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大学信息 > 大学排名 >

湖南大学全国排名 湖南大学全国排名

如下是高考家长网可爱的小编帮大伙儿收集的《湖南大学全国排名 湖南大学全国排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湖南大学全国排名第几

湖南大学全国排名第30名,湖南大学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长沙,前临碧波荡漾的湘江,后倚秀如琢玉的岳麓山,素有“千年学府、百年名校”之称。

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形成了“传道济民、爱国务实、经世致用、兼容并蓄”的教育传统,积淀了以校训“实事求是、敢为人先”、校风“博学、睿思、勤勉、致知”为核心的湖大精神,确立了培养基础扎实、视野开阔、德才兼备,具有良好人文素养的人才培养总目标。

学校师资:

学校现有教职工44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2293人,院士1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1人,国家级特殊人才65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5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7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4人。

二、湖南大学排名第几?

2022年软科排名地32位。

湖南大学(Hunan University),简称“湖大”,坐落于湖南省长沙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湖南省人民*、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位列国家“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入选“强基计划”、“珠峰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为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中国*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是金砖国家大学联盟、“长江—伏尔加河”高校联盟成员。

学科建设:

学校下设27个学院,学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医学、艺术学等11大门类,形成了理科基础坚实、工科实力雄厚、人文社会学科独具特色,生命医学学科兴起、新兴交叉学科活跃的学科布局。

拥有本科专业7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8个。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2个、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14个。7个学科入选国防特色学科,化学、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

三、湖南大学全国排名

湖南大学在全国排名第27名。

湖南大学在2000年进行的合并中由于决策失误,导致曾经的小弟中南大学跃居而上超过了自己,至今这个影响仍然在持续。

湖南大学也被降为了B类,确实让人感觉很遗憾。但是湖南大学知耻而后勇,这几年投入很大力气进行发展,新增选了多名院士,同时在年底进行的国家科技奖评选中,湖南大学夺得多项大奖,宣告了自己的强势归来。

湖南大学办学起源于公元976年创办的岳麓书院,1903年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1937年成为国民*第15所国立大学;1950年由*亲笔题写校名。1953年全国院系调整更名为中南土木建筑学院,1959年恢复湖南大学校名。2000年与湖南财经学院合并组建成新的湖南大学。

湖南大学(Hunan University),简称“湖大”,坐落于湖南省长沙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大学,位列国家、“985工程”、“211工程”。

为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湖南省人民*、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入选“强基计划”、“珠峰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为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中国*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是金砖国家大学联盟、“长江—伏尔加河”高校联盟成员。

四、湖南大学在全国排名多少位?

湖南大学在全国排名39位。

湖南大学(Hunan University),简称“湖大”,坐落于湖南省长沙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为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湖南省人民*、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

湖南大学办学起源于公元976年创办的岳麓书院,1903年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1926年定名省立湖南大学,1937年成为国民*第15所国立大学;1950年由*亲笔题写校名。1953年全国院系调整中更名为中南土木建筑学院,1959年恢复湖南大学校名。2000年与湖南财经学院合并组建成新的湖南大学。

师资力量: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有教职工43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2307人,院士21人(含双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3人,国家级特殊人才75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7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7人,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6人。

拥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6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1个,教育部、国防科技工业局创新团队9个。入选2021年中国高被引学者45人次,2022年全球高被引学者32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