不是因为你……我就是想哭,就是想哭……人人都厌恶孤独,是因为抑郁症!我爱上了孤独,是习惯,习惯一个人静静的呆在家里,心中的那份平静,不可侵犯,神圣的看不到一丝乌黑……

这就是我的快乐,音乐和小说,它们总是那么友好,那份魔力,帮我洗去心中大部分的阴霾……生活在孤独中的人……

我不会寂寞!我有自己的灵魂为伴,听梁静茹,郁可唯……她们的歌,也是一种享受,我活在黑暗之间,我活在像北极一样的世界,一样冰冷是世界,我听不见尘世的喧嚣,我看不见美丽而神秘的光芒!春天是什么样子的?阳光很温暖吗?我忘了,北极的。阳光也是冰冷的……

可是我一点也不怕,我有自己的灵魂啊!很简单,很简单的灵魂,我听见它说:“相信孤独的魔力……相信孤独的魔力!!!”

我笑了,第一次笑了,春光荡漾啊!

像针一样刺痛肉体的春光啊!

阳光真漂亮,可惜灼伤我的双眼!

冰雪慢慢的融化,融化的是内心的冰封!

你其实真的没有那么优秀,只是运气好罢了……

我其实也没有那么糟糕,只是偶尔有点傻而已……

北极的风光也蛮漂亮的,四季如冬……万里冰封……寒气逼人!!!

那怎样的一种气势啊!

我看到了内心的彩虹,像血一样的红;淡馨的橙黄;严峻的黄色;融化的绿色;小草的青色;大海般宽阔的蓝;梦幻般轻盈的紫……

生活在树上浙江省满分作文 篇六

生活在树上浙江省满分作文

现代社会以海德格尔的一句“一切实践传统都已经瓦解完了”为嚆矢。滥觞于家庭与社会传统的期望正失去它们的借鉴意义。但面对看似无垠的未来天空,我想循卡尔维诺“树上的男爵”的生活好过过早地振翮。

我们怀揣热忱的灵魂天然被赋予对超越性的追求,不屑于古旧坐标的约束,钟情于在别处的芬芳。但当这种期望流于对过去观念不假思索的批判,乃至走向虚无与达达主义时,便值得警惕了。与秩序的落差、错位向来不能为越矩的行为张本。而纵然我们已有翔实的蓝图,仍不能自持已在浪潮之巅立下了自己的沉锚。

“我的生活故事始终内嵌在那些我由之获得自身身份共同体的故事之中。”麦金太尔之言可谓切中了肯綮。人的社会性是不可祓除的,而我们欲上青云也无时无刻不在因风借力。社会与家庭暂且被我们把握为一个薄脊的符号客体,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尚缺乏体验与阅历去支撑自己的认知。而这种偏见的傲慢更远在知性的傲慢之上。

在孜孜矻矻以求生活意义的道路上,对自己的期望本就是在与家庭与社会对接中塑型的动态过程。而我们的底料便是对不同生活方式、不同角色的觉感与体认。生活在树上的柯希莫为强盗送书,兴修水利,又维系自己的爱情。他的生活观念是厚实的,也是实践的。倘若我们在对过往借韦伯之言“祓魅”后,又对不断膨胀的自我进行“赋魅”,那么在丢失外界预期的同时,未尝也不是丢了自我。

毫无疑问,从家庭与社会角度一觇的自我有偏狭过时的成分。但我们所应摒弃的不是对此的批判,而是其批判的廉价,其对批判投诚中的反智倾向。在尼采的观念中,如果在成为狮子与孩子之前,略去了像骆驼一样背负前人遗产的过程,那其“永远重复”洵不能成立。何况当矿工诗人陈年喜顺从编辑的意愿,选择写迎合读者的都市小说,将他十六年的地底生涯降格为桥段素材时,我们没资格斥之以媚俗。

蓝图上的落差终归只是理念上的区分,在实践场域的分野也未必明晰。譬如当我们追寻心之所向时,在途中涉足权力的玉墀,这究竟是伴随着期望的泯灭还是期望的达成?在我们塑造生活的同时,生活也在浇铸我们。既不可否认原生的家庭性与社会性,又承认自己的图景有轻狂的失真,不妨让体验走在言语之前。用不被禁锢的头脑去体味切斯瓦夫·米沃什的大海与风帆,并效维特根斯坦之言,对无法言说之事保持沉默。

用在树上的生活方式体现个体的超越性,保持婞直却又不拘泥于所谓“遗世独立”的单向度形象。这便是卡尔维诺为我们提供的理想期望范式。生活在树上——始终热爱大地——升上天空。

评点

在我几十年的高考作文阅卷生涯中,这是一篇极少能碰到的考场作文。它的文字的老到和晦涩同在,思维的深刻与稳当俱备。看第一遍,感觉不像是一个高三学生写的考场作文,然而,细读后你会发现,它的每一句话都围绕着个人的人生理想和家庭社会的期待之间的落差和错位论说,文章从头到尾逻辑严谨,说理到位,没有多余的废话,所有的引证也并非为了充门面或填充字数,而本届高考,用这样的方式引证各种名人名言的作文太多了。当然,这样的文字,较易令人看不懂,所以第一位阅卷老师只给了39分,但后面两位老师都给了55分的高分,说明我们的阅卷老师还是能识别作文的好坏的。作文审查组老师认真细读这篇作文,一致给出高评。我们认为,把此文打成满分,不仅是给予这篇作文恰如其分的分数,也是展现浙江高三学生的作文水准。然而,要写成这样,需要考生阅读大量书籍,而非背诵几条名人名言就行的。而文字的表达如此学术化,也不是一般高中学生能做到的。当然,其中的晦涩也不希望同学们模仿。(陈建新,浙江大学副教授,浙江省高考作文阅卷大组组长)

浙江2020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

8月2日,浙江教学月刊社微信公众号“教学月刊”发布文章称,该篇作文,第一位阅卷老师只给了39分,但后面两位老师都给了55分的高分,最终作文审查组判为满分。这彰显了高考作文阅卷的严谨与科学。

中国知网显示,浙江教学月刊社是由浙江外国语学院主管、主办的面向中小学师生,直接为基础教育服务的教育类报刊社。

在前述文章中,浙江省高考作文阅卷大组组长陈建新教授对该满分作文点评称,“它的每一句话都围绕着个人的人生理想和家庭社会的期待之间的落差和错位论说,文章从头到尾逻辑严谨,说理到位,没有多余的废话,所有的引证也并非为了充门面或填充字数。”但点评专家同时也指出,写成这样需要考生阅读大量书籍,文字表达如此学术化,也不是一般高中学生能做到的。“当然,其中的晦涩也不希望同学们模仿。”

该篇高考作文引发热议。目前,“教学月刊”公众号前述文章已删除。

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的资深传媒人朱学东在微博评论称,“高考作文考什么?我想无非就是主题,围绕主题的展开的逻辑演绎,遣词造句能力等等。这篇满分作文,在这三方面是够格的,无论是主题,逻辑和文字表达。” 朱学东称,“不是说每个人都要这样学,但是,出现了,罕见,更应该鼓励。这个意义上,给满分,我也不反对。”

8月3日,作家马伯庸在微博评论称,前述文章很难用“满分作文”或者“烂作文”来简单地评价。他称,文章用了一大堆生僻词、生僻典故以及祓魅与赋魅,实践场域的分野、理想期望范式等学术语句。“让人觉得惊讶的是,这些生僻词、生僻典故和生僻表达都用对了地方。”

但马伯庸认为,问题在于,没这个必要。作文里要表达的意思,完全可以用更平实、朴素的词句来组织,信息一点不会损失。四个字来总结就是:辞不配位。他认为,真正的问题,出在阅卷老师身上。这位作者有阅读量,有知识面,也有表达能力,战术上选择也没问题,未来必有前途。只是在战略上,千万不要觉得这么写是一条好的出路。

针对前述作文,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理事长熊丙奇向澎湃新闻表示,好的作文本来就该个性化表达,不是千篇 一律。大家不能用一个标准要求所有作文。这篇文章得到高分,主要是其思想性和严密的逻辑,也确实也存在比较晦涩的问题。“近年来,高考作文强调思辨,一般学生很难有深度的思辨。”

熊丙奇同时表示,评价作文是教育领域的专业事务,网友并非都具有这样的专业水平。因此还是要看专业教师对此的评价。每年都有网友对高考作文的吐槽,但不少吐槽并不专业。

生活在树上满分作文原文 篇七

生活在树上满分作文原文

现代社会以海德格尔的一句“一切实践传统都已经瓦解完了”为嚆矢。滥觞于家庭与社会传统的期望正失去它们的借鉴意义。但面对看似无垠的未来天空,我想循卡尔维诺“树上的男爵”的生活好过过早地振翮。

我们怀揣热忱的灵魂天然被赋予对超越性的追求,不屑于古旧坐标的约束,钟情于在别处的芬芳。但当这种期望流于对过去观念不假思索的批判,乃至走向虚无与达达主义时,便值得警惕了。与秩序的落差、错位向来不能为越矩的行为张本。而纵然我们已有翔实的蓝图,仍不能自持已在浪潮之巅立下了自己的沉锚。

“我的生活故事始终内嵌在那些我由之获得自身身份共同体的故事之中。”麦金太尔之言可谓切中了肯綮。人的社会性是不可祓除的,而我们欲上青云也无时无刻不在因风借力。社会与家庭暂且被我们把握为一个薄脊的符号客体,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尚缺乏体验与阅历去支撑自己的认知。而这种偏见的傲慢更远在知性的傲慢之上。

在孜孜矻矻以求生活意义的道路上,对自己的期望本就是在与家庭与社会对接中塑型的动态过程。而我们的底料便是对不同生活方式、不同角色的觉感与体认。生活在树上的柯希莫为强盗送书,兴修水利,又维系自己的爱情。他的生活观念是厚实的,也是实践的。倘若我们在对过往借韦伯之言“祓魅”后,又对不断膨胀的自我进行“赋魅”,那么在丢失外界预期的同时,未尝也不是丢了自我。

毫无疑问,从家庭与社会角度一觇的自我有偏狭过时的成分。但我们所应摒弃的不是对此的批判,而是其批判的廉价,其对批判投诚中的反智倾向。在尼采的观念中,如果在成为狮子与孩子之前,略去了像骆驼一样背负前人遗产的过程,那其“永远重复”洵不能成立。何况当矿工诗人陈年喜顺从编辑的意愿,选择写迎合读者的都市小说,将他十六年的地底生涯降格为桥段素材时,我们没资格斥之以媚俗。

蓝图上的落差终归只是理念上的区分,在实践场域的分野也未必明晰。譬如当我们追寻心之所向时,在途中涉足权力的玉墀,这究竟是伴随着期望的泯灭还是期望的达成?在我们塑造生活的同时,生活也在浇铸我们。既不可否认原生的家庭性与社会性,又承认自己的图景有轻狂的失真,不妨让体验走在言语之前。用不被禁锢的头脑去体味切斯瓦夫·米沃什的大海与风帆,并效维特根斯坦之言,对无法言说之事保持沉默。

用在树上的生活方式体现个体的超越性,保持婞直却又不拘泥于所谓“遗世独立”的单向度形象。这便是卡尔维诺为我们提供的理想期望范式。生活在树上——始终热爱大地——升上天空。

浙江高考作文题目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

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评点

在我几十年的高考作文阅卷生涯中,这是一篇极少能碰到的考场作文。它的文字的老到和晦涩同在,思维的深刻与稳当俱备。看第一遍,感觉不像是一个高三学生写的考场作文,然而,细读后你会发现,它的每一句话都围绕着个人的人生理想和家庭社会的期待之间的落差和错位论说,文章从头到尾逻辑严谨,说理到位,没有多余的废话,所有的引证也并非为了充门面或填充字数,而本届高考,用这样的方式引证各种名人名言的作文太多了。当然,这样的文字,较易令人看不懂,所以第一位阅卷老师只给了39分,但后面两位老师都给了55分的高分,说明我们的阅卷老师还是能识别作文的好坏的。作文审查组老师认真细读这篇作文,一致给出高评。我们认为,把此文打成满分,不仅是给予这篇作文恰如其分的分数,也是展现浙江高三学生的作文水准。然而,要写成这样,需要考生阅读大量书籍,而非背诵几条名人名言就行的。而文字的表达如此学术化,也不是一般高中学生能做到的。当然,其中的晦涩也不希望同学们模仿。(陈建新,浙江大学副教授,浙江省高考作文阅卷大组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