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大学信息 > 大学介绍 >

工科理科化现象亟待扭转 工科专业都有哪些

长期以来“重论文轻实践”的评价机制、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从工程大国迈向工程强国的步伐。为此,25名科学家、企业家联合署名,呼吁重视改变工程人才培养中的“工科理科化”现象,让更多的工科教师、学生去工程一线解决真问题。以下是高考家长网给大家分享的《工科理科化现象亟待扭转 工科专业都有哪些》,希望能够让您对于工科理科化现象亟待扭转的认知更加全面正确。

工科理科化现象亟待扭转是什么情况

我国工程教育规模如今已稳居世界第一,普通高校工科专业招生数、在校生数、毕业生数都远远多于世界其他国家。但令人遗憾的是,就在我国工程教育进入世界“第一方阵”的同时,日益突出的“工科理科化”现象也引起科技界和产业界有识之士的高度警觉。

所谓“工科理科化”,是指工科的评价体系及运行方式向理科靠拢,甚至完全向理科看齐。其典型特征,是用理论科学的方法解决工程问题,重视论文发表,忽视实践创新。

“工科理科化”倾向正在对有关高质量发展的方方面面造成严重影响:在高教领域,教师宁愿或不得已在黑板上教修机器、教盖房子,也不愿或无法下车间、下工地去解决工程中的真问题;学生解决了生产线上的关键工艺问题,却经常因为没有发表顶刊论文,而不得不面对毕业评优时的窘境;在产业领域,大量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面对一些要害环节的“卡脖子”现象,企业往往无计可施。

当下,“工科理科化”问题在本科教育中最为严重,研究生教育次之,其潜在影响还渗透到高职、中小学教育中。表现为本科生实践机会少、时间短、训练强度低,实践多停留在企业参观层面;专业型硕士培养走的依旧是学术型硕士培养的老路,缺少产业支撑;高职教师的操作技能达不到社会期待水平,一些高职俨然变成本科的“缩小版”;中小学过分强调书本知识,缺少对学生认识社会、动手实操、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等能力和精神的培养。

未来工程师的培养关乎社会经济发展全局。一些企业家在媒体上公开指出,高校无法满足企业人才需求,与此同时,“逃离工科”也成为不少年轻人的选择。

据有关研究团队测算,我国制造业规模稳居世界第一,但制造业工程师占从业人员比例严重偏低。2020年我国制造业中科学家和工程师占比仅为3.55%,远低于德国23.2%、欧盟14.2%的水平。若2035年我国工程师占劳动力比重达到发达国家目前平均水平,工程师需求规模则约为4500万人。数据分析表明,2023年—2035年,我国工程师供给规模将从2023年的2059.2万人增加到2035年的3191.1万人,需求总量与供给总量差距不断拉大。

不解决“工科理科化”问题,培养不出面向新时代具有科学素养的大批卓越工程师,“中国制造”极可能遭遇大面积空心化。

“工科理科化”的根源,在于科研评价重理论轻实践的“唯论文”导向。工科不似理科,它重在有限时间内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彻底探究问题背后的原理。这一特征注定了工科教师往往不是顶刊论文的作者,他们甚至并不擅长论文的写作;体现他们价值的是,破解工程实践和产业发展难题。过度倚重论文,以考核理科教师的方式考核工科教师,是造成我国工程教育中师资队伍理科化、科研项目理科化、学生培养理科化等问题的重要根源。

工科专业都有哪些

工科专业,即工科类专业,是指工学类学科专业。工科是指如机械、建筑、水利、汽车等研究应用技术和工艺的学问。工科是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等基础科学的原理,结合生产实践所积累的技术经验而发展起来的学科。工科的培养目标是在相应的工程领域从事规划、勘探、设计、施工、原材料的选择研究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主要是要培养实际应用能力的工作人员。

以上所述主要指传统工科,此外还有新型工科。新型工科是指为适应高技术发展的需要而在有关理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科。

以上这篇《工科理科化现象亟待扭转 工科专业都有哪些》是来自于高考家长网的工科理科化现象亟待扭转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解决您的问题。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