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范文大全 >

四年级数学教案优秀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高考家长帮小编精心为小伙伴们整理了四年级数学教案优秀5篇,希望可以抛砖引玉,帮助到大家。

四年级数学教案 篇一

教学内容

用计算器计算。(教材第26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等基本四则运算。

2、通过运用计算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探索数学奥妙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计算器的使用方法,正确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难点:探索计算规律。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计算器、课件PPT。

学生准备: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计算器是目前人们广泛使用的计算工具,今天我们就一起体验计算器给我们带来什么感觉。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1。

(1)出示教材例1。

怎样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自己试试看。

386+179=

825-138=

26×39=

312÷8=

(2)学生按要求操作,教师巡视,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3)汇报展示。

(4)提问:你学会计算器的使用了吗?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运算的按键顺序是怎样的?

归纳: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运算时,要按“数字→运算符号→数字→符号”依次按键进行计算。

2、教学例2。

(1)出示教材例2。

试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左边各题。不用计算器,你能直接写出下面右边各题的答案吗?

9999×1=9999

9999×2=______ 9999×5=______

9999×3=______ 9999×7=______

9999×4=______ 9999×9=______

(2)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巡视。

(3)得出左边算式的结果。

9999×2=19998

9999×3=29997

9999×4=39996

(4)提问:观察左边的算式,发现了什么规律?

规律:当计算9999×2时,结果是在18(第二个因数与9的积)的中间插入3个9,即19998;当计算9999×3时,结果是在27(第二个因数与9的积)的中间插入3个9,即29997;当计算9999×4时,结果是在36(第二个因数与9的积)的中间插入3个9,即39996。

(5)运用规律,得出右边算式的答案。

9999×5=49995

9999×7=69993

9999×9=89991

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26页“做一做”。

第1题:63492 4093 1524440 255596 12345679 406001

第2题:12 123 1234 12345 123456 1234567 12345678 123456789(用计算器检验略)

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板书设计

用计算器计算

1、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运算的按键顺序:数字→运算符号→数字→符号。

2、进行特殊计算时,先用计算器算出前几个算式的结果,再根据规律直接写出其他算式的结果。

教学反思

1、自主学习使用计算器。

在学习使用计算器时,以学生自练为主,在自练中摸索按键的顺序。

2、用计算器探索简单的规律。

用计算器探索简单的规律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先让学生用计算器分别算出结果,再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其中的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数学思考。

杨辉通读了许多古典数学文献,数学知识得到全面、系统地发展。经过不懈的努力,杨辉终于成了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并享有数学“宋元第三杰”之誉。

小学四年级数学优秀教案 篇二

1.联系生活,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所以一开始创设了跳高和跳远比赛的生活情境,使学生马上投入到学习中来,在这个具体的情境中,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2.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空间和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

在学习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的原则,以学生合作探究为主线,并借助一些图示,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小数数位顺序表 直尺

教学过程

⊙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教材9页例题情境图。

1.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获取数学信息。

师:运动会上学生们正在进行跳高和跳远比赛,让我们去看看吧。说一说你们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

2.提出问题。

师: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 生1:谁跳得高?

生2:谁跳得最远?

……

师:下面请同学们来当小裁判,评出谁是第一名。(板书课题:比大小)

设计意图:通过例题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根据数学信息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引发学生思考,从而使学生有了主动学习的热情,并且初步感知了小数有大有小,体会比较小数大小在生活中的意义。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学习比较整数部分是“0”的两个小数的大小。

(1)大胆猜测。

师:在跳高比赛中,王红跳了0.69米,李娜跳了0.8米。她们谁跳得高一些呢?

(生各抒己见)

(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师:你们都认为李娜跳得高一些,你们是怎么想的?在小组内说一说你这样比较的理由。(学生讨论、交流后汇报比较的方法)

方法一 单位换算比较大小。因为0.69米=6分米9厘米,0.8米=8分米,8分米大于6分米9厘米,所以0.8>0.69。

方法二 根据小数的意义比较。因为0.69是69个0.01,0.8是80个0.01,80>69,所以0.8>0.69。

方法三 化成分数比较。因为0.69=,0.8=0.80=,>,所以0.8>0.69。

方法四 画图比较。(画教材9页中间的小数直观图)通过画图就可以知道0.8>0.69。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

2.学习比较三个小数的大小的方法。(课件出示教材9页例题情境图及跳远成绩表)

师:谁跳得最远?

(学生讨论交流后,汇报比较的方法)

师:用单位换算和画图的方法虽然容易理解,但是操作起来很麻烦,有没有更简捷的比较方法呢?

(课件出示小数数位顺序表)

借助小数数位顺序表,师生共同明确2.97,3.13,3.08的整数部分分别是2,3,3,所以可以先判断出最小的是2.97,要比较3.13和3.08的大小,应该看它们的十分位,3.13十分位上的数是1,3.08十分位上的数是0,因为01,所以3.13大。

师:可不可以用数线上的点来比较呢?(学生利用数线上的点来表示数的位置,然后比较大小)

师:你们能将这三名同学的成绩按顺序排列起来吗?你们认为应该按怎样的顺序来排?为什么?(出示课堂活动卡,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反馈)

四年级数学教案 篇三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96页上的内容,第97页上的课堂活动,练习十八第5~8题和思考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了解平行的现象,理解平行线的意义,理解两条直线在什么情况下互相平行,体会平行线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掌握平行线的画法。

3?经历探索平行的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和视频展示台;学生准备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教师:前一节我们学习了相交,你能画出两条相交的直线吗?

学生画后,抽几个学生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

教师:同学们能画两条相交的直线了,生活中有两条永不相交的直线吗?如果有,想象一下它们是什么样子。

学生想象后,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单元主题图。

教师:图中的跑道线延长出去会相交吗?

学生回答:不会相交。

用多媒体课件延长跑道,证实学生的结论是正确的。

教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另一个内容,平行。

板书课题。

[点评:从学生原有知识入手教学新知识,既有利于强化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又有利于学生通过相交与平移的比较深刻地认识平移的本质属性;这样利用原有知识推动新知识的学习,能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同时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二、进行新课

1?认识平行线。

教师:我们来看一看生活中的一些平行现象。

多媒体课件突出双杠、吊杆、长方形花台和新增加的铁轨图。

教师:这些图形都反映了这样一些数学现象。

多媒体课件闪动图中平行的两条边,并隐去图中的其他图形,只留下闪动的两条线。

教师:这4组直线有什么共同特点?指导学生说出每组直线之间的距离是一样宽的,并且把每组直线延长出去,都永远不会有交点。

教师:同学们选一组你喜欢的直线延长一下,看你的想法是不是正确的。学生选一组直线来延长后,汇报自己的结果。

教师:你们所说的直线延长是在同一个平面内进行的延长。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

引导学生说出:在正方形和长方形中,第①条边和第③条边互相平行,第②条边和第④条边互相平行。在第3个图形中,第①条边和第④条边互相平行,第②条边和第⑤条边互相平行,第③条边和第⑥条边互相平行。

[点评: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注意把生活中的平行现象抽象为数学现象的过程,让学生理解平行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并且通过学生延长平行线和判断原来学习的图形中哪些线是平行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平行线的理解。]

2?画平行线。

教师:我们可以用两个三角板或一个三角板和一把直尺画平行线。

教师示范画平行线后,学生照老师的方法画平行线。画完后抽一个学生的练习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并且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画的。

教师:同学们能画出下面直线的平行线吗?

学生画后,抽一个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并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画的。

教师:画平行线时要注意些什么?你能给同学们提个醒吗?

引导学生回答:画平行线时,用一个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的延长线重合。另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或直尺的短边)靠紧,另一个三角板(或直尺)靠着这个三角板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就可以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了。

教师:用画平行线的方法还可以检验两条直线是不是互相平行的。

教师用视频展示台上学生的作业来进行检验,让学生看清教师用三角板检验平行线的过程。

教师:你们能用这种方法检验,中上下两条边、左右两条边是不是互相平行的吗?图6?7

学生检验后,让学生在视频展示台上演示检验的过程。

[点评:这个教学环节主要通过画平行线和检验平行线来加深学生对平行线的理解,由于这两个操作都比较难,学生又没有相应的经验的支持,所以教学中采用了教师示范画平行线和检验平行线,然后让学生照着老师的方法进行操作的方式组织教学,这样可以减少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盲目性。操作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说一说操作时要注意些什么?通过学生说操作要注意的问题使学生操作更加规范,这样能提高学生对平行线的理解水平。]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第97页的课堂活动。

四、课堂小结(略)

五、课堂作业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八第5~8题,最后指导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思考题

四年级数学教案 篇四

一、说教材

本课时内容是在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了小数的特征,并掌握了小数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时内容的教学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经历运动会排名次和购买体育用品等简单的生活实际情况来获取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体验小数比较大小的策略的多样性,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合作交流意识;培养学生有顺序地思考、讨论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获取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探究并概括小数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

二、说教法学法

情境教学,在例题的教学中创设符合学生生活情境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投入到学习当中。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学生们经通过观察、比较和交流等学习活动,自主探索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三、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

1、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每年的六一学校都举行运动会,在运动会中你都参加了哪些体育项目?成绩怎样?(学生说)

2、老师收集了一张上次运动会的跳远成绩记录单,你们想不想看一看?

出示表格

请同学们观察一下,从表格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如果想给他们排出名次,想想应该怎么办?(比较他们的大小)怎么比较小数的大小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小数的大小比较。(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师: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结合老师的要求将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看哪个小组想到的方法最多?我们先来看一下要求(出示要求:

1、每个人在交流中都要说出自己的想法。

2、每组推荐一名代表来汇报小组的想法,如果你认为小组代表说的不完整,本小组或其他小组可以给予补充。)

1、独立思考。

2、小组内汇报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交流导思

1、学生汇报,反馈后问:这么多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方法?(暂不评价)

3、学生汇报并说比较方法。

4、总结。现在同学们能不能根据你的经验总结比较小数的大小的方法呢?

5、学生汇报后出示课件(比较小数的大小,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的数大,这个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十分位,十分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若整数部分和十分位上的数都相同,就比较百分位,百分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依此类推。)

(四)学以致用

1、按照惯例,运动会结束前学校要公布各班级的总成绩,你们想知道各班的成绩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件出示)

师:结合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我们来看一下上次运动会哪个班级表现出色,取得第一名,哪个班级的成绩最不理想,需要努力?

2、今年学校为了让同学们过一个丰富多彩的儿童节,运动会又增加了乒乓球和踢毽子比赛,你们想不想参加?你想参加哪个项目?老师去了几个体育用品店分别看了乒乓球拍和毽子的价格,你们来判断一下,去哪个体育用品店比较便宜?

小学四年级数学优秀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探究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的过程,并能运用这个规律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2、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验证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渗透转化思想。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探究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教学准备:

PPT。

课时安排: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单位转换:填一填

0.5米=()分米

3平方分米=()平方米

0.08平方(www.kaoyantv.com)米=()平方分米

2、口算:

20×40=

4×6=

7×6=

8×9=

2×4=

0. 4×6=

7×0.06=

0.8×9=

[设计意图]在接下来的新知探究环节,我要让孩子自主探究出0.3×0.2的计算方法,其中就用到通过单位转化将小数转化为整数来计算;小数乘整数是学生第一课时学的内容,复习这一知识,为研究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奠定了基础。

二、探究新知

1、(出示广场图)同学们看,这是一张会宁县城的街心广场图,从图中你得到哪些数学信息了?

2、他们的面积你会算吗?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

3、交流:谁来说说你算到的结果是多少?(完成板书)

要算广场和花坛的面积,很简单,算得都不错。瓷砖的面积你算到多少呢?是怎样算的?

4、这样,同学们在小组内先交流一下,听听同伴的方法是不是有道理。

5、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计算0.3×0.2的方法?你听明白了吗?

6、学生交流:0.3米=3分米,0.2米=2分米,2×3=6(平方分米),6平方分米=0.06平方米,0.2×0.3=0.06(平方米)

是啊,根据这样的方法,我们发现0.2×0.3=0.06,真了不起!

7、从老师摘录的数据中,你有没有发现这组数据比较特殊,他们的长之间有什么关系?宽呢?

8、引导学生观察广场和花坛的数据:30变成3,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20变成2,也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结果600变成6,就缩小到原来的一百分之一。联系这个规律,你能说说还可以怎样得出瓷砖的面积吗?

9、施工人员觉得用长0.3米宽0.2米的瓷砖太小了,想改成长0.5米宽0.3米的瓷砖,这样每块瓷砖的面积又是多少呢?(学生独立计算)

10、交流:你是怎样计算的?(板书算式、结果)

11、回过头再来看看我们课开始时口算的几道小数乘法题,

观察0.2×0.3=0.06,0.5×0.3=0.15等一些算式,老师发现一个问题,都是小数乘法,为什么有的结果是一位小数,有的结果却是两位小数呢?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和同桌交流一下。

12、全班交流:原来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中小数位数有关,到底有怎样的关系?

13、到底同学们得出的这个结论是不是适用于所有的小数乘法呢?请大家举个像这样的例子验证一下,看看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之间是不是存在着这样的关系。

三、总结。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