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 篇一
报告
保护民间艺术 弘扬特色文化温州鼓词是温州地区流传的一种曲艺形式,是浙江省内起源最早、形式最完整、表现力也较强,而且至今仍在流传的一个民间曲艺曲种。温州鼓词因以瑞安方言为标准音说唱,以瑞安最为“正宗”,最能反映温州鼓词作为民间艺术和地方文化资源的独特性和魅力,故也称瑞安鼓词。她是温州四大地方曲艺(温州乱弹、温州昆曲、温州道情、温州鼓词)中目前已被列为省民间艺术保护项目候选名录的项目。
为了进一步落实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政策,切实做好温州的民间艺术普查工作,积极发掘温州鼓词艺术文化资源,准确把握温州鼓词艺术文化资源保护问题和思路,争取温州鼓词申报“浙江省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保护名录”的成功,根据上级部署,我们就“温州鼓词艺术文化资源保护”问题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调研,现有关情况汇总如下。[找文章到大☆秘☆书☆网-/-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特色与价值
温州鼓词作为温州的民间艺术和文化遗产,她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温州区域文化的审美特征和独特个性,也反映了温州人的文化创造性和文化多样性。温州鼓词包括了温州地区的语言、口头文学、风俗习惯,也包括了温州人的礼仪节庆、音乐创作、工艺技术和宗教信仰等丰富内涵,洋溢浓郁的地方色彩、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独特的文化特征,在语言文字、文学艺术、民间工艺、社会习俗等方面都具有研究价值。
(一) 演艺行规与语言的独特性
温州鼓词在演艺行规与语言选用方面具有独特性。温州鼓词又称“瞽词”。解放前,鼓词系盲人操作之业,主要是盲人为了谋生而演唱鼓词,游走于温州民间,故称。解放后,即使鼓词艺人虽非盲人,但也必须戴着墨晶眼镜闭上眼睛装成盲人演唱,否则视为违背行规和职业道德。温州鼓词用瑞安话说唱,而并非用温州话、平阳话、乐清话等来说唱。因为瑞安方言保留着唐代以前的汉语语法和称呼,韵部数目较少,喷口重,快捷温柔,适于押韵,便于背诵和记忆。因此,温州鼓词南北两派艺人均选择瑞安方言为标准音来叙述曲目故事(唱和念),以有声语言塑造听觉形象、表达思想感情和社会理想,别具一格。
(二)流传区域与人群的独特性
温州鼓词流传于温州地区,流传于接受温州方言的人群之中,是温州民间喜闻乐见的说唱文艺。因此,有温州人的地方就有温州鼓词声,温州鼓词的流传区域与人群具有明显的人种学特征。过去,以温州市区鹿城、瓯海、龙湾为中心,南起苍南、平阳、瑞安,西起泰顺、文成,北至永嘉、乐清(乃至温岭),东到洞头海岛,凡是逢年过节,婚丧喜事,祭祀神佛,犯规处罚等时,都是鼓词的表现地方。现在,温州鼓词的声音随着温州人的足迹,被带到全国各地和海外,成为温州人怀乡恋土的特有情结和休闲娱乐的特有方式。
(三)曲目题材与内容的独特性
温州鼓词在题材上,大都取材于民间传说和历史小说,其内容大都跟中国戏剧内容,可以分神话、历史、武侠、世情、公案等类,以表现朝庭的忠奸斗争、社会的颂善惩恶、家庭的悲欢离合和爱情故事为主,“为识字不多的温州民间的百姓人家所熟悉”。有大小传统曲目四百多本,如《高机与吴三春》、《王十朋中状元》、《封神榜》、《九美图》、《二度梅》、《陈十四收妖》、《说岳》、《粉妆楼》《双面貌》等,都通过唱和念、鼓琴拍点等激发人们的听觉思维去联想想象,再现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传播温州人特有伦理道德、审美情趣、价值观念和人文精神,展示着温州特有的人文信息。
(四)艺术方式与手段的独特性
温州鼓词承受古乐衣钵、融合民间小调,集中了在野文人与民间艺人的智慧。演唱时使用的乐器主要有扁鼓、三粒板、牛筋琴、小抱月等。其中,牛筋琴是伴随温州鼓词而产生的特有的手工艺品,使用牛筋琴伴奏是温州鼓词艺术表现特有的现象和手段。牛筋琴的音律有宫、商、角、徵、羽五种变化,音色浑厚、柔美、响亮清脆。牛筋琴温州鼓词基本曲调有“太平调”、“吟调”和“大调”等,板式变化有“慢板”、“流水”、“紧板”等,由上下腔句组成基本音乐腔调,以四句为一段,用“七字句”、“十字句”的。文词格式,有唱有说,以唱为主,带有浓郁的南国民歌风味。演唱时,艺人在敲奏四至六件乐器的同时,还兼扮不同角色,会模仿各种声音,集说唱表演、音乐表演等于一身,别具特色。
(五)曲艺类型与作场的独特性
温州鼓词分两种一种叫“平词”,用于红白喜庆、款待客人或认错罚词,“唱台”往往在搭在大户人家正堂屋檐下;一种叫“大词”,也称“娘娘词”,用于求神祭杞,“唱台”往往搭在庙宇或祠堂中。作场时,鼓词艺人将两张八仙桌合并拢,在桌台上加放一张木制太师椅,端坐其上;把小方凳特地颠倒过来,然后把牛筋琴放在其上;将小圆凳颠倒过来,把圆竹鼓(扁鼓)放在其上;右手拿着棒儿敲打牛筋琴,左手腕上挂着由三粒板摆动节拍。柔和的琴声、清脆的节板跟唱词中老生、老旦、小生、花旦、花脸等行当声腔相应和,再现故事情境和人物形象,惟妙惟肖。口头文学、戏剧表演、音乐艺术等达到有机融合,令人拍案叫绝。
(六)语言艺术和曲本的独特性
温州鼓词曲本形式有“折书儿”、“小说”、“部书”等三种,长于抒情叙事,曲句俚质,通俗易懂,并夹有丰富的群众词汇和民间谚语。其韵文包括“唱句”、“念句”和“数板句”三个部分,句法结构基本上是七字句,有时也运用五字句及叠板等形式。其文体一般由韵文、道白相间而成,韵散相间,诗文合壁。其特色是:说唱故事上一人多角,善于重复,倒叙、伏笔巧妙,将“过去重提”、“未来先说”,反复叙述,以提醒连场听众记忆,或帮助非连场听众了解故事情节和前因后果;说唱语言上充分运用温州民间俗语、谚语、俚语、歇后语和诗文警句,通俗易懂,雅俗共赏;运用修辞上常用“双关”、“对偶”、“排比”、“重叠”、“夸张”等修辞手段,丰富多变;还大量运用象声词、语气词、感叹词渲染气氛,注重整散结合,讲究押韵和谐,保持了民间说唱音乐的特色。
(七)鼓词文化与习俗的独特性
温州鼓词长期活跃于雁山瓯水,成为瓯越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温州鼓词文艺真实地反映了越闽文化历史渊源和社会习俗。如温州鼓词中特有的曲目《香山》反映了温州作为闽越移民的地情民情与历史,《娘娘词》反映了温州作为荆楚属地的宗教信仰与迷信思想。再如,每逢封山禁赌、红白喜庆、求神祈福、违规处罚时,往往聘请鼓词艺人唱词,“广而告之”,成为温州地区特有的社会风俗。还有,温州鼓词较多保留南戏,特别是温州乱弹的声腔和传统曲目故事,其唱腔音乐、伴奏音乐所构成的音乐体系和说、唱所形成的曲艺形态,与瓯绣、瓯塑、黄杨木雕共同成为温州特有的民间艺术文化项目。
历史与现状
据有关史料考证,温州鼓词在温州一带流传,可能源于宋代南下的曲子词,明代时融合民间小调与词曲而形成,清代时流行,民国是濒于灭绝,解放后重新焕发生命,再度发展。经三百年的发展,20世纪代形成了南北两派。南派流行于平阳、瑞安一带,风格委婉细腻;北派流行于温州、永嘉一带,风格挺拔刚健。传统曲目有《双珠江》、《十美图》、《八美图》、《十二红》等。解放后又吸收了京剧、越剧、梆子、黄梅戏等戏曲音乐,不同程度地套用了戏曲曲牌音乐,产生了阮(世池)、丁(凌生)、陈(志雄)三大流派。阮派善于吸收民间俗语和其他艺术门类之长,咬子准、吐子清、道白通俗、唱词婉约,以刻画大家闺秀、小家碧玉和农妇村姑见长,艺术风格纤细华美,代表曲目有《文武香球》、《十美图》等;丁派表演庄重、唱腔平缓、道白自然、用鼓准确,善于演唱英雄人物,艺术风格庄重浑厚,代表曲目有《天宝图》、《拳打镇关西》等;陈派嗓音高亢清亮、间色甜美醇厚、唱腔刚柔相济、音乐可塑性强,能适应不同类型的人物故事说唱,艺术风格清丽壮美,代表曲目有《三打白骨精》、《梁山伯与祝英台》等。
在长期的发展中,温州鼓词在器乐和音乐上也日臻完善。温州鼓词最初用单皮圆形扁鼓,拿竹筷击节伴奏,说唱吟哦式韵文曲调比较简单。清光绪年间创造了五弦“牛筋琴”伴奏,形成特有风格。后经历代艺人演唱实践,发展到九弦、十二弦、十四弦、二十弦,并加上“4”、“7”半音阶,又加上“三粒板”、“小抱月”伴奏。唱“大词”时,还可以在旁边摆上大鼓、大锣进行敲奏,伴奏乐器和音乐风格特色非常鲜明。解放后,温州鼓词在“双百方针”的鼓舞下,重新焕发生命,取得了夺目的成果:首先在曲目上推陈出新,改编、创作了一些新曲目,如《双枪老太婆》、《海英上山》、《林海雪源》等;其次在音乐伴奏、声腔板式上进行改革,继续汲取民歌和瓯剧、京剧、越剧、昆剧的音乐曲调,突破了唱一句奏一段的刻板程式;三是在演唱方式上有所发展,为适应青年艺人演唱的特点,加快了节奏、减少了不必要的闲叙、加强了细节描述、改变了“闭着眼睛”演唱的传统;四是演唱组织进一步创新,向评弹学习,演唱从单档(一人自弹自唱)演唱,发展到双档(夫妻双挡或男女双档)演唱和多档(多名艺人合作)演唱,更加富有表现力;五是成立了、鼓词艺人协会、曲艺队等组织,交流、传播和创作曲艺文化,出现了一批鼓词名师(如1958年进京参加全国曲艺汇演,受到周总理接见的的阮世池等)和一些曲目(如1982年在全国曲艺优秀节目观摩演出中获一等奖的《智闯龙潭桥》等)。在音乐、声腔、板式和演唱方式运用上不断改革,曲目内容也不断创新,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艺术个性。
但是,随着社会发展,现代建筑替代了传统民居,外来文化装饰替代了传统装饰,年画、皮影、傩戏和地方戏曲等经典民间文艺日渐式微,大量的民间口头文学、史诗自然流失,一些民族语言正在消失,珍稀民俗技艺和民间艺术日渐销声匿迹。民族民间艺术等无形文化遗产的流传和保护深受挑战。温州鼓词作为温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得到当地政府和鼓词艺人的关注和保护,但是在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下,文化的多样性受到严重冲击中也正在经受迅速损毁、消失和流失的严峻考验。一是温州鼓词正在淡出温州人的社会生活,即使在温州民间也少有大型的鼓词演唱活动,即使在传统节日中很少听见温州鼓词的亲切声音。二是温州鼓词先有艺人为数不多,更没有年青人愿意把她作为职业或爱好,继承古老的鼓词技艺和传播丰富的鼓词文化,鼓词艺术后继无人。三是温州鼓词的爱好者基本上都是老年人,青少年对她知之甚少,鼓词艺术的生存和发展渐渐失去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空间。四是温州鼓词曲目的收集、收编、收藏以及整理出版工作,因人力、资金及版权等因素难以为继,伴奏乐器的生产技艺也渐渐流失,研究和保护工作力度十分有限。五是瑞安和平阳两地出现了“温州鼓词之乡”----温州鼓词发源地之争,不利于鼓词文化艺术资源的保护。六是个别领导和主管部门的文化、文物保护意识不强,不了解温州鼓词的历史和文化的特有价值,鼓词的建档、展示、利用、宣传、艺人培养等工作比较薄弱,保护力度十分有限。
可喜的是,20世纪80年代,发行商张瑞星录制了80多个版本温州鼓词磁带、88部温州鼓词VCD曲目;90年代,瑞安文艺人郑志强编写了《鼓词集》;,瑞安市文化局组织编印了《瑞安鼓词史资料》;,瑞安市建立了鼓词研究办公室,开展了温州鼓词调查研究工作,掌握了温州鼓词保护基本情况、问题和思路。这些,都为温州鼓词艺术文化资源保护准备了非常有益的研究基础、经验借鉴或者措施导向。
对策与建议
现在,我国全面启动了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全国各地的文化部门、艺术机构或团体都不同程度地加强了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各民族人民群众对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我市今年也全面启动了民族民间艺术资源保护工程,开展了温州鼓词等民间艺术文化资源普查工作、积极争取有关项目申报《浙江省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保护名录》,形势很好。但是,由于社会经济和生活环境与条件的日新月异,再加上温州鼓词保护工作起步太晚,又缺乏应有的科学方法,更没有成套的经验,因此我们要正视温州鼓词等民间艺术文化资源保护现状和现实。我们认为,保护温州鼓词艺术文化资源,弘扬温州特色文化,在我省尚无民间艺术保护立法的情况下,必须从温州鼓词艺术文化资源的保护、流传、研究与开发利用的实际出发,研究并解决好以下问题:
(一)要解决认识问题,充分认识温州鼓词艺术文化资源的特有价值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必然要依靠文化的支持。民间艺术的保护和发展可以成为地方特色文化的标志,可以成为旅游开发和经济建设的品牌,可以成为城市文化建设和品位提升的抓手。在某种意义上,民族民间艺术的消亡意味着民族个性、民族特征的消亡,意味着文化多样性的消亡。因此,温州鼓词是一笔无法估量的财富,保护温州鼓词艺术文化资源不仅是保护温州的民间艺术,更是重建温州人文形象与精神内涵的客观需要。
(二)要解决地位问题,继续突出温州鼓词艺术文化资源的特色地位
对照民间表演艺术类保护项目必须具有浓郁的地方(或流派)风格、艺术特色鲜明、在较大范围内流传、在同一艺术门类中具有代表性、历史悠久并在全国或省艺术史上占有一定地位、濒临消亡的应首先列入抢救与保护名录等评审条件,继续做好温州鼓词文化的研究、开发、保护和宣传、公关工作,进一步凸现的特色和价值,赢得认同。
(三)要解决责任问题,不断明确温州鼓词艺术文化资源的责任主体
根据民间文化艺术保护要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继承发展”为方针,主要靠分级保护。因此,温州鼓词除了要争取省一级的保护名录以外,更要在市、县一级的保护名录中列为重点项目,特别是要建立“温州鼓词艺术文化资源保护”责任人制度、“温州鼓词艺术文化资源保护”责任人承诺制度,随时接受各方面的监督,落实分级保护责任分解。
(四)要解决保护问题,切实保护温州鼓词艺术文化资源的传承保存
温州鼓词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很难保存;属于民间艺术,需要特定区域内人群的呵护和参与;属于地方特色文化,需要政府倡导与弘扬。因此,我市政府及其文化主管部门要进一步采取具体措施,切实做好以下保护和流传工作,把温州鼓词发扬光大:
1、建立专门机构或专业协会,配备温州鼓词艺术文化资源保护专职人员;
2、改善现有温州鼓词艺人的生活环境、工作条件和社会地位,鼓励年青一代继承温州鼓词艺术;
3、处理好艺术创作权相关问题,用录像、录音、文字、照片、等手段,加大温州鼓词资料的收集和留存工作力度;
4、建立温州鼓词艺术工作坊,研究、评估并完善温州鼓词技艺;
5、设立温州鼓词文化节,展示温州鼓词文化精华,发动群众传播鼓词文化;
6、温州鼓词进校园,在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中开设“温州鼓词”课;
7、保留温州鼓词的传统曲目,做好点评赏析,通过VCD、多媒体等方式公开传播;
8、开辟“温州鼓词”旅游,在旅游名胜区开办“温州鼓词”现场演唱会,“温州鼓词”展示厅;
9、选择遗留的知名“词场”,列为文物古迹保护单位;
10、举办温州鼓词艺术大赛;
11、编写《温州鼓词发展史》、出版《温州鼓词曲目汇编》、《温州鼓词欣赏》等书刊音像资料;
12、在温州市及其县市区广播电视节目中开辟温州鼓词词场栏目。
情况报告格式 篇二
今年以来,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的监督和支持下,全县上下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紧围绕“风景、实力、创新、幸福”的发展目标,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项目带动为抓手、科技创新为动力,不断克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新问题和新困难,全县经济保持了“稳增长”态势。
一、主要经济运行特点
(一)经济发展总体平稳。上半年,全县经济发展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全县实现生产总值31.3亿元,增长9.1%,完成全年计划的45.3%;财政总收入实现6.13亿元,增长7.3%,完成全年计划的65.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7亿元,增长12.4%,完成全年计划的44.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11.3亿元,增长9.8%,完成全年计划的37.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9.5亿元,增长12.4%,完成全年计划的4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1509元,增长7.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4041元,增长8.7%。
(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我县森林覆盖率76.45%,列全市第二,地表水达到III类水体比例,城区绿地率41.91%。我县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遵循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基本路径,努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样板”。一是在全市率先组建了生态综合执法大队。大队依法接受农业、林业、水利、国土、环保部门部分行政处罚权委托,统一行使森林采伐、水污染防治、河道管理、渔业保护等生态方面的行政处罚权。大队组建以来,严厉打击了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犯罪活动。截至目前,共查处非法电鱼、网鱼、非法猎捕野生动物、非法收购野生动物、盗伐林木、非法采挖矿产等案件48起,处罚58人,取保候审2人,其中移送森林公安局侦办的刑事案件1起、移送公安机关处理的治安案件2起;收缴电鱼和捕猎工具342套、大电瓶5个、地笼69幅、渔网86幅,上缴各类罚没款5万余元,有效地扼制了各类破坏生态环境事件的发生。二是巩固提升生态优势。不断加大生态保护和建设力度,始终强化生态、水资源、耕地保护“三条红线”监管。大力推进山水林田湖生态修复工程,深入开展“净空、净水、净土”行动,从源头上杜绝污染的产生。三是努力提升绿色生态水平。切实抓好封山育林工作,稳步提高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实施了“河长制”、“山长制”、“路长制”,打造山清水秀。四是在全县范围内实施“清河提升行动”,开展了违法采砂专项整治、侵占河湖水域及岸线专项整治、畜禽养殖污染专项整治等行动,并取得良好成效,让河水更清澈、河岸更碧绿、河流更通畅。
(三)重点项目建设扎实推进。进一步完善城市规划,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一是认真做好项目储备工作。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及时捕捉各类资金信息,准确把握中央资金投向,完善“十三五”项目库,精心筛选储备项目52个。二是加强跑项争资力度。上半年我县争取到项目208个,争取资金7.41亿元。三是积极推动省、市重点项目建设。我县把项目建设作为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的重要载体,作为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动力。截止6月底,列入省重点项目2个(金程汽车部件产业有限公司汽车部件项目、天美生物科技集团板材生产加工项目),分别完成投资4900万元、7400万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5%、37%;省大中型项目3个;省、市、县联动项目4个;市重点建设项目6个,完成总投资18700万元,占年初投资计划的26%。
(四)工业运行展现新势头。全县86家规模以上企业上半年预计实现工业增加值11.8亿元,同比增长10%。因“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的政策影响,工业产业结构进入调整期。我县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新机遇、新挑战,着力建项目、强基础、抓改革、增活力,巩固和壮大支柱产业,不断挖掘经济增长新动力,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一是全力推进平台建设。按照“适度超前、相互促动”的原则,加大力度推进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今年启动了瑞元实业、瑞旭实业等3个土方平整工程及唐竹山道路工程、金程以西防护工程、王冠排水工程、农贸市场广告牌工程等其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园区污水管网二期工程已完成,正在进行闭水试验,预计9月份所属企业污水可纳管进厂处理;工业特色小镇规划方案正在设计中,小镇客厅及园区公园已经完成概念性设计,目前正在做施工图设计。二是招商引资形势喜人。立足优势和特色,围绕主导产业配套和链条延伸,着力于招大引强,深入开展“双返双创”活动,加大“腾笼换鸟”力度。截止6月底,签约项目31个,签约投资总额26.32亿元,其中亿元项目9个,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项目10个,5000万元以下12个。此外,闲置土地清理再获突破,得尔机械、鼎泰机械、绍忠汽配、鑫辉食品、日升新型建材、亚泰制罐、振华粮食加工厂、德明工程机械等企业相继收购,盘活闲置土地260余亩。三是助力企业做大做强。用足用活国家有关政策,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多措并举帮助企业解决融资、科技创新等方面遇到的难题,积极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今年以来,累计发放“财园信贷通”贷款28家,放款金额10170万元;为博瑞特、贝尔斯、珍廷鞋业等17家企业解决过桥资金6188万元。推动企业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洁美电子、盛达隆科技、恒方塑业等企业启动技改项目,预计今年可新增主营业务收入3亿元。积极做好项目培育申报工作,帮助帝玛实业申报市级工程技术中心,为明年创建省级工程技术中心打下基础,帮助弘泰电材创建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
(五)农业生产稳步增长。上半年农林牧渔业及服务业增加值2.92亿元,按可比价同比增长4.2%。一是粮食生产连续实现丰收。粮食总播种面积36.5万亩,其中水稻播种面积29.7万亩。制种面积达3.4万亩,规模连续全省第一,继续争取到了国家制种大县奖励政策。省惠农种业有限公司、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育种的“五优662”被农业部确认为超级稻品种。二是经济作物持续增长。红薯、马铃薯等作物6.8万亩;蔬菜8万亩,其中食用菌1万亩,高山蔬菜0.12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面积1.2万亩;白莲种植面积1万亩;新增果树面积2500亩;新增茶叶面积600亩。惠农种业、军峰山茶叶被评为省级农业产业龙头企业,特种水产棘胸蛙入选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名单。三是畜牧业稳中有增。生猪出栏9.1万头,生猪存栏5.6万头,家禽出笼41.9万羽,家禽存笼33.1万羽。四是农业项目建设加快。按照“一县一园”的要求,打造集设施农业、生态休闲、观光农业为一体的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重点发展杂交制种、药材、有机蔬菜等优势产业及高附加值的农产品,总体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建设总投资3.5亿元。
(六)社会民生进一步改善。一是大力实施脱贫攻坚。截止6月底,全县148个光伏扶贫电站已全部并网发电,总装机容量19.76MW;整合各类财政资金6540万元,在12个贫困村中安排落实新农村建设村点38个,为贫困村顺利退出提供有力保障;出台了《县易地移民搬迁进园区“交钥匙”安置工作实施方案》,积极引导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进行搬迁,一期搬迁安置贫困户17户67人,已全部搬迁入住;全县11503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已实现脱贫人口5822人,全县贫困发生率由20xx年底的5.12%下降至2.96%。二是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中医院综合大楼主体竣工,妇幼保健院正在抓紧施工建设,卫生基础设施体系进一步完善。三是农网安全运行水平有效提升。新建220千伏变电站1座、110千伏变电站1座,新建和改造10kV线路20.1公里,新建和改造低压线路10.5公里;新建及改造台区23个/12.8MVA;户表工程6650户。四是抓住棚户区改造政策“窗口期”,全力推动县城中心6个片区危旧房和棚户区改造工作顺利实施。目前,1313户征迁户已完成签约984户,签约率为74.94%,完成征迁面积81196平方米。五是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曹洞宗禅学国际研讨会,来自中国、日本、韩国、斯里兰卡的高僧大德、专家学者近两百人参加。进一步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也有助于将我县风景文化展现在全国人民面前,提升我县知名度。
二、存在的问题
今年以来全县经济开局良好,上述成绩,是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大背景下,是在我县处于非常困难的特殊时期取得的,可以说弥足珍贵,十分不易。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更应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也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工业运行质量普遍不高。企业效益仍然不佳。今年以来虽然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扭转了下滑局面,但市场需求不足、订单减少、产量和效益下滑仍是当前较多企业存在的问题,上半年我委重点调查的7家企业中,2家企业亏损,4家企业利润率在3%以下、其中1家企业利润负增长;停、减产企业依然较多。上半年,全县8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停、减产企业共8家,占比9%;受融资难融资贵制约,当前各行业普遍反映流动资金紧张,并已波及到担保企业的资金流动。二是项目建设力度仍需加大。项目质量和效益有待提高;土地、资金等要素制约突出。土地方面,不少项目存在土地调规和占补平衡指标落实问题。资金方面,由于市场需求不振,企业经营困难,资金紧张,扩大投资受到较大影响;项目实际开工情况不理想。三是财政收入平衡压力仍然较大,不良贷款总额仍然有所增加;二季度以来实际利用外资增幅高位回落;非住宅商品房库存居高不下;猪肉、禽蛋等农产品价格回落较多,农民增收难度加大。
三、下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建议
面对当前的困难和问题,我们不仅要增强紧迫感、危机感,更要坚定加快发展升级的信心和决心。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发展主题,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制定的各项政策措施,紧紧围绕全面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要求,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快转型升级,壮大工业经济实力。一是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发挥主导行业支撑作用。一方面着力提升传统产业发展优势,盘活生产能力,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层次;另一方面重点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特别是深度加工和精深加工业,以白茶、竹荪菇、食用菌为主导,重点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发展我县特色系列深加工食品。二是增强重点企业生产活力,提升主导产业支撑水平。加强生产调度和数据监测预警分析,定期掌握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生产经营形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充分发挥重点骨干企业对工业增长的强大引擎作用。三是加强资金要素保障力度。积极搭建银政银企对接平台,拓宽工业企业融资渠道。四是充分发挥园区集聚效益,让大项目大企业尽快投产形成新的增长力。要采取一系列有利于加快园区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园区投入力度,着力优化生产布局,使各类园区成为项目落地的集聚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区、产业转移的承载区、高新技术的先导区,为全县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支撑和发展动力。
(二)狠抓项目管理,提升投资增长后劲。一是抓重大项目的引进和开工。目前由于我县50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个数较少,对全部投资增长的主导作用下降,投资这驾马车的拉动力不足。下阶段必须下大力气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抢抓政策机遇,积极筹措资金,力促投资项目特别是重大项目的引进和开工建设。二是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加强项目调度,深入项目建设现场,及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及时、准确地做好项目建设信息台帐。三是加强项目库建设。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密切关注国家、省、市投资取向和市场资本流动变化情况,准确、全面地掌握、筛选和收集上级投资项目,通过深刻领会上级政策要求,筛选、包装一批效益好、实施可行性大、成功率高、覆盖面广的项目,充实完善项目库,努力做到常年筛选,三年滚动储备,及时推介,把项目储备库建成经济发展的动力库。四是优化服务,提升效率,打造项目建设软环境。致力于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优化环境,更新服务。切实为项目落地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积极为县重点项目开辟绿色通道。
(三)注重提质增效,提升“三农”工作水平。适应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形势,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一是发展高效特色产业。加快以杂交水稻制种产业为核心的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大力发展制种、优质稻、烟叶、食用菌、特色种养等产业。积极推进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登记,力争新增省级农产品1个,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3个以上。加大“农超对接”力度,提升优质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积极发展农村电商销售模式,让更多的名优农产品“走出去”。二是积极培育龙头企业。按“发展一批、扶持一批、带动一批、瞄准一批”的培育原则,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市级3家、县级12家,重点扶持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家,带动市级以上龙头企业6家。三是加速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大力支持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全面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整体水平、提升产业融合发展带动能力。大力发展各类专业流通服务、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拓宽产业融合发展途径。四是加速休闲农业升级。围绕“大生态、大景区、大旅游”的发展目标,着力实施好东陂镇江背村、二都镇白槎村、帘前村和桃陂镇戈坪村,打造成美丽休闲乡村示范村,力争通过3-5年的时间,结合我县人文、山水、生态特色,让昔日陶渊明笔下令人神往的“桃花源”再现于大地,在广阔的农村大地上展现出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四)建设生态文明,努力打造“样板”。以列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全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县为契机,加快打造全市生态文明建设“样板”的步伐。一是提升绿色生态水平。全面实施好封山育林,稳步提高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开展珍稀野生动植物保护专项整治行动,坚决打击破坏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犯罪行为,确保越冬候鸟、红豆杉和其他野生动植物安全,加大对电鱼、毒鱼、炸鱼等行为的打击力度,在全社会积极营*护野生动植物、共建美好绿色家园的良好氛围。二是加强环境污染整治。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深入开展“净空、净水、净土”行动,加大对违法排污行为监管和打击力度,加强工业废水废气、生活污水、农业面源、畜牧业养殖、城市建筑扬尘等源头控制。加快园区污水处理厂、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的管网配套建设。严格执行环境保护准入制度,推进节能降耗、减排降污、固废综合利用等工作。三是推进生态文明创建。严守生态红线,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度,加强河湖、森林资源管理与保护,全面推行属地党政“一把手”负责的“河长制”、“山长制”、“路长制”,落实乡镇森林资源负债表离任审计制度。抓好节能减排,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加快生态文明创建,积极谋划石巩寺丹霞地貌省级地质公园、鱼牙嶂森林公园、华南虎自然保护区。
(五)提升发展动力,着力深化改革开放。一是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认真落实好省市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研究制定年度改革任务,推动“三去一降一补”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稳妥处置“僵尸企业”,推动层次低的企业和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土地出让,加强闲置土地清理和开发,加大棚改货币化安置力度,加快去除非住宅商品房库存,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断夯实创新平台、创新产业、创新人才“三个支撑”。二是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清理政府部门审批事项设计的各类证明材料,切实抓好“互联网+行政审批”;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国家重大市政工程领域PPP创新试点工作,加快推出一批PPP项目;加快推进农业农村、财税金融、信用体系、生态文明体制等改革,进一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三是深入推进低碳社区试点。鼓励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支持绿色低碳发展项目,加快编制我县低碳发展规划,全力打造桃陂戈坪生态村低碳示范社区、二都白槎省级低碳试点社区。
(六)推进脱贫攻坚,着力办好民生实事。以“四进四联四帮”活动为契机,紧咬脱贫目标,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一是努力完成年度脱贫攻坚目标。力争实现今年脱贫3000人以上的目标,全县30%以上贫困村形成“一村一品”产业格局。二是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极落实省80条、市38条降低企业成本、优化发展环境的惠企政策以及创业担保贷款、社保补贴、职能培训等一系列促进就业政策,着力营造宽松的创新创业环境;积极引才引智,持续掀起“双返双创”热潮,激发多元化的创新创业主体活力;加快推进“双返双创”基地,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创新创业平台,打造“创客空间”。三是放大城乡美的优势,加快建设精美县城。按照“城区景区化”的思路,以的山水环境为中心,着力打造有品像的“一河两岸”景观。突出乡村风景秀美,统筹城乡精品工程,围绕抓好42个新农村建设,着力打造一批乡村风情带,重点打造一至两个特色小镇。
做好下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的监督和支持下,齐心协力、攻坚克难、真抓实干,确保全面完成甚至超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为建设“四个”作出新的贡献!
情况报告 篇三
根据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斗争部际协调小组第三次会议的决定,由农业部牵头,会同公安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供销合作总社、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监察部等部局,开展农资打假联合行动。十月份,对全国14个省进行了联合督查,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今年农资打假工作的总体情况
《国务院关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决定》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继续深入开展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违法犯罪活动联合行动》的通知下发后,农业部、公安部等五部局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农业生产资料打假联合行动的通知》,就农资打假联合行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具体的部署。各地各部门迅速行动,密切配合,落实责任,在全国范围开展农资打假联合行动。经过几个月的工作,农资打假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据对14省的统计,今年农资打假共出动检查人员33.1万余人次,检查各类农资市场1.3万多个,检查各类农资经营网点、门市部27.2万个,检查各类农资生产企业2.46万家,捣毁各类农资制假售假窝点1342个。共查处违法违纪案件31326起,涉案货值5.01亿元,其中10万元以上的案件190多件。查处不合格种子398.1万公斤,劣质肥料2.5万吨,假冒伪劣、禁用和过期不能使用的农药36.85万公斤,伪劣兽药1万多公斤,各种无证冒证和伪劣农机及其零配件16万台/件。为农民挽回直接经济损失4.6亿元。
工作中有以下比较成功的做法:
(一)领导重视,组织工作得力
各地参与农资联合打假部门的领导都较重视农资打假工作,大多数地方成立了农资打假协调小组,设立了农资打假办公室,明确了专职人员,公布了举报电话,将农资打假列为整顿和规范农资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内容。各省农业厅把农资专项打假作为重点工作抓,以此来促进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职能转变,发挥行政监督职能作用,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服务。形成了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主要领导总负责,分管领导亲自抓,各部门相互配合开展农资打假的局面。
为了确保农资打假专项斗争顺利开展,各省认真贯彻国务院、有关部局关于农资打假工作的精神,及时将有关精神传达下去,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实施方案,通过联合发文,召开会议等方式安排农资打假工作。
(二)综合执法,农资打假工作逐步规范
近年来,许多地方实行农业综合执法,探索农业行政执法新的运行机制。福建、江苏、贵州等省农业厅成立了农业执法总队。湖南省农业厅今年从厅内各有关执法单位抽调了16名执法人员组成农资打假队伍。全国有77个地(市),815个县(市)成立了农业执法支队、大队。在今年的农资打假专项斗争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山西省为了加强农业执法机构建设,今年2月省委、省政府办公厅以晋办发〔〕9号文件印发了《关于加强农业和农村法制建设的意见》,要求各级农业部门结合市(地)、县机构改革,按照“先行试点,先易后难,分步实施,逐步到位”的步骤,力争三年内在全省全面实施集中综合执法,使农资市场的监管经常化、规范化。
四川省成都市编委专门发文组建市农业综合执法大队,落实编制20名,市政府发文进一步明确了编制、人员管理(按公务员管理)和经费问题(纳入财政预算)。该市执法大队成立后,就查处违法案件650起,比增长60多倍,没收、转商假劣农资产品32.4吨,是19的6倍;1-9月,查处违法案件1086起,比20同期增长30%;没收、转商假劣农资产品94.9吨,比年增长192%。
(三)广泛宣传,营造农资打假氛围
为使农资打假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各地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加大了对农资打假工作的宣传力度。不少地方在电视台、电台、报纸上开设了农资打假专栏,加强种子、农药、肥料、兽药、饲料等农资方面法律规章的普及和宣传,报道农资打假活动信息,并对大案要案、典型案件进行跟踪报道,对制假售假窝点进行曝光。
浙江省农业厅召开了三次农资打假工作新闻发布会,各新闻单位多次派员参加省执法检查组,赴各地进行现场采访和报道。河南省共出动宣传车3865车次,悬挂条幅760个,张贴标语53670条,在广播、电视、报刊上播放、刊登农资打假信息849次,举办大型咨询活动87次,印发法律法规等宣传资料27.91万份。福建省执法总队在省电视台制作了7个农资打假专题节目。广东省农业厅召开了由省工商、质量技术监督、公安、供销社领导与执法人员和新闻记者参加的销毁假劣兽药、饲料及添加剂现场会,公开销毁查获的假劣兽药、饲料及添加剂近100个品种,共25吨,货值100多万元。
(四)突出重点,抓好关键时段的整治行动
江苏省农林厅先后组织开展了5次专项整治行动,在春播期间,开展了以春播用种、夏季作物用肥、春季畜禽用药、饲料为重点的春季打假护农大行动;夏季与省质监局联合开展了肥料专项整治行动;7月至9月开展了农药市场专项整治;8月至10月部署了全省畜牧行业生产资料打假专项治理行动;秋季开展了以小麦、油菜为重点秋播种子专项整治行动。浙江省农业厅针对养猪户和饲料经销户使用违禁药物、私屠滥宰、违规经营病猪等现象,开展了“劣病毒”猪肉专项整治工作。河北采取整治重点市场,按农时季节,适时开展专项斗争的方式推进农资打假工作。种子整治的重点是玉米杂交种子和抗虫棉种子,主要集中在石家庄市和保定市种子市场以及棉花集中产区;农药整治的重点是“三证”不全、假冒伪劣以及国家禁用的产品,主要集中在农资专业市场以及生产工艺落后、群众投诉较多的农药生产厂;肥料以复混肥料、叶面肥、微生物肥料为重点,以登记证号、产品标识和使用说明为主要内容,主要集中在专业市场;农机及零配件集中检查生产和销售企业(网点)、农机维修市场和有影响的农机市场集散地。
(五)集中力量,加大大案要案查处力度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积极与工商、质监、公安、供销社、经贸委等部门紧密合作、协同办案、联合执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行为。江苏省公安系统全年出动2000多人次进行农资打假执法活动。四川、重庆两省(市)都十分重视大案要案的查处,四川省查处典型案件16起,重庆市查处典型案件6起,国务院领导同志批示的四川宜宾县水稻种子案、重庆国威农药案和四川省武胜县杂交玉米种子案等三起案件都迅速按有关法律程序进行了查处。
农资打假涉及的范围广。各省在整顿和规范农资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农业、技术监督、工商、公安、监察、畜牧、饲料、农机、供销等部门互相配合,立足本职,积极行动,共同开展打假整治工作,形成了合力,使农资打假效果显著。湖南省华容县制售假农药案的侦破就是技术质量监督部门依法查处,公安、监察、农业等部门密切配合,各部门联合行动取得的成果。经侦查,犯罪嫌疑人到案发为止,已产销杀虫脒170多吨,销售货值71万多元。犯罪嫌疑人被公安机关收审,涉案的国家工作人员多人受到党纪、政纪处理。
针对农资打假工作的特点,为提高办案速度,提高办案效果,各级农业部门无论在市场检查还是在典型案件查处过程中,都主动取得当地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公安等部门的支持和配合。河北今年查处的标值10万元以上的大案要案,基本上都是农业、工商、技术监督等部门联合办案,相互支持,积极配合的结果。山西省农业部门在工商、公安部门的密切配合下,整顿忻州市忻府区奶牛市场取得了良好效果。
(六)依法行政,确保农资打假工作持续健康进行
为了进一步规范农资市场,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各省加快了一些配套法规的建设,加强了对执法人员的培训,提高了打假人员的素质。许多省根据《种子法》、《渔业法》、《农药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先后出台了可操作的配套的地方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为了规范行政执法工作,一些省还建立了农资打假工作制度。如江苏省农林厅建立了打假信息报送制度,要求县农业局每周五报市局,市局每周一报省厅,对于重大突发情况和重大事件即查即报,并根据事态进展随时续报。为确保农资打假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各省还加大农资打假工作督查力度。江苏省采取自查与抽查相结合、一级督查一级的方式今年已组织了两次督查活动,除检查面上工作外,重点对领导批办案件、上级交办案件、大案要案进行督查。
为了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各地举办了形式多样的培训班。河北省今年组织了1095人次的种子法知识培训和576人次的种子检验知识培训。山西省农业厅今年举办了5期执法人员培训班,有1200名市(地)、市县执法人员和分管农业执法的领导参加了培训。
一些省制定了农资投诉(举报)案件的登记、处理程序等制度。使农资打假案件做到事事有落实,件件有结果。
福建省农业执法总队印发了《福建省农业执法总队科室、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及内部管理规定》,包括了总队科室的责任制,人员岗位责任制、人员工作守则、“十不准”规定、学习制度、办公室管理制度、队务会议制度、受理投诉或举报工作人员岗位工作制度、外勤执法人员岗位工作制度、罚没物品交接管理工作人员岗位工作制度、案件受理工作人员岗位工作制度、文件或文书管理工作人员岗位工作制度等17项。
二、农资打假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资市场、农资产品问题仍很严重
从督查情况看,农资管理和打假面临的形势仍很严峻,由于农业生产资料,量大面广,假冒伪劣由来已久,并逐年呈蔓延趋势,许多领域的问题积重难返。虽然今年全国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农资打假行动,但还有许多值得研究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是农资经营主体不规范。目前农资市场无证经营或超越经营范围的现象仍然很突出,不具备经营资格和经营条件而挂靠经营的现象比较普遍,非法经营者在农资销售旺季走村串户销售农药、化肥的现象比较严重。
二是经营行为不规范。销售过期、失效农药和劣质种子坑农害农的现象不断出现;农资和百货混合经营现象不在少数。兽药经营中的主要问题还有兽药、人药同时经营的现象。所有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农资市场的经营秩序,如:
(1)无证生产和造假状况还比较突出。制假售假活动由公开、半公开向地下、半地下,组织性、隐蔽性、对抗性增强,手段趋向智能化,增加了打假工作的难度。
(2)假冒伪劣农资充斥市场的状况尚未根本扭转。农业部今年春夏对市场上的农药质量抽查结果显示,不合格农药为16%,有1/5的单位经营了不合格农药,这些是在合法的经营单位里抽出的登记过的农药产品,非法生产和经营的假劣农药就更多了。据陕西省畜牧部门抽查,“九五”期间,兽药质量抽检合格率为77%;近期对市场质量抽检合格率为50%。青海省西宁市经销的蔬菜品种近百种,但通过审定的只有20多种,大部分种子没有生产许可证,没有标签。
(3)农资产品标签不规范。农业部今年抽查了2586个农药标签,不合格率为54.6%,有的地方农药标签不合格率高达80%。有的擅自修改已审定的标签内容,有的扩大使用范围,有的盗用、冒用他人登记号,有的用一个登记证用于多个产品,还有的采用光写商品名而不写含量和使用情况等欺骗手段坑害农民,严重干扰了农药市场的正常秩序,危害了农民利益和农业生产安全。引起了农民与合法生产企业的强烈不满,国务院领导对此高度重视,责成农业部立即进行整顿。
(4)误导消费的广告多。主要是兽药和农药表现最为突出,虚夸产品质量的不少。有的企业还用“农业部推广新产品”、“中国农学会推荐产品”等来误导消费者。
(二)少数农业部门对开展农资打假的认识还不到位,执法意识薄弱
一些地方认为农资打假是工商、技术监督部门的事,和农业部门关系不大,有的地区和县级农业部门甚至放弃法定职权,不闻不动,根本没有安排部署和组织检查。农业各行业之间发展也不平衡,地区间发展也不平衡。
(三)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严重
由于受利益的驱使,一些地方对农资制假售假不仅不打击,而且还加以庇护。如有的农药生产厂家在生物农药中添加大量化学农药,使用在禁止使用的作物(果菜)上,坑害消费者。当检查发现后,地方出面说情、辩解,难于处理。另外,农业部门内不少单位也经营农药、兽药、种子、肥料、农机及零配件等,有不少单位,既进行经营活动,又有管理职能,还有的。审批、登记、检测、监督集一体,使本应互相制约的监督机制失效。
(四)农资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在农资打假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按现行的农业法律法规无法处理,如化肥、农机质量管理等尚缺乏相关的法规和强制标准,农药、饲料、水产种苗等其他农资管理相应的配套办法或实施细则也要修订和完善。渔药、渔具市场的监管不明确,个别地方存在空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有的一些农资产品管理法律法规已不适应当前农资生产和市场监管的要求。
(五)参与农资执法的机构多,执法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国务院抓农资执法、打假的机关如工商、技术监督、供销和农业部门等多个单位。农业部门内又分散在种子、土肥、植保、蚕种、畜牧兽医、饲料、农机、渔业等多个机构。但真正对农资市场和生产单位的执法起震慑作用的不多,力量分散,多部门协调困难,责任不明确。适应农资执法特点要求的,既具备必要的专业技术知识和较强的法律素质,又具有为人民服务宗旨观念和较强的职业道德水准的执法人员缺乏。
督查中也发现一些地方部门之间配合得不是很好,案件主办单位与协办单位沟通不够。有的省反映,由于各部门各自行使管理职能,缺少沟通与协调,往往出现多部门对同一行政管理对象多次检查的情况,生产、经营单位意见很大。此外,农资打假工作多部门操作,部门之间通气不够,发文多,部分内容交叉重叠,形式主义的东西也不少,工作实效不高。有的反映泛泛的执法检查多,实际查处的案件少。农资质量抽检工作开展不够,结果公开不够。多数地方的农资执法,仅仅检查销售机构,从销售机构查出农资产品质量问题时,对销售者做出处罚后便草草收兵,不再顺藤摸瓜,追究更深背景和生产者的责任,使更大违法者逃避了法律制裁,制假售假的源头未得到有效控制。形成了农资违法案件中,小案多,大案少的假象。
(六)农业行政执法缺乏必要的经费和装备,执法机构不健全,执法队伍不稳定。
各地普遍反映,缺乏农资打假专项经费,缺少必要的交通、通讯、取证等工具,抽样检查、假劣产品的销毁、联合执法等系列费用难以解决。参加农资打假的人员大部分是临时从各系统抽调的,执法意识不强。
基层反映,上级多头管理,缺乏统一的系统的农业行政执法指导,影响了农业执法的顺利进行。
三、农资打假工作的改进意见
(一)从“五不放过”入手,找准农资打假切入点
这次督查组共带回102个需要督办的案件,至目前已有85个查处完毕,剩下的17个,还将继续督办。有关领导批转的案件有10起,有9起通过督办已依法查清并进行了处理,还有1起正在查处中。各地投诉的转有关业务司局的案件10件,已有1件查清,其余9件正在追查中。
我们将对这些案件进行分类总结,追根溯源。
在大案要案查处过程中,各级农业执法单位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查处的同时,对于该移送司法机关的案件要及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并与司法机关保持密切联系,了解案件的处理结果,还要认真查清伪劣农资源头和流向。对于源头非本省、市、县辖区范围内伪劣农资,要及时向有关省或市、县通报情况,请其他省或市、县查清和处理,或请上级单位处理。
要做到查处的案件有始有终,办事程序规范,档案齐全。对领导批示的重大案件,要及时研究处理,做到件件有结果。
(二)建立农资市场监督管理的长效机制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尤其是我国已加入WTO的新形势,建立农资市场监督管理的长效机制是十分迫切和完全必要的,这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的农资打假方式只能是暂时的应急措施,今后要从机构设置、人员调配、管理机制和经费保证等方考虑这个问题。
在当前农资市场秩序混乱,假冒伪劣农资猖獗的严峻形势下,组织有关部门,建立联合打假是不可少的。因此,九个部委要继续加强部门间协作,建立联合打假的长效机制,进一步认识农资打假的重要意义,在农资打假方面形成合力。在联合执法检查过程中,各单位应根据各自的职责在执法过程中各负其责,如技术监督部门主要负责好从源头打假和从源头抓质量的工作,工商部门检查营业执照和市场秩序等,农业部门检查经营许可证和生产许可证以及产品的包装标识等。
(三)健全完善农资市场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
结合我国加入WTO后,当前正在清理修改有关行政法律法规文件之机,加速健全完善农资市场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有的省反映,一是尽快制定肥料法;二是出台农机管理、水产种苗等方面法律法规;三是修改《农药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四是制定农药、兽药、种子、肥料等包装标签准则,统一标签规范等。
(四)农资打假的当务之急是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素质
加大农资打假案件的查处力度,关键的是要有健全的执法队伍,大量农资案件的查处需要专职农业执法队伍负责。这是在新形势下,赋予给农业部门的一项新的重要的职能。目前农业执法队伍很薄弱,近两年各级农业部门在农业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如把原来比较分散的农业行政执法职能集中起来,实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建立专职农业行政执法队伍,就是一个成功的经验。从各地实践的情况看,农业综合执法是值得推广的。各级农业部门应结合机构改革和调整,理顺各相关机构的管理权限,明确责任。避免部门间或部门内执法不一致,造成多头执法,损害国家形象。各相关执法部门均应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素质。
(五)加强监督管理,规范执法程序,严格依法行政
一是依法开展农资市场准入工作。对实行许可证管理的农资生产、经营企业,要依法定条件和程序进行审查。对不具备生产经营条件的,不予办理生产经营许可证。工商机关结合企业登记注册、年检换照等工作,对农资生产经营企业进行全面清查。对违法生产、经营者,依法吊销营业执照。对实行许可管理的农资产品,农业部门要认真进行检验、实验、鉴定,对不符合条件和质量标准的,不予办理产品许可、登记手续,不允许进入生产流通领域,从源头上防止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农资产品进入市场。质监部门要按照国务院领导关于从源头打假和从源头抓质量的要求,切实负起责任,加快研究制定必要和有效的管理措施,确保不合格农资产品不出厂。
二是建立农资打假执法责任追究制度。要对农资打假工作不力,消极应付甚至失职渎职的领导干部和有关责任人进行严肃查处。
三是建立农资打假执法情况报告制度。各级农资执法机关要建立农资打假情况月报或季报制度,逐级上报农资打假工作情况、遇到的主要问题、大案要案情况等,以便及时指导和协调。
四是要严格执法,依法行政。执法一定要严,不能以罚代刑,以情代法,不追源头,不追究相关责任,包庇纵容,甚至知法犯法,否则就无法开创农资打假的新局面。
(六)保证农资打假经费
农资打假应有专项经费,建议国家把农资打假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设立农业行政执法财务项目,解决联合打假日常工作开支,用于购买必要设备及举报奖励等。
报告格式 篇四
尊敬的领导:
您好!首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阅读我的辞职信。我是怀着十分复杂的心情写这封辞职信的。自我进入交通银行工作以来,由于行领导对我的指导、关心和信任,使我获得了很多机遇和挑战。经过这两年的工作和历练,我在金融领域学到了很多知识,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心智得到了提升,无论是外在气质还是内在涵养都更加成熟,对此我深表感谢。
我珍惜交通银行这个难得的发展平台。入职2年以来,在领导的关怀下,同事的帮助下,我开始了人生中灿烂的职业生涯。在这两年中,我十分珍惜这个工作平台,认真学习相关专业知识、深入贯彻企业文化,主动承担工作任务,努力完善职业素养,虚心学习不断提高工作技能。对于交通银行我还是有很深的感情的,对于这辞职,内心却是难以平静,但是正因为有了这份感情,经过深思熟虑后,还是郑重的递交我的辞职报告。
由于个人原由和身体情况,无法再与同事们一起共同奋战。在长时间的思考后觉得自己的职业规划与行里的工作安排并不一致。为了不因我个人能力原由而影响行里的工作安排,我决定辞去行里的工作,我知道这个过程会给行里带来一定程度上的不便,对此我深感抱歉。
非常感谢行里多年来对我的关心和教导。在银行的经历于我而言非常珍贵。将来无论什么时候,我都会为自己曾经是交通银行的一员而感到荣幸。我确信在交通银行的这段工作经历将是我整个职业生涯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
再次对我的离职给行里带来的不便表示抱歉,同时我也希望行领导能够体恤我个人的实际情况,对我的申请予以考虑并批准。
此致
敬礼
署名
日期
情况报告格式 篇五
(一)报告的概念与适用范围
报告是“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的上行文。其适用范围主要包括:
(1)正常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使上级及时了解情况,指导工作。
(2)工作中遇到特殊情况或重大问题,需及时报告上级。
(3)完成上级布置的某项工作需要报告结果。
(4)对上级询问或催办的事项作专门答复。
(5)某些工作建议,需报上级机关批转其他平行机关或不相隶属机关共同执行。
(6)向上级机关报送文件、递送材料时使用。
(二)报告的种类
1、按作用分有呈报性报告和呈转性报告。呈报性报告的主要内容是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答复询问等,不要求上级批复或批转;呈转性报告是针对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报并提出处理意见,向上级机关汇报并请求批转有关部门参照执行。
2、按性质分有综合报告、专题报告。
3、按内容分有工作报告、情况报告、建议报告、答复报告、报送报告等。
(三)报告的写法
1、标题由“发文机关(可省略)+事由+报告”组成。
2、正文开头写明报告的目的或缘由,然后多用“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的过渡语引出下文。主体部分写明报告的具体内容,不同种类的报告正文的写法各有不同,如工作报告,一般写基本情况、主要成绩、经验教训、今后意见等;情况报告,要叙述情况、分析原因、提出对策;答复报告,围绕上级的询问问题来写;建议报告,就某个问题向上级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并请求上级机关认可;报送报告,说明呈报的材料和文件即可。结尾通常使用“特此报告”、“请审核(审示、审阅、审查)”、“请查收”、“以上报告如无不当,请批转有关单位执行”等惯用语结束。
(四)报告的写作要求
1、实事求是报告的情况必须属实,有关材料应核实无误,不夸大,不缩小。
2、及时报告向上级汇报工作,反映情况要及时,这样才能让上级机关迅速掌握情况,做出相应对策,否则,事过境迁,再向上级报告,不仅失去报告的意义,而且还可能贻误处理问题的最佳时机。
3、突出皿点全面工作报告内容复杂,头绪较多,要明确中心,突出重点,点面结合,条理清楚,切忌面面俱到,写成流水账。要一事一报,不要在同一专题报告中反映几件各不相干的事项和问题。
4、用准文种不能将报告写成请示,报告中不能夹带请示事项。不要将报告提出的建议或意见当作请示,要求上级指示或批准。
(五)报告与请示的区别
“报告”和“请示”都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呈报的公文,是为数不多的上行文文种,它们的区别在于:
1、性质报告是陈述性公文;请示是呈批性公文。
2、行文目的报告的目的在于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回答上级机关询问,以便上级机关了解本单位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而请示的目的,是为解决某一问题、请示某一事项,请求上级机关做出指示或予以批准。
3、行文时间报告是在工作结束后或工作正在进行中行文。而请示则必须在事前行文,得到上级机关批准或指示方可行动,不能先斩后奏。
4、主送机关报告的。目的在于为上级机关提供信息,不是为了让其批复,因而允许多头主送。而请示是为向上级机关请求批示或批准的,只能写一个主送机关,不允许多头请示。
5、事项的多少报告的事项可以是一件,如专题报告;也可以是多件,如综合报告。而请示的内容必须遵循“一文一事”的原则。
6、答复的形式报告不要求上级机关回复。而请示则要求上级机关及时批复,给予明确答复关于xx省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
情况报告格式范文(一)
分行党委:
我行20**年度员工体检工作已结束,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参检人员情况
本次体检统计应检人数为1,272人。其中,正式员工、劳务派遣员工、内退人员及临时工合计1,124人,我行雇佣的守押人员121人,新中物业人员27人。实际参检人员为1,246人,未检人员26人。其中,因怀孕或产假未检11人;因病未检5人;通知未到的内退人员10人。
二、体检医院情况
本次体检,**城区机构员工统一指定在市金普医院体检中心检查;**支行员工指定在**市中心医院检查;另有8人在**市中心医院体检中心检查。
三、乙肝人员情况
本次体检结果显示,全行共有45人患有乙型肝炎。其中,小三阳35人,大三阳10人。此外,有5人未进行肝功检查。乙肝人员数比上年增加7人。乙肝人员占实际参检人员总数的4%,与全国平均比率持平。
具体人员名单详见附件。
四、费用情况
XX年年,分行拨入工会经费账户专项体检费用为719,926、16元。()20**年和20**年全员体检结束后,该项费用剩余205,545、74元。本年度员工体检费用为222,470元,该项费用已不足支付,透支16,924、26元。预计员工接种乙肝疫苗费用为8,086、50元,实际透支额度为25,010、76元,应由职工福利费列支。
五、后续工作情况
1、体检医院介绍,乙型肝炎为通过体液传染的传染病,大、小三阳阶段,属传染开放期。我部拟将上述患有乙型肝炎人员名单送交分行综合管理部,由其制定分餐方案,通知全辖各食堂执行。方案制定后,我部负责向各单位一把手反馈所属乙肝人员情况,由其逐一通知员工本人,以维护员工的隐私权。
2、对未患有乙型肝炎且体内未产生乙肝抗体的员工,我部负责与体检医院联系,为这部分员工接种乙肝疫苗。经统计,有157人乙肝抗体指标显示全阴,需接种3针疫苗。128人乙肝抗体指标显示弱阳,需接种1针疫苗。每针疫苗费用为13、50元,总费用为8,086、5元。我部拟从5月24日开始安排疫苗的接种工作。
以上,是本年度员工体检工作的总体情况,特此报告。
情况报告格式范文(二)
王答村按照通知要求做好自查工作,成立了由村委主任任组长,支部书记任副组长,村理财小组成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开展农村“三资”管理专项检查工作,落实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任务,全面指导自查工作。
根据自查内容总结汇报如下:
1、制定出台了财务管理制度,健全了财务审批制度,建立规范会计档案,规范了我村财务管理、审批制度。
3、实行“村账乡管”。村委会集体财务由乡经管站代理,使用农村集体财务管理部门统一印制的票据,实行票据领用核销制度。
4、实行财务公开制度。坚持到每个季度公开一次财务,在醒目地方合理设置公开栏;建立了民主理财小组,民主理财小组对财务收支进行审核,充分发挥理财作用。
5、实行会计人员及民主理财小组人员培训制度。每年对会计人员及民主理财小组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6、实行审计监督制度。一是离任审计;二是对群众关心的热点和焦点问题进行了专项审计。
7、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文字档案安全完整。
8、土地流转情况。实行规范化管理,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坚决制止村组织包办代替或截留流转收益现象。
报告 篇六
XX县位于XX省西北部,湘西自治州中部,武陵山脉中段,是“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典型山区县,又是集“老、少、边、穷、山、库”于一体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到底,有常耕地11.3万亩(其中稻田面积8.4万亩),财政收入333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42元,辖4个镇、8个乡,140个行政村,总人口13.8万人,其中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85.3%,农业人口11.3万人,占81.9%;国土面积1297.5平方公里,有“茶叶之乡”、“林业之乡”、“歌舞之乡”、“举重之乡”的美誉。
一、XX县农业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扶持下,XX县认真实施“绿色产业兴县,生态家园富民”的发展战略,在抓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立足地理资源优势,狠抓茶业、以椪柑为主的林果业、草食畜牧业、无公害蔬菜等四大特色支柱产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围绕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财政先后投入5330多万元,修建小水电19处、集雨节水池(窖)1500口、沼气池5128口,除险加固1座中型、4座小i型、17座小ii型病险水库,修复各类水毁水利设施7000多处;投放各类蔬菜大棚220个,高标准钢架网箱150口。20,在继遭遇春夏连旱的情况下,全县仍然完成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5.4万亩,总产2.84万吨,较常年3.5万吨减少0.66万吨,减幅18.9%,同比增产0.60万吨,增幅26.9%;完成国民生产总值(gdp)5.51亿元,同比增长10.4%;农业增加值1.25亿元,占gdp的22.7%,同比增长5.5%;财税收入3339万元,同比增长19.25%;农民人均纯收入1742元,同比增加150元,增长9.4%。
(二)围绕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业支柱产业建设
以专业村、户带动形式建设支柱产业,通过多年不懈努力,到20XX年,全县茶叶、以桠柑为主的林果业、草食畜牧业、无公害蔬菜等四大特色支柱产业建设已初具规模,发展各类专业村40个,各类专业大户3000户。一是茶叶种植面积5.6万亩,可采茶园面积2.5万亩,良种化率25%,年产茶叶1300余吨,年产值4500余万元;二是柑桔种植面积5-3万亩,年产柑桔2.4万吨;三是草山草坡160万亩,居全省之首,全县山羊饲养量16万余只,牛6万余头,畜牧水产产值突破780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比重的34%;四是蔬菜种植面积5.1万亩,年产蔬菜8万吨,总产值5000万元。
(三)围绕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
多年来,特别是20XX年以来,我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各级财政的支持下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一是茶多酚厂、雅洁公司、泰森木材加工厂等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得到发展和壮大,有效地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二是神宝牧业、中顺牧业、群博公司、绿园茶场、小背篓茶苑等一批企业,按照“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大户联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方式进行规范运作,辐射带动各类专业户8010多户。
二、20XX年以来财政支农惠农政策及利弊分析
20XX年来,中央连续6年出台了1号文件,安排部署农业农村工作,把“三农”工作摆在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级财政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制定了一系列的支农惠农政策。这些政策的出台实施,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一)财政支农政策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1、财政扶贫成果显著。六年来各级财政投入扶贫资金共计10806万元,帮助全县1170名绝对贫困者和7632名低收入者脱贫,组织培训并安排外出务工就业贫困劳动力4000余人;新增和改造农田240公顷;新建和改建公路1213公里;解决了农村4.2万人、16.78万头牲畜饮水困难。
2、农民减负增收效果明显。通过减免农业税、减免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发放粮食直补、良种、农机和农资综合补贴(简称“两减免、三补贴”),每年全县减少农民负担117.1万元,新增收入432万元。
3、特色产业建设得到较快发展。近年来各级财政投入项目扶持专项资金3000万元,改良茶园1、5万亩,新增茶叶开发面积1万亩、桠柑为主的林果业面积2.1万亩、牛羊为主的节粮型草食牧畜16.78万头、大棚蔬菜为主的无公害蔬菜基地1200亩,全县四大特色支柱产业初具规模,并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4、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财政安排农村生态建设资金270万元,推广农村沼气能源建设,项目区农民以沼气代柴火,既减少空气污染,又保护植被林木,目前已建设沼气池6735口。据统计,节省柴草18万吨,相当于封山育林6万余亩。实施生态公益林等项目建设,新增造林18.5万亩,恢复了生态环境,减少了水土流失,促进了环境可持续发展。
(二)财政支农政策对发展现代农业的障碍因素分析
20XX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了以发展现代农业引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级财政部门通过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实施,促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一定加强,农户种粮积极性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一定提高,农村支柱产业得到一定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得到一定壮大,但是,目前财政支农政策措施与发展现代农业要求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1、财政支农投入仍然相对偏低,基础产业难以做大做强。往年财政等先后投入大量资金,XX县的四大支柱产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是由于地处山区,各方面因素制约,发展生产的前期投入成本相对其它经济发达的县市高。一方面XX县农业产业规模小、效益低,产业没有规模和效益优势,另一方面财政支农投入政策强调规模,扶优扶强,致使XX县同其它发达县市相比,很难争取各级财政大力支持,进一步拉大了与发达县市的发展差距,如XX县的茶叶产业,有品牌优势,但无规模,只有5.6万亩,难以达到财政支持10万亩以上的规模要求,财政支持力度小,难以扭转XX县茶叶有品牌无产业优势的局面。
2、财政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偏重农田水利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忽视其它软件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多年来,虽然各级财政先后投入大量的资金,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其支持只局限在加强农田水利、农村清洁能等方面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上。对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农业市场体系、服务体系、执法体系、检验检测体系等方面建设支持不够,甚至没有。由于农业产业体系不健全,农村现代物流体系没有建立,服务水平低,标准化生产难以推广,品牌意识和质量安全意识难以加强,致使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低,很难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形势。如我县茶叶产业,尽管茶叶加工实现了由手工制作向机械化制作转变,茶叶生产逐渐向高、精、深产品转型。但是由于联合协作生产经营机制、市场监控机制及网络营销机制仍停留在较低效的状况,仍然改变不了“XX毛尖”家庭式作坊加工“有品牌、礼品茶,无市场”的局面,难以发挥联动效益。
3、财政支农资金没有形成合力,难以发挥资金统筹效益。多年来,财政支农资金分别掌握在发改委、扶贫办、农办、财政、农业、畜牧、水务等多个部门,在缺少切实可行的系统科学规划的前提下,导致财政支持政策紊乱,资金统筹使用困难,项目实施范围和建设内容有相当程度的交叉重复,难以发挥资金统筹效益。
4、财政支持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力度小,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与现代农业发展相脱节。现代农业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进行的社会化农业,需要有农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的支持,将现代农业科技项目转化为成果,发展优质、高效农产品生产,而XX县在这些方面因财政困难等原因几乎没有投入,依靠的是单位自筹资金引进数量有限的设备,从业人员在推广过程中去逐步摸索,难以达到用现代物质技术条件装备农业、发展农业的要求。
5、财政支持农民教育培训形式落后,难以为发展现代农业培养高素质农民。近几年,我县在各级财政的大力支持下,深入开展了农业实用技术、“阳光工程”和新型农民等培训。几年来,共投入财政资金67.5万元,累计培训农民4000余人次。由于培训形式单一落后,且大多数技术人员专业知识老化、知识更新速度慢,培训效果不太乐观。
6、财政支农项目资金地方配套“一刀切”,严重制约财政支持现代农业的发展。XX县是一个财政穷县,年财税收入仅3339万元,每年需向上争取转移支付维持运转。相关部门下达XX县的项目任务都要求县财政配套资金,但是象XX这样的穷县、小县根本无力配套,形同虚设。由于实施项目单位没有工作经费来源,迫使部门冒险违规挪用项目专项资金作为工作经费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样既影响了项目设计效益,又加重了部门压力和负担,也严重挫伤了部门争取财政支持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
三、财政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建议
作为承担国民收入再分配的财政部门,在财政支农政策的设计和安排上,应按照现代农业的内涵要求,把思路统一到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高度上来,突破固有体制的束缚,加大投入力度,及时进行财政支农政策调整创新。
(一)围绕发展现代农业,继续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支持力度
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提升传统农业,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优化产业结构,统筹城乡发展的过程。农业是第一产业,也是基础性产业。但就产业而言,它与其它非农产业相比具有明显的弱势,不但点多、线长,而且短期效益不明显,任何时候都需要政府强大支持力度和保护力度。就区域来讲,XX县与其它发达县市相比,财力更弱,发展更困难,更需要中央、省财政的优先支持,确保财政支农投入优先增长、稳定增长的政策充分落实到位,加大财政支农力度,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
(二)围绕现代农业特性,结合县域农业的实际,突出财政支农重点
在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财政支农投入要突出以下几个重点:一是突出农业基础设施投入,重点抓好水、电、路的建设及改造和耕地质量的提升,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二是突出科技创新和科技推广投入,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三是突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投入,提升农口部门社会化服务能力,以适应农业产业对社会化、专业化服务的需要;四是突出优势农产品良种栽培、精深加工、贮运技术研究推广投人,重点抓好茶叶、柑桔、草食牧业的发展,推进XX县的优势产业的改造升级;五是突出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基地建设投入,充分发挥我县生态环境优势,打造XX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牌。与此同时,要进一步完善资金管理制度,切实加大财政资金监管力度,实行项目申报公开透明管理,成立以各级政府为主的资金整合协调领导小组,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针对发展现代农业不同对象和环节,优化财政支农政策
财政项目资金作为政府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手段,要根据不同的支持对象和环节,采用不同的支持方式,才能达到政策效果:一是加大财政无偿投入,在产业化经营中的纯公益部分,属于公共财政履行职能的范围,财政应无偿地投人。如农产品基地的基础设施包括水利工程、机耕道路等;二是创立财政有偿投入,对于产业化经营中属于市场筹资部分,财政可采取有偿投入,支持企业扩大生产规模;三是继续加大财政贴息,鼓励企业使用银行贷款,进行深加工技改、优良品种繁育、新产品开发、新技术推广、市场改建扩建、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等,财政可在一定时期内给予全额或部分贴息;四是创立以奖代补制度,对于龙头企业开发引进推广良种和新技术,培训和指导农民,开展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建设,引进推广应用农产品精深加工、包装、储藏、保鲜等技术,申报农产品质量标准认证、培育产品品牌、提供食品安全服务,开展市场信息服务、建立营销网络、举办产品宣传推广活动等,财政可采取以奖代补方式进行支持。
(四)落实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优惠政策,取消贫困县地方项目配套资金政策
多年来,要求地方财政“配套资金政策”,脱离了贫困地区财力十分薄弱的实际,也与国家《民族区域自治法》的相关规定相悖(《民族区域自治法》第五十六条第二款规定:“国家在民族自治地方安排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民族自治地方配套资金的,根据不同情况给予减少或者免除配套资金的照顾”)。象XX县这样特殊贫困地区,财政靠转移支付维持运转,实在无力配套资金搞建设,国家应该对贫困县市和发达县市区别对待,根据实际情况取消XX这样民族自治地区项目建设要求地方配套资金的政策,并给予资金倾斜照顾,切实把中央有关民族优惠政策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