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课堂实录教学,不仅给老师起到了示范作用,而且也是孩子们学习的榜样。通过课堂实录我们可以学习名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习他们先进的教学理念,优美的教学语言,优秀的教学方法,优化的课堂结构,得体的教学姿态,能够不断完善自身素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不断丰富教育教学经验。下面是高考家长帮为您整编的少年闰土教学实录【优秀7篇】,希望可以抛砖引玉,帮助到您。
《少年闰土》课堂教学实录 篇一
一、教学目标 :
1、认知目标:学习生字新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力目标:快速阅读课文,能用讨论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情感目标:体会人物性格特点,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二、重点分析:
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教学媒体:
硬件媒体:计算机、扫描仪、投影仪、录音机、录音带。
软件媒体:文字、图形、音乐。
四、教学过程 设计
1、导入 新课。
(1)教学过程 与教学内容。
含苞欲放的早字。图1(略)
教学策略设计:用“早”字引出作者,简介作者,为学生了解闰土后,从鲜明的对比中体会社会的不平等,以为后面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埋下伏笔。
2、学习课文。
(1)教学过程 与内容:听录音。
策略设计:纠正生字读音,感受语音变化;认读生字新词。
(2)教学过程 与内容:
①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图2(略)、图3(略)
A:脸——紫色
B:头——小毡帽 健康
C:颈——银项圈 活泼
D:怕见人 怕羞
策略设计: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外貌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②讲述闰土的新鲜事,了解闰土是个什么样的人。图4(略)、图5(略)、图6(略)、图7(略)。
学生自主学习课文,说说讲了哪些事?选一件你最喜欢的讲给同学们听。
教学策略设计:体现自主学习,结合口语交际,力求读写合壁。
③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和我都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提问)
和闰土相比,“我们”的知识太少了,目光太短浅了,写出了作者不满现实,追求自由生活的心态。
④惜别
作者:大哭。
闰土:躲在厨房不肯出门。
策略设计:从人物的外表体会人物的内心,感受作者与闰土的浓厚情谊。
3、课外延伸:(图书室或网站)
向同学们推荐《中年闰土》、《故乡》,交流读书体会。
石家镇中心校
2003年1月17日
《少年闰土》课堂教学实录 篇二
课前谈话(略)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课文名字叫……(一生回答,教师板书课题。)
生齐读:少年闰土。
师:我们已经对课文作了预习,对于课文当中的闰土你了解了多少?谁来说一说?
生:我知道闰土在海边管西瓜,后来到了鲁迅家里,跟鲁迅一起聊天,一起玩耍,还跟鲁迅讲了一些稀奇的事,后来他要走了,他们两个人都很舍不得。
师:你对他的生活有一些了解,并且说出了所讲的事,不过有一点我要纠正一下,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生:鲁迅)对,同学们通过后面的资料都知道了,不过有一点我们要搞清楚,课文选自他的小说,小说里的故事人物往往是虚构的,所以虽然有作者生活的影子在那里,但是课文中的我(板书:“我”),不能把他叫做鲁迅。还有谁对他有所了解。
生:闰土有一张紫色的圆脸,脖子上带一个银项圈。
生:……
生:我知道闰土是闰年生的,五行缺土。
师:好,你知道了闰土名字的由来,闰年生的,五行缺土。知道什么是五行缺土吗?
生: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中间少了土。
师:我们的祖先把世间万物和我们人,认为都是由金、木、水、火、土组成的。大概闰土的父亲听了算命先生的说法,缺土,缺什么就补什么,就给他取了个名字叫(生齐答闰土)。虽然这个名字土里土气,但是我们可以看出他的父亲很爱他。还有吗?
生:他和城里的孩子有不一样的生活,他比较自由。
生:他被他父亲带到了城里。
生:作者很希望和闰土换一个身份……因为作者从闰土口中那里知道闰土的家乡有很多自己不知道的好玩的东西,所以我想作者很想坐在闰土的位置……
师:你很会读书,同学们对闰土有了大致的了解。课前我知道同学们对课文中不懂的词语试着自己解决。老师这里提出几个,看看你知不知道?板书:秕谷,读一读
生齐读
师:什么是秕谷
生:就是不饱满的稻谷或谷子
师:课文当中的秕谷用来做什么?
生:捉鸟雀
师:他干麻用不饱满的谷子去捉鸟雀呢?
生:他们农村里是种田的,谷子是自己要用的。
师:自己吃的是饱满的,把不饱满的,没有米粒的给鸟雀。(生:齐读词语)
再出示:祭祀
师:会读吗?一起读(生:齐读词语)
师:知道祭祀是怎么回事呢?
生:表示……
师:这是你从字典上知道的。
师:谁看到过或参加过祭祀吗?
生:我知道清明节我们要去祭祀祖先,要去上坟。
师:是的,上坟扫墓就也是祭祀活动。(教师讲解祭字的构成及意义:一只手把一块肉非常庄重地放在台子上,这就是我们传统的祭祀,纪念祖先的一种仪式。)
生:读词语
师:同学们预习得不错,对闰土有了大概的形象,为了使我们更清晰了解闰土的形象,老师有一个表格,帮助大家,出示表格:
闰土的模样
闰土所讲的稀奇事
师:请你再默读课文,思考闰土的模样是怎样的,他讲了那些稀奇的事,读读课文,写在作业纸上。注意,概括内容就是说,要把内容写得简短。能用四个字就不要用五个字。(学生读课文填写,教师巡视指导。)
师:我们把手中的笔停下来,把我们的学习成果交流一下,谁来说一说闰土的模样。听一听,有意见的提出来。
生:紫色的圆脸。
师:紫色的圆脸,几个字?能不能再少一点?
生:紫色圆脸。
师:我们学过,概括的时候可以用小标题的形式,能少就少。(板书:紫色圆脸)
紫色你认为是一种怎样的颜色?怎么是紫色的呢?
生:因为在乡下,太阳照射的原因
……
师:太阳晒过,显得非常的健康
继续交流
生:头戴毡帽。(教师板书)
师:你原来是怎么写的?
生:头戴一顶小毡帽。
师:他很机灵,一下子改过来了,头戴毡帽,对,能少则少。可有可无的可以省去。
生:项戴银圈。(教师板书)
生:手捏钢*。
师:这个大家有意见吗?
生:这是管西瓜时的样子。
师:我们要不要把平时的样子概括进去,不用了。这些描写都在课文的那个段落里,读一读
齐读
师:有同学概括得更简短的吗?
生:紫圆脸、戴毡帽、戴银圈。
师:不错,也是一种方法,也行
师:如果我们要把后面的表现概括进去的话,怎么概括?听我读:“他见人很怕羞……于是不到半日我们熟识了。”这个印象怎么概括呢?
生:很害羞。
师:如果为了整齐也可以用成四个字
生:非常害羞。
生:见人怕羞。(教师板书)
师:经过同学们刚才的阅读,少年闰土的基本形象就呈现在我们眼前了,我们再来看一看,他带来了哪些新鲜事?
生:捉小鸟
师:他带来的是稀奇的事,概括的时候能不能在稀奇一点?
生:冬日捉鸟
生:雪中捕鸟
师:是雪中吗?
生:雪地
师:雪中和雪地一样吗?
生:不一样
生:雪地捕鸟(师板书)
师:有时既要简洁又要让概括的内容更准确,继续努力
生:第二个是捡贝壳
师:能不能按照“雪地捕鸟”这个形式来概括。
生:海边拾贝(教师板书)
师:这样可以和上面的对应以起来,让我们的小标题写得更好。
生:田里管瓜。
生:保护西瓜。
生:瓜田刺猹。(板书)
师:还有什么事?
生:跳鱼上岸了。
生:海边跳鱼。
生:沙地观鱼。(板书齐读)
师:刚才我们经过一梳理,他的模样呈现在了我们眼前,让我们清晰地记在了心里,我们再仔细看一看课文中对他说的几件事都通过什么形式写出来的?
生:我和闰土之间的对话形式写下来的。
师:我们再看看这四件事中哪件事写得最详细了?
生:瓜田刺猹
师:读读“瓜田刺猹”这件事,你有什么感受?(自由读课文)
学生交流
生:觉得很奇怪
生:觉得很新鲜,好像在玩一样的。
师:把这种新鲜的感觉读出来(个读)前半部分读的很好,你让我也很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后半部分读得有点疙疙瘩瘩的,再读一遍。
生:我有个问题,到底读奔(第一声)?还是奔(第四声)?
师:跑步的时候我们用第一声,朝一个方向去读第四声,课文中应该读第四声。除了新鲜还有什么感觉?
生:很刺激的感觉(指名读)
师:还有哪部分也能读出刺激紧张?
生读:“月亮地下,你听……轻轻地走去……”
再读此段。
生:轻轻地走去应该“轻轻地”。
师:谁再来
生再读此句,后齐读至“……反从胯下窜了,它的皮毛是油一般地滑……”
师:闰土向我说了那些希奇的事情,他讲故事时脑子里闪出了一个有一个的问题,前面“管贼吗?”后面又问“他不咬人吗?”你发现他还有一个问题吗?什么问题?
师:猹是一种怎样的动物?你是从哪句读懂的呢?
学生读此句:“我不知道……并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理解两个破折号)说明我不知道,只是猜的。
生再读句子
师:他听着听者,于是边听边想,他听到“月亮地下”,想到了“深蓝的天空中……”,他听到“他捏了胡*,轻轻走过去……”就想到了“有一个十一二的少年……”,他听到“这畜生很伶俐……”就想到了“那猹却将身一扭……”。边听边想一幅画面就呈现在眼前了。刚才我们读过的对话,你再读一读,和课文写刺猹的画面有什么不一样?
生:角度不同
……
师:如果说闰土讲故事是一副黑白的版画,那么这幅画面就是一幅彩色的画。
指名读句子
师:课文中的这幅画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夜景图(师归纳板书:景、人、物)如果闰土给我讲述的是一幅一幅的连环画,那么这幅画是最美的画面。
生齐读第一段,再读
师:夜晚是那么的宁静,少年是那样的勇敢,读出不同来(指名读,鼓掌,齐度)
(出示其他三件事文字)
师:能否也像课文那样,听着他讲“雪地捕鸟”“海边拾贝”“ 沙地跳鱼”,你眼前会呈现怎样的画面,选择一幅画面,写下来。
学生写话教师巡视
(由于已经下课,故未完成,课外完成)
结课
《少年闰土》教学实录 篇三
教学案例: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全文,并且了解了“我”和闰土之间的关系,这节课让我们通过学习共同体会闰土的个性特点和“我”的思想感情。
师:首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完成填空:( )的少年闰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填,也可以自己想,可以填一点,更欢迎填几点。
生:我填“机智、勇敢的少年闰土。”
生:我觉得应该填“经验丰富的少年闰土。”(其它答案略)
师:同学们能够体会到闰土健康、机智、勇敢、经验丰富等这么多的特点,真是了不起。
师:你们是怎么体会到闰土这些特点的呢?首先让我们看看从哪儿可以感受到闰土的健康。
生:我是从紫色的圆脸感受到闰土很健康的。(出示句子)
师:从这段话中你还有其它的感受吗?
生:我从头载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感到闰土还很可爱。
师:作者正是抓住紫色的圆脸,小毡帽、银项圈这三个特征,把一个健康、可爱的闰土展现在我们眼前。
谁愿意读读这段话。(指生读)
师:听你的朗读真是一种享受。
师:刚才,我们从闰土那种典型的海边农村少年的外貌中感受到了他的健康、可爱。闰土机智、勇敢,经验丰富这些特点又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呢?
生:我是从闰土敢用胡*刺猹和潮汛要来时他去看跳鱼儿体会到的。
生:我来补充,还可以从闰土捡贝壳、下雪时去捕鸟体会到这些特点。
师:也就是从闰土对“我”讲的那四件希奇事中体会到的。谁愿意读读这四件事。
师:其它同学要认真倾听,听后试着用概括性的语言说说是四件什么希奇事。
生:我把这四件事概括成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
师:下面让我们从这四件事中共同体会生活中那无穷的乐趣。
师:请同学们把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件事用笔画下来再读读。
师:同学们,你们打算按老师给出的方法学还是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学。
生:用我们自己喜欢的方法学。
师:谁愿意说你想用什么方法学?
生:我想锻炼我的胆量,把我感兴趣的事读给听课老师听后再谈谈我的感受。
生:我想看看自己的想象力是否丰富,打算用读进去、想进去的方法学。
生:老师,我觉得我和好朋友一起学比较好。
生:老师,我打算用画漫画的方法学行吗?
生:我想用做批注的方法写出我的感受。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件事。
师:请同学们把刚才的学习情况和大家交流交流。
生:我对看瓜刺猹这件事最感兴趣,我有三点体会,一是闰土很善良,因为走路的人摘瓜吃他们不算是偷瓜没有惩罚,二是闰土很勇敢,因为猹是一种很凶猛的动物,他都不怕,还敢刺,说明他很勇敢,三是他经验丰富,因为他听到响声就能判断是猹,说明他丰富的生活经验。
生:我觉得从“轻轻地走去”也能体会到他经验丰富,因炽有轻轻地走才不会把猹吓跑。
生:老师我有没的感受,我觉得闰土这么小就能帮父母看瓜地,他真是太懂事了。
生:我觉得闰土看瓜还能说明他能干。
师:同学们能够体会得这么深,真不简单,老师想请女同学读第10小节,要读出闰土的经验丰富,请男同学读13小节,要读出闰土的勇敢。
师:一个经验丰富、勇敢的闰土仿佛就站在我们眼前。
生:我最感兴趣的事是海边拾贝,我想到闰土光着小脚丫在海边捡了许多五颜六色的贝壳,回家后,他把这些贝壳做成各种装饰品送给了乡亲们。
生:我觉得闰土不只是捡贝壳玩,他还能在玩中学,你看他能叫出鬼见怕、观音手这些贝壳的名字呢。
师:请喜欢捡贝壳的同学站起来,一起读读这段话。
师:你们让我也感受到了捡贝壳的乐趣。
生:我对雪地捕鸟这件事很感兴趣,我在第三句后做的批注是闰土真聪明、经验真丰富,因为闰土用短棒支竹匾,如果一拉,匾很快就会落地,鸟想逃也来不及了。
生:我和他的体会一样,但我是从闰土用秕谷引诱鸟上当和他在很远的地方拉绳子体会到的,因为如果离得近会被鸟发现。
生:我是从闰土选择下雪之后捕鸟体会到闰土很有经验的,因为下雪之后,鸟找食困难,这时用秕谷引诱他,鸟一定会上当。
生:我有不同的感受,我觉得闰土不但了不起而且知识很丰富,像稻鸡、角鸡等等,我们都没见过,而闰土不但抓过,还能叫出它们的名字。闰土多了不起,知识多丰富哇。
师:同学们通过学习,都有各自不同的感受,谁愿意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生:我觉得看跳鱼儿这件事特别有意思,我画了幅漫画。
看,我画的小跳鱼儿一只在举重,另一只在做上举运动。它们一个共同的愿望,锻炼身体保卫自己的家园。
师:让我们为他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鼓掌。
师:请大家齐读15小节,边读边想像跳鱼儿跳的样子。
师:从这四件事中,我们不仅品味到闰土的个性特点更感受到闰土那丰富多彩的生活,此时此刻,课文中的“我”有什么感想?
生:“我”的感想是: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师:默读这段话,看看有没有疑问。
生:“四角天空”是什么意思?
生:闰土知道那么多,我为什么不知道?
生:“往常的朋友”指谁?
师:建议同学们联系课文前面的内容,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同桌一起研究研究。
生:往常的朋友指的是和“我”一样的少爷。
生:四角的天空指的是“我”生活在四合院里,只能看到院子对着的天空。
师:这是四角天空的本意,谁有更深的体会。
生:我认为“我”生活在四角的天空下,就有如笼中之鸟没有自由。
生:我觉得课文中的“我”生活的空间太小了,不能像闰土一样广泛地接触大自然。
生:我认为“我”有如“井底之蛙”孤陋寡闻。
师:正因为闰土生活在广阔的天地间,所以见识广,而“我”住在深宅大院里,生活空间小,所以才孤陋寡闻,对闰土讲的那些事也觉得特别希奇。
师:请大家带着自己的感受齐读这段话。
师:谭文学到这儿,教师想请同学们再完成一个填空:的“我”,可以根据学完课文后的感想填,也可以根据自己对少年时代鲁迅的了解填。(答案略)
分析
一、力求体现新课程的理念,突出语文教育的生命性。
以“人”为本的思想在这节课上有充分的体现。如刘老师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方面,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可供学生自由发展的平台,让他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为他们的独立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力求凸现语文教育的人文性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决定了语文学科的性质,在语文教育中凸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是至关重要的。这节课刘老师无论是在对学生的谆谆诱导上,还是在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上,都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三、形式多样的朗读,能让学生更充分地感悟文章的思想内容。
四、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去学习,体现了语文教育的生活性。
《少年闰土》课堂教学实录 篇四
之四
执教者:金鸡亭小学 周 刚
教学目的:
1、通过分析内容,了解闰土的性格特点。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闰土的性格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闰土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了解闰土的性格特点。
教学准备:电脑、小黑板、图片、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读了此文,知道文中讲的是,出示画面并加以描述,这个人是谁呢?他就是——少年闰土(板书),今天我们共同来探究: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来说明。
二、学习讨论
1、下面请同学们分组学习讨论并简单交代相关事项。
(1)分小组讨论,设小组长一人。
(2)用铅笔划出相关语句。
(3)在空白处写上注释。
2、教师巡视指导(分优、中、差三组)
3、分析理解
(1)指名回答
(2)学生回答: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他是怎样的人?
(3)教师指导
a教师指导学生朗读
b教师归纳分析
启发一,如果学生回答不出来,可适当点拨,如说他的外貌怎样,从中就可以找出;
启发二,引导学生还有哪些语句不理解,从而引出“知识丰富”这一点;
启发三,文中最后一自然段如何理解?
(4)举例分析
a外貌描写部分
学生找出相关的语句。
指导学生朗读,要突出其特点。
教师分析:
“紫色的圆脸”说明了什么?(勤劳)(板书)
“头戴小毡帽”说明了什么?(朴实)(板书)
“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说明了什么?(父亲爱他)
b看瓜刺查部分
学生找出相关的语句。
指导学生朗读,要突出其特点。
刺查有几个动作?用横线划出。
从“听”中可以看出闰土什么?(板书:聪明能干)
闰土为什么要“捏着”胡叉轻轻地“走”?(板书:机智勇敢)
想象一下闰土是怎样刺查?哪个同学表演一下?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闰土有什么特点?
教师小结
4、教师小结
三、质疑延伸
1、还有哪些疑问?
2、学生提问
3、师生解答
4、课外延伸(可以去阅读小说《故乡》)
四、教师总结
点明板书
五、板书设计
紫色的圆脸 头戴小毡帽 勤劳朴实
颈套银项圈 约莫十一二
雪天捕鸟 捡取贝壳 机智勇敢
闰土 聪明能干
看瓜刺鸟 潮汛观鱼 知识丰富
舍不得 送礼物 真诚友善
《少年闰土》课堂教学实录 篇五
一、导入,渲染情境,朗读方法指导。
1、齐读,感受情景。
师:孩子们,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少年闰土》。好文章不厌百回读。但是这节课的阅读有新要求:一是你要懂得我们是用什么方法学习课文,二是要联系所学加深对课文的体验,三是老师希望你们能因此喜欢上鲁迅的文章。
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碧绿的西瓜,鲁迅在课文中描写了一个静谧优美的月下瓜地刺猹的情景。打开课文,让我们一齐轻轻朗读第一段。
生齐读第一段
2、读说结合,体会同一意思的不同说法。
出示挂图(文中第一幅插图)
师:多么美丽的月下瓜地刺猹的情景,听老师说这幅图,用心记,等下每个同学都要这样详细地说说这幅图。
师述:“在海边一望无际的碧绿的瓜地上,金黄的圆月挂在深蓝的天空中。一个少年手捏一柄钢*,伏在瓜地边。月亮地下,你听,啦啦地响了,猹在咬 了,那少年便捏了胡*,轻轻地走去,看见猹了,便尽力地刺去,那畜生很伶俐,将身一扭,倒向他奔来,反从胯下逃走了,它的皮毛是油一般地滑。”
生同桌互述。
师:我们刚才说的是课文的8—14段的内容,与第一段相比,你觉得有什么不同?
生:第一段比较优美,后面听起来比较刺激。
师:对。你看,同一个意思,用不同的说法,就会有不同的效果。
3、示范背诵,体验熟读成诵的妙处。
师:二十几年前老师读中学时都学过这篇课文,《少年闰土》是鲁迅小说《故乡》中的一部分,第一段确实写得很美,现在老师还会背,你们帮老师听听。
师背第一段。
师:读书时有不理解的地方,你就反复读,读到会背,自然就明白了。熟读成诵是理解课文的一个最好的方法。
生试背第一段。
4、提示朗读方法。
师:诵读时还有个秘诀,把文中用得比较好的词读重音,朗读的效果就会更好。
二、抓重点句段,在练习中理解。
1、出示重点段落,反复读。
“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师:把朗读方法用到这一段话中,看看读得如何?
生齐读,师强调必须注意的重音(如上加粗的词),生再齐读
2、整体入手,体会课文。
闰土经历的希奇的事指的是哪些?出示小黑板中的第一行。
(小黑板)
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描写“瓜地刺猹、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跳鱼儿”的内容,并在相应的段落旁写出这些小标题。
师:用这几个小标题来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自己试试看。
指名说说概括方法。
生:刚才我们概括主要内容时的方法:一是用上课题,二是把人物做过哪些事说清楚就可以了。凡是写人的文章,都可以用这个方法概括主要内容。
3、在练习中理解感悟。
(再出示练习)
快速反复阅读课文,按要求在相应段落旁作答。
1、瓜地刺猹——标出你感觉用得好的词语,用自己的话说说当时的情景。
2、雪地捕鸟——把文中的动词圈出来,再仿说一段话,要求用上几个连续动作。
3、海边拾贝——试用“奇形怪状、颜色各异、有的……有的……还有的……”描述海边的贝壳,想好了自己说一说。
4、看跳鱼儿——关于跳鱼儿, 文中的省略号可能省略了什么?写在书页边。
师:仔细观察阅读要求,有什么发现吗?
生:每一个题目都要边看边记下来的。
师用红笔标出
师:对。不动笔墨不读书,记住,真正读透一篇课文,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边记。请大家按上面的要求,快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4、生按要求阅读练习。
三、朗读,练习,交流,提炼学法。
1、抓重点词理解课文。
师:文中有重点句,句中有重点词,抓住关键词句,能帮你很快地读懂课文的。雪地捕鸟这段中圈出的动词就是重点词。朗读时,注意你刚才圈出的动词要读重音。
生齐读自由读第6段。
2、反复朗读理解课文。
师:稻鸡,角鸡,鹁鸪,蓝背……这些鸟你们见过吗?贝壳长成什么样的鬼见了都会怕?真的有两只脚的跳鱼儿吗?
这些都是我素不知道的新鲜事,可是与我们年纪相仿的闰土,不仅知道沙地上树木里这些鸟雀的生活习性,还有海边的那五色的贝壳,潮汛要来时的跳鱼儿……这一切令人无限向往,这样的生活令人羡慕,闰土的知识丰富也令人敬佩。难怪作者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啊”表现了作者惊奇、羡慕、敬佩。
生再反复齐读“啊……”这一段。
3、快速拓展练笔理解课文。
师:四角的天空说明生活圈子极小,生活方式单调,所以闰土所讲的事在作者看来不仅希奇,而且引起了作者和我们无限的想像和疑问:那海边躺满了奇形怪状、颜色各异的贝壳,一定极为美丽;沙地上有不断跳着的跳鱼儿是什么样的情景呢?
现在我们来个比赛快速练笔比赛,老师请你们从这三个问题中,(师用红笔画出)你自己选择其中一题,写下来。从老师说开始,手不能停,看看在规定时间内谁写的内容最多。
经常作这样的练习,你就能写好作文。
……
2、雪地捕鸟——把文中的动词圈出来,再仿写一段话,要求用上几个连续动作。
3、海边拾贝——试用“奇形怪状、颜色各异、有的……有的……还有的……”描述海边的贝壳,想好了自己写一写。
4、看跳鱼儿——关于跳鱼儿, 文中的省略号可能省略了什么?写下来。
4、生自由选择作练笔。
5、小组轮阅后师就典型练笔稍作点评。
6、在练习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师:走向生活,走向社会,在广阔天地锻炼,我们就会知道原来生活是这样丰富多彩,我们也会像闰土一样,见多识广。
同桌互相 说说这一题。
闰土是个-----------------------的孩子,他的-----------------------------------令人羡慕,他的------------------------令人敬佩,“我”渴望着-----------------------------------------的生活。
7、自由反复朗读,理解课文。
师:理解课文的方法有多种多样,对我们来说,最为主要的理解方法是反复朗读,在读中你就会有所体会。
现在打开课文,在规定的时间内反复读课文,你肯定会有所感悟的。
四、拓展延伸,全面感悟。
1、听读与闰土第二次见面的内容,加深理解。
师:本文是鲁迅的小说《故乡》中的一段,这篇小说写我回到阔别二十多年的故乡,主要通过闰土二十年前后的变化,写当时的农村生活和农民的生活。
这样一个活泼可爱、聪明勇敢、见识丰富的少年,二十年后是什么样的呢?
师读《故乡》中描写我与闰土的第二次见面的段落。
2、诵读名言提升理解。
出示
“我想: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生齐读
师:这一段话是我们将来读中学才会学到的,现在读起来,可能你会有点感觉,可能有一天你会恍然大悟,也可能再次读到时你会印象更深。这些都是读书的妙处。自由自在地读书,在不同时期,读同一本书,你会更多的收获的,这也是编书专家所希望的。
3、总结学法
师:鲁迅先生对踏出希望之路始终充满信心,因为二十多年前的少年闰土,也正是当时中国千千万万个农村孩子的代表。他们聪明可爱,知识丰富,勇敢机智,丰富多彩的生活让城里少年无比羡慕,无限向往。
这节课上到这儿,张老师也要与大家话别了,今天能与大家一起学习,真的很高兴,你们的聪明可爱,认真学习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希望大家记住这三个学习秘诀,希望这三个读书方法也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出示
不动笔墨不读书 熟读成诵会理解 想像提问变聪明
教后反思:
很高兴有机会把自己的教学理念以课堂的方式来跟大家交流。
《少年闰土》一课为经典文章,较难的是学生对当时背景的理解。事实上,很多学生对课文的熟悉是我们所想不到的。即使是教师没有上过的课,学生也不是我们想像中的白纸一张,他们大多开学初发新书那几天就把课文看过,有的还看过好几遍。不少学生喜欢找哥哥姐姐的课本看。另外,有个操作上的问题。我们平时的授课中强调要把读挤进课堂,甚至要求读书声不得少于三分之二。这个理念是非常正确的,但是在实际教学的操作中,老师通常在早读课上,提示学生,要教的新课须学生反复朗读,加上预习,许多学生对课文内容也是十分熟悉,如果课上再按部就班地要求三分之二的朗读,学生很多读得并不起劲。所以,这就如三维目标,很全面,但并非每节课都要照顾到三维。所以,我的意图是提供一个长篇课文的阅读教学尝试,一是重点要有所侧重,抓两个重点句段来理解,二是要求要略有提高,比如小练笔,比如课外的拓展,三是学习方法要反复出现,归纳出学法并成系统。
这个课有三个特点:
一是整块教学,追求教学效益最大化。现在都知道不要把课教得支离破碎,但却找不到途径,比如一般听到的课是这样:《学弈》学是什么意思?弈是什么意思?学弈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看注释。评课就说,由学生自己总结出来的。其实一个简单的内容叫了三四个学生回答,这本身就是浪费时间,很多课堂纪律问题都是在提问时出现;而且还有另一个问题,那就是一个学生这样并不代表所有的学生都这样。所以有以点代面的嫌疑。另外,像这样问一下答一下再读一下,反复地这样,导致学生疲劳厌倦,课堂上景观很不尽人意。整体教学体现在:比如练习要求全部出现,在整个时间块内学生一个一个地学习下来。比如,三个较高要求的内容,让学生在同一时间段内自由选择快速练笔后轮阅交流,每个学生只写一个,可是学了三个内容。
二是学习方法成系统的交给学生。并不是所有学法都要学生自己总结出来,学生毕竟有局限,所有有的是教师直接告诉学生,有的是在教学内容中水到渠成地总结,是需要平时不断渗透的。平常教学我经常以秘诀的形式告诉学生学习方法,学生都比较专注也比较兴趣。比如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朗读的方法,阅读的习惯。
三是关注所有的学生是否在积极主动地学。许多教师在教学中都很苦恼:为什么学生在课上都听懂了,做起练习来还是有许多不会?这其实是因为课上我们所提问的只是个别,个别会了我们就以为是全部会了此其一;其二,有学生发言,对其他学生来讲,就有个先入为主的印象,多数学生就不会再动脑筋去想,这就是教师没有给每个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我的课特点是比较少叫学生个别地一个一个回答,因为一是大班化,二是交流形式可以以小组或同桌,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说而不是当听众,三是时间有限。我认为课堂就是组织所有学生在学习,他们在读在想在写在记就是全员全程参与 学习,真正实现课改的最高要求:让每一个孩子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点评:
本课系惠安县优秀教师讲学团示范课。
张老师的课理性、干练,视角独特,准确抓住教材的重难点加以突破,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在此基础上巧妙整合,听说读写有机结合,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印象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一是清晰地贯穿学法指导与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又让人感觉不露痕迹自然而然,比如如何概括课文内容、复述课文、有感情朗读句段、拓展示延伸要联系课文、不同时期读同一个文章等等,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如何以教材为凭借进行学习,并掌握学法,这一切又都让人感觉水到渠成。如果每一名教师都能坚持这样做,那就能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二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实实在在的收获。观察张老师的整个课堂,四十分钟中,几乎每一名学生都在忙,都忙着读、忙着写、忙着说、忙着动脑动手动口,在张老师的课堂上,没有学生是配角,没有学生在当听众,给每个学生的充分的学习自主权,给予学生最大的自主学习的空间。。
三是遵循学生学习规律,创设条件鼓励学生独立学习,最大面积地受益。如在规定的时间内快速练笔后再轮阅,这样就逼着每个学生要独立思考,要自己去动脑,长久这样训练,学生思维的流畅性敏捷性何悉不发展?而独立思考之后的轮阅,则是集体智慧的分享,这样科学安排,真正扎实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这些细节体现了张老师熟知教育学、心理学,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高屋建瓴,又长期在一线教学,才有这样巧妙细致的安排。又如在规定的时间内口不能停地反复读课文,这样促使学生一定要读,而大家都读就有一定的氛围,这样的氛围反过来又促进学生读书的兴趣。
这些具体可操作的方法也解开了我们平时的疑难,可学可看,不再是看得来学不来。
《少年闰土》教学实录 篇六
之二
浙江省诸暨市教育局教研室 翁善庆
《少年闰土》是小学高年级的一篇传统课文。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少年闰土知识丰富、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特点。在第一课时教学中,我让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重点理解闰土的“知识丰富”。教学过程 概述如下:
一、初读课文,认识特点
二、直入重点,理解“知识丰富”
(一)找“事情”,理解“知识丰富”之一--知道得“多”
1.师述:读了课文,我们知道闰土勇敢机警、知识丰富、聪明能干,那你喜欢闰土特点的哪一个方面呢?(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引导学生学习“知识丰富”。)
2、轻声读课文,找一找,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写出了闰土的“知识丰富”?(找出6-16自然段)
3.快速读这一部分,思考:这里闰土说了哪些事?文中哪一句话直接点出了闰土的“知识丰富”?
(“雪地捕鸟”“看瓜刺猹”“捡贝壳”“看跳鱼儿”)(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事)
4.“无穷无尽”是什么意思?它说明了什么?(多;闰土知道的事情多,说明他“知识丰富”。)
5.小结:从上面的讨论,可以看出闰土知道的事情是无穷无尽的,从这个“多”可以看出闰土的“知识丰富”。这是今天我们学习的第一个方面。
(二)品词句,理解“知识丰富”之二--知道得“详细”
1.再仔细读这一段,想一想,这四件事当中,哪几件事写得特别详细呢?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举例说说。
2.讨论汇报。
“雪地捕鸟”。闰土十分熟悉捕鸟的过程,还用了非常贴切的动词,如:扫出支起撒下一拉……
“看瓜刺猹”。绘声绘色描述:啦啦地响油一般的滑……
3.刚才我们重点讨论了雪地捕鸟和看瓜刺猹这两件事,从闰土绘声绘色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知道闰土对海边的农村生活是知道得多么详细啊!这对表现闰土的“知识丰富”,你又悟出了什么?
(闰土知道的事情不但多,而且对每件事知道得十分详细,这“详细”是他知识丰富的第二个方面。)
(三)体会“三个不知道”,理解“知识丰富”之三--以“少”衬“多”
1.快速读这一段话,想一想这四件事,课文是用什么方式表达出来的?(我和闰土的对话)
2.请大家找一找“我”和闰土的对话句子,并用画出来。自由地轻声读读,读后交流。
3.因为闰土亲身经历了这些事,知道得十分详细,所以说得绘声绘色,我们大家也来绘声绘色的读一读闰土的话。(运用多种形式读:指名读;齐读;分角色读……)
4.这一段除了写我们刚才读的“我”和闰土的对话以外,还写了什么?
(让学生找出“我”三个“不知道”的自然段)
5.请大家朗读这三个自然段,思考:这三个自然段反映了“我”的什么特点?(见识很少)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我”并不知道;素不知道;所不知道的。)
6.再仔细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画出有关的词句,并说说理由。
出示:“我并不知道”的是什么?
“我素不知道”的是什么?
“我所不知道”的是什么?
(在学生自学讨论的基础上,理解“无端、如许、先前、单知道、往常的朋友”等词语,重点理解句子:“……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四角的天空”。)
7.师述:刚才我们讨论了这三个自然段,从三个“不知道”了解了“我”和闰土相比,感到见识少。那么大家再想一想,这三个自然段写“我”的见识少,这与表现闰土的知识丰富又有什么作用呢?(加强对比,以“我”的“少”突出闰土的“知识丰富”。这是表现闰土“知识丰富”的第三个方面。)
8.小结并引入下课时。
评析
本课时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1.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抓住一点,重其所重,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理解“知识丰富”,避免了面面俱到的分析讲解;2.在理解“知识丰富”时,从知道得“多”到知道得“详细”,再体会“三个不知道”,从内容到写法,由易到难,剥笋式地层层展开,并有机地结合重点词句的品味,学生学得扎实;3.通过学生反复的读、仔细的找,认真的思,热烈的议,教师穿针引线,只作适当点拨,使课堂结构动静交替,张弛有度,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
《少年闰土》教学实录 篇七
一、课前对话,反馈检查,扫清障碍。
师:前几节课我们认识了教学艺术精湛的田老师,这节课我们要去学习鲁迅笔下的——
生:齐读:《少年闰土》。
师:鲁迅先生写这篇文章的时间是1921年。语言习惯与现在不同,你能联系上下文把下列这些词换成现在常用的词语吗?
其间 便是 允许 仿佛 好容易 年末 熟识 无端地 素不知道 如许 先前
生:默读课文,寻找词语并进行替换。
集体反馈:指名学生说一说所替换的词语,教师出示最佳答案。
二、速读文本,捕捉信息,定位阅读。
师:(课件出示)文中重要人物是“我”和闰土,闰土的身份是( )的儿子,“我”是( )的儿子。 [地主 穷人]
指名回答,师相机板书,(“我” 少爷 闰土 忙月的儿子)并解释 “忙月”。
师:闰土和“我”在一起,文章写了四件事,“我”印象较为深刻的是( )和( ),你最敬佩的是闰土会( ) 。[看瓜刺猹、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跳鱼儿]
生:我印象较为深刻的是看瓜刺猹和雪地捕鸟这两件事。
师:你能说一说理由吗?
生1:因为看瓜刺猹写得很生动,并且在文中出现过两次。
生2:因为看瓜刺猹和雪地捕鸟写得比较具体。
师:那这两件事,相比之下,“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哪一件?为什么?
生1:我认为“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看瓜刺猹。因为文章一开头就写看瓜刺猹,并且在文中出现过两次。
生2:我也同意观点,但我要补充一点:作者过了三十年之后,脑海里首先浮现的就是看瓜刺猹。
师:说的真不错,那就让我们先来看看闰土是怎样看瓜刺猹的。
三、研读文本,走进人物,“零”距离接触。
师:(课件出示)闰土看瓜刺猹的插图,“看着这副画面,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1:我看见一个小男孩拿着一柄*子,在准备刺着什么。
师:哦,你看见的是一个怎么样的小男孩呢?你能再说一说吗?
生1:他头上扎着小辫子,脖上带着银项圈,身穿红色小肚兜,手拿一柄钢*,神情严肃,好像正准备刺着什么。
师:对呀,他准备刺什么?你发现了吗?
生2:老师,他要刺的是猹!
师:对了,这就是猹,看清楚它的模样了吗?(指着图中的猹)除了这些,你还有什么想说的?
生3:老师,我看到了一轮圆月,和一片西瓜地。
师:你能把这景色说得再美一点吗?怎么样的圆月,怎么样的西瓜地?
生3:我看到了一轮皎洁的圆月,和一片一望无垠的碧绿的西瓜地。
师:说得真好,你能试着用一句连贯的话,把这两样美景连在一起说吗?
生3:(点头)我看到了一轮皎洁的圆月挂在空中,下面是一片一望无垠的碧绿的西瓜地。
师:不错,这样的话说起来,就让听得人感觉舒服多。那么其他的同学,你从这画中还发现了些什么信息?
生4:老师,我知道了这个男孩是在晚上的时候刺猹的。因为有月亮。
师:对呀,这么显而易见的信息,你们这么没发现呢?
生5:我发现闰土看瓜刺猹时非常的勇敢。
生6:我发现闰土看瓜刺猹时非常小心。
师:蹑手蹑脚的,对吗?
生点头。
师:其实,同学们看到的这图中的小男孩,就是鲁迅笔下的闰土,我们一起回到课文,看看鲁迅是这么写这副画面的。
师:课件出示:“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戴银圈,手捏一柄钢*,向一匹猹用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师:作者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又写什么?
生:作者先写天空的景色,再写地面的景色,最后写闰土看瓜刺猹。
师:你们能不能把这个情境给读出来?试一试。
生自由练读。
指名读。师随机指导。
生1读
师:谁来评一评他读得怎么样?
生2:×同学读出了夜间景色的优美,但没有把闰土看瓜刺猹的情境读出来。
师:那你来读一读。
生2读
师:你们发现他们朗读最主要的区别在哪里?
生:他们语速不同,×同学的第2、3句读得稍快一些。
师:为了使大家能朗读的更好,我设计了一道选择题。课件填空:朗读这一小节时,应采用( )的语气读。[稀奇、激动、伤感] 语速前一句以( )为宜,后两句以( )为宜。[稍快、 中速 、 稍慢]
学生反馈:用稀奇的语气读,语速前一句以稍慢为宜,后两句以稍快为宜。
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学生读得很不错。
师:谁来挑战她?
挑战的学生读。
师:的确很不错。为了同学们读得更好,老师选了一段音乐作伴奏。
学生配乐齐读。
师过渡:文本中有没有直接写闰土外貌的?找一找。生从文中找到相应的句子读。
媒体出示: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指名读,师相机板书。(喜爱 外貌)
师:你觉得该怎么读?
生:我觉得应读出闰土的可爱。
生读
师:既然是可爱的闰土,你干吗板着脸呢?
生微笑读。
4、媒体出示:闰土的穿着打扮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你最感兴趣是他的( )
[小毡帽 银项圈 小肚兜]
生:我最感兴趣的是他的小肚兜,因为这使闰土显得很活泼很可爱。
生:我感兴趣的是他的小毡帽,因为我从没见过,不知道这毡帽是什么样的。
师:简单介绍绍兴的三大特产。
生:老师,他为什么要带银项圈?
师:这个问题……书上好像有答案哦,谁知道?来帮个忙!
生: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心愿,用圈子将他套住。
师:光拿着课本读,这多没意思。你能通过课本上的话,再加上你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吗?
生:也许是闰土小时候体弱多病,而他们家就他一个孩子,所以他爸爸妈妈特别疼他,怕养不大他,所以就买了个银项圈,把他套住,这样,他就不会再多灾多难,老是生病了。
师:嗯,是这样的。这种做法说起来有点迷信,但在那个年代,这样做多多少少能给人一点安慰,一点保障。
5、联系平时的积累,猜想文中的”我”(地主家的少爷)的外貌。
(提示:从身材、穿戴、脸色等着手。)
生1:“我”当时长的白白胖胖的,头戴一顶西瓜帽,身上穿着丝绸做的马褂子,脚上穿着漂亮的鞋子。
生2:“我”把双手放在腰上,昂着头,挺着胸,说:“你就是闰土啊!”当时,“我”穿着华丽的小褂子,头戴西瓜帽,胖胖的身材,红润的脸蛋。
生3:一个白白的圆脸,胖乎乎的,头上戴着西瓜帽,领上戴着一串珍珠项链,穿着黑马褂,还穿着红皮靴,显得十分健壮、帅气。
生4:矮墩墩的身材,圆圆的脸蛋,头上戴着一顶牛皮西瓜帽,颈上戴着金项链,穿着一身华贵的小马褂。
生5:红润、嫩滑的小脸蛋,头戴一顶西瓜帽,身上挂着一个护身符,矮墩墩的个子,穿着华丽的衣褂,背后拖着一条长长的辫子,可爱极了。
四、课外链接,走出文本,注重积累。
小说《故乡》节选----中年闰土的形象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附:学生星级课外阅读摘记卡
课外读物名称
阅读时间
项 目
摘 记 内 容
星 级
自我评价
发现并积累的好词
☆
发现并积累的好句
☆☆
发现优美的片断
☆☆☆
会背诵优美的片断
☆☆☆☆
会仿写优美的片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