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志愿和征集志愿的区别(2022年高考征集志愿学校名单)
首次志愿的投档在录取结束后,也是可能会有一些招够人数的院校,而考试院就会公布缺额院校及专业名单,这时候没有被录取的考生就可以网上填报征集志愿了。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首次志愿和征集志愿的区别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
首次志愿和征集志愿的区别
首次志愿投档录取结束后,可能会有一些招够人数的院校,考试院就会公布缺额院校及专业名单,这时候没有被录取的考生就可以网上填报征集志愿了。也就是说,征集志愿填报的都是首次志愿录取结束后的缺额院校及专业。
在填报时应注意对比一下高校的补录计划数和该批次的考生人数,以减少竞争性;对要报读的学校须慎重研究,虽然很多优质的外地院校由于生源严重不足而参加补录,但也有不少是外地高校通过新办、合办、调整等方式扩大办学规模,个别存在名过其实的现象;不要相信招生中介而去花钱买分,更不要因此错过补录机会,误了学业。
什么是征集志愿
“征集志愿”是指对于第一批至第四批第一志愿录不满额的院校,在每批次第一志愿录取完成后,由省教育考试院向社会公布院校招生缺额计划,考生再根据缺额计划在当地招生办填报“征集志愿”,这样使得第一志愿录取时落选的考生有第二次重新填报志愿的机会。
征集志愿是在统一招生完之后就进行的,时间一般在统招之后补录之前。 征集志愿表是根据各个省各个地方的具体情况而定。征集志愿是给掉档同学的又一次机会,凡是参加高考的同学应该时刻关注这些信息。
征集志愿也要认真对待,填报第一志愿也应慎重考虑,有的省份的征集志愿都是平行志愿,同样也应该把最好的选择填在第一个。
征集志愿的常见误区
征集志愿高校都很差
大家都知道,征集志愿的由来,很大一部分是因为院校没招满人数,所以开通的一次补录环节。看到这里,很多家长和考生就会形成一个常识——“这个高校连人数都没有招满,肯定很少人报。很少人报,那这个学校这个专业肯定不受欢迎,没人要的东西,我也不敢要”。故而,放弃这次征集志愿的机会。
其实,由于生源情况的变化,以及政策的变化,一些很好的高校和专业也会参加征集志愿。例如,每年北京市本科一批征集志愿的高校中不乏“211”高校,许多学校建校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
如何填报征集志愿
征集志愿填报要把握好录取分数变化。一般来说,征集志愿的投档分数要比首轮投档分低,录取分数也会有相应的下降,尤其是征集人数名额多的院校。在进行征集志愿的时候,部分院校会降分录取,以便更好地完成招生计划。
但这并不代表所有的院校都会降分录取,部分院校的征集志愿投档分数线反而会升高,录取分数也会有相应的上涨。考生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选择征集人数多、录取分数低的院校做保定,确保自己能够考上大学。
征集志愿需慎重选择服从专业调剂。需要征集志愿的专业都是相对比较冷门的专业,好专业在首轮录取中基本上已经招满人了,剩下的都是一些“差”专业。考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需要慎重选择服从专业调剂,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衡量,避免盲目选择。
如果考生成绩相对较好,不想读下一批次的院校,或者没有填报下一批次的志愿,那征集志愿考生就要选择服从专业调剂。如果考生分数较低,而且同时填报两个批次志愿,那考生可以考虑不选择服从调剂,征集志愿录取失败并不会影响后续批次的录取。
征集志愿和补录的区别
征集志愿,是在招生过程中,原报考这个志愿的人数不够,只能通过再征集志愿,才能录取到计划招生的人数。而补录是在开学后,录取的学生放弃这个学校,在校生人数没有达到招生计划,再补充录取学生就叫补录。其实在志愿录取期间,补录志愿与征集志愿的概念基本上是一样的,只是一般在录取结束新生开学时期的的补录,不再使用“征集志愿”的说法。