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生院 > 经济学院 > 正文内容

经济学院 吉林大学

2020-11-13 21:22:00经济学院1
经济学院始建于1985年,是我校第一批成立的学院,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946年吉林大学前身东北行政学院设置的经济学专业。1952年学校更名为东北人民大学,其经济学科又增设了贸易系、合作系和经济系。
学院简介
历经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和半个多世纪的建设,现今业已形成了从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的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拥有理论经济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 。1994年和2002年,政治经济学专业、世界经济专业分别被评为吉林省普通高等教育重点学科。1998年,教育部批准经济学院设立“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2000年,理论经济学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2] 批准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同年,“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被教育部批准成为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5年应用经济学被教育部学位委员会批准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8年教育部批准设立经济学特色专业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还成立”中日经济社会共同研究中心”、“知识经济研究中心”、“公共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东亚经济研究中心”、“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研究中心”等在全国独具特色的科研机构。从而跻身于国内一流经济学院的行列,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肯定。
1985年建立经济管理学院时,原中共中央副主席、中顾委主任、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同志亲自为吉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题写院名。1995年建院10周年时,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吉林大学兼职教授李岚清同志亲笔题词祝贺。
在武书连主持编撰的2014中国大学经济学A++级专业排行榜中,我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排名全国第十。[4] 教育部学科评估中,我校理论经济学得分78分,全国排名第十名。

经济学院始终致力于卓越的教育水准,加快教学、科研手段的现代化,探索适应21世纪要求的经济学人才的培养模式和方案,不断完善和开拓反映时代要求、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经济学院有一整套完善的教学管理体制,从课程设置、教学计划、教学质量的控制到教学效果的评估都严格把关。担任课程主讲的教授均有深厚的学术功底,不仅出版过多部有影响的学术专著和教材,而且是所涉及领域的著名学者。
师资力量
学院师资队伍力量雄厚,有博士生导师24人,教授29人,副教授26。学术队伍年龄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研究能力强。60%以上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30%以上曾出国深造。许多全国知名的专家、学者在这里执教,他们中间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审组成员,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全国学术团体负责人,省管、市管优秀专家。[3]
李俊江教授:吉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发表论文30余篇,完成教育部项目2项,完成中国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项目1项,在研项目4项,著有《世界经济概论》、《政治经济学》等多部教材。[6]
李晓教授: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发表论文50余篇,完成项目10余项,著有《后危机时代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等多部教材。[7]
经济学系
教授郑贵廷[8] 纪玉山[9] 吴宇晖[10] 谢地[11]
麻彦春[12] 魏益华[13] 马春文[14] 李政[15]
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教授池元吉[16] 李俊江[7] 李晓[6] 项卫星[17]
赵放[18] 李冬丁一兵[19] 李玉蓉[20]
财政系
教授潘石[21] 徐传谌[22] 年志远[23] 汤吉军[24]
齐平[25] 李士梅[26] 许梦博[27] 邵学峰[28]
金融系
教授杜婕[29] 池晶[30] 孙少岩[31] 李昱[32]
王倩[33] 戈国莲[34] 杜莉[35]  
专业及课程设置
经济学院现有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含保险)、财政学(含税务)4个本科专业,有政治经济学、世界经济、西方经济学、经济史、制度经济学、法经济学、国民经济学、产业经济学、金融学、国际贸易学、财政学、企业管理、会计学和经济思想史等14个硕士点,有政治经济学[36] 、世界经济[37] 、西方经济学[38] 、制度经济学[39] 、法经济学[40] 、经济思想史[41] 、金融学[42] 和产业经济学[43] 8个博士点,并设有理论经济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
历史沿革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46年吉林大学前身哈尔滨大学社会科学院设置的经济系(1946年10月),东北行政学院的经济学科(1949年8月)和东北人民大学的经济学科(1951年3月)。1985年11月,经国家教委批准成立吉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00年6月,吉林大学与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科技大学,长春邮电学院5所高校合并,组建新吉林大学。2001年5月,新吉林大学进行院系调整,在原吉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基础上,正和其他高校的经济学科,组成新的经济学院。经过长期的建设和发展,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成就斐然。[3]
科研实力
经济学院的老教授们用他们的勤劳和汗水开辟了许多经济学前沿研究课题和新课程,青年教师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不断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和实践、西方市场社会主义思潮、世界经济、中国国有经济、法经济学、知识经济等研究领域上取得新成就,使经济学院的科研水平始终处于国内一流。经济学院出版专著、译著和教材百余部,发表论文千余篇,在《经济研究》[44] 、 《经济学动态》[45] 、《人民日报》[46] 、《光明日报》[47] 、《世界经济》[48] 、《世界经济与政治》[49] 、《管理世界》[50] 等国家级权威报刊上发表论文100多篇。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58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60项,其中包括获中共中央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5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和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社会效果和经济效果显著。经济学院加大对教学和科研的投资力度,经费充足。1998年以来,经济学院共投入创收资金人民币1280万元,从教育部、吉林省政府和吉林大学获得多笔资金,承担国家、省和横向课题科研经费1000余万元。[3]
对外交流与合作
经济学院积极拓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举办了多次国际学术会议,并同美、英、德、日、加拿大、俄
罗斯、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韩国、朝鲜等国家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稳定的学术交流合作关系,经常邀请国际著名学者(包括诺贝尔经济学奖获提名和得主)来院讲学和开展合作并研究,派遣教师到国外进修、讲学和学术访问,选派学生出国留学,接待境外学生接受学历教育和学习访问。[3]
就业状况
多年来,经济学院为中国的经济建设输送了大量的人才,他们中间有知名学者,全国杰出青年、全国杰出企业家,高级企业管理人才和行政管理官员。这些年来,经济学院的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很好,约有20%直接保送硕士或硕博连读研究生,20%考取硕士研究生,10%出国深造,25%分配到国家党政机关、新闻出版影视等文化单位,25%分配到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外贸部门、涉外企业。[3]
学院文化
学院的学生课余活动丰富多彩,”经济探索学会”、”外语协会”、”大学生艺术团”等十几个学术、文体社团组织活跃在全院的学生中。从2010年至今,涌现出吉林大学十佳大学生、长春市文明大学生、吉林省创业希望之星等数十人,十余人获全国英语大赛一等奖、全国挑战杯大赛等荣誉。学院多次被评为长春市先进学生管理集体等。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www.kaoyantv.com/yanjiushengyuan/jingjixue/17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