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范文大全 >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10篇)

在教学中我严格遵从教学的五个环节,课前认真备课,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因材施教,努力实施课堂改革,积极探索中学地理快乐课堂,中学阶段地理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学习地理的自信心。感谢您的阅读,下面是高考家长帮为朋友们精心整理的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10篇),希望可以抛砖引玉,帮助到朋友们。

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篇一

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知道我国四大地理单元及其分界线。识读“中国四大地理分区”图;识读“北方地区图”;理解北方地区主要的山脉、高原、平原及其分布特点;了解黑土地和黄土地的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模拟介绍家乡的活动,掌握四大地理单元的差异;通过“图片+说明”、播放视频的方式分别介绍黑土地和黄土地的位置和主要特征,再通过相关活动让学生概括出自然条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土地、热爱国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热情,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的情感教育。

重点

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教学难点

综合、根据、归纳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

同学们,经过一个长长的暑假,新的学期又开始了,不知道同学们在这个暑假到过哪些地方呢?又见到过什么有趣的事情?能跟大家一起分享吗?

学生七嘴八舌:略

[上课]

请同学们翻开书本首页,这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景观图。请结合图片进行讨论,你在当中看到了什么?又联想到哪些方面呢?假设你是来自上述的四个区域的人,你会怎么介绍“自己”所在的家乡情况呢?我们请四个小组的代表来模拟一下。

[学生活动]

一组:北方地区平原面积广阔,耕作易于机械化操作,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高。

二组:南方地区主要土地是红土地,丘陵较多,平原少,所以人们耕种主要在一些低级的丘陵和小平原进行,一般是精耕细作的。

三组:西北地区有辽阔的草原,马牛羊特别多,所以我猜农业是畜牧业为主。

四组:我看到青藏地区高山冰雪覆盖,雪山连绵,反映青藏地区地势高,气候寒冷,是世界屋脊。

[教师总结] 正是由于区域的差异性较大,而同一区域内相同或相似性较多,所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单元,分别是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活动] 完成书本P.3活动。

[过渡] 首先我们学习了解的是北方地区。

[课件展示] 北方地区图。(引导学生找出我国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以及主要地形区。)

[师生互动]

1、让学生找出北方地区所管辖的省级行政区,并分别说出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2、在图5.2中,找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大小兴安岭、长白山、秦岭、太行山、辽东丘陵、山东丘陵、渤海、黄海、黄河、淮河、黑龙江、松花江。

3、让学生自读课本P.4~5内容,整体感知北方地区的地理环境。

[提问] 根据所了解到的知识,请归纳出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并出示表格:

北方地区

自然环境经济特点

位置范围主要地形区农业工业

秦岭—淮河以北东北三省

两河、两山

京津

陕甘宁

(苏、皖、内蒙古)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黄土高原

(2个丘陵)平原广,耕地以旱地为主,机械化程度高,是我国重要粮食产区煤、铁、石油等资源丰富,工业发达、工业城市密集,资源消耗量大

重要农业区:二大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华北平原重要工业区:京津唐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

[过渡] 同学们,土地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地,人类对土地有着天然的感情,请问,以下两幅图(课前准备两幅黑土地和黄土地的照片)各反映的哪种土地?主要分布地区在哪里?

学生回答:黑土地、黄土地;东平平原、黄土高原。

[教师] 对了,两种土地都有各自的特点,那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它对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又有什么影响呢?结合手上的资料,进行小组讨论。(结合我国干湿区和温度带的分布分析)

[总结归纳] 略

[播放视频] 《黄土高原》

[提问] 壮观雄伟的黄土高原,我们已经看过了,谁能概括出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特点呢?

[学生回答]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主要是因为黄土高原的黄土结构疏松,容易受到流水的侵蚀。

[提问]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如何有效治理黄土高原?

[师生互动] 一起阅读书本P.6活动2的案例。

[学生回答] 建设淤堤坝,拦蓄泥沙;退耕还林还草,封山绿化等。

[活动] 完成书本P.6活动。

[小结] 同学们,学习完北方地区,我们得到什么收获?(总结由学生说,教师作最后总结)。

[总结] 北方地区各地的自然条件不同,使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等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因此,我们要记住: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安排生产、生活要合理。

板书设计

1、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见投影表格)

山区寒冷——针叶林

黑土地——东北平原

2、地区差异 地广、机械化耕作;一年一熟

黄土地——华北平原、黄土高原:缺水,水土配合不佳;两年三熟

特点:结构疏松,易水土流失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3、黄土高原

治理措施:建於堤坝,拦蓄泥沙;退耕还林还草,封山绿化等

4、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全 篇二

一、学情况分析

本届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还不是很高,上学期地理的平均成绩在45分左右,整体成绩还不理想,原因都是不爱学习的学生很多,因此,成绩取得高分的学生平均被拉了下来。这个学期要想办法使学生的成绩有较大的提高。我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上入手,来改善一向把地理视为副科,不好好学习、认真对待的学生心理,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把注意力集中在生物课的学习上,力争培养一批热爱生物研究的生物学爱好者,学习中尽量采用分散记忆,避免在考前突击,这样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途径。有必要的话将采用小组式的'学习、讨论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尽量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全部完成会考任务。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介绍中国的地理差异、认识省级区域、认识省内区域、认识跨省区域、走向世界的中国。共5章,内容较上一个学期少了一些,但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扩大了知识面。

三、教学目标

1、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通过学习使学生更清楚地中国的地理差异、认识省级区域、认识省内区域、认识跨省区域、走向世界的中国。

3、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如何健康地生活。

4、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四、具体措施

1、精心采取先进的教学方法,对新教材进行培训。

2、精心组织和策划好课堂教案。

3、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做到课堂质量高效率。

4、进行课外辅导和写小论文及做小制作,提高学生的兴趣。

5、认真批改作业,从中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

6、培养优生,转化后进生。

五、竞赛辅导

要深入总结、探索优秀生、特长生培养的路子,构建适应优秀生成长的课程体系,改变单一的培养模式;搞好优秀生的早期发现和培养,加强优秀生衔接教育,完善激励引导机制,健全各级各类联赛体系,以赛促练,赛练结合,鼓励优秀生拔尖、冒尖。

这样为了更好地做好优生优培工作,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更好使用2007的生物联赛工作搞得更好。我们成立生物联赛小组,定期向学生介绍有关生物联赛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明确这次辅导的目的和意义。

在辅导期间,严格要求学生,特别在新形式下,有更高的要求,从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时在授课时要注意方法和技巧,对他们进行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做到适时、适地、适量培养和培训,开阔他们的视野,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适合学生们的新的辅导和学习方法,努力开发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同时又要认真做好备课工作,有目的、的计划进行辅导。我们还将进行恰当的测试,据各地市有关联赛试题,编写题目,强化训练,并重点矫正。

六、进度安排

本学期总课时为38课时,每周2.5课时。

教学内容及参考课时如下:

中国的地理差异8、

认识省级区域6、

认识省内区域6、

认识跨省区域4、

走向世界的中国2

会考复习安排:

七年级上册复习1周

七年级下册复习1周

八年级上册复习1周

八年级下册复习1周

七、教学方法

1.课堂教学与复习要围绕三个层次进行。

⑴.是什么?围绕考纲,落实基础,解决重点难点,以学习掌握程度为评估标准。

⑵.为什么?围绕考纲,使学生明确考核要点,并以此指导学生课后复习。

⑶.怎么办?以会考试题为范例,引导学生以会考意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2.要重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

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能力的获得是需要知识内化后,由学习者自我产生的,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必须经过一个桥梁,这就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大量练习后的总结归纳是很重要的,不能以简单的公布答案代替。否则,是剥夺了学生作为复习和考试的主体应有的自主活动的权利。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形成。生物教师的课堂教学应从关注“这节课我讲了多少”,转变为“这堂课学生能提高多少”。

3.精选习题,落实有效训练

教师要立足校情、学情,优化精选习题。做到选择题要精选,密度要适度,时机要恰当,反馈要及时。确保中档题拿高分,带动低档题拿满分,冲击高档题拿多分。要通过讲评评出方法、评出规律、评出能力。

4.强化贯彻,重在坚持。

总之,我坚持“以教书育人为本、以敬业奉献为乐、以助生成才为志”,尽量把八年级的会考任务顺利完成,争取每位同学都拿到好成绩。

8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篇三

西亚】

一、课型:新授课

二、课时安排:第1课时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会运用地图说明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认识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苏伊士运河、霍尔木兹海峡、波斯湾、土耳其海峡。

能在西亚的填充图上准确的填出西亚的主要国家及其首都,

过程与方法

了解西亚居民以阿拉伯人为主,西亚地区的宗教特色以及与宗教有密切关系的两个城市——麦加、耶路撒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西亚也是人类古代文明中心之一,是犹太教、-的发源地。

四、教学重点:

学会运用地图说明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能够正确填图

五、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地图说明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提高学生的读图、填图能力

六、教学方法

综合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七、教学用具

教学挂图、板图、班班通

八、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上节课主要内容。

(二)、导入新课

由新闻直接指出硝烟弥漫的战场——伊拉克。找学生指出伊拉克所在的位置,由此引出伊拉克的所属区域——西亚地区。联系实际、从新闻出发吸引学生兴趣。

板书:第三节西亚

(三)、讲授新课

通过读图确认伊拉克的位置,了解西亚的范围

读图找出亚洲欧洲、非洲,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里海、大西洋、印度洋

五海三洲之地

通过读图掌握西亚的地理(海陆)位置:

间接的沟通着大西洋与印度洋

位于亚洲的西南,地处亚、欧、非三大洲的交界地带

位于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和阿拉伯海之间

所以被称为两洋三洲五海之地

交通要道(古代、现代)

找学生介绍历所学的古代丝绸之路的知识。

从古代起,西亚地区就是重要的交通要道,简单介绍现代铁路、公路、航空运输途经西亚的情况。强调其重要性

主要国家、首都

指导学生读世界地图以及图2-17西亚的国家图。在图2-17中找出西亚的主要国家及其首都

伊拉克—巴格达、阿富汗—喀布尔、

土耳其—安卡拉、科威特—科威特、

伊朗—德黑兰、沙特阿拉伯—利雅得、叙利亚—大马士革、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布扎比等国

利用填充图册12页的题目进行练习。填注两洋、三洲、五海、大洲分界线、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伊朗、伊拉克、沙特阿拉伯、巴勒斯坦、埃及、土耳其、科威特等名称的位置。

阿拉伯国家、宗教

启发学生根据所看新闻报道回忆西亚地区居民的外貌、穿着打扮,西亚居民多数为阿拉伯民族,主要为白色人种,日常生活中以白色头巾、白色长袍包裹全身,男子蓄须,女子以面纱遮脸。语言以阿拉伯语居多。宗教以伊斯兰教为主

麦加是伊斯兰教第一圣城。伊斯兰教、-、犹太教都将耶路撒冷做为圣城。

简单介绍巴勒斯坦地区以及巴以之间的矛盾冲突。试着分析引发矛盾、战争的主要原因。

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以及培养学生关注时事新闻的良好习惯。

(四)、小结与作业:

目标检测上的题目

板书设计

西亚(1)

五海三洲之地

交通要道

主要国家、首都

宗教

西亚(2)

一、课型:新授课

二、课时安排:第2课时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西亚的自然地理环境,比如地形特征、气候特征、主要河流等。

了解自然环境与当地农牧业生产的关系,以及当地发展节水农业所取得的成就。

掌握西亚石油资源在世界上的地位、分布特点和主要产油国。根据地图,了解西亚石油输往西欧、美国和日本的路线。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西亚石油资源的强调,指导学生认识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培养学生科学的人地观。

四、教学重点:

掌握西亚石油资源在世界上的地位、分布特点和主要产油国。

根据地图,了解西亚石油输往西欧、美国和日本的路线。

五、教学难点:

通过对西亚石油资源的强调,指导学生认识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培养学生科学的人地观。

六、教学方法

综合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七、教学用具:

教学挂图、板图、班班通

八、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提问上节课主要内容。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通过复习总结西亚独特的人文特点,并指出西亚的自然环境也很独特,跟非洲的北部非常相似。通过复习总结西亚独特的人文特点,并指出西亚的自然环境也很独特,跟非洲的北部非常相似

二、讲授新课:

以高原为主的地形特征

指导学生读图分析,提示分析地形特征的四个方面(平均海拔高度、相对高度、主要地形类型、地形分布特点)学生分别分析西亚地形的四方面特征。

炎热干旱的气候

大部分为热带沙漠气候,伊朗高原和小亚西亚半岛中东部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黑海、地中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阿拉伯半岛的西南有小部分热带草原气候。大部分较干燥。在如此干旱的地方,对于人、动物和植物,水都是非常重要。强调西亚地区大部分属干旱地带。

河流

找出西亚两条的河流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并指出这里是古代巴比伦文化的发源地,以此来增加趣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伊拉克战争引出1991年海湾战争,从而引出西亚丰富的石油资源

世界石油宝库

西亚石油的储量、产量、输出量居世界首位。

西亚石油主要输往西欧、美国、日本

51页图2-24西亚石油海上运输路线

强调霍尔木兹海峡的重要性“西方的生命线”。

阅读“石油输出国组织”的阅读材料,“西亚石油资源和生产特点”

三、作业:

目标检测上的题

四、小结:

本课主要内容

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篇四

一、目标导学

知道东北地区的显著特色。了解东北三省的位置和范围。了解东北三省的地形、河流、气候等自然概况。

二、知识梳理

1、请说说东北的“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北大仓”的含义:2、东北三省包括

3、东北三省地下以,主要的河流有。人们常用来形容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请在地图上指出本区的主要山、河、平原。

4、东北三省的气候特点是。

三、探究

认识东北三省的“冷湿”气候。

四、巩固练习

1、东北三省指的是()

A、黑龙江、吉林、河北

B、黑龙江、吉林、辽宁D、吉林、辽宁、内蒙古姓名:评分:C、黑龙江、内蒙古、辽宁

2、东北三省的省会城市分别是()

A、哈尔滨、呼和浩特、沈阳

C、长春、沈阳、石家庄

3、“冰城”是指()

A、哈尔滨B、长春C、沈阳D、西安B、哈尔滨、长春、沈阳D、太原、石家庄、哈尔滨

4、东北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

5、我国最大的平原是()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D、三江平原C、长江中下游平原

6、下列河流是中朝界河的是()

A、鸭绿江B、黑龙江C、额尔齐斯河D、松花江

7、下列四幅图,反映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的是()

8、关于东北平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北平原分布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境内,地势北高南低

B、夏季热量充足,日照时间长,能够满足玉米生产所需的热量条件

C、是我国冬小麦、甜菜、大豆、玉米等农作物的最大生产基地

D、冬季气候寒冷,土地冻结对来年春天农业生产、作物播种和生长不利

9、下列表述东北三省气候正确的是()

A、气候冷湿

C、冬短夏长B、雪期自北向南越来越长D、降水集中于秋季

10、在春秋季节,东北三省经常受到哪种灾害的影响()

A、干旱B、寒潮C、台风D、洪涝

11、关于东北三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我们常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北大仓”来形容东北三省

B、东北三省位于我国的东北部

C、东北三省地形以丘陵和平原为主

D、东北三省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

12、下面关于东北三省气候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

B、大兴安岭北部地区长冬无夏

C、南部的辽东半岛冬季较短

D、纬度较低,又紧邻着亚洲北部温暖的夏季风源地

13、东北三省地形以东部为长白山地,北部为小兴安岭,西倚,在山地之间分布着辽阔坦荡的,因此,人们常用“、”来形容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

2021年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篇五

一、教学目标

1、运用图表认识东北地区的人口、民族和城市分布。

2、学会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地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3、培养学生对图文信息的获取、处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4、培养学生人地协调的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运用“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图和“东北地区的面积与人口统计”表,归纳东北地区人口的分布特点。

2、运用“东北地区城市与铁路分布”图,归纳东北地区城市的分布特点。

难点:掌握本节教材所渗透的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能够在新情境中迁移运用。

三、教学流程设计

【揭示课题,直入主题】

【提出学习目标】

1、运用图表了解东北地区的人口、民族和城市分布,能从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及地理计算能力。

2、学会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地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能学以致用,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指出学习重难点】

重点:

1、运用“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图和“东北地区的面积与人口统计”表,归纳东北地区人口的分布特点。

2、运用“东北地区城市与铁路分布”图,归纳东北地区城市的分布特点。

难点:掌握本节教材所渗透的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能够在新情境中迁移运用。

【人口分布】

教学过程:

【自学指导】看图思考(同桌之间互相协作)

完成课本P31活动题(大致5分钟)

活动第一、二题由学生直接计算。第三题引导学生先看图例明确不同颜色代表不同人口密度,然后让学生再来看东北地区人口分布图。首先找出人口密集区,人口稀疏区,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学生归纳总结出人口分布特点后,叫几名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读图分析,请说出东北地区人口密度大于100人/km2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哪里?

老师强调:中部、南部平原区,主要的平原是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

2、想一想,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学生回答,最后老师总结。影响一个地区人口的主要因素有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交通运输条件,工业与城市分布、资源分布等。

分析完这个题之后呢,让学生齐读31页课文,指导学生划出重点知识点。

教师:同学们,我们知道东北地区以前被人们叫做“北大荒”,人烟稀少,那么昔日的荒凉之地如何成为今日的人口稠密区,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呢?下面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一下造成东北人口急剧增长的原因。(我选的是一部热播电视剧《闯关东》的片头部分,它刚好讲述的是闯关东的时代背景,这样更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大家都知道东北是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区之一,请同学们在课本32页东北地区主要民族分布图上找出东北主要的少数民族所分布的位置。师生互动:老师说哪个民族让学生找哪个民族,通过看图,让学生在图中找出分布最广的民族。完成师生活动之后,让学生看多媒体,老师引导学生学习各个民族的分布。让学生对各民族的分布,有更深刻的印象。给出一张满族特色图片,吸引学生注意力。找一名学生朗读《旗袍与旗装》,增加学生课外知识。

课堂活动:

课本33页活动题以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为主,由学生小组间进行讨论,最后由一名学生代表回答相关问题。学生们回答完后,最后由老师总结归纳前面学生所回答的情况,带领学生看多媒体课件,看两个民族的习惯和传统文化以增长课外知识。

教师总结:通过我们前面的学习,我们现在会用地图和相关图表来分析一定的地理方面的问题,另外我们了解了不同少数民族它的生活习惯和文化特色,为我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城市分布】

教学过程:

教师:同学们,你们都知道东北有哪些城市吗?你们知道这些城市是怎样分布的吗?

学生自由发挥

教师:好,同学们说了那么多,说的都不错,但是比较杂乱,那么今天老师带领大家从地理角度来系统分析学习东北地区的城市分布,学完之后你将有所收获。

课堂活动

合作探究:老师给出一幅东北地区城市与铁路分布图,结合课文35页活动题让学生找出相关城市。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思考课件给出的前两个问题。第三个问题,给出一张铁路分布图,让学生在图中找出东北地区主要铁路干线——京哈线、哈大线、滨州线、滨绥线,强调每条铁路干线的起止城市名称。老师引导学生总结东北城市的分布特点:东北地区是中国城市密集、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区域;城市集中在交通干线沿线分布,特别是哈大线、滨州线、滨绥线沿线地区。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及小字部分文字,归纳出哈尔滨、长春、沈阳三个省会城市的主要特点。出示课件加深记忆。

思维升华:大连是一个北方城市,为什么“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呢?在大连举办国际服装节,有哪些优势条件?

老师提示:结合前面学习人口分布特点的方法从地理位置、气候、交通运输条件等方面分析。出示课件,加深理解。

小结:给出本节课的一个学习框架,让学生填空,目的是对本节进行梳理,加强记忆。

课堂检测:

一、猜猜我是谁

1、在东北的三大平原中我的人口密度最小。我是__三江平原_______。

2、我是东北三省中人口密度的省区。我是____辽宁省___。

3、我是东北地区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我是____满族_。

4、我连接了哈大线、滨洲线和滨绥线。我是__哈尔滨_____。

二、能力提升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东北地区中南部人口较稠密的原因。

教师总结:中南部以平原为主;农耕发达;工业和交通运输发达;开发历史悠久等

这个活动的目的是检查学生对学习目标(学会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地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能学以致用,联系实际解决问题)以及重难点(理解本节教材所渗透的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在新情境中迁移运用)的掌握程度。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篇六

陆地环境的组成——土壤

【教学重点】①土壤的肥力特性;②土壤的形成

【教学手段】土壤标本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土壤是陆地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地理环境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土壤的含义是什么?

(阅读教材“汉字‘土’的含义”示意图思考)什么是土壤?

(板书)一、土壤及其作用

1、土壤的概念

(阅读教材“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示意图思考)土壤在地理环境中能够起到什么作用?

(板书)2.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承转)土壤与生物圈的关系体现了土壤的肥力特性,土壤肥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板书)二、土壤的特性及其重要性

1、土壤的组成——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

(观察土壤标本或教材中“理想土壤的成分体积比例”示意图)土壤由哪几部分组成?这些组成物质有什么特点?属于什么物质形态?适宜农作物生长的理想土壤中各组成物质的比例是多少?物质组成与土壤肥力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板书)2.土壤的肥力特性——提供水、养分、空气、热量

3、土壤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阅读教材中“土壤的形成和发育示意图”思考)土壤的四种物质组成与其形成之间有什么关系?哪种要素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形成是否有影响?

(板书)三、土壤的形成过程

1、形成过程

①裸露岩石风化→成土母质;②微生物和低等植物附着→原始土壤;③高等植物着生→成熟土壤。

2、生物的改造作用

3、人类活动的影响

【设计思想】

由于学生对本节教材涉及的内容既熟悉又陌生,因此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利用学生对土壤的感性认识,并迁移已有的关于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等知识,使学生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教学中通过对土壤标本的观察,或实地土壤剖面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教学中列举实例的目的可以使学生将所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认识人类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以及人类应如何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关系。

板书设计

第五节 陆地环境的组成——土壤

一、土壤及其作用

1、土壤的概念

2、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二、土壤的特性及其重要性

1、土壤的组成——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

2、土壤的肥力特性——提供水、养分、空气、热量

3、土壤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三、土壤的形成过程

1、形成过程

①裸露岩石风化→成土母质;②微生物和低等植物附着→原始土壤;③高等植物着生→成熟土壤。

2、生物的改造作用

3、人类活动的影响

2021年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尝试运用地图分析我国的地理位置,理解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记住我国领土面积,运用地图查阅我国领土的四至点。

3、能够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主要岛屿和隔海相望的国家,理解我国既是陆地大国,又是海洋大国。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看图、读图、观察地球仪,培养学生观察和读图的能力。

2、学会分析和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地理位置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2、通过对我国辽阔的国土、优越的地理位置等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民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增强学生保卫祖国领土完整,实现祖国统一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理解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能够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濒临海洋,主要岛屿和隔海相望的国家,理解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教学难点

能够对我国地理位置的判读和与其他国家位置的比较,理解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教学方法以图释文,小组合作,讨论分析,巩固练习,当堂达标。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播放歌曲《大中国》,多媒体展示-、长白山天池、乐山大佛、桂林山水等的图片。

(引导)伴随着一首慷慨激昂的祖国赞歌,我们饱览了祖国壮丽的山河,灿烂的文化,优美的景观。作为华夏儿女,我们每个人都热爱自己的祖国,都热爱这个和谐幸福的大家庭————中国。今天我们共同走进中国。学习第一节《疆域》。

二、展示学习目标

多媒体展示本课学习目标,提示学生进行阅读和理解,带着目标学习,能使学习更有针对性。

三、我找我家——中国的地理位置

(过渡)同学们,初一我们学过可以从哪几个主要方面描述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呢?读图结合课本第三页,完成下列问题。

1、从半球位置看,我国位于____半球(南、北),____半球(东、西)。

2、从纬度位置看,我国领土_______跨纬度广,北回归线穿过我国____部,我国陆地大部分位于_______带,南部小部分位于____带。

3、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东临_______洋,西靠______大陆,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我夸我家——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知道(过渡)那我国的位置好不好?“不比不知道,一比全知道”。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课本第四页图文,完成合作探究题。

1、比较我国与俄罗斯、印度尼西亚的纬度位置,说说我国纬度位置的特点。第1组解决

2、比较我国与日本、蒙古的海陆位置,说说我国海陆位置的特点。第2组解决

3、议一议,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填表)

中国位置的优越性

(提升)通过对我国地理位置的分析,请同学们总结分析一个地区位置的方法?回忆前面的知识,讨论得出:从所在半球、所处纬度和海陆位置三方面进行分析。进行小结。

(过渡)学习完中国的地理位置,我们下列了解我国辽阔的疆域

我赞我家——辽阔的国土

每天,当我国东部的乌苏里江晨曦初露的时候,西部的帕米尔高原还是星斗满天的夜晚。-

每年农历立春前后,我国北方的松嫩平原还是冰天雪地的时节,南方的海南岛已经春意盎然。

请同学们议一议为什么会出现那么的差异。

展示我国疆域和领土四至点。

分成两个小组:

小组1填写最南端(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和最北端(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计算相隔纬度(大约49°)

小组2填写最东端(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交汇处)和最西端(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计算相隔经度(大约62°)

(过渡)我国辽阔的疆域周围有许多陆地邻国和海洋,下面就一起认识我国的邻国和海洋

我赞我家——填我国土

1、。我国幅员辽阔陆地面积约_____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____位。我国陆上国界线长____万多千米,与____个国家接壤。我国大陆海岸线长____万多千米,与____个国家隔海相望。

2、我国大陆濒临的海洋从北向南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其中被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所环抱的______海,以及海南岛和雷州半岛之间的______海峡是我国的内海。

3、我国面积的岛屿是______岛,其东面直接濒临______洋;我国第二大岛是______岛。

我赞我家——欢乐旅行

开展祖国边境游的活动进行比赛。小组1沿着陆地边界走,小组2沿海海岸线走,都从中国和朝鲜的交界处开始,分别汇报沿途的见闻。

小组1:沿途能够见到的国家依次是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和越南等14个国家。

小组2:沿途经过了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四个海洋,看到了隔海相望的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6个国家。还看到了我国的台湾岛和第二大岛屿——海南岛

采用分组比赛的形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其中,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和学生能力的培养

材料分析

2001年4月1日8时36分,美-用侦察机向我国三亚外海抵近侦察,我军某部派两架飞机对美军进行跟踪监视,9时07分,中方飞机在离我领海104海里处正常飞行,美机突然大动作转向,撞我一部飞机尾部,致使我机失控坠海,飞行员王伟英勇牺牲。美机肇事后,未经中方允许闯入中国领空并降落中国机场。

1、从材料中议一议美机的行为。

2、王伟有什么值得你学习的地方?作为中学生的我们现在怎么做?

以“我的收获”为题,组织学生对本节内容进行回忆和总结。教师适当补充。给2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和总结,然后采用个人发言的形式进行“我的收获”活动让学生总结内容,能使学生养成回忆整理知识的习惯

课后小结

本课内容相对比较简单,因此学生理解和掌握难度不是很大,其关键是通过学习本课内容,要求学生掌握分析一个地区地理位置的方法,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获得方法和能力方面的提升,有利于后面内容的学习。还有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也是一个重点,要通过图片展示和讲解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和捍卫祖国领土完整的观念。

8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篇八

第一节 自然环境

第 1 教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亚洲的位置、范围、政区划分以及地形河流概况。

能力目标:1.通过对亚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如学会读图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学会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某一区域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出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并分析其相互关系。

2、通过地图和资料,尝试从不同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发展发散思维。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探究意识和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亚洲自然风貌的学习以及用歌曲强化氛围,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于我们生活的大洲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通过对亚洲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正确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教学准备:挂图、地形名称卡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你知道世界上的大洲是哪一个吗?

你知道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哪一个吗?

你知道世界陆地的点在哪吗?在哪一个大洲?

你知道世界陆地的最低点在哪吗?在哪一个大洲?

你知道中国在哪一个大洲吗?

对,以上所有的答案都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大洲—亚洲。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的对象将由上学期通观全球,转向距离我们周边的世界越来越近的地理环境,从某一大洲,深入到某一政区,再具体到某一国家。

讲授新课:

一、世界第一大洲

认识一个大洲,先要从“在哪里”入手,也就是明确位置,搞清楚范围、边界。

那么,应当如何描述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呢?

[活动]:P3

1、读图6.1《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描述亚洲在东西半球、南北半球中的位置。(绝大部分在东半球、北半球)

2、读图6.2《亚洲的范围》,找出亚洲的纬度位置

[教师利用“亚洲地形”挂图进行确认]

①最北:81°N;最南:11°3′S;

②最东:169°40′W;最西:26°3′E

3、读图6.2、6.3,你可以从哪些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小组讨论]

1、计算:

a.跨纬度数(约92°,大部分在北半球,跨寒、温、热三带)

b.地球上纬度相差1度,距离约110千米,则亚洲南北距离(10120千米)

c.跨经度数(约164°,大部分在东半球)

d.比较和其他大洲的东西距离。

2、读图6.3《七大洲面积比较》,亚洲面积是多少,相当于几个欧洲和南极洲面积之和? (三个欧洲和一个南极洲面积之和)

得出结论:为什么说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1、跨纬度(跨寒、温、热带)

2、东西距离

3、面积(4400千米)

[活动]

1、角色扮演──亚洲的邻居(读图6.2《亚洲的范围》)

前后7人为一小组,以中心课桌为亚洲,确定教室的北方,请该课桌周边的同学依据地图,说明自己应扮演哪一大洲或哪一大洋,并报出自己的方位,并按与亚洲的相邻关系调整前后左右的距离。

2、读图6.2《亚洲的范围》,仍由周边同学说出自己所扮演的大洲与亚洲的分界线

亚欧分界: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非分界:苏伊士运河

亚-北美分界:白令海峡

3、通常,亚洲按照地理方位还可以划分为6个区域。

读图6.4《亚洲地理分区》,结合图6.5《亚洲地形、政区》,回答问题:

①新、马、泰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

②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印度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

③阿富汗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

④北亚部分属于哪个国家的领土范围

⑤哈萨克斯坦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

⑥中国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这个地理分区还包括哪些国家

区域地理特征的学习通常要分为自然和人文两方面。下面我们就要看看亚洲这里最重要的自然特征有哪些。

二、地形和河流

[播放《亚洲雄风》歌曲,提问]从这首熟悉的歌曲里,你听到亚洲的大自然里有什么了吗?你感受到了亚洲的骄傲在哪里了吗?

[复习地形图的阅读方法]地形图依据什么来分层设色的?每种颜色各代表什么高度?(读海深陆高表)基本地形有哪五种?

[活动]P5

结合读图6.5和P.5阅读材料,全班分成两组做一次亚洲之旅:

沿途说出你将经过哪些国家?哪些地形区?大致海拔高度是多少?有可能见到什么样的自然景观?或哪些世界之最或亚洲之最的地形?

1、请一组同学沿东经80度,从北向南做旅行,另一组同学沿北纬30度,从东向西做旅行。(前后左右同学可“结伴而行”)请沿途纪录所经国家、地形区,所见到的地貌环境和地形特征(地名、海拔、景观等)。

2、每组学生依次上前指挂图描述所经地区名称、景观及海拔高度。全班对描述面、语言最流畅的同学予以鼓掌激励。

3、“造型活动”:

(教师课前准备好以上地区的名称卡片,平原、高原、山地分别采用不同的颜色,如绿色、红色、黄色)

以上同学手拿卡片依次站成南北向和东西向两排,交叉成十字。教师提出“造型要求”:

各人以膝盖处为海平面,腰部为海拔2000米,头部为4000米,请以上同学将手中的地形卡片举放在最合适的位置。

从同学们的描述及演示,能否得出亚洲地形大势有什么特点?(地形复杂多样,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引导学生阅读地形剖面图]

同学们演示的地形高低起伏,即地势状况,大家一目了然。如科学的按垂直坐标和水平坐标标注在图上就成为沿北纬30度和沿东经80度的地形剖面图。(见p.6图6.7)

[提问]亚洲河流众多,依据以上特点,亚洲的河流大多应从哪个方位发源,流向哪里?(呈辐射状,由中心流向四周)

总结:

1、地形大势: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状

2、主要地形区:西西伯利亚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伊朗高原、德干高原

3、主要河流:

太平洋—长江、黄河、湄公河

印度洋—印度河、恒河、伊洛瓦底江

北冰洋—鄂毕河、叶尼塞河,

板书设计, 世界第一大洲

1、跨纬度(跨寒、温、热带)

2、东西距离

3、面积(4400千米)

二、地形和河流

1、地形大势: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状

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 自然环境, 第 2 教时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 初步掌握亚洲气候特征

2、 能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及相关资料分析亚洲的气候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

3、 理解亚洲东部和南部的饿降水与夏季风的关系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4、 初步学会从位置、河流、气候等方面归纳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情感态度目标:

1、 通过学习亚洲气候与位置、地形、农业的关系,分析气候特征的影响因素,足见形成追根求源的探索意识。

2、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读图分析、讨论竞赛等活动,发展逻辑思维、培养创新与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气候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对比不同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造成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

教学准备:地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从今日的天气等话题导入,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提示:冬夏两季的气温差异和降水差别。)

复杂的气候:

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我们连云港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海洋性气候,温和湿润,寒暑相宜,四季分明

气候是自然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很大。作为世界第一大洲,面积广大,地形复杂,气候差异很大。(展示P7“亚洲气候类型图”)

1、亚洲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

全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有十一种,仅亚洲就有9种,说明了什么?

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2、观察其中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什么?主要分布在哪儿?

温带大陆性气候,约占亚洲面积的一半以上,主要分布在亚洲中西部。

3、距离海洋的远近如何?

距海遥远,深入亚洲大陆内部。

4、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并在上面点出孟买和哈尔宾、雅库茨克、乌兰巴托的位置)

5、引导学生分析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

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是全年温差大,冬冷夏热,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过渡:降水对于人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陆地上的淡水来源主要来自于大气降水。

6、亚洲降水比较多的气候类型除了位于赤道附近马来群岛的热带雨林气候外,还有集中季风气候全年降水量相对比较多,是哪几种?主要分布在哪儿?

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

教师简单解释何谓季风气候,在亚洲图上画箭头简单示意,补充三种季风气候的降水季节分配图和降水年际变化图,帮助学生分析季风气候降水的特点)

小结:降水的多少与夏季风有什么关系?

夏季风强大——降水多,反之,降水少

7、如果降水过多或过少会造成什么后果呢?

(展示有关干旱和洪涝的视频、图片)

农业

小结:所以在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区内,由于夏季风的影响易发生旱涝灾害。

8、根据以上分析,从气候类型及分布范围看,亚洲的气候主要有什么特点?

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

过渡:为什么会形成这么复杂的气候?主要受了哪些因素的影响?

(以亚洲的几个城市{前述}为例,提示回忆上册学过的“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知识,引导学生总结出气候与位置的关系及气候与地形、地势的关系)

小结:影响亚洲气候的因素,除了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外,还有地势及其他因素,但主要的是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活动】

展示非洲气候图P9

提问:在图中,非洲的饿气候分布有什么特点?分析主要的影响因素。

总结:赤道穿过非洲中部

以热带气候为主,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很广

气候类型南北对称,以赤道为中心

影响因素:纬度位置,还有地势高低等

板书设计:

复杂的气候:

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温带大陆性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篇九

【教学目标】

1、了解山东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

2、讨论提出解决的措施。

3、明确区域发展的方向与重点。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山东经济的差异和发展的重点和方向。

2、教学难点:山东经济存在差异的自然和人文原因。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分组讨论,自学为主,讲解为辅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回忆上节内容,虽然山东总体经济情况居全国前列,但是各地发展很不均匀,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山东经济发展的差异和发展重点与方向。

展示山地各地级市人均GDP图(20xx年)

学生活动:

(1)展示人均GDP前5位和后5为的地级市,分析其分布特点。

(2)计算人均GDP最高和最低相差多少。

(3)从地理位置、资源和基础等方面讨论山东各地经济差异的原因。

(4)结合本地实际提出缩小差异,加快发展经济的措施。

分析:因为山东各地的地理位置不同,资源分布也不均衡,基础条件相差也很大,因此在山东的西部地区,如菏泽、聊城、德州等地经济发展缓慢,而东部沿海地区,如青岛,烟台,威海经济发展很快。

板书:

一、区域发展差异

1、经济差异:东部发达,西部落后

讲述:山东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今后发展的重点和方向,希望尽快建成一个“大而强,富而美”的新山东。

学生活动:

(1)阅读课本105页,了解山东经济发展的目标。

(2)知道山东区域发展的重点是什么(稳步提高农业,制造业和第三产业。

(3)了解山东交通发展蓝图。

总结板书:

二、区域发展方向与发展重点

1、发展方向。

2、发展重点:农业,第三产业,旅游业,交通运输

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山东区域经济的差异,知道了各地发展经济都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发展,我们要了解山东经济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为把我们家乡建设的更美好而努力学习,以便更好的投入到建设新山东的洪流中。

板书设计

一、区域发展差异

1、经济差异:东部发达,西部落后

2、发展措施

二、区域发展方向与发展重点

1、发展方向。

2、发展重点:农业,第三产业,旅游业,交通运输

新版地理八年级下册教案 篇十

第一节 中国的疆域(两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地球仪及阅读地图,使学生说出我国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并能正确表述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以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2、在中国政区图上找出我国的四至点,并在图上量算出我国的东西和南北之间的大致距离,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3、使学生能在中国疆域图上辨别及在中国疆域空白图上填注出我国濒临的海洋,主要岛屿、海峡,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4、通过学习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辽阔的疆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进行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中国的地理位置及优越性。

教学难点

学会阅读中国政区图,形成对我国疆域的空间想像力。

教学用具:《歌唱祖国》歌曲录音磁带及录音机,“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地球仪、世界主要国家面积比较表,世界主要大陆海岸线比较表,“世界政区挂图”。

课时安排:二课时

板书设计

第一章 中国的疆域和人口

第一节 中国的疆域

一、伟大的祖国

1、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2、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二、辽阔的国土

1、面积960万平方千米 2、跨近50个纬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播放《歌唱祖国》歌曲录音,用以制造学习气氛,激发学生了解祖国的学习欲望。

听着这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歌词,不禁使我们产生无限的遐想,我们伟大的祖国在地球上处于什么位置?这样的地理位置又有哪些优越性?我国的国土究竟有多大?濒临哪些海洋?我国有哪些陆上邻国?有多少个国家与我国隔海相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些知识,深入地认识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

〔板书〕第一章 中国的疆域和人口

第一节 中国的疆域

一、伟大的祖国

〔投影〕“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

(活动)读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图

我国在南北半球中在哪个半球、东西半球中在哪个半球?

〔提问〕划分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界限是什么、从图上看出中国位于哪个半球?

〔归纳〕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东西半球的界限为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因此通过观察地图可知,从东西半球来看,我国正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我国正好位于北半球。

〔活动〕指导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到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用黄色胶条贴在相应的位置上;找出赤道,用红色胶条贴在相应的位置上;在地球仪上找到中国,并用红色的胶条剪成五角星,贴在我国首都北京的位置。

(板书)1。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提问)观察地球仪,说出我国位于哪个大洲?与哪个大洋相邻?与它们的相互位置如何?

(归纳)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板书)2。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提问)观察地球仪,将中国的面积与其它国家的面积比较,你认为中国面积是大还是小?

(投影)世界主要国家面积比较表。

(提问)读图并回答,我国领土面积有多大?居世界第几位

(归纳)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和整个欧洲差不多,是世界领土面积最辽阔的国家之一。

(板书)二、辽阔的疆域

1、面积960万平方千米

(活动)我国的面积很大,我国领土的最北端、最南端、最东端以及最西端分别在什么地方呢?

(练习)读《中国地图册》中的“中国行政区划图”,找出我国领土的四至点,并按要求完成练习1。

练习1。对照《中国地图册》中的“中国行政区划图”,找出我国领土的最北、最南、最东、最西点,用红笔将它们标注在课本的“中国疆域图”上,并读出它们的经、纬度。

最北: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纬度53°N多。

最南: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纬度4°N附近。

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交汇处,经度135°E多。

最西:x疆帕米尔高原,经度75°E附近。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总结:北-头顶黑龙江

南-脚踩曾母暗沙

东-嘴喝两江汇合水

西-帕米尔上摆摆尾

(读图)课本3页中国的疆域图

(提问)算一算我国最南端与最北端纬度约相差多少度?哪条重要的纬线穿越我国的南部?按五带划分,我国最南处于哪个热量带?最北接近哪个带?大部分领土位于哪个带?

(归纳)我国领土南北相差约50个纬度,北回归线穿越我国的南部。我国大部分领土处于四季分明,寒暖适度的北温带,南部有一小部分在热带,最北部接近寒带。

〔分组讨论〕分析我国的纬度位置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何益处。

〔归纳〕我国领土南北跨越近50个纬度,这样的纬度位置,使我国具备复杂多样的气候,为发展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板书〕2、跨近50个纬度――南北气候差异显著――适宜发展多种农业经济

〔读图〕读“中国政区图”,算一算我国领土东西跨越多少经度,分属几个时区。

〔归纳〕我国东西跨越了60多个经度,分属于东5区至东9区,共5个时区,即最东和最西时间相差5个小时。

〔读图〕读教材中的“我国领土东西部的晨昏差异”图。

〔提问〕夏季,当北京时间为6点时,我国东部的乌苏里江和西部的帕尔米高原各是什么景象,为什么?

〔归纳〕我国东西跨越60多个经度,由于地球自转,东边的地方时刻早,当北京时间为清晨6点时,最东边乌苏里江的地方时约为早7点左右,最西边的帕尔米高原则还是星斗满天的黑夜。

〔练习〕1、阅读地图册《中国政区图》,利用图中的比例尺,量算我国领土最东端到最西端的距离约为多少千米。

2、纬度相差1度,距离约为110千米,计算我国南北距离相差多少千米。

〔归纳〕我国东西之间距离约为5000千米,南北之间的间隔约5500千米,再加上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因此,人们常用“纵横一万里,上下五千年”来表述我们伟大的祖国拥有辽阔的国土和悠久的历史,这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骄傲和自豪。

第二课时

板书设计

三、海洋和岛屿

1、东临四海一洋

2、领海和内海

3、漫长的海岸线和众多的岛屿

4、优越的海陆位置

四、陆上疆界、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复习提问〕我国的四至点分别在什么地方?我国纬度位置的特点是什么?我国纬度位置的特点是什么?我国的纬度位置有何优越性?

〔新课导入〕我们伟大的祖国不仅陆地面积广大,而且还有广阔的海域。

〔板书〕三、海洋和岛屿

〔活动〕读课本图1-4

〔提问〕由北向南我国濒海的海洋分别是哪些?

〔讲述〕我国所濒临的海洋,从南至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以及台湾岛以东的太平洋洋面。渤海与黄海大致以渤海海峡为界;黄海因海水呈黄褐色而得名,长江口北岸为黄海和东海的分界线;台湾海峡的南端为东海与南海的界限;南海是我国面积,海水最深的海区。

〔板书〕1、东临四海一洋

2、领海和内海

〔承转〕我国东临辽阔的海洋,但这些海洋并不全部是我国的领海。

〔提问〕我国的领海宽度是多少海里?

〔讲述〕我国的领海是指从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到12海里的海洋,因此,黄海、东海和南海的一部分为我国领海,12海里以外则为公海。被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环绕的渤海,以及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之间的琼州海峡则为我国的内海,其全部海域均属于我国行使主权的范围。我国的领海面积大约有300万平方千米。

请同学们在图册上找到我国的的临海和内海。

〔练习〕在填充图册“中国疆域图”上填注出我国的海域。

〔提问〕我国大陆海岸线有多长,居世界第几位?

〔讲述〕我国大陆海岸线漫长曲折,约18000千米,沿海岛屿星罗棋布,共有5000多个(如果加上岛屿的海岸线,我国海岸线总长度在30000千米以上),沿海有许多优良的港湾,便于船舶停靠。

〔读图〕在教师指导下,找出图中的台湾岛、海南岛、南海诸岛、雷州半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琼州海峡和台湾海峡等。

〔练习〕在填充图册“中国疆域图”上填注出上述岛屿、半岛和海峡。

〔板书〕3、漫长的海岸线和众多的岛屿

〔读图〕读“世界政区挂图”,请学生在图上找出中国、英国、蒙古和美国。

〔提问〕从海陆位置来看,我国与英国、蒙古有何不同;与美国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归纳〕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英国为欧洲西部的一个岛国;蒙古为欧亚大陆上的一个内陆国家;美国虽然与我国一样属于海陆兼备的国家,但是其东西临海洋,这与我国东临大洋,西靠大陆又有所不同。

〔活动并讨论〕分析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归纳〕我国东边濒临世界上的大洋――太平洋,这使得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在夏季风湿润气流的影响下,雨量充沛,有利于农业生产。沿海地区便于发展海洋事业,以及同海外各国的友好往来,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交往,便于与周围国家的边贸往来,在这里,古代有的“丝绸之路”,现有横贯欧亚大陆的铁路线。

〔板书〕4、优越的海陆位置

〔承转〕我国不仅海岸线漫长曲折,而且还有20000千米的陆上疆界。

〔板书〕四、陆上疆界与邻国

〔读图〕读教材中的“中国行政区划简图”,按逆时针方向,自东向西依次读出我国陆上邻国及隔海相望的国家。

〔挂图〕中国政区挂图(中国的邻国示意图)。

〔归纳〕我国陆上邻国有15个,按逆时针方向依次为: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布丹、缅甸、老挝和越南。

其中:东 亚――蒙古、朝鲜

东南亚――越南、老挝、缅甸

南 亚――印度、巴基斯坦、布丹、锡金、尼泊尔

西 亚――阿富汗

中 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

北 亚――俄罗斯

同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

【教学后记】该节知识覆盖面广,知识容量大,要求多组织学生多参与活动。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