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范文大全 >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征文【最新8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征文吧,征文一般是某个活动、征文比赛等需要,作者将稿件递给征文活动主办者后,作者的作品就可以参与比赛,但是著作权的一部分也相应给了征文活动主办方。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征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高考家长帮为朋友们带来的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征文【最新8篇】,希望能够对朋友们的写作有一些启发。

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 篇一

改革开放40年,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祖国母亲日益强大。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质量也越来越好,人人都能感受到祖国腾飞的脚步。

我的姥姥出生在1957年,经历过祖国物资最匮乏的60年代。姥姥小的时候,人们常常会饿肚子。家里的土豆坏了都不舍得扔掉,姥姥的妈妈会把坏了的土豆切成片,晒干磨成面,做成皮儿,包了苦菜当午饭,可早上晚上就只能喝糊糊了,有的人家甚至连糊糊都喝不上。

穿的就更别提了。常常是大人穿破的衣服补一补,改小了给家里的老大穿,老大穿小了再给老二穿,老二穿小了再给老三穿?所以一件衣服总是补了又补,缝了又缝,简直就是和尚的百衲衣。

冬天来了,人们会把棉花装进夏天的单衣里。天气暖和了,就又把棉花掏出来。一年四季只有一件衣服。

我的妈妈出生在1982年,正是改革开放的初期。温饱已基本不愁,但物质还是很短缺。

妈妈长在一个小山村,人们一日三餐都以莜面为主,大米和白面非常稀有,要是谁家有点大米和白面,也都是留给孩子吃,大人是万万舍不得的。

妈妈小时候穿的衣服没一件是买来的,都是姥姥在商店扯了布,回家亲自缝制的。

我出生在2009年,这已经是一个非常幸福的时代了!我的衣服都是从商店里买来的名牌,只要稍一过时,就立刻把扔掉,换身新衣。每一顿饭不但能吃得饱饱的,还能吃得好好的,我想吃什么,妈妈就会给我做什么,从没听说过缺什么材料。我们还经常会在超市里买一大堆零食。

玩的就更多了,妈妈经常会给我买许多新奇好玩的玩具,如四驱车,跳跃战士,旋转陀螺,真是玩儿都玩儿不完,开心极了。

祖国在腾飞,所有的家庭都和我们家一样,正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昂首阔步飞奔在幸福的大道上。

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 篇二

自从这四十年过去后,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改善。让我们先说说“衣、食、住、行”吧。

我妈妈小时候,要想买粮食要用“粮票”买,那是如果一家有九口人,数“人头”,“‘王家’九人,五两银子,每人二两小米,五两大米。”说完后,就会把相应数量的粮票给你。买布是“布票”……而如果想得到一张肉票,就更是难上加难了。而且,冬天没有除了白菜土豆的任何蔬菜和水果,每家每户只有在过年时才能吃到用优等面粉包的饺子,平时只能吃到一些粗粮,而现在在我们的餐桌上没有四季之分,夏天的蔬菜在冬天照样可以吃到,饺子甚至被人们当作了快餐食品,粗粮杂粮被当作贵宾请上了餐桌;关于以前人们的生活状况还有一个笑话:以前,人们总会去买一小块油多的猪皮,挂在门上。每次出门前往嘴上擦一些猪油,以表示自己家里吃得起猪肉。而现在,这早已成为不讲卫生的行为。

咱们再说说“衣”吧。以前,除了过年是小孩子可以穿上花花绿绿的衣服外,其它时间,人们都千篇一律穿着蓝灰色衣服,在改革开放的四十年中我们看到人们的衣着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不但颜色、样式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而且服装还有了不同的“分工”,爬山时有登山服、运动时有运动服、外出玩耍时有休闲服、上班时有职业装等等,真是应有尽有啊。

那么住是什么样子的呢?最早以前是“三级跳坑”,后来变成了四合院,在后来变成了单元房,以前一家三代人同挤在十几平方米的房子里,小孩子不会有自己的房间,甚至也没有自己单独的床,从小到大都是跟爸爸妈妈挤在一起,卫生间、厨房都是公共的,家里没有单独的卫生间;而现在我们小孩子都能拥有自己的房间,一家里有两个卫生间也是很正常的事。

最后,咱们说说行吧,以前哪里有什么公共汽车、出租车、小轿车,人们出行主要靠两条腿,也叫11路公共汽车,你可能没听过“三转一响”吧,这三转中的一转就是自行车,在那个年代谁家里有自行车那是大家非常羡慕的,而现在家家户户都有了自己的小轿车,开着自己的私家车外出旅游已经成为一种时尚。

再说一个和我们有关的,我的爸爸妈妈是在小人书、连环画的陪伴下长大的,他们小的时候玩具也很少,爸爸最喜欢的玩具是一个自己做的木头枪、而妈妈最喜欢的玩具是姥姥自己做的一个布娃娃,而我自己的书柜里有各种类型的书籍:科技类、故事类、漫画类、游戏类等等,玩具的种类也很多,光娃娃就有几十个,爸爸妈妈把他们的爱都给了我一个人,妈妈说给我买玩具就好象在实现自己的童年梦想一样。

“住房装修像宾馆,三人两个卫生间,一家两台大彩电,家中有了电影院,出门跟着轮子转,电话装在兜里面,衣着越来越大胆,奶奶也把婚纱穿,客人来了不做饭,除夕围炉上酒店,退休大妈会操盘,买车买房去贷款,大学毕业自己干,休闲花钱买流汗,高雅音乐露天演,走出国门看新鲜。”一首打油诗让身边的变化略见一斑。

在这短短四十年中,中国的发展和进步显而易见,亲爱的祖国,希望你的明天更加美好、富强。

我眼中的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 篇三

1993年,19岁的我便走出了校门来到离家百里开外,地处黄海滩头的射阳县洋河乡政府从事新闻宣传工作。虽说已经走出了校门,但在父母眼里我始终是个长不大的孩子。以至于每周星期一上班时父母总是千叮咛万嘱托,每个周末晚上母亲总是站在路口,望着通往县城路上来来回回的车,直到见我下车才放心地和我一起回家。

有一个周末,我没能赶上回家的最后一趟班车。第二天上午10点钟左右,父亲就赶到了洋河。他顾不上洗把脸就训斥我不该一声不吭地不回家,母亲一直在路口等到晚上10点多钟。我听了父亲的这番话,心里颇不是滋味。

1995年秋,一个好消息传来。我家所在的徐庄村成为全镇第一个电话百户村试点村,电缆线就经过我家屋旁。1996年春节刚过,我就对父亲说,电话线都已经放到家门口了,我们还是装部电话吧。可父亲始终舍不得那2000多元的电话初装费,说什么也不愿意,说那电话对于不做生意的我家来说没有什么大用处。我说,要是我哪天突然有事打个电话回来就行了,也不用妈妈经常到路口等我了。可父亲不同意:“那得要花2000多块呢!可是一茬小麦的收入啊!要装等哪天降到2000元以下再装。”

1996年夏,机会再一次来临。射阳县邮电局为照顾残疾人家庭,在全县残疾人中开展了优惠大放装活动,每户只要1708元。我高兴极了,因为父亲有白内障,县残联还颁发了低视二级的残疾证。当我星期天回家把这个消息告诉父亲时,父亲起初还是有点不愿意,好在经过劝说,他最终还是勉强同意了。

装电话那天刚好是星期日,我高兴得像过年一样。早早地起床,打扫卫生,并找来了梯子,买来了电话机。下午电话一装好,我就迫不及待地将家里的电话号码告诉我所有的同学、朋友、同事和亲戚。我家成为了全村第一个用上电话的家庭。

家里有了电话可方便多了:我星期天不回家打个电话给家里,母亲便不再到路口等我;出远门打个电话告诉家里,父母心里就放心了;家里要是有什么事情,打个电话给我,也就解决了……

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村里装电话的人家也越来越多了,电话已渐渐地成为村里人对外联系必不可少的工具。

转眼到了2004年,眼看父母年事已高,我们兄弟姐妹5人商量决定让父母少种点地。父母的空闲时间多了,可曾经当过几年教师的父亲天生对麻将、扑克等娱乐项目一点也不感兴趣,惟独让他感兴趣的就是读书、看报。可在农村,农户订阅的报纸一般都集中送到村部,然后再由村里统一送到农户家里。于是,我就对父亲说了买电脑,让他在网上读书、看报的想法。

父亲听后愣了半天说:“什么网?怎么还可以读书、看报?”我解释了半天,父亲总算弄懂了电脑上网读书、看报的来龙去脉。可他说自己年纪大了,又不会电脑打字,说什么也不愿要。

2005年春节,一直在外面种蘑菇的哥哥回来后,见父亲整天在家呆着也没什么地方去,也想到了买电脑让父亲上网。哥哥提议买台电脑装宽带,让父亲上网看看书、读读报。可父亲还是不愿意,我说现在经济条件好了,买台电脑经济上还是允许的。况且,国家十分重视“三农”工作,连续多年出台了中央1号文件,加大对种粮、农机等补贴,这几年虽然咱家的地越种越少,但家里的收入却越来越高,口袋里钱也逐渐鼓了起来,钱留着又有何用?固执的父亲经不住我们兄弟俩的轮番劝说,终于花了4500元买了台电脑。

电脑一到家,我便为他开了宽带,我家也成了全村第一个买电脑上网的农户。电脑装好后,我从如何开机关机一直教到如何上网读书、看报。父亲学会上网不久,他又打电话给我,让我教他如何打字。我就不明白了,父亲只读书、看报,现在又要学习打字干什么呢?

原来,不久前,在外地当校长的五叔退休回来告诉父亲,他早就学会上网了,不但在网上读书、看报、看电影,而且还在网上与志趣相投的网友聊天、发邮件。听了五叔的话,父亲再也坐不住了,打电话要我教他学打字。星期天,我们夫妻俩一早就赶回老家,我教父亲用智能拼音打字,妻子教父亲用五笔打字,后来我又为他买来了手写板,就这样父亲不但学会了电脑打字,还在网上申请了QQ号,经常与他的一帮网友在网上一聊就是半天,有时甚至忘了吃饭。2006年春,邻居项军家养的4000多只虫子鸡发生鸡瘟,项军心急如焚。父亲及时帮他上网查到了防治鸡瘟的饲料配方,并在QQ群里向网友求援,还通过网络联系上了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的专家,从而在最快的时间内控制了鸡瘟。

这件事情后,父亲几乎成了“明星”,不仅本村人知道父亲,就连附近的外村人也都知道了他的大名,甚至镇里的宣传办和畜牧兽医站都知道父亲。此后不久,父亲上网的事还上了射阳电视台的新闻节目,成为家喻户晓的新闻人物。而那段时间,我们回老家也总觉得父亲脸上的笑容比以前更多、更灿烂了。

2010年春,中国电信射阳分公司推出了iTV业务后,我又为父亲赶了一趟时髦,使父亲在全村第一个看上了iTV。这次,当听说我要为他装iTV后,尝过电话、宽带甜头的父亲一改以往的固执,笑咪咪地说:“你们电信公司还有什么新业务啊?干脆都帮我装了吧!现在看来听你们的话没错。”

iTV装好后,我家就成了“农家电影院”。每天家里都要来好几批看电视的邻居。而最让邻居称奇和令父亲有面子的,就是父亲能像电视台的一样,不但能收到上百个台的直播,还能将过去几天的电视剧回放。用邻居周爹爹的话说:“现在科技真发达,时光还可以倒流了。这不就连过去的电视剧还可以回头看了……”

2016年春,父亲见我使用的天翼智能手机功能较多时,也让我帮他买一部。可我觉得他已是77岁高龄了,还是用老年机比较方便。他听我说这话,抱怨道:“你意思就嫌我老了呗……”为证明自己“胜任”,他还拿着我的手机现场上网、玩QQ给我看。我实在拗不过,在当年“五一”期间,帮他买了一部天翼智能手机。就这样,他又成了全村第一个用智能手机的老人。

父亲用上了智能手机后,不仅下载了各种软件,还注册了微信、微博。他一有空就登录QQ与好友聊聊天,上酷狗音乐听听歌,到微信上刷刷朋友圈。特别是注册了微信后,父亲一下子走进了“微”时代,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朋友圈更是热闹非凡。他和年轻人一样,成了实实在在的低头族,每天睡觉前刷手机,早上一觉醒来还是刷手机。每天晚上,老爸也会将自己一天中看到、听到的新人新鲜事发到自己的微信朋友圈上。

是啊!从父亲不肯装电话、不愿买电脑上网到主动接受iTV,要求使用智能手机,实现了四个全村“第一”。这虽只有短短的20多年时间,却正是我国改革开放40年间通信业辉煌发展的缩影。

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 篇四

我眼中的“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改革开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中国的对内改革先从农村开始,1978年11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包干),拉开了中国对内改革的大幕,国营企业的重大改革——自主经营权、自主调控市场。

改革开放最初就是从我们的家乡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始的,如果将改革开放称之为燎原之势的话,那么便从一开始安徽就是星星之火的源头,由此安徽省的改革开放可以称之为是最为显著的案列之一。我作为一名九零后,当我出生时正是改革开放进行的如火如荼的阶段,我下面就带大家看一看我们这一代人眼中的改革开放。

说到改革开放对我们最明显的影响莫过于对我们生活“衣食住行”的种种影响了。 现在提到“三大件”想必很多同学都已然不知道谈论的是什么,但在我们国家还未进行改革开放的时期,“三大件”可是我们爷爷奶奶那代人不可或缺或者说额外珍贵的一份礼物。想起我的外婆对我说起她们那时的三大件,其实就是

双方结婚的定情信物一般的存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们的国家百废待兴,三大件就是“手表、自行车、收音机” 在现代生活的我们,一定无法想象结婚的定情信物居然只是这么简单便宜的几样小工业制品。但在那个还未经历过改革开放的年代看来这几种物品,看起来都是一些很是“金贵奢侈”的物件。甚至,在当时也并非所有家庭都能够轻易消费得起的。

随着我的角度,时间维度跨越到上世纪八十九年代,改革开放进行到热火朝天的年代,所谓三大件也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三大件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变成了我们这代人父母结婚必备的“冰箱、彩电、洗衣机”这个时代的父母们眼界也比以前的同龄人开阔了不少,那时在安徽等一些中部城市,兴起了南下,大批的有志青年南下寻找适合自己的机遇,为国内的改革开放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改革开放影响我们父母那一代的不只是生活层面的文化,更多的是一种文化层面的内容,那一代人热衷于看电影,那是那时的一种时髦。热衷于迪斯科,这种音乐形式对于他们是一种潮流,国内众多的知名导演,演员也都在那时名声大噪,诸如姜文、巩俐、娄烨、冯小刚、葛优等。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文化创新也从未止步。

视线回到现代的我们。如今,当年时兴的三大件也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现代的消费价值观,那些早些年的三大件到了现在,也几乎成为家庭内的标配,同时因为改革开放的力量,三大件最开始的“洋车洋表”变成了我们身边物美价廉,质量可靠的中国制造!借用知名艺术家在纽约大学演讲的一段话“新一辈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一群人,因为我们的机会是最好的,我们的国家在国际上越来越重要。总有一天,中国会变成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国家,那取决我们这一辈的努力。年轻一辈的创造力,是中国未来几十年的巨大财富,为中国做一些事,就是为整个世界做一些事。”

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 篇五

我的家乡在中国的东北牡丹江,是一座美丽的小城市。

听妈妈说,近几年来,我们的家乡变化可大啦。改革开放以前,我们的家乡十分的贫穷和落后,住的是平房,要自己烧火,一家好几口人挤在一间小屋子里,空间十分狭小,做饭要用大铁锅,洗衣服要用搓衣板。而现在呢,我们都住进了高楼大厦,有电梯,有集中供热取暖,还有许多家用电器,都是自动化的,十分方便和轻松。

妈妈说在姥姥那个年代,穿的衣服大多是自己做的,无论男女老少,衣服常常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而现在呢,做衣服的已经不多了,市中心有很多商场,各种各样的衣服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十分舒适和时尚。

再来说说交通,妈妈说原来都是土道,一下雨或者下雪,就变得非常泥泞,无论多远的路程都要步行,家庭富裕点的有自行车可以骑。而现在呢,铁路公路空运十分发达,高铁的建设也非常先进,高架桥立交桥遍布整个城市,而且几乎家家都有小汽车或者电动车,出行十分的便捷。

妈妈说过去想要通讯只能靠写信和发电报,要耽误很多的时间,而现在呢,不仅有了座机,手机,网络也十分发达,坐在家里就可以知道天下事。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医疗卫生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解决了家乡人民医不起,治病难的问题,医保和社保的普及也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福音。

这些都是听妈妈讲的,而作为三年级的我,也发现了很多身边的变化,比如说我们居住的小区,去年还是红瓦红砖,今年就刷上了涂料,变得非常漂亮,还有我们的学校,我上一年级的时候,操场上还杂草丛生,现在已经铺上了塑胶跑道,我们在上面玩也不怕摔伤了。我们居住在牡丹江的江南,通往江北的大桥也加宽了,缓解了交通的压力,更加通畅了,我们牡丹江现在也建起了高铁,马上就要通车了,真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看到我家乡的变化了吧?正是有了这改革开放,才让我们能接受教育、实现梦想,我相信改革开放的好政策还会带来更多奇迹,愿改革开放继续积极顺利的进行,愿我们的祖国更加美好。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征文 篇六

母亲八十个生日时候,儿孙们聚集在乡下老家为老人庆寿。这是一座干净整洁的四合院,一色的红砖青瓦墙面上贴着洁亮的瓷砖,院子里用水泥打了。古韵犹存的厅房檐上雕刻精美的兽头昂首欲飞,四根粗壮的柱子立在屋檐下,颇具城市氛围的水泥平房顶架着太阳能热水器。厅房、侧房引楼台阶两侧摆放着大大小小几十盆各具特色的花,院里廊檐两侧的小花园里,满是鲜艳的海棠,还有含苞的牡丹,各色月季各展风姿,惹得蜜蜂呀,蝴蝶呀呼朋引伴。两盆一米多长水泥荷花池格外醒目,碗口大的荷叶浮出水面,几尾小金鱼悠闲地穿梭在荷叶山石间。大门口自来水池子旁的一丛翠竹也快追上房檐了,多么温馨舒适的院子呀!明亮的厨房里,电饭煲、电磁炉、电冰箱一样不少,堂屋里电视机、电脑、洗衣机应有尽有。惹不是南面大氅棚放着铁锨、背架、旋耕机、电瓶三轮等农具,我都怀疑这是生我养我的故乡吗?恍惚间我的思绪飞到四十年前。

还是眼前的院子,尽管分成前后两院,依旧显得空旷。

前院里两间稍大的旧土屋,外加一间低矮破旧的厨房,里外一片漆黑。院子四角长着几棵果树,东南角桶粗的苹果树,枝繁叶茂挂着青的、红的、半青半红的苹果。东面院墙跟立着一大堆包谷杆、高粱杆,几只雪白的卢航鸡在包谷杆前的麦衣堆旁刨着、兴奋地‘咕咕咕’叫着,连黄莺、麻雀都引来了。

后院靠墙长着几棵大树,尤其是那棵一人抱的核桃树遮挡了后院大半阳光,这里是鸟儿们的乐园,但里面阴森森的,显得有点荒凉。大人都出工了,家里就成了孩子们的世界,宽敞的院子里粗细不一的果树成了天然的屏障,我们玩得不亦乐乎。我们姊妹加上邻居家十几个孩子,人手扛一根包谷杆,再在帽檐左右插上两片灰色的包谷叶子,扮做日本鬼子的模样,一个跟着一个穿梭在廊檐果树间,模仿电影《李向阳》主题音乐,哼着自编的歌词‘鬼子进村啦!李向阳到了城北——滴——答答——滴,答——滴,答——’

记得深秋的一个傍晚,在十几里外的镇上读高中的哥哥放学回家了,他背着父母请求我们姊妹几个帮他,买一个军绿色帆布书包,我知道哥哥的同学大都背这漂亮的军用绿帆布书包。他说书包买回来,他背上两年,两年后他高中毕业我正好上初中就可以背了,等到我高中毕业,二妹接着背,就这样一个传一个,自然最后就轮到小妹背了。听他这么一说,我心动了,立刻做起了弟弟妹妹的工作,甚至我拿出杀手锏,拉钩答应妹妹明天我就约上朋友,偷摘梨院里最好吃的‘冰糖狗娃儿’给她们吃。

晚饭一如既往还是一锅酸菜包谷面根根,那包谷面跟跟也还是一如既往的粗糙得扎人,实在不好下咽,但那也是唯一的晚饭。帮母亲做饭时,我们姊妹几个轮流上阵,祈求母亲买个帆布书包给哥哥用,可无论我们怎么说,母亲就是不答应。情急之下我拿出外公的口头禅,说是哥哥最勤快,每天早起上学前,就扫回来一大背篼填炕的。家里填炕用的——堆成小山的树叶,全是哥哥跟着外公,披星戴月地满坡满屲扫来的。母亲知道我说的是实情,但她也知道军用书包要花上三块多钱,在母亲眼里那可是一笔大开支啊,够一家人一月的花销呢!

几个人直嚷嚷到饭熟了,母亲还是不松口。她叫我们吃饭,我们姊妹硬是克制着相互监视着谁也不端碗,那怕肚子咕咕地叫唤,口水不听话地悄悄流出来又咽下去。母亲一次次地叫,一次次的催,甚至扬言再不吃就要挨揍。几个人学哥哥的样子远远走开就是不上当,也不知道吞咽下多少口水,也不知道母亲给灶膛添了几次麦衣,最后还是小妹禁不住妈妈的诱惑,跟着妈妈上炕吃饭去了。饭桌上她请求爸爸买书包,还把我们的计划透漏给爸爸,爸妈终于答应买书包了。我们兄妹开心之余抢着端起了饭碗,至今回想起来,那晚的酸菜包谷面根根竟然格外香甜。

一九七八年一个色彩缤纷的秋天,大队干部和一群村民簇拥着邮递员和他的自行车,敲锣打鼓地把一张录取通知书送到我家。顿时欢声笑语挤满了破旧的土屋,那可是村里第一张恢复高考后的喜报啊!大家夸赞哥哥有志气为我们村争了光,也感慨他终于跳出了农门。

跳出农门是那个时期农村每个青年都期盼着的!跳出农门也就等于甩掉了贫穷甩掉了闭塞,起码再不用饿肚子。《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平在源西县城读高中时生活的困窘,也许是那时我们这一代农村青年普遍的遭遇吧!

哥哥要去远方的城市了。母亲从生产队借来几十斤小麦磨成面,做了一顿臊子面给他送行。再把东借西凑准备好的五十块钱缝到他内衣口袋里,哥哥背上父亲用几块旧木板打订成的简陋行李箱,独自踏上了求学路。

包产到户后,农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我那偏僻落后的农村老家进入到前所未有的好时期。母亲大显手艺变着花样做出各式白面馍馍供一家人尽兴吃,过去想起来就馋涎欲滴,只有过年或是重要日子才能吃得上的臊子面,已是家常便饭。听着父亲“过去的财主也没有这么好的生活!”的感叹,少不更事的我只是似懂非懂的点头。原来那也只是好日子的开头。

“不嘛!不嘛!我就要去!”小外甥的喊叫把我从记忆中唤醒。

“来,我带你上去。”

我起身走到楼梯旁,拉着小外甥的手来到房顶。

哦!一个变了样的村子,目之所及要么是如隔壁家气派的小洋楼;要么是一排一排宽敞整齐的平房;唯独找不见记忆中低矮破旧的土屋,也不见了坑坑洼洼高低不平的土路。今非昔比故乡换了模样!

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 篇七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周末,听到妈妈唱了这样一首歌,我觉得这首歌里面似乎有很多故事,一下子就引起了我的好奇心。我立即上网百度了一番,才得知这首歌叫《春天的故事》,歌中的这位老人,居然是一位伟人,他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爷爷。

说来惭愧,我以前真的不知道邓爷爷,更不知道什么是改革开放。带着我的好奇心,我便缠着正在阅读电子书的爸爸给我讲一讲关于改革开放的事情。

爸爸说,从他两岁起到现在改革开放已经整整四十年了,他也算是改革开放的见证人了。于是,他就给我讲了他同改革开放一起走过的日子。

在爸爸童年的记忆里,家里很少有品种多样的蔬菜和肉食,包饺子是家里最开心的时刻;玩具是父母和自己手工做的;穿的衣服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颜色单一,样式简单。

少年时代的爸爸也喝上了健力宝,读上了各种新奇的图书。连环画已经被镭射录像和装帧精美的漫画小说所取代,五分钱一根的冰棍消失了,各种味道的雪糕占据了少年青涩的眼球,15寸的黑白电视已经换成了21寸的彩电,里面播放的也已经不再仅仅是新闻联播和动物世界了。

迈入青年时期的爸爸尽管对街边数不清的零食不再感兴趣,却发现超市的蔬菜多种多样起来,而且似乎比肉类更受欢迎;穿着各国名牌衣服的行人在街上随处可见;电脑和网络悄然地构架起了自己生活和工作中的的点,线,面。

听着爸爸讲完自己的故事,我突然陷入了沉思。虽然我只有11周岁,但是饭桌上从不缺各种蔬菜和肉类,每个季节的衣服有好几套。我会玩QQ和微信,会用iPad玩游戏和学习原来这一切的一切都是邓小平爷爷的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变化,所带来的幸福!我一直都与祖国的春天有个美丽的约会!

啊,中国,啊,中国,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我的耳边仿佛又想起了妈妈的歌声。我,身为一个中国人,倍感骄傲!我,身为一个中国人,无比自豪!我坚信,在我大中华改革开放的道路上,在我大中华科技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必将出现一个又一个辉煌的40年!我必将始终在春风的吹拂下茁壮成长!

我眼中的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 篇八

“不管什么年代,不管是谁,都少不了邮电”,这是1990年母亲朴实的想法。那一年,我初中毕业,她因此为我选择了浙江省邮电学校,也决定了我未来的就业之路。

1994年8月,中专毕业的我骑着初中时买的金狮自行车,后座捆着被子和席子,烈日下沿着宁溧路骑行15公里赶往人生的重要一站:秣陵镇邮电支局。

技术之路

因为专业是计算机通信,理所当然进入程控机房成为了一名机务员,从事程控交换机及配套设备的维护工作,自此走上了技术之路,开始了自己的邮电生涯。

从事技术工作是孤独的,在1994年的农村乡镇感受更加明显。虽然距离县城不过10多公里,距离市区也不过30公里,但当时的秣陵镇还是典型的农村,一到晚上通往镇政府的唯一一条主干道漆黑一片,同事开玩笑说:“到了晚上放一炮都打不到一个人。”工作在二楼机房,睡觉在三楼宿舍,吃饭在一楼食堂,成为我和同事每天生活的全部。

一个机房,三四个机务员,设一个班长,班长负责排班,大家白班夜班轮班倒,确保机房24小时不断人,设备问题能够第一时间得到处理。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通信业有巨龙、大唐、中兴、华为四家著名企业,简称“巨大中华”,寄托了大家对中国通信设备制造商的期待和希望。我所在机房安装的正是巨龙公司生产的“HJD04”程控交换机,当时的江宁县邮电局就秣陵支局一家使用此设备,县城中心机房是日本富士通公司的F150,其它20个乡镇基本是中兴公司容量为500门的交换机。

每天的故障处理、每月的出账,接待用户的话费查询、电话报障是我日常工作的主要内容。虽然当时已经有114查号台,但农村用户查询当地单位的电话还是习惯打到机房询问,所以我工作不久就基本记住了秣陵镇所有单位的电话号码,直到现在还记得不少。因为设备的特殊性,我所在机房每月用户话费出账等工作都是本机房机务员负责,不像中兴设备机房,机务员只需每月拷贝出话费数据交给上级部门即可。作为刚刚起步不久的国产通信设备制造商,在运行的稳定性、计费的准确性和后期账务处理程序上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问题,如时常会出现超长话单等,这就需要每月出账时进行处理,还有话费查询、打印等功能也有所欠缺。当时,县局里基本没有计算机专业的员工,这些问题只能找厂家处理,而厂家在外地,很难及时处理,从而引发用户的不满。我来到秣陵邮电支局不久,通过自学、请教厂家工程师、分析计费程序源代码,逐渐掌握了交换机的话费数据结构,然后我又利用休息时间用C语言编写了话费查询程序、异常话单处理程序,较好地解决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也避免了此类问题引发的用户投诉。

1997年,江宁开发区电信枢纽大楼落成,我有幸调入新区机房开始新一程技术之旅——F150设备的日常维护。不久,我参加了富士通公司的A级培训并获得证书,但因F150设备数据的非开放性和自身工作的性质,在技术之路上,我基本走到了尽头。2000年,我的工作又再次有所调整,开始迈上管理之路。

管理之路

2000年,中国电信江宁分公司业务收入喜超亿元,迈入了新纪元。同年,我从新区机房机务员调整到工会工作岗位,迈入了人生的新阶段,实现了从技术之路到管理之路的转变,而这一干就是14年。

从与设备打交道到与人打交道,这对于一个从事多年机务工作的我来说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设备障碍处理、机器命令输入,需要严格遵循障碍处理规范和命令格式,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容不得一点错误。但在服务员工的工会工作,则不能用处理设备障碍的“死脑筋”来应对,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软实力来应对人的工作。从在职员工到退休员工,从前端员工到后端员工,从公司内到公司外,我开始不断接触新人、新事、新思维。

企业民主管理、组织员工活动、看望慰问员工……在分公司领导的带领下,围绕企业经营发展,我全身心投入到工会工作中。在与员工的接触中,我看到了众多员工身上的闪光点,他们发挥聪明才智,在机房建设、线路建设和业务发展上,任劳任怨无怨无悔,一个个漂亮的机房在他们手中建成,一路路电缆光缆在他们肩头架起,一道道信息高速公路在他们脚下延伸。传统的固话宽带到无线市话小灵通,最后再到CDMA天翼业务,江宁分公司伴随改革开放的步伐开始迈进大建设、大发展、大提高、大服务的阶段。

与此同时,我在企业的不断改革中又接受了新的任务,法律工作、秘书工作和宣传工作,企业员工也在不断地调整着思路和定位。我作为一名基层的管理人员,利用自己的手,利用手中的笔,不断为企业发展擂鼓助威、献计献策,组织和号召员工共同努力,一起见证并参与到江宁分公司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提高、在提高中不断壮大的历史洪流中。

支撑之路

我的工作岗位调整到维护安装部,在离开维护工作14年后又回到“后端”,而此时的电信网络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曾经的铜缆已经被光缆取代,曾经的F150、中兴交换机已经退网。机房内的设备已经焕然一新,ODF取代了MDF,程控交换设备已经被光通信设备取代。曾经的技术至上在市场浪潮的不断洗礼中已经逐渐让位于销售至上。

技术日新月异,我已经很难再重新追上飞驰的技术快车,但是多年的管理工作让我对企业的整体情况和基层管理现状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回到后端工作岗位,我开始重新审视新时期、新阶段的建设维护工作,身体力行深入到一线工作中,重点强化问题源头分析和外包队伍管理,一点一滴带领分管部门的员工分析支撑困境,明确工作思路,着手问题解决。快速支撑是分公司对后端工作的要求,也是用户对电信的要求,但是对于拥有庞大无线和有线网络的江宁电信而言,快速支撑意味着背后需要强大的管理实力,决非一朝一夕能够实现。装维服务、资源管理、合作单位能力提升……大量的基础工作需要面对和处理,而长时间的路径依赖和思维局限,再加上管理体制的问题,使得支撑之路磕磕碰碰,步履艰难。在错综复杂的问题面前,我本着“正视现实、找准方向、以点带面、逐步改善”的思路,投入到我所负责的装维、资源和客户服务工作中,为支撑工作贡献出我微薄的力量。

现在,我又回到了办公室。回望改革开放的40年,是通信行业大发展的40年。从1994年参加工作开始,我有幸作为其中的一员见证了江宁分公司的蓬勃发展,如今分公司也将跨越年收入10亿元的大关,这一切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改革,离不开开放,离不开一代代电信人的努力。作为一名一直扎根基层的电信员工,我深深地感觉到,电信从规模大上升到能力强再飞跃到管理精,还有很多很多的问题需要面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只要我们众志成城,就一定能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