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新校长
吉林大学新校长李元元(1958.10——),汉族,广东梅县人,工学博士,粉末冶金和铸造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大学校长、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金属材料近净成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材料加工工程学科带头人。
1982年本科毕业于湖南大学铸造专业,1987年硕士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铸造专业(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方向),1998年博士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机械制造专业。1998年起先后任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党委副书记,2003年9月起任华南理工大学校长、校党委常委。现任吉林大学校长[1] 。2013年12月19日,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 2013年,被选为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3]
李元元主要从事材料加工工程和机械工程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先后主持多项国家科技攻关、科技支撑计划、国防军工项目。其长期从事粉末冶金和有色合金材料制备、成形理论与技术的应用基础和工程化研究。[4] 获授权发明专利55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软件著作权3项;编写出版了《新型材料科学与技术·金属材料卷》、《金属粉末温压成形原理与技术》等专著,成果应用于制造业和国防军工中,解决了相关的技术瓶颈问题,推动了行业的技术进步,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提升了中国的国防实力。
人物经历
湖南大学任教
湖南大学任教
李元元于1958年10月出生于广东梅县;1973年10月上山下乡参加工作;[7] 1981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6月毕业于湖南大学铸造专业;1982年6月至1984年8月任教于湖南大学机械系铸造教研室;1987年6月硕士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铸造专业,主攻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方向;1987年6月起任教于华南理工大学机械系即现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1992年1月晋升副教授,1993年12月破格晋升教授;[8] 1992年12月任华南理工大学铸造及复合材料研究室副主任;1994年任华南理工大学机电工程系副主任、校党委委员;1997年2月至5月作为高访学者赴德国柏林工业大学金属物理所从事合作科研[8] 。
1998年任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校党委常委、金属新材料制备与成形研究开发中心主任,1998年7月博士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机械制造专业;1998年12月被批准为博士生导师。1999年3月至2000年11月兼任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
2003年9月任华南
吉林大学开学致辞
吉林大学开学致辞
理工大学校长、党委常委;
2004年10月任金属新材料制备与成形广东省重点实验室主任;2006年6月任金属新材料制备成形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2008年5月任金属材料高效近净成形技术与装备教育部重点B类实验室主任,
2009年12月任国家金属材料近净成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2011年9月起任吉林大学校长(副部级)[9-10] ,主持行政全面工作,全面负责学校的教学、科学研究和其他行政管理工作。[11] 2011年12月不再担任华南理工大学校长、党委常委。
2013年12月19日,李元元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2]
主要成就
教学科研
李元元校长与陈德文书记
李元元校长与陈德文书记
李元元长期从事材料加工工程和机械工程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主要从事材料加工工程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科研及产业化工作,研究方向是:高性能有色合金材料的制备与成形,高性能粉末冶金材料含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精密成形,难加工材料的切削加工技术,金属新材料成形过程的数值模拟与动态仿真,粉末冶金温压成形技术及其成套设备,精密制造技术及计算机应用,现代加工技术及其质量控制等。其在高性能粉末冶金材料和有色合金材料的制备成形理论与技术研究、材料-工艺-装备-产品一体化和工程化等方面取得多项重要成果,推动了行业的技术进步,提升了中国的国防实力。
李元元曾先后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国家"九五"科技攻关、国家"八六三"高技术研究、国家军品配套、国家"火炬"计划等国家级项目18项,部省级项目23项,国防军工项目12项,主持和参加其他项目46项。截至2014年统计,李元元获授权发明专利55项,其中已投入实施专利29项、[4] 实用新型专利7项、软件著作权3项。
李元元在粉末冶金和有色合金材料制备、成形理论与技术的应用基础和工程化的研究领域形成了学术特色和专业优势:他发展和创新了粉末冶金温压成形理论和技术、电磁热力多场作用下粉末成形固结一体化理论和技术,研制出多种高性能粉末冶金新材料和重要零件;较系统地揭示了粉末成形致密化机制,首次建立了"有孔隙连续体粉末冶金材料压制过程数值模型";初步形成了高性能高精度钢铁基粉末冶金材料及零件的成形理论和新技术。他还提出了快速凝固-球磨-粉末热挤压制备铝合金基复合材料及其零件、球磨混粉-温压成形-液相烧结制备钢铁基复合材料及其零件的新方法,并且揭示了上述材料的成形规律,组织结构特征,强化、断裂和摩擦磨损机制。系统揭示了铝青铜、锌合金、镁合金的成分、组织与性能的内在关系,提出了以上合金的设计原则和实现强韧化的新方法。[4] “高性能钢铁基粉末冶金材料含复合材料的制备、成形及其应用”、“高性能高硅铝合金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技术”、“特殊用途用新型高强耐磨铜合金”、“高强度耐磨锌合金(ZMJ)电梯曳引机、减速机蜗轮铸件”等10项成果,先后通过了教育部、广东省科技厅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专家鉴定结论均为: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指标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同时,研制开发了六大类新材料及其零件,已广泛应用于汽车、摩托车、机械、轻工、冶金、家电、办公机械、国防军工等行业为国家和企业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3]
自1982年6月开始在湖南大学任教起,李元元一直从事材料工程学科教研教学工作。1982年至1994年期间先后在湖南大学机械系、华南理工大学机械系、机电工程系任教,1998年获批为博士生导师。[14] 2003年至2011年担任华南理工大学校长,2011年由中共教育部党组任命为吉林大学委员会常委并担任校长[1] 。其指导培养了博士后7名、博士生25名、硕士生27名。
论文著作
李元元累计发表科研学术论文216篇,其中SCI收录132篇,EI收录222篇,ISTP收录39篇;出版专著2部、教材1部,主编、参编著作3部。
■主要论文
1、Effectofdeformationtemperatureonmicrostructuresandpropertiesof7075/6009alloy;《TransactionsofNonferrousMetalsSocietyofChina》2009年05期[15] ;1037-1043
2、镁合金的发展动态和前景展望;《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04年01期;14-17+85
3、放电等离子烧结-非晶晶化法合成钛基块状非晶复合材料;《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1年10期;2305-2323
4、粉末冶金高致密化的新途径;《材料导报》2003年11期;5-8
5、温压工艺及其关键技术;《机械工程材料》2001年01期;18-21
6、产业化温压设备中的加热系统;《粉末冶金工业》2000年06期;14-18
7、粉末冶金高致密化成形技术的新进展;《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2005年01期;1-9
8、Al-Cu-Mg-Zn合金相变储热材料热循环稳定性研究;《热加工工艺》2012年22期;107-109
9、粉末包套挤压非稳态流动过程的数值模拟《现代制造工程》;2002年05期;9-10[16]
10、大塑性变形-反应烧结TiAl合金的高温压缩屈服强度;《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4年03期;289-292
■主要专著
1、《金属粉末温压成形原理与技术》
2、《新型材料与科学技术·金属材料卷》
3、《机械工程概论》
吉林大学怎么样
吉林大学考研问题
1982年本科毕业于湖南大学铸造专业,1987年硕士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铸造专业(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方向),1998年博士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机械制造专业。1998年起先后任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党委副书记,2003年9月起任华南理工大学校长、校党委常委。现任吉林大学校长[1] 。2013年12月19日,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 2013年,被选为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3]
李元元主要从事材料加工工程和机械工程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先后主持多项国家科技攻关、科技支撑计划、国防军工项目。其长期从事粉末冶金和有色合金材料制备、成形理论与技术的应用基础和工程化研究。[4] 获授权发明专利55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软件著作权3项;编写出版了《新型材料科学与技术·金属材料卷》、《金属粉末温压成形原理与技术》等专著,成果应用于制造业和国防军工中,解决了相关的技术瓶颈问题,推动了行业的技术进步,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提升了中国的国防实力。
人物经历
湖南大学任教
湖南大学任教
李元元于1958年10月出生于广东梅县;1973年10月上山下乡参加工作;[7] 1981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6月毕业于湖南大学铸造专业;1982年6月至1984年8月任教于湖南大学机械系铸造教研室;1987年6月硕士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铸造专业,主攻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方向;1987年6月起任教于华南理工大学机械系即现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1992年1月晋升副教授,1993年12月破格晋升教授;[8] 1992年12月任华南理工大学铸造及复合材料研究室副主任;1994年任华南理工大学机电工程系副主任、校党委委员;1997年2月至5月作为高访学者赴德国柏林工业大学金属物理所从事合作科研[8] 。
1998年任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校党委常委、金属新材料制备与成形研究开发中心主任,1998年7月博士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机械制造专业;1998年12月被批准为博士生导师。1999年3月至2000年11月兼任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
2003年9月任华南
吉林大学开学致辞
吉林大学开学致辞
理工大学校长、党委常委;
2004年10月任金属新材料制备与成形广东省重点实验室主任;2006年6月任金属新材料制备成形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2008年5月任金属材料高效近净成形技术与装备教育部重点B类实验室主任,
2009年12月任国家金属材料近净成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2011年9月起任吉林大学校长(副部级)[9-10] ,主持行政全面工作,全面负责学校的教学、科学研究和其他行政管理工作。[11] 2011年12月不再担任华南理工大学校长、党委常委。
2013年12月19日,李元元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2]
主要成就
教学科研
李元元校长与陈德文书记
李元元校长与陈德文书记
李元元长期从事材料加工工程和机械工程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主要从事材料加工工程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科研及产业化工作,研究方向是:高性能有色合金材料的制备与成形,高性能粉末冶金材料含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精密成形,难加工材料的切削加工技术,金属新材料成形过程的数值模拟与动态仿真,粉末冶金温压成形技术及其成套设备,精密制造技术及计算机应用,现代加工技术及其质量控制等。其在高性能粉末冶金材料和有色合金材料的制备成形理论与技术研究、材料-工艺-装备-产品一体化和工程化等方面取得多项重要成果,推动了行业的技术进步,提升了中国的国防实力。
李元元曾先后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国家"九五"科技攻关、国家"八六三"高技术研究、国家军品配套、国家"火炬"计划等国家级项目18项,部省级项目23项,国防军工项目12项,主持和参加其他项目46项。截至2014年统计,李元元获授权发明专利55项,其中已投入实施专利29项、[4] 实用新型专利7项、软件著作权3项。
李元元在粉末冶金和有色合金材料制备、成形理论与技术的应用基础和工程化的研究领域形成了学术特色和专业优势:他发展和创新了粉末冶金温压成形理论和技术、电磁热力多场作用下粉末成形固结一体化理论和技术,研制出多种高性能粉末冶金新材料和重要零件;较系统地揭示了粉末成形致密化机制,首次建立了"有孔隙连续体粉末冶金材料压制过程数值模型";初步形成了高性能高精度钢铁基粉末冶金材料及零件的成形理论和新技术。他还提出了快速凝固-球磨-粉末热挤压制备铝合金基复合材料及其零件、球磨混粉-温压成形-液相烧结制备钢铁基复合材料及其零件的新方法,并且揭示了上述材料的成形规律,组织结构特征,强化、断裂和摩擦磨损机制。系统揭示了铝青铜、锌合金、镁合金的成分、组织与性能的内在关系,提出了以上合金的设计原则和实现强韧化的新方法。[4] “高性能钢铁基粉末冶金材料含复合材料的制备、成形及其应用”、“高性能高硅铝合金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技术”、“特殊用途用新型高强耐磨铜合金”、“高强度耐磨锌合金(ZMJ)电梯曳引机、减速机蜗轮铸件”等10项成果,先后通过了教育部、广东省科技厅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专家鉴定结论均为: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指标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同时,研制开发了六大类新材料及其零件,已广泛应用于汽车、摩托车、机械、轻工、冶金、家电、办公机械、国防军工等行业为国家和企业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3]
自1982年6月开始在湖南大学任教起,李元元一直从事材料工程学科教研教学工作。1982年至1994年期间先后在湖南大学机械系、华南理工大学机械系、机电工程系任教,1998年获批为博士生导师。[14] 2003年至2011年担任华南理工大学校长,2011年由中共教育部党组任命为吉林大学委员会常委并担任校长[1] 。其指导培养了博士后7名、博士生25名、硕士生27名。
论文著作
李元元累计发表科研学术论文216篇,其中SCI收录132篇,EI收录222篇,ISTP收录39篇;出版专著2部、教材1部,主编、参编著作3部。
■主要论文
1、Effectofdeformationtemperatureonmicrostructuresandpropertiesof7075/6009alloy;《TransactionsofNonferrousMetalsSocietyofChina》2009年05期[15] ;1037-1043
2、镁合金的发展动态和前景展望;《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04年01期;14-17+85
3、放电等离子烧结-非晶晶化法合成钛基块状非晶复合材料;《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1年10期;2305-2323
4、粉末冶金高致密化的新途径;《材料导报》2003年11期;5-8
5、温压工艺及其关键技术;《机械工程材料》2001年01期;18-21
6、产业化温压设备中的加热系统;《粉末冶金工业》2000年06期;14-18
7、粉末冶金高致密化成形技术的新进展;《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2005年01期;1-9
8、Al-Cu-Mg-Zn合金相变储热材料热循环稳定性研究;《热加工工艺》2012年22期;107-109
9、粉末包套挤压非稳态流动过程的数值模拟《现代制造工程》;2002年05期;9-10[16]
10、大塑性变形-反应烧结TiAl合金的高温压缩屈服强度;《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4年03期;289-292
■主要专著
1、《金属粉末温压成形原理与技术》
2、《新型材料与科学技术·金属材料卷》
3、《机械工程概论》
吉林大学怎么样
吉林大学考研问题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