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生招生 > 常见问题 > 正文内容

意大利电影专业考试(意大利电影专业的大学)

2023-03-26 11:14:47常见问题

意大利电影专业的大学

《米兰达》是由丁度·巴拉斯执导,塞伦娜·格兰蒂等人主演的一部剧情片[1]。

影片讲述了威尼斯一家酒吧的老板米兰达的感情故事。影片于1985年10月15日在意大利上映[1]。

丁度·巴拉斯在自己的每部影片都着重强调了女人的性感魅力,并且在片中经常运用多边的摄影技术,将片中美女和美景拍得浑然天成、美轮美奂。而且他在影片中最惯常表现女性对情欲的渴望,以及对女性身体的赞美对男性身体的丑化和讽刺。

意大利的电影学院

艾德尔长了一双精灵的耳朵,在爸爸死后,她就一直穿帽衫遮住耳朵,她的与众不同引来了其他同学的侮辱和嘲笑。在交到好朋友后,艾德尔准备听妈妈吉娜薇的话去把耳朵做手术变正常,谁知好朋友其实在设计捉弄她。伤心的艾德尔选择听从内心的召唤通过魔法通道去到精灵王国。爸爸生前的马卡容也是通灵性的,她带领妈妈来到精灵国入口,想找回艾德尔,尽管害怕,妈妈还是勇敢前行,相信女儿就在魔法王国。然后女儿出现了,两人回家。

在现实的世界,艾德尔每当受到嘲笑和欺负,她就能看到或听到精灵的召唤。

当妈妈吉娜薇选择相信艾德尔的魔法世界,她找回了女儿。不管这个魔法世界是否存在,妈妈选择相信女儿就够了。

如果你看不到或者选择你不相信,那你就没法进入那个世界,也无法与那个世界的人相遇。重要的是你的选择和你相信什么。

在那个世界,重要的是一个人决定相信什么和决定寻找什么。

爸爸的离开给妈妈和女儿都造成了创伤,两人互相怨恨,最终通过似有还无的魔法精灵世界,两人和解,世界太平。

意大利有什么著名戏剧学院

意大利著名导演有罗伯托·贝尼尼(Roberto Remigio Benigni),1952年10月27日出生于意大利托斯卡纳区,意大利演员、编剧、导演、制片人,代表作品《你令我感到不安》等。

1972年,罗伯托·贝尼尼第一次登台表演喜剧独角戏《乔尼·马里奥》。1979年,主演喜剧片《请求庇护》。1985年,出演喜剧片《眼泪不再》。1988年,主演首部英语对白犯罪喜剧片《不法之徒》,获得意大利电影新闻记者协会最佳男演员银丝带奖。

1994年,主演侦探片《顽皮警察》。1997年,凭借战争片《美丽人生》获得第51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第7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

2002年,凭借喜剧片《木偶奇遇记》获得金酸莓最差导演奖。2005年,自编自导爱情战争片《老虎和雪》,该片获得意大利电影新闻记者协会银丝带奖最佳原创剧情奖。2008年,罗伯托·贝尼尼获得第33届荣誉凯撒奖。2012年,出演喜剧爱情片《爱在罗马》。

意大利电影专业的大学排名榜

文艺复兴正是兴于意大利,正因如此,意大利的艺术史,也成为了欧洲艺术史这本厚重的书里最华彩的章节。今天就给大家推荐十部艺术类的意大利电影。

1.《魂断威尼斯》

2.《绝美之城》

3.《故事的故事》

4.《看得见风景的房间》

5.《荒野大嫖客》

6.《1988的妮可》

7.《我的母亲》

8.《完美家庭》

9.《我想藏起来》

10.《石榴的颜色》

意大利电影行业

意大利电影《坠落》好看,影片有充满想象力的情节,电影画面精致唯美,动人心魄,充满诗意,演员的演技精湛。

《坠落》是塔西姆·辛执导,李·佩斯、凯婷卡·安塔鲁、贾斯汀·沃德尔主演的悬疑奇幻电影。电影讲述了因骨折而受伤的小女孩亚利珊德拉,在住院期间结识替身演员罗伊,罗伊对亚利珊德拉所讲述的幻想故事。该片于2006年9月9日在加拿大多伦多国际电影节首映。

意大利导演专业

丁度·巴拉斯、外文名Tinto Brass,别名提托布莱斯,1933年3月26日出生于意大利威尼斯。意大利导演、编剧、剪辑、制片人、演员。

意大利戏剧学院排名

1.沃尔夫-费拉里《圣母的宝石--间奏曲》

埃尔曼诺·沃尔夫·费拉里是20世纪初意大利重要的歌剧作曲家,他的歌剧旋律优美,情节富有浪漫色彩,配器精致,具有强烈感染力。

《圣母的珠宝》是他的歌剧代表作,其中的间奏曲优美动人,是音乐会上的常演曲目。他的作品曾被评论家批评过于“甜腻”和“缺乏思想深度”,对此费拉里在给一位听众的回信中说“当我看到很多人因为生活的艰辛而失去快乐时,我所创作的音乐就是他们疗伤的良药,艰辛生活的麻醉剂。我创作的音乐就是为那些不能创造快乐的人而写。”

正如作曲家所言,他的音乐听起来对人不再是心灵痛苦的挣扎,悲伤的眼泪和昏暗的色彩。

2.马斯卡尼《乡村骑士》间奏曲

帕诺版(Antonio Pappano)

诞生于1890年的独幕歌剧《乡村骑士》是意大利作曲家马斯卡尼(1863-1945年)写实主义的最初代表作,也是使他在一夜之间成为举世闻名大作曲家的作品(堪称歌剧史上的奇事之一),其中的间奏曲更是以其荡气回肠、孤寂沧桑又惆怅百转的特质迷住了无数人。

整首曲子只有48个小节,基调悲悯,暗示着悲剧的来临,宛如一副复杂的心情描摹画,仿佛于夕阳的余辉下,追忆往昔的瑰丽辉煌,又禁不住岁月流逝的无奈,一种复杂难言的情愫跳跃在每一个音符上,溢于言表,乐曲的终了更似表述在阅尽繁华后,一切都归于宁静的常规,让聆听者的心在历经打湿、晾晒、风蚀后重生……此种聆听感受和马斯奈的《泰绮丝暝想曲》(即《沉思》)颇有雷同之处。

3.弗朗兹·施密特《圣母院》 间奏曲

圣母院是弗朗兹·施密特于1914年完成的幕歌剧。剧本是以雨果的巴黎圣母院《Notre-Dame de Paris》为基础改编而成。1914年4月1日在维也纳宫廷歌剧院上演,之后除了在维也纳时而上演外,出演的机会不多,但里面的间奏曲在德国和奥地利却非常有名。

4.马斯卡尼:《友人弗里兹》第三幕间奏曲

提起意大利作曲家马斯卡尼(Pietro Mascagni),相信大家都会想起他脍炙人口的歌剧《乡村骑士》里的间奏曲——全曲弥漫着圣洁与悲情的色彩,感人至深!相比之下,《友人弗里兹》间奏曲的张力更大,剧力万钧!当我首次听这首曲子时,惊觉世上竟有如此悱恻缠绵、凄美至极的音乐!

5.古斯塔夫.霍尔斯特 管弦乐《圣保罗组曲》间奏曲

霍尔斯特的音乐创作除受英国传统的民歌、牧歌和宗教音乐的影响外,也受当时欧洲的新音乐,如I.F.斯特拉文斯基等作曲家作品的影响。他爱好印度文学,这使他的某些作品带有一种东方的神秘色彩。

6.《沉思》

原曲为马斯奈的歌剧《泰伊思》第二幕第一场与第二场中间所奏的间奏曲,故又称为"泰伊思冥想曲",这首曲子的主人公们的爱情所感动.故事因载伊斯的美丽和神父之间人性与宗教间的相互纠葛向人们展示了爱情的美好。

此曲常被单独演奏,成为小提琴独奏曲中经久不衰的名篇,也是马斯奈的代表作品。

7.比才 歌剧《卡门》间奏曲

“卡门”是歌剧舞台上经久不衰的演出剧目。第三幕有一首间奏曲表现女主人公卡门与她的爱人初恋时的甜美心情,但有人把这首曲子名为牧歌,似乎这是牧童在悠闲之中吹出来的牧笛曲子。

长笛吹出的旋律和平而喜悦,另一个单簧管的音乐似在呼应而吹响。这一首牧笛乐曲不很热烈激情,但在后面部分变得格外流畅而悠扬,似乎是牧场远处山谷中传来鸣响似的回声作为结尾,体现人们对幸福的向往。

8.舒曼《A小调琴协奏曲》

Op.54 - 2.第二乐章:优雅的小行板

《a小调钢琴协奏曲》是舒曼一部重要的代表作,也是他唯一的一部钢琴协奏曲,全曲表达了作曲家对其妻,著名的钢琴家克拉拉·舒曼的爱意,和对婚姻生活的赞美以及为之奋斗的决心。其中蕴涵了斗争性和幻想性两个最为重要的浪漫主义精神。本文选择舒曼的《a小调钢琴协奏曲》为研究对象,结合自身的实际演奏体验,从曲式分析,演奏体验与背景知识的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研究,以达到对整首乐曲的深入理解和阐释。

9.舒曼《克莱斯勒偶记》间奏曲

充满情感地,但不很快

以快速的流动,推动更快的音节达到了极度的亢奋,音乐似乎进入第一曲的主题,依然是在疑虑中现出了不安,但变奏的主题温暖地出现了,如一缕阳光,拨开了迷雾,那幸福的心呀随着音乐在一起跳动,在此刻那几个音符又那么撩动人的心弦。眼前的一切都那么真实而美好。想着这是舒曼与克拉拉的爱情的写照,舒曼在维克家里与他的女儿克拉拉相识并相爱。维克一直阻挠舒曼和克拉拉的婚事,后来舒曼向法院提出有关婚事受阻的控诉,诉讼成功,两人才喜结良缘,从此两位艺术家生活在最亲密和融洽的爱情之中。

乐曲以快板的形式表现着爱恋,爱情那么地会让人疯狂,主题旋律变奏成琶音,由左手伴奏着(我没看过谱子,不知感觉对不?)这个温暖的变奏一直在急燥的右手旋律背后跟随着,反而从没让我忽略,就这样音乐一直推向灿烂,在钢琴的华采中,唐诗“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突然闪现出来,这一枝兰花使林中各种花草的缤纷色彩在它们面前黯然失色。这是舒曼眼中的克拉拉,若兰花一般。

10.比才《阿莱城的姑娘组曲》

比才脍炙人口的作品。1872年夏天,法国沃德维尔剧院经理邀请比才为即将在他的剧院里上演的话剧《阿莱城姑娘》写戏剧配乐,他在很短的时间里为话剧《阿莱城姑娘》写了27段音乐。

话剧《阿莱城姑娘》上演了,戏剧没有获得成功,可是音乐却受到观众好评。后来这部话剧很少演出,比才就从中选了4段音乐编成管弦乐《阿莱城姑娘组曲》,演出后受到热烈欢迎。这首具有法兰西风格并糅和了西班牙情调的田园诗,曾经有人这样评价过:“它洋溢着作者心中的梦幻,形式纯朴自由,音调悠扬高雅,像慈母的微笑,像洁白的爱情的结晶,提琴部分的香气在弦线上散发出来,温柔的泪珠滚流着。”

意大利电影专业的大学有哪些

1、《钢琴师》

本人最爱的电影,没有之一。这是一部客观、冷静、不带意识形态的电影,犹太钢琴家斯普尔曼在纳粹迫害里四处流亡,向他伸出援助的人好坏都有,看似平淡却真实残酷。

2、《芬妮的旅程》

当孩子们把飞散的钱当做飞舞的蝴蝶一样追逐玩耍的时候,当芬妮背着小弟弟冒着枪口奔向瑞士的时候,你会感到,这个世界再黑暗再肮脏,还是有一束光。

3、《波斯语课》

他们并非无名之辈,因为拯救我的不是波斯语课,不是我虚构的语言,更不是你。而是这2840个犹太人,他们都有名字,我都记得。

4、《我们的父辈》

从德国人的视角看待二战,震撼发人深省。起初以为是拼搏,最后沦为无望的等待,几个年轻人变成时代洪流里的殉葬品。

5、《穿条纹睡衣的男孩》

在黑暗的理性到来之前,用以丈量童年的是听觉,嗅觉以及视觉。天空、白云、阳光、大树、秋千,威严的父亲、美丽的母亲、情窦初开的姐姐,以及很多人在劳动的“农场”。

6、《苏菲的选择》

快乐的时候如玫瑰,回忆里又如枯槁。如拨开迷雾一般,一步步探向过去的深渊。苏菲做出选择的那一瞬间,或许就已经死了吧。

7、《安妮日记》

安妮将一切都倾诉于日记她的感受,她的恐惧和隐藏期间的所有故事。人性的丑恶在生存的压力下原形毕露,但我们还是同情他们,因为他们的生命如此脆弱无常。

8、《一袋弹子》

从两个孩子的角度来叙述二战,没有战争场面的描写,却能让人完完全全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以及作为个体在大时代背景下的飘摇。

9、《辛德勒的名单》

每一次重温都是一次心灵的撼动,印象最深刻的是黑白画面中那一抹小小的红色的身影。“凡救人一命,即救全世界!” 辛德勒名单上的每一个名字,都是一条被救下的生命。

10、《动物园园长的夫人》

二战特殊时期,动物园里没有动物却藏匿着人,动物园变成了犹太人的庇护所。虽然昼夜颠倒,到处弥漫着死亡气息,但这里是可以活下去的渡口。

11、《黑皮书》

正与邪,善与恶,在战争的大背景下全部模糊,战争中从来没有好人与坏人,只有强者和弱者。

12、《偷书贼》

电影以死神为旁白,却丝毫不会让人感到恐怖。战争、亲情、友情、爱情、生离、死别、恐惧、欢乐,在死神的娓娓道来中,人性的美好与罪恶缓缓展开。

13、《美丽人生》

喜剧的开始,悲剧的结束。我以为如此智慧的一个人,在那几声枪响过后,必定是会走出来,继续对他的公主说早安的......

14、《希特勒的男孩》

当男孩在冰冷的河水中松开手的一瞬间,我在他眼里看到了一种比冰水更纯洁的东西,而这种东西也同时拯救了另一个男孩。

15、《围捕》

那些发动战争的,那些怀揣信心的,那些逃亡的,那些彼此对抗的,所有的事件,甚至那些最极端离谱的,都发生在1942年的这个夏天。

16、《索尔之子》

“在奥斯威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 电影不歌颂英雄,不反思历史,它只想告诉我们,那段岁月的恐怖,我们永远不能真正体会。而这部电影,把我们与“真正体会”又拉近了一步。

17、《集中营血泪》

电影描述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犹太人在集中营挣扎求存的真实事迹,在一个完全将人性自尊剥夺的恶劣环境下,这群女性挣扎着活了过来。

18、《善意的谎言》

战争来临的时候,士气与心灵救赎是多么重要,哪管是真是假。有了这样的安慰,只要活着,人们心中就还有一丝希望。

19、《母亲的勇气》

少年去采路边的花,想送给列车上刚认识的姑娘,伸手的时候,中弹倒下。这一幕我永远无法忘记。

20、《逃离索比堡》

老人和儿童直接送去煤气施毙,暴虐杀人不眨眼的纳粹军官,逃跑失败不得已殉葬儿子的父亲,还有在枪弹中奔跑倒下的人。假如,强者不悲悯,弱者不勇敢,这个世界永远无解。

21、《夜与雾》

没有任何修饰与遮掩,用无法回避的图片和影像抵达恶与暴力的极端。纳粹集中营,是超乎想象的人间炼狱,电影的真实呈现令人毛骨悚然。

22、《胜利大逃亡》

人类崇高正义的一面,通过足球比赛里的为了荣誉而拼搏的精神表现出来,德国的球员军人也罢,盟国也好,都有这一颗对足球热爱的心。

23、《出埃及记》

《出埃及记》是“一个国家的诞生”的神话,也是一个民族自我救赎的寓言。二战结束后,有很多犹太大屠杀幸存者纷纷从欧洲偷渡到巴勒斯坦,“出埃及记1947”就是其中一艘较大的偷渡船。

24、《裸露在狼群》

一个犹太男孩出现在了布痕瓦尔德集中营内,救或不救,杀或不杀,成为了两方主要考虑的问题。裸露在狼群的不止是羔羊,还有人类的本性。

25、《死亡终点站》

最后一批犹太人被赶上了开往集中营的火车,拥挤狭窄的车厢中没有任何食物,这最后六百多名犹太人的结局似乎只有两个——死在火车上,抑或,死在集中营。

“意大利电影专业考试(意大利电影专业的大学)” 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