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物理学院凝聚态物理系
2020-12-04 15:29:00物理学院
凝聚态物理学是研究由大量微观粒子(原子、分子、离子、电子)组成的凝聚态物质的微观结构、粒子间的相互作用、运动规律及其物质性质与应用的科学。它是以固体物理学为主干,进一步拓宽研究对象,深化研究层次形成的学科。其研究对象除了晶体、非晶体与准晶体等固体物质外,还包括稠密气体、液体以及介于液体与固体之间的各种凝聚态物质,内容十分广泛。其研究层次,从宏观、介观到微观,进一步从微观层次统一认识各种凝聚态物理现象;物质维数,从三维到低维和分数维;结构从周期到非周期和准周期,完整到不完整和近完整;外界环境从常规条件到极端条件和多种极端条件交叉作用,等等,形成了比固体物理学更深刻更普遍的理论体系。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凝聚态物理学已成为物理学中最重要、最丰富和最活跃的分支学科,在诸如半导体、磁学、超导体等许多学科领域中的重大成就已在当代高新科学技术领域中起关键性作用,为发展新材料、新器件和新工艺提供了科学基础。前沿研究热点层出不穷,新兴交叉分支学科不断出现,是凝聚态物理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与生产实践密切联系是它的另一重要特点,许多研究课题经常同时兼有基础研究和开发应用研究的性质,研究成果可望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吉林大学物理学院凝聚态物理简介:
吉林大学凝聚态物理学科是1986年批准的原国家重点学科。该学科1989年建立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1995年通过验收并对外开放,1998年通过教育部预评估。1993建立"国家物理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995年列入"211工程"项目重点建设学科,1998年成为首批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授权单位。
该学科多年来一直围绕学科发展的前沿、国家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需要开展研究,形成了高压物理、超硬材料与高压相功能材料,薄膜物理,高压极端条件下的稀土固体物理学,稀土永磁化合物与材料磁性和非周期局域固体结构等五个各具特色、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受到国内外同行的重视。近五年,在国内外主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0余篇,其中SCI收录300余篇;在国际重要学术会议上做特邀报告10次。目前承担科学研究项目60多项。获省部级奖励3项,国家发明专利7项。
近五年,本学科共招收56名博士(已获学位27名),招收111名硕士(已获学位57名),有3名博士后出站。不仅为本学科发展培养了一只高素质的后备队伍,也为其它相关领域输送了大量高层次人才。开展了广泛的学术交流活动,派出20多人进修或短期合作研究,接待了30多人次的国际知名专家学者讲学,聘请多名学者任名誉或客座教授,保持了与多个国际一流单位的长期紧密合作关系,举办了全国学术会议7次,扩大了本学科在国内外的影响和知名度。
近20年来凝聚态物理的研究热点:
1.准晶态的发现(1984年)
2.高温超导体的发现YBaCuO2(1986年)
3.纳米科学(1984年)
4.材料的巨磁阻效应LaSrMnO3(1992年)
5.新的高温超导材料MgB2(2001年)
吉林大学物理学院凝聚态物理简介:
吉林大学凝聚态物理学科是1986年批准的原国家重点学科。该学科1989年建立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1995年通过验收并对外开放,1998年通过教育部预评估。1993建立"国家物理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995年列入"211工程"项目重点建设学科,1998年成为首批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授权单位。
该学科多年来一直围绕学科发展的前沿、国家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需要开展研究,形成了高压物理、超硬材料与高压相功能材料,薄膜物理,高压极端条件下的稀土固体物理学,稀土永磁化合物与材料磁性和非周期局域固体结构等五个各具特色、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受到国内外同行的重视。近五年,在国内外主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0余篇,其中SCI收录300余篇;在国际重要学术会议上做特邀报告10次。目前承担科学研究项目60多项。获省部级奖励3项,国家发明专利7项。
近五年,本学科共招收56名博士(已获学位27名),招收111名硕士(已获学位57名),有3名博士后出站。不仅为本学科发展培养了一只高素质的后备队伍,也为其它相关领域输送了大量高层次人才。开展了广泛的学术交流活动,派出20多人进修或短期合作研究,接待了30多人次的国际知名专家学者讲学,聘请多名学者任名誉或客座教授,保持了与多个国际一流单位的长期紧密合作关系,举办了全国学术会议7次,扩大了本学科在国内外的影响和知名度。
近20年来凝聚态物理的研究热点:
1.准晶态的发现(1984年)
2.高温超导体的发现YBaCuO2(1986年)
3.纳米科学(1984年)
4.材料的巨磁阻效应LaSrMnO3(1992年)
5.新的高温超导材料MgB2(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