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能考试表格(职能考核指标)
职能考核指标
1、kpi考核的三大指标是将品德、工作绩效、能力和态度,用科学方式结合组织特性划分项目与标准,用以绩效评价与业绩改善。但因为在三大指标中,“品德”、“能力和态度”这两点比较难界定,所以KPI会使考核者误入机械的考核方式,因此KPI并不是针对所有岗位都适用。
2、KPI考核旨在引导员工的注意力方向,将员工的精力从无关紧要的琐事中解脱出来,从而更加关注公司整体业绩指标、部门重要工作领域及个人关键工作任务。从管理成本来看,KPI考核可以有效的节省考核成本,减少主观考核的盲目性,缩减模糊考核的推敲时间,将企业有限的财力、物力、人力用于研发新的产品和开辟新的市场。
职能岗绩效考核指标
1、目标考核
按指标或标准衡量员工完成目标和执行工作标准情况,根据结果给予相应的奖励
2、360度绩效评估法
称为全方位考核法,是从不同角度获取成员表现的观察资料,对资料分析评估的方法。
3、KPI考核
绩效评估关键指标作评估标准,绩效与关键指标比较的评估方法。
4、主基二元考核
将绩效考核设计成“主要绩效”,评估员工和团队的管理效果和创造增值的能力。
5、OKR
OKR目标与关键成果法。
绩效计划书:是被评估者和评估者双方对员工工作绩效进行沟通的过程,并将沟通的结果落实正式书面协议即绩效计划书和评估表,是双方在明晰责、权、利的基础上签订的一个内部协议。
职能考核指标包括哪些
KPI考核指标一般是直属上级部门给下属单位制定的。公司年度规划制订后,总经理就必须根据公司的年度目标对下属部门布置KPI指标,以达到完成公司年度目标的目的;公司各一级管理部门根据总经办下达的KPI指标,在组织分解为行动计划和各二级部门的KPI指标;以此类推……。
职能部门考核指标
KPI:关键绩效指标(检视考核单位的具体、重要项目) 目标值是KPI项目所需完成目标(如:100%) 指标权重:该项KPI项目在所有KPI项目里面所占的分值,及权重或比例(一般而言,考核的KPI项目不超过6项,每项的权重在5-30分,并且都习惯按照5的整数倍设定权重,5分、10分、20分,其具体权重设定可以按照实际情况) 完成情况:实际完成 自评:得分或评级
职能考核指标包括
安全标准化的13个要素: 1、安全生产目标。根据自身安全生产实际,制定总体和年度安全生产目标,按照所属基层单位和部门在生产经营中的职能,制定安全生产指标和考核办法。 2、组织机构和职责。按规定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并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单位、部门和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 3、安全投入。建立安?全生产投入保障制度,完善和改进安全生产条件,按规定提取安全费用,专项用于安全生产,并建立安全费用台账。 4、法律法规与安全管理制度。及时识别和获取本部门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对其严格遵守,并将相关要求及时转化为本单位的规章制度,贯彻到各项工作中。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并发放到相关工作岗位,规范从业人员的生产作业行为。 5、教育培训制定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确定安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按规定及岗位需要,定期识别安全教育培训需求,制定、实施安全教育培训计划,提供相应的资源保证,做好安全教育培训记录。 6、生产设备设施。企业建设项目的所有设备设施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要求;安全设备设施应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应对生产设备设施进行规范化管理,保证其安全运行。 7、作业安全。加强生产现场安全管理和生产过程的控制。对生产过程及物料、设备设施、器材、通道、作业环境等存在的隐患,应进行分析和控制。对特殊作业及危险性较高的作业活动实施作业许可管理,严格履行审批手续。对作业行为隐患、设备设施使用隐患、工艺技术隐患等进行分析,采取控制措施。根据作业场所的实际情况,按照GB2894(《安全标志》)及企业内部规定,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作业场所和设备设施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进行危险提示、警示,告知危险的种类、后果及应急措施等。 8、隐患排查与治理。组织事故隐患排查工作,根据安全生产的需要和特点,可采用综合检查、专业检查、季节性检查、节假日检查、日常检查等方式进行隐患排查。隐患排查的范围包括所有与生产经营相关的场所、环境、人员、设备设施和活动。根据隐患排查的结果,制定隐患治理方案,对隐患及时进行治理。隐患治理措施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教育措施、防护措施和应急措施。治理完成后,应对治理情况进行验证和效果评估。 9、重大危险源监控。依据有关标准对本单位的危险设施或场所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与安全评估,及时登记建档,并按规定备案。应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和实施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技术措施。 10、职业健康。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职业健康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配备与职业健康保护相适应的设施、工具。定期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进行检测,在检测点设置标识牌予以告知,并将检测结果存入职业健康档案。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危害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应设置报警装置,制定应急预案,配置现场急救用品、设备,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 11、应急救援。按规定建立应急设施,配备应急装备,储备应急物资,并进行经常性的检查、维护、保养,确保其完好、可靠。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并针对重点作业岗位制定应急处置方案或措施,形成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企业发生事故后,应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积极开展事故救援。定期组织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并对演练效果进行评审。根据评审结果,修订、完善应急预案,改进应急管理工作。 12、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企业发生事故后,应按规定及时向上级单位、政府有关部门报告,必要时向相关单位和人员通报,并妥善保护事故现场及有关证据。事故发生后应成立事故调查组,明确其职责与权限,进行事故调查或配合上级部门的事故调查。事故调查组应根据有关证据、资料,分析事故的直接、间接原因和事故责任,提出整改措施和处理建议,编制事故调查报告。 13、绩效评定和持续改进。每年至少一次对本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实施情况进行评定,验证各项安全生产制度措施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检查安全生产工作目标、指标的完成情况。根据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评定结果和安全生产预警指数系统所反映的趋势,对安全生产目标、指标、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等进行修改完善,持续改进,不断提高安全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