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需要进行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时,准备好相关的教案是十分重要的,漂亮的高考家长帮网小编为您带来了乘法分配律教案(优秀5篇),希望可以抛砖引玉,帮助到您。
《乘法分配律》优秀公开课教案 篇一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理解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意义,概括出这个定律。
2、培养学生观察、抽象概括以及口头表达的能力。
3、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并渗透通过现象看本质和变中不变的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并归纳出定律
教学难点:
抓住等号左右两边算式的特征和联系,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学具卡,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疑引入
1、口算
A B
(2+8)5 25+85
(2+10)3 23+103
(9+11)6 96+116
(12+18)5 125+125
(出现第四组口算题时,后一道先不出示,让学生猜一猜可能是怎样的口算题。学生猜后再公布答案。)
教师提出疑问:你们真厉害,一下子就猜对了。这里面有什么秘密吗?
2、我们观察这两组口算题的结果怎样?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等号左右的算式一样吗?
3、教师设疑:为什么上面算式不同而结果相等呢?结果相等的两个算式有什么联系?刚才你们有是根据什么秘密猜出了最后一道口算的?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这个问题。
二、指导探索:
1、(小黑板出示长方形图)书P55的第3题:
学校要在这块长方形草地周围植树,你能算出这块草地的周长吗?
(1)学生动手,独立计算周长。
(2)汇报解答思路:(选代表回答)交流时要讲清每一步计算的意义。
教师板书算式:(64+26)2 642+262
(3)观察两个算式计算结果怎样?可用什么符号连接?并引导学生读一读这个算式。655+455=(65+45)5
2、统计本班的男女生人数,写在小黑板上。
现在要求每人栽3棵树,那我们班一共能栽多少棵树?
(1)学生动手,独立计算棵树。
(2)汇报解答思路:(选代表回答)交流时要讲清每一步计算的意义。
教师板书算式:
(3)观察两个算式计算结果怎样?可用什么符号连接?并引导学生读一读这个算式。
三、尝试讨论:
1、从上课到现在,我们一共写了6组算式,他们结果相同,可是算式不一样,我们来找找看,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仔细观察这些算式等号的左边都是一些怎样的算式?(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即时小结两个加数的和乘一个数并板书)
仔细观察等号的右边,这些算式又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它和左边的算式有什么联系?(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小结两个加数分别乘第三个数,再把积相加并板书)
2、验证发现:
(1)是不是所有像这样写的两个算式就有这样的规律呢?你能照样子写出几个这样的算式并验证一下吗?
在写之前,先想一想,你写了2个算式准备如何验证?(引导学生用计算的方法验证)
(2)学生尝试写算式。验证然后汇报交流。
(3)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板书学生的算式,并问学生是如何验证的?
(4)观察这些算式,等号左边有什么共同点?右边呢?等号左右两边有什么联系?
(5)小结:等号左边的算式都是两个加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的积,等号右边的算式都是这两个加数分别与一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等号左边算式中的两个加数,就是等号右边算式中两个不同的乘数;等号左边算式中的一个乘数,就是等号右边算式中两个相同的乘数。
3、总结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板书课题)。
你能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这个规律吗?
学生自编公式,集体汇报介绍自己写的公式。
四、反馈调节:
1、你能用今天学的知识解释刚才你怎么猜出第四道口算题的?
2、现在我们把书翻到P55第1题,这些等式不完整,你能把它们补充完整吗?
先请学生读题目要求
(42+35)2=42 +35
2712+4312=(27+)
1526+1514=()
72(30+6)=
学生自己思考,填写,校对时请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思考的,填写的依据是什么?
2、书P55的第二题:在作业纸上呈现。
先请学生读题目要求,再独立完成,校对时说说自己是怎么判断的?
(64+36)8 648+368
(28+32)7 287+32
1539+4539(15+45)39
4050+5090 40(50+90)
74(20+1)7420+74
25(17+3)2517+253
再请学生在四组得数相等的算式中各选做一题,比比谁算得快。
学生选题计算。
交流都是选得什么题目?为什么选它们?(因为计算简便)
运用乘法分配律还可以使计算简便,该怎样简算,这是我们下节课学习的内容。
3、解决实际问题:
(1)变新授时的长方形题目为求这个长方形的长比宽多多少米?
让学生独立解答。汇报交流。(得到两种解法,板书)
(2)变植树题为求女生比男生少种多少棵树?
让学生独立解答。汇报交流。(得到两种解法,板书)
(3)现在你对乘法分配律有什么新的认识吗?
五、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乘法分配律吗?
《乘法分配律》优秀公开课教案 篇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过探索活动,进一步体会探索的过程和探索方法。
2、通过探索活动,发现乘法分配律,并用字母进行表示。
(二)能力目标。
1、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探索精神。
2、探索、交流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
(三)德育目标。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来解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理解乘法分配律。
三、教学难点: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
1、猜测法。
2、验证法。
五、教具准备:
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导课。
应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算。
2745= 8(725) = 3425=
(二)学习新课。
1、师:学校在假期位每个班级的墙上都铺了瓷砖,咱们现在估计咱班东墙和北墙一共铺了多少块瓷砖,好吗?
2、学生汇报:有的说100块,有的说90块。
3、详细汇报
生1:我将瓷砖分成两部分,两部分的和就是瓷砖的总块数。列式是69+49=90(块)
生2 :我也发现有90块,因为有10行瓷砖,每行9块。
生3:那么是不是说明69+49=(6+4)9大家说的对不对呢?再举一些例子验证一下吧。
4、请大家观察这些例子的左右两边,有什么特点?
生1:从左到右是相同因数乘不同因数的和。
生2:从右到左是相同因数分别乘不同的因数,再将它们的积加起来。
5、师:我们把乘法这样的规律叫乘法的分配律。如用A、B、C
表示三个数,你能写出乘法结合律吗?
6、(A+B)C=AC+BC叫乘法的分配律。
(三)巩固练习。
1、填一填。
35(2+5)=352+35( ) (43+25)2=( ) ( )+( )( )
2、拓展练习。
运用学的规律,将计算过程变得简便些。
201950= 632547=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那些知识?会用乘法分配律简便运算吗?
(五)布置作业。
第49页练一练第2、3题。
《乘法分配律》优秀公开课教案 篇三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9页例6,练习十四的第310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学会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具准备:
复习中的题目写在小黑板上。
教学过程 :
一、复习。
教师出示式题:
1.(35+65)37 2.3537+6537
3.85(174+26) 4.85174+8526
5.(80+8)25 6.8025+825
7.32(200+3) 8.32300+323
根据乘法分配律,都有哪些算式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为什么?
教师:根据乘法分配律,第1个算式和第2个算式的得数应该一样,第3个算式和第4个算式的得数也应该一样。下面大家一起来计算。第1组、3组的同学算第1题和第3题,第2、4组的同学算第2题和第4题。大家抓紧时间做,比一比看哪几个组的同学算得快。
哪几组的同学做得快?想一想,为什么第l、3组的大部分同学都那么快就算出了得数?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
教师:第1题和第3题中,两个数的和都是整百数;整百数乘以一个数当然是很方便的。而第2题和第4题都要先算出两个乘积再相加,比较麻烦。
教师:下面还有两组等式,大家再来计算一下,第1、3组做第5、7题,第2、4组做第6、8题。
这次哪几组的同学做得快?想一想,这次为什么第2、4组的大部分同学都做得快了?
教师:第6题和第8题分别乘得的两个积,都有整百数,计算比较方便。从上面的计算可以看出,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二、新课
1.教学例6。
(1)教师出示例题,计算937+963。
教师:这道题是要计算两个乘积的和。
仔细看一看这道题里的两个乘法计算中的因数有什么特点?
(两个乘法计算有相同的因数9,另外两个因数是37和63,它们的和正好是100)
联系上面的复习题,想一想这道题怎样做才能使计算简便呢?(先把37和63加起来,是100,再同9相乘,得900。)
这是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教师:这道道告诉我们,有些题可以应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再来看一看怎样的计算才能应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呢?先让学生说一说。
教师概括:首先要计算的是是两个乘积的和;两个乘法计算要有一个相同的因数,另外两个因数的和又是整百或是整十数,这样的计算我们就可以应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
(2)教师出示例题:10243。
教师:这道题是一个三位数乘以一个两位数,我们可以用笔算进行计算,但是比较麻烦。
想一想,这道题怎样计算比较简便,使我们能够用口算就能算出得数呢?(给学生留出思考时间。)
教师:从上面的复习题我们可以看出,如果两个加数分别要乘以一个数,而这两个加数中有一个整十数或整百数,就先把这两个加数分别乘以那个因数再相加比较简便,现在的题目是102乘以43,想一想:能不能把其中一个因数拆成两个数的和,并且使其中一个加数是整百、整十数?多让几个学生发言。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后,
板书:10243
=(100+2)43
=10043+243
=4386
上面计算中的第二步根据是什么?(乘法分配律。)
教师概括:两个数相乘,如果其中一个因数可以拆成两个数的和,并且其中一个加数是整百、整十数,这时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三、课堂练习
做练习十四的题目。
1.第3题,让学生口算。
2.第4题,先让学生自己计算。核对时让学生回答一如果按运算顺序计算,应该先算什么?怎样计算简便?根据是什么?
3.第7题,先让学生独立做,然后集体核对,核对时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做的。
4.第9题和第lo题。先让学生独立做,核对时要让学生说出每个算式的意义。
5.提前做完的学生做第19*题。
《乘法分配律》优秀公开课教案{SHUBAOC.COM} 篇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发现问题、提出假设、举例验证、探索出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
乘法分配律的推理及应用。
教学过程:
一、发现问题
1、出示情境图,让学生估计墙面上贴了多少块瓷砖。
2、 用不同方法验证结果。让学生用不同方法计算,并引导讨论为什么方法不同结果却一样,这其中是否蕴含着某些规律。
二、提出假设、举例验证、建立模型
1、根据上题的规律提出假设
2、验证提出的假设是否适合其它数据
观察上题算式的特点,小组内举一些数据来验证,可借助计算器,用一些较大的数据验证。
全班交流,并用字母表示分配律。
三、运用乘法分配律的简算。
1、试一试
让学生尝试用乘法分配律解决运算中的简算问题。然后进行交流,概括出简算的方法
(10+7)×6=____×6+_____×6
8×(125+9)=8×_____+8×_____
7×48+7×52=______×(_____+_______)
2、练一练:
进一步尝试用用乘法分配律解决运算中的简算问题。
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6×9+4×9=90 40×25+4×25=1100
(6+4)×9=90 (40+4)×25=1100
乘法分配律:(a+b)×c=a×c+b×c
乘法分配律教案 篇五
教学内容:
数学四年级上册P48探索与发现(三)乘法分配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并会用字母表示。
2、能够运用乘法的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3、培养学生观察发现、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独立自主、主动探索、自己得出结论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
乘法分配律的推理及运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题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调动参与。
师:以往上课只有老师和同学们,今天还有谁来了?
生:爸爸妈妈
师:爱爸爸妈妈吗?
生:爱。
师:把这一句话,分成两句话,怎么说。(我爱爸爸和妈妈)
生:我爱爸爸,我爱妈妈。
师:能把下面两句话合成一句话吗?(我喜欢语文课,我喜欢数学课。)
师:中国语言真神奇,同样的意思,可以一句话来说,也可以两句话来说。而在数学中,也有类似的思考方法。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探索与发现(三)。
二、新授,根据两种计算方法探索形成等式。
1、出示例1,学生独立计算,然后上台板演两种不同的方法。
(市场上的苹果每千克8元,罗老师先买了6千克,又买了4千克,罗老师一共花了多少钱?)
2、读每种方法的算式,说一说每一步在算什么。
3、口答。
4、算式答案一样,用等号连接,写成一个等式。
5、生读一读等式。
6、观察这个等式,从等式中你发现了什么?
7、出示例2。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A长方形:长7厘米,宽5厘米;B长方形:长3厘米,宽5厘米。)
默读题目,用两种方法计算。
8、展示学生的算法。
第一个算式每一步分别在算什么?
第二个算式每一步分别在算什么?
这两个算式都在算组合图形的面积。答案相同,这两个算式也可以写成一个等式,((7+3)X5=7X5+3X5)
三、观察等式,发现规律。
1、师:下面,请大家带着这两个问题,仔细观察这两个等式。(“观察发现”)
1、等号左右两边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你能从乘法的意义来说明左边和右边的算式结果为什么会相等吗?
2、先独立思考,然后和四人小组的同学交流你的想法。
3、汇报。
(1)数字相同,符号相同。运算顺序不同。(运算顺序是怎样的不同)
(2)第一个等式的左边和右边都表示10个8相加是多少,第二个等式的左边和右边都表示10个5相加是多少,所以结果相同。
4、根据这些特点,你有什么发现。
生汇报自己的想法。
师:我听明白了,大家发现了这个规律:两个数的和乘一个数,等于把这两个加数分别乘这个数,再把积相加。是这个意思吧?这只是我们的猜想。(“猜想”)
你能举出一些有这样规律的例子吗?(“举例”)
5、你们在草稿本上举个例子来试试,为了方便计算和节约时间,大家可以选择小一点的数字。
6、学生汇报。
生口答,师板书学生的两个例子。
还能举出其他的例子吗?(能)刚才我们用举例的方法验证了这个猜想,在举例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结果不一样的例子。(没有)
看来这个规律是普遍存在的,在数学上,我们把这个规律叫做乘法分配律。(板书)(“得出结论”)
读一读乘法分配律。
刚才我们举了很多有这个规律的例子,这样的例子能举完吗?(不能)加上省略号。
四、得出结论,揭示课题。
用字母表示。
师:如果用a,b,c三个字母代替数字,你能表示出乘法分配律吗?
学生口答:(a+b)xc=axc+bxc
这个等式反过来也成立。学生从左往右读一次,再从右往左读一次。
师:a和b都与哪个数相乘了?(C),C就是a和b共同的乘数。
五、运用。
师:运用乘法分配律,我们来练一练。
1、判断下面各题。
(25+8)x4=25x4+8x4
(10+5)x18=10x18+5
6x(a+b)=6xa+axb
生口答,错在哪儿?
2、运用乘法分配律填一填。
师:我们来运用乘法分配律填一填。
课件出示:(10+7)x6=()x6+()x6
8x(125+9)=8x()+8x()
7x48+7x52=()x(+)
学生口答,1、2题学生直接做判断。3题追问,48和52都同(7)相乘了,那么(7)就是48和52共同的乘数。
3、计算。
出示练习题:(40+4)X25 34X72+34X28
第一题:展示两种算法。比较算法,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更简便。
第二题:展示算法。
为什么大多数同学都使用乘法分配律来计算了?
小结:运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更简便。以后再遇到这样的题目时,我们就要先思考,是直接按题目的运算顺序算呢,还是可以用简便方法来算。
六、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有收获吗?你学到了什么?还有其他的收获吗?
生谈谈自己的收获。
师:是的,今天我们学习了乘法分配律,利用这个规律,可以使一些计算变得更简便。在学习乘法分配律时,我们的学习方法是:先观察发现,然后猜想,再举例验证,最后得出结论。学习数学知识,可以使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变得更简单。
七、回归课本,翻书阅读,完成课堂作业。
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在数学书48页和49页,同学们翻书仔细看一看。看完后在课堂本上完成今天的课堂作业49页,练一练2题的第1列和第2列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