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大学信息 > 大学介绍 >

西湖大学地址在哪里,哪个城市,哪个区?

2023年西湖大学学费为6000元/学年,住宿费:朝南单人间2200元人民币/人学年,其他朝向单人间1800元人民币/人学年。具体各专业收费标准如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有变动,以学校最新公布的信息为准。这里是可爱的小编为大家整编的《西湖大学地址在哪里,哪个城市,哪个区?》,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西湖大学历年录取数据排名情况

西湖大学是2017年才开始建的学校,是一所民办学校,按照研究院目前的设置,从博士生培养开始,暂不涉及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培养。

二、西湖大学怎么样好不好

(1)、交通四通八达,十分方便。学校教学设施完备,校园环境很好。喜欢学校的图书馆,藏书很多。我对我的专业很满意,课程安排合理并且会安排很多实习和见习的机会,让自己专业知识和技能得到丰富和提高。

(2)、学院的教师十分友好亲善,知识储备也很丰富,学校的各个方向的发展也是一片大好,学校很鼓励学生们考研,对要考研的学生老师会提供一切支持,给予方便。

(3)、校风良好,学生们品行端正,老师们和蔼可亲,师资力量强,我所在的专业就业率很好,师资力量还是很不错的,只要努力是能学到很多东西的,并且老师教学认真,热情,愿意帮学生解决各种难题,也会给学生提供比较好的机会

(4)、师资还是不错的,校园很大,管理不错。学生们穿上制服就是有吸引力。老师太帅了。一个面积很大的学院,绿化做的特别好。

(5)、学校的设备齐全,师资力量强大,校园大,学生多,课外活动也多,学习氛围好,图书馆有七层,每一层都可以看书,是最有意思的地方。我学的专业好就业,容易找工作,很实用

三、西湖大学收费标准

学费标准:6000元/学年

住宿费标准:朝南单人间2200元人民币/人学年;其他朝向单人间1800元人民币/人学年

说明:西湖大学是民办大学

通常来说,公办大学由于有国家或地方财政经费支持,学费一般不是很贵,普通类专业通常4000-6000元每年,艺术类专业通常8000-15000元每年,不过公办大学也有中外合作等部分高收费专业,学费通常2-3万元一年甚至更高到十几万;民办大学由于需要自筹资金办学,学费一般都比较贵,通常本科专业15000-25000元每年,专科专业8000-15000元每年,艺术类专业那就更贵了。

家庭条件困难的学生,可以选择国家助学贷款,毕业后分期还款,国家财政还贴息,也算是国家对大学生的政策福利,在报考前最好先向学校咨询是否支持助学贷款以及办理贷款相关流程等事项。

西湖大学学费只要6000元,确实非常少见,也侧面说明,背后支持的社会力量实力是非常强的。

四、西湖大学地址

根据公开信息显示,西湖大学各校区地址为:云谷校区(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墩余路600号,邮编310030);云栖校区(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石龙山街18号,邮编310024)。西湖大学是由浙江省教育厅主管的一所全日制民办本科学校。

五、西湖大学简介

西湖大学是一所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的非营利性的新型高等学校。西湖大学的前身为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西湖高等研究院由施一公、陈十一、潘建伟、饶毅等科学家发起,于2016年12月10日在杭州成立。2018年2月14日,西湖大学获教育部批准成立。

学校按照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的办学定位,致力于集聚一流师资、打造一流学科、培育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努力为国家科教兴国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作出突出贡献。

在校学生达到5000人左右(其中研究生3000人, 本科生2000人); 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含讲席教授)人数300人; 研究人员、教学人员、技术支撑人员、行政服务人员600人; 博士后约900人。西湖大学坚持发展有限学科的理念,紧紧围绕生命与健康、自然科学、前沿技术方向,注重学科交叉,力求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原始创新方面有所突破。办学前期优先建设医学、理学、工学3个学科门类,规划设置生物学、基础医学、生物医学工程、药学、物理学、数学、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等13个一级学科,同时将根据社会发展需求,适度进行学科方向调整。

预计经过10-15年的发展,力争部分学科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在基础科学研究、技术原始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作出具有重大影响力的贡献,成为一所设置合理、定位清晰、发展潜力强劲、社会声誉良好的新型国际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六、西湖大学师资力量介绍

2018年4月,西湖大学面向全球招聘领军人才和青年科学家,签约37名高水平学术人才,预计教师规模到2021年达到210人,到2026年达到300人。

2020年7月,西湖大学已拥有125位科学家,其中13位讲席教授均为所在学科领域的引领者。

七、西湖大学是谁创立的

西湖大学是由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教授、南方科技大学校长陈十一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教授、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教授等科学家发起筹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