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范文大全 >

重阳节活动方案(8篇)

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农历一个有地点出处的传统民族节日。大家知道重阳节是怎么来的吗?重阳节有哪些习俗?下面是高考家长帮为朋友们整理的重阳节活动方案(8篇),希望对朋友们有所帮助。

重阳节活动方案 篇一

一、活动的目的:

百善孝为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炎黄的。子孙,当然应该继承传统,传播传统。为了进一步创造敬老、老年人、老年人、老年人的社会风格,引导少年儿童学习感谢,树立良好的家庭美德观念,提高少年儿童的社会责任感,我校特别是在重阳节)高考家长帮○www.kaoyantv.com(期间,对我校全体学生开展以爱在重阳,小鸡行动为主题的重阳节感谢活动。

二、活动时间:

重阳节前后两天,重阳节当天。

三、活动对象:

全校先队员很少。

四、活动过程:

活动以学校。少先队中队为单位,结合活动主题,以主题班会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在各中队开展丰富多彩的爱在重阳,小鸡行动主题系列活动,通过活动表现出齐少先队员孝老爱亲的良好精神风貌。

1.认真做宣传工作:学校利用星期一的国旗讲话,大力向广大少先队员宣传重阳节敬老活动的重要目的和意义少先队部下发行活动提案书。

2.开展爱在重阳,小鸡行动主题团队活动,结合小鸡争章(孝敬章),各团队围绕主题自主设计活动方案。

3.利用小贤人广播,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搜集重阳节典故,在广播台交流重阳节传统习俗及敬老的感人故事。

4.在广大少先队员中开展四项活动,使夕阳更加辉煌活动。即:为老人做一件好事。听老人讲过去的故事。为老人制作一张“感恩卡”。为老人写一句“孝亲承诺语”。

五、活动说明:

1.重阳节前3天内,3-6年级各中队至少择优上交1张学生制作的“感恩卡”参加评选,优秀作品将在学校橱窗展出。

2.重阳节前2天内,各中队将活动小结表及“孝亲承诺语”上交大队部。

重阳节活动方案 篇二

20xx年10月21日是重阳节,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根据团市委及区少工委要求,将在全校开展“念亲恩,孝三灶”——三灶学校重阳节敬老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通过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敬老主题活动和良好的社会氛围的渲染,展现三灶学校少年尊老敬老的精神风貌,进一步营造敬老、亲老、侍老、助老的社会风尚;激发全体队员孝老爱亲的内在自觉,并由爱家、爱老推及到爱国、爱社会,进一步树立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积极投身到和谐社会,和谐新农村的建设中来。

二、活动对象

全校少先队员、儿童团员

三、活动形式:

以中队为单位,以主题团队活动的形式,统一在10月23日(星期二)重阳节当天,利用午休和班队活动课,开展以“念亲恩,孝三灶”为主题的'活动,进行家庭美德教育,引导少年儿童孝敬父母长辈,学会感恩。

四、活动内容:

1.主题队会——20xx年10月21日(星期二)午会课

活动主题为:“小小真心话”(一、二年级)、“孝歌我会唱”(三—五年级)、“三分钟小故事演讲”(六—九年级)。

活动具体内容:

1)小小真心话。集体承诺仪式活动结束后,每位同学将自己想要对父母、长辈说的祝福语或最想表达的话语写到承诺卡上并带回家交给自己的父母长辈;

2)孝歌我会唱。组织学生学唱一首以孝敬父母和长辈为主题的歌曲,曲目自选;

3)三分钟小故事演讲。请学生讲述自己亲身感受或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父母、长辈真心付出、无私关爱子女,以及作为子女真诚回报、感恩于行的感人故事;

2.“孝亲承诺”—— 20xx年10月21日(星期二)班队会课

大队部统一印制发放“孝亲承诺卡”,并开展集体宣誓承诺活动;

3.自选活动。

各中队围绕主题,自主设计,鼓励创新。

五、活动要求

1.高度重视,积极参与。各中队要充分认识敬老爱老活动对青少年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推动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此项活动,利用少先队组织的优势,积极动员,广泛发动,使尽可能多的队员参与到活动中来。

2. 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各中队要结合实际,围绕各项重点活动,精心设计活动方案,认真组织开展,要充分考虑队员的特点,注重活动实效。

3.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各中队要充分利用宣传阵地,依托黑板报、三灶学校红领巾广播台等载体广泛宣传各自的特色活动,积极营造全社会孝老爱亲的良好社会风尚。

关于重阳节 篇三

今天是九九重阳节,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

因此,我想:我今天一定要为爷爷做点力所能及的事。那应该做点什么呢?我左思右想,“对了,我可以帮爷爷按摩,还可以陪爷爷下棋。”我说做就做。爷爷回来了,我跑到爷爷面前说:“爷爷,我给你按摩。”爷爷说:“好的,看来孙子是长大了。”我开始按摩了,我轻轻的按,爷爷微微的笑了。我又与爷爷下棋,我与爷爷下的不分上下,最后,我快不行了。我笑着说:“爷爷真厉害。”下午,爷爷去外面逛了。我在家里玩,今天过的真高兴呀!

重阳节的由来 篇四

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阴历九月九日定为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全国各个机关团体单位,往往都在此时组织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老人们秋游赏景,或临水玩乐,或登山健体,让身心都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不少家庭的晚辈也会搀扶着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或为老人准备一些可口的饮食。

那么,重阳节为什么又可以叫老人节?千年的历史到底有哪些奥秘呢?

据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载:“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按照中华传统的已经理论,阴阳之气是相互轮回的。一为阳气初始,三为阳气上升,五为阳气正旺,七为阳气转弱,九则为阳气衰老。九这个数目本身就含有生命到老年的意思。另外,九九与“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

因而,把重阳节叫做老人节,虽说少了些历史文化底蕴的衬托,但也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潮流,体现我们那源远流长的传统民俗文化。

重阳节为什么叫敬老节

重阳节最早是一个丰收后的祭祀节日,有感恩和期盼的寓意在其中,传承至今,现在的重阳节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人们会在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1989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敬老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是传统节日现代传承方式之一。

重阳节的主要风俗有:登山秋游、摆敬老宴、赏菊、辞青、喝菊花酒、吃重阳糕等

重阳节最早是丰收后的祭祀活动,在节日民俗中,还保存着传统祭祀活动中的登高、宴请等活动形式,又添加了赏菊、辞青等具有自然气息的活动,总的来说,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气息的节日。

重阳节的节日介绍 篇五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踏秋”,汉族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也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

2006年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重阳节的由来【1】

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相传自此时起,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这是受古代巫师(后为道士)追求长生,采集药物服用的影响。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庆丰收之宴饮发展而来的。《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驻至宋未改。”求长寿及饮宴,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

重阳节的由来【2】

重阳节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仪式。

作为古代季节星宿标志的“大火”星,在季秋九月隐退,《夏小正》称“九月内火”,“大火”星的退隐,不仅使一向以大火星为季节生产与季节生活标识的古人失去了时间的坐标,同时使将大火奉若神明的古人产生莫名的恐惧,火神的休眠意味着漫漫长冬的到来,因此,在“内火”时节,一如其出现时要有迎火仪式那样,人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古代的祭仪情形虽渺茫难晓,但还是可以从后世的重阳节仪中寻找到一些古俗遗痕。如江南部分地区有重阳祭灶的习俗,是家居的火神,由此可见古代九月祭祀“大火”的蛛丝马迹。古人长将重阳与上巳或寒食、九月九与三月三作为对应的春秋大节。汉刘歆《西京杂记》称:“三月上巳,九月重阳,使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上巳、寒食与重阳的对应,是以“大火”出没为依据的。

随着人们谋生技术的进步,人们对时间有了新的`认识,“火历”让位于一般历法。九月祭火的仪式衰亡,但人们对九月因阳气的衰减而引起的自然物侯变化仍然有着特殊的感受,因此登高避忌的古俗依旧传城,虽然世人已有了新的解释。

重阳在民众生活中成为夏冬交接的时间界标。如果说上巳、寒食是人们渡过漫长冬季后出室畅游的春节,那么重阳大约是在秋寒新至、人民即将隐居时的具有仪式意义的秋游,所以民俗有上巳“踏青”,重阳“辞青”。重阳节俗就围绕着人们的这一时季感受展开。

重阳节习俗 篇六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刘歆《西京杂记》云:“三月上已,九月重阳,士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作者将重九与重三相对,并指出了登高驱邪免祸的用意。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赏菊饮酒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插茱萸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饮菊花酒 篇七

重阳佳节,中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重阳节是什么意思 篇八

重阳节(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老人节”,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