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历史沿革
吉林大学是国内最早开展计算机科学研究的院校之一。
1.早在1958年,王湘浩先生从代数方向转向计算机科学方向,建立了“控制论”研究室,对计算机系统结构进行了研究。
2.上世纪六十年代,在“多值逻辑”和“自动机理论”两方面取得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
3.1960年到1975年,先后研制了6台计算机。
4.1974年,完成了“ALGOL60编译系统74”。
5.1976年5月,王湘浩院士创建了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系。
6.1977年,王院士在国内率先开拓了“人工智能”研究方向,有力推动了国内人工智能研究。
7.1981年,“计算机软件”专业被批准为全国首批博士学位授权专业。
8.1985年,批准建立了全国首批“计算机软件”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9.1988年,“计算机软件”又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专业。
10.1993年12月,批准建立了国家教委“符号计算与知识工程开放研究实验室”。
11.1997年,建设了“符号、数值计算与知识工程”“九五”“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
12.1998年,“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获博士学位授予权。
13.1999年,建立了“信息产业部计算机通信重点实验室”。同年9月,国家教育部确认首批“符号计算与知识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4.2000年,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15.2001年5月,由原吉林大学、吉林工业大学、长春科技大学、长春邮电学院的计算机系组建成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同年年12月,教育部和国家计委联合批准建设了吉林大学“国家级示范性软件学院”。
16.2002年,建设了“计算与软件科学及信息处理”“十五”“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学科再次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被评为吉林省重点学科。
17.2003年,吉林大学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圆满通过了教育部中期评估。
18.2004年,建设了“计算与软件科学”“985工程”二期科技创新平台。
19.2005年,成立了“国家Linux技术培训与推广中心”。
20.2006年,新增生物信息学博士点和生物信息学、网络与信息安全硕士点以及网络与信息安全本科生专业;“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吉林省重点学科通过省教育厅评估,“计算机系统结构”学科被评为省重点学科,至此,三个二级学科均为省重点学科;吉林省“网络技术及应用软件”工程研究中心被吉林省发改委批准建立,吉林省高等学校“软件新技术”重点实验室获得批准;“符号计算与知识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了教育部评估,被评为良好类重点实验室;建立了“符号计算与知识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珠海分实验室。
21.2007年,吉林省普通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中心”获得批准;“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国家重点学科经过高校间互评,顺利通过评估。“网络技术及应用软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通过专家论证,成为吉林大学第二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网络技术及应用软件”吉林省工程研究中心被吉林省发改委批准建立。
22.2008年,“海战场攻防对抗仿真技术”教育部国防重点实验室被批准建设;获得了“软件科学与智能信息处理”、“生物信息学与分子、纳米医学和植物逆境调控前沿技术研究”和“军用先进技术研究——军用指挥仿真研究”三个“十一五”“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生物识别新技术”吉林省重点实验室被批准建立;吉林省高等学校“软件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和“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中心”通过中期检查;
23.2009年,“计算与软件科学”“985工程”二期科技创新平台通过验收。建立了“国家反计算机入侵和防病毒研究中心信息安全(吉林)培训基地”。
24.2010年,被批准建立“吉林大学高性能计算中心”。被批准建设“软件与网络新技术及生物计算”“985工程”三期科技创新平台。
25.2011年,“软件工程”获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9月“符号计算与知识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教育部评估,10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通过了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26.2013年7月,被吉林省发改委批准建立“吉林省高性能计算工程中心(吉林大学)”和“吉林省电子商务关键支撑技术工程实验室”。8月“海战场攻防对抗仿真技术”教育部国防重点实验室以98分的优秀成绩顺利通过验收(全国最高分)。“软件与网络新技术及生物计算”985工程三期科技创新平台顺利通过评估。
1.早在1958年,王湘浩先生从代数方向转向计算机科学方向,建立了“控制论”研究室,对计算机系统结构进行了研究。
2.上世纪六十年代,在“多值逻辑”和“自动机理论”两方面取得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
3.1960年到1975年,先后研制了6台计算机。
4.1974年,完成了“ALGOL60编译系统74”。
5.1976年5月,王湘浩院士创建了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系。
6.1977年,王院士在国内率先开拓了“人工智能”研究方向,有力推动了国内人工智能研究。
7.1981年,“计算机软件”专业被批准为全国首批博士学位授权专业。
8.1985年,批准建立了全国首批“计算机软件”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9.1988年,“计算机软件”又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专业。
10.1993年12月,批准建立了国家教委“符号计算与知识工程开放研究实验室”。
11.1997年,建设了“符号、数值计算与知识工程”“九五”“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
12.1998年,“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获博士学位授予权。
13.1999年,建立了“信息产业部计算机通信重点实验室”。同年9月,国家教育部确认首批“符号计算与知识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4.2000年,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15.2001年5月,由原吉林大学、吉林工业大学、长春科技大学、长春邮电学院的计算机系组建成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同年年12月,教育部和国家计委联合批准建设了吉林大学“国家级示范性软件学院”。
16.2002年,建设了“计算与软件科学及信息处理”“十五”“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学科再次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被评为吉林省重点学科。
17.2003年,吉林大学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圆满通过了教育部中期评估。
18.2004年,建设了“计算与软件科学”“985工程”二期科技创新平台。
19.2005年,成立了“国家Linux技术培训与推广中心”。
20.2006年,新增生物信息学博士点和生物信息学、网络与信息安全硕士点以及网络与信息安全本科生专业;“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吉林省重点学科通过省教育厅评估,“计算机系统结构”学科被评为省重点学科,至此,三个二级学科均为省重点学科;吉林省“网络技术及应用软件”工程研究中心被吉林省发改委批准建立,吉林省高等学校“软件新技术”重点实验室获得批准;“符号计算与知识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了教育部评估,被评为良好类重点实验室;建立了“符号计算与知识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珠海分实验室。
21.2007年,吉林省普通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中心”获得批准;“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国家重点学科经过高校间互评,顺利通过评估。“网络技术及应用软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通过专家论证,成为吉林大学第二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网络技术及应用软件”吉林省工程研究中心被吉林省发改委批准建立。
22.2008年,“海战场攻防对抗仿真技术”教育部国防重点实验室被批准建设;获得了“软件科学与智能信息处理”、“生物信息学与分子、纳米医学和植物逆境调控前沿技术研究”和“军用先进技术研究——军用指挥仿真研究”三个“十一五”“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生物识别新技术”吉林省重点实验室被批准建立;吉林省高等学校“软件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和“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中心”通过中期检查;
23.2009年,“计算与软件科学”“985工程”二期科技创新平台通过验收。建立了“国家反计算机入侵和防病毒研究中心信息安全(吉林)培训基地”。
24.2010年,被批准建立“吉林大学高性能计算中心”。被批准建设“软件与网络新技术及生物计算”“985工程”三期科技创新平台。
25.2011年,“软件工程”获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9月“符号计算与知识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教育部评估,10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通过了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26.2013年7月,被吉林省发改委批准建立“吉林省高性能计算工程中心(吉林大学)”和“吉林省电子商务关键支撑技术工程实验室”。8月“海战场攻防对抗仿真技术”教育部国防重点实验室以98分的优秀成绩顺利通过验收(全国最高分)。“软件与网络新技术及生物计算”985工程三期科技创新平台顺利通过评估。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