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安天诚学校考试(东安天成学校招生)
东安天成学校招生
许氏最早入闽始祖名滢,字元亮,谥号武靖公,河南许州人,东汉章帝建 初四年(79)任为左翎将军,简称许督,统兵戡乱,留镇同安,子孙居 同安,其故址曰营城,今同安县小西门营城巷。同安城建于宋绍兴十五年 (1164),比许督之营城迟了一千多年。后唐天成四年(929), 闽王王延筠升大同场为同安县,所以历史上流传没有同安先有许督。许督 为许姓入闽始祖,子15人分居全闽各地。至唐僖宗时,广明二年(881) 黄巢起义,同安大变,永公二子复徙入同安,至宋同安许氏大兴。但据考证, 同安许氏属许督派下的并不多,可能后来分居外县,金门及台湾,或闽北等地。 除上述许督外,尚有二支许姓入闽。一是唐总章二年(669),随陈政 陈元光父子入闽开漳的许陶、许天正父子。此支称为汝南许氏,主要繁衍于 漳州至潮汕之间。唐宋时的族谱记载比较清楚,各地世系基本一致,未见有 分居晋江的记载。却是在抗元期间,损失惨重,诏安剩耐京一人,漳州其他 各县也所剩无几。后来泉州许氏南下者继承天正公一系,又因泉州许氏在抗 元以后,为避蒲寿庚之害,称祖自漳州,属天正公后裔,故此支与晋江许氏 关系密切。闽省许氏皆奉许陶为漳南始祖,许耐京为诏安复兴一世祖。 二是唐景龙二年(708),为武荣州刺史的许辅乾。此支属高阳许氏, 因辅乾的曾祖许绍,幼年与李渊同学,许绍功高,各种史籍有记载,李渊封 许绍为安陆郡公,特追封绍之曾祖考三代为安陆郡公,故此支又称安陆许氏, 实为河南许州人。唐中宗时,韦后母女与上官婉儿争相卖官鬻爵,许辅乾由 重郡中州刺史改为偏远的武荣州刺史,贫病交加,任五月而卒,其子懋文 (名谏)、懋武(名论),葬辅乾公于莆田壶光山,先居山南的现东峤许厝 东井(埔),后皆移居晋江。懋文居永和许家巷,懋武居东石许宅巷。懋武 一系在唐开元间开始航海,立足东石,向外派衍,唐宋间为泉州的航海世家, 亦涉足仕宦。懋文之子尚纲,乾元进士,历官御史,建中中出知西安府, 全家23人,死于朱泚之乱,仅其12岁之子许稷,被陕官僮救出,返东 石依叔父许十一簿。及后许稷成名,皇帝赐其读书之山曰“赐恩”,世人 称辅乾一系为许稷系统。 另者,泉州有“箴疏”许氏一支,为元理学名臣,国子太傅许衡后裔。 许衡四子师厚生从宣,从宣授亚中大夫福建闽海道肃政廉访使入闽、秩满, 遇刘福通之乱,居福州西门外洪塘乡,从宣次子尚廉来泉州南俊巷生体静, 体静居东石大白山,体静四子文斋分居吕厝,吕厝原名品厝,土名三梳,故 文斋以“箴疏”自称,后世移居鲤城湖坝,在清同统年间尚与太白山及石兜 许氏连宗合修族谱。大白山许氏在清光绪年间成械斗。另建下厝许村,后并 入许西坑四房。 又一说,汝南许氏,太始祖讳商,字建夏,周尚书郎、地居高阳,后与 子孙徙居单舆,今河南光州固始县,其子孙发达,官职显耀。传至十八世孙 克华公,克华不满朝廷朝纲失修,遂与诸家豪杰举义于汜水,从陈克耕辅唐 主李世民,征讨临汾等县,事成论功,官宣威将军。克华公子陶,陶于唐总 章二年(669),同子许天正受命唐皇,从玉龄将军陈政来漳泉平苗乱。 陶殁于兵,陈政亦亡。天正与陈政之子元光削平苗蛮,出镇漳泉,遂开漳南。 后陈元光封开漳圣王,天正分镇南绍,官封太尉。故闽省许氏皆奉陶公为漳 南始祖,子孙世袭前职,世居南绍。宋绍兴二十年(1150)论前功,加 封翊忠巡应侯。传至十二世乾德公,生子三,长曰夏臣,次曰列,三曰猷。 因遭受兵革,许氏全族被清剿。二子列公迁居广东潮阳,三子猷迁居龙溪徐 翔,又徙丐源,即马坪(漳浦县之马口、下范,马埔之总称)。长子夏臣与 子子孝在绍安受属害,幸存耐京公一脉,后又复兴南绍(即今诏安一带), 为诏安复兴一世祖。 石龟许厝开基始祖讳爱,据族谱载,系南绍陶公裔孙。据钱江族谱载,唐末 家乡遭兵革,许氏全族被清剿,率姚、孙二夫人入晋江(据传孙夫人葬漳州), 先居十七八都瑶林村(即现杨林)。后察看地形狭小 ,无发展前途,遂命其 婿施典同女另择地开基(施典即前港钱江之祖,唐季任秘书丞)。后来许姓 也由瑶林分徙居邻乡丁亭。为纪念开基之地,故凡属石龟(丁亭原名)所析 之许氏子孙均以“瑶林衍派”为堂号。丁亭原属杂姓住居地,住有王、花、 陈和蔡姓等,自许姓迁入,人丁兴旺,他姓渐微,或迁徙外乡。后许姓成了 晋江有名的大姓望族。又由于乡中有一块风水石,其形貌如一巨大灵龟,故 后人改丁亭乡为石龟乡。 石龟许氏自廿五世起用“天高大肇,逊志经书,自有文章光世德,存心 孝友,居然仁让振家声”,既是“瑶林”派下子孙的讳行和字行,又是祠堂 大厅的联对。大宗大门楹联是“承绪太岳源流远,派衍高阳世泽长。”石龟 许厝现有人口3788人。 石龟许氏一世始祖爱公,生子三,长子达公分居大房蓬山,次子川公分居西 花,三子泮公开基瑶林,计三大支派,分衍村落计300多个,散布全国各 地,有浙江、江西、四川和广东等省,在闽省的有福州、福清、惠安、南安、 永春、德化、漳州和厦门等县市。以晋江一市而言,其裔分居村落在300人 以上的有108个。 现分三大支派叙述。长子达公学世睦,官宋侍御,派衍东石大房乡。 住居蓬山,故灯号称“蓬山衍派”。达公亦曰璋,璋生子二,长曰规, 次曰矩。规生子四,长子孥,次子孚,三子厚,四子孝。孥居大房, 次子孚开周坑,三子厚开后宅,四子孝开坑东宅。大房以璋公为一世祖。 孥公为三世祖。孥公生子二,曰煌,曰炽。煌传本支,炽开坑原。八世惠 生子三,曰槐,曰椿,曰桂。九世槐传大房,椿桂另外分支。九世槐生济, 济生珪,珪生英,英生聪,聪为十三世。十三世聪生子二,曰辉、曰耀 (另分居)。十四世辉生子六,长子恭分居内头,次子宽另析,三子信生 七十八公。七十八公生豹山,即汝翔,是为大房十七世孙,中举人任教谕。 四子敏,五子惠,六子奇另析居。二十世有熊生子二,长斯美开加坂,次斯美。 二十一世斯美生子六,曰怀、曰十五、曰远尚、曰齐、曰秀。二十二世远尚 入赘马山,后复姓许,远尚生昶、乙孙、赤光三子,均居马山,二十三世昶 公以后数代失传。 而今龙湖镇之龙湖亭及玉斗之许姓尊五郎公,字正球,号东慕者为一世祖。 东慕公生子四,曰盛谨、盛隐、盛直、盛义。长子盛谨子孙分居台湾、福清 等地。次子盛隐生世奕,世奕生羡逸。羡纯分支龙江西份。二世盛直、盛义 分龙玉长、二、三房。盛直传东份,为东份之祖。盛义次子分居龙湖亭南面 玉斗乡。四世羡逸分居龙湖亭上围份,羡纯居下围份。徙大房分衍村落有: 马四荆,龙湖亭,玉斗,泉城,广东,桂林,金门,山尾,岭张,浦边,南 安桥头,福州,潘径,四川,惠安等地。 龙湖亭许氏宗祠楹联:“龙水盈科思取尔,马山衍派愿绳其。”“侍御绵 世泽启大蓬分马山祖德源流堪溯,东慕兆新基挹柳英襟龙水宗功创垂尤昭”。 二世起昭穆讳行:盛世羡荣华,声名达帝殿,峰云时际会,龙泽长根芽。字行: 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诵诗闻国政,讲易见天心。号是:齐轩友山河,亭 若让元伯,卿惠德孙廷,凯奏宗锡英。再续:秀茂怀乔梓,成材乃克家,桂芳 兰献瑞,启后锦添花。字行:约礼仪思敬,传经典式钦,文坛开富有,学诲彻 渊深。号:奇熏垂永远,赞绪尚城亨,甲第联昭代,贤豪庆笃生。 爱公次子川公,任宋招讨使,分居浯坑,灯号“西花衍派。”西花派以许爱 为一世,川公为二世。三世弘福公生子三,长一豪传浯坑本支,至六世福进又 分居科任。次一俊分居可慕及大布林。三一魁析泉州台魁巷。属西花派分居村 落有:泉城、可慕、埭边、科任、后花、东堡、漳州乌樵,福州,深沪,杏枝 林,傅林,厦门沃仔,南安岭后巷,台椅头,台湾。西花许氏昭穆是:“开承 继守钦子元志,甫启赓彦景宗泽昭,垂孙谋诒燕奕世,绍芳英奇衍庆硕辅,公 卿勋猷廷,献敬逊修齐,州序宜选济美,人文蜚声悠远。”西花许氏宗祠楹 联:“自古河南传衍派,于今花里布分支”。“左昭光世祖德泽馨芳薰花里, 右穆裕后昆繁荣富贵聚浯溪”等。 爱公三子泮公,出仕五季。泮公生子二,长导、次郎。三世导公世居石龟, 郎公分支围头。由围头分居村落有:东安,埕头,下仓,东厝,前埕,后庸, 东头,后山,新庸,西头,下店,檀林,许家巷,同安葛黄,兴化谢坡,同安, 福全,山尾,浯坑,官湖,石兜,厦门,漳州角尾,祥芝钱山,大堡,虞厝。 三世导公(居石龟)生子三,曰用、曰迅、曰文强。四世用公生子三, 长从善分居上井房。五世从善生子二,曰文开、文关。六世文开分支泉城东 门外甘蔗头和惠安许庄等乡。 四世迅公分支中房,衍传各乡,未详待查。四世文强公分居同安许厝,生 子二曰遗公、曰清重。遗公生子道真,道真居萧山许厝,后传马巷,山魁,下 厝许,大嶝双沪,后安,萧外黄等乡。 五世从宁生子三,曰文献、曰文彬、曰文材。文献为少厅派始祖,后传永春 桃源、白珩乡,安溪白籁乡。文彬分支惠安。文材分支安海黄墩,后传广东碣 石卫、福清、石码、永宁等乡。 六世文耸为前埔始祖,后传泉城砌石、惠安、梧塘、安海、上仓、金门后 埔、南安埔中、古田、许西坑、吕厝、前瑶、吕宅、郭厝、石兜、下厝许、浙 江温州、瑞安和西门外、浙江温台、德化、古婆庄、泉城霞宫等地。 八世意公传泉城和永春。 九世应千生子五,曰四七、曰四八、曰四九、曰五十。十世四七(字永德) 公分居英墩。四七无传。四八,讳克云仍居石龟。九世应求公为沪坑始祖,后 传布孚,坑尾,潘厝。九世应悦出承张林母舅为嗣。 十世耀公生子三,长夏阳,讳发分支惠安;次子秋阳生子正心,传南安古井, 后分小桥即都碑乡;三子冬阳生兴龙传石美及许坂乡。十世四十九公,字永雷, 分居茂下,后传壁内外乡,高州纸寮街,浙江洞头和坎门。十世五十公, 讳九溪,为横坂始祖,后传海尾,仙石,钱头,高坑。 十一世五十八致政,即龟闻始祖山上,传南安穑坂、溜江、吕宅、南安 桑林。十一世六十贡元传前仓,后分居烧灰、钞岱,后湖。 十二世毓孙,官武节将军,即石龟旧居派始祖,后分居下店、霞泽、惠 安市头、林边、洪溪、杆头、泉城、青阳许厝、洪尾、秀山、祖秀茂、埔锦、 倒石埔、新街、永宁、石狮亥巳许、惠安许山头。十二世毓绪居石龟始祖, 后析小凤山、新店、霞围、福州、后林、上安、雷厝、坑园、安海、厝锦、 平田、福埔、北石头街、诗山、洪濑、新圭、广东梅麓、惠安后窑、菩小岭、 台州、浯坑、历山、永宁、厦门、金门、水头。 十三世遗公生子四,长念公,次全公,三集公,四樵公。十四世念公传 祥芝、南安陈田、树兜、官坑、南安北门和蔡墓、上田岭头、观廷下苏、 岭脚、山头、*坡、华瑶、晋井。十四世全公传同安湖、新厝、东塘、后叶 和厦门。十四世集公传西塘、内厝、蔡厝口、厦门湖里、清沟、顶东界、福清。 遗公弟(名失)即文弘次子生子二。长子景玉传南安钱塘、光泽升兜衣、 兴口、岭边、码头、永福前湖、浦边、鸟母屿、清溪石、桥头、安溪来苏 里和光德里、浙江苍南、浦城中村坊、江西建阳、漳浦、温州、安海、南 安侍御渡、龙泉、浦城塘源、江西洋口墟和礁头、马巷、凤山县竹寮庄、 同安六五店、霞村、安溪感德、漳平感化里。次子景荣,三子景德,两人 另外分支,(待考)。 埭边许氏,属尚书郎许稷后裔。许稷生昌。昌之孙三人,曰朝宗、曰 朝宜、曰赘公。朝宗子二、曰当公、曰公孙。朝宜生端。赘公未详。至埭 边之始祖君垕属朝宗、朝宜赘公三人中何人何代之玄孙?恐怕埭边人亦鲜 为人知。君垕生子二,曰起家、曰起宗。孙魁生,魁生生子六,其次子同 生为埭边一世开基祖。埭边又曰鳌岱,人口2300人。宗祠楹联:鳌溪 衍派鳌溪水;岱岳支分太丘家。”字行:“若尔孙子有志,当思祖宗宏基, 水源木本永念,支分派泽万纪。”灯号标‘赐恩传芳”。宗祠树一匾 曰“文魁”,即清同治丁卯科第八十四名举人许廷仑。 晋江许氏,占绝大多数者是“瑶林”、“蓬山”和“西花”衍派,然 族谱所载存在一些疑误。产生这种情况的主因是元代时为逃避祸害所致。 后曾引起同宗族之间的矛盾。现因年代久远,资料缺乏,后人一时难以考 究。“蓬山”、“瑶林”和“西花”是亲兄弟,都承认是侍御公后裔。 应该可以找得到莆田许姓的来源。
东安天成学校招生电话
路不是稀有姓氏
中国姓氏之一
路姓的由来共有8种说法,其中之一是源于姬姓(高辛氏),出自远古帝喾之孙玄元的封地路中,史属于以封邑名字为氏。据籍《唐太原令路公碑》、《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玄元为黄帝的后裔。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路姓
郡望
内黄郡
堂号
阳平堂
历史发展
姓氏源流
源流一
黄帝生子玄嚣,玄嚣生子帝喾,为高辛氏。帝喾有子挚,挚生子玄元,在唐尧为部落首领时,玄元因功封为路中侯,建路国,历经虞舜时期和夏王朝一直为侯爵,其子孙以国名为姓氏,称路氏,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源流二
源于姜姓,出自为炎帝的后代支子的封地潞地,属于以封邑名字为氏。据史籍《元和氏纂》记载:黄帝为首领时,封炎帝支子于潞地(今山西长治潞城),隗姓,子爵,建潞国。到了春秋时期,有潞国君主潞子婴儿。周定王姬瑜十三年(晋景公六年,公元前594年),晋景公发大军北上。晋军到潞国之后,在曲梁(今潞城北部)与丰舒控制的潞国军队激战一场,彻底击败潞军,杀了丰舒。然后,晋景公顺手牵羊灭了潞国,把潞子婴儿带回晋国。从此,潞国被划入晋国版图,成为强晋的一部分。
潞国被灭后,潞子婴儿的后代子孙合其他族人以原封地名称为姓氏,称潞氏,后去掉“氵”偏旁简笔为路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三
源于妘姓,出自黄帝的后裔陆终的后裔的封地路,属于以封邑名字为氏。据史籍《困学纪闻》记载:黄帝之子昌意生颛顼,颛顼之子老童生吴回,吴回之子即陆终。
陆终有六子,其第四子求言(郐子),受封于路邑(今北京通州),后裔子孙后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称路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四
源于地名,出自汉朝时期路县,属于以封邑名字为氏。据史籍《姓氏急就篇》记载:路,原为水名,作潞。汉朝初期置路县(今北京通州),东汉朝时期改为潞县,该县有许多人以潞命氏,称潞姓,后为路氏,世代相传至今。
后来的西汉朝时期的著名临淮太守路温舒,上奏了闻名天下的《尚德缓刑书》,他就是该支路氏族人。
源流五
出自隗姓,炎帝之裔。黄帝封炎帝之裔于路,即春秋时赤狄潞子(今山西省潞城一带),国人称潞氏,后灭于晋,子孙以国为氏(疑与姜姓同源)。潞又写作路,也称路氏。
源流六
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代北鲜卑没潞真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魏书·官氏志》记载,代北鲜卑族拓拔部有没路真氏、亦称没潞真氏、没鹿真氏,在北魏孝文帝拓拔宏迁都洛阳后,推行汉化改革政策,改汉字单姓为路氏。
源流七
出自北宋皇室。公元1126年(靖康元年),金兵围汴京,高宗赵构逃亡在外遇金兵,问其姓氏,高宗装哑指路为姓,未南迁的北宋宗室子弟便分赵、路两姓。
源流八
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官吏路正、巾车,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路正,亦称合路、合方,主管天下交通之事,包括筑路、维护、设置驿站、路理(道路哨卡)等,隶属于夏官府司管辖,相当于今天的交通部部长。据典籍《周礼·夏官·合方氏》中记载:“路正,掌达天下之道路。”巾车,官职类同于路正,不过,只负责掌管君王所行的道路,即王路,“殊异乎公路”。王路有五:玉路、门路、寝路、车路、鼓路。
在路正、合路、合方、巾车等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路氏,世代相传至今。
姓氏始祖
玄元。黄帝子名玄嚣,玄嚣生子帝喾,即高辛氏。帝喾有子挚,挚生子玄元,在唐尧时为部落首领,后玄元因功被封为路中侯,历经虞舜时期和夏朝,一直为侯爵,其子孙以国为氏,称路姓。并尊玄元为路姓的得姓始祖。
各支始祖
路希升:元明之际人,世居山西安邑圣惠镇之北路屯。是为河东路氏始祖。
路纯礼:南宋孝朝以功封东安候,因自鲁就封湖广东安州。子居正,避兵自东安徙武进尚宜乡,并名其地日小东安,示不忘所自出。是为江苏武进路氏始祖。
路灜州:先世自明洪武初自江南宜兴迁山东历城,再迁贵州毕节县西里撒拉溪街,清初再自撒拉溪野马山迁德满王家寨,生三子,长元升。是为贵州路氏始祖。
路 通:明洪武二年由山西洪洞迁居,再迁山东临淄时右高赵庄,后改名路家庄。是为山东淄博路氏始祖
路天成:元代至正年间人,世居南京高石坎,为郭子兴举义营造兵器,后与朱元璋同在郭帐下议事,朱元璋与其子路世义结为异姓兄弟并收其四子路洪禄为义子,洪禄后随傅友德、蓝玉、沐英征战云南后受封,是为云南路氏始祖。
迁徙分布
路氏是一个多民族、源流的古老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五十二位,人口约一百三十万六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65%左右。
路氏源起十分庞杂,在两汉时期见诸史册之路氏族人已经十分抢眼,如有巨鹿东里人(今河北平乡)人路温舒、渔阳人(今北京密云)路人、蜀郡人(今四川成都)路建、陈留人(今河南开封)路粹、太原人(今山西太原)路佛……等等。可见在此际路氏族人已分布于今河北、北京、河南、山西等北方大地,并且已有路氏落籍四川。
魏、晋、南北朝时期,路氏族人繁衍得依旧兴盛,尤其在今河南省境,路氏就出现了五个郡望:即襄城郡、陈留郡、河南郡、内黄县、颍川郡。表明在今河南之襄城、开封、洛阳、内黄、禹县一带路氏族人枝繁叶茂,风光显赫。除此之外,路氏人在今河北大名、宁夏固原、陕西西安一带也形成大的聚落,并且人丁兴旺,一直延续到隋唐两朝。尤可一提的是繁衍在今河北大名的路氏族人,在此际竟现于史,名人不断,此际剧烈的社会动荡,也导致数量众多的路氏人取道南下江南,并且在今浙江金华一带形成路氏东阳郡望。
隋、唐时期,路氏族人依旧兴盛,并且以阳平等路氏郡望为中心扩展至今山东境内,如唐朝宰相路岩为魏州冠氏人(今山东冠县),其家族在当地颇具盛名,世代显贵,而且人口繁衍兴盛,后路岩因故被贬岭外,其子避地湖南,住永州祁阳,当为路氏族人入湖南之始。
宋朝时期,路振由永州祁阳徙居潭州湘潭(今湖南湘潭)。
明朝初期,山西路氏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河北、山东、天津等地。
至清朝时期,路氏族人由于仕宦、谋生、避灾等原因散居全国各地。
例如,商丘市宁陵县路氏一族,先祖在明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奉诏自山西洪洞县迁至今宁陵县,繁延至今历六百多年二十六世,现族众分居在商丘市的宁陵、睢县、柘城、民权、夏邑、虞城六个县梁园、睢阳二区、周口市的开发区、淮阳县、郸城县、太康县,开封的杞县等地。2000年春重修族谱,在谱族众一万六千余人。
东安天成学校地址
韩庚属于庚心工作室
韩庚(1984年2月9日-),出生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东安区,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男歌手、演员,海南创予天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2005年作为Super Junior成员正式出道,并成为第一位正式在韩国出道的中国人。2009年与SM公司解约并回国发展。2010年凭借首张个人音乐专辑《庚心》包揽所有顶级颁奖典礼最佳男歌手或最受欢迎男歌手奖项。
东安天成招生办电话
学校高中部非常好
东安县天成学校是经永州市教育局批准,由湖南亚亨教育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创办的一所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含高复)于一体的全日制民办学校。校园占地面积200.38亩,建筑面积78000平方米,学校办学规模达到140个教学班,8000名以上学生。
东安天成学校招生办电话
五一路小学:五一大街、五一路前街、五一路后街、建国路19号往南—建国路16号[原地区印刷厂15号]、建国路83号[原36号]往南—建国路73号[原东安街口46号]、东建南街。
东风小学:林园北路、林园南路,南斜街、后街、林园路(1—14号)、东小区、东兴街(原东山路)、新开路、杨家坟(杨家坟北路15—24号)。
回民小学:胜利北路(1、2号楼,11—20号,44—77号,53号、68号除外)、东安大街(1—20号,75号—建国路口)、土尔沟(南、后、前、中)街、土尔沟街、德胜南街、德胜北街、德胜西街、东清真寺、空七师、东光街、胜利北路(8号楼[原21—43号])、建国路(旧10—旧13号,旧47—旧63号)、杨家坟北路4号、6号、8号、10号、12号、14号、东山路14号(锦绣花园小区)、东山路20号(世纪家园小区)、东山路乙付13号(东山彩橘小区)、东山路13号(盛景庄园小区)。
铁路斜街小学:胜利北路花园小区(原曹家胡同、铁路斜街、石庆里、四合里、新安街)、胜利北路(78—120号)、福安街(包括西胡同等)、马路街(含所有带“马路”字的街道)、东安大街(21—74号包括各条及南巷)、中厚里、北菜园。
卫华小学:转盘街(1—10号)、汉桥街1号院(1—4号)4号院、24号院、25号院、26号院、建国路(1—9号,67号以后非探机子弟)、胜利南路(探中以北各号—33号非探机子弟)、石油机械厂住宅楼、市委机关事务管理局住宅楼(1—7号楼)、建国路13号。
怡安街小学:河沿街(原人民影院以南—1号楼)、长安街(1—106号)、花园街(3号以后)、花园小区(原南菜园、玉合里、月山街、三太爷庙、菩萨庙街、兴元巷、太平街、福寿街、高安里、启安里)建设里、木业街、南市场、解放大街、解放后街、北市场、怡安横街、宝善小区(菜园巷)宝善小区一区所辖范围(福寿横街以南、宝善西胡同以北、宝善街以西、花园街以东)、宣化路(8—42号)。
宝丰街小学:长安街(107号以后)、商务街西条(1—5条)楼、商务街(13—14号楼)宝善小区二区所辖范围(花园街[1—2号]、宝善西胡同以南、商务北横街以北、宝善街以西、花园街以东)、宝善小区三区所辖范围(宣化路以西、宝善街以东、商务北横街以北)、荣德里、建设东街(一、二道巷)、商务北横街(教育局以东含联运院内新盖住宅楼)、宣化路(1—7号,43号以后)。
宝善街小学:建设东街(除一、二道巷外)、商务街、三星巷、铁道北街、商务东条(1—8条)楼、商务南横街、工业街(10—56号)楼、铁道南街、教育局住宅楼(宝善小区二区49号楼)。
南小区小学:工业南横街、工业街(6—9号包括甲83号、57—69号)、工业锅炉厂宿舍楼、工业桥南街、建工街、光明街、桥东区法院家属楼、新街坊小区。
工人村小学:胜利南路(原红旗楼商场以南)、茶坊村、工人村(工人村供电局家属宿舍楼、工人村烟厂家属宿舍楼除外)。
铁道西街小学:工业中横街、转盘街(10号以后)、工业路(1—5号,70号以后)、惠安苑小区、铁道东、西街、煤建三铁路家属楼。
胜利中路小学:招收煤机厂子弟、工人村南、北、东煤机家属楼、工人村供电局家属宿舍楼、工人村烟厂家属宿舍楼。
红旗楼小学:建国路(48号—83号)、杨家坟街、胜利北路53号、胜利北路68号、红旗楼、探机宿舍。
七中小学部:口里东窑子村、陵园北路甲9号逸泉小区(口里东窑子回迁房)、陵园北路20号(凤凰山庄)、东苑北街8号(清林雅筑小区)、东兴街46号(佳境天城小区)、东兴街44—1号(和谐小区)、林园北街15号。
姚家庄中心校:按各小学原服务区范围招生。
桥西区
大境门小学:大境门外西沟北街、西沟南街、元宝山村、正沟街、东河套、大境门外城后街、市圈大街、城墙底、水岔街、杜家巷东岔街以北、明德北街路东120号以北、路西232号以北、当铺巷、碱店巷、尹家巷、米家巷、大兴园巷、东花园、西花园、黄旗院、杜家院、杨家院、韩面铺巷、后堂巷、左司巷、花巷大街、山西街、军械库街、营城子大街、馒头山街、轱辘把巷、榆树巷、美辰小区、清水桥北街、清水桥西街以北、明德北街路西232----325号、路东58---133(大学生公寓以北)。
逸夫小学:古宏大街(包括:香江小区---原黄土场回迁住户)、西沙河大街、前、后三合店巷、长青路付31号(地质队大院)、清河园平房4号17、18号楼、明德北街路西326—352号、路东50—57号、沙岗路12号(党校家属院东院);平门加油站以北和以西、通顺德小区9、10、15号楼。
下东营小学:下东营1—9号楼、操场街、长青路东11-18号、西32-40号、清河园1-3号楼、5-16号楼、清水桥南1-8号楼。
蒙古营小学:明德北街1—49号、明德北街353—354号、明德北街356—393号、西沙河后街(45号各排都除外)、子芳小区、中学后街、东市场、缙骅苑小区。
长青路小学:明德南街、至善街以北(尚峰国际回迁居民)、清水桥南9号楼和副9号楼以南、长青路路东1-10号(包括园林处家属楼)、下东营10、11、12号楼、公园路、下东菜园、义顺斋、头道兴隆巷、长胜街、永丰后街、元台子北小区以北、行宫巷以东。
书院巷小学:北关街、武家大门、奶奶庙前街、后街、玉皇阁街、棋盘街、东门大街、南北武城街、小河套、东城墙底、鼓楼东街、鼓楼南街、鼓楼北街、安仁里、锦泉兴巷、山东馆巷、书院巷、西河沿、光中路、南井鹏、川新路、风箱巷、小南关及尚峰国际新入住居民。
新华小学:美人沟、新华后街、新华苑小区、新华菜市场、新华前街路北45号以东、路南137号以东(包括池家大门、苏木匠巷、肉房巷、刘家大门、西糖房巷)、沙岗街、元台子南小区、冯窑厂前后街、永丰前街、福兴里、隆昌巷。
西豁子小学:南瓦大街、南瓦北街、南瓦南街(坝岗路30号以北)坝岗路东、加油站以北、坝岗路55号(市劳动技校)及以南、西豁子大街、86600部队、新营坊、三建公司、长方沟、富嘉园小区、碧秀园小区。
南菜园小学:四方台沟、建设西街、南菜园街、西河沿街(商务桥以南)、西坝岗41号(含41号)以东以南、南北串窑街、印台沟铁道以南、现公路以西丽源小区、同仁创业园、远大盛和苑。
通顺街小学:新华前街46—136号、华新园、杏树院、礼拜寺巷、新华中街、怀仁里、茂盛隆巷、三元巷、运输公司宿舍、车具社家属院、白家沟、武警部队家属院、南营坊,木瓜树街、鲁班庙、南关道、教场坡。通顺街、惠民里、马家花园、大巷子、草场巷、三元巷、小茶店巷、老茶店巷、南井棚巷、阳沟巷、南万升玉巷、东驼号、西驼号、老道巷、缸坊巷、南瓦盆窑大街(南街、北街)、北瓦盆窑等、二中家属院之间、小白山以南。
北新村小学:印台沟(西苑中路以东)、北新村、南新村、中新村、新村路。
东窑子小学:东窑子村、东湾子村、孤石村。
永丰堡小学:永丰堡村、五墩村、翠屏庵村。
南天门小学:西沟南天门、稍道沟、石匠窑、菜市、清河、红旗营、土井子、四岔八村。
苏家桥小学:苏家桥村。
高新区
各中心校除招收有本村户口的服务区范围内学生外,学校还必须招收在高新区区域内学校附近小区居住并有该区域房屋产权证或购房合同的适龄儿童(其中钻石花园和丰泰亲河园小区归属老鸦庄中心校上小站小学招生范围)。其中,燕兴学校招生范围为:有马路东派出所的户口并在附近小区居住有该区域房屋产权证或购房合同的适龄儿童;新区一小招生范围:东至张宣路西,南至新车站前大街,西至滨河路东(不包括上小站村、钻石花园和丰泰亲河园小区所辖区域),北至纬二路南,具有老鸦庄村户口或有南站派出所户口并在该区域居住有房屋产权证或购房合同的适龄儿童。
东安天成学校电话号码
秦汉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实行郡县制,设长沙郡,始置零陵县(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全州县)。
西汉汉武帝元朔五年(前124年),封长沙王刘发之子刘贤为泉陵侯,置泉陵侯国(治今永州市零陵区)。
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析长沙国,始置零陵郡,隶荆州。零陵、营道、泛道、营浦、始安、洮阳、钟武七县和泉陵、都梁、夫夷、舂陵4侯国。
新莽王朝时,零陵郡改名九嶷郡,零陵县治(治今永州市零陵区),隶荆州。
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复名零陵郡,改泉陵侯国为泉陵县,将零陵郡治所移至泉陵县(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隶荆州。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吴,为零陵郡、泉陵县治(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分营阳郡,营浦治(治所在今道县)。皆隶荆州。
西晋及怀帝永嘉元年(307年),为零陵郡,泉陵县治(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改隶湘州。
东晋安帝义熙十三年(417年),为零陵郡,泉陵县治(治所在今永州零陵区);分营阳郡,营浦治(治所在今道县),改隶荆州。
梁天监十四年(515年),为零陵郡,泉陵县治(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分营州永阳郡,营浦治(治所在今道县),改隶湘州。
隋唐五代十国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废零陵郡和永阳郡,置永州总管府,府治泉陵县,同年更名零陵县(治今永州市零陵区),隶湘州。从此,永州、零陵一地两名。
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又改永州总管府为零陵郡,郡治零陵县(治今永州市零陵区),隶湘州。
唐武德四年(621年)废零陵郡,分置永州、营州。武德五年,改营州为南营州。贞观八年(634年),改南营州为道州。贞观十七年(643年),撤道州并入永州。上元二年(675年),复置道州。天宝元年(742年),改永州为永州零陵郡,改道州为道州江华郡,改营道县为宏道县。乾元元年(758年),废郡名,复称永州、道州。广德二年(764年),置湖南观察使,湖南之名自此始,永州、道州属之。
五代后唐明宗天成二年(927年),为永州,零陵县治(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分道州,宏道县治(治所在今道县),皆隶江南西道。
宋元
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为永州,零陵县治(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分道州,营道县治(治所在今道县),皆隶荆湖南路。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永州路,零陵县治(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分道州路,营道县治(治所在今道县),皆隶湖南道宣慰司。
明清
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路为府。永州府治零陵县(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道州府治营道县(治所在今道县),隶属湖广行省。洪武九年(1376年),将道州府降为道州,隶属永州府。同年,改湖广行省为湖广承宣布政使司,永州府属之。
零陵楼
清顺治元年(1644年),分湖广承宣布政使司为湖广左承宣布政使司和湖广右承宣布政使司,永州府属湖广右承宣布政使司。康熙三年(1664年),改湖广右承宣布政使司为湖南省,永州府属湖南省衡永郴桂道。零陵县治(治今永州市零陵区)。
中华民国
民国二年(1913年),改道州为道县。民国三年(1914年),衡永郴桂道改为衡阳道,永州属衡阳道。民国十一年(1922年),湖南省撤销道,仅存省、县二级。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湖南省划分行政督察区,永州各县属第九行政督察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零陵县。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湖南省调整行政督察区,原第九行政督察区所属各县改属第七行政督察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11月,永州地区各县先后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克或实现和平政权更迭,设永州专区,翌年称零陵专区。
零陵城
1952年零陵、衡阳、郴县三专区合并为湘南行政区,并在祁阳县东部析置祁东县。
1954年,湘南行政区撤销,原零陵专区所属各县,除新田县划归郴县专区外,其余县全部划归衡阳专区。
1955年11月,江华县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改称江华瑶族自治县。1956年3月,永明县更名江永县。
1959年3月,新田县并入桂阳县。
1961年7月,恢复新田县。
1960年6月,零陵县冷水滩镇升格为县级冷水滩市。
1962年10月,撤销冷水滩市,改为冷水滩区,仍属零陵县管辖。
1962年12月,恢复零陵专区,专署仍设零陵县芝城镇。原属衡阳专区的零陵县、江永县、道县、宁远县、东安县及江华瑶族自治县和郴州专区所属蓝山县、新田县2个县划入零陵专区。原零陵专区的祁阳县、祁东县2个县划归衡阳专区。
1964年5月,划零陵县、道县的12个公社和9个国营林场,设置潇水林区管理局。
1968年零陵专区更名零陵地区。
1969年12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潇水林区管理局,设立双牌县。
1979年3月,零陵县驻地东风镇改名永州镇,由零陵地区直接领导。
1982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析零陵地区直属的永州镇以及周边乡镇设立县级永州市。
1983年2月,祁阳县划归零陵地区管辖。
1984年6月,撤销零陵县,析北部乡镇设立县级冷水滩市,南部乡镇并入县级永州市。
1995年11月,撤销零陵地区和县级永州市、冷水滩市,设立地级永州市,永州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芝山区(即现零陵区)。此时,地级永州市辖祁阳县、新田县、道县、蓝山县、东安县、双牌县、宁远县、江永县、江华瑶族自治县和芝山区、冷水滩区。地级永州市政府原设零陵区潇水中路106号,1997年7月迁治冷水滩区逸云路1号。 [1]
2000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将永州市人民政府驻地迁往冷水滩区。
2005年6月,永州市芝山区复名零陵区,行政区域不变,区政府驻地不变。
2015年11月25日,永州市被批准为国家森林城市 。
2016年12月16日,国务院同意将永州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东安天成学校收费标准
路姓主要有四大起源,一是源自黄帝后裔玄元因功受封为路中侯,最终建立路国,后人国民都以路为姓。二是源自炎帝后裔支子受封于潞地,于是子孙以潞为姓,最终去掉邑偏旁,改为路姓。三是源自黄帝后裔求言受封于路邑。四是源自汉朝时期的地名路县。
路姓起源和来历
1. 源自玄元
黄帝后裔帝喾生下了子挚,而子挚生下了玄元,在唐尧在位的时候,玄元就因为有功于部落,所以被尧帝封为了路中侯,同时还建立了路国,最终经历了舜帝、夏朝等时期之后,一直都将侯爵位传承给子孙,最终子孙也就以祖先赐名为姓,最终形成了路姓中最古老的一脉。
2. 源自支子
还有另一个路姓分支则是源自炎帝的后裔支子,按照《元和姓纂》的记载可以得知,黄帝在位的时候,炎帝的后裔支子受封于潞地,也就是今天的山西省长治市潞城,姓隗,建立了潞国,直到后来晋景公率领晋军北上,潞国军队战败,才使得潞国的百姓和支子的后裔都四处逃散,后来潞国灭亡,潞子的后代也就以潞为姓,等到之后简化汉姓的时候,便将邑偏旁去掉,最终改为了路姓。
3. 源自求言
根据《困学纪问》来看,黄帝的后裔吴回这一脉的子孙中有一个叫做求言的,他是陆终的第四个儿子,因为受封于路邑,也就是今天的北京通州,所以他的子孙才以祖先的封地为姓,最终形成了路姓氏族的一脉。
4. 源自路县
路姓氏族还有一脉来自于汉朝时期的路县,根据《姓氏急就篇》的记载,可以得知“路”原本是水名,因此在东汉时期被称为“潞县”,直到后来很多居住在这里的居民都以“潞”为姓,最终也就形成了路姓氏族,比如西汉时期有名的太守路温舒就是这一脉的路姓族人。当然与赵姓起源和来历一样,路姓氏族中也有部分少数民族改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