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生院 > 综合信息 > 正文内容

古代进士科考试(古代进士考试几年一考)

2023-04-04 08:29:16综合信息

古代进士考试几年一考

曾国藩考秀才考了七次才考中,考进士是一次考中。

古代进士考试考什么?

进士不是官职,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层次的功名,是一个学位,相当于今天的博士。古代科举考试,宋代以后分为四级考试制。最低层是院试,是学院村塾里的学子参加县里的选拔考试,入围者谓秀才,即优秀人才。这是初级学位,不放官。只能取得参加乡试的资格。(省试)然后参加乡试,及格者为举人,即推举选拔的人才。

举人如逢地方缺员可直

进士的考试叫什么

举进士的意思是应举参加进士科考试。

例如韩愈《讳辩》说:“愈与李贺书,劝贺举进士”,《送孟秀才序》说:“京师之进士以千数”,就是指当时应举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人说的。

考进士科被录取称为进士及第,第一名称为状元,后世对状元的称谓由此而来。进士及第尚未授官的称为前进士,还要参加吏部的考选,取中后才授予官职,类似于现在的公务员资格和公务员考试。

古代进士难度

古代秀才相对好考,一般如果是读书的料子,稍微用功读书,考个秀才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是举人就有些难度了,如果考上举人,就享有官员待遇了。进士就太难考了,有很多考了一辈子也没能金榜题名的。

古代进士几年考一次

三年

唐代一般每年都设科取士。而宋代科举考试就是三年一次,由于科举考试还分为不同的级别,有乡试、会试和殿试,所以科举考试举行的时间也各不相同,一般乡试是在秋季举行,而会试是在乡试结束后第二年春天举行,殿试紧随其后。

  科举制

  隋唐之际新兴起来的一种选拔官吏的制度。魏晋以后,封建政权利用九品中正制品第人才,录用官员,清要官职被门阀世族垄断。南北朝时期,寒门庶族政治势力逐渐扩大。北周时,“选无清浊”。隋朝建立后,九品中正制废弛,但以秀才、明经等科课试选士的做法仍沿袭下来,隋炀帝杨广又置进士科,科举制逐渐形成,并在唐代获得进一步发展。

  这一制度,被唐以后各代封建王朝所承袭,并为古代朝鲜和越南所仿效。科举制在清朝末期被废止。

  科举考试的等级

  宋代实行解试、省试、殿试等三级考试制。

  解试又称乡贡,由地方官府考试举人,然后将合格举人贡送朝廷。解试包括州试(乡试)、转运司试(漕试)、国子监试(太学试)等几种方式,每逢科场年,在八月十五日开考,连考三日,逐场淘汰。举人解试合格,由州或转运司、国子监等按照解额解送礼部,参加省试。

  省试由尚书省礼部主管,在春季选日考试各地举人,分别科目连试三日,合格者由礼部奏名朝廷,参加殿试。自开宝六年(973)开始,由皇帝亲临殿陛出题考试礼部奏名合格举人,并重定名次。从此,每次省试后,必定举行殿试,殿试所定名次与省试有所不同,举人殿试合格才算真正“登科”。

  除解试、省试、殿试外,南宋四川还举行与省试相当的类省试,以照顾远离临安的四川举人。为了防止各级考试的考官作弊,规定有关官员的子弟、亲戚、门客应试时必须回避,另派考官设场屋考试,称“别头试”。在不同时期,对不同科目和身分的举人,实行不同的考试方式,有牒试、帘试、附试、同文馆试、锁厅试、比试、拍试、刑法试等。

  各级考试的考试程式逐步完备。如省试,在开考前数日,考官全部同时进入贡院,开始进行考试准备工作,在考试期间不得私自外出或会见亲友,称锁院。举人向贡院交纳试纸和家状,加盖官印。在考场内,举人按座位榜对号入座,座位上标明举人姓名;官府刻印试题及注解,分发举人,举人纳卷后,封弥院负责密封试卷卷头,亦即将举人姓名、乡贯糊住,或截去卷头,编成字号;誊录院负责誊写出试卷副本,对读所校勘副本使无脱误。

“古代进士科考试(古代进士考试几年一考)” 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