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考研资讯 > 正文内容

2006上海高考成绩(2006年上海高考分数线)

2023-04-30 22:18:32考研资讯

2006年上海高考分数线

一、全国统一高考的科目考试顺序依次为语文、数学、文科综合/理科综合、外语。具体时间安排:

6月7日,语文9:00至11:30;数学15:00至17:00。6月8日,文科综合/理科综合9:00至11:30;外语15:00至17:00。

二、部分省份(北京、天津、浙江、山东、上海、海南)新高考的科目考试顺序依次为语文、数学、外语、物理、政治、化学、历史、生物、地理。具体时间安排:

6月7日,语文09:00-11:30;数学15:00-17:00。6月8日,外语15:00-17:00。6月9日,物理8:00-9:30;政治11:00-12:30;化学15:30-17:00;6月10日,历史8:00-9:30;生物11:00-12:30;地理15:30-17:00。

上海2006年高考总分

北京市提档线: 理科661分、文科626分 注: 1、理科第一名、文科第一名均报考北京大学;自2003年起4年来北京市产生的文理科第一名中共有7位报考了北京大学。 2、实现了专业零调剂,所有考生的专业志愿都得到满足。 上海市录取分数线: 理科568分、 文科559分 注: 1、上海市理科第一名、文科第一名均报考北京大学 2、上海高考满分为630分 山东省录取分数线: 理科657分、文科640分 注:理科第一名、文科第一名均报考北京大学 重庆市录取分数线: 理科675分、文科659分 注:1、理科第一名、文科第一名均报考北京大学(报考其他学校的另一个重庆理科第一已因虚报应届生资格被取消名次) 浙江省录取分数线: 理科676分、文科656分 注:1、浙江省理科第一名、文科第一名均报考北京大学;自2002年以来浙江省产生的10位文理科第一名中的9位报考了北大。

2、继2005年满足浙江所有考生第一专业志愿后,2006年北大在浙江省的第一专业志愿满足率仍为100%。

3、今年浙江考生报考北大依然十分踊跃,因此北大追加了20余个招生计划满足高分考生志愿;欢迎浙江考生明年继续踊跃报考北京大学! 陕西省录取分数线: 理科674分、文科655分 注:陕西省理科第一名、文科第一名均报考北京大学 湖南省录取分数线: 理科655分、文科668分 注:湖南理科第一名(实考分、投档分)、文科第一名(投档分)均报考北京大学 港澳台联考录取分数线: 理科582分、文科581分 注:录取理科第一名、文科第一名 青海省录取分数线: 理科583分、文科638分 注: 1、理科第一名、文科第一名均报考北京大学; 2、满足全部青海考生第一专业志愿 宁夏回族自治区录取分数线: 理科663分、文科611分 注:宁夏理科第一名、文科第一名均报考北京大学 广东省录取分数线: 823分 注:1、录取四位满分(900分)考生; 2、广东省高考实行标准分,满分为900分; 广西壮族自治区录取分数线: 理科645分、文科652分 注: 1、录取广西理科第一名; 2、满足全部考生第一专业志愿 江西省录取分数线: 理科638分、文科628分 注:录取江西理科第一名 湖北省录取分数线: 理科653分、文科626分 注: 1、文科第一名报考北京大学; 2、经过招生组老师的努力,湖北省文理科考生的第一专业志愿满足率达到了100% 天津市录取分数线: 理科643分、文科575分 注:文科第一名报考北京大学 山西省录取分数线: 理科631分、文科617分 注:文科第一名报考北京大学 内蒙古自治区录取分数线: 理科672分、文科635分 注:文科第一名报考北京大学 四川省录取分数线: 理科663分、文科630分 注:文科第一名报考北京大学 河南省录取分数线: 理科658分、文科648分 注:录取文科第一名 江苏省录取分数线: 理科670分、文科625分 注:文科第一名报考北京大学 黑龙江省录取分数线: 理科678分、文科642分 注:文科第一名报考北京大学 辽宁省录取分数线: 理科642分、文科631分 注:文科第一名报考北京大学 吉林省录取分数线: 理科677分、文科639分 注:文科第一名报考北京大学 甘肃省录取分数线: 理科660分、文科638分 注:文科第一名报考北京大学 安徽省录取分数线: 理科661分、文科637分 注:录取文科第一名 贵州省录取分数线: 理科655分、文科633分 注:文科第一名报考北京大学 河北省录取分数线: 理科662分、文科628分 注:文科第一名报考北京大学 福建省录取分数线: 理科661分、文科640分 注:福建文科第一名报考北京大学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提档线: 理科658分、文科649分、民考汉理科654分 注:录取文科第一名 西藏自治区录取分数线: 理科691分、文科625分、民考汉文科601分、理科569分 注:录取文科第一名两人(并列)、民考汉第一名 云南省录取分数线: 理科680分、文科672分 注:云南文科第一名报考北京大学 海南省录取分数线: 理科806分、文科821分 注:录取文科第一名 河南省提前批次录取分数线: 理科654分、文科639分 湖南提前批(物理定向生)录取分数线: 理科660分 安徽提前批(国防定向生)录取分数线: 理科639分 陕西省提前批(国防定向生)录取分数线: 理科667分 重庆市提前批次录取分数线: 理科674分 辽宁省提前批次录取分数线: 理科638分 北京市提前批次录取分数线: 理科664分、文科624分 吉林省国防定向生录取分数线: 理科678分 四川省提前批次录取分数线: 理科670分、文科631分。

上海2006高考人数

不一样。大部分省市区的试卷按“3+X”的方案,个别省如:江苏省、海南省、上海市、浙江省考试的试卷按其他方案。

高考试卷形式有以下情况:

1、“3+X”应用地区:大部分省市区

“3”指“语文、数学、外语”,“X”指由指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自主从文科综合(政治、历史、地理)和理科综合(物理、化学、生物)2个综合科中选择一个考试科目。此方案是目前全国应用最广,最成熟的高考方案。总分750分(语文150分,数学150分,外语150分,文科综合/理科综合300分)。

2、“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应用地区:江苏省

经过教育部批准,从2008年起,江苏省实行“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高考方案。

“3”指“语文、数学、外语”,语文160分(文科加考40分加试题)、数学160分(理科加考40分加试题)、外语120分,满分480分。

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考试含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6科,各科原始满分120分,文科考生必考历史,理科考生必考物理,再从化学,生物,政治,地理中任选一门,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按原始得分排名实行等级计分,分为6个:A+ [ 0%-5% ]、A ( 5%-20% ]、B+ ( 20-30% ]、B ( 30%-50% ]、C ( 50%-90% ]、D ( 90%-100%]。

3、“3+3”(海南)应用地区:海南省

海南省高考考试共6科目,语文、数学、英语为公共科目,文科生单独考政治、历史、地理,理科生单独考物理、化学、生物。

4、应用地区:上海市、浙江省(3+3)

上海方案:

必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每科150分,其中英语一年两考,取最高分。

选考科目: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选3门,每科70分,按照A A+……比例给分,总分660分。

浙江方案:

必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每科150分。

选考科目: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学生要选择3门作为高考选考科目。

选考科目每年安排2次考试,分别在4月和10月进行。每门总共安排3次统一考试,考生可自行决定参加时间,每门科目最多参加2次,选考科目成绩实行等级赋分,如成绩在前1%者赋分100分加入高考总成绩。总分750分。

2006年上海高考录取率

2021年交大密院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92分。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简称交大密院,于2006年在上海成立,由上海交通大学和美国密西根大学两所顶尖大学共同创办。交大密院采用全英文教学,课程体系融合了美国密西根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办学特色,所设机械工程和电子与计算机工程两个本科专业获得国际最权威的ABET认证。

在师资选聘上,实行全球公开招聘。所有的任课教师都来自全球顶尖学府,外籍学者比例超过二分之一。

2006年上海高校录取分数线

院校代码 院校名称 文科分数线 文科名次号 理科分数线 理科名次号

001 浙江大学 596 1–000745 622 5–003043

003 浙江工业大学 557 1–005182 567 5–021003

004 浙江师范大学 550 1–006852 553 5–028820

005 宁波大学 562 1–004318 568 5–020332

006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556 1–005329 560 5–024728

007 浙江工商大学 565 1–003708 572 5–018386

008 浙江理工大学 558 1–004920 564 5–022270

009 温州医学院 550 1–006670 558 5–025770

011 浙江林学院 551 5–030074

012 浙江中医药大学 552 1–006207 560 5–024384

013 中国计量学院 557 5–026428

015 浙江科技学院 555 5–027086

016 浙江财经学院 570 1–002930 588 5–011469

020 杭州师范大学 550 1–006657 554 5–027661

024 温州大学 550 1–006836 550 5–030431

0C6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 596 5–008731

130 北京大学 629 1–000055 671 5–000102

131 清华大学 632 1–000039 667 5–000140

132 中国人民大学 615 1–000187 645 5–000848

133 北京外国语大学 608 1–000327 627 5–002393

134 北京理工大学 551 1–006524 603 5–006781

135 北京师范大学 589 1–001104 597 5–008572

136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597 1–000714 611 5–004951

137 中央财经大学 607 1–000353 629 5–002077

138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581 1–001700 603 5–006860

145 北京工业大学 566 1–003522 596 5–008787

147 中国传媒大学 566 1–003671 598 5–008110

148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617 5–003727

149 北京化工大学 564 1–003920 551 5–029863

152 北京交通大学 602 5–007171

155 北京科技大学 558 1–004991 600 5–007449

158 北京林业大学 571 1–002884 550 5–030623

160 北京体育大学 563 1–004019 552 5–028881

164 北京邮电大学 608 5–005535

165 北京语言大学 591 1–001011 597 5–008490

166 北京中医药大学 575 1–002355 580 5–014443

167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573 1–002539 599 5–007725

168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561 1–004451 576 5–016112

170 首都师范大学 574 1–002499 550 5–030310

171 首都医科大学 603 5–006663

173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564 1–003963 572 5–018361

175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560 1–004605 564 5–022300

177 中国农业大学 571 1–002860 587 5–011852

180 北京协和医学院 559 5–025238

181 中国政法大学 594 1–000829 617 5–003817

183 中央民族大学 574 1–002483 589 5–011097

184 复旦大学 617 1–000158 656 5–000360

185 同济大学 589 1–001125 610 5–005111

186 上海交通大学 589 1–001134 650 5–000599

187 华东理工大学 578 1–002053 581 5–014244

188 东华大学 582 1–001615 557 5–026136

189 华东师范大学 589 1–001141 607 5–005908

190 上海外国语大学 603 1–000488 605 5–006193

191 上海财经大学 613 1–000220 642 5–000998

192 华东政法大学 585 1–001383 607 5–005841

202 上海大学 573 1–002563 574 5–017097

209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577 1–002102 586 5–012194

219 上海理工大学 562 5–023716

231 上海中医药大学 556 5–026638

232 南开大学 592 1–000933 616 5–004076

233 天津大学 567 1–003374 610 5–005221

239 天津中医药大学 551 1–006588 563 5–022783

248 天津医科大学 550 1–006709 580 5–014465

268 南京大学 599 1–000604 619 5–003369

269 东南大学 584 1–001486 609 5–005444

270 中国矿业大学 550 1–006780 559 5–025226

271 河海大学 568 1–003249 593 5–009747

272 江南大学 561 1–004453 567 5–020759

273 南京农业大学 555 1–005531 559 5–025259

274 中国药科大学 574 5–017429

275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570 1–003007 604 5–006484

276 南京理工大学 558 1–004981 601 5–007218

277 苏州大学 572 1–002731 593 5–009624

279 南京工业大学 550 1–006634 560 5–024477

283 江苏大学 559 1–004806 562 5–023439

28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556 1–005348 552 5–028932

288 南京医科大学 607 5–005803

291 南京师范大学 580 1–001859 550 5–030496

331 山东大学 585 1–001416 593 5–009870

332 中国海洋大学 556 1–005314 563 5–023131

333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558 5–025561

334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 553 1–006125 560 5–024797

365 中山大学 585 1–001408 611 5–004926

366 华南理工大学 552 1–006317 601 5–007430

368 暨南大学 562 1–004158 589 5–011205

369 汕头大学 559 1–004720 566 5–021451

370 华南农业大学 552 1–006277 550 5–030692

373 广州中医药大学 561 5–023824

374 华南师范大学 550 1–006629 554 5–028007

382 580 1–001809 586 5–012118

385 电子科技大学 558 5–025527

388 厦门大学 589 1–001143 616 5–003954

390 福州大学 563 1–004010 572 5–018003

405 合肥工业大学 550 1–006849 566 5–021230

406 636 5–001394

407 安徽大学 559 1–004735 561 5–023997

411 安徽医科大学 580 5–014336

424 兰州大学 557 1–005229 561 5–024178

432 广西大学 556 5–026723

442 贵州大学 550 1–006698 556 5–026977

463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560 1–004626 589 5–011158

464 550 5–030658

477 石家庄铁道学院 558 1–004954 550 5–030448

478 燕山大学 551 1–006511 555 5–027515

485 河北医科大学 599 5–007790

490 河北工业大学 560 5–024496

493 郑州大学 560 1–004611 564 5–022419

527 东北林业大学 550 5–030559

528 哈尔滨工业大学 608 5–005552

529 哈尔滨工程大学 550 1–006844 574 5–017246

532 大庆石油学院 551 5–029647

535 东北农业大学 550 5–030641

536 哈尔滨医科大学 576 5–016243

537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554 5–028014

560 武汉大学 589 1–001092 608 5–005656

56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554 1–005847 552 5–028991

562 华中农业大学 554 1–005886 550 5–030697

563 华中师范大学 569 1–003201 555 5–027152

564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582 1–001589 599 5–007968

565 华中科技大学 575 1–002303 605 5–006168

566 武汉理工大学 558 1–004940 581 5–014121

571 湖北中医学院 550 1–006840 551 5–029757

633 湖南大学 559 1–004741 550 5–030533

634 中南大学 567 1–003419 572 5–017941

636 湘潭大学 550 1–006850 556 5–026785

640 湖南中医药大学 561 5–024093

641 湖南师范大学 551 1–006608 550 5–030651

675 吉林大学 573 1–002614 573 5–017623

676 东北师范大学 550 1–006820 550 5–030515

677 延边大学 550 1–006648 551 5–029485

678 长春理工大学 551 1–006537 554 5–028070

725 南昌大学 556 1–005479 570 5–019379

750 大连海事大学 559 1–004804 559 5–025046

751 大连理工大学 552 5–029143

752 东北大学 557 5–026113

753 辽宁大学 560 1–004618 551 5–029869

764 沈阳农业大学 553 5–028523

766 中国医科大学 571 5–018592

768 大连医科大学 599 5–007842

770 沈阳药科大学 556 5–026612

776 东北财经大学 577 1–002116 601 5–007322

792 内蒙古大学 558 5–025951

803 太原理工大学 550 1–006641 559 5–025197

810 西安交通大学 580 1–001827 614 5–004344

81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551 1–006569 575 5–016696

812 陕西师范大学 551 1–006538 550 5–030618

81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550 1–006784 552 5–029448

814 长安大学 550 1–006645 560 5–024734

815 西北工业大学 550 1–006793 593 5–009845

816 西北大学 564 1–003906 557 5–026263

819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557 5–026052

822 陕西科技大学 550 5–030379

828 西安外国语大学 574 1–002424 590 5–010856

849 西南交通大学 554 1–005743 558 5–025776

851 西南财经大学 566 1–003531 599 5–007803

852 四川大学 569 1–003075 580 5–014332

859 四川农业大学 550 5–030437

861 成都中医药大学 552 5–029232

876 新疆大学

885 云南大学 554 1–005829 555 5–027157

898 重庆大学 554 1–005766 550 5–030535

899 西南大学 557 1–005259 560 5–024569

903 重庆医科大学 578 5–015590

908 西南政法大学 570 1–003010 582 5–013757

A01 北京大学医学部 608 5–005547

A54 广西医科大学 558 5–025909

A65 南方医科大学 550 5–030218

AA0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615 5–004170

C76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校区 562 5–023505

C77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554 1–005769 558 5–025763

C82 宁波诺丁汉大学 552 1–006232 554 5–027688

C89 西交利物浦大学 551 1–006517 550 5–030561

2006上海高考分数线查询

展开全部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主要培养能源、动力、环境和各种工业过程控制等方面高级人才和开展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是我国上述领域重要的科研和人才培养基地。学院现有热能与动力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环境工程三个本科专业,其中热能与动力工程是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拥有以国家级精品课、上海市级和校级精品课集群为核心的课程教学体系,可为本科生开设120余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已经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量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工程型、应用型、管理型高素质人才,他们在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学院具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流动站,下辖热能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工程热物理、化工过程机械、动力机械及工程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及相关专业的7个硕士点,为各专业本科生提供了继续深造的优越条件。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授33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3人)、副教授3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7人。学院与国内外许多著名高等学府建立了紧密的教学和科研合作关系,每年选送部分优秀在读本科生赴日本、德国、法国等国家的著名高校进行交流学习,并推荐部分优秀毕业生进入国内外高校继续攻读更高一级的学位。

2010年在上海市大类招生名称:能源动力类(含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2个专业)

2010年在外省市招生专业(或专业群)名称:热能与动力工程(含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2个专业)

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

学院现有各类全日制学生3500多人,其中本科学生近3000人,硕士研究生700多人,博士研究生50多人。学院现有教职工近250人,其中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长江学者”1人,“东方学者”2人,博士生导师19人,教授30多人、副教授50余人,专任教师近200余人。学院下设5个系和1个上海市高等学校本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光电信息实验中心。

学院拥有光学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各1个,国家重点学科(培育)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上海市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各1个,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4个工程硕士点和2个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学院现有10个本科专业。

学院教学科研并重,获得重大科研成果奖6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2项,部、市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以上近60项,近年来年均科研经费1500万元以上,获得或完成和863项目20多项,近三年获得国家973项目2项。获得多项国家级、上海市级精品课程和教学成果奖。

学院努力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已与德国,美国,日本、爱尔兰和台湾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和企业建立各种合作关系,每年选送部分学生和教师到国外交流学习。

2010年在上海市大类招生名称:1、仪器仪表类(含测控技术与仪器、自动化、智能科学与技术3个专业)2、电子电气信息类(含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光电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5个专业)3、计算机科学类(含、网络工程2个专业)

2010年在外省市招生专业(或专业群)名称:1、测控技术与仪器(含测控技术与仪器、自动化、智能科学与技术3个专业)2、电子信息工程(含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2个专业)3、光电信息工程(含光电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2个专业)4、计算机科学类(含、网络工程2个专业)5、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管理学院

管理学院前身为我国最早成立的系统工程系和系统工程研究所(1979年),1999年 5月更名为管理学院, 2006年 1月与商学院、 MBA教育管理中心重组成立新的管理学院(Business School)。

学院教职工1 80多名;博士生 100多名,硕士生9 00多名, MBA学员 200多名,本科生3000多名。

学院设有“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一个,同时具有该学科的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并拥有 “系统分析与集成 ”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学院拥有 “管理科学与工程 ”、 “应用经济学 ”、 “系统科学 ”、 “公共管理 ”等 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拥有 1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此外,学院还有工商管理硕士(MBA)、工业工程、项目管理等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

学院下设四个系和一个中心,即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工商与公共管理系、应用经济系、系统科学与工程系、 MBA教育中心。九个研究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研究所、工业工程研究所、工商管理研究所、公共管理研究所、系统科学研究所、财政金融研究所、会计学研究所、国际贸易研究所、电子商务与市场营销研究所,以及国家级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管理学院与美国北达科他大学、中密西根大学成立了国际联合管理学院,与德国汉堡科技大学合作办学。学院有 2个上海市教委批准的国际合作办学项目:工商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并单独招生。

2010年在上海市大类招生名称:1、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中美合作)2、工商管理(中美合作)3、经济学类(含、金融学2个专业)4、系统科学类(含系统科学与工程1个专业)5、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含工业工程1个专业)6、工商管理类(含会计学、市场营销、电子商务3个专业)7、公共管理类(含公共事业管理1个专业)

2010年在外省市招生专业(或专业群)名称:1、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中美合作)2、工商管理(中美合作)3、4、金融学5、系统科学与工程6、工业工程7、公共事业管理8、市场营销(含电子商务、市场营销2个专业)9、会计学

机械工程学院

上海理工大学源溯百年,其机械制造在国内的工科高等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素有“制造业工程师的摇篮”的美誉。机械工程学院现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等2个本科专业;具有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等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并具有机械工程领域、车辆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

学院现有教职工110人,其中工程院院士1人(双聘),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上海教学名师1人,省部级“跨世纪学科带头人”2人,教授、副教授近60人,形成了一支教风优良、结构合理、富有活力的师资队伍。

学院目前有普通全日制学生1600名,其中本科生1250名,硕士研究生350名。

学院紧紧围绕上海市“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的战略和学校“立足上海、面向世界、育人为本、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继往开来,锐意进取,“”是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自2006年连续多年获上海高校第二、三期“本科教育高地”总计1900多万重大资助。“机械工程实验中心”近年投入3000多万,2008年获上海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先进制造及装备技术学科群” 是学校重点发展的六大学科群之一。 “学科”是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精密磨削实验室”是机械工业重点实验室。“精密数控装备关键技术研究基地”2008年获近千万资助的市高校高水平特色发展项目。 近年来在数控制造技术与装备研究方面,承接和完成了20多项包括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技术创新项目、上海市科委重点研究项目、上海市科委国际合作项目等项目,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三等奖近10项。

2010年在上海市大类招生名称:机械类(含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2个专业)

2010年在外省市招生专业名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

外语学院

外语学院前身为科技外语系, 1979年开始招收英语和德语本科生,是全国最早开设的两个科技外语专业之一。学院下设三系、两部、六个非实体研究中心:英语、德语、日语三系;公共语言第一教学部、公共语言第二教学部两部;翻译研究中心、澳大利亚和西方文化研究中心、理论语言学研究中心、应用语言学与外语教学研究中心、USST-UCLA语言教学与评估研究中心、日本文化研究中心(筹)

六个研究中心;还设有外语视听室、外语资料室等。现有教职员工 167名,其中正、副教授 38名,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 131名。每年还聘请 9—10名外籍教师来校任教。 1984年学院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现有和英语语言文学两个硕士点。 1996年起,我校与美国纽约市立大学皇后学院合作办学,创办了上海—纽约国际联合语言学院。

2010年在上海市及外省市招生专业名称:英语(科技翻译)、英语(金融与投资)(中美合作)、英语(国际贸易)(中美合作)、德语、日语5个专业

环境与建筑学院

环境与建筑学院以培养环境工程、土木工程、等领域的高级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为目标,为上海及全国培养了大量的高级人才。

学院现下设 3个系。1个实验中心,现有正副教授 3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 33人。拥有“能源与环境工程”博士点1个;“环境工程与科学 ”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环境工程 ”、 “环境科学 ”、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及 “结构工程 ”二级学科硕士点4个,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领域工程硕士点 1个,上海市教育高地 1个,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 1个和重点实验室 1个。学院在校本科生近 1000人,研究生200多人。

2010年在上海市大类招生名称:1、土建类(含土木工程、2个专业)2、环境与安全类(含环境工程1个专业)

2010年在外省市招生专业(或专业群)名称:1、土木工程(含土木工程、2个专业)2、环境工程

理学院

理学院的前身是基础教学部,建于 1960年。理学院现有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学、应用化学 3个本科专业,拥有基础数学、应用数学、凝聚态物理、光学 4个硕士学位点。目前我院有硕士研究生 115人,本科生304人.

学院拥有一批教学优秀、事业心强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 89人,其中正教授 12人、副教授 23人,高级实验师 1人,有上海高校教学名师一人,有博士生、硕士生指导教师 40余人。近年来,学院多次获得市优秀教学成果奖和市优秀教材奖,主持或承担 30多个资助项目、市基金项目和曙光计划项目,总科研经费 500余万元。近三年发表论文 600余篇,其中 SCI收录 105篇。我院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和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多次获全国一、二等奖和上海市一等奖。2007年工程数学教研室荣获上海科教系统“文明班组”称号。

在田家炳基金会的资助下,学院设立了田家炳奖学金。

2010年在上海市及外省市招生专业名称:应用物理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化学3个专业

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

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主要培养医疗器械、医药工程设备、食品工程及食品质量与安全等领域的高级工程和管理应用型人才。具有理工医结合,以工为主,兼容管理的鲜明办学特色。医疗器械与食品安全是我校重点发展的六大学科群之一,医疗器械学科是上海市重点学科,相关专业两次列入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建设项目。

学院现设“生物医学工程”(含医用电子仪器和医学信息技术方向)、“医疗器械工程”(含精密医疗器械、医疗器械质量与安全、临床工程和康复工程方向)、“医学影像工程”、“药物制剂”(制药技术与设备方向)、 “食品科学与工程”和“食品质量与安全”10个本科专业及方向。设置“生物系统热科学与技术”、“医学生物流体力学及技术”和“生物医学光学与视觉光学”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拥有“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食品科学”二级学科硕士点以及“生物医学工程”工程硕士点。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学生继续深造提供了有利条件。

学院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专业教师队伍,其中教授和副教授36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4名;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生物医学工程专家王威琪教授担任学院名誉院长,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著名低温生物医学技术专家华泽钊教授担任学院首席教授。学院所属的医疗器械与食品实验中心设有各类公共和专业实验室18个,总面积达4000平方米。学院依托“现代微创医疗器械及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在现代医疗器械、智能医学仪器与系统、生物系统热科学及食品安全检测、监控等研究领域内走在了全国的前列,近年来获得了多项国家和省部级奖励。

学院不断加强与国内外相关企业、医院和政府职能部门间的紧密合作关系,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与日本光电、德尔格、等行业知名企业联合共建实验室。为鼓励青年学子报考我院各个专业,立志成为医疗器械和食品安全领域的专门人才,上海西门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微创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在我院设立了丰厚奖学金,“微创励志”奖学金总资助额度达到200万元人民币。

2010年在上海市大类招生名称:1、医学工程类(含生物医学工程、医疗器械工程、医学影像工程3个专业)2、食品安全类(含药物制剂、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科学与技术3个专业)

2010年在外省市招生专业(或专业群)名称:1、生物医学工程(含生物医学工程、医疗器械工程、医学影像工程3个专业)2、食品质量与安全(含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科学与技术2个专业)3、药物制剂

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

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是在原出版印刷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基础上于2007年5月合并组建而成,是工、文、理、艺有机融合的多科类学院。本学院现设有印刷与包装工程、新媒体与出版传播、艺术设计、动画与公共艺术和工业设计5个系,设有数字印刷、印刷包装工程、出版与传播、新媒体和现代艺术5个研究所。学院开设编辑出版学、广告学、传播学、印刷工程、包装工程、数字印刷、艺术设计(设环境艺术、印刷美术、视觉传达、公共艺术和工业设计5个研究方向)、工业设计和动画9个本科专业;现有传播学、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两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印刷光学工程和传媒管理两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印刷出版和工业设计两个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印刷出版学科是上海市重点学科,现代出版印刷实验教学中心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现代传播科学实验教学中心是上海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数字传播科学实验室是重点实验室,建有现代印刷复制、现代出版传播和现代创意设计三大综合实验系统。“新媒体与出版印刷”学科群是上海理工大学重点建设的六大学科群之一。学院拥有一支以资深教授、学科带头人为核心的教师队伍,共有教职工137人,专任教师115人,其中教授24人(含兼职),副教授19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32人。学院与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上海文艺出版总社、上海派莱蒙动画有限公司、上海烟草印刷包装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印刷集团以及无锡、义乌等大型出版印刷集团、公司和产业基地建立了实践教学和产学研基地,是新闻出版、包装印刷、文化创意等行业和产业的重要技术研发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

2010年在上海市大类招生名称:1、艺术设计(视觉传达)2、艺术设计(环境艺术)3、艺术设计(印刷美术设计)4、艺术设计(公共艺术)5、艺术设计(工业设计)6、动画7、新闻传播学类(含编辑出版学、广告学、传播学3个专业)8、印刷及包装技术类(含工业设计、包装工程、印刷工程、数字印刷4个专业)

2010年在外省市招生专业(或专业群)名称:1、艺术设计(视觉传达)2、艺术设计(环境艺术)3、艺术设计(印刷美术设计)4、艺术设计(公共艺术)5、艺术设计(工业设计)6、动画7、编辑出版学8、工业设计9、传播学(含广告学、传播学2个专业)9、印刷工程(含包装工程、印刷工程、数字印刷3个专业)

上海-汉堡国际工程学院(中德学院)

上海—汉堡国际工程学院(简称中德学院)成立于1998年9月,是上海理工大学和汉堡应用科技大学的合作办学项目,并已列为上海—汉堡友好城市文化交流内容。联合办学的宗旨是引进德国FH高级应用性人才培养机制,在充分利用双方师资和教学资源的基础上,以培养适合中德两国现代化工业迅速发展需要,尤其是德国在华投资企业与公司需要,既懂德语又懂专业技术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在中国高等教育中探索一条培养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的教学之路。

中德学院现设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三个专业,通过每年6月初的全国高等教育统一考试招生;所有专业为一本招生,录取线略高于上海理工大学一本平均录取线。目前,三个专业采用隔年招生形式,每年招生45至50人。今后,根据社会需求及学院自身发展的需要,招生规模将不断扩大。

各专业均为全日制、四年制学士教育。第一学年主要强化德语学习,由中德双方的德语教师任课,并要求通过德国歌德学院组织的德语等级考试。此后,德语学习还将保持一定的强度和连续性,并要求在学士论文开始前通过德福考试;第三学期至第六学期专业教学,其中三分之一的专业课程由汉堡应用科技大学教授用原版德文教材并用德语授课;第七学期到企业实习,其中10%的优秀学生被选送到德国本土的著名企业,如Airbus,Lufthansa Technik,Siemens,Philips等企业实习,其余学生在国内德国独资或合资企业实习。

2004年12月14日,德国权威的理工学科专业认证机构ASIIN通过对中德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评估认证,这使两专业的合格毕业生可同时获得上海理工大学和德国汉堡应用科技大学双学士学位,也使上海理工大学成为中国第一个在本科工程专业“不出国门,就能获得德国大学的学士学位证书”的大学,也是亚洲地区首个获得ASIIN认证评估的大学。2010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两个专业将进行复评估,国际经济与贸易将进行评估。通过后,三个专业的学生均可获得中德双学士学位。

自2002年6月首届毕业生顺利毕业,至今已有333名合格毕业生,几届毕业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尤其是在沪德资及合资企业的好评和重用。

2010年在上海市及外省市招生专业名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德合作)、国际经济与贸易(中德合作)2个专业

中英国际学院

为实现上海市政府科教兴市战略,培养面向未来的 “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的急需人才,在上海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上海市重点发展院校 ——上海理工大学与谢菲尔德大学、利兹大学、布拉德福德大学、哈德斯菲尔德大学、利兹都会大学、索尔福德大学、利物浦约翰摩尔斯大学、曼彻斯特都会大学、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9所世界一流大学共同创立上海理工大学中英国际学院。

作为一所经过中国教育部批准的规范的中外合作学院 (办学许可证编号:MOE31GBA02DNR20060012N),也是目前国内少数采用 “1对 N”模式的中外合作学院,上海理工大学中英国际学院将致力于成为中国最具规模、国际先进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国际化学院。近百位资深的外籍教师组成一支国际化的师资队伍,小班制教学,全英文授课,教学过程中大量采用注重实践能力的案例教学、小组讨论、项目研究等方式。学院引进的海外一流大学包括职业发展服务、校企合作模式、学生服务体系在内的整体办学模式将为中国学生创造完整的成就国际化人才的教育环境。

学院 2009年国家计划内招生为 3个专业,学生毕业可同时获得中英双学位证书。报考本学院所有专业的上海考生都必须参加并通过单独英语面试。

同时,学院还开设有 2+2(2年国内+ 2年英国 ),3+1(3年国内+ 1年英国 )和 4+ 0 (4年国内学习)等计划外自主招生课程与专业。

2010年在上海市及外省市招生专业名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Manufacturing Systems Engineering(中英合作)、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Industrial Electronics & Control(中英合作)、会展经济与管理 Events Management(中英合作)3个专业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新材料是21世纪最重要、最有发展潜力的领域之一,是国家重点发展的产业。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从事材料领域研究和材料的本科、研究生各级人才的培养,学院现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和“材料成型与控制”2个专业,已经形成复合材料、新能源材料、电功能材料、纳米材料、材料加工与模具设计等极具特色的学科专业方向。学生通过本科阶段的学习,牢固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本领域的发展动向,掌握必要的实验、计算方法和技术,具有解决工程问题或从事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的开发能力,能运用材料化学成份和组织结构的分析方法、材料的制造过程和质量控制方法、材料性能检测和分析方法、材料的改性技术、材料制品的加工工艺和技术等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学院依托学校重点发展的“先进制造及装备技术学科群”,以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新材料行业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为宗旨,高度重视与企业的紧密合作——作为上海市新材料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单位、上海市钢铁服务业行业协会副会长单位和上海市聚氨酯产业发展促进中心副理事长单位等,与宝钢、上海华谊集团、上汽集团等大型企业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与美、德、英、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大学、企业和研究院保持广泛的学术交流和友好往来,并建立了形式多样的合作办学关系,为探索国际化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模式搭建了良好的交流平台。

学院师资队伍优良,队伍结构合理,包括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东方学者特聘教授等在内的专任教师30多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超过90%,有海外学习和研究经历的教师超过50%,正教授10人,其中博导6人。学院建设有高水平的实验研究中心,拥有原子吸收光谱仪、综合热分析仪、高温原位高分辨SEM、RAMAN、激光粒度仪、GPC、动态力学分析仪、高温石墨炉、PECVD、磁控溅射炉等仪器设备。近年来学科成员先后承担国家863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支撑计划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研究课题三十多项,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十多项。

2010年在上海市大类招生名称:材料科学类(含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2个专业)

2010年在外省市招生专业(或专业群)名称:材料科学与工程(含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2个专业)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上海理工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于 1999年,现设有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电子商务等专业。学院拥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和完善的实训基地,运用贴近行业实际的教育手段,坚持 “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组织和实施教学。在加强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教学的同时,重视专门技能培训,使学生掌握实用的知识和技能,并具有多种职业技能资格证书,为社会培养优秀的高级技能应用型人才。

2010年在上海市及外省市招生专业名称: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4个专业

2006年上海高考录取分数线

上海七一中学,在历年中考成绩良好,达线率近90%,其中市重点50%,加上零志愿60%不到一点!区重点86%,普高95%!

同济大学附属七一中学前身是创建于1905年的私立崇德女中,1953年由崇德女中、进德女中、晏摩氏女中分部合并为上海市第七女中,1958年改名为七一中学,招收男女学生。1978年列为静安区重点中学。1994年与育才中学合并。1996年在七一中学原址建立静安区第一所公立转制完全中学——新才中学。1999年7月1日,新才中学恢复原名上海市七一中学,公立转制性质不变。2000年7月,原静安区江宁中学并入七一中学。2006年上海市七一中学恢复公办区重点完全中学。2007年4月,学校挂牌成为同济大学附属七一中学。

“2006上海高考成绩(2006年上海高考分数线)” 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