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中医考试安排(明朝中医书籍)
明朝中医书籍
《伤寒杂病论》是中国传统医学著作之一,作者是张仲景,是集秦汉以来医药理论之大成,并广泛应用于医疗实践的专书,是我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古典医著之一,至今是中国中医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也是我国第一部临床治疗学方面的巨著。
《伤寒杂病论》的影响:
《伤寒论》在中国医学史,乃至世界医学史上,崇高的地位。其成书于东汉末年,其时,中医的理论基础已经相当的完备,以《内经》等为代表的一批医学著作已经在世上流行。
《伤寒论》也以其承前启后的作用,开启了中国医学的新纪元,其所阐述的理论与方法,至今仍在指导着中国医学的发展与实践,对世界医学,特别是日、韩等东亚国家的传统医学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明朝中医著作
有明末著名医生是,万密斋,原名,万全
号,密斋
生于罗田(今属湖北)大河岸,是我国明代与李时珍齐名的著名医学家 ,被国家中医管理局评定为明清时期30位著名的医学家之一。他治学严谨,医德高尚,行医五十多年,誉满鄂、豫、皖、赣,名噪明隆庆万历年间,后被康熙皇帝嘉封为“医圣”。
明朝中医书籍有哪些
1、《灵枢经》
《灵枢经》,又称《灵枢》、《针经》、《九针》,是中国传统医学重要著作之一。
2、《针灸大成》
《针灸大成》由明代杨继洲原着、靳贤补辑重编,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刊行。共10卷。
3、《难经》
《难经》又称《黄帝八十一难》,其内容和体例是针对《黄帝内经》的某些问题设难答疑,以对这些问题进行解释和发挥。
4、《脉经》
《脉经》是中医脉学著作。西晋王叔和撰于公元三世纪,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汉以前脉学之大成,
5、《频湖脉学》
《濒湖脉学》是我国明代著名中医药学家李时珍所做,频湖脉学也是我国一部医学著作。它是作者研究脉学的心得。
明朝中医药
1596年,李时珍(约1518~1593年),明代杰出医药学家,字东璧,晚号濒湖山人,蕲州(今湖北蕲春)人,在宋代唐慎微《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基础上编成《本草纲目》并在南京正式出版刊行。此书采用“目随纲举”编写体例,故以“纲目”名书,是一部临证用药手册
1600年左右西洋医学开始流传入中国。邓玉函(Father Jean Terrenz,1575~1630)于1621年到中国,传播西方哲学与医学,著有《人身概论》,是传入中国的最早的人体解剖学。
此外,杨继洲(约公元1522~1620年),字济时,明代三衢(今浙江省衢州市六都杨村)人,明代著名针灸医家,于1601年著《针灸大成》。陈实功(1555~1636年),字毓仁,号若虚,江苏东海(今南通市)人,明代外科学家,于1617年著有《外科正宗》,对皮肤病、肿瘤都有较多的论述,是中医外科的经典著作。张景岳(1563~1640年),名介宾,字惠卿,号景岳,善用熟地,人称“张熟地”,明末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明代杰出的医学家,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人称“医术中杰士”、“仲景以后,千古一人”,著有《类经》(1624年刊行)、《类经图翼》、《类经附翼》、《景岳全书》(1640年成书)等中医经典。吴有性(1582~1652年),字又可,吴县东山人,明末清初传染病学家,著有《瘟疫论》(1641年),,提出“疠气”致病之学说,是世界医传染病学史上的伟大创举。
随着历史的推移,不同文化渗入融合,中国各民族之间,以及与世界的交流使人们的意识形态发生变迁。对于哲学的无限思考中,经济、文化、科技得到空前发展。此时的医学仍站在哲学的最前方,再次接受盛世的到来。
明朝的中医名家
一、扁鹊,春秋战国时代人。
本名秦缓,由于他的医术高超,被认为是神医,所以当时的人们借用了上古神话的黄帝时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扁鹊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相传有名的中医典籍《难经》为扁鹊所著。
二、华佗,东汉末年人。
少时曾在外游学,行医足迹遍及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地,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并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 华佗首创用全身麻醉法施行外科手术,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他还创编了一种锻炼方法,叫做“五禽戏”。
三、张仲景,东汉末年人。
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 。在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论》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
四、孙思邈,唐代人。
被后人尊称为“药王”。孙思邈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及时记录下来,完成了他的著作《千金要方》,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临床医学百科全书。孙思邈接受朝廷的邀请,与政府合作开展医学活动。唐高宗显庆四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
五、李时珍,明代人。
李时珍,历经27个寒暑,三易其稿,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完成了192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此外对脉学及奇经八脉也有研究。著述有《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等多种。 被后世尊为 “药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