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商学院院长刘金全
吉林大学作为一个公立大学,校园类型属于综合类,于1960年被评为全国重点大学而被社会人士广泛关注。
刘金全,男,汉族。1964年生于黑龙江省密山县,中国共产党员,吉林大学商学院院长教授。
1996年7月至1997年10月,受美国新闻总署Fulbright项目资助,在大学经济系参加中美经济学博士学位联合培养,在世界银行亚洲分部进行金融理论学习和研究;2000年9月至2001年2月,在统计系与美国统计学总统奖获得者范剑青教授进行金融风险管理专题的合作研究;2003年8月至2004年8月:在大学与著名计量经济学家KimChang-Jin教授进行经济周期计量和经济政策机制方面的合作研究。现任中国数量经济学学会常务理事;韩国高丽大学和日本九州大学客座教授;入选教育部第一批新世纪优秀人才;多次被评为吉林省优秀省管专家;吉林省第八批优秀中青年专家;2002度宝钢“优秀教师奖”获得者;2004年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现为吉林大学商学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负责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9900025):宏观经济冲击传导机制和反应机制研究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471016):经济周期波动非线性和非对称性机制的动态计量研究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0CJY003):实际经济冲击和名义经济冲击机制研究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2BJY019):实际经济与名义经济关联与影响的理论模型与计量检验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5BJL019):新经济周期波动态势下保持经济持续和谐发展的经济政策机制研究6.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项目(2000ZDXM790009):经济政策作用机制与风险问题研究7.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项目(05JJD790078):经济政策机制与经济周期波动之间关联性和相依性的计量研究8.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项目(2007JJD790125):我国经济周期波动态势与宏观经济总量内在关联机制的动态计量研究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应急):金融危机中的经济形态关联性与市场反应机制研究
研究成果
[1]我国货币与产出非对称影响关系的实证研究,《经济研究》2008年第1期。[2]我国经济周期阶段性划分与经济增长走势分析,《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第1期。[3]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与宏观经济波动的关联性,《金融研究》2008年第10期。[4]宏观经济政策作用机制的理论基础与计量研究,专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12月。[5]我国通货膨胀率均值过程和波动过程中的双长记忆性度量与统计检验,《管理世界》2007年第7期。[6]利率期限结构的Markov区制转移模型与实证分析,《经济研究》2006年第11期。[7]人民币汇率的购买力平价假说检验,《管理世界》2006年第3期。[8]我国货币政策冲击对实际产出周期波动的非对称影响分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第10期。[9]中国菲利普斯曲线与通货膨胀预期轨迹,《世界经济》2006年第6期。[10]我国通货膨胀率动态波动路径的结构性转变特征与检验,《中国管理科学》2006年第1期。[11]具有Markov区制转移的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及其应用,《管理科学学报》2006年第6期。[12]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区制转移模型及区制状态分析,《浙江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13]我国国际资本流动性程度和非流动性原因的度量与检验,《财经研究》2006年第2期。[14]我国经济周期波动中实际产出波动性的动态模式与成因分析,《经济研究》2005年第3期。[15]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关联性的计量检验,《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16]经济增长风险的冲击传导和经济周期波动的“溢出效应”,《经济研究》2003年第10期。[18]我国货币政策作用机制的阶段性与货币-产出之间影响关系检验,《统计研究》2003年第8期。[19]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新态势和宏观经济政策的稳定性,《吉大学报》2003年第4期。[20]货币政策作用非对称性的离散选择模型及其检验,《南京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21]我国经济周期波动态势与经济增长趋势分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年第6期。[22]我国货币政策作用非对称性和波动性的实证检验,《管理科学学报》2003年第3期。[23]中国经济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动态相关性研究,《世界经济》2003年第6期。[24]实际经济与名义经济规模和活性的关联性分析,《复旦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25]投资波动性与经济周期之间的关联性分析,《中国软科学》2003年第4期。[26]经济政策有效性和动态非相容性—政治经济周期理论的拓展,《经济评论》2003年第3期。[27]我国经济增长的阶段性假说和波动性溢出效应检验,《财经研究》2003年第5期。[28]从“软着陆”到“软扩张”,《经济学动态》2003年第5期。[29]我国经济周期波动态势与经济增长趋势分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年第6期。[30]我国经济增长的阶段性和全面小康增长的实现途径,《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第2期。[31]时间序列的分整检验与“费雪效应”机制分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2003年第4期。[32]经济增长在险水平、条件波动性与经济增长态势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第1期。[33]“预防性储蓄动机”的实证检验,《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年第1期。
刘金全,男,汉族。1964年生于黑龙江省密山县,中国共产党员,吉林大学商学院院长教授。
1996年7月至1997年10月,受美国新闻总署Fulbright项目资助,在大学经济系参加中美经济学博士学位联合培养,在世界银行亚洲分部进行金融理论学习和研究;2000年9月至2001年2月,在统计系与美国统计学总统奖获得者范剑青教授进行金融风险管理专题的合作研究;2003年8月至2004年8月:在大学与著名计量经济学家KimChang-Jin教授进行经济周期计量和经济政策机制方面的合作研究。现任中国数量经济学学会常务理事;韩国高丽大学和日本九州大学客座教授;入选教育部第一批新世纪优秀人才;多次被评为吉林省优秀省管专家;吉林省第八批优秀中青年专家;2002度宝钢“优秀教师奖”获得者;2004年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现为吉林大学商学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负责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9900025):宏观经济冲击传导机制和反应机制研究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471016):经济周期波动非线性和非对称性机制的动态计量研究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0CJY003):实际经济冲击和名义经济冲击机制研究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2BJY019):实际经济与名义经济关联与影响的理论模型与计量检验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5BJL019):新经济周期波动态势下保持经济持续和谐发展的经济政策机制研究6.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项目(2000ZDXM790009):经济政策作用机制与风险问题研究7.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项目(05JJD790078):经济政策机制与经济周期波动之间关联性和相依性的计量研究8.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项目(2007JJD790125):我国经济周期波动态势与宏观经济总量内在关联机制的动态计量研究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应急):金融危机中的经济形态关联性与市场反应机制研究
研究成果
[1]我国货币与产出非对称影响关系的实证研究,《经济研究》2008年第1期。[2]我国经济周期阶段性划分与经济增长走势分析,《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第1期。[3]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与宏观经济波动的关联性,《金融研究》2008年第10期。[4]宏观经济政策作用机制的理论基础与计量研究,专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12月。[5]我国通货膨胀率均值过程和波动过程中的双长记忆性度量与统计检验,《管理世界》2007年第7期。[6]利率期限结构的Markov区制转移模型与实证分析,《经济研究》2006年第11期。[7]人民币汇率的购买力平价假说检验,《管理世界》2006年第3期。[8]我国货币政策冲击对实际产出周期波动的非对称影响分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第10期。[9]中国菲利普斯曲线与通货膨胀预期轨迹,《世界经济》2006年第6期。[10]我国通货膨胀率动态波动路径的结构性转变特征与检验,《中国管理科学》2006年第1期。[11]具有Markov区制转移的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及其应用,《管理科学学报》2006年第6期。[12]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区制转移模型及区制状态分析,《浙江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13]我国国际资本流动性程度和非流动性原因的度量与检验,《财经研究》2006年第2期。[14]我国经济周期波动中实际产出波动性的动态模式与成因分析,《经济研究》2005年第3期。[15]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关联性的计量检验,《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16]经济增长风险的冲击传导和经济周期波动的“溢出效应”,《经济研究》2003年第10期。[18]我国货币政策作用机制的阶段性与货币-产出之间影响关系检验,《统计研究》2003年第8期。[19]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新态势和宏观经济政策的稳定性,《吉大学报》2003年第4期。[20]货币政策作用非对称性的离散选择模型及其检验,《南京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21]我国经济周期波动态势与经济增长趋势分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年第6期。[22]我国货币政策作用非对称性和波动性的实证检验,《管理科学学报》2003年第3期。[23]中国经济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动态相关性研究,《世界经济》2003年第6期。[24]实际经济与名义经济规模和活性的关联性分析,《复旦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25]投资波动性与经济周期之间的关联性分析,《中国软科学》2003年第4期。[26]经济政策有效性和动态非相容性—政治经济周期理论的拓展,《经济评论》2003年第3期。[27]我国经济增长的阶段性假说和波动性溢出效应检验,《财经研究》2003年第5期。[28]从“软着陆”到“软扩张”,《经济学动态》2003年第5期。[29]我国经济周期波动态势与经济增长趋势分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年第6期。[30]我国经济增长的阶段性和全面小康增长的实现途径,《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第2期。[31]时间序列的分整检验与“费雪效应”机制分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2003年第4期。[32]经济增长在险水平、条件波动性与经济增长态势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第1期。[33]“预防性储蓄动机”的实证检验,《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年第1期。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