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外国语学院 > 英语语言文学 > 正文内容

伤痕文学考研英语(伤痕文学概念)

2023-02-20 13:54:05英语语言文学1

伤痕文学概念

伤痕文学反映的伤痕:

十年文革期间,无数知识青年被卷入了上山下乡运动中。它主要描述了知青、知识分子,受迫害官员及城乡普通民众在那个不堪回首的年代悲剧性的遭遇。

时代与生活是作家创作的原动力。“伤痕文学”也是时代和生活孕育而生的产物,它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反映。

“四人帮”的覆灭,结束了十年的文学荒芜时期。广大的文艺工作者积聚的情感,以及对苦难生活的诸多感受急于宣泄,他们把自己在那个年代所经受的肉体及心灵上的创痛用文字形式表述出来,向这个时代表达自己的呼喊,以此来警示世人。

伤痕文学的来源

伤痕文学的第一个作品是卢新华以“文革”中知青生活为题材的短篇小说《伤痕》。

代表作家:刘心武、卢新华、冯骥才。

代表作品《班主任》、《伤痕》、《献身》《从森林里来的孩子》、《弦上的梦》《小镇上的将军》、《大墙下的红玉兰》《枫》等。《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芙蓉镇》 《将军吟》 《我们这一代年轻人》、《风凛冽》、《蹉跎岁月》

伤痕文学概念解释

优点:伤痕文学可以说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第一个悲剧高潮。在思想上,它对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在艺术上,它第一次给当代文坛带来悲剧意识。这一意识可以说是新时期文学的“原色”之一,其整个文学时期的悲凉格调也由此而出。这便是伤痕文学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意义所在。

缺点:从社会意义上来说,"伤痕文学"对文革的否定不够深刻。它只是从政治、社会、人际关系的角度考察浩劫产生的原因,而缺少对传统文化心理、封建意识的分析。

伤痕文学属于什么主义

因为这些伤痕文学作品过于注重批判效果,缺乏相应的启蒙高度与人文厚度,使得伤痕文学最终成为昙花一现的文学现象。

 "伤痕"一词在学术界被用来概括文学思潮,最早可见于旅美华裔学者许芥昱的《在美国加州旧金山州立大学中共文学讨论会的讲话》一文。许芥昱认为,中国大陆自1976年10月后,短篇小说最为活跃,并说:"最引大众注目的内容,我称之为'Hurts Generations',即'伤痕文学',因为卢新华有篇小说叫做《伤痕》,很出风头。"有人曾对这个概括性的词汇提出过异议,认为不如使用"暴露文学"切合这个阶段的文学实质,但由于此词已于是被学术界大多数研究者所接受,因此在这里我们延用之。

伤痕文学概念内涵

代表作家及作品:

《窗口》/王余九

《伤痕》/卢新华

《灵与肉》/张贤亮

《爬满青藤的木屋》/古华

《思念你,桦林!》袭巧明

意义:伤痕文学的问世标志着新时期文学的开端。它是觉醒了的一代人对刚刚逝去的噩梦般的反常的苦难年代的强烈控诉。伤痕文学的作者们以清醒、真诚的态度关注、思考生活的真实,直面惨痛的历史,在他们的作品中呈现了一幅幅十年浩劫时期的生活图景。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这就是伤痕文学的精神实质。

伤痕文学的基本特征

伤痕文学是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在中国大陆文坛占据主导地位的一种文学现象。它得名于卢新华以“文革”中知青生活为题材的短篇小说《伤痕》。

伤痕文学的问世标志着新时期文学的开端。它是觉醒了的一代人对刚刚逝去的噩梦般的反常的苦难年代的强烈控诉。伤痕文学的作者们以清醒、真诚的态度关注、思考生活的真实,直面惨痛的历史,在他们的作品中呈现了一幅幅十年浩劫时期的生活图景。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www.kaoyantv.com/k11/yingyuyuyanwenxue/1232197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