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确定工作或事情顺利开展,常常需要提前准备一份具体、详细、针对性强的方案,方案是阐明具体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企划案。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好呢?高考家长帮小编精心为您分享了成本控制措施【优秀5篇】,希望对朋友们有所帮助。
成本控制措施 篇一
一、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概念
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是指为实现工程项目的成本目标,在工程项目成本形成的过程中,对所消耗的人力资源、物质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及时控制与纠正即将发生和已经发生的偏差,把各项费用控制在规定和规定的范围内。
二、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原则
(1)全面控制的原则
①全面控制
a.建立全员参加责权利相结合的项目成本控制责任体系。
b.项目经理、各部门、施工队、班组人员都负有成本控制的责任,在一定的范围内享有成本控制的权利,在成本控制方面的业绩与工资奖金挂钩,从而形成一个有效的成本控制责任网络。
②全过程控制
a.成本控制贯穿项目施工过程的每一个阶段b.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纳入成本控制的轨道。
c.经常性成本控制通过制度保证,不常发生的“例外问题”也有相应措施控制,不能疏漏。
(2)动态控制的原则
①项目施工是一次性行为,其成本控制应事前重视、事中控制。
②在施工开始之前进行成本预测,确定目标成本,编制成本计划,制订或修订各种消耗定额和费用开支标准。
③施工阶段重在执行成本计划,落实降低成本措施,实行成本目标管理。
④成本控制随施工过程连续进行,与施工进度同步,不能时紧时松,更不能拖延。
⑤建立灵敏的成本信息反馈系统,使成本责任部门(人员)能及时获得信息、纠正不利成本偏差。
⑥制不合理开支,把可能导致损失和浪费的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
(3)创收与节约相结合的原则
①施工生产既是消耗资财人力的过程,也是创造财富增加收入的过程,其成本控制应坚持增收与节约相结合的原则。
②作为合同签约依据,编制工程预算时,应“以支定收”,保证预算收入。在施工过程中,要“以收入定支”,控制资源消耗和费用支出。
③每发生一笔成本费用,都要核查有否相应的预算收入,收支是否平衡。
④经常性的成本核算时,要进行实际成本与预算收的对比分析。
⑤严格控制成本开支范围,费用开支标准和关财务制度,对各项成本费用的支出进行限制和监督。
⑥提高施工项目的科学管理水平、优化施工方案,提高生产效率、节约人、财、物的消耗。
⑦采取预防成本失控的技术组织措施,制止可能发和的浪费。
⑧施工的质量、进度、安全都对工程成本有很大的影响,因而成本控制必须与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安全控制等工作相结合、相协调,避免返工(修)损失、降低质量成本、减少并杜绝工程延期违约罚款、安全事故损失等费用发生。
⑨坚持现场管理标准化,堵塞浪费的漏洞。
(4)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①要使控制真正发挥作用,必须严格按照经济责任制要求,贯彻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有责无权,不能完成所承担的责任,有责无利,缺乏履行责任的动力。
②工程项目成本涉及面广,必须形成覆盖项目全员的成本责任网络,归口控制项目成本,并与奖金分配挂钩,有奖有罚。
三、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方法
(1)制度控制
制度控制是企业层次对项目成本实施的总体宏观控制,使项目施工过程中成本管理“有章可循”。这些制度主要有《劳务工作管理规定》、《机械设备租赁管理办法》、《料具租赁管理办法》、《工程项目成本核算管理标准》等,详见公司内部文件。
(2)定额控制
为了控制项目成本,企业必须有完整的定额资料,这些定额除了国家统一的建筑、安装工程基础定额以及市场的劳务、材料价格信息之外,企业还应有完善的内部定额资料。
内部定额资料根据国家的统一定额,结合现行质量标准,安全操作规程,施工条件及历史资料等进行编制,并以此作为编制施工预算,工长签发施工任务书,控制考核,工效及材料消耗的依据。
(3)合同控制
①项目经理部与公司之间的经济技术承包合同。
②公司与劳务承包队伍之间的承包合同。
③项目经理部与劳务承包实体之间的承包合同四、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
1、材料费的控制
材料费的控制按照“量价分离”的原则,一是材料用量的控制;二是材料价格控制。
(1)材料用量的控制
材料消耗量主要是由项目经理部的施工过程中通过“限额领料”去落实,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定额控制
对于有消耗定额的材料,项目以消耗定额为依据,实行限额发料制度。项目各工长只能在规定限额内分期批领用,需要超过限额领用的材料,必须先查明原因,经过一定审批手续方可领料。
②指标控制
对于没有消耗定额的材料,则实行计划管理和按指标控制的。方法。根据上期实际耗用,结合当月具体情况节约要求,制定领用材料指标,据以控制发料。超过指标的材料,必须经过一定的审批手续方可领用。
③计算控制
为准确核算项目实际材料成本,保证材料消耗准确,在各种材料进场时,项目材料员必须准确计量,查明是否发生损耗或短缺,如有发生,要查明原因,明确责任。在发生的过程中,要严格计量,防止多发或少发。
(2)材料价格的控制
材料价格主要由材料采购部门在采购中加以控制。由于材料价格是由买价、运杂费、运输费中的合同损失等所组成的,因此在控制材料价格时,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①买价控制
买价的变动主要是由市场因素引起的,但在内部控制方面,应事先对供应商进行考察,建立合格供应商名册。采取材料时,必须在合格供应商名册中选定供应商名册。采购材料时,必须在合格供应商名册中选定供应商,实行货比三家,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争取最低买价。同时实行项目监督,项目对材料部门采购的物资有权过问询价,对买价过高的物资,可以根据双方签订的横向合同处理。此外,材料部门对各个项目所需的物资可以分类批量采购,以降低买价。
②运费控制
合理组织材料运输,就近购买材料,先用最经济的运输方法,借以降低成本。为此,材料采购部门要求供应商按规定的条件和指定的地点交货,供应单位如降低包装质量,则按质论价付款;因变更指定交货地点所增加的费用均由供应商自付。
③损耗控制
要求项目现场材料验收人员及时严格验收手续,准确计量,以防止将损耗或短缺计入材料成本。
2、人工费的控制
按照内部施工图预算,钢筋翻样单或模板量计算出定额人工工日,并将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及零星用工按定额工日的一定比例一次性包干给劳务承包队伍,达到控制人工开支的目的。
3、机械费的控制
机械费用主要由台班数量和台班单价两方面决定,为有效控制台班费支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控制:
①指导项目合理安排施工生产,督促项目加强设备租赁计划管理,减少因安排不当引起的设备闲置。
②协助项目加强机械设备的调度工作,尽量避免窝工,提高现场设备利用率。
③监督项目强强现场设备的维修保养,避免因不正当使用赞造成机械设备的停置。
④协助项目做好上机人员与辅助生产人员的协调与配合,提高机械台班产量。
4、管理费的控制
管理费在项目成本中有一定比例,由于没有定额,所以在控制与核算上都较难把握,项目在使用和开支时弹性较大,主要采取以下控制措施:
①根据各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及项目经理自身的管理能力、水平、思想素质等,分别赋予不同的管理费开支权限。
②制定项目管理费开支指标。项目经理在规定的开支范围内有权支配,超计划使用则需经过一定审批手续。
③及时反映,经常检查。企业委托财务部门对制定的项目管理费开支标准执行情况逐月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映,找出原因,制定纠正措施。
四、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实施
施工项目的成本主要是在施工过程中形成的,其成本费用支出主要发生在施工项目的各职能部门的业务活动中,发生在施工队、生产班组进行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中,因而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实施要要是指在项目的施工过程中,以各职能部门、施工队、生产班组为成本控制对象,以分部分项工程为成本控制对象,在对外经济业务时,以经济合同为成本控制对象,所进行落实成本控制责任制,执行成本控制计划并随时进行检查、考核、分析等一系列成本控制活动。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如下:
1、项目经理
①项目成本控制的责任中心,全面负责项目成本控制工作。
②负责成本预测、决策工作,主持制订、审核项目目标成本、成本计划和降低成本技术组织措施计划。
③建立项目成本控制责任体系,与各职能部门(人员)班组签订成本承包责任状,并监督执行情况
2、预算部门
①预测项目成本,编制项目成本计划。
②会同财会部门进行成本计划的综合平衡。
③编制施工图预算、施工预算、提供各单位工程,分部分项工程、各成本项目的预算成本资料。
④监督对外经济合同履约情况收集变更资料。
⑤负责外包工作对外结算工作,控制费用支出。
⑥编制预算时要充分考虑可能发生的成本费用,不要漏项。对预算中“缺口”项目,不要估计偏低,以保证工程收入发生工程变更,及时办理增减帐,以通过工程款结算向甲方取得补偿。
3、技术部门
①在审查各级部门所提技术组织措施的基础上,汇总编制项目的技术组织措施计划。
②提出有效的技术节约、降低成本措施,负责落实,提供技术节约报表。
③制定经济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
④认真会审图纸,提出便于施工、降低成本的修改意见。
⑤制订并贯彻降低成本的技术组织措施,提高经济效益。
4、工程部门
①合理规划施工现场布置、减少二次搬运、运输费等支出。
②保证工程质量,降低质量根本,避免返工损失。
③严格施工安全控制,确保安全生产,减少事故损失。
④组织均衡生产,搞好现场调度和协作配合,注意收尾工程。
⑤及时办理工程签证。
5、材料部门
①编制降低材料成本措施计划。
②控制材料采购成本,合理安排储备,降低材料管理损耗,减少资金占用。
③严格执行进料验收、限额发料、周转材料、回收利用制度。
④负责材料台帐启计录,提供材料耗用报表,考核材料实际消耗。
6、动力部门
①编制机械台班使用计划和降低机械使用费措施计划。
②提供各类机械台班实际使用资料,合理使用、节约台班费用。
③加强机械设备管理、保养、维修,提供完好率、使用率。
④控制外租机械租赁的费用
7、质安部门。
①编制质量成本计划,进行全面质量成本控制。
②合理精简项目管理人员、服务人员,节约工资性支出。
③执行费用开支标准和有关财务制度,控制非生产性开支。
④管好行政办公用财产物资,防止损坏和流失。
8、财务部门
①编制项目管理费用计划和成本降低计划。
②建立月度财务收支计划制度,根据施工需要,平衡调度资金,控制资金使用。
③按照成本开支范围,费用开支标准、有关财务制度,严格审核各项成本费用,控制成本支出。
④对成本进行分部分项、分阶段和月度的考核分析,发现问题及时反馈。
⑤及时核算实际成本,编制成本报表。
成本控制方案 篇二
一、成本控制思路:
1、原材料成本控制
在制造业中原材料费用占了总成本的很大比重,一般在60%以上,高的可达90%,是成本控制的主要对象。影响原材料成本的因素有采购、库存费用、生产消耗、回收利用等,所以控制活动可从采购、库存管理和消耗三个环节着手。
2、工资费用控制
工资在成本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增加工资又被认为是不可逆转的。控制工资与效益同步增长,减少单位产品中工资的比重,对于降低成本有重要意义。控制工资成本的关键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它与劳动定额、工时消耗、工时利用率、工作效率、工人出勤率等因素有关。
3、制造费用控制
制造费用开支项目很多,主要包括折旧费、修理费、辅助生产费用、车间管理人员工资等,虽然它在成本中所占比重不大,但因不引人注意,浪费现象十分普遍,是不可忽视的一项内容。
4、企业管理费控制
企业管理费指为管理和组织生产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开支项目非常多,也是成本控制中不可忽视的内容。上述这些都是绝对量的控制,即在产量固定的假设条件下使各种成本开支得到控制。在现实系统中还要达到控制单位成品成本的目标。
力图增加有效作业,提高有效作业的效率,同时尽量减少以至于消除无效作业,
二、成本控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对成本形成的各种因素,按照事先拟定的标准严格加以监督,发现偏差就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
1、制定分析指标
(1)计划指标分解法。即将大指标分解为小指标。分解时,可以按部门、单位分解,也可以按不同产品和各种产品的工艺阶段或零部件进行分解,若更细致一点,还可以按工序进行分解。
(2)预算法。就是用制订预算的办法来制订控制标准。有的企业基本上是根据季度的生产销售计划来制订较短期的(如月份)的费用开支预算,并把它作为成本控制的标准。采用这种方法特别要注意从实际出发来制订预算。
(3)定额法。就是建立起定额和费用开支限额,并将这些定额和限额作为控制标准来进行控制。在企业里,凡是能建立定额的地方,都应把定额建立起来,如材料消耗定额、工时定额等等。实行定额控制的办法有利于成本控制的具体化和经常化。在采用上述方法确定成本控制标准时,一定要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和科学计算。同时还要正确处理成本指标与其他技术经济指标的关系(如和质量、生产效率等关系),从完成企业的总体目标出发,经过综合平衡,防止片面性。必要时。还应搞多种方案的择优选用。
2、形成监督成本指标
对成本形成的各个项目,经常地进行检查、评比和监督
(1)材料费用的日常控制。车间施工员和技术检查员要监督按图纸、工艺、工装要求进行操作,实行首件检查,防止成批报废。车间设备员要按工艺规程规定的要求监督设备维修和使用情况,不合要求不能开工生产。供应部门材料员要按规定的品种、规格、材质实行限额发料,监督领料、补料、退料等制度的执行。生产调度人员要控制生产批量,合理下料,合理投料,监督期量标准的执行。车间材料费的日常控制,一般由车间材料核算员负责,它要经常收集材料,分析对比,追踪原因,并会同有关部门和人员提出改进措施。 材料成本控制方法:
限额法,就是采用限额领料单实行限额领料,若发生超限额的领料需另填超额领料凭证,这些超额领料数就是不利差异,若限额领料单有余额,说明实际消耗低于定额是有利差异。 整批分割法,就是把分隔后产品毛坯数量乘上消耗定额求出定额耗用量,再与实际耗用量相比较得出定额差异。
定期盘存法,就是隔一定日期,对生产中存余材料进行盘点,根据材料领用数和盘存数计算出一定日期材料的实际消耗,再与定额相比较得出定额差异。直接材料的定额差异只包括耗用数量上的差异,不包括价格差异,价格差异另外单独列示。
(2)工资费用的日常控制。主要是车间劳资员对生产现场的工时定额、出勤率、工时利用率、劳动组织的调整等的监督和控制。生产调度人员要监督车间内部作业计划的合理安排,要合理投产、合理派工、控制窝工、停工、加班、加点等。车间劳资员(或定额员)对上述有关指标负责控制和核算,分析偏差,寻找原因。
各个部门、车间、班组分别由有关人员负责控制和监督,并提出改进意见。 上述各生产费用的日常控制,不仅要有专人负责和监督,而且要使费用发生的执行者实行自我控制。还应当在责任制中加以规定。这样才能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使成本的日常控制有群众基础。
3、及时纠正偏差
针对成本差异发生的原因,查明责任者,分别情况,分别轻重缓急,提出改进措施,加以贯彻执行。对于重大差异项目的纠正,一般采用下列程序:
(1)提出课题。从各种成本超支的原因中提出降低成本的课题。这些课题首先应当是那些成本降低潜力大、各方关心、可能实行的项目。提出课题的要求,包括课题的目的、内容、理由、根据和预期达到的经济效益。
(2)讨论和决策。课题选定以后,应发动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广泛的研究和讨论。对重大课题,可能要提出多种解决方案,然后进行各种方案的对比分析,从中选出最优方案。
(3)确定方案实施的方法步骤及负责执行的部门和人员。
(4)贯彻执行确定的方案。在执行过程中也要及时加以监督检查。方案实现以后,还要检查方案实现后的经济效益,衡量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定额管理是指利用定额来合理安排和使用人力、物力、财力的一种管理方法。
定额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对人力、物力、财力的配备、利用和消耗以及获得的成果等方面所应遵守的标准或应达到的水平。
三、定额成本控制制度的责任划分
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类人员在成本控制体系中都负有责任。
班组工人在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的前提下以定额为依据,对原材料、工具、工时等消耗进行控制,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设备利用率,降低和节约原材料消耗;技术人员探讨产品功能与成本间的关系,力求以最低成本达到产品功能标准;生产管理人员协调和组织均衡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资金的占用;经营管理人员控制材料采购成本和储备资金占用以及管理费和销售费等的支出。
供应部门材料员要按规定的品种、规格、材质实行限额发料,监督领料、补料、退料等制度的执行。生产调度人员要控制生产批量,合理下料,合理投料,监督期量标准的执行。车间材料费的日常控制,一般由车间材料核算员负责,它要经常收集材料,分析对比,追踪
原因,并会同有关部门和人员提出改进措施。
如果发现定额有显著的不合理情况,现行定额也可在月份内修订。
四、针对各部门实行成本控制的职责范围
(一)成本控制部领域控制
1、提高资金运作水平
首先要开源节流,增收节支;其次要对资金实施跟踪管理,加强资金调度与使用,做到专款专用,防止资金被挪用;第三要加大应收账款的催收力度,降低应付款比例,加速货款回笼,降低存货比例,加强存货管理。通过以上措施减少资金占用,优化资金结构,合理分配资金,加速资金周转,降低筹资成本。
2、成本控制人员要抓好成本事前、事中、事后的工作
工作事前要抓好成本预测、决策和成本计划工作;事中要抓好成本控制和核算工作;事后要抓好成本的考核和分析工作。应从管理的高度去挖掘成本降低和获取效益的潜力。
3、严格控制、节约费用开支
可以控制的费用应尽量少开支,节约开支,如材料费、差旅费等。企业应遵守财务管理制度,坚持勤俭办厂,反对铺张浪费,尽量降低制造费用,节约生产费用,严格控制期间费用,压缩非生产费用。
(二)采购领域控制
1、控制采购成本
因为现在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原材料以次充好的现象很多,劣质材料充斥市场以及材料采购人员不得力,致使原材料价格偏高或材料运杂费增加等,都使原材料价格不稳定。
第一、利用科学的决策分析方法,合理决定经济订货量或经济批量、决定采购项目、选择供应单位、决定采购时间;第二、进一步推进集中采购制,建立原材料、辅料、低值易耗品、办公用品、对外服务的统一采购平台,实现价格、供应商等资源共享;第三、推进直供制,逐步取消中间供应商;第四、建立采购责任制,强化采购人员、审价人员的责任意识;第五、整顿辅料、零星物资采购价格,采购价格要在前一次采购销售价格的基础上逐步下降;第六、探索建立采购奖罚制度,奖罚要与领导、个人挂钩;第七、加强技术攻关力量,降低采购成本。
一般来说,采购部门要根据企业生产计划来编制,而企业生产计划是根据销售计划来制定的,这样环环相扣,只要销售计划不出大的偏差,采购计划就大体上是合理的。 三)生产领域控制
1、提高设备的利用程度
设备在进行综合利用下,要充分发挥设备的效能,不断提高利用效率。合理组织安排生产,避免设备忙闲不均;加强设备的维修保养,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合理安排班次,增加设备实际工作时间,实行专业化协作等等,这样可以减少单位产品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用。
2、优化工作流程
从原材料采购开始,[www.kaoyantv.com]到最终产品或服务为止,每一个流程中增值后再送到下一个流程,合理制定原材料、燃料、辅助材料等物资费用的定额;严格健全计量、检验和物资收发领退制度;健全产品、产量、品种、质量、原材料消耗、工时考勤和设备使用等原始记录;方能为财务统计部门提供有效、系统、准确的信息。
3、减少库存
应加大对库存的管理力度,缩短生产线、减少在产品,科学预算销售数量,决定库存数量和结构,正确计算取得成本、储存成本、缺货成本,把存货量和库存金额控制在最佳的范围之内。防止库存积压导致材料废弃。
4、控制人员成本
精减人员、合理定岗定编,控制劳动力的投入、精减人员、合理定岗定编是加强用人管理的基础,也是节约劳动、降低人工成本的基础工作。若企业冗员太多,必然造成人工成本投入不合理和人工成本的无效益增长,职工收入水平反而难以提高。
5、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确保成本控制有效进行
全面提高企业素质,要使成本控制真正发挥效益,就要明确各项成本的经济责任,将责任落实到部门或个人,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加强组织激励,加强个人激励,实行奖惩兑现,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
6、控制质量成本
质量是成本的基础。要打破提高质量增加成本,降低成本损害质量的旧观念,改进质量,事实上会带动成本的降低。改进质量成本,要加强工作过程中的质量,才能减少废品损失、减少工作、减少返工时间、减少资源耗用,因而才能降低运营总成本。
成本控制措施 篇三
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指的是对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进行控制。其中材料费用方面主要包括辅助材料费用、原材料费用以及构配件费用,施工机械方面主要包括租赁费用、使用费用,人员方面主要包括工资、津贴、奖金等方面的费用。在对成本进行控制和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各种影响因素的管理力度,选取合理的成本控制措施,消除施工浪费的情况。
1公路项目施工成本控制的基本意义
1.1实现资源和资金价值的最大化
绝大多数公路工程项目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通常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和物力以及财力,因此,为了保证公路工程项目资源与资金的合理利用,就需要对公路工程项目实施成本进行合理控制与分配,加强对公路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和资源管理,实现资源价值最大化。加强对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不仅能够实现资源价值最大化,而且能节约更多的建筑资源,从而促进节约型社会的发展。
1.2全面提高工程项目各部门的成本控制意识
在公路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当合理控制项目运行资本,但是项目成本控制需要监督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以及施工各部门的相互配合,与项目各施工部门人员的责任感有着密切的联系。科学合理地控制公路工程项目的资源和资金,全面提高项目各部门的成本控制意识,提升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以及财务人员的责任感。
1.3有效提升项目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力度
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经济承包责任制使得施工管理内容不断扩大,导致施工成本和施工质量等问题频频报出。合理控制公路工程项目的成本和资源,促使工程各部门和各单位明确自身的管理职权和考核业绩目标。同时及时摒弃工作效率较差的施工队伍,实现项目成本控制目标。
2影响公路工程项目成本增加的因素
2.1市场竞争激烈且管理机制不规范
当前来说,我国建筑市场竞争过于激烈,再加上竞争机制不够规范,索要回扣和垫资接工程等现象日益凸显,部分施工企业则为了谋取经济利益便采用劣质材料,导致工程项目质量堪忧。同时部分企业为了从项目中获取经济利益过度追求项目过剩质量,导致公路项目成本急剧上升。
2.2缺少完善和高效的成本管理系统
目前来说,我国公路工程施工项目普遍存在着管理手段落后的现象,缺少完善和高效的成本管理系统。大部分施工企业没有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建立健全成本信息管理系统。所以公路工程项目成本核算工作无法高效完成,无法系统地控制和管理项目施工成本。
2.3项目监管人员成本控制意识较低
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和质量控制相互分离。建设项目技术人员缺少经济观念,而项目监督管理人员缺少对施工成本的认识。工程施工项目大部分都是按照经验控制资金,缺少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体系。目前,公路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主要对比目标值和实际值,若是施工实际值远离目标值,则会对差异原因进行分析,从而采取应对措施进行解决。公路工程项目施工绝大多数都是事后控制成本,无法预防与避免实际值和目标值的差异。
2.4公路项目管理不当使成本升高
公路项目管理不当可能会导致工程项目成本增加,同时项目管理不当也是影响成本的主要因素。其中,项目管理主要是指人工费用和材料费用以及现场经费等其他经费的管理。还包括技术人员和材料人员以及质检人员等的管理,因此如果项目管理不当,可能会导致公路工程项目成本急剧升高。
3合理控制项目成本的有效措施
3.1明确目标责任成本与目标责任预算
在公路工程项目施工前,项目造价人员和管理人员应当指导工程项目管理部门明确工作目标和工作责任,结合目标和责任落实成本控制计划。合理制定公路工程项目的施工预算,确保项目工程的稳定进行。而施工现场的各项设施费用也需要结合实际施工需求不断调整,同时结合项目工程的合同条款、施工环境和人机配备以及市场趋势等制定各项费用的单价控制表,明确各部门的责任预算。合理划分各项部门的分工和责任,构成各项部门的责任成本,从而有效控制施工成本。此外,项目管理部门应当指引各工长签订各项目标合同,并以质量和安全以及成本作为基本的考核目标,而各工长则需将施工任务落实到施工小组,确保施工小组能够有效完成各项施工任务。
3.2组织方面的措施
3.2.1提高人员素质。项目开工后,应由项目经理、总工组织各业务部门参与,培养懂施工、懂预算、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进行优化管理。根据项目资源配置情况,结合工程工期、施工计划安排,采取灵活多样、合理经济的施工模式,充分利用社会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同时达到低风险、高效益的目的。3.2.2严格合同管理。合同是施工单位工程成本控制的依据,合同签订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加强合同管理是施工单位应该考虑的一项成本控制方案,要在合同签订前认真的分析合同的关键条款,降低履约风险。应做好合同的评审工作和交底工作,尤其是对总包合同要合理逐层的传递和转移风险,同时也要使关键岗位人员对于合同的关键条款做到心中有数,做到施工过程的签证及时、完整、有效,杜绝建设单位因为各种理由对施工单位进行扣款和分包单位对总包单位的经济索赔。3.2.3严格分包管理。一个有能力的施工队伍能够给项目部节省很大成本,在选择好的施工队伍的同时,要按照所签订分包合同的约定,按时进行结算。结算单要做到每月一清隔月作废,分包队伍退场前要按规定及时办理末次结算并签订合同封账协议,堵死发生纠纷的风险。
3.3技术施工方面的措施
在施工过程当中,技术人员一定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技术方案进行一定的技术经济论证,尽量找到能够降低消耗,提高工作效率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制定出科学的经济合理的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同时加强现场管理,减少因返工、返修发生的额外费用,从而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
3.4人、材、机方面的措施
3.4.1严格控制人工费用。如果生产组织人员为了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大量增加技术人员和劳务人员,那么就会出现人工浪费现象,项目管理人员应当加以管理和制止。为了有效控制人工费用,必须严格控制用工数量,不断改善劳动组织,对部分工序的工日进行有针对性的缩短或减少,严格控制窝工浪费问题。3.4.2严格控制材料费用。材料费用占总成本的60%~70%,对项目成本及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直接的影响。为了有效控制材料费用,通常会使用量价分离原则实行控制,首先要严格控制工程材料的用量,坚持按照定额明确相应材料的消耗量,严格实行限额领料的制度。不断改进施工的技术,推广那些能够降低材料消耗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分析工程的功能及材料的性能,从而尽量用低价的材料来代替高价的`材料,强化对周转材料的管理,提高材料的周转次数;其次,严格控制材料的价格。通常都是采购部门在采购时进行控制,在确保质量的基础上,进行货比三家,选择优质的材料。采用就近原则购料,进行合理的运输,降低成本。3.4.3有效控制机械费用。公路工程施工企业应当定期维护和保养机械施工设备,全面提升机械设备的利用率与完好率。尽可能减少在施工过程中消耗的机械台班,利用机械调配,科学施工组织,做好各项工序衔接工作,降低因为不正当的使用机械所造成的设备闲置。
3.5做好工程变更的成本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工程变更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施工单位能够合理利用工程变更的有利条件和主动地位,往往可以给施工单位带来更多的利润。如不能有效处理新增变更的成本和利润关系,则会造成施工单位付出的比得到的多,对项目总成本控制不利。因此,施工单位应做好相关各方的沟通、协调工作,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对技术要求、计量规则、新单价的确定等问题深入分析。
3.6实行全面控制
全面成本控制是全企业、全员、全过程的管理。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与每个职工的切身利益相关,并涉及到项目组织中的各个部门的工作业绩。它又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指标。所以施工项目成本的控制管理也是需要项目建设者的群策力,它的高低也是需要大家去关心的。在施工准备开始以及对工程项目进行确定以后,将每一项经济业务都纳入成本控制。此外,采用动态管理方式进行成本管理,合理支配项目施工资金,严格审批施工项目各项经费支出,从而有效减少施工成本。项目要定期进行工程成本核算,对比分析预算收入和实际成本收入,对项目的盈亏状况进行及时的掌握,对成本核算节超的原因能够探索出来,然后采用科学措施对问题及时纠偏。同时,造价人员和项目管理人员应当保持密切的联系,针对于项目管理人员的各项决策进行成本可行性分析。
4结语
综上所述,公路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一项集管理、设计和经济为一体的学科,需要对财力、物力、人力进行合理的分配和利用,确保项目造价控制在允许的限额内,实现项目管理目标,提高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
成本控制措施 篇四
为全面贯彻落实公司成本管理年活动,进一步促进项目部经济发展,提高工程施工利润,我项目部现制定如下工程成本控制措施:
一、开工之前成本控制
1、人工成本控制
(1)加强项目部管理水平,选用劳务水平较高的队伍,确保有效用工。
(2)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减少无效用工。
(3)合理界定定额内用工和定额外用工,一承包人工工日确定人工费,工资单价控制在造价信息单价范围内,采用招标形式择优选择劳务队伍。
(4)尽量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提高劳动效率。
2、机械成本控制
对于机械费用的支出,应“确保不赔,稍有盈余”,积极地进行机械成本的控制。
(1)在机械台班定额的标准上,结合市场行情,确定合理的机械租赁价格,可通过招标竞争形式,择优选择。
(2)根据合理的施工方案,最大限度的缩短机械的使用周期,最大限度的发挥机械的使用率,防止机械闲置或机械工作任务不饱满,降低机械租赁的成本支出。
(3)保管、维护好租赁来的机械,防止损毁,避免赔偿。
3、材料成本控制
在工程制造过程中,材料的消耗占了整个工程成本的65%左右,因此,加强材料成本的控制是提高工程施工利润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
材料采购成本控制主要通过对材料的价格、质量、数量三个方面进行控制。第一,按照工程的实际需用量,指定详细、准确的材料采购计划,最大限度的控制材料采购费用的支出;第二,材料的采购尽可能从厂家或厂家代理商手里直接采;第四,材料保管人员在材料进场时,一定要认真核实实际进场材料的质量和数量是否与所要采购的材料相一致,特别是大体积的灰、砂、石之类的材料,质量和数量均不易核准,这就要求材料保管人员必须具备一定得专业素质,熟练掌握相关的材料知识。
二、施工过程中成本控制
根据成本目标,量化、细化到项目部的每一个人,从制度上明确每个人的责任,明确其成本控制的对象、范围。
1、人工成本控制
要求施工队伍严格按合同约定办事,并控制人员的规模,优化人员结构。根据已编制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安排人员进场和退场;合理安排工作,提高作业效率,尽量减少成本费用支出。
2、机械成本控制
合理配备机械,建立机械设备日常定期保养和检修制度,加强机械的维护和保养,加强机械操作人员的操作业务培训,提高其完好率和生产效率,杜绝发生机械事故,同时要做好机械台班记录和燃油消耗记录。对于外部租赁的设备,要做好工序衔接及登记记录,提高机械的利用率,尽可能使其满负荷运转。
3、材料成本控制
材料消耗成本的控制主要由项目部的管理人员和现场的施工人员共同参与,密切配合,才能完成对材料消耗成本的控制。
第一,编制施工预算,做出材料分析,确定材料的定额需要量。工程开工之前,必须编制出该工程的总施工预算(时间不充分时可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编制阶段性施工预算),然后对总施工预算(或阶段性施工预算)作材料分析,确定材料的定额总需要量(或阶段性需要量)。一般情况下,无论是材料的采购,还是材料的消耗,工程主要材料的最大消耗量必须控制在施工预算所分析出来的定额总需要量内。
第二,通过下发施工任务单和限额领料单对材料的消耗成本进行有效控制。施工任务单是为了满足总施工进度和月进度计划的需要,将整个施工任务分解成若干个工作内容明确、施工要求详细、完成时间确定的。一项一项的因时间而下,甚至可以分层、分段、分部位而下。项目部的预算管理人员将施工任务单上的具体工作内容转换成一项一项的预算子目后进行工料分析,然后汇兑并十进制材料限额领料单。具体负责施工的班组依据施工任务单和相应的限额领料单,分期、分批地请领材料,目的就是要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规定的施工任务,消耗掉数量内的材料。一般领料的原则是:预算子目中能够分析出来的材料必须限额;预算子目中不能够分析出来的辅助材料,按实际发生计入材料消耗成本。大宗材料要与供应商签订合同,锁定价格,明确材料品质标准、供货时间、送货方式和交货地点;对于地材等零星用料,坚持用多少购多少的原则,以免造成库存积压和损失。把好材料收发关,明确工程合理的材料消耗量,节约用料,防止浪费。另外,建立健全材料台账,加强材料的动态管理,合理堆放材料,减少二次搬运,严格收发料制度。同时,材料进场时要认真点验,保质保量;发料时要严格按分部分项工程材料的理论用量发放,特别是钢材、水泥等重要材料要实行限额发料。加强大型周转性材料的管理与控制。如加强对模板等大型周转性材料的管理。这些周转性材料不但购置价格比较高,而且在工程施工中不可或缺,使用频率较高,如果管理不善不仅较容易损坏,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而且也会影响工程的工期与进度。
在材料控制中钢筋的成本控制是施工成本控制的“重点”,钢筋具体控制过程如下:
(1)事前控制
技术措施:同一道工序往往因不同施工方法的选择而起到节约成本的效果就不同,有时甚至大相径庭。比如钢筋的连接,柱竖向钢筋我们通常在直径≥14时采用焊接(电渣焊),不仅是因为一个搭接接头的成本大于一个焊接接头的成本,而且我们还可以省掉好多加密箍筋(规范要求:当柱纵筋采用搭接连接时,应在柱纵筋搭接长度范围内均按≤5d及≤100的间距加密)。同样,梁纵筋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与搭接连接的效果也不一样。再如,大底板内支架方案的选择:我们既可采用传同的马凳或钢筋焊支架,也可采用角钢焊支架的方案。
编制可行的与钢筋工程相关限额用料指标:限额用料不仅要包括一吨钢筋需用的扎丝、一个基础需用的套筒,还应包含钢筋的损耗指标、机械的使用指标等。我们现在的钢筋的损耗指标通常为1.5%,定额损耗为2%,而通项目上的实际钢筋损耗大多都要超过2%。这说明我们没有管理好。另外,人工的限额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限额人工当然就涉及到工价问题,什么样的工价比较合理,定额人工与实际发生的人工到底有多大的差距,可不可以再缩小,既能让班组有利可图,又可减少我们的开支。
(2)过程控制
钢筋翻样质量的控制,对规范的正确理解,如果我们对规范理解不透彻、不正确,带来的后果将极为严重,可能造成返工、造成材料与人工的极大浪费。比如对双肢箍、四肢箍及六肢箍的理解。再如对保护层、加密区、搭接锚固、墙柱节点、梁柱节点及悬挑梁构造节点等的理解。
砼保护层:保护层厚度的规定是为了满足结构构件的耐久性要求和对受力钢筋有效锚固的要求。考虑耐久性要求才对处于环境类别为一、二、三类的砼结构规定了保护层最小厚度;另外,对结构中构造钢筋的保护层也作了最小厚度的规定;构造钢筋是指不考虑受力的架力筋、分布筋、连系筋等。在工程实践中,扣保护层应十分谨慎,一不小心就会酿成大错,造成成千上万只箍筋的报废,造成施工成本的极大浪费。比如在扣暗梁箍筋保护层时就应十分仔细,扣错了不仅影响梁的截面尺寸还会影响标高的变化;由于有效高度h0的改变,验收通不过,造成返工;即使侥幸通过,也给施工带来不便。
梁柱节点:在框架中间层端节点处,根据柱截面高度和钢筋直径,梁上部纵向钢筋可采用直线锚固或端部带90弯折段的锚固方式。在承受静力荷载为主的情况下,水平段的粘结能力起主导作用。据有关资料表明,当水平段投影长度不小于0.4la,垂直段投影长度为15d时。已能可靠保证梁筋的锚固强度和刚度,故我们应及时纠正以前必须要满足总锚长不小于受拉锚固长度的要求,避免材料的浪费。
针对如何控制好翻样质量,务必熟读图纸、精通规范、相互交流、不断学习及时“充电”。
钢筋配料的控制:施工中严禁长料短用,严禁无序配料造成多配;遵循先做的后配,后做的先配的原则。对屡教不改的操作行为应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造成浪费的还应承担全部或部分的损失。
钢筋质量的检查:对钢筋质量检查应重点做好三步检查:对原材料的检查,杜绝使用不合格的钢筋原材、钢套筒、焊剂、焊条及结构强力胶等;对配料的检查,检查操作是否违规,是否按料单下料,成型后的长度尺寸是否符合规范规定,产生的短头钢筋是否及时对焊接长或采用其他办法使用掉,对施工现场的检查,钢筋的规格间距是否符合图纸设计,搭接锚固是否超长,接头位置是否正确,悬挑及关键部位的钢筋是否符合要求,加密区有无设置,保护层垫块使用是否正确,落手清是否做好等。
钢筋材料计划的编制:材料计划是贯穿于项目施工的全过程,它将直接影响资金的投入,而钢筋是主材中的“主材”,不论是从量还是价格上讲,都是一笔不小的资金。如果钢筋材料计划编制不准确,少计划则影响工程进度,多计划则造成材料积压,资金周转不灵,资金的时间价值也就无从体现。
(3)事后控制
狠抓决算工作:钢筋工程一结束,项目部赶紧要做好决算准备,充分发挥我们所长,积极配合公司核算部门出谋献计从而对钢筋成本做到最大程度的“节约”。
4、严格控制施工质量
项目部在施工中一定要与建设单位、监理充分沟通,严格按照合同、施工图纸要求、施工组织程序完成施工工序,坚持“以质取胜”的原则。建立项目经理全面负责的质量保证体系,实行质量管理责任制。
5、强化安全意识
项目部应专设一名合格的安全员安全工作。坚决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把安全工作作为永恒的主题常抓不懈。施工现场做好防护措施,组织员工定期培训,做好安全方面的宣传工作,杜绝因安全出现问题而造成停工和罚款的现象发生。
6、加强施工变更索赔工作,强化索赔意识
变更索赔也是相对降低工程成本的措施之一。项目部要与监理方、设计院和建设单位充分协调,认真研究合同和施工图纸。变更设计应坚持“先批准,后变更;先变更,后施工”的原则;紧盯现场,对施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要做好记录,收集证据,建立完整的施工档案,及时出具工程变更联系单并请监理单位、建设单位签证工程量及价款。
7、重视竣工结算工队
实物工作量完成,工程进入收尾决算阶段后,应尽快组织人员、机械退场,留守人员应积极组织工程技术资料移交和办理竣工决算手续。同时要对工程的人工费、机械使用费、材料费、管理费等各项费用进行分析、比较、查漏补缺,一方面确保竣工结算的正确性与完整性,另一方面弄清未来项目成本管理的方向和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尽快与业主明确债权债务关系,对不能在短期内清偿债务的业主,通过协商,签订还款计划协议,明确还款时间,尽可能将竣工结算成本降到最低。
总之,项目部的成本控制,对降低工程成本,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工程质量,确保安全施工,提高项目收入乃至整个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等具有深远的意义。因此,加强项目工程成本管理是施工企业向科学管理要效益的具体举措,是使施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完善自我,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我项目部一定要严格按照单位要求,积极配合单位“成本管理年”活动的实行,切实、认真做好成本控制工作。
成本控制措施 篇五
一、降低日常费用
(一)公司日常费用采用预算报批制度。各部门根据公司经营特点,结合部门年度、季度、月度计划进行本部门费用预算,报财务审核,总经理批准。预算外开支当月不予报销。
(二)各部门厉行节约,严格控制本部门所发生的水、电、纸张、电话费等日常费用。贯彻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每一分钟话费的观念。
(三)严格控制车辆费用。公务用车根据事务的缓急和重要性审批是否派车。
(四)严格控制业务费用。各部门业务费用严格按照公司标准执行,严格控制超额费用开支,讲礼节,不摆阔气。超标准业务费用一律不予报销。
二、降低物资采购成本
(一)采购人员要提高议价能力,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采购成本。对异常物资价格,财务部进行二次询价后决定是否付款。
(二)采购人员要及时了解和掌握市场价格信息,洞察物资价格变动趋势,以选择合理的采购价格和恰当的市场采购时机。因采购时机恰当造成采购成本节约的,公司将根据相关规定予以奖励。
(三)大宗原材料采取招标等方式,寻找有实力客户,签订长期供货协议。
(四)签订采购合同一定要考虑售中、售后条款,避免产生后续费用和可避免的损失。
(五)财务部要根据往期采购价格和公司利润核算情况对物资处进行价格指导。
三、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周转率
(一)材料出库采用先进先出的原则,避免因存放过久导致材料损耗和损坏。
(二)仓库要准确把握合理库存储备量,对库存物资制定《库龄分析报表》,避免库存物资积压。仓库每月底要向财务部提报《库龄分析报表》。
(三)物资处要根据库存储备、物资采购周期以及申购物资时间要求的缓急合理编排采购计划。
(四)加强技术革新调整产品和工装用料的合理性,提高材料利用率。
(五)生产和工程施工人员严格执行工艺要求,合理选材,尽可能提高材料利用率。对节约用料现象,公司将按相关规定予以奖励。
(六)强化员工质量意识,提高产品质量,杜绝产品生产返工或工程返工现象。
(七)生产部要加强设备检修,杜绝跑、冒、滴、漏现象的发生;研究中心混料工和生产线运行工应避免原料抛洒现象的发生。
四、提高工作效率
(一)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做到人尽其才。避免岗位重叠、人员超编现象。
(二)提高工作效率,用足八小时,用好八小时,降低相对成本。
(三)加强设备技术改造,提高产品生产和工程施工的机械化水平,降低人工成本。
五、加强资金管理
(一)财务部根据公司月度、季度、年度计划和有关资金拨付的管理规定合理调配资金,将库存现金降低到最小。
(二)遵循“早收晚付”的收支原则
1、缩短应收账款的回收周期。
(1)对已执行销售合同,销售人员要及时与客户联系发票开具事宜,以缩短货款回收周期。
2、对应收款制定《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根据合同付款条款,及时编制催款通知,下发相关部门或责任人向客户催收货款。
(三)合理利用贷款、应付账款的支付周期
1、根据贷款、应付账款的相关条款,合理控制应付账款的支付时间。
2、对要求现款现货的采购合同,可以根据公司产品的交货时间,在不影响生产和交货的情况下,合理控制采购时间进而控制款项的拨付。
(四)根据公司运营的实际情况结合宏观金融政策和国内国际环境,选择合理的金融工具投资、融资。
成本费用的作用
1、成本费用是反映和监督劳动耗费的工具。
2、成本费用是补偿生产耗费的尺度。
3、成本费用可以综合反映企业工作质量,是推动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杠杆。
4、成本费用是定制产品价格的一项重要依据。
成本费用的分类
一、制造成本与期间费用。成本费用可以划分为两大类,
制造成本
含义:是指按产品分摊的、与生产产品直接相关的费用
构成项目: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其他直接支出和制造费用期间费用
含义:是指在一定会计期间内所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没有直接关系或关系不大的各种费用
构成项目: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
二、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按照成本的习性,可以把成本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
变动成本
含义:是指随着产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成本
举例:产品成本中的直接材料,是随着产品产量的变化而同比例变化的
固定成本
含义:是指不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成本
举例:厂房等固定资产的投资形成的成本,数额是固定的,并不由于生产数量出现变化而发生变化
三、总成本与单位成本。关于总成本与单位成本的具体内容
总成本
含义:是指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生产的所有产品的成本总和
单位成本
含义:是指企业在一定期间内,平均每生产一件产品的成本
两者之间的关系:总成本=单位成本×产品数量
降低成本费用的途径与措施
(1)节约材料消耗,降低直接材料费用。
(2)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直接人工费用。
(3)推行定额管理,降低制造费用。
(4)加强预算控制,降低期间费用。
(5)实行全面成本管理,全面降低成本费用水平。
成本费用的审核
(一)成本费用审核的基本方法
1.评价有关成本费用的内部控制是否存在、有效且一贯遵守。
2.获取相关成本费用明细表,复核计算是否正确,并与有关的总账、明细账、会计报表及有关的申报表等核对。
3.审核成本费用各明细子目内容的记录、归集是否正确。
4.对大额业务抽查其收支的配比性,审核有无少计或多计业务支出。
5.审核会计处理的正确性,注意会计制度与税收规定间在成本费用确认上的差异。
(二)主营业务成本的审核(以工业企业生产成本为例)
1.审核明细账与总账、报表(在产品项目)是否相符;审核主营业务收入与主营业务成本等账户及其有关原始凭证,确认企业的经营收入与经营成本口径是否一致。
2.获取生产成本分析表,分别列示各项主要费用及各产品的单位成本,采用分析性复核方法,将其与预算数、上期数或上年同期数、同行业平均数比较,分析增减变动情况,对有异常变动的情形,查明原因,作出正确处理。
3.采购成本的审核。
(1)审核由购货价格、购货费用和税金构成的外购存货的实际成本。
(2)审核购买、委托加工存货发生的各项应缴税款是否完税并计入存货成本。
(3)审核直接归于存货实际成本的运输费、保险费、装卸费等采购费用是否符合税法的有关规定。
4.材料费用的审核。
(1)审核直接材料耗用数量是否真实。
审核“生产成本”账户借方的有关内容、数据,与对应的“材料”类账户贷方内容、数据核对,并追查至领料单、退料单和材料费用分配表等凭证资料。
实施截止性测试。抽查决算日前后若干天的领料单、生产记录、成本计算单,结合材料单耗和投入产出比率等资料,审核领用的材料品名、规格、型号、数量是否与耗用的相一致,是否将不属于本期负担的材料费用计入本期生产成本,特别应注意期末大宗领用材料。
(2)确认材料计价是否正确。
实际成本计价条件下:了解计价方法,抽查材料费用分配表、领料单等凭证验算发出成本的计算是否正确,计算方法是否遵循了一贯性原则。
计划成本计价条件下:抽查材料成本差异计算表及有关的领料单等凭证,验证材料成本差异率及差异额的计算是否正确。
(3)确认材料费用分配是否合理。核实材料费用的分配对象是否真实,分配方法是否恰当。
5.辅助生产费用的审核。
(1)抽查有关凭证,审核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是否正确。
(2)审核辅助生产费用是否在各部门之间正确分配,是否按税法的有关规定准确计算该费用的列支金额。
6.制造费用的审核。
(1)审核制造费用中的重大数额项目、例外项目是否合理。
(2)审核当年度部分月份的制造费用明细账,是否存在异常会计事项。
(3)必要时,应对制造费用实施截止性测试。
(4)审核制造费用的`分配标准是否合理。必要时,应重新测算制造费用分配率,并调整年末在产品与产成品成本。
(5)获取制造费用汇总表,并与生产成本账户进行核对,确认全年制造费用总额。
7.审核“生产成本”、“制造费用”明细账借方发生额并与领料单相核对,以确认外购和委托加工收回的应税消费品是否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当期用于连续生产的外购消费品的价款数及委托加工收回材料的相应税款数是否正确。
8.审核“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的借方红字或非转入产成品的支出项目,并追查至有关的凭证,确认是否将加工修理修配收入、销售残次品、副产品、边角料等的其他收入直接冲减成本费用而未计收入。
9.在产品成本的审核。
(1)采用存货步骤,审核在产品数量是否真实正确。
(2)审核在产品计价方法是否适应生产工艺特点,是否坚持一贯性原则。
约当产量法下,审核完工率和投料率及约当产量的计量是否正确;
定额法下,审核在产品负担的料工费定额成本计算是否正确,并将定额成本与实际相比较,差异较大时应予调整;
材料成本法下,审核原材料费用是否在成本中占较大比重;
固定成本法下,审核各月在产品数量是否均衡,年终是否对产品实地盘点并重新计算调整; ——定额比例法下,审核各项定额是否合理,定额管理基础工作是否健全。
10.完工产品成本的审核。
(1)审核成本计算对象的选择和成本计算方法是否恰当,且体现一贯性原则。
(2)审核成本项目的设置是否合理,各项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是否体现受益性原则。
(3)确认完工产品数量是否真实正确。
(4)分析主要产品单位成本及构成项目有无异常变动,结合在产品的计价方法,确认完工产品计价是否正确。
11.审核工业企业以外的其他行业主营业务成本,应参照相关会计制度,按税法的有关规定进行。
(三)其他业务支出的审核
1.审核材料销售成本、代购代销费用,包装物出租成本、相关税金及附加等其他业务支出的核算内容是否正确,并与有关会计账表核对。
2.审核其他业务支出的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的差异,并作出相应处理。
(四)视同销售成本的审核
1.审核视同销售成本是否与按税法规定计算的视同销售收入数据的口径一致。
2.审核企业自己生产或委托加工的产品用于在建工程、管理部门、非生产性机构、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奖励等,是否按税法规定作为完工产品成本结转销售成本。
3.审核企业处置非货币性资产用于投资、分配、捐赠、抵偿债务等,是否按税法规定将实际取得的成本结转销售成本。
4.审核企业对外进行来料加工装配业务节省留归企业的材料,是否按海关审定的完税价格计算销售成本。
(五)营业外支出的审核
1.审核营业外支出是否涉及税收规定不得在税前扣除的项目。重点审核:
(1)违法经营的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
(2)各种税收的滞纳金、罚金和罚款;
(3)自然灾害或者意外事故损失的有赔偿部分;
(4)用于中国境内公益、救济性质以外的捐赠;
(5)各项赞助支出;
(6)与生产经营无关的其他各项支出;
(7)为被担保人承担归还所担保贷款的本息;
(8)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
2.审核营业外支出是否按税法规定准予税前扣除。
(1)审核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流动资产非正常盘亏、毁损、报废的净损失是否减除责任人赔偿,保险赔偿后的余额是否已经主管税务机关认定。
(2)审核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投资发生永久性或实质性损失,是否已经过主管税务机关认定。
(3)审核处置固定资产损失、出售无形资产损失、债务重组损失,是否按照税法规定经过税务机关认定审批。
(4)审核捐赠是否通过民政部门批准成立的非营利性公益组织、社会团体、国家机关进行,捐赠数额是否超过税法规定限额。
(5)审核企业遭受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损失,是否扣除了已经赔偿的部分。
3.审核大额营业外支出原始凭证是否齐全,是否符合税前扣除规定的要求。
4.抽查金额较大的营业外支出项目,验证其按税法规定税前扣除的金额。
5.审核营业外支出是否涉及将自产、委托加工、购买的货物赠送他人等视同销售行为是否缴纳相关税金。
(六)税收上应确认的其他成本费用的审核
1.审核资产评估减值等其他特殊财产损失税前扣除是否已经过主管税务机关认定。
2.审核其他需要主管税务机关认定的事项。
(七)销售(营业)费用的审核
1.分析各月销售(营业)费用与销售收入比例及趋势是否合理,对异常变动的情形,应追踪查明原因。
2.审核明细表项目的设置,是否符合销售(营业)费用的范围及其有关规定。
3.审核企业发生的计入销售(营业)费用的佣金,是否符合税法的有关规定。
4.审核从事商品流通业务的企业购入存货抵达仓库前发生的包装费、运杂费、运输存储过程中的保险费、装卸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和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等购货费用按税法规定计入营业费用后,是否再计入销售费用等科目重复申报扣除。
5.审核从事邮电等其他业务的企业发生的营业费用已计入营运成本后,是否再计入营业费用等科目重复申报扣除。
6.审核销售(营业)费用明细账,确认是否剔除应计入材料采购成本的外地运杂费、向购货方收回的代垫费用等。
7.涉及到进行纳税调整事项的费用项目,应按相关的纳税调整事项审核要点进行审核,并将审核出的问题反映在相关的纳税调整事项审核表中。
(八)管理费用的审核
1.审核是否把资本性支出项目作为收益性支出项目计入管理费。
2.审核企业是否按税法规定列支实际发生的合理的劳动保护支出,并确认计算该项支出金额的准确性。
3.审核企业是否按税法规定剔除了向其关联企业支付的管理费。
4.审核计入管理费的总部经费(公司经费)的具体项目是否符合税法的有关规定,计算的金额是否准确。
5.审核企业计入管理费用的差旅费、会议费、董事会费是否符合税法的有关规定,有关凭证和证明材料是否齐全。
6.涉及到进行纳税调整事项的费用项目,应按相关的纳税调整事项审核要点进行审核,并将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反映在相关的纳税调整事项审核表中。
(九)财务费用的审核
1.利息支出的审核参见纳税调整审核中利息支出的审核,并将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反映在利息支出审核表中。
2.审核利息收入项目。
(1)获取利息收入分析表,初步评价计息项目的完整性。
(2)抽查各银行账户或应收票据的利息通知单,审核其是否将实现的利息收入入账。期前已计提利息,实际收到时,是否冲转应收账款。
(3)复核会计期间截止日应计利息计算表,审核其是否正确将应计利息收入列入本期损益。
3.审核汇兑损益项目。
(1)审核记账汇率的使用是否符合税法规定。
(2)抽样审核日常外汇业务,审核折合记账本位币事项的会计处理的准确性。
(3)抽查期末(月、季或年)汇兑损益计算书,结合对外币现金、外币银行存款、对外结算的外币债权债务项目,审核计算汇兑损益项目的完整性、折算汇率的正确性、汇兑损益额计算的准确性、汇兑损益会计处理的适当性。
4.抽查金额较大的手续费或其他筹资费用项目相关的原始凭证,判断该项费用的合理性。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